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2日 星期一

寶寶玩遊戲

玩遊戲就是寶寶的“工作”
在大人的眼光裏,總認為孩子到處跑跳是頑皮搗蛋、不聽話的舉動,所以每次看到孩子跑就要予以喝阻,甚至命令孩子要安安靜靜地坐著不准亂動。孩子天性活潑好動,若強制他們不能遊玩,可能影響他們身心的發展。孩子不像大人需要工作,所以遊戲玩耍在生活上就成為他們的一個重心。從兒童發展的研究方面來看,遊戲可以說就是兒童的工作,其意義與價值是頗為廣泛的。
  在生理發展方面:遊戲提供兒童運動的機會,可以促進身體的健康。
  在情緒發展方面:適當的遊戲活動,可以帶給兒童快樂、愉悅的情緒, 發展樂觀進取的個性。
  在心智發展方面:遊戲可以增加兒童的知識,引發想像、創造的能力。
  在社會行為發展方面:遊戲可以提供兒童與玩伴接觸的機會,學習合作、互助、團結等品德。
  從各方面的發展來看,遊戲對孩子的確有著莫大的價值。做父母的,不僅不應忽視孩子的遊戲,還要時時主動關心孩子遊戲的內容,隨時給予鼓勵或指導,讓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快樂而自然地得到德、智、體、群各方面的發展。
  父母參與遊戲時需注意的事項
  一二歲前幼兒的發展
  通常是一個人玩;以自我為中心,有佔有欲;會有“連續但漫無目的”的動作,能看、聽、感覺;會抓、握東西;能將東西拆開、組合、拿出、放入;能爬行、投擲和跳躍;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此時期為他準備的玩具可以是:便於投擲、抓握的柔軟玩具;不易破損的玩偶、娃娃;鈴鐺、音光盒;可供堆積的積木,及可以攀登或爬進爬出的硬紙盒或木箱;塗鴉用的蠟筆、剪貼簿;能組合的汽車、火車、船等。
  二三至五歲幼兒的發展
  喜歡和其他人一起玩;大肌肉的運用很靈活,漸能控制精細的動作;喜歡朝著一個目標爬、跳或跑;需要有“自己動手”的機會;很難分辨事實和想像;對事情只有模糊的認識;喜歡扮家家酒之類的遊戲。此時期為他準備的玩具有:訓練肌肉的玩具,如爬竿遊戲、跳馬遊戲、小三輪車、大球和大型積木;發展心智的玩具,如八至十二片的拼圖 ,養魚或栽培植物,以及磁鐵、望遠鏡、萬花筒等科學性玩具;扮家家酒的玩具,如易洗不易破損的娃娃,各種家庭用具,像烹飪用具、園藝用具、洗衣用具等,百寶箱、玩具火車、飛機、卡車、汽車等交通工具;表達情感的玩具,如布偶或木偶、黏上、沙堆、臘筆、畫紙、釘子、槌子等。
  為孩子 選擇優良的玩具
  優良的玩具是孩子遊戲的媒介,可刺激孩子遊戲的樂趣,增進遊戲的價值。優良的玩具應具備:
  多變化,可刺激想像力及創造力。
  質料優、構造堅固、無毒性、不會損害身體。
  可以引起美感或感情,諸如洋娃娃、七巧板、積木、毽子 、皮球、風箏等等,都是很好的玩具種類。
  由於電視上玩具廣告的普遍,加上近來家庭生活 水準的提高,父母有足夠的經濟能力為孩子添購許多的玩具。過多的玩具可能造成收拾及管理上的困擾,而過多為孩子買玩具,也可能造成孩子喜新厭舊的心理。故父母對於玩具的選擇應有所考慮與節制,可鼓勵孩子利用家中原本擁有的一些廢物,如碎布、瓶罐、木塊等來自製玩具,不僅有助於孩子的創作能力,更可引發孩子愛惜玩具的心。
  玩具的選擇最重要的是要適合孩子身心的發展,如果孩子年齡太小或者還沒有預備好的時候,就讓他玩超出能力的玩具,將會使他感到挫折與灰心,反而會造成不良的結果。所以,選擇玩具要配合孩子的年齡需要。以下我們來看看各年齡階段孩子的發展有哪些情況,而什麼樣的玩具是適合這些階段的孩子。
  父母的任務
  孩子的遊戲對孩子有重要的價值,但是這需要父母隨時關心與輔導,才能使孩子在娛樂之外也得到教育的功能。父母在輔導孩子遊戲時應注意下列幾點原則:
  1)給孩子充分的時間
  孩子玩遊戲,可能需要多次的探索與試驗才能學會遊戲的內容或技巧。例如:孩子玩黏土往往要花上很長一段時間,去瞭解黏土的特性,才能加以運用,創作。所以父母千萬不要期望孩子第一次就要做出許多的作品來。另外,當孩子玩遊戲或玩具興趣正濃時,父母最好不要去幹擾他,讓他有充分的機會和時間,培養專心的態度。如果您要孩子做另外事或要和他說話,最好先提出“預告”,使孩子知道該準備收起玩興及玩具了。如果父母常在孩子玩得正濃時候橫加阻止他,將造成孩子日後注意力不能集中的不良後果。
  2)為孩子找玩伴
  遊戲的重要價值之一是從遊戲中發展社會行為、培養優良品德,要得到這些效果,我們就要鼓勵孩子與同伴一起遊玩,所以我們應主動找機會讓孩子與他的同伴在一起遊戲。
  孩子在一起,會互相模仿與學習,故對於有不良習性的孩子最好不要讓他參與遊戲活動 ;或是見到孩子相互學習的行為是錯誤的時候,父母應及時予以糾正,以免形成不良的行為;孩子在一起也可能發生爭吵的現象,父母也要隨時予以注意。
  3)孩子遊戲的環境
  父母若能巧心地為孩子安排一個自由自在,充滿有趣事物的遊戲環境,將可使孩子滿足而專注地在其中遊玩。安排環境最重要的是要除去不安全的東西,以免孩子發生意外,如藥品及尖銳的東西,不要放置在孩子常走動及可觸及的地方。
  孩子遊戲的環境如果有充足的設備,將能引起孩子遊玩的動機。在自動自發的遊戲中,常可培養孩子想像與創造的潛能,故父母應儘量為孩子收集一些有趣新奇的玩具。
  4)適時的建議與參與
  對於孩子原本散漫的遊戲,父母可以適時提供一些小小的建議,使它變得較有組織。例如:父母可以問問捏黏土的孩子:“今天是不是有人過生日?”“你們是不是在做蛋糕啊?”這樣就可以使原本散漫的遊戲,變得有方向、有趣味。還有就是孩子遊戲時,可能會遭遇不能解決的問題,需要大人的提示與引導。父母應適時參與孩子的遊戲活動,讓孩子知道,在需要時,父母或老師會在旁幫助他,以免孩子產生無助、挫折的感覺。
  結語
  總之,父母若能適時地給予孩子協助和關注,將使孩子的遊戲不僅具有娛樂的價值,更使孩子得到了身心各方面的良好發展。
  遊戲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如果父母能以“寓教於樂 ”的方式教導孩子,孩子將能得到充足的快樂與發展,做父母的也應隨時隨地關心孩子的遊戲活動,最好也培養自己有良好的想像力,才能給予孩子適切有趣的建議與引導,讓孩子玩一個既有趣又有意義的遊戲。



