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9日 星期一

小孩不愛吃 偏食

台北榮民總醫院營養部  人生營養
孩子不吃,父母焦心---有這麼嚴重嗎?
父母擔心小孩吃得很少或偏食是很普遍的現象,美國一篇研究指出三歲的小孩平均五個中就有一個胃口很小,而每十個中就有一個非常挑食,胃口也很小。筆者與朋友一聊起小孩飲食問題,朋友總是一肚子苦水,形容餵小孩吃飯,簡直像是打一場永無休止的戰爭,其中隱涵的掛念、焦慮、甚至是憤怒,箇中滋味除非親身嚐過否則難以體會,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到底是誰的錯?父母,還是孩子?
 
用輕鬆的態度來看待孩子的飲食問題
學步階段的孩子天生就是個叛逆份子,你要他做什麼,他就偏偏不肯,心理學家說這時期得孩子想要在這世界建立自己的地位,當孩子聽到大人說「吃下去」,他直覺的反應就是拒吃,你是要端者碗追著他跑,還是試圖要執行父母的權威,這樣的結果使吃飯的時間愈來愈緊張,孩子一再的反抗,餐桌變成了管教孩子的戰場,而你的焦慮也愈來愈多,相信我最後贏的往往是你的孩子。所以吃飯的時候抱持輕鬆的態度,反過來你的孩子也會開始乖乖的吃飯,如果吃飯是一種樂趣,後來你對長大的孩子期望的餐桌禮貌也比較容易養成。
 
這樣看待偏食或拒吃的問題
由整個大環境來看,偏食的問題在貧窮國家是不存在的,如果孩子除了吃下去,不然便是挨餓,他就無從選擇,一定會吃。但是現在在一般家庭,孩子非常清楚他有相當多的選擇,電視上一大堆誘人可口的食品廣告,有些甚至是配套式的告訴你,即便是點心也可以當正餐、宵夜的完整吃法。有一回筆者的女兒要求,到便利商店買一種吃了就可以讓你一個早上精神充沛,走路有風的飲料,在我研究後我發現那只是一種液態果凍的飲料,但由於包裝酷炫,但在大量廣告的催眠下,我們無法假裝那些東西不存在,因此我同意在一天的早餐買了兩種不同的口味的該產品,讓她滿足慾望,小女兒開心的帶了「早餐」上學去,也許有些媽媽質疑,營養會夠嗎?營養師也這樣教小孩?事實時上,第二天她不再要求吃那樣的早餐,因為只有新奇而沒有「滿足」,她寧可吃家裡準備好的早餐。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出現偏食期,而你表現出的擔心,只會讓他比較不容易放鬆心情吃飯,偏食的問題可能因此持續或惡化。
 
一般而言,偏食的小孩只是不願吃父母提供的食物,拒吃並不會嚴重到危害生命,(這不包括政治人物有意圖的拒吃與常發生在青少年身上的精神性厭食症)畢竟,小孩子一生下來對食物就有胃口,所以儘管放心小孩絕不會自己餓著自己,不幸的是,有一種直覺也是小孩與生俱來的:強迫他吃不愛吃的東西,他就開始反抗。既然如此,為什麼父母仍如此憂心,由心理學上探討可能有兩個主因,父母擔心孩子的營養不全,將來沒有辦法「長得橡樹一樣大」或輸在起跑點,此外,一般人總認為孩子拒吃,父母的管教態度應該要嚴格一些,畢竟,媽媽花了時間準備,辛苦成果不被接受,那種挫折感很難釋懷,再著,購買食物要花錢,孩子不吃,形同浪費,這情緒是可以理解,但在家有一老好像寶的情況下,最常上演的戲碼就是,當母親堅持拒吃的小孩就不給吃,甚至當面倒掉孩子的飯,以示立場堅定,殊不知那廂阿媽早就牽著快樂的小手去吃薯條了。長輩的介入有時讓問題變的更複雜,讓媽媽更「鬱卒」了。
 
其實如果你的小孩不吃某些東西,你可以用其他食物來取代,來補充他的營養,主要的是孩子要有機會吃到營養的食物,什麼是營養的食物?父母必須作點功課,看看書或多注意報章雜誌上的醫療版,增加一些營養的概念,就像很多媽媽要求小孩吃胡蘿蔔,為什麼強烈要求他要吃,問問你自己真正擔心的是什麼?是因為------它含葫蘿蔔素,可以在身體內轉換成維生素A,維生素A有助於維持肺部、腸道系統、泌尿系統的健康,使身體得以抵抗感染,它與視力也有直接的關連,缺乏維生素A會導致夜盲症(但是大量吃也無法讓你在黑暗中不點燈就看得清楚),其實很少食物有是人體不可缺的,維生素A在牛奶、乳酪以及強化維生素A的食品中含有(注意標示),蛋、蕃茄、木瓜、地瓜、南瓜、深綠色蔬菜中都還有豐富的維生素A,換做我,我寧可用烤箱烤地瓜給小孩吃,也不要為了會孩子不吃胡蘿蔔而焦慮,或許你堅持他該把胡蘿蔔吃下去,表示他很聽話,這種純粹屬於管教的問題,實在不值得用在這種芝麻小事上開戰。不過,對偏食的孩子,倘若你仍擔心他的飲食習慣,補充孩童用維生素是可以考慮的作法。
 
早餐一定要吃
一天之中最不受重視,但卻是最重要的就是早餐,美國有個長達十年的研究顯示,學齡兒童不吃早餐,早上就會變得漫不經心,無法集中注意力。有很多人不吃早餐的原因,多半是時間太匆促,尤其是小孩,起得晚(通常是媽媽捨不得不讓他多睡一點)後,一起來忙著穿衣、整理書包、梳頭洗臉刷牙,實在沒有什麼好心情來享受早餐,而且很多人覺得早餐內容受限制,除了漢堡、蛋餅、燒餅、油條、牛奶麥片,好像想不出有什麼花樣,(現在的人又沒辦法接受慢吞吞的吃粥),事實上,這是習慣的問題,請注意孩子對三餐的態度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如果你一直認為早餐很麻煩,而草草打發,我相信孩子有會有相同的感覺。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經常灌輸她吃早餐的重要性及不吃早餐對課業的影響,而我自己也同時毫無藉口的必定早起做早餐,至於早餐內容,大凡上述外,加上水餃、餛飩、快煮麵、包子、蘿蔔糕、、,加上一杯牛奶,現在拜食品科技工業的發達,冷凍食品種類多,做早餐實在不麻煩,挑個假日帶者你的孩子,到大賣場的冷凍櫃走一圈,你會發現做早餐實在很輕鬆。為了讓孩子不管在學習上或遊戲更有效果,早上一定要吃東西。
 
不要強迫孩子吃東西,並試著寫飲食日記
純粹站在營養的角度來看,供應飲食就要依照他所要求的量,提供多種食物讓他選擇,如果他只要一湯匙,就給一湯匙,等他餓了,自然會要求多給。給孩子他們需要、而且想吃的食物,要比給他們太多,再嘮叨他們吃完來得合理,我曾經也犯過這樣的錯誤,堅持小孩必須吃完東西,所持的理由是很多國家還有餓著的小孩(還把圖片給他看),所以如果他不吃完,就是浪費食物,並要脅要把他的食物打包裹寄去挨餓的第三世界家庭,或說把他送到飢荒國家餓幾餐,後來我才體會到這個理由毫無意義,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吃夠他所需的食物,吃再多就和把食物都進垃圾桶一樣是---浪費。
 
1930年英國小兒科醫生克拉克戴維斯針對孩童飲食的研究有一項引人注意的結論,就是「人體某些內在的生理構造會主動尋求滿足」,此外,她還發現孩子的飲食習慣千變萬化,也許這一陣子孩子十分著迷某項食物,過一陣子卻一口也不吃,你的孩子是不是也會這樣?到了1990年,儘管飲食內容、垃圾食物、廣告訊息、管教方式等等都與當年有著極大的不同,1991年出版的報告再次肯定這個事實,研究結果顯示,雖然孩子每餐吃的食物不同,但是每天總攝取的熱量卻都差不多,因為小孩會從三餐中調節熱量攝取的情形。這個研究強烈的透露一個信息:孩子身體需要什麼,他就會吃什麼,如果他不需要或不想要,也不要強迫。絕不要用不可置信的態度看著孩子對飲食變換莫測的態度,於是就要強迫他吃下你期望他吃下或他不喜歡的東西。如果父母還是不能釋懷,那就寫飲食日記,這方法可以讓你看清孩子飲食的問題。
 
連續幾天詳細記錄孩子飲食的狀況,所吃、所喝的每一樣東西都記下來,屆時你也許會發現他吃進去的東西,比你想像的多。小孩是飲食非常怪異的族類,他們往往連續愛吃好幾天東西,可是一陣子又碰都不碰,所以寫日記的時間一定要夠長,才能了解每個不同飲食階段。有了這些記錄之後,你可以----
1.          仔細想想吃飯的時間適不適合,最常見的問題是孩子被迫要等全家到齊才一起吃,這時孩子是不是已經餓壞了,如果他先吃了點心,正餐吃不下了,父母又開始催促、嘮嘮叨叨、威脅、、、,孩子開始拒吃等,這又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2.          不管三正餐或點心,想辦法使孩子的飲食保持規律,因為不吃正餐,很快他需要吃點心,如果吃多了沒有營養的點心,到了下一餐又吃不下。
3.          孩子的世界裡,不管受媒體、同儕影響,或許有他們時下的飲食方式與看法,事先擬定飲食的計畫,或者讓孩子參與討論,使孩子獲得較為完整的營養。同時儘量給機會讓孩子參與食物的製作,也可能會刺激他想吃的興趣。
4.          使食物看起來有趣好吃(坊間有很多食譜,可以按表操課,用功的媽媽可以加一點創意,使食物看起來誘人,來吸引食慾不振的孩子)。
5.          如果孩子對食物的喜好與家人不同,甚至怪異,不必煩惱,像筆者的孩子在小學的時候喜歡把菜跟飯全部混在一起吃,當時總覺得他像吃「ㄆㄨㄣ」(餿水的台語發音),但後來發現這樣也好,至少混在碗裡的東西,他每樣吃。
6.          不要在意吃飯的順序,如果他堅持先吃飯後甜點或先吃水果,隨他去吧,你若是拒絕,他就會愈堅持,結果吃飯變成父母頭痛的夢魘,如果你隨他去,慢慢的他就會回到一般的軌道。但是必需小心飲料,若飯前吃下一大杯飲料,吃不下飯是意料中的事。
7.          不喜歡的食物就不要給塞給他,營養素存在很多食物中,其間是可以代換的,也許將來他會接受,就像很多人一直不吃苦瓜,可是到了成人期,卻覺得好吃的很。
8.          只要不是天天吃餐餐吃,偶而吃速食絕對不會有太壞的影響,雖然很「垃圾」,但是這些食物比你想像的還營養,一杯奶昔300大卡、麥香雞500大卡、一個小雞塊50大卡、麥香魚350大卡、小包薯條220大卡等。
9.          最後這句話是給所有父母的建議---讓自己輕鬆,它有二層意涵,一是讓孩子習慣你輕輕鬆鬆準備好的食物;二是讓自己輕輕鬆鬆的看待孩子飲食的問題。曾經在一本書中讀到一段作者將青春期比喻為一座橋的理論,筆者依樣畫葫蘆引用於此,我們可以把對孩子飲食餵養歷程看做人生行程中的一座橋,橋的此端是幼兒期,而彼端是成年期,橋下是水流洶湧的驚濤駭浪,而父母與子女必須共同走過這座橋,倘若親子在橋上為了飲食問題不斷演出激烈的控制大戰,則至少有一方會失足落水,相反的,倘若父母有正確的營養飲食觀念與心態,小孩一方面學習接觸食物、瞭解正確進食方式、懂得良好營養原則、選擇良好的飲食與用餐禮儀等,而父母除了是食物提供者外,並在一旁提供協助、鼓勵,而非以管教之名施以嚴格控制,大家都能輕鬆快樂順利度過此橋,讓吃飯時間充滿了歡樂,在現代雙薪家庭父母為生活打拼,孩子應付升學壓力之各自忙碌、生活緊張的情形下,全家要聚在一起好好吃一頓飯實在不容易,遑論在餐桌上做親子溝通,如何避免食物大戰,享受融洽的親子關係,保持正確的心態很重要。
 
