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

必學!嬰兒急救法





必學!嬰兒急救法
嬰兒與母親 5月號 NO.427
採訪撰文與插畫/湯佳珮
諮詢與示範/萬芳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黃亮迪
攝影/黃暉中


 寶寶噎住了!該怎麼辦?!
寶寶沒呼吸了!該怎麼辦?!
在救護車趕來之前,為了把握黃金救援期,
家長應該為寶寶做些什麼?
本文以步驟圖的方式,教媽咪該如何急救;
沒有人希望意外發生,但為了那萬分之一的機率,
你必須提早有所準備。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不可不會
     萬芳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黃亮迪表示,哈姆力克急救法通常在嬰幼兒不慎吞食異物時適用。大致可依據不同年齡,而分為兩種不同做法:

新生兒哈姆力克急救法
(適合一個月之內的新生兒或大人單手可將其身體托起的嬰兒):
步驟1.先檢查有無氣息與脈搏。
步驟2.將嬰兒的嘴巴打開,確定口內是否有異物;如有異物,直接以手指清除。
步驟3-13-2.右手支托住嬰兒的下巴、左手放在嬰兒的臀部後方,將嬰兒轉過身,讓嬰兒可以跨躺在大人的右手手臂上,頭部的位置比身體稍微低一點。
3-3.從下方的角度來看,這時候大人的右手仍要支托住嬰兒的下巴與頸部。
步驟4-14-2.用手掌的力量,拍打嬰兒背部。手掌邊拍背、邊往前方推,使嬰兒能將異物咳出。約35秒鐘拍推一次。
步驟5-15-2.若持續12分鐘仍無效,將左手放到嬰兒頭頸部後方、保護其頭頸部,再將嬰兒翻回正面。
步驟6.讓嬰兒平躺,用兩指按壓嬰兒兩乳頭之中線下緣處;壓胸的力量要壓到嬰兒身體約下陷13才可以。約3分鐘後,若仍無效,再打119求救;同時也要繼續做步驟6


嬰幼兒哈姆力克急救法
(適合一個月以上或大人單手無法將其身體托起的的嬰幼兒):
當嬰兒的頭頸部位發展已較成熟、不會再軟綿綿無法撐起的時候,就可以改採以下方法:
步驟12同上所示。
步驟3.讓嬰幼兒靠著大人的身體,大人將手握拳。
步驟4-14-2.將握拳的手頂住嬰兒的胃部,另一手包覆住拳頭。用力向上頂,頂到嬰幼兒將異物吐出來為止。約3分鐘後,若仍無效,再打119求救;同時也要繼續這個動作。


ŽCPR急救法
步驟1.先檢查嬰兒有無氣息與脈搏。

步驟2.將嬰兒的嘴巴打開,確定口內是否有異物;如有異物,直接以手指清除。

步驟3.口對口吹兩口氣(大人要用嘴巴將嬰兒的口、鼻皆蓋住)。

步驟4.再檢查有無氣息與脈搏。如果沒有呼吸、但有脈搏,只要持續反覆吹氣,每一口氣都要吹到嬰兒胸口有起伏為止;每分鐘約吹1220次,每急救2分鐘,須暫停下來檢視嬰兒是否有呼吸,如有呼吸,就可以暫停急救。旁邊若有人,請旁人撥打119求救;若旁邊無人,先以急救為主。約吹氣2分鐘後,若嬰兒仍無反應,自己稍停下來撥打119求救,打完電話再繼續施救。

步驟5.如果嬰兒無呼吸也無脈搏,就需要吹氣加上壓胸。進行壓胸之前,若嬰兒背後是硬的地板或木床,則可墊一條毛巾,但不能太厚或太軟,以免失去急救的效果。先重複步驟3:吹兩口氣之後,再以兩指按壓兩乳頭中線下緣的位置,約按壓30下。按壓完30下之後,再吹兩口氣,並隨時檢查呼吸與脈搏是否恢復正常。吹氣與按壓的比例為230,也就是吹兩口氣搭配壓胸30下。若旁邊有人,請旁人撥打119求救;若旁邊無人,吹氣加壓胸2分鐘之後,再撥打119求救,打完電話須繼續施救。

