2013年4月22日 星期一

何謂「腸胃型感冒」?

何謂「腸胃型感冒」? 
所謂「感冒」即為病毒感染造成身體不舒服的一般用語。
而造成腸胃不適的原因眾多,包括細菌、病毒的感染,
環境不適應、飲食過敏及藥物反應等。
腸胃型感冒」是指病毒性的腸胃炎造成腸胃的不舒服。  
 一、傳染方式: 
直接接觸病人體液或共同飲食經唾液吞入病毒(例如共食交飲、接吻或握手)
未出現症狀的潛伏期就具傳染力,因此很難預防。   
 腸胃型感冒」的居家照顧 
 如果孩子身體不適,必須請兒科醫師診治,
尤其是合併發燒時,以便排除其他可能性的疾病,如盲腸炎、傷寒病等。
如果醫師診斷為腸胃型感冒,請家長們了解,病毒性的腸胃炎並不可怕,
但是必須配合幾個重要原則,才不至於引發更多的嘔吐與強烈的腹瀉症狀,
並嚴格監控幼童的飲食狀況。
 建議如下:
 一、假如孩子剛吐過,至少禁食4個小時。其間若孩子吵著要喝水或吃東西,
須拒絕並安撫;因為要讓抽筋過的胃,有時間恢復排空的機會。
若因不忍,讓孩子繼續吃東西,勢必又會引發另一次的胃痙攣。
真正沒辦法時,可用小藥杯裝2030ml的兒童專用電解質水或稀釋後的運動
飲料,每半小時潤喉一次。
 二、禁食牛奶、優酪乳、養樂多、高脂類、油炸類以及糯米食品,
大人須加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23天為原則,
並亦需參照症狀的進展來調整食物的攝取。
 三、進食以清淡、少量多餐為準則: 
 1   可用白稀飯試著恢復進食,除了加鹽,亦可加糖,不只供給鈉離子,
    亦有足夠的葡萄糖以供能量的補充。
    或可選擇海苔醬、花瓜、豆腐等清淡不油的食物搭配。
 2.  可單吃土司、饅頭,亦可烤焦來吃;若要塗上果醬(如蘋果醬),
    僅可塗上薄薄一層,但絕對禁止使用奶油或花生醬。
 3.  蘋果泥也有天然的止瀉功能,
    而其中的果糖亦可作為部分的能量補充,屬上上之選。
 4.  若未斷奶的嬰兒患了腸胃型感冒,出現腹瀉症狀時,
    一般可將原來的奶粉稀釋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或使用止瀉奶粉
    (可不用稀釋,已將乳糖去除),
    且停止一切副食品。另外,餵食米湯或以其沖奶,亦可改善腸胃
    症狀,再視病童的排便情況
慢慢將牛奶濃度調濃。但是,若嘔吐
及腹瀉嚴重時,嬰幼兒容易有脫水現象,須就醫治療。
 致病的原因至於致病的凶手為何? 
 一、先吐後拉、糞便帶有酸味、合併輕度發燒者:應是輪狀病毒惹的禍
 (偶爾合併輕微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二、眼睛不適、發高燒、急性頭痛、腹瀉、噁心者:應是
腸型腺病毒在作怪。 
三、喉痛如刀割、口水難嚥、頭暈、發燒合併腹痛與腹瀉者:應屬腸病毒感染。 
四、糞便帶血、腹脹嘔吐合併高燒者:應為沙門氏桿菌,此乃急症,須立即送醫。    
     腸胃型感冒要如何預防?
   洗手、隔離,有症狀即盡快就醫才是不二法門!











