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3日 星期二

產後身體復原的重點



媽媽產後子宮復原的重點
經過漫漫的40週懷孕,子宮變為原來的數十倍大,功能和外貌都變得大不相同!原來是子宮為了容納新來的嬌客,經由荷爾蒙的變化,子宮會變厚、柔軟、血液供應增加,整個變為一個空心大肉球。因應了新的變化,子宮各組織層充滿著血液。生完之後,奧妙的人體就會經由一個和緩的過程,讓子宮恢復原貌。

子宮約在產後4~6週復原

子宮恢復的主要動作是持續的收縮,從生產時不斷的收縮將胎兒擠出,再將胎盤擠出。子宮內的血液不斷被排出體外,即為惡露。子宮經由不斷且強力的收縮,將血管的開口壓往,這樣就讓血塊形成而停止出血。子宮再進一步擠壓,將血塊不斷排出,子宮體積就會慢慢縮小,約在產後4~6週會恢復成原來大小。

子宮的收縮恢復是否良好,可兩項外表的指標來判斷;
(1)、如果子宮恢復良好,檢視剛生完的子宮底,從肚臍可以觸摸得到,到約兩個星期,子宮就無法摸到,除非是長子宮肌瘤;
(2)、惡露的顏色從鮮紅、暗紅、深黑到淡紅色,最後無色。

子宮復原靠收縮

*按摩子宮+中西藥子宮收縮劑

子宮恢復靠收縮,但子宮收縮靠什麼呢?靠自然機制:也就是生產發動之後,子宮就不斷的收縮,排空了再排空,讓子宮腔不會有空隙。我們傳統上教導產婦按摩子宮,使用子宮收縮劑,或是中醫使用生化湯,都是輔助的角色。其目的還是引導子宮不斷的收縮,直到沒有出血且子宮腔保持淨空為止。

*子宮收縮不良會有大出血的危險

當子宮內尚有血塊或是殘留有胎盤時,子宮會先被血塊填塞;然後,子宮平滑肌就會停止收縮,這時候就是所謂的子宮收縮不良,會有大量出血的危險(血崩)。這種產後出血就是在產褥期最危險的事了,往日將生產視為到鬼門關走一趟,就是這原因。幸而現在醫療條件都能妥善處理,與往日的情況不可同日而語!

*子宮收縮劑VS.生化湯

為了預防產後大量出血,醫生通常會用子宮收縮劑:但是,民間自古又流傳用生化湯來去瘀活血,作為產後幫助子宮恢復之用,到底應不應該用?又或者如何使用呢?

依照臨床經驗,在產後,子宮自然會有收縮排血的機制,如果發現有產後出血過多的現象,使用子宮收縮劑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作用發揮會比較快。至於生化湯的使用是老祖宗的智慧,但是也不必將其蒙上神秘的面紗。生化湯本身的成分在中醫的作用而言,有化瘀血、補血的作用,化掉的瘀血(血塊)流出來之後,子宮自然會收縮,所以生化湯比較適合在產褥期的保健用。所以說醫療方面使用收縮劑主要是防止產後出血之用,而生化湯對於產褥期“幫助”子宮恢復則有顯著的效果。

子宮收縮不良造成下腹突出?

前面提過,子宮體積縮小、惡露減少至消失是子宮恢復的指標,因而常有人將下腹部突出歸為子宮收縮不良。事實上不然,產婦小腹無法消除,常常是因為懷孕時將小腹的皮膚撐到鬆弛,以至於無法縮小,其實多數產婦的子宮仍然是收縮正常的;但如果在小腹部仍然摸得到一團東西,就可能是子宮收縮不良了。不過事實上還要看看惡露減少的情況,有時候子宮體積沒有縮小是因為有長子宮肌瘤。這些都需要再到醫院檢查,如果是真的子宮收縮不良,最主要的危險就是會造成產後大出血,這是真正需要加以注意的地方。

什麼叫子宮復原不全?

子宮復原不全是指產後已經多日,子宮收縮不好,還是比較大而柔軟,遲遲不恢復到原來的形狀,而褐色惡露卻常常持續不斷。

如果子宮復原不全,子宮遲遲不入盆腔,在恥骨上區總能摸到子宮底,有時還有壓痛。如果惡露量多,且為暗褐色或紅褐色,就應考慮為子宮復原不全;如有臭味,可能已經並發感染了。

我們主要可以通過注意觀察惡露的顏色、量和氣味來判別是否有子宮復原不全的情況。一般情況下,在產後3週左右惡露就乾淨了,也有少數延長到產後6週才乾淨。根據惡露的性質和階段性,一般可分為3種:一種是產後3-4天,量比較多,顏色鮮紅,稱為血性惡露(紅色惡露),除大量血液、小血塊及壞死的蛻膜組織外,有時裡面還有胎膜的碎塊、胎兒皮脂、胎毛及胎糞等;第二種是產後的一周左右,惡露變為淡紅​​色,所含的血液量較少,有較多量的宮頸黏液及陰道滲出液,還有壞死的蛻膜、白細胞及細菌,這種惡露稱為漿液性惡露;第三種是產後10-14天,惡露呈白色或淡黃色,血量更少,內含有大量白細胞、退化蛻膜、表皮細胞、細菌及黏液,這時的惡露稱為白色惡露。

子宮復原不全者,血性惡露明顯增多,且持續時間延長,可能長達10天左右(正常情況約為3-4天);惡露混濁或有臭味,有時可能發生大量出血;血色惡露停止後,白帶(也稱白惡露)增多,產婦有時感到小腹墜脹或疼痛。