一個健康快樂、活力充沛的孩子通常是不太可能有嚴重的問題,你大可放心的看著他逐漸長大。當然這必須由專業的醫師來判定,所以在學齡前、學齡期的小孩有的一些例行的預防注射與健康檢查不要錯過,其中的檢查數據就可以提供父母一些小孩身體健康狀況的訊息,媒體上有很多討論飲食的專欄,因為是一般性的通則,可以當做增加常識看看,如果需要更進一步瞭解自己孩子飲食問題,各大醫院設都有營養師的諮詢門診,另從專業的健康醫療網站上你可以瞭解具體、適用的營養教養概念。假如孩子吃東西的狀況一向很正常,突然間食慾不振,而你所提供的食物內容並沒有改變,這時最好找出原因來,很可能孩子身體出了問題,原因一可能是身體不適影響了食慾,二可能吃東西時會造成痛苦。一般仔細觀察,會發現長牙或牙痛的孩子會拒吃固體食物或食慾不振,而扁桃腺發炎或喉嚨痛的情況都會使孩子避免吃或吞嚥的動作等,食慾不佳是很多疾病的共通症狀,如感冒也會影響食慾,所以當你的小孩毫無理由的食慾不振,尤其看起來人不太舒服,最好帶去給醫生看。
 
吃東西是一種樂趣,對小孩、成人都是,有些父母把廚房當實驗室,做三餐時要計較檢查食物中所含的營養成分是否足夠,套句流行語:「有那麼嚴重嗎?」,放輕鬆點,只要你遵循幾個原則,其一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加上瞭解一下衛生署出版的衛教單張,有著對各個生命期的營養建議(衛生署網路可查詢),如果孩子很健康、很快樂,也不斷在成長,那麼他的飲食應不太可能錯得太離譜,所以不要叫父母太沈重!就是醬子囉。
    
撰稿人:賀皓宜 營養師





*******************************************************************************
小孩吃青菜 不喜歡變花樣
 更新日期:2010/03/26 00:07 【中央社新加坡24日路透電】
家長經常為小孩不吃青菜頭痛不已,荷蘭的研究員建議,簡單蒸煮、保持清脆就好。 荷蘭瓦荷寧罕大學研究員測試胡蘿蔔和四季豆這兩種普遍的現成食用蔬菜,用搗碎成泥、蒸、煮、炒、燒烤和油炸6種不同烹調方式,讓4126組小學生吃,看看他們比較喜歡哪一種。另一個控制組由1825歲的成年人組成,也提供相同食物。 研究專家說,這項實驗顯示,大多數小朋友最喜歡吃蒸或煮的青菜。研究員歸因於小朋友習慣的蒸煮烹調,可以讓胡蘿蔔和四季豆保持原味、原色和原來的脆度;因而建議給小孩吃的青菜最好保持清脆、原色,原味,外表一致,不要燒烤成褐色或弄成顆粒狀。
資料來源:
孩子偏食怎麼辦?
媽咪:「寶貝乖,先吃飯,待會再給你吃糖果。」
小孩:「不要,我不要吃飯,我現在就要吃糖果。」
媽咪:「來,乖,吃點蔬菜,才會健康喔。」
小孩:「不要,我最討厭吃綠色蔬菜了,討厭!」
媽咪:「@#$@#$(抓狂中)
這樣的對白,相信只要是曾經為人父母的應該不會陌生吧!而且臉上可能會出現像「櫻桃小丸子」一樣無耐的斜線!在門診蔡醫師幾乎三不五時便會聽到媽媽的抱怨:「我的小孩這也不吃那也不吃,營養攝取失衡,會不會對生長發育有影響?」 其實嬰幼兒期是建立良好飲食習慣的重要時期,卻常因父母、長輩或照顧者的疏忽,而養成不當飲食習慣,其中以偏食的情形最多,偏食讓孩子無法從各種不同的食物得到均衡的營養素,當然對其正常生長發育影響很大。
其實,要糾正兒童偏食,關鍵是找出自己孩子偏食的原因,只有消除導致偏食的原因,偏食才可能得到有效的改善。那麼引起兒童偏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各位媽咪請自己找找看你家寶貝是屬於那一種原因 ! )
 
幼兒偏食的原因:
  1. 想吃什麼就給什麼:對孩子的飲食要求,總是有求必應,從而使孩子的口味越來越高,專挑自己喜歡的好吃東西吃。
  2. 失敗的學習經驗:每一個人對於食物的口味都有不同喜好,幼兒也不例外,幼兒偏食有時是因為孩子對此食物的第一次經驗不好,如:食物顏色很難看、味道怪怪的,造成他不吃這個食物,或者是父母動不動就說:「不想吃、沒胃口」,聽在孩子的耳中便模仿父母了。不愉快的進食經驗,例如被魚剌哽到、被熱湯燙到也會造成小朋友拒吃或害怕的心理。
  3. 父母的偏食:想要讓孩子「心服口服」不要偏食,父母親一定得以身作則,有的父母本身有偏食習慣,在飲食上挑三揀四,或自己儘吃些沒營養的垃圾食物,或不喜歡喝水,動不動就喝市售高糖飲料,甚至在孩子面前說這不好吃,那不好吃,常在孩子面前批評食物的好壞,這就可能影響小孩子學大人的樣,那就真的是「教壞小孩大小」,做了最不好的示範!
  4. 零食不離口:五花八門的零食對孩子極具誘惑力,如果養成常吃零食的習慣,會導致胃腸道消化液不停分泌,食慾下降。
  5. 父母〝包辦〞餵食:孩子1歲左右時,父母就應該培養他自己動手吃飯的習慣,但有的孩子四五歲了,大人還堅持餵他,以至影響孩子對吃飯的興趣。
  6. 邊看電視邊吃飯:這是許多孩子的"通病",電視中精彩的畫面分散了孩子的食慾,而且正餐時未吃飽,孩子易靠零食來補充。
  7. 未把握飲食時間:孩子剛睡醒,或剛做完游戲,就讓孩子吃飯,準備工作不充分,消化液分泌不足,會影響孩子消化功能,容易造成偏食。
  8. 食物單調:年輕父母的小家庭習慣常做一種飯菜,或者孩子愛吃什麼,就總給孩子吃什麼,吃膩了,偏食也就形成了。
  9. 烹調不可口:儘管買了許多好東西,但父母烹飪技術不好,做得沒有滋味或缺乏變化,孩子不愛吃,不感興趣。
  10. 餐桌氣氛不良:父母關係不和,常在餐桌上爭執,孩子吃飯時會精神緊張,導致沒有食慾,也會誘發偏食。
  11. 引人注意:小孩子偏食的原因,或許是想引起父母、長輩或照顧者的注意
處理對策:
小孩偏食,該怎麼處理?扁一頓,關廁所、罰他不淮吃飯?開玩笑,當然不能如此,關鍵是要找出自己孩子偏食的原因,然後再尋找可能解決的方案,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1. 改善幼兒不正確觀念的影響
    小孩最普遍的偏食問題莫過於不愛吃蔬菜、水果,攝取過量糖果、飲料及吃太多油炸物,如炸薯條、雞排、漢堡等。父母親絕不能為了寵愛孩子,就放任其飲食喜好。幼兒自兩三歲起,對食物的味道、形狀、溫度、顏色等,開始有了喜好與厭惡的分別,而且幼兒模仿力強,若學習的對象中有偏食的情形,孩子也會「有樣學樣」!其中最易影響小孩的對象,莫過於父母親本身,其次是同學及朋友的影響,另外,電視廣告也是左右孩子飲食習慣的因素之一。了解這些偏食心理學,才能導正孩子的飲食習慣。
    父母和孩子必須要養成定時進食的習慣。
  2. 飲食變化 掌握烹調秘笈
    多採用蒸、水煮、滷烤、涼拌的烹調方式以減少油脂用量、並找出小朋友喜歡並能接受的方式。如果小朋友只是偶爾不吃某些東西,不代表他真的不喜歡,可以隔一段時間後,改變食物切法或烹調方式再試一試,儘可能廣泛地給予任何種類的食物。
    遇到小朋友討厭吃的東西,可以「化有形為無形」將這些食物以模型切割、切碎、磨泥、打汁等方式改變型狀,再加入其它食物中,由少量開始給予,逐漸達到正常量。如果偏愛肉不喜 歡蔬菜時,可把肉食的攝取量逐漸減半,或者把小塊的肉切成肉絲拌蔬菜熱炒,也可以把蔬菜切成小塊或絲狀與小孩喜歡吃的菜餚混合烹調,使小孩不易把它挑出。如果小孩只偏好某些水果,利用「魚目混珠」的方式,將孩子喜歡及不喜歡的水果以什錦水果的方式提供,或做成水果凍的方式誘使小孩攝取。
    味道特殊的食材,如羊肉、魚肉,可改變烹調的方法,如加些檸檬去掉魚腥味;處理青椒時先將內部的子與白色部分清除乾淨,泡過冷水後就能減少青椒的味道。
    多變化菜單內容或利用野餐或飯盒的方式,可增加小朋友新鮮感,提高攝食意願,也可透過進食環境與氣氛的改善,譬如和其他小朋友一道進餐,透過同儕間互相影響學習,來糾正其偏食的習慣。
  3. 勸導鼓勵力行愛的教育
    有些孩子個性固執強硬,若用威脅強迫的方式,恐怕會「一哭二鬧三罷吃」,這類小孩大多屬於吃軟不吃硬型,建議父母親還是多用點耐心好言相勸,讓孩子明白要長高、長大就得攝取各類營養素,一種食物頂多只能提供一部分的營養素,所以必須要吃各類不同的食物。
    家長可鼓勵小孩一起參與簡單的食物製作,例如共同完成水餃、生菜沙拉的製作,一方面讓 小孩有成就感,一方面藉由對食物的觸摸,增加其對食物的接受度。家長還可設計一些遊戲,如製作卡片讓小孩認識食物,以品嚐食物做為過關條件,或製作表格記錄全家人一天的食物攝取,比比看誰吃的最健康?藉由參與遊戲的過程培養孩子正確的飲食知識及習慣。
    遇到孩子不喜歡的新食物,可小量給,或另外找時間再試試看。研究發現人們適應新口味的食物約需嚐試12次左右,因此別忘了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家長也要避免拿零食當獎勵或賄賂的作法來引誘小孩進食,而是以鼓勵勸導的方式,讓小孩攝取到均衡的營養。
    講一些故事內容是有關營養寶寶的好處,例如:會像大力水手一樣有力氣、會聰明等的描述,以鼓勵孩子見賢思齊。
結語:
其實每個大人有吃多吃少的不同,也有胃口好與不好的時候,孩子當然也有。生長發育期的孩子需要足夠的熱量、蛋白質、醣類、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纖維質及水分等各種充分的營養素,才能正常地生長發育,萬一家有偏食的孩子,請積極、耐心地慢慢改善其不好的習慣。希望在看完這篇文章之後能對各位家中有偏食習慣的小朋友有所幫助!