*備註:做急救時,如果有兩人,可以改成一人壓胸、一人吹氣,每做2分鐘,再隨時查看嬰兒的呼吸與脈搏有無恢復,如此不斷循環。


如何分辨要使用哈姆力克急救法或是CPR急救法?
黃亮迪醫師表示,雖然急救的第一步驟都是先檢查嬰兒本身是否仍有呼吸與脈搏,不過多數須施行哈姆力克急救法的情況,都是患者本身被異物噎到、無法自行咳出,通常還有意識;至於需要用到CPR急救的情況大多比較嚴重,通常都已經沒有呼吸、甚至臉已發黑;如果媽咪真的無法判斷要施行哪一種急救法時,可直接施行CPR急救法。


嚴重溢奶急救法
如果媽咪看到小嬰兒身旁有溢出的奶,而嬰兒本身已無意識,那麼就必須這樣做:
步驟1.將躺著的嬰兒翻身側躺。
步驟2-12-2.大人一手抓住嬰兒的手臂或肩膀,以固定其位置;另一手將手掌拱成杯狀,拍打嬰兒背部。如果仍無反應,就直接施行CPR急救法。


嬰兒喚不醒?以下做法萬萬不可!
黃亮迪醫師提醒,當家長無法將嬰兒喚醒時,千萬不要將嬰兒倒吊或是過度搖晃,以免嬰兒腦出血;按照本文的步驟進行施救,是比較安全的做法。



黃亮迪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後醫系
     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
經歷:台北市立陽明醫院主治醫師
      台北市立萬芳醫學中心兒童加護病房主任
現任:台北市立萬芳醫學中心小兒科主治醫師
      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新生兒急救指導員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udithyang-happyland/article?mid=4627&prev=4643&next=4569&l=f&fid=6





*******************************************************************************


寶寶哈姆立克
異物梗塞急救|媽媽寶寶MOM TV

保母術科考試(安全醫護區)嬰兒呼吸道阻塞急救法

嬰兒心肺復甦術

CPR心肺復甦術示範影音教學檔

CPCR急救課程




*********************************************************************

什麼時候該掛急診? 該立刻帶孩子就醫的10大症狀


‧媽咪寶貝 2011/11/17

其實,小朋友不舒服的原因很多、顯現的症狀也不同,《媽咪寶貝》請到了小兒科醫師替您仔細說明,深入了解並學會如何判別孩子是否需要掛急診,第一時間守護孩子的健康!

【採訪撰文/陳安琪;諮詢/署立雙和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黃琮聖;參考資料/署立雙和醫院小兒科衛教單張;模特兒/活潑妹妹恩立;攝影/Max Studio

症狀1 發燒伴隨意識不清與活動力減低

正常的體溫應維持在36.5度左右
當寶貝感冒發燒時,總是讓父母好生著急。事實上,發燒是人體在生病時為加強抵禦疾病能力產生的本能保護反應,小朋友正常的體溫應維持在36.5度左右,可是一旦體溫上升到38度以上,就顯示寶寶有發燒的現象,如果體溫介於37.538度之間,表示孩子可能已有低程度發燒,家長要格外留心孩子的身體狀況。

發燒時有時會手腳冰冷,這是因為腦部設定的體溫定位點上升,若當時體溫未達定位點身體會相對地覺得冷,開始不由自主的顫抖肌肉增加熱量,並讓四肢的血管收縮減少熱量散失,這個時候可以替孩子加個外套襪子,注意保暖。

署立雙和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黃琮聖表示,發燒並非罕見的問題,它是反映身體狀況的表徵之一,可是發燒如果伴隨意識不清與活動力減低,或使用退燒藥後活動力依然無法恢復、食慾不佳、小便少,這時候都應該考慮帶小朋友就醫治療。

重要!打破發燒常見迷思
高燒會不會把腦子燒壞?