小心“產後子宮脫垂”

除了 ​​以上所說的子宮復原不全以外,產後子宮脫垂也是影響產婦子宮健康的又一疾病。正常子宮的位置是前傾前屈的,子宮頸在坐骨棘水平以上。這個正常位置是依靠骨盆底的肌肉和筋膜以及子宮的韌帶來支持的。如果這些組織發生了損傷或過度松弛,子宮就會沿陰道下降,甚至全部脫出于陰道口以外,這就是所謂的子宮脫垂。
資料來源http://yourhope.info/modules/tadnews/index.php?nsn=5444








********************************************************************
鍛煉盆底肌恢復緊繃狀態 (產後小便失禁是何因?)
懷孕後,你可能已多次聽到“盆底肌”這個詞。它到底是什麼?在女性的生活中到底起著怎樣的作用?你應該怎樣鍛煉?

鍛煉“盆底肌”,恢復少女般的緊繃狀態

骨盆底其實由一組肌肉群構成,叫做盆底肌,這系列肌肉使你的膀胱、子宮以及其它器官各就各位。如果這些肌肉由於缺乏鍛煉而變得鬆弛,你就極有可能在不適當的時候出現尿漏,同時你會發現,你的性生活將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完美了。事實上,通過鍛煉,這些情形是可以避免的。這裡介紹加強骨盆底部的鍛煉方式:
緩慢收縮
吸氣,然後在呼氣過程中緊閉肛門,就像你正在製止排便。同時,緊閉尿道口,感覺像憋尿。活動陰道周圍的肌肉,一鬆一緊,一張一弛。想像電梯正在上升,一樓、二樓、三樓……當你感覺到達頂層時,屏氣,保持尿道口、陰道口、肛門同時緊縮。堅持數分鐘,然後緩慢放鬆,千萬不要一下子鬆懈下來。放鬆臀部和大腿,將注意力集中在尿道口,而不是肛門部。緩慢收縮動作可以鍛煉肌肉的耐力。
迅速收縮
如果你已經感覺到盆底肌在漸漸強壯起來,繼續重複以上的鍛煉。可以提高收縮的速度。迅速收縮動作可以加強對盆底肌的控制能力。

縮肛

鍛煉肛門括約肌,同時也加強整個骨盆底。想像你正在竭力製止肛門排氣。確保鍛煉時鬆弛陰部肌肉。
讓臍部緊貼脊背
這節操可以鍛煉深橫肌,應該結合盆底鍛煉操,這樣才能讓所有的肌肉都活動起來。你在站著或坐著時都可以做這節操。一隻手放在腹部,另一隻放在乳房下方,用腹部吸氣,想像一隻氣球慢慢充氣過程。然後呼氣,同時緊吸臍部。你也可以在吸氣時挺起你的乳房,呼氣時握緊乳房。吸氣一秒鐘,緩緩放氣,再吸氣,再呼出……保持盆底鬆弛。

鬆弛骨盆底部

再次想像你正在電梯裡,想像電梯從一樓到地下室,試著鬆弛下頜骨,感覺下巴自然下垂,嘴巴自然張開,然後輕輕收縮所有肌肉,電梯回升,結束鍛煉。
鍛煉時間表
堅持每天鍛煉。從每天五次,每次重複五到十遍開始,漸漸增加到每次二十遍,這樣你每天可以重複一百來遍。最好要求自己從此堅持下去。
產後小便失禁是何因?
正常子宮位於骨盆中部,前有膀胱,後有直腸,下方連接陰道。膀胱底部和尿道緊貼 ​​陰道前壁,支持陰道前壁是骨盆底深筋膜,伸向上的恥骨宮頸和宮頸膀胱韌帶及泌尿生殖隔的深筋膜。產道是一個向上向前稍彎曲的通道,分娩時,當胎頭通過擴張民平的宮頸及伸展的子宮下段進入陰道,伸展較大的是膀胱宮頸筋膜及陰道壁,尤其是陰道前壁及其周圍的恥骨尾骨肌束。如在產褥期不能很好恢復,致使膀胱底部失去支持,受腹壓的影響,產後過早參加體力勞動或慢性咳嗽,使膀胱逐漸下垂,則形成膀胱膨出,病人可有腰酸、下墜感、陰道有塊物脫出,勞動時塊物“增大”,休息、平臥,解尿後縮小;如在分娩時同時伴有筋膜一恥骨宮頸筋膜也受累,尿道部分陰道壁膨出,則形成尿道失禁或咳嗽,跳繩時有尿液流出。

在治療上,避免重體力勞動,積極治療引起腹內壓增高的疾病,加強營養,以利於支持組織張力的恢復。輕症者一般不需治療,產後半年,如症狀未改善或加重,則應行陰道前壁修補術,以恢復膀胱、尿道的支持力量。

資料來源http://yourhope.info/modules/tadnews/index.php?nsn=4909







**************************************************************
自然產或剖腹產後,怎麼恢復鍛鍊骨盆呢?
骨盆鬆弛會出現以下症狀:

體形走樣、腰痛、肩酸、步行困難、內臟和子宮下垂、小便失禁...