*********************************************************************
孩子不吃飯的11緣由
來源:新華報業網

  在孩子食慾差或無食慾時,經常可以看到患有神經質的情緒不安或患感冒、輕微胃腸病或患其它疾病的前兆、或吃了什麼不易消化的食物或吃零食過多,做家長的一定要瞭解清楚,找出原因然後採取相應的辦法。
 1.找找原因,不要逼。
  孩子的食量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因為孩子往往是在春夏期間長身高。秋冬期間長體重,這兩者不一定是同時進行的。如不注意這一特點,一年四季都是一個食量,孩子就會得消化不良症。如發現孩子體重一直不增加、臉色不好、沒精打采、有低熱,這是一種病態,要及時送醫院檢查。
  2.加強孩子的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
  新鮮的空氣和陽光是保證孩子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因素,常堅持鍛煉和戶外活動能促使孩子食慾增強和對營養的吸收。
  3.不要給孩子吃補品。
  不能認為市場價格高的東西一定營養好。白木耳、蜂乳、人參麥乳精等這些營養品適中老年人體衰滋補,而正常發育的孩子其生理功能都處在上升時期,不存在牢損、氣血不足和精力衰退的問題。正常的食物是孩子生長發育最可靠的物質基礎。而人工合成的營養品往往偏於某一方面的功效,有的雖含有多種營養素,但一個人不可能同時缺乏這些營養素,給孩子吃了很容易構成人體機體組織的材料的不平衡,產生副作用。比如鈣質過多,可引起孩子骨質過早成熟,維生素A過多會引起中毒。
4.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因孩子不肯吃飯而產生的焦急心情。
  不要在他們面前談論這些事,這會使他們對吃飯更加反感。稍大一點的孩子還會利用父母為他吃飯擔憂的心情而任性,以不吃飯作為達到某些要求的手段。孩子不肯定吃飯時不要大驚小怪,要不動聲色把食物拿開,這親空一兩頓不給零食吃,到時他向你要吃,而會吃得津津有味的。
  5.不要讓孩子吃過多的生冷食物。
  尤其不要空著肚子吃生冷食物,否則會刺激胃,長久下去會影響食慾,造成胃腸疾病。
  6.不要吃過於油膩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如豬油年糕、油炒花生米等。
7.變換花樣盡可能做到色、香、味、美齊全多吃蔬菜。
  8.不要給孩子吃獨食偏食。
  買回來的東西應該說是大家吃的,讓他分給大家吃,但可以說這個適合孩子多吃點,爸媽省給你,讓給你吃。教育他今後也要關心他人,教育孩子什麼都要吃。
  9.父母雙方均要造成良好地、愉快地時餐氣氛樹立榜樣。
  不論誰做的飯菜,都要說真好吃,不要挑食,不要談論與吃飯無關的事。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響進餐情緒。
 10.要保證孩子睡眠時間、少給孩子看電視。
  11.要培養定時進餐及良好的進餐習慣。
  培養幼兒獨立進餐,讓孩子自己吃,吃前要洗手、可根據不同年齡提不同的要求。如幫助做餐前值日生、發碗筷、坐好進餐,餐後會把骨頭等撥到碗裡會用餐巾紙擦嘴。要求吃得乾淨不撒飯,可畫一進餐情況表,畫五角星或小紅旗進行鼓勵表揚,使孩子從小養成文明進餐習慣。餐後最好由父或母陪孩子散散步,愉悅身心,加強體內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我國營養學專家談兒童營養時說巧克力不是兒童食品。它的主要成份是脂肪、糖、咖啡因。其中小孩子生長發育很需要的蛋白質含量很少。小孩子吃了巧克力第一會感覺很飽,影響胃口不想吃飯。第二巧克力中的糖會引起齲齒(蟲牙)降低小孩子的咀嚼能力,加重腸負擔,造成營養不良。第三,巧克力和可口可史中的咖啡因有提神作用,會使兒童過度興奮,不想睡覺。希
  望家長要打破滋補食品、強化食品、人工復合食品的迷信,讓孩子一日三餐高高興興地吃得又飽又好,這才是最好最合理的營養。




**********************************************************************
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就是家中寶貝的飲食問題!包括BABY厭奶、厭食、偏食、擔心營養不足、選奶粉及副食品等等。因此,我們特別在此請醫護專家為父母解惑,讓您家寶貝頭腦聰明、快快長大!
寶寶為何厭食?
「厭食」常在寶寶4個月~1歲時表現出來,此時寶寶不僅對食物的味道有喜惡,甚至連其顏色、形狀都會有影響。往往一口食物含在嘴巴,久久不肯吞下去,不然就是一頓餐要餵個12小時,令人傷透腦筋!
為什麼寶寶不肯吃呢?究其原因,大多是因為強迫餵食。例如,食量小的寶寶不是不吃,而是食慾的問題;正在玩的寶寶不是不吃,而是還沒玩盡興。如果此時強迫孩子進食,使孩子失去了吃的樂趣,結果會連最初的食慾都一併消失。所以讓孩子玩到盡興,才會吃得開心!寶寶成長的過程中,有時食慾佳、有時食慾不振,但只要身體健康,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放寬心吧!
如何增加寶寶的食慾?
1.
不要因為寶寶一、兩餐食慾較差,就拼命的想餵他吃,應順其自然,等寶寶想吃的時候自然就會吃。
2.
不要為了補足營養,而給他果汁或葡萄糖水,因為這樣反而會破壞食慾。
3.
花點巧思變化菜單及形狀,例如可將餅乾做成可愛、可用手抓取的形狀,將肉泥做成可愛的丸子形狀或卡通人物造型。
4.
帶寶寶一起選購自己喜歡的食物、參與烹調過程,會增加寶寶進食的興趣。
5.
選用寶寶喜歡的餐具。
6.
父母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好惡習慣帶給寶寶,更不要在寶寶面前挑剔食物,因為寶寶都在學習喔!
7.
給予適當的份量,不強迫進食,以免吃不完,造成不愉快的經驗。
8.
避免給寶寶過多的零食,以免影響吃正餐的食慾。
9.
食物講求色香味具全,尤其是顏色,可以增進寶寶對食物的興趣。
10.
家人共同愉悅地進餐,讓寶寶對用餐有愉快的印象及感受。
寶寶偏食怎麼辦?
「歹嘴斗」的寶寶讓父母傷透腦筋!寶寶常見的偏食問題包括不愛吃青菜、不愛吃肉、不愛吃水果,以及愛吃甜食、油炸速食等,這都跟早期不好的餵食經驗有關。長期偏食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因此從小就應該養成健康的飲食方式,才能避免以後慢性疾病的形成。
要改善寶寶的偏食習慣,爸媽要有耐心及方法。例如,寶寶不愛吃青菜,可能是咬不動青菜的纖維或不喜歡青菜的味道,可以把青菜切成小塊或細絲,與喜歡的菜餚一起混合烹調,從少量開始,如此慢慢不著痕跡地加以改變,就能慢慢養成吃青菜的習慣。
若寶寶不愛吃肉,可能是咬不動,或咬過頭沒滋味而吞不下,所以只好吐出來!所以建議做成絞肉或肉餅型式、切成細絲並拌上太白粉,這樣都會比較容易進食,也就能解決寶寶不愛吃肉的困擾。
若寶寶不愛吃水果,可能是因為水果不甜或太酸、太硬、色澤不漂亮等。所以可以選擇甜度及軟硬度適中的水果,例如葡萄、草莓、香蕉、橘子、蘋果泥、水梨泥等等,並可把水果切成細小塊的綜合水果,會讓寶寶更容易吃、更愛吃!
總之,吃什麼食物是一種習慣!習慣養成就不會挑食、偏食。餐桌上的食物要經常變換,儘可能做到色、香、味俱全,想辦法把孩子不愛吃的東西,做成各種不同樣式的食品,就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增強食慾。
如何養成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
1.
定食、定量、不挑剔食物、盡量不吃零食。
2.
飯前洗手、飯後刷牙或漱口。
3.
不吃不乾淨的食品,掉在地上的食物不要吃。
4.
珍惜食物,不浪費,父母以身作則地以快樂和感恩的態度來接受食物。
5.
不要邊吃邊看電視。
6.
吃飯時間不超過30分鐘。
7.
別讓餐桌變成管教孩子的戰場!當父母以自己對食物種類的喜好來強迫寶寶吃,弄得寶寶拒食甚至吐了,有什麼好處呢?寶寶一聽到「吃飯」就神經緊繃,吃飯變成苦差事,也傷了親子關係。如果反過來把飲食變成一種樂趣,那麼父母何必再擔心呢! 結語
寶寶吃得開心、健康地長大,是父母最大的期望!然而您知道嗎?大人的行為舉止、觀念態度都會影響寶寶,因此父母自己首先應有正確的營養攝取概念,以及正確的飲食習慣,才能讓寶寶吃得均衡、健康快樂地長大!
參考資料 http://www.chicco.com.tw/knowledge/knowledge_detail.asp?sn=56&page=1
· 2008-08-29 01:35:34 補充
媽咪因為BB出生沒多久就會開始吃手手囉,我家DD五個多月還不是一樣常常將小手手放在嘴裡,有時候甚至吃手吃到吐奶,真是有夠氣啊,罵也罵了打也打了一轉頭BB又將手手往嘴裡放,可是我覺得一下子要將BB這個習慣改掉確實不簡單,最近我會跟BB說媽咪不罵也不打囉,媽咪看到你吃手手會將你的手拿下並會提醒BB不可以吃手手喔,我覺得這樣多多少少會有效果喔,現在有時候看到BB要將手往嘴裡放,我會馬上跟BB說不可以喔手手不可以放嘴嘴喔媽咪提醒喔,有時候BB就會將手放下來喔....媽咪不妨可以試試這個方式,多給BB一點時間喔....