*************************************************************
*************************************************************
家庭中的感覺統合失調訓練
自90年代初興起的感覺統合訓練,是解決各類兒童行為問題的一種切實有效的新方法。它使許多孩子的行為問題在快樂的遊戲中不知不覺得到了改善,這種方法也很受家長們的歡迎,並悄然改變著許多家長的育兒觀。但由於各種原因和條件的限制,目前,正規
的感覺統合訓練只是集中在相當有限的範圍之內,不能滿足大多數家長的需要。而且,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關鍵在於預防,越早訓練效果越好。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這裡介紹幾種由家長配合可直接在家裏進行的遊戲訓練方法,既簡單有效又能促進親子關係,希望能給家長們一點幫助或啟示。.

前庭功能失調
 問題主要表現: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聽而不見、久轉不暈,平衡能力差,雖看到了仍常碰撞桌椅、門墻。


遊戲方法:◆充分爬行        要訓練寶寶爬行,出生後28天內寶寶就具有爬行反射,每天讓寶寶俯臥幾秒鐘,先鍛鍊頸部肌肉,使他慢慢能抬頭,用手抵住他的雙腳,寶寶可趁勢向前爬,會爬後(約初生八個月後)再充分爬行三個月以上,儘量不使用學步車。可以專門準備一塊地毯鋪在地上,讓孩子在上面爬,既保證了安全又使孩子有足夠大的活動區域。
爬行不足的孩子走路容易摔跤、磕磕碰碰。