懷孕後受荷爾蒙的影響,骨盆關節處會產生鬆弛。為了做農活和家務而需要經常走動或蹲下的時代裡,女性的韌帶和肌肉都很結實,因此,懷孕初期即使分泌荷爾蒙也不會那麼容易鬆弛,等到快分娩,9個月的時候韌帶才開始鬆弛。

可是,現代的女性,很多都在懷孕前或懷孕初期開始骨盆的韌帶就鬆弛了,關節也過分鬆動。因此,容易出現腰痛、胃下垂、痔瘡、小便失禁等症狀,因為子宮和胎兒位置過分下降還容易發生早產。

無論是自然產還是剖腹產,產後媽媽的骨盆都會變大,這就是準媽媽們常說的“產後大屁股”。產後骨盆鬆弛還會引起腰痛、恥骨痛、下腹部凸出、O型腿、小便失禁、子宮脫垂、陰道鬆弛、痔瘡等各種不良症狀。已經產生鬆弛的骨盆如果不進行正確的護理,是不能自動還原的,放任不管的話,情況會越發嚴重。

骨盆過分鬆弛了會怎樣?

由於骨盆支撐著上半身,所以骨盆一鬆弛,要通過臂大肌和臂中肌這類臀部上的肌肉以及腰部的肌肉來支撐,導致體形走樣,並容易發生腰痛以及肩酸等現象。甚至不能給腳上施出均等的力,嚴重的情況下,會造成步行障礙。另外,容易發生內臟,子宮下垂,嚴重的情況還會發生子宮脫垂。而且由於生產的原因,不光是骨盆,肌肉也會變得鬆弛,容易發生小便失禁。

嚴重的骨盆鬆弛還容易引起產後大出血。因為骨盆一旦鬆弛,就會發生錯位,骶骨的邊緣會陷入骨盆的內側,劃破子宮頸口,子宮動脈一起被劃傷的情況下就會引起大出血。

產後要做哪些骨盆恢復鍛煉?

練一練骨盆體操有助於鍛煉陰道、肛門括約肌力量,陰道鬆弛者不妨用之。

1.臥式鍛煉:靠床沿仰臥,臀部放在床沿,雙腿挺直伸出懸空,不要著地。雙手把住床沿,以防滑下。雙腿合攏,慢慢向上舉起,向上身靠攏,雙膝伸直。當雙腿舉至身軀的上方時,雙手扶住雙腿,使之靠向腹部,雙膝保持伸直。然後,慢慢地放下,雙腿恢復原來姿勢。如此反复六次,每天一回,可常年不輟。

2.立式鍛煉:站立,雙腿微分開,收縮兩側臀部肌肉,使之相挾,形成大腿部靠攏,膝部外轉,然後收縮括約肌,使陰道往上提的方向動,經過耐心鍛煉,即可學會分清陰道和肛門括約肌舒縮,改善陰道鬆弛狀態,提高陰道的夾縮機能,藉以掌握夫妻同房時的舒縮能力,使性生活和諧、美滿。

資料來源http://yourhope.info/modules/tadnews/index.php?nsn=4485







**********************************************************************
產後陰道恢復
自然分娩的媽媽,胎兒經過陰道娩出時,陰道都會明顯變寬,一般出生的嬰兒頭部的直徑約有10估分,即分娩時陰道要擴張到10公分(正常陰道直徑為2.5公分)。另外,不要以為選擇了剖腹產就可以擺脫陰道鬆弛,媽媽在臨產時盆腔的肌肉和韌帶都會充分延伸,為寶寶的出生做好產道準備,所以即使進行剖腹產的媽媽,其陰道也會有鬆弛現象。陰道鬆弛會影響夫妻間的性快感,那麼,新媽媽如何才能快速恢復陰道至孕前狀態?且看看產後陰道恢復有什麼方法?

產後陰道恢復運動法:

陰道本身有一定的修復功能,產後出現的擴張現象在產後3個月即可恢復。但畢竟是經過擠壓撕裂,陰道中的肌肉受到損傷,所以陰道彈性的恢復需要更長的時間。產後媽媽可以通過一些鍛煉來加強彈性的恢復,促進陰道緊實。


1、屏住小便:在小便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屏住小便幾秒鐘,中斷排尿,稍停後再繼續排尿。如此反復,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練後,可以提高陰道周圍肌肉的張力。

2、提肛運動:在有便意的時候,屏住大便,並做提肛運動。經常反復,可以很好地鍛練盆腔肌肉。


3、收縮運動:仰臥,放鬆身體,將一個手指輕輕插入陰道,後收縮陰道,夾緊陰道,持續3秒鐘,後放鬆,反復重複幾次。時間可以逐漸加長。


4、其他運動:走路時,有意識地要繃緊大腳內側及會陰部肌肉,後放鬆,重複練習,比如學走模特步就是其中一項。


經過這些日常的鍛煉,可以大大改善盆腔肌肉的張力和陰道周圍肌肉,幫助陰道彈性的恢復,對性生活有所幫助。除了恢復性的鍛煉,產後媽媽還應該保證攝入必需的營養,保證肌肉的恢復。


產後陰道恢復手術法:

每個媽媽的情況不同,體質恢復也不盡相同,有些媽媽因為休息不當、過於勞累,儘管通過鍛煉,陰道的恢復也不盡人意,進而影響到性生活時,可以採取手術的方式來修復。閱讀:陰道整形,重拾媽咪育前性快樂陰道修復手術可以幫助改善陰道鬆弛,但不利於第二次自然分娩陰道修復的目的其實是為提高性生活品質而服務的。當你感覺到自己的陰道已經嚴重鬆弛,影響到性生活的時候不妨嘗試一下陰道的整形手術。