**********************************************************************
寶貝不愛吃東西怎麼辦?
台北市立忠孝醫院營養師 曾美惠
文章標題名之為「厭食」,會讓有些父母有點緊張,其實幼兒極少出現我們常聽到的「厭食症」,(「厭食症」真正的治療重點是放在精神科,營養治療是輔助),這篇文章中的「厭食」,指的是小寶寶不喜歡吃東西,而導致營養攝取不足的現象。
造成厭食的可能原因
當家裡的小寶寶持續有一段時間不喜歡吃東西,體重變輕時,媽媽一定會有點緊張,擔心寶寶是不是生病了。其實在寶寶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種情形,一般來說,除非是受疾病的影響,否則應該都是短暫的現象,媽媽可以先試著找出小寶寶不喜歡吃東西的原因,再想辦法改善。
影響寶寶厭食的可能原因包括:
1.      嬰兒的厭奶期:小寶寶到了四、五個月大時,可能會變得不喜歡喝奶,這就是所謂的厭奶期
2.      專心遊戲、不吃也可以:到了三、四歲,行為能力增強,小朋友在遊戲中成長,玩瘋了,有時也會隨便吃吃,繼續再玩。
3.      吃太多零食、使得正餐吃不下:零食、點心雖然總是能捉到小朋友的心,但吃太多反而會影響正餐的食慾。
4.      烹調時未考慮小朋友的喜好或咀嚼能力:大塊肉或是味道太重的食物,可能都得不到小孩的歡心。
5.      小孩有偏食的習慣:偏食的小孩有可能滿桌菜,但沒有一樣喜歡吃的。
調整飲食、改善症狀
當寶寶有厭食情形時,如何從飲食及日常生活改善其飲食習慣呢?
1.      當嬰兒進入厭奶期時,應開始添加副食品,如果汁、蔬菜汁、米()粉、果泥、菜泥或碎土司等來供給部分熱量。
2.      買菜時盡量挑選適合小孩吃的食物,如不帶刺的魚類絞肉等。
3.      烹調時,將食物切成小朋友容易進食的形狀,如絞碎、切小塊或是煮爛一些,並盡量採用小朋友喜歡的烹調方式,如糖醋味。
4.      製作營養濃縮的食物,如豆漿沖蛋、自製的雞蛋牛奶布丁、木瓜牛奶等,也都可考慮當點心讓小孩吃。
5.      想辦法矯正偏食的習慣,如改變烹調方式、將討厭的食物摻進喜歡的食物中、或營造進食環境。
6.      養成在餐桌上吃飯的習慣,不可以邊吃邊完。
7.      三餐吃飯時間盡量固定之。
8.      若小朋友進食量真的很少,可以考慮補充小朋友專用的營養品,市面上常見的如亞培小安速、美強生速體健....等。
9.      養成小朋友運動的習慣,活動量足夠,食慾自然會較好。
10.  定期檢查小朋友的生長發育狀況,若有生長遲緩現象,應請醫生檢查是否有其他疾病。

小孩不愛吃飯,食慾不好必需找出原因,若是屬於生理因素,一定要請專業醫師診治;若非生理因素,而僅僅是該吃正餐的時候不想吃,那最好在食用正餐前一小時盡量不要給小孩吃零食,改變用餐習慣,平常少給小孩吃一些不必要的零食糖果冷飲或所謂的速食餐,應該很容易就可以改善小孩的那種厭食症狀。
 在此提供家長一個小偏方,若是家中小孩胃腸虛弱,食慾不振,胃口不開,面色青黃,家長可以購買生蓮子一次20克、龍眼肉10克、小米20克、薏仁20克燉熟(可置於電鍋中燉),於用餐時間與正餐同時食用,一週吃二、三次,如此經常食用可以幫助食慾,增加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有一定的功效。
 小孩不愛吃飯確實帶給家長相當困擾,不愛吃飯的小孩一定要找出原因,若屬於生理因素一定要看醫生,愛吃零食的小孩,家長們盡量不要買零食或少讓小孩吃速食品及冰涼飲料,同時也不可過度的溺愛,如此才能有效改善小孩不愛吃飯的壞習慣。

如何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呢?

1.
定時、定量:給孩子充裕的進食時間,進時過程中不要催促他,如果過了30分鐘後,孩子不肯吃了,就收走食物。
2.
吃飯時間不要超過30分鐘以上。
3.
大人不要在幼兒面前批評食物的好壞。
4.
不邊吃邊玩或邊看電視,更不要追著孩子餵飯。
5.
保持愉快的的進餐氣氛,不在飯前發洩情緒。
6.
身教重於言教:要孩子好好吃飯,大人飲食習慣要正常。
7.
不要期待孩子每餐都吃的很好,三餐中有一餐他能好好吃,就要給予鼓勵。
8.
用強迫、恐嚇、威脅的方式斥責孩子的進食行為,只會讓他更厭惡吃飯。
9.
讓孩子參與廚房準備工作,例如:幫忙拿餐具、洗菜等。
10.
多變化菜單內容:可將食物做成可愛的圖形,引起孩子興趣。
11.
愛惜食物、不浪費:以快樂和感謝的心情來面對食物。
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之 三不政策 「不打」「不罵」「不恐嚇」
  孩子的進食問題各有所異,大部份的幼兒喜愛甜食,所以容易發生蛀牙或導致食慾不振,對外界環境也充滿好奇,常常玩的太開心,而疏忽進食,孩子也喜歡觸摸各種東西或順手放入口內,引起消化道疾病或意外傷害;其實幼兒的不良飲食習慣是日積月累養成的,所以也無法在短時間內改變,想要戒除幼兒不良飲食習慣必須遵守「3不」政策,就是不打、不罵、不恐嚇,少了這三項「利器」,也許家長認為會管不動孩子,事實上,責罵、處罰只會讓幼兒覺得灰心,影響親子關係,有些父母情緒起伏很大,心情好的時後對孩子百依百順,情緒惡劣時,就一巴掌打在孩子身上,孩子處於這種強烈的差距中,會造成很大的不安。中國人向來很注重吃,休閒時間常浪費在吃喝上,這種觀念連帶影響我們,以為孩子的吃比什麼都重要,如果花太多時間精力在三餐上,當孩子不吃時,反而造成雙方的挫折,那就本末倒置了!
我們會自己乖乖吃飯喔!
  許多家長,看到幼幼班的孩子(2 1/2~3 1/2)在校用餐的情形都感到十分驚訝,用餐前孩子會排小火車隊形去洗手臺用洗手乳確實洗手,進餐時坐在固定的位置自己拿湯匙吃飯,會注意禮貌及懂得感謝,會說「好好吃喔」、「謝謝」、「大家請慢用」,用餐完畢會收拾清理桌面,也能貼心的用衛生紙將碗筷擦拭後再帶回家洗,飯後更確實執行刷牙。其實到做到這樣的好成果是有方法的,第一:餐點前後不讓幼兒做過度激烈的活動,使幼兒心情愉快、平和的進餐。第二:老師在用餐時間塑造了一個專心、溫馨的用餐環境,並且能夠全心地陪孩子用餐。第三:孩子經過了一整個早上的教學活動後,真的餓了。第四:學校的作息時間規律正常。第五:菜色豐富有變化,餐點由營養師設計,由專業廚師掌廚,烹調時注重色、香、味具全,自然能夠讓孩子吃的開心。第六:幼兒模仿性、好勝心強,好的習慣要養成,往往比在家中更容易見效。
  你們家的寶貝也有一些進食的「老毛病」改不掉嗎?有句話說:「愛我就是容許我照自己的進度,慢慢的學和做」;太能幹的父母有時反而會教出不能肯定自給的孩子,原因是父母節奏太快或是凡事為孩子代勞,孩子學習機會少,遇事挫折感大,自然凡事學不來做不好;例如:怕孩子吃飯時弄髒環境,乾脆幫忙餵他;怕孩子吃飯速度慢,菜肉都切的細細的….等。看來,單單一件「吃」,包含了許多教養哲理呢!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老師與家長要以身作則,從小建立良好的飲食環境,讓孩子一寸一寸健康的長大。





**********************************************************************
我家的小孩都不想吃,該怎麼辦?
 
     【文章出自  教育部、董氏基金會之飲食教養系列4

孩子看到食物,就避之唯恐不及,如果逼迫他吃東西,又怕他產生反感!真令人傷透腦筋!怎麼辦才好?

隔壁的小玉,三餐吃得少,長得瘦瘦小小的,看起來風一吹就倒的模樣,媽媽老是擔心地說:「小玉要『做仙』啦!什麼都不吃!」小孩不想吃,有多嚴重呢?

「不想吃」,要打屁屁嗎?【「不想吃」對身體健康與成長的影響】
1. 長期營養攝取不足的孩子,容易造成生長遲緩,身高、體重和同年齡孩子相比,會有明顯的差異。
2. 抵抗力比較差。營養不良孩子易成為各種傳染病高危險族群。
3. 注意力不集中。鐵質、蛋白質等營養素攝取不足,容易造成注意力無法集中、不易沈靜與不易理解,研究發現,只要補齊營養素,短短的一到二個月,孩子的學習能力可以明顯改善。
4. 情緒不穩定。鈣質除幫助骨骼和牙齒發育外,也是神經導體的重要因子,缺乏時容易情緒不穩,攝取充足鈣可以讓孩子睡得更好、情緒更平穩、增加整體學習力。

為何孩子會「不想吃」?
1. 孩子從小對食物的興趣就不高。
2. 運動量少的孩子,熱量消耗就較少,比較不易餓,相對的食物的需求量不高。
3. 常生病的孩子,通常食慾也較其他同年齡孩子來的低,攝取量愈不足,抵抗力就愈低。
4. 孩子對食物選擇較為固執或挑剔,或製備的食物太鹹、太辣、太酸等,口味不習慣,就不願意接受。
5. 吃飯時間氣氛不愉快,孩子覺得有壓力,造成對吃飯的恐懼。
6. 吃飯時間容易分心,坐不住,想看電視或想玩,寧可不吃飯。
7.  吃一頓飯的時間過久,食物變涼,反而會造成食慾更差,吃一點點就飽。


我家有個不想吃的小孩,我該怎麼辦?
改善方式一:改變進食方式

1. 選擇營養密度高的新鮮食材,例如:將肉丸子內加入紅蘿蔔、高麗菜,玉米濃湯中加入牛奶、火腿,如果孩子喜歡優格類製品,也可以加些優格、葡萄乾、適量核桃、一點點蜂蜜,兼顧口味與營養。
2. 經常變化菜色或烹調方式,增加孩子用餐的興趣。例如:昨天煎荷包蛋,今天則煎蛋,或煮成蛋花湯,也可以挑新鮮、香甜、易咀嚼的食材相互搭配、配色,像是鳳梨蝦球、綠豆龍眼湯、黃豆飯等。
3. 因為孩子的食量很少,將所需要的食物依孩子的食量,分配到56餐,利用點心補充營養。例如:紅豆湯、綠豆麥片粥、蘿蔔糕、豆花、核果類、水果,也可選用五穀根莖類的製品搭配優良蛋白質的食物方式(小餐包搭配低脂起絲、饅頭配豆漿等)最為點心。提供的點心為補齊正餐不足之營養素為主,切勿給予零食。

改善方式二:改變生活方式

1. 如果因為身體不適、感冒,或是原本抵抗力就不佳,出現短暫食慾不佳,則應避免孩子暴露在高傳染環境中(例如:大賣場、百貨公司、遊樂場等公共場所)。找機會讓孩子多曬太陽、吸新鮮空氣,才不會因為重複感冒而影響食慾。
2. 適度增加運動量:吃得少的孩子,多半不喜歡運動,適度的運動消耗體能,容易產生飢餓感,可促進食慾。例如:看一小時的電視,就運動十分鐘以上,走樓梯不要坐電梯,或是假日時,全家至戶外打球、騎腳踏車、放風箏等。
3. 建立孩子對食物接受度。多數孩子對「吃飯」感到有壓力,是因為吃飯時間父母關注的態度,給予孩子巨大的壓力。讓孩子在輕鬆、無壓力下,對食物或「吃飯」不會感到陌生、害怕或抗拒,例如:帶孩子一起去買菜可增加孩子對食物接觸的機會,或透過故事劇情傳遞飲食觀念,解決孩子拒食的問題。