◆平衡遊戲  嬰兒期家長要多搖抱,也可以讓寶寶多坐搖籃,強化孩子對自身重力感刺激的輸入。大一點的孩子要讓他們玩盪鞦千、走平衡木等遊戲。

◆飛機遊戲   由家長仰面平躺,向上伸出胳臂,雙手頂住孩子的前肩,並彎曲雙腿用腳托住孩子的腹部,孩子則頸部抬高,雙臂張開,雙腿並攏伸平,做成飛機模樣。這時,可做前後左右的搖動。

◆搖擺毛巾遊戲   用毛巾將孩子包在其中,由父母各拉一頭,左右或上下搖動,也可在擺動時指示孩子向固定目標投球。

觸覺過分敏感
  問題主要表現:偏食、挑食,不愛吃菜;吃手或咬指甲;情緒不穩定,愛發脾氣;陌生環境膽小、怕黑、粘人或緊張、退縮,不敢表現;對小傷小痛特別敏感;不合群或不會和別人玩,愛惹人。 

遊戲方法:◆洗澡遊戲  1.冷熱水刺激:在安全範圍內,讓孩子感受不同的水溫帶來的刺激,可以主要由手來
    感受,家長也可先做示範,並觀察孩子的表現。
  2.梳頭遊戲: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孩子的頭皮,並順其勢梳頭,也可以讓孩子自己來,
    對手指的精細運動和了解自身形象都有幫助。
  3.麻布刷身遊戲:用麻布以中等力度刷孩子的手臂、前胸、後背、足部,可以邊講故
    事或唱歌,保持輕鬆氛圍,以免孩子緊張。也可用毛巾、海綿、軟刷子等替代。

◆抓癢遊戲   讓孩子躺在床或沙發上,抓撓他的腋下、胸口,依孩子的反應來控制用力的大小和刺激的強度。如果連一些常需接觸他人的部位也有強烈的反應,則需加強此遊戲。

◆毛巾捲遊戲   找一條略微粗糙的大毛巾,將孩子整個捲起來,再輕輕滾動或下壓,也可用雙手輕輕抱緊孩子身體的各部位,強化各部位的觸覺感受。

◆沙土遊戲   將淘洗乾淨的細沙放在大盆裏,讓孩子在裏面玩耍,尤其要適當增加沙土與孩子身體的接觸面。沙土可由紙、樹葉、米、豆等代替,此種遊戲更適合在沙灘上進行,鼓勵孩子在沙土中建立自己理想中的世界。

◆墊上遊戲  讓孩子在地毯上雙手抱頭,向左右兩個方向滾動,對運動企劃、觸覺、自我形象都有益。另外,還可練習前滾翻和後滾翻,對觸覺、動作平衡、協調都有幫助。

◆小刺球遊戲  用帶突起的小刺球在孩子身上滾動或輕壓,四肢和前胸可以由孩子自己來完成,後背則由家長輔助進行。

本體感失調
問題主要表現:動作協調能力差,笨手笨腳,做事拖拉、磨蹭,語言表達能力差,缺乏自信、消極退縮、不敢表現。 

遊戲方法:◆從小抓起,多多活動  要注意手指小肌肉的精細運動訓練,可根據孩子年齡、能力等特點,自行設計抓、握、捏、扔等遊戲,如擺積木、投球、捏橡皮泥等。尤其應注重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上幼兒園之前要學會洗手、擦臉、剪紙以及自己擦屁股。之後要練習拿筆、拿筷子、繫扣
子、繫鞋帶等。

◆球類運動    球類運動對小肌肉、大肌肉協調以及反應速度、靈活性都很有幫助。三歲左右的孩子要訓練他們拍皮球,要求他們左右手交替拍。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訓練他們打乒乓球和羽毛球,由簡單的分解動作開始,堅持下去,對注意力、手眼協調以及將來學習能力很有好處。

◆多多表達  為孩子提供適宜的語言環境,多和孩子交談、講故事,鼓勵孩子表達自身的需要和感受,逐漸學會準確描述身邊的事物,善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想法,用欣賞的眼光去發現孩子的細小進步,進行表揚,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學做家務  適當地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是培養意志力、責任心、自信心,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有效途徑。四歲左右的孩子有積極參與家務的要求,家長要抓住這個時機,不能因為覺得孩子小或做得不夠好就剝奪了他們練習的有利時機,包辦代替只會導致孩子笨拙、懶惰、
意志力差、缺乏自信以及沒有責任心。家長應耐心地教會孩子逐漸從事各種家務,並在一定程度上讓孩子長期承擔某項任務。

 總之,兒童早期要多撫摸、多搖抱,儘量母乳餵養,多和孩子說話,多逗笑,增加語言資訊刺激,四歲之前不要限制孩子吮手、噘嘴、咬毛巾被,只要保持清潔,唇部運動有利於語言的發展。四歲之後,隨著注意力開始逐漸指向外界,上述問題會自行緩解。要讓孩子有機會哭,練習聲帶發音。這些無疑都對語言的發育有利。