陰道緊縮術


陰道修復手術也稱為陰道緊縮術,在國外是很普遍的婦科整形手術,我們中國近年來也展開了這類服務。這是一項小手術,對以後懷孕分娩均沒有負面影響。但媽媽在挑選醫療機構時應選擇大型的正規醫院進行手術,以保證手術效果。


陰道縮緊術其實是生殖器整形中很小的手術,操作簡單,局麻下即能完成,也不需要住院,術後性生活品質會有明顯改善。患者只需要在非月經期去醫院進行相關的術前檢查,尤其是婦科檢查,在月經過後的7-10天內做手術,二個月後就可以恢復正常的夫妻生活了。

手術風險


陰道緊縮術的併發症有陰道出血、膀胱陰道瘺和陰道直腸瘺等。發生併發症的原因除了跟媽媽的個體差異有關外,還跟醫生的技術水準有關,萬不得已才選擇手術恢復陰道。

手術相關事宜


進行時間:手術時間應避開月經期,最好選擇在月經乾淨後的第一天進行。術前準備工作:手術前無需做特別準備。


術後注意事項:術後一般先留院觀察2天,醫生為你做好各項消毒工作,以防止傷口感染。回家後,要注意會陰部的清潔;休息1周左右;手術後3個月內避免性生活。

陰道緊縮手術有感染的危險,手術後需要服用抗生素等藥物抗感染。

產後陰道恢復藥物法:

藥物縮陰


目前市場上出現一些縮陰產品,其原理是通過把一些藥物成分(或一定化學物質)塗抹在陰道內部,造成陰道組織的收縮。


這種產品的優點是見效快,缺點是用藥的時候有效果,一旦停藥,陰道鬆弛又失而復得,也就是說效果不是持久的。而且用藥物對人體往往要有一定的傷害。

縮陰液注射


縮陰液注射法,此種方法是利用一些液體讓陰道組織壞死結痂,從而造成緊縮的感覺。目前尚難從教科書中找到此方法的相關記載。所以患者要謹慎選用。

藥劑填充


填充法,所用材料是一些膠質狀態生物製劑,如英捷爾法勒、奧美定等。因陰道壁血運豐富,注射時組織腫脹,填充進去的藥量很少,因而存在著注射後陰道壁彈性不均勻的缺點;還因為這些物體不能跟人體融合,雖然沒有排異但不穩定,長期效果不是很好。

資料來源http://yourhope.info/modules/tadnews/index.php?nsn=4460







*******************************************************************************

惡露,產後復原關鍵指標

產後沈浸在迎接新生兒喜悅的同時,對於自己身體的復原狀況也輕忽不得,觀察惡露,就是瞭解自己身體復原狀況的最佳指標。
什麼是惡露?
產後媽咪的陰道會流出類似經期的血,但量稍微多一點,這就是所謂的「惡露」。林口長庚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吳憲銘表示,寶寶出生後,胎盤也會立即娩出子宮外,但子宮內膜的碎片、上皮細胞、紅血球、白血球、部分的胎盤組織等,會在產後數天內慢慢脫落,並且經由陰道流出體外,因而產生惡露。
惡露的顏色、量會隨著產後時間的長短而有所變化。台安醫院婦產科病房護理長陳琇麗指出,產後24小時內,惡露量最多,大約1個小時就需更換1次棉墊,每次更換棉墊時,不妨觀察一下惡露量,一般來說,正常的惡露量大概占棉墊三分之一的面積。反之,若1小時內更換2至3次的棉墊,甚至次數更多,且棉墊全濕,即代表惡露量過多,可能有產後大出血的危險。
產後各階段惡露變化
產後1~3天子宮所排出的惡露,主要的成分是血液及少部分的黏液,這些黏液的來源,主要是胎盤著床的位置上一些殘留的組織所組成,也可能帶有一些殘留的胎膜或胎盤的碎片,其顏色呈鮮紅色,稱為「鮮紅惡露」。
產後5~7天惡露量會逐漸變少,顏色變成粉紅色,或是帶有血絲的分泌物,稱為「漿液性惡露」;到了產後7~14天左右,惡露已經慢慢變為黃色或白色,稱為「白色惡露」。吳憲銘醫師表示,惡露持續的時間,會依每個產婦體質而定,多數的產婦於產後1~2週後惡露會慢慢的消失,有些產婦的惡露則可能會持續約4~6週左右。

剖腹產會有惡露嗎?
至於自然產跟剖腹產的惡露是否有差異呢?吳憲銘醫師指出,通常自然產產婦的惡露是自行排出,因此惡露量比較多;剖腹產產婦因醫師會在寶寶娩出時,一併將子宮內的血塊、胎盤、胎膜等清除乾淨,惡露量比自然產產婦要來得少。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剖腹產產婦在產後10~14天左右,惡露量可能會突然變多,這是因手術後子宮傷口的血塊在此時才溶解,只要沒有合併其他異常症狀,就毋須擔憂。
文/媽咪窩雜誌 採訪/余靜雯
諮詢/林口長庚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吳憲銘
台安醫院婦產科病房護理長 陳琇麗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8771&prev=18772&next=18770&l=f&fid=63