**********************************************************************
**********************************************************************

腸胃型感冒 諾羅病毒是禍首

中國時報【廖素慧、李義╱綜合報導】
近來許多老人小孩掛病號,多是腹痛、吐瀉、畏寒、筋骨酸痛等症狀。近月來嘉義市醫院診所腸胃型感冒病號也增加。衛生局長孫淑蓉表示,勤洗手、戴口罩、少出入公共場所是預防之道。
嘉基兒童醫學部主任王壯銘表示,引起「腸胃型感冒」通常是諾羅病毒或輪狀病毒。輪狀病毒通常好發於冬末初春,學齡前的幼兒較易感染;諾羅病毒好發於秋冬季,明顯症狀有吐、燒、拉。
感染這兩類病毒患者多會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發燒甚至痙攣等症狀,有時會伴隨著呼吸道症狀。兩類病毒主要經由糞口傳播或與病人密切接觸,病毒也會長時間存活在患者嘔吐物及糞便。
由於諾羅病毒傳染性極強,易有群聚感染,且大人小孩都會感染,家人常會交互感染,因腹瀉易脫水,可喝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及水分;民眾除落實勤洗手等個人衛生管理,也要避免飲用未煮沸的水,水產類食物也要熟食。

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E8%85%B8%E8%83%83%E5%9E%8B%E6%84%9F%E5%86%92-%E8%AB%BE%E7%BE%85%E7%97%85%E6%AF%92%E6%98%AF%E7%A6%8D%E9%A6%96-213000438.html










*********************************************************************

嘔吐發燒拉肚子 恐腸胃型感冒

(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市18日電)嘉義基督教醫院今天表示,最近罹患「腸胃型感冒」的民眾激增,民眾應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避免群聚感染。
院方表示,最近因腹瀉而就診的病患激增,很多人誤以為是吃壞肚子,拉完肚子就沒事,沒想到嚴重的還伴隨嘔吐、發燒等症狀。
醫師指出,秋冬季正是「腸胃型感冒」的好發季節,由病毒引起的腸胃型感冒,可能是諾羅病毒或輪狀病毒感染,尤其諾羅病毒傳染性極強,應嚴防群聚感染。
嘉基兒童醫學部主任王壯銘說,輪狀病毒一般發生在學齡前幼童身上,通常發生在冬末初春;諾羅病毒則好發於秋冬較涼爽季節,最近有許多病人求診,就是感染諾羅病毒。
王壯銘表示,諾羅病毒不僅孩童容易受感染,大人也不例外,因此容易造成家庭成員間的交互感染,明顯的症狀包括嘔吐、發燒、拉肚子3種症狀。
他說,感染諾羅病毒,有時會伴隨咳嗽、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狀,並可能因腹瀉造成脫水,因此要多補充水分、電解質,患者和家人都要常洗手,以免傳染。
嘉基感染控制室組長楊淑玲指出,腸胃型感冒通常是透過「飛沫」與「接觸」感染,傳染力極強,因此當出現呼吸道症狀時,一定要戴口罩,並避免到學校或工作場所,以免造成群聚感染。1011218
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E5%98%94%E5%90%90%E7%99%BC%E7%87%92%E6%8B%89%E8%82%9A%E5%AD%90-%E6%81%90%E8%85%B8%E8%83%83%E5%9E%8B%E6%84%9F%E5%86%92-111232931.html










***********************************************************************

什麼!原來沒有腸胃型感冒?