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問題,參考上面的方法,自行制定一套重點明確、循序漸進的訓練計劃,然後進行訓練。統合訓練一般都要經過二至三個月的時間堅持去做,才會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當然,我們更希望感覺統合成為一種觀念,滲透在每個人的生活裏
面,因為它會給喜愛它的人們帶來成長和希望、健康和快樂。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ome-baby/article?mid=3848&prev=3853&next=3812&l=f&fid=22




**********************************************************************
**********************************************************************

從虛擬角色扮演遊戲 學習生活應用能力

文/柯雅齡

  就學前階段的孩子,扮家家酒是很好的學習開始,孩子可以盡情的進行扮演及想像,藉由扮演遊戲中學習語言、社會情緒、創造能力。
 
  扮家家活動的玩具如布偶、手偶、娃娃、動物造形玩具、廚房用品、蔬果模型、鍋碗瓢盆等,電器類像電視、錄放音機、電話等,梳妝臺、扮演的衣物、飾品等,都是孩子的最愛,但發展遲緩兒在非結構的環境,往往會不知所措,該如何給發展遲緩兒一個虛擬環境,帶著孩子進入想像的空間,以下教學策略,提供家長及教師參考。
 
  一、先觀察孩子進行玩具的方式:在還不確定孩子的遊戲能力前,可提供孩子不同玩具,看看孩子怎麼玩。有些孩子將兩個器具拿來敲一敲,聽聽聲音,或直接模仿大人動作,也有些孩子只是握在手中,甚至丟掉。大人可以在旁一邊示範扮演不同玩法,一邊說出正在進行的活動,提供孩子動作或語言模仿的練習依據。
 
  二、逛超級市場:將娃娃屋布置成超級市場,讓孩子帶小菜籃去購物,學習購物經驗,練習說:「我要買○○」、「多少錢」,且加上禮貌用語「請」、「謝謝」,讓孩子練習作出「選擇」。可配合幼兒想要擔任的角色,例如超市收銀員,鼓勵孩子角色轉換;稍具數字概念的孩子也可加入簡單的錢幣概念。
 
  三、我是大廚師:孩子很喜歡玩廚房遊戲,尤其學大人清洗蔬菜、食材,在砧板上切菜,煮好後擺在桌面上,請大家一起用;也可讓孩子嘗試說出食物名稱,並擴及餐桌禮儀,以及學習餐後收拾的好習慣。
 
  四、妹妹背著洋娃娃:小朋友喜歡跟布偶、娃娃對話,或餵娃娃食物,幫娃娃洗澡,背娃娃到處行走,表現出自己長大了。大人可以拿另一個布偶或娃娃,跟孩子對話,進入孩子心靈世界。孩子也喜歡爸爸、媽媽及家人的角色扮演,在當中也可看出孩子的家庭經驗。
 
  五、小醫院大醫師:將娃娃屋布置成醫院情景,讓孩子扮演醫生、護士幫小朋友打針,讓孩子自行開藥單、包藥,都會是孩子喜歡的活動。
 
  六、喂喂喂你是誰:按鍵電話玩具常會吸引孩子,發展遲緩兒要透過話筒與另一端的家人朋友對話,難度較高,可先以近距離讓孩子跟大人都各拿話筒,讓孩子看著大人表情,作出簡單的語言互動;再漸漸將距離拉開,讓孩子反覆練習幾句電話中用語;用家中不同房間分機,在看不見彼此表情下進行對話,並教導孩子打給其他家人。
 
  七、布置娃娃屋:在學校或家中,孩子總喜歡擁有私密角落,可帶著孩子布置這空間的擺設。在學校則可依據主題活動規畫娃娃屋擺設內容,或選擇一天請孩子將家中的娃娃屋用具帶來跟同儕分享。
 
  對於較小的孩子及發展遲緩兒,娃娃屋在學校就如同溫馨家庭的取代,讓孩子有安全感;在家中除了提供親子互動的媒介外,也讓孩子在進行娃娃屋活動後,學習模仿、語言理解、表達及社會互動能力,再漸漸類化到同儕活動中。剛開始以可貼近孩子的生活主題,設計簡單的劇本活動,讓孩子由簡單的模仿對話,到主動言談,亦可重返真實生活,多延伸孩子一些不同的生活體驗,對於遲緩兒培養適應能力更有幫助!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ome-baby/article?mid=3812&prev=3848&next=3801&l=f&fid=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