改善方式三:增加用餐參與度

1. 檢討家中吃飯氣氛,讓孩子覺得吃飯不是一種壓力,可在餐桌上,聊聊生活趣事,亦可聯絡家人感情。
2. 透過參與感,讓孩子對「吃」感興趣。例如:給孩子專屬的碗、筷子、餐盤等,或是讓孩子參與,邀請孩子一起買菜,也可以偶爾安排其他小孩一塊用餐,新的改變讓孩子感到新奇,也會增加食慾。
3.  嘗試與孩子共同準備食物。例如一同用海苔片、蛋皮等各類食物包成飯捲,切段食用,增加趣味性。






***********************************************************************
(1)三餐讓他固定時間

(2)
規定一個玩遊戲的時間.吃飯時不可玩玩具

(3)
吃飯時不要看電視.容易讓小朋友分心

(4)
全家最好都一起座在飯桌吃飯

(5)
菜色要有變化.不要都同一個顏色

(6)
吃飯的盤子也是個重點.可以帶家裡的小朋友去選擇他喜歡的餐具

(7)
如果小朋友討厭吃蔬菜.可以將蔬菜切碎.加入稀飯裡面煮.小朋友就不會那麼挑了 孩子挑食怎么办
孩子挑食,通常有以下几个原因:因身体不适,消化力弱,食欲不振而挑食;家长忽视了对孩子正常饮食习惯的培养,或对孩子过于迁就与放任,助长了孩子挑食的坏习惯;家长有意无意地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某种食物的偏好,孩子受了偏食意识的影响而自然地加以模仿;家长对孩子的身体过于关注,经常强迫孩子进食某些营养食品,从而引起孩子对这些食物的反感。
要教育孩子在进食时不要挑剔,吃小菜要按顺序吃,不要东挑西拣,上下翻动。在饮食方面,应尽量注意食品的色、香、味,以此刺激儿童的口味。另外,在制作饭菜时要尽量将菜切得均匀,做到菜肴大小一致,色调和谐,味道一样,使儿童没有什么挑选的余地。
不肯進食的小孩
你曾否經歷小靈精嘴含一口飯不肯下嚥的情況;或每到吃飯時他們便說:「飽了」;或你要用盡威迫利誘的方法,才能令他們吃下小半碗飯? 胃口呆滯
以中醫角度來看,小孩不愛吃東西,不外幾個原因:

1.
吃膩
吃了過多肥膩的食物,特別是零食,一時消化不來,以致胃口呆滯,到了正餐時間就再吃不下。



2.
感冒在身
別以為小孩沒有發燒,就不是感冒。其實感冒最初期,徵狀只是疲倦,沒胃口,沒精打采而已。所以,當你發現家中寶貝吃飯時欠缺胃口,兼精神呆滯,甚至沒有玩耍的興緻,便要留意他們是否感冒不舒服了。由於身體此時要集中力量對抗病魔,因此不想進食,讓消化系統暫時休息。父母無須過於緊張,強迫小孩進食。他們的身體應有足夠的後備能量。



3.
胃痛
小朋友最常見的胃部毛病,是吃得煎炸香口零食太多。日久造成肝積熱,引致胃痛,即中醫術語的「肝氣犯胃」。
別以為小孩子不捱夜、不飲酒、不吃辣便可避開「熱氣」問題,其實由小到大,孩子吃進肚裏的「熱氣」食物可真不少。襁褓時期,吃高溫烘製的奶粉;轉吃固體食物後,吃精製的米粥、麥皮;饞嘴的小人兒會不斷打朱古力、餅乾、糖果的主意,以上全部都是以高溫製過的「熱氣」食品。
多吃「熱氣」食品,有何不妥? 首先,肝臟會因為「加班」處理及過濾這些精製食物,形成充血現象。肝臟長期充血積熱,會影響胃部,令胃部幽門與食道之間容易抽筋,形成吃時不能「落格」的局面。
小朋友嘴含一口飯不願吞嚥,往往是因為吃固體食物時容易抽筋,卻又不懂和家長說。即使小朋友指著腹部說痛,家長也會當肚痛處理。而且,小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僅會說「肚痛」,家長自不察覺。
據臨床經驗,小孩也會有胃痛,其中因上述的「肝氣犯胃」最常見,另外,也可因感染了幽門螺旋菌而患胃潰瘍。
要徹底治療孩子的「肝氣犯胃」,恢復胃口,必須嚴格遵守戒吃零食的壞習慣。日常多吃新鮮疏果,餐單設計以清淡而富營養為主。然後才採用藥物輔助。初勿本末例置,飲藥的時候照吃零食。
「肝氣犯胃」的孩子多數有以下病徵:大便燥結、甚至有便秘、脾氣差、容易發怒、睡不安寧、嘴唇和舌尖發紅。
治療第一炮:紓解瀉心火
用麥冬、北沙參、淡竹葉、白芍、鬱金各3錢、燈芯花3個、菊花、枳殼、法夏各2錢、茯神5錢,蓮子芯、陳皮、甘草各1錢。以4碗水煎成半碗。
治療第二炮:開胃消滯
以上情況有好轉時,可改用穀芽、麥芽、雞內金、山楂各3錢,以兩碗水煮成半碗飲用,可改善胃口,也可用此方配第一條「解瀉心火」方同煎。
資料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10621843







*************************************************************

一天就能改正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
從孩子斷奶、進入吃白米飯的階段開始,媽媽們又有了新的煩惱 。一到用餐時間,媽媽便開始頭疼:一方面憂心孩子吃得太少 ,怎會長得好;一方面又擔心餐桌上的菜不合孩子的胃口 ,孩子怎麼樣也不願張口,像條蟲一樣扭來扭去的。
如果媽媽認為孩子還沒吃飽,通常會拿著湯匙追著孩子跑 ,不然就是利誘加上「哀求」,要孩子把飯吃掉。事實上 ,從媽媽緊抓著湯匙不放,一副「無論如何」也要餵孩子的那一刻起 ,孩子便學到只要用一句「我不吃」,就能夠有效操控媽媽。
子不肯吃飯,就要把他當皇上伺候嗎?千萬別讓孩子誤以為一支湯匙 就能夠操縱媽媽做任何事情。還有,絕對不要與孩子訂下像這樣的交易 :「如果你肯吃飯,媽媽就幫你做這件事。」妳必須讓孩子知道吃飯是 為他自己吃,而不是為媽媽吃。有一點很重要,要孩子養成飲食禮儀 ,就要先從培養他良好的飲食習慣開始。
媽媽絕對不要拿著湯匙追著孩子跑!
孩子不吃東西或有偏食的情形時,媽媽應該回頭仔細檢討一下:
孩子是不是吃了過多的零食?
兩餐之間的間隔時間有沒有問題?
孩子的飲食習慣不佳,是不是與媽媽本身的飲食習慣有關?
孩子的食量是否如自己所預期?
孩子突然改變原來的飲食習慣,是不是因為某種壓力造成 ,或是與周圍環境遽變有關。
一一檢驗過上述五點後,孩子的情形與這五種狀況都不符合 ,而孩子偏食和不吃東西的情形還是很嚴重,那麼,就有必要指導孩子 正確的飲食習慣!
我家老大原本是個嚴重偏食者,只喜歡吃肉,不喜歡吃蔬菜 ,每到吃飯時間,我都得逼著他吃才行。直到他上小學 ,我便徹底把他的偏食習慣糾正過來了。
訣很簡單!我會先告知孩子:「等一下我就會把餐桌收拾乾淨 ,如果你現在不吃,就吃不到了。」 說完後我會閉上嘴,不再對他嘮叨。如果孩子還是堅持不吃 ,我也欣然接受;但,我會再跟孩子強調一次:「家人用完餐之前 ,你的碗筷我都會擺在餐桌上,你隨時都可以過來吃。」到這個時候 ,如果孩子還是不肯上桌吃飯,就別再理會他,等全家人用完餐 ,儘管將餐桌收拾乾淨吧!
這個方法成功的根本在於──在兩餐之間,不要給孩子吃零食 ,無論是餅乾、麵包或糖果,甚至連杯牛奶都不行,除了白開水之外。
這個方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定時吃三餐的習慣 。只要依照這個方法做,而且態度堅定,絕不心軟,相信大部分的孩子 都能很快就改正壞習慣。
為了讓這個作戰計畫順利進行,必須選一個適合的日子來進行 ,像是孩子的身體狀況良好、沒有不舒服的時候,或是週末假日 ,大人和孩子都較悠閒時,效果最好。
個方法,不需要媽媽費盡心思勸孩子多吃點,更不用教訓他不准偏食 ,卻能在短時間內,有很好的效果。不過,在施行的過程中 ,很多媽媽不忍看到孩子挨餓,總是忍不住拿出零食或冰淇淋給孩子吃 ,或是受不了孩子的撒嬌攻勢,中途放棄。這樣是絕不會成功的 。想要改正孩子的這個壞習慣,媽媽必須狠下心來!
飲食禮儀是評量孩子行為的量尺
不吃東西和偏食的孩子令人感到心煩,但是吃飯不好好吃 ,到處亂跑的孩子,也讓媽媽感到頭大。想要培養孩子正確的飲食禮儀 ,應該從父母本身開始做起,當孩子的好榜樣,千萬不要一邊吃飯 ,一邊看電視或看報紙。父母以身作則,比任何方法都來得有效。
面我要提供的這個方法和之前導正孩子偏食的方法類似。同樣地 ,妳要先提醒孩子:「餐桌上的飯菜,等一下就會收掉。」並告訴他 :「等我把你的飯菜收拾乾淨之後,就算你再怎麼大哭大鬧 、撒嬌都沒用。」如果能事先把這樣的訊息明確地傳達給孩子 ,就能夠防止孩子耍賴。只要妳事先提醒孩子,態度前後一致 ,孩子很快就會知道妳是認真的,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在最短的時間內改 正不良的飲食習慣。這個方法不只可以用在教導孩子正確的飲食禮儀上 ,也很適合用來管教孩子,成果還不錯呢!
讓孩子養成在固定的時間用 餐,這一點也很重要。切記不要把用餐時間 訂在孩子會分心的時候。舉例來說,把晚餐時間排在孩子喜歡的卡通結 束後,孩子比較容易乖乖地坐在餐桌上用餐。總之,在為孩子訂立規則 時,必須先考慮到孩子的物理/生理環境是否能配合,這樣妳所 q下的規定才容易實行。

 





*********************************************************************************

6種狀況,6種策略~寶寶偏食嗎?教您見招拆招 文/振興復健醫學中心營養師 鐘子雯
輯/張玉櫻
偏食發生在很多小朋友的身上!媽咪辛苦幫寶寶準備食物,寶貝卻閉口不吃,實在令人又生氣又無奈!其實小朋友不吃東西的情況很多,本文為您找出問題、對症下藥,就能讓寶貝乖乖張嘴吃掉您的愛心餐,還能減少很多摸索與親子衝突喔!