這兩、三年來,不論大人或小孩,只要感冒伴隨著拉肚子或嘔吐症狀時,有些醫生就會告訴你是「腸胃型感冒」,進入秋冬時節後更是常見。但什麼是「腸胃型感冒」?有的醫生說是腸胃炎,也有醫生認為應該是感冒,讓民眾也被搞糊塗了。
腸胃型感冒可能是病毒性腸胃炎或感冒
其實醫學定義上,只有「感冒」與「腸胃炎」兩種用法。「感冒」(common cold)指的是病毒侵犯上呼吸道而引起鼻炎(包括打噴嚏、流鼻水、鼻塞)與咽部不適(乾、癢、異物感)等症狀。「病毒性腸胃炎」(Gastroenteritis)指的是病毒侵犯腸胃道黏膜,造成嘔吐、腹痛、與腹瀉。至於「腸胃型感冒」,則是醫生向病人解釋病情時創造的一種說法,每個醫生使用的時機都不一樣。
不少醫師將它用在病毒感染引起的腸胃炎,因為跟感冒一樣是病毒感染引起, 所以稱為「腸胃型感冒」。引起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包括輪狀病毒、諾羅病毒與腺病毒40型、41型等,好發於秋冬,但台灣因為四季不明顯,因此各個季節皆可能流行。
患者除了腹痛、嘔吐與腹瀉外,也會發燒、疲倦、肌肉痠痛,而且若是腺病毒或輪狀病毒,也可能會同時侵犯呼吸道,引起患者輕微流鼻水或喉嚨痛。
國泰醫院小兒科醫師李敏雄認為,使用「腸胃型感冒」的說法,是為了和細菌性腸胃炎區分,因為在多數人的觀念中,腸胃炎是吃了不潔的食物或暴飲暴食導致。
用「感冒」來解釋,民眾就能比較了解這是一種病毒感染,而且是經由傳染而得到的。並且,民眾也常認為發燒、疲倦就是感冒,因此用「腸胃型感冒」來解釋病毒性腸胃炎的症狀時,民眾也比較可以聽得懂。
另一種狀況是得了感冒或流感,有時也會腸胃不適或輕微腹瀉,有些醫生也會向病人說是「腸胃型感冒」。
去年冬天林小姐被同事傳染流感,不僅發燒、流鼻水、全身痠痛,也拉了兩三次肚子。就診時,醫生就告訴她最近感冒的人常常是「腸胃型感冒」。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邱郁淳說,一種病毒感染引起不同部位的症狀是很常見的事,「腸胃型感冒」是用來解釋同時表現在呼吸道及腸胃道症狀的病毒感染。
邱郁淳說,民眾常覺得發燒、喉嚨痛、流鼻水等於感冒,上吐下瀉等於腸胃炎,當這幾種症狀同時出現,就會不解為何自己一次得了兩種病。所以,雖然醫生在診斷上會寫「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合併腸胃炎」,但「用『有腸胃道表現』的『感冒』來比喻,就比較能讓病患理解,」邱郁淳說。
不過也有醫生認為,「腸胃型感冒」的用法並不恰當。長庚兒童醫學中心過敏氣喘中心主任葉國偉指出,「感冒」是病毒侵犯上呼吸道,「病毒性腸胃炎」則是病毒侵犯腸胃道,兩者各有明確定義,是不同的疾病,不適合混為一談。
雖然,病毒性腸胃炎的患者也可能會發燒或剛好有上呼吸道的不適,感冒的人也有可能會拉肚子,但醫生仍應該仔細判別,依照患者較明顯的症狀做診斷。
葉國偉說,兩者如果沒有仔細區分,不會影響醫生的處方與病人後續的照顧,但是因為這個名詞容易造成混淆,每個醫生對它的定義也不同,容易讓民眾最後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得了什麼病。如果民眾因為錯誤認知而有疑惑,醫生更應該藉此機會教育,向病人解釋清楚。
不管是「腸胃炎」還是「感冒」,都是症狀治療
只要是病毒感染,不管是病毒性腸胃炎還是感冒,醫師的處置方式都是症狀治療。
李敏雄說,當腹瀉或嘔吐嚴重時,醫生會給止吐藥,或是吸附劑、抑制腸胃蠕動的止瀉藥;如果症狀不嚴重,也不一定需要吃藥,跟吃壞肚子引起的腸胃炎一樣,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預防脫水和補充電解質,食物也要盡量清淡,並且以少量多餐為原則。
很多人得了腸胃炎會為了讓腸胃休息,刻意不吃東西,其實不需要讓自己那麼痛苦。
可選擇清淡、好消化吸收的食物,包括澱粉跟蛋白質類食物。如:香蕉、米飯(稀飯、白麵條、饅頭)、蘋果、吐司,也可以搭配少許鹽、糖、醬汁、果醬,並減少攝取油脂較高或易促進腸胃蠕動的高纖維食物;較容易發酵、產生氣體的豆類、奶類製品也先暫時避免。
兒童更要特別注意不可禁食,因為兒童腹瀉易導致脫水、電解質不足,進而抽搐,甚至休克、死亡,所以得避免身體過度虛弱。此外,傳統觀念會喝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但對兒童來說即使稀釋一半依然糖分太高,且其中電解質濃度並不符合人體比例,建議購買專用的電解質補充液。
感冒時也不一定要吃藥,最重要的是要多喝開水,多休息,通常3~5天後就會好轉。若真的很不舒服,像是發燒、全身痠痛,醫生就會開止痛退燒藥,流鼻水、咳嗽,則會使用抗組織胺或止咳藥水,同樣都沒有對付病毒的功效,只能緩解症狀。
其次,病毒性腸胃炎或感冒都會傳染給他人,要記得多洗手,而且是用肥皂仔細地洗,如果有上呼吸道的症狀,也要戴上口罩,因為即使只是微量的病毒都能導致生病。
 邱郁淳醫師分享典型的例子,感染病毒性腸胃炎的孩童常用手抓屁股或把手放在嘴巴,沒有確實洗手又再去玩玩具,父母幫忙收拾玩具或照顧孩子後,如果也沒有洗手,就容易在吃東西時吃下病毒。最後,常常是小孩好了以後又換父母接著生病。
搞清楚腸胃型感冒是怎麼一回事,下次再聽到醫生對你這樣說時,不妨換你問問他:「我得的究竟感冒還是腸胃炎?」