*******************************************************************************

孕期產後乳房保養DIY

乳房一向是女性極為重視的性徵,很多人更將它視為女性的魅力之一,但隨著懷孕的脹大、哺乳後的消退,很多媽咪會發現胸形完全變了樣!其實乳房就像身體的其他部位一樣,要靠運動來維持彈性、保持緊實,在哺乳期間更要悉心護理,才能讓胸部永遠水嫩嫩、upup喔!
乳房保養從孕期開始
懷孕後,因為雌性激素的刺激,使的乳房升級,這也正是為了產後哺乳做準備。到了懷孕中期,也就是4~7個月時,乳房平均會長大2~3個罩杯,6個月左右就會有初乳的分泌,耕莘醫院新生兒科護理長劉文琪表示,若妳擔心哺乳結束及退奶後胸型改變的窘況,從孕期就要開始做好乳房的護理與保養。
孕期乳房保養原則
1. 選擇支托性佳、純棉材質的胸罩:隨著乳房的增長,孕媽咪自然要為乳房選擇合適的胸罩。選購重點為支托性佳、以寬肩帶為主,正確合適的胸罩不會在背部或肩部留下壓痕;在孕期中,也要隨時更換胸罩,以適應胸部的變化,千萬不要省下這筆錢,否則胸部變形可是得不償失!
2. 6個月後適時加入溢乳墊:在第6個月開始,就會有初乳的分泌;8個月後情況會更明顯,要適時加入溢乳墊,以保持胸部清爽乾燥,並且天天換洗。
3. 勤做緊實胸部運動:緊時胸部運動不只在孕期時進行,即使是沒有懷孕,平常 也可當作一般運動來做,以維持美好胸型。
哺乳注意事項
1. 避免壓迫乳腺:產後哺乳的媽咪若是因姿勢不良而壓迫乳腺,容易引發脹奶的不適,且容易造成阻塞乳腺,因此哺魏時宜採仰躺睡姿。
2. 胸罩可選大一罩杯:這個做法是為了預留脹奶的空間,但仍要有良好的支托性。
3. 肩帶鬆緊度適中:這要靠媽咪自己去感覺,太鬆會缺乏支托性;太緊則會壓迫乳腺,都要避免。
4. 純棉內衣:哺餵母乳容易流汗,再加上乳汁分泌,讓胸罩總是處於「溼答答」的情況,若沒有悉心處理,就容易有細菌的滋生,
5. 洗澡時避免水柱直沖乳房:乳腺受到過分的刺激,會使乳房脹大,若又沒有要進行哺乳的動作,再使用冰敷的方式使其消退,也會讓之後有乳汁缺乏的情形發生。
6. 清潔時勿用肥皂、沐浴乳搓揉乳頭:只要把殘餘的乳汁清洗掉即可,若是過份用含有香精的肥皂、沐浴乳搓揉乳頭會使乳房味道改變,寶寶可能因此會不想喝奶了呢!
乳脂分泌是靠腦下垂體的刺激,所以媽咪只要聽到寶寶的哭聲,就會刺激腦下垂體分泌乳汁。曾有研究指出,冥想法也能刺激乳汁分泌,就是利用腦下垂體的原理,因此有乳汁不夠困擾的媽咪,不妨嘗試這個方法,多想想自己可愛的寶寶,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請妳跟我這樣做!
*解救乳頭凹陷
1.霍夫曼運動
步驟:用手指從乳頭向外推。
次數:上下左右四個方向各做一次為一回,每日至少5~10回,早晚各做一次。
*促進乳汁分泌,維持乳腺通暢
2.環狀按摩
步驟:雙手托住乳房的上下及左右,由乳房四周向乳頭以來回方向按摩。
次數:約持續10~15分鐘,但為避免著涼,應視情況。
3.繞圓按摩
步驟:以食指及中指由乳房外側向中心繞同心圓按摩,另一手托住乳房。
次數:約持續10~15分鐘,但為避免著涼,應視情況調整。
4.螺旋按摩
步驟:從乳房外側開始,以食指及中指向乳頭方向,以螺旋形狀進行按摩。
次數:約持續10~15分鐘,但為避免著涼,應視情況調整。
隆乳媽咪看這裡
台灣合格的隆乳方式是以鹽水袋來填充,書田診所醫師黃季怡表示,即使是有隆乳的媽咪,仍可以進行補餵母乳的動作。只是為了避免乳房變形,可要多花心思做按摩運動!
步驟:用手掌從乳房外側向乳頭方向推,上下左右四個方向。
次數:每個方向1天100次。
維持胸型的運動─簡易擴胸運動
步驟一:雙手輕握拳、平舉往後。
步驟二:雙手向前拉回,並使手背相對。
次數:早晚各做1回擴胸運動,1次至少2、30下。
胸部自懷孕後就像氣球般的不斷脹大,當然隨著哺乳期結束、奶汁消退後,也會像氣球洩氣般的出現皺摺,罩杯甚至縮的比孕前還小,這對愛美的媽咪來說,是最不能忍受的!因此,一般建議,在開始哺餵母乳之後,就要開始做胸部運動,以訓練胸部肌力彈性、增加伸展性,並且持續至少1年,才能夠有效預防下垂及變形。