偏食的小孩一定瘦瘦的嗎?
  許多人總覺得偏食的小孩什麼都不吃,一定是「排骨酥」,其實不然。偏食是只特別對某些食物排斥或吃得少,造成營養上的不均衡。例如,小朋友可能不喜歡吃青菜,而米飯類、魚、肉、奶、蛋都很愛吃,也愛吃餅乾。這樣的小朋友熱量攝取足夠,不一定會瘦瘦的。但是若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可能長大了還是不吃青菜!在臨床看到的病人中,就有40幾歲了,依舊不吃綠色蔬菜的案例。

  不吃米飯的小朋友,可能會因熱量攝取較少,而影響到成長發育與活動力;不吃肉、魚、蛋、豆製品的小朋友,可能會因為蛋白質不夠,而影響免疫力與器官的生長發育;而不吃蔬菜、水果的小朋友,可能會因為纖維量太少,而造成大便較乾硬,也可能會造成某些維生素、礦物質的攝取較少,影響了日常活動與身體對疾病的防禦力。

狀況1:食物太硬吞不下
  對於正在長牙的小朋友而言,食物的質地會直接影響到這個食物是吞進去還是吐出來。在牙齒的功能裡,門齒只負責把食物咬斷,而真正在磨食物的是臼齒。所以,有些絞肉或魚末如果煮得太硬,寶寶當然沒辦法好好吃。
*如何搞定?
  媽咪在測試食物的硬度時,千萬不可以用大人的標準來評斷,建議您先吃一小口,盡量模擬寶寶的咀嚼模式來測試食物,如果寶寶的牙齒長得不多,那您可以盡量用舌頭而少用後排牙齒輕輕咀嚼,這樣就可以判斷食物的軟硬合適度了。

狀況2:有特別的食物喜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吃的食物,而小孩當然也不例外。小朋友的飲食喜好五花八門,有時連大人也無法理解。例如:我們家只有8顆牙的兒子,總是不吃香蕉、木瓜與布丁,卻偏偏吵著要吃棗子。這種不按牌理出牌的情況,相信許多爸媽都會遇到。
*如何搞定?
  建議爸媽可試著找出小朋友的特別喜好,某些食物也許第一次不吃,換個時間以不同的方法呈現,或與喜歡的食物搭配,小朋友就會一口接一口。所以媽咪在給新的食物時,別給彼此太大的壓力,抱著愉快的心情,笑笑地說:「嗯,這個很好吃喔!」小朋友感受到爸媽快樂的情緒,食物當然就變得好吃多了!

狀況3:冷冷的食物不好吃
  您有沒有吃過冷掉的糊餐或稀飯?軟軟、糊糊、冷冷又淡淡的,其實真的不好吃!對於吃飯慢的寶寶,我們餵的糊餐或稀飯,可能吃了幾口之後,就變冷了,當然吐出來的機率就更大了!
*如何搞定?
  媽咪可以考慮把食物再弄熱一點,香味四溢的食物會增加寶寶的食慾喔!

狀況4:吃東西的時間太近
  有時我們會怕小朋友吃太少,所以會少量多餐,給他們吃一些餅乾、果汁、水果。試想,如果11點吃了兩片餅乾,喝了一些果汁,或是喝了一大瓶奶,12點怎麼還能好好吃稀飯呢?
*如何搞定?
  寶寶吃飯與點心、牛奶的時間,應該要做一個良好的規劃與搭配,才不會因為時間的問題影響正餐,而誤以為寶寶不喜歡吃今天的正餐或是有偏食的情況。
狀況5:爸媽飲食習慣的影響
  小朋友的飲食是主要照顧者準備的,所以若是爸爸、媽媽、阿公、阿媽或保母有特別的飲食習慣或喜好,也會影響寶寶喔!例如爸爸、媽媽不吃苦瓜,小朋友從小沒有吃過苦瓜,長大很可能也不吃;阿公、阿媽喜歡買餅乾、飲料給寶貝孫子吃,小朋友可能從小就會養成吃零食及飲料的習慣;保母家煮東西口味較重,寶寶可能會養成喜歡吃重口味的習慣。
*如何搞定?
  身為模範的我們,應該好好檢視一下自己的飲食,是否還有「可進步的空間」?別因此而影響下一代。

狀況6:玩勝於吃
  「玩」是小朋友每天最重要的功課,總是從遊玩中不斷學習成長,但是小朋友也有因為想玩而不想吃飯的時候。
*如何搞定?
  爸媽可以試著把玩與吃飯的時間作一些調整搭配,幫小朋友慢慢建立全家一起吃飯的模式;或是試著增加食物的色香味而增加對小朋友的吸引力,就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了!

結語
  寶寶偏食是常見的問題,媽咪們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寶寶不吃的時候,我們可以試著找出真正原因,不要用強迫的方式,所謂「不愉快的進餐氣氛下沒有佳餚」,也會讓寶寶對於這個食物留下壞的記憶。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3969&prev=3972&next=3968&l=f&fid=28







*******************************************************************************

10個絕招制服寶寶挑食
  每天讓小寶寶吃飯就像一場艱苦卓絕的戰鬥,你左追右哄,軟硬兼施,小傢伙就是不肯就範,別著急,兒保科的營養醫生教你10個絕招,讓你輕鬆擺平愛挑食的小寶貝。
  你的寶寶有如下的表現嗎?
  ●吃飯的時候,只吃兩口就不吃了。
  ●只吃某幾種食物,你的飯桌不得不每天重複那幾種東西。
  ●他說吃這個,等你準備好了,他又改主意吃那個了。
  ●你必須使出渾身解數,追著哄著威脅著讓他吃飯。
  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家裏就出了一個標準的小挑食匠了,媽媽們是不是感到很頭痛?其實,對待不同年齡的寶寶,父母應該掌握不同的絕招。
  絕招1
  放輕鬆13歲的寶寶飲食量不是很穩定,父母可以經過多日的觀察發現寶寶的日均進食量,如果寶寶這兩天不好好吃東西,不要著急,後兩天他自己就會多吃補回來。
  絕招2
  態度堅決而不強迫如果孩子因為飯菜不合胃口而不吃,父母可以把飯菜拿走,讓他等下一頓,兩餐之間不要給零食,讓他明白只有好好吃飯才能填飽肚子。在孩子表現好時,要鼓勵他,慢慢地,孩子就會逐漸養成好習慣。
  絕招3  一家人團團坐大家一起吃飯的氣氛很有感染力,你吃得津津有味他也會嘴讒,開始的時候餐桌上要有一兩樣他愛吃的食物,漸漸地,孩子就會接受多種食物了。
  絕招4
   培養新的口味孩子每天只吃一種他喜愛的食物,會造成營養不良,我們需要培養他新的食物興趣。可以在三餐中選一餐做他最喜歡的食物,而其他的兩餐則另選其 他食物,一方面,孩子的習慣已經得到滿足,在兩個都不喜歡的食物中選一個,不會引起他的反感,不論選哪一個,都是一種新的嘗試,就是可喜的進步。
  絕招5
  巧妙做個遊戲比一比看誰吃得快?把小餅咬成一個月牙,看誰盤子裏的豆豆少得快,雖然都是用濫的招數,可卻很管用,尤其是對付三歲以下的寶寶,他們就吃這一套。
  絕招6
  善用掩護將寶寶喜歡和不喜歡的食物混在一起,比如,不吃蔬菜,可是愛吃餃子,就把蔬菜包進餃子裏吧。愛喝湯,那就煮進湯裏吧。不愛吃水果,可是愛喝優酪乳,就把水果和優酪乳拌在一起做成沙拉。記住,開始時,不愛吃的食物可以放得少一點,然後逐漸增加。
  絕招7
  別給他太多孩子的胃容量很小,滿滿一盤子的食物,看著就飽了,確保他們的量夠吃就可以了。
  絕招8
  請來給我幫幫忙準備飯菜時,讓孩子做你的小助手(一定要確保沒有危險的情況下),這也是培養他們對食物產生興趣的一種方式。
  絕招9
  愛甜食怎麼辦?雖然甜食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但孩子就是喜歡吃。你要做的是首先減少購買甜食。其次,儘量購買高營養量的甜食。第三,你要規定孩子對甜食的量,告訴他們一天能吃幾塊點心,讓他們自己選擇在什麼時間吃。
  絕招10
  三個不要食物塊不要太大,最好能讓寶寶一口吞下去。不要催促,有些孩子吃飯就是慢吞吞。不要給孩子喝太多的牛奶和果汁,否則不用吃飯就飽了。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lele3109/article?mid=51705&prev=51710&next=51361&l=f&fid=78