發燒本身不是一件壞事,只是疾病表現的徵狀之一,以前的人總誤以為高燒會把腦子燒壞,其實往往當時孩子是因為患了腦膜炎、腦炎等疾病,真正影響智力的是腦部感染的病症,而非高燒導致。一般感冒引起的發燒不會超過41度,也不會造成腦部、智力或器官的損傷,但極度高燒帶來的不適有時會使意識出現程度不等的異常。

發燒時蓋個棉被悶出一身汗就會好。

孩子的四肢溫度亦是發燒時的一個觀察重點,如果孩子手腳冰冷表示末梢循環差,應該幫孩子添件衣物注意保暖,如果此時正在冒汗、手腳燙燙的,這時候的重點就不在保暖而是散熱,排汗的過程中溫度會自然被帶走,之後體溫會略為下降,身體也會比較舒服。

另外還有一種不是發燒體溫卻偏高的情形,叫做「體溫過高」──因為身體熱量太多來不及散熱使得體溫升高,最常發生於新手父母將寶寶包的太多太緊、中暑、運動後等,這時候要幫助孩子補充水分和散熱,也會比較舒服些。

症狀2 體溫偏低

3235度 輕微低體溫 加強保暖,未改善應送醫。
2832度 中度低體溫 請立即送醫就診,讓醫師替您檢查病因。
28度以下 重度低體溫

人體的中樞神經有自動調節體溫的機制,會將體溫維持在固定的範圍內,如果出現體溫偏高或偏低的情形,代表身體某處可能已經生病了,必須到醫院接受治療。體溫偏低的現象較少見,但導致體溫偏低的原因不少,比方說服用藥物導致、嚴重的感染、敗血症等,都可能導致體溫異常。

如果發現孩子有輕微低體溫的現象,可以替孩子加些衣物、幫孩子洗個熱水澡,並且讓他喝一些溫熱的開水,讓體內與體外同時達到加溫的效果,無法改善的時候就該就醫,如果發現是中度或重度的低體溫,必須立即就醫。

什麼是敗血症?

敗血症多為疾病的併發症,是嚴重的細菌感染問題,過多細菌存在血液裡並分泌化學物質,改變了血管的通透性使得身體循環變差,可能造成器官受損、衰竭、休克,嚴重時甚至危及性命。

症狀3 3個月以下的貝比發燒

小貝比抵禦外來病菌的能力很弱,再加上年紀越小的小朋友病程進展特別快速,而且對於身體不適又常只以哭鬧表達,基於這些原因黃琮聖醫師提醒,如果3個月以下的寶寶發燒最好立即送醫,甚至住院做更進一步的觀察會比較妥當。

比方說前文提及的腦炎和腦膜炎,初期的症狀可能皆有發燒、嘔吐、哭鬧不安等症狀而已,因為病程進展快速,為了安全起見必須住院經詳細的檢查將兩者做區別,替孩子對症下藥治療。

症狀4 熱性痙攣

如果孩子連續痙攣兩次以上,也最好帶孩子就醫

部份病童在高燒到3940度的時候,會出現「熱性痙攣」的現象──小朋友意識不清、眼睛向上吊、雙唇黑紫、手腳不停抽動、僵直,發作時間從數十秒到數十分鐘不等,但大部分可以在10分鐘內解除症狀。發作年齡範圍從6個月到6歲,最常發作於11歲半的孩子身上,與腦部尚未發育成熟、抑制抽搐機轉不發達有關。熱性痙攣通常在發燒的35分鐘內會停止,常與個人體質和家族遺傳相關,如果家族有熱痙攣病史,就應格外留心小朋友的狀況。

黃琮聖醫師建議,在以下幾個時機應該立刻帶孩子就醫:痙攣第一次發作、發作時間超過10分鐘以上、發作後神智無法恢復、出現無法呼吸或發紺的情形、病童發作時有撞傷或其他外傷。

發作時父母應注意孩子眼睛轉動的方向、手腳單側或雙側抽動、痙攣時間長短、意識狀態,將有助於醫師的診斷,如果孩子連續痙攣兩次以上,也最好帶孩子就醫確認有無其他疾病的可能。

孩子抽搐別驚慌!

小朋友抽搐發作的當下家長往往驚慌失措,但千萬別因為擔心孩子咬傷舌頭而將手、湯匙、毛巾等塞入口中,這樣反而會增加呼吸道阻塞、口腔受傷的危險,可將孩子扶成側躺姿勢,讓口中的分泌物自然流出。

症狀5 唇色發紫

唇色發紫、面色蒼白皆是循環不良的表現,如果小朋友活動力無異常,可以先從改善循環、加強四肢保暖做起;但如果還合併有眼神渙散、呼吸急促、四肢無力、意識不清的現象,表示發紫是缺氧引起的,一定要立刻送醫。

缺氧時因為