7. 結乳痂:若有結乳痂的情形,可用手沾些許嬰兒油,然後輕抹在乳頭結痂處,約15~20分鐘後,再用濕毛巾輕輕擦掉。
8. 均衡的飲食:媽媽所攝取的食物會直接影響乳汁的分泌與品質,因此要更均衡的攝取各類食物,此外,也要隨時補充水分,約比平時再多攝取1000~1500cc的水份。
9. 讓寶寶自己尋找乳頭:以前的哺乳教育往往會?媽媽托住自己的乳房,再將乳頭放到寶寶的嘴巴裡;實際上,這樣的作法容易壓到乳腺,因此,餵奶時,應該讓寶寶自行尋找乳頭,媽媽可托住寶寶的頭,放到乳頭附近,並協助寶寶找尋。
胸部大=乳汁多?
一般人總認為胸部大的人乳汁也會比較多,實際上,胸部大的人因為有較多的脂肪堆積,乳汁反而會來的晚,乳腺也不見得通暢,因此母乳的多寡和胸部大小並沒有絕對的關係,只要寶寶有吸吮動作,就會牽引乳汁分泌,有這種錯誤觀念的婆婆媽媽要修正囉!
冥想也能促進乳汁分泌
產後哺乳常見乳房問題
1.脹奶:脹奶是最常見的情況,而預防方法則是盡早哺餵母乳,等到脹奶時才開始哺餵,就來不及了。若脹奶嚴重,還可能引發乳腺炎,此時就不只是脹奶時的疼痛感,更會出現紅腫且持續發燒不退,若有此情況,要盡速就醫。
2.乳房膿瘍:這是由於細菌透過乳頭進入乳房,乳房組織受感染,身體的抵抗反應所造成的膿腫,症狀和乳腺炎相似,會有紅腫、疼痛、發燒的情形,腋下的淋巴腺處也會感到疼痛,若沒有妥善處理,其危險性將會因為產後疲累、骨盆腔感染而增加。
3.乳頭酸痛:這是由於哺乳姿勢不正確所引起。正確的哺乳姿勢應該是寶寶含住乳暈和乳頭吸吮乳汁;若寶寶只含住乳頭,可能會引發乳頭酸痛。
4.乳頭破裂:在哺乳的期間,有時會發現寶寶嘴邊有血漬,不明就理的媽咪還以為寶寶喝奶喝到「吐血」。其實這是因為乳頭長時間被寶寶吸吮而破裂,寶寶在喝奶的同時當然就會吸到血。這時候,媽咪可直接利用乳汁塗抹在乳頭上,並休息約兩餐的餵奶時間,就會逐漸復原。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0959&prev=10960&next=10958&l=f&fid=63







*******************************************************************************

* 有效緩解產後疼痛 *

媽咪生產後,傷口加上子宮收縮,雙重疼痛總是痛到想掉淚!尤其剖腹產媽咪,產後更是痛到起身下床都有困難,這種痛只有經歷過的媽咪最清楚。其實產後疼痛可以在藥物的使用以及適當照護下,得到不錯的緩解。


產前要運動,產後用自控式止痛


子宮收縮可預防出血,幫助惡露排除

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陳芊彣醫師表示,無論自然產或剖腹產,產後媽咪都必須經歷傷口、子宮收縮引起的兩種疼痛。

 產後子宮收縮的痛,就像是強烈經痛一樣,陳芊彣醫師強調,子宮一定要收縮才能避免出血,所以除非受不了,否則在可以忍受範圍內,都會希望媽咪盡量忍,而且會建議產後媽咪揉揉肚子,以促進子宮收縮,不管是自然的收縮或按摩幫助收縮,都會很痛。而且產後子宮收縮的痛,會一胎比一胎強烈,生第二、三胎子宮收縮的痛,更甚於第一胎,這種收縮的痛,大約3天後會緩和。

 此外,哺餵母乳會刺激子宮收縮,所以也會有疼痛的感覺,但是媽咪要知道,餵母乳能促進子宮收縮,進而預防產後出血,也能讓惡露排得更乾淨,所以不要特別排斥。


剖腹產傷口最痛

 自然產的傷口疼痛要比剖腹產輕微很多。自然產後會陰傷口的疼痛時間比較短,約持續12天就能恢復,只需要一般的止痛藥,就能加以緩解。

 剖腹產就比較麻煩,不僅手術傷口大,而且術中多少會造成組織的破壞,加上表皮對痛原本就比較敏感,所以比起自然產是更加疼痛,大約會持續34天。


剖腹產採自控式止痛,效果好、副作用少

 剖腹產就和一般外科手術一樣,必須用到嗎啡成份的止痛藥才能減輕疼痛,因此,對於剖腹產媽咪,產後會建議使用自控式止痛,主要利用埋在硬脊膜外腔的管子,由產婦按壓讓止痛藥進入,以達到止痛效果,由於必須自費,大概要花數千元,所以也有產婦選擇健保給付的止痛藥,也就是採靜脈注射讓藥劑進到血管。

 兩種止痛藥劑成份其實差不多,不過自控式止痛藉由導管能讓藥物直接進入硬脊膜外腔,距離神經系統較近,所以只要很少的劑量就能有止痛作用,對身體其他部分的影響較小。而靜脈注射是從血管進入,需要大劑量才會得到相同的效果,因此,全身性副作用較顯著,例如:噁心、嘔吐,以及劑量高使得腸胃蠕動受影響。


自控式止痛,會有超量的問題嗎?