********************************************************************************
影響寶寶智力的9個惡習
家長有時候會因為常識欠缺或工作忙碌而忽視孩子的一些特別行為及生活中的一些細節,殊不知,小小的疏忽也常常會給寶寶智力造成嚴重的不良後果。以下九個習慣最該注意,請媽媽們仔細比對自家的情況,要有耐心哦!
  壞習慣1:長期飽食
  現代營養學研究發現,進食過飽後,大腦中被稱為纖維芽細胞生長因數的物質會明顯增多。這些纖維芽細胞生長因數能使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如果長期飽食的話,勢必導致腦動脈硬化,出現大腦早衰和智力減退等現象。
  壞習慣2:輕視早餐
  不吃早餐使人的血糖低於正常供給,對大腦的營養供應不足,久之對大腦有害。此外,早餐品質與智力發展也有密切聯繫。據研究,一般吃高蛋白早餐的兒童在課堂上的最佳思維普遍相對延長,而食素的兒童情緒和精力下降相對較快。
  寶寶吃早餐越變越聰明
  小朋友每天養成吃早餐的習慣,人會機靈聰明些,讀書寫字精神也會集中些。不過,很多小朋友所吃的早餐,都不是很有營養,例如腸仔煎蛋、速食面、腸粉、點心等,這種早餐不但油分高,鹽分也高,小朋友吃完早餐已經用完一天 兩克 的食鹽分量了。
  營養師說,腸仔、火腿、芝士、牛肉等薄餅料,大都含有鹽分,不宜常吃。只適宜偶爾吃一小包,吃大包的話就不得了。鹽分高,且含過多味精。兩塊芝 士已經超過1天分量,只宜偶爾吃。漢堡包的漢堡牛肉加上茄汁和醃制青瓜等配料,鹽分自然不少。腸仔本身含有1克 鹽分,加上梳打粉和髮粉亦含鈉質,油分頗 高,小朋友絕對少吃為妙!
壞習慣3甜食過量
  甜食過量的兒童往往智商較低。
  這是因為兒童腦部的發育離不開食物中充足的蛋白質和維生素,而甜食會損害胃口,降低食欲,減少對高蛋白和多種維生素的攝入,導致機體營養不良,從而影響大腦發育。
  應少吃甜食
  您知道的甜食病
  甜食病1:營養不良
  甜食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飽腹感,導致他不想吃正餐。由於甜食中除了大量的糖外,幾乎沒有孩子正常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其他營養物質,如維生素、蛋白質等。長此以往必然會造成孩子營養不良,不是過於肥胖就是十分瘦弱。而孩子營養不良又會成為引發其他疾病的一個重要因素。
  甜食病2:齲齒
  齲齒的發生與甜食有著密切的關係。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既能給菌斑中的細菌提供生活和活動能量,又能通過細菌代謝作用使糖酵解產生有機酸。這些酸如果長期滯留在牙齒表面和窩溝中,破壞牙齒表面的釉質,而其中的某些細菌又會使牙齒中的蛋白質溶解形成齲洞。
您不知道的甜食
  肥胖或者齲齒都是看得見的甜食病。但您是否知道,在這背後,還隱藏著其他與甜食有關的病症,雖然你看不出明顯的跡象,但它們卻正真真切切地影響著孩子的健康……
  病症1甜食依賴
  由於孩子甜食吃得太多,讓他的味覺發生改變,一般的食物,如口味比較清淡的食物就不再能滿足他的需要了。他必須吃那些口味濃烈的食物,如巧克力、很甜的糖果等才會有感覺。這就會導致孩子越來越離不開甜食,甜食也越吃越多,而對其他食物則缺乏興趣。
  病症2:精神煩躁
  因為葡萄糖的氧化反應需要含有維生素B1的酶來催化。如果一直吃含糖分過多的食物,機體就會加速糖的氧化,同時消耗大量的維生素B1,使它供不 應求。因為人體自身是不能合成維生素B1的,完全依靠從食物中吸收。孩子吃了過量的甜食就會影響他的食欲,造成含維生素B1的食物供應不足,最終使葡萄糖 氧化不全,產生乳酸等代謝產物。這類中間產物在孩子的腦組織中蓄積,就會影響孩子中樞神經的活動,使孩子精神煩躁,出現精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定、愛哭鬧、 好發脾氣等症狀。它不僅對孩子的生長發育、生活學習不利,嚴重的還會影響孩子智力的開發。
  病症3:加重鈣負荷
  孩子吃了過多的糖和碳水化合物,人體內的代謝過程中就會產生大量的中間產物如丙銅酸,它們會使機體呈酸中毒狀態。為了維持人體酸堿平衡,體內的 鹼性物質鈣、鎂、鈉就要參加中和作用,使孩子體內的鈣質減少。而大量的鈣被中和,會使孩子的骨骼因為脫鈣而出現骨質疏鬆。此外,如果體內的鈣不足,孩子就 可能出現肌肉硬化、血管平滑肌收縮、調節血壓的機制紊亂等症狀。
  此外,體內鈣質減少,會使孩子眼球彈力減弱,容易使孩子患近視眼或者加重孩子近視的程度。
  病症4:降低免疫力、影響睡眠
  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甜食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在正常情況下,人體血液中的一個白血球的平均吞噬病菌的能力為14,吃了一個甜饅頭後會變成10,吃了一塊含糖的點心後,會變成5,吃了一塊奶油巧克力後會變成2。可見,甜食對免疫力是有一定影響的。
  此外,吃過多的甜食對睡眠也有不良的影響。研究人員曾對1000例睡眠障礙者進行調查,發現87%以上的病人愛吃甜食。
  病症5:內分泌疾病
  如果孩子一直過多地食用含糖量很高的甜食,就會引發許多潛在的內分泌疾病。
  比如,孩子過多食用甜食,糖分攝入過多,血糖濃度提高,就會加重孩子體內代謝中胰島的負擔,從而誘發糖尿病。
壞習慣4睡眠不足
  睡眠已經成為困擾大城市兒童的第一大問題。
  一項最新調查顯示,我國城市0—2歲嬰幼兒每天睡眠時間比美國同齡孩子平均少1小時。專家表示,嬰兒睡眠少和父母習慣、環境因素有關,直接影響 孩子今後發育、智力和學習,睡眠不足的孩子多動、好鬥、易怒,學習問題多。因此,從0歲開始就應該培養嬰兒良好的睡眠習慣,這將使其終生受益。
  睡眠不足者多動易怒根據規定,新生兒的睡眠總量應該在每天16—20小時,日間、夜間睡眠量相等。而嬰兒的夜間睡眠應該為9—12小時,日間小睡,每次長度為30分鐘至2小時。到9個月時,應建立起穩定的睡眠規律。
  研究發現,晚間睡眠不足而白天嗜睡的孩子不僅發育緩慢,學習問題突出,注意力、記憶力、組織能力、創造力和運動技巧相對較差。特別是在行為問題上,夜間晚睡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好鬥,同時還可能伴有多動症、自我控制能力差、精神不集中等症狀,在情緒調節上,更容易激怒。
  此外,在生長發育中,夜間睡眠缺乏還會擾亂生長激素的正常分泌,使得免疫系統受損、內分泌失調,代謝出現問題,易發胖。
  睡眠習慣從0歲開始培養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專家余文副主 任 醫師告訴記者,兒童良好的睡眠習慣應該從0歲開始培養。現在很多不良睡眠習慣 都是父母造成的。比如,不少年輕父母擔心孩子半夜饑餓,硬是半夜把他弄醒進行餵食。入睡前抱著孩子又哄又拍,哄其入睡,甚至半夜裏只要孩子一哭就抱起來。 專家認為,這些做法都是錯誤的。寶寶半夜裏驚醒4—6次完全屬於正常現象,應該培養他驚醒後自動重新入睡的習慣。
  大腦消除疲勞的主要方式是睡眠。長期睡眠不足或品質太差,只會加速腦細胞的衰退,聰明的人也會變得糊塗起來。
壞習慣5:少言寡語
  大腦中有專司語言的葉區,經常說話也會促進大腦的發育和鍛煉大腦的功能。
  應該多說一些內容豐富、有較強哲理性或邏輯性的話。整日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人並不一定就聰明。
  開拓智力的刺激四法
  採取以下四種方式循序漸進地刺激孩子大腦,有助於開拓孩子的智力:
  *低級刺激 讓孩子觀賞花草、聽音樂、逛公園、學做家務,有利於開啟孩子的心智。
  *中等刺激看電視大獎賽、戲曲或智力比賽、流覽報刊、集體旅遊、參加演唱會、演講會及辯論會等,可培養孩子觀察、欣賞、鑒別及語言表達能力。
  *高度刺激 集郵、攝影、下棋、收藏、插花、剪報、飼養小動物等,可以磨煉孩子的耐心和鼓勵開動腦筋。
  *更高度刺激吟詩、作畫、木刻、石雕、泥塑、演奏樂器、練武術、踢足球、搞小發明及航模等,可培養孩子的求知欲、應急能力和創造精神。
壞習慣6:空氣污濁
  大腦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平均每分鐘消耗氧氣500 -600
  只有充足的氧氣供應才能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用腦時,特別需要講究學習環境的空氣衛生。
  許多專家已研究證明,豐富多采的環境刺激對嬰兒的智力開發有明顯的作用。美國心理學家曾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把同一天出生的嬰兒分成兩組,一組放 在一間牆壁雪白、什麼東西也沒有的靜室內;另一組放在天花板和被子上都有花紋的房間裏,嬰兒隔窗可以看見醫生、護士在工作,還可以聽到音樂,充滿了良好的 環境刺激。兩組嬰兒在兩個不同的環境中分別護理幾個月後,對他們進行了智力測驗。結果在缺乏刺激的房間裏長大的嬰兒,在智力上比另一組嬰兒遲鈍3個月。由 此可見,豐富多彩的環境刺激,直接影響著嬰幼兒早期的智力發展,家庭生活和社會刺激對兒童智力的發展更為重要。
  生活中,一個嬰兒,如果經常有人抱他、逗他,就會比一直躺著、大人不去理他的孩子要聰明得多。孤兒院中長大的孩子在智力發展上大大低於在正常家 庭中長大的孩子。這是由於孤兒院的生活環境單調,較少與外界接觸與溝通的原因。因此,嬰幼兒早期智力的開發,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創造和諧、有序、豐富、充 滿愛的家庭環境。
  人的智力的潛能是相當大的。智商高的人如果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也會變得知識貧乏、創造力萎縮;反之,智力平常的人也能經過努力學習而成為知識淵博的學者。教育和主觀的努力在其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大多數兒童過多地依賴父母,智商數並不高,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日益增多的獨立意識,促使他們必須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問題,於是智商也因此逐漸提高。如果是智力發育不良,尤其是輕度智力發育不良的孩子,良好的教育也會使他的智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教育的目的不是去消滅智力差距,而是要促進所有兒童智力的健康發展,使他們人盡其能。
壞習慣7:蒙頭睡覺
  隨著棉被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氧氣濃度不斷下降,長時間吸進潮濕空氣,對大腦危害極大。
  寶寶趴著睡智力發育
  最新研究顯示,一個人聰明不聰明,看看小時候的睡姿就知道了。
  根據《小兒科醫學》期刊報告,研究人員對350個健康寶寶進行睡姿研究,發現趴著睡的寶寶智力發育較快,但是躺著睡的寶寶也能夠慢慢趕上趴著睡的寶寶。但是趴著睡容易突然窒息,躺著睡則安全無虞。
  那麼,到底要讓寶寶怎麼睡,才會聰明、健康又不會突然窒息呢?研究人員建議,晚上睡覺時,最好讓寶寶們躺著睡。白天午睡或有大人照顧時,再把睡姿調整成趴著睡的狀態。寶寶的睡覺房間最好保持適當溫度、濕度和光線,寶寶才會睡得又香又甜。
  趴睡的好處
  胎兒在母親的子宮內就是腹部朝內,背部朝外的蜷曲姿勢,這種姿勢是最自然的自我保護姿勢,所以寶寶趴睡時更有安全感,容易睡得熟,不易驚醒,有 利於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趴睡還能使寶寶抬頭挺胸,鍛煉頸部、胸部、背部及四肢等大肌肉群,促進寶寶肌肉張力的發展。趴睡還能防止因胃部食物倒流到食道及 口中引發的嘔吐及窒息,消除脹氣。
  哪些寶寶不適合趴睡
  患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喘鳴、肺炎、感冒咳嗽時痰多、腦性麻痹的寶寶,以及某些病態腹脹的寶寶,例如患先天肥大性幽門狹窄、十二指腸阻塞、先天性巨結腸症、胎便阻塞、壞死性腸炎、腸套疊和其他如腹水、血液腫瘤、腎臟疾病及腹部腫塊等疾病的寶寶,不適合趴睡。
  哪些寶寶很適合趴睡
  患胃食道逆流、阻塞性呼吸道異常、斜頸等的寶寶,可以嘗試趴睡,以幫助緩解病情。下巴小、舌頭大、嘔吐情形嚴重的小孩,必須趴睡。另一種狀況要特別注意,幼兒有痰時,常常會嘔吐,一旦有嘔吐,要讓幼兒趴下,使食物流出,才可再躺下,否則容易引起窒息。
壞習慣8:不願動腦
  思考是鍛煉大腦的最佳方法。
  只有多動腦筋,勤于思考,人才會變聰明。 反之,不願動腦的情況只能加速大腦的退化,聰明人也會變得愚笨。
  5個高招開發嬰兒智力
  隨著寶寶的長大,寶寶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大,有的活潑機靈,熱情好動,善於學習和模仿;有的羞怯膽小,缺乏探索精神,接受和掌握新事物、新技能較慢。產生這些差別的關鍵在於你是否給寶寶進行了計畫周密、方法得當的早期智力開發教育。
  嬰兒智力開發的五個基本要素。
  一、媽媽摸一摸,寶寶笑一笑
  撫觸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成年人也需要握手、擁抱,對嬰幼兒來說更為必要。不僅能開發孩子的觸覺能力,促進他們成長,還傳遞著父母的愛心,讓孩子 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培養健康的心態,是親子交流的絕佳手段。(撫觸應在孩子清醒時進行,父母一定要洗淨手,除去戒指、手鏈、腕表之類的飾物,以免劃傷孩 子。撫觸時用力要輕柔,時間不宜過長,每天五六次,每次三四分鐘即可。)
  二、美妙的聲音讓寶寶更聰明
  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耳聰目明,口齒伶俐,儘早地訓練與培養孩子良好的聽覺,非常有益於孩子語言水準的發展與智力的提高。正常的嬰幼兒一出生就有 聽覺能力,聽聲辯源是主要的訓練方法。要堅持輕柔親切地反復地對孩子講話,這能在寶寶頭腦中儲存大量語言資訊。孩子特別喜歡短小歡快、節奏鮮明的兒歌,可 以多念給他聽。但要注意,聽覺訓練時間不宜過長,音量不宜過大。
  三、飽覽大千世界 寶寶見多識廣
  初生的嬰幼兒視力較弱,只能近距離看物,隨著月齡增加,三個月時能看清五六米外的東西,六個月即可遠距離視物。所以視覺訓練應該循序漸進,孩子對鮮明的顏色較為敏感(尤其是紅色),繽紛鮮豔的色彩,豐富多變的物品最能激發寶寶的興趣。
  四、運動寶寶身體好
  運動不僅讓孩子變得健康結實,更有助於孩子多種感覺能力的全面發展,培養他良好的方向感和平衡能力,使孩子聰穎活潑。但做運動時要結合孩子的本身體質,運動量、力度、難度要適中,不要讓孩子過度疲勞。
  五、寶寶愛模仿 進步可不小
  嬰幼兒有著驚人的學習能力,求知欲極強,如海綿吸水般貪婪地探求著。父母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幫助寶寶認識周圍事物。要細緻觀察,及時發現孩子的需要與興趣,更要耐心教導,不厭其煩,決不能生硬急躁,挫傷孩子的積 極性。更為重要的是,應注重身教,以和藹的態度,體貼地照料,耐心的重複和不斷的鼓勵為孩子營造溫暖的氛圍,培養愉悅的心境,這樣,孩子會形成健康的 心態,熱情自信的性格,樂觀向上的品質,讓孩子收益終生。
壞習慣9:帶病用腦
  在身體不適或患疾病時,勉強堅持學習或工作,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大腦損害。
  怎樣知道寶寶生病?
  健康的寶寶有時難免會有病痛,而年幼的寶寶往往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不適,家長怎樣才能及時瞭解寶寶的身體狀況呢?兒保專家表示,可以通過以下五大徵兆瞭解寶寶病情,及時採取相應措施。
  1、多汗
  生理性的小兒多汗常見於天氣炎熱,室溫過高,穿衣、蓋被過厚等,還有的在吃飯或吃奶時全身出汗或額頭冒汗,這些都屬正常現象。且小兒代謝旺盛、活潑好動,出汗也比成人多。
  而病理性出汗往往出現在小兒安靜或睡眠狀 態下,如:平臥或睡眠時,也可能大汗淋漓或出汗不止。病理性多汗除多汗外,往往還伴有其他的疾病症狀,如營養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身體虛弱的小兒在白天 過度活動,晚上入睡後往往多汗,但深睡後汗逐漸消退,佝僂病和營養不良患兒多見於此類多汗;而空腹多汗應該警惕低血糖。
  專家提示:給孩子勤洗澡、勤換內衣和被褥,以保證皮膚的清潔,尤其是腹股溝、腋窩等皮膚褶皺處要多清洗。母親在哺乳的同時應適當多喂水,年齡稍大的孩子應注意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房間溫度要適宜,防止過冷或過熱。
  2、食欲變化
  健康的兒童能按時進食,食量也較穩定。如果發現食欲減少、食欲突增或者拒食的話,往往是寶寶患病的前兆。如:消化性潰瘍、慢性腸炎、結核病、肝功能低下、寄生蟲病、蛔蟲病、鉤蟲病等都可能引起食欲不振;缺鋅、維生素AD中毒也都可能引起食欲低下。
  生病寶寶的食欲改變並不僅僅體現在食欲不佳上,有些疾病還會使食欲增加,最典型的就是兒童糖尿病,多飲多食,吃不飽,即使吃得多,體重也還是不升反降。
  專家提示:對於由進食習慣不好而引起的食欲不佳,家長千萬不要對之用哄騙、打罵的方式來強迫孩子進食。
  3、睡眠不佳
  生病的寶寶通常夜間睡眠狀況都不好,如:睡眠少、易醒、睡不安穩等。各種疼痛,如牙痛、頭痛和神經痛等都會使寶寶夜間睡眠不好,瘙癢、腸胃系統疾病或呼吸性疾病也會使寶寶從夜間睡眠中驚醒。
  睡前煩躁不安、睡眠中踢被子、睡醒後顏面發紅、呼吸急促可能是發熱;患佝僂病的寶寶也常會在睡眠中啼哭,睡醒後大汗淋漓,平時容易激怒;而睡覺前後不斷咀嚼、磨牙,則可能是睡前過於興奮或有蛔蟲感染。
  專家提示:檢查被子和尿布等情況,如果沒有異常情況的話,則可能是疹子、發熱或咳嗽。
  4、情緒反常
  從情緒變化也能看出寶寶是否可能生病,健康寶寶在他需求得到滿足後,精神飽滿、兩眼有神、不哭不鬧,而且容易適應環境,但生病的孩子情緒往往異常。
  寶寶發熱常會煩躁不安、面色發紅、口唇乾燥;而目光呆滯、兩眼直視、兩手握拳常是驚厥預兆;哭聲無力或一聲不哭往往提示病情嚴重。除以上明顯徵兆外,寶寶還可能表現出萎靡不振、煩躁不安或愛發脾氣。父母要仔細觀察,及時發現,及時就診。
  專家提示:對於寶寶因疾病而產生的情緒反應,父母一定不要對他呵斥,一方面要予以理解,另一方面更要愛護他。因為疾病和情緒可以相互影響,寶寶疾病會使他情緒發生變化,而不良情緒又會加重病情。
  5、排便異常
  排便異常也是寶寶生病的徵兆,便秘腹瀉都預示著寶寶身體不適。95%的便秘屬於功能性原因,這並非身體本身異常,通常給寶寶多吃些蔬菜或其他高 纖維食品就可解決這個問題。同時應該鼓勵孩子多活動,增強參與排便肌肉的肌力,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但如果是新生兒出現便秘,最好還是要找一下兒科醫 生,以排除身體本身的異常。
  病理性腹瀉可從大便的性質來分析腹瀉原因,如小腸發炎的糞便往往呈水樣或蛋花湯,而病毒性腸炎的糞便多為白色米湯樣或蛋黃色稀水樣。
  專家提示:腹瀉寶寶要控制食量,以便使腸道得到合理休息。而母乳餵養的孩子要少吃油膩食品,以免消化不良而加重腹瀉。同時,每次便後要用溫水清洗寶寶臀部,並用毛巾擦幹,塗些爽身粉。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lele3109/article?mid=52104&prev=52471&next=52103&l=f&fid=78