本文另有
*******************************************************************
腸胃型感冒
腸胃感冒是濾過性病毒感染後,造成噁心、嘔吐、腹瀉及發燒等症狀之胃腸道疾病,有別於一般的呼吸道感冒;如果妥善處理,約在24- 48小時後會自癒,但若因嘔吐、腹瀉等狀況未能適當照顧,則可能造成電解質不平衡或脫水現象。
傳染方式:
直接接觸病人體液或共同飲食經唾液吞入病毒(例如共食交飲、接吻或握手),未出現症狀的潛伏期就具傳染力,因此很難預防。
自我照護方法:
1.嘔吐時:先停止喝水及禁食幾小時,等噁心感減少了,再慢慢少量多次喝水或運動飲料;不要一次喝太多太急,若噁心嘔吐厲害,無法喝水時,需就醫靜脈輸液,以免脫水。
2.腹瀉時:可不必完全禁食,,可進食容易消化的食物,有助縮短腹瀉時間,且需逐次補充足量水分或口服電解質補充液、運動飲料,以免脫水。
3.腹瀉時避免食用下列食物:乳製品(牛奶、優酪乳、乳酪等) 、辛辣類、水果、糖果、酒精、咖啡及含山梨醇食物(如某些口香糖)。
4.密切注意是否有脫水症狀,如:口渴、嘴唇乾澀、尿液變少、尿液顏色變深、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嗜睡、躁動不安、意識不清,嚴重時會致命。
5.適度休息及不過度勞累。
6.經常洗手,不與他人共食或共飲。
何時需要就醫:
1.嘔吐症狀超過24小時仍未緩解者。
2.嚴重腹瀉 (頻繁的大量水樣或糊狀大便) 超過24小時仍未緩解者。
3.病況倦怠加重且出現脫水症狀時。











***********************************************************************

腸胃型感冒 愛挑兒童作怪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A型流行性感冒到處發威之際,腸胃型感冒也趁機作亂。小兒科及急診科醫師提醒家長一定要留意孩子的身體狀況,督促他們多洗手,若出現上吐下瀉症狀,最好及早就醫。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新生兒科主任黃亮迪表示,從農曆年前至今,到醫院就診的腸胃型感冒病童多到爆,幾佔門診病患的一半以上。這些小病號大都已在家上吐下瀉好一陣子,身體相當虛弱,有些還需家長抱著進診間。

署立雙和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鄭黃中宇也發現,最近腸胃型感冒病患至少增加兩、三成,且以幼童居多。這些小病號通常只出現輕微的感冒症狀,就算是發燒,體溫也只在攝氏38度上下游走,很少超過38.5度,但腸胃症狀嚴重。