 特別怕痛的媽咪採自控式止痛時,如果一痛就按,是否會有劑量過高問題?陳芊彣醫師表示,自控式止痛對藥劑劑量有設上限,媽咪如果痛起來狂按,只要超過安全劑量,機器就會空轉,不會有超量問題。


束腹帶可緩解疼痛

 剖腹產媽咪也可以束上束腹帶來減輕疼痛。媽咪產後起身走動用到肚子力量時,若使用束腹帶,可將肚子束起來,讓肌肉一起分擔,比較不會動到受傷的組織,能讓疼痛減緩,此方式只需在起來活動時使用,躺著就可以解開,不需束一整天。


到底有多痛?要看個人對痛的感受度

 有些媽咪一痛就叫苦連天,有些媽咪好像不太會痛,會有這樣的差別,主要在於每個人對痛的感受度是不同的。


住院期間要注意的問題

 生產後還在醫院住院時,有一些異常疼痛或不適,應該請醫師檢查處理,例如少數自然產媽咪可能出現不易觀察的皮下血腫,主要在生產過程中,深處血管有破裂,從外觀很難察覺,時間一久會積在裡面,形成壓力,並壓迫到其他組織,媽咪會陰部會有腫、脹痛的感覺,而且一摸就痛得厲害,皮膚摸起來硬硬的,這時候就要擔心可能出血不止,必須立刻做進一步處理。

剖腹產媽咪產後可能出現腸絞痛,這是因為剖腹產採外科手術,所以手術後會建議禁食24小時,或等排氣後再進食,以降低腸絞痛的發生。萬一出現強烈腹痛,肚子一碰就很痛,必須懷疑是否有出血情形。

 所以無論自然產或剖腹產,媽咪只要有異常的疼痛,就要檢查是否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出院後,出現那些症狀要立即就醫?


 出院回家後,媽咪出現哪些情況就要立即就醫?陳芊彣醫師表示,傷口癒合不佳,發生感染或引起發炎;疼痛一直未逐日緩解,而且傷口處糜爛,並且有紅腫熱痛感,這些都是出院後無論自然產或剖腹產媽咪,必須持續觀察的狀況,一旦發生應盡快回診,嚴重時就要使用抗生素治療。

產前養成運動習慣,好生又可早下床
 怕痛越不敢動,恢復就越慢,多動可以讓產後身體恢復的更快,媽咪只要體力沒問題,生產後大約休息8小時,就可以起來活動。

 其實產前就應該養成運動的習慣,保持好體力,能讓產程更順利,產後離床時間也可以提早。自然產媽咪產前可做點瑜珈或柔軟操,讓生產過程更順利,產後恢復更快;剖腹產媽咪一樣要訓練好體力,而且產後建議採自控式止痛,可以有很好的止痛效果,副作用也較少。


結語

 很多媽咪都怕痛,但是為了寶貝,還是咬著牙忍下來,媽咪真的很辛苦、很偉大,我們也希望藉由好的止痛方式以及照護,能幫助產後媽咪有效緩解疼痛,讓身體迅速恢復,當個快樂的媽咪。

陳芊彣
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
現任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嬰兒與母親 12月號 NO.422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0814&prev=10825&next=10802&l=f&fid=63







********************************************************************************

產後傷口腫又痛,怎麼處理?

陰道生產會在會陰留下傷口,剖腹生產會在腹部留下傷口,對於媽媽這偉大的生產印記,該如何護理呢?

會陰傷口的護理
  自然生產以後,會陰部會因為生產的傷口而有腫脹或是疼痛的感覺。通常在生產完12小時到36小時左右,傷口的疼痛特別厲害,隨後疼痛的程度就會很快減輕。

  為了避免傷口的感染,應注意會陰部的清潔。首先,應該勤換護墊,每次大小便以後,以溫開水沖洗,沖洗的方式,以蓮蓬頭或是沖洗瓶由前往後沖洗。擦拭的時候,方向也應該是由前往後,不可以由後面擦回來,以免傷口受到感染。產後第二天開始,在醫護人員指導之下,用溫水坐浴,也可以有效減少傷口的疼痛。

  坐月子期間,內褲應該選擇棉質會吸汗的布料或是紙褲,避免用不透氣的束褲,以免因為不透氣,增加感染的機會。

  如果產後兩天,傷口還是越來越腫或是越來越痛,有可能是血腫或是感染,應該請醫護人員幫您檢查。

剖腹產傷口的護理
  台灣地區每年大約有30﹪的寶寶是經由剖腹生產,因此許多媽媽在生產完以後,肚子上都會多一道疤。

  剖腹生產的傷口,有直式和橫式兩種開刀方法。但是橫式的拉力較小,所以傷口復原狀況較佳,比較不容易留下明顯的疤痕;疤痕部位也比較隱密,即使穿比基尼泳裝也不會被人發現。直式的剖腹產方式則較快速,所以多用於產科急症,例如胎兒窘迫、胎盤早期剝離、前置胎盤等等;但因為有失血較多、不易癒合、下次懷孕生產時子宮破裂的危險性增加等危險,所以現在已經很少使用直式剖腹產了。

  在剖腹產後住院期間,傷口會由醫護人員處理,通常出院前醫師會再檢查傷口,並且拆線以後(現在有些已經不用拆線)才能出院。回家以後就必須由自己來處理傷口,通常傷口會逐漸癒合,但是如果傷口有紅、腫、熱、痛的情形,或是有分泌物流出來,就表示有發炎的現象,必須趕快回到醫院找醫師處理。

  通常開刀完滿一個星期或是拆線兩天以後,就可以淋浴,淋浴以後傷口應該立刻用乾毛巾擦乾或是用吹風機將貼在傷口上的透氣紙膠布吹乾,或者是重新換貼膠布。

  手術後對於傷口良好的照護,可以達到減少疤痕的目的。傷口照護的原則如下:
·傷口若有任何異常,應該趕快回醫院就診。
·拆線以後,用紙膠布貼上2到3個月,膠布的壓力可以防止傷口往外凸出,每兩三天更換一次即可。如果對紙膠布過敏,則可以用美容膠布代替。目前市面上有出售一種矽膠片,效果也不錯。
·每天用手指頭輕輕按摩傷口3到5分鐘,可以減少產生疤痕的機會。
·避免陽光直接曝曬傷口,以免疤痕顏色加深。