********************************************************************************

寶寶吃飯不乖,怎麼辦?

許多父母常會發現,一頓飯下來孩子沒吃幾口、吃飯時不專心,
儘管爸媽們用盡了所有的方法威脅利誘,寶寶還是一口飯也不肯
吞進嘴裡,看在父母的眼中除了 生氣之外,更多了一些憐惜。
  
關乎權利之爭的問題
家中的寶寶不肯在吃飯的時間裡乖乖地吃飯,與父母本身的態度
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肚子餓了,便想吃飯這是每個人與生俱來
的本能,如果孩子的肚子真的很餓了,就不會有不肯吃飯的問題
,因此,寶寶拒絕吃飯的理由多數來自想與父母做權利之爭
。由於父母對孩子不肯吃飯的行為不了解及不放心,聰明的孩子
們便會抓住父母的弱點,以不吃飯的行為做為與父母交換條件的
籌碼,歐姿秀老師表示,面對這樣的問題父母應該具有:知道孩
子的真正需要及理解孩子的行為能力,如此才能正確的因應孩子
不肯乖乖吃飯的問題。

父母應該避免的態度
父母除了不要讓孩子察覺自己對他不肯吃飯的行為產生擔心及焦
慮的心態之外,也應該避免出現以下的態度:
  
1、家中存放過多的零食:
如果孩子無時無刻都在吃零食,一到應該吃飯的時間,孩子自然
就吃不下飯,更嚴重的會造成孩子營養不良。
 
2、放任孩子邊吃邊玩:
孩子邊吃邊玩的結果,便會延長吃飯的時間,等到下一頓吃飯的
時刻到了,寶寶卻因此而還不餓,當然就不肯乖乖地坐下來吃飯
了。
  
3、不愉快地吃飯時刻:
許多的職業父母在自己趕著去上班或是工作忙碌的時候,便會不
自覺地要求寶寶吃快一點,如此便會使孩子對吃飯這件事產生
不愉快的經驗,因而排斥吃飯。
  
4、以利誘的方式對待:
父母如果以利誘的方式叫孩子吃飯,久而久之,便會讓孩子以
吃飯這件事當作交換條件,造成孩子成就的價值觀。
 
 
【讓孩子喜歡吃飯的秘訣】

1、大人本身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
言教不如身教。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如果大人們本身的飲
食習慣不正常,或者常常隨便以零食裹腹,自然沒有理由去要求
孩子遵守定時吃飯習慣。
  
2、固定的開飯時刻
盡量做到吃飯的時間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習慣,並
規定孩子須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如果孩子不吃完,就算他等一
下餓了,也不要再給他任何零食,久而久之,孩子便會養成定時
、定量的習慣。
  
3、減少正餐之外的食物
雖然零食的給予有其必要性,然而卻不可過量,尤其垃圾食物盡
量不要給予,才能避免孩子因多吃了一些零食,造成本末倒置
吃不下正餐。
  
4、促進孩子的食慾
孩子肚子不餓當然吃不下飯,若父母只一味地強迫孩子進食,反
而會造成反效果,試著促進孩子的食慾,如:增加他的活動量,
他的肚子真正感到餓了,自然不會抗拒吃飯。
  
5、選購孩子喜愛的餐具
孩子都喜歡擁有屬於自己獨有的東西,替孩子買一些圖案可愛的
餐具,可提高孩子用餐的慾望,如能與孩子一起選購更能達到好
效果。
  
6、多花心思在菜色上做變化
在飲食均衡的條件下,父母可以多種類的食物取代平日所吃單純
的米飯、麵條。例如:有時以馬鈴薯當成主菜,再配上一些蔬菜
,也能擁有一頓既營養又豐盛的餐點。
  
7、讓孩子參與做飯的過程
例如:上市場買菜、幫忙提回家、一起清洗水果……等等,甚至
可詢問孩子的意見,請孩子協助您一起做飯,孩子不但能有參與
感,同時也能因而了解做一道菜之前的每樣步驟,進而更喜愛吃
飯這件事。
  
8、為吃飯增添趣味性

在餵孩子吃飯時,加入一些輕鬆、活潑的語氣,讓吃飯不再只是
吃飯而已,將吃飯時刻與方式變成有趣的事情。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831&prev=20834&next=20828&l=f&fi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