鄭黃中宇說,如果病毒作用在胃部,通常以嘔吐為主;病毒若作用在腸道,腹瀉及腹痛則是最常見的症狀;如果腸胃均受波及,難免上吐下瀉一起來。

黃亮迪提醒家長也別忘了觀察孩子是否有脫水情形,若發現他們尿量減少,皮膚變得乾燥,甚至哭鬧時只聞哭聲不見淚液,都應儘速送醫點滴補充電解質及水分,以免嚴重脫水而危及健康。腸胃型感冒屬糞口傳染的疾病,鄭黃中宇認為勤洗手是最佳防衛之道。開學在即,學童一定要養成隨時洗手的好習慣。
資料來源http://www.howmama.com.tw/b74/t8131/









********************************************************************************

Q1:什麼是輪狀病毒?感染後主要症狀為何?
A1:輪狀病毒是最常引起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之一,通常感染後會出現水瀉和
嘔吐,也可能會有頭痛、發燒、腹部痙攣、胃痛、噁心、肌肉酸痛等症狀,
症狀可持續 1 至 10 天,病程長短取決於所感染的病毒種類及個人免疫力。
Q2:輪狀病毒的傳染途徑、潛伏期與可傳染期為何?
A2:輪狀病毒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如:經由與病人密切接觸(透過與病人
分享食物、水、器皿、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或病人曾接觸的物體
表面)、吃到或喝到污染的食物或飲料。
潛伏期(被感染至症狀出現)約 1-3 天,一般在急性發作期 8 天之內還具
有感染力。
Q3:輪狀病毒的好發族群及季節為何?
A3:輪狀病毒是造成嬰兒和 5 歲以下的幼童腹瀉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流行季節
為每年 11 月到 3 月間,高峰期為 1 月份。
Q4:應如何預防家中幼兒感染輪狀病毒
A4:輪狀病毒主要透過糞口傳染,因此可透過養成個人良好衛生習慣(飯前、
便後應洗手,為嬰幼兒或老年人更換尿布或處理排泄物之後,以及準備餐
點之前也應洗手)及注意居家環境衛生等措施,預防輪狀病毒感染。另新
生兒亦可透過餵哺母乳提升自我免疫力或自費接種輪狀病毒疫苗,以預防
或減輕感染後症狀嚴重度。
Q5:請問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有何不同?
A5:諾羅病毒跟輪狀病毒是最常引起病毒性腸胃炎的病原,諾羅病毒是所有年
齡層皆有可能遭受感染,而輪狀病毒則好發於嬰兒和 5 歲以下的幼童,不
論是感染何種病毒,皆可能會出現水瀉、嘔吐等症狀,也可能會有頭痛、
發燒、腹部痙攣、胃痛、噁心、肌肉酸痛等症狀;一般而言,感染諾羅病
毒的小朋友,嘔吐症狀較明顯。

Q6:請問感染輪狀病毒後,家中環境是否需要特別消毒?
A6:不論是感染何種病毒,只要家中成員有出現腸胃道(腹瀉)症狀時,即可
利用市售含氯漂白水進行消毒。一般環境消毒可以使用 1:50(漂白水:水)
的比例進行消毒、嘔吐物或分泌物則可以使用 1:10(漂白水:水)的比例
進行消毒。
Q7:請問處理嘔吐物或排泄物時,有哪些事項需注意?
A7:1.照顧患者之後,應該用肥皂和自來水徹底洗手,保護自己和其他健康的人。  2.清洗及消毒被嘔吐物、排泄物弄髒的床單、衣物和環境週遭,減少病毒的
蔓延。
 3.清洗嘔吐物或排泄物時:

(1)建議使用口罩。
 (2)要戴手套,在脫下和丟掉手套後要洗手。
 (3)使用隨用隨丟的紙巾或拭布來清理任何物體,並且把這些紙巾放在垃
圾袋,密封後才放在垃圾桶。
 (4)用熱水(>85℃)或漂白水清洗弄髒的環境,並且澈底抹乾。
資料來源http://www.health.gov.tw/Portals/0/%E7%96%BE%E7%97%85%E7%AE%A1%E5%88%B6%E8%99%95/%E6%80%A5%E6%80%A7%E5%82%B3%E6%9F%93%E7%97%85%E8%82%A1/%E8%BC%AA%E7%8B%80%E7%97%85%E6%AF%92Q&A.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