  有些人因為體質特殊,疤痕會越長越大,不但像一條蜈蚣,而且會很癢,這種情況稱為「蟹足腫」,一旦形成之後就很難處理。所以如果有這種體質,應該先告訴醫師,進行必要的預防措施,或是開完刀不久以後就用矽膠片,以減少蟹足腫發生的機會。

資料來源:臺安婦幼網

整理:張玉櫻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5287&next=5286&l=f&fid=63






*******************************************************************************

解除產後痛六妙方/輕鬆面對產褥期

解除產後痛六妙方
大部分的產婦在產後會有子宮收縮疼痛的現象,這就是所謂的「產後痛」。產後痛的原理和生產時的子宮陣痛一樣,都是子宮間歇性的收縮所引起,通常會持續兩三天之久。

  產後子宮收縮的目的在於幫助子宮止血,並且將子宮內部殘餘的血塊排出,以促進子宮的恢復,有其正面的意義。通常第一胎產後的子宮,由於子宮肌肉較為有力,能夠持續收縮,產後痛的感覺較不明顯。第二胎以上的子宮,由於子宮肌肉的力量較差,無法持續收縮,必須要間歇性的收縮用力,疼痛的感覺就會比較明顯。多胞胎或是羊水過多的產婦,或是產後子宮積滿血塊沒有排空,子宮必須努力收縮,也會有比較明顯的疼痛。

  通常生產以後,醫師會開立幫助子宮收縮的藥物,有些產婦對於子宮收縮藥物反應較強,就會感到強烈的子宮收縮痛。此外,哺餵母奶的產婦,因為寶寶吸奶的時候會刺激媽媽分泌子宮收縮的荷爾蒙,疼痛也會比較厲害。

  如果產後痛的程度很強烈,引起身體不舒服或是焦慮失眠,可以採取下面的步驟改善:

1.告知醫師,視情況停止使用子宮收縮素或是減量。
2.請醫師開鎮靜止痛藥物。
3.下床走路,幫助子宮積血排空。
4.採用俯臥的姿勢,可以減輕疼痛。
5.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或是冰冷的食物。
6.按摩足部的三陰交穴,或是背部膀胱經的相關穴道,可以減輕疼痛。

資料來源:臺安婦幼網

整理:張玉櫻
 
 

輕鬆面對產褥期
什麼是「產後痛」?產後腹部像抽筋般地疼痛,尤其是給寶寶哺餵母乳的時候,這極可能是「產後痛」,一般認為是子宮收縮,使子宮得以正常下降到骨盆內所引起。這在經產婦或子宮過度伸展〈懷雙胞胎〉的產婦身上尤其明顯而強烈,因為這類產婦的子宮肌肉組織較為鬆弛。
催產素可以促進子宮收縮,當藥效消失以後,在哺餵母乳時陣痛會更顯著。必要時可以利用溫和的鎮靜劑加以止痛,不過,在四-七天之間這種疼痛會自然消失。

如何減少會陰部的疼痛?

  所有採陰道生產的產婦都有會陰疼痛的經驗,如果會陰有裂傷或作手術切開的話,疼痛會更嚴重,像一切新修補的傷口一樣,會陰切開術或裂傷的部位也需要時間才能痊癒,通常需要七-十天,在這十天之內,請遵手下列的會陰護理方法,以防範感染:

(1)更換衛生棉時,由前向後拿除,以防直腸的細菌污染陰道。

(2)大小便後以溫水沖洗會陰,擦拭時,務必記住由前往後擦拭。

(3)手不要去碰觸該部位,除非確定已經痊癒。

(4)產後可以「冰寶」冷敷,以減少會陰部水腫。

(5)產後二天以上,可以溫水坐浴。

(6)採側睡:避免長時間站立或久坐,以減少該部位的疼痛。坐在枕頭或充氣的環狀壁上應該有所助益,坐下以前可以先收緊臀部肌肉。

(7)分娩以後,在產後期間儘可能多做陰道骨盆收縮運動,以刺激會陰部位的循環,加速痊癒,並且可以改善肌肉狀態。

排便問題

  分娩以後,有許多生理因素可能會阻礙正常排便功能的恢復。其一,協助排便的腹部肌肉在生產時伸拉開來,因而有鬆弛和功能不彰的現象;其二,腸子在產後蠕動緩慢;此外,在分娩以前或分娩期間腸子可能就已經是空腹,而在陣痛之際,更未進食任何固體食物,因而無便可排。

  不過,阻礙排便的最大潛在因素還可能來自若干心理層面:害怕縫合處裂開的潛藏恐懼;對醫院缺乏隱私性的自然羞怯;以及外在的壓力等多方面因素。一般而言,多攝取天然的纖維素食品,補充水份以及多起床走動,都可促進腸胃蠕動,利於排便,另外在心理上不要擔心傷口的縫合會裂開--它不會裂開的,排便時過度用力並不會使傷口縫合處裂開,但是可能會引發痔瘡。可以利用坐浴、局部止痛藥、栓劑或熱敷來舒緩不適。產後的第一次排便可能極為不舒服,不過,隨著糞便的軟化,而排便情形也日益規則,不適的情況會逐漸緩和而終至結束。

作者:王伊蕾醫師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5286&prev=5287&next=5285&l=f&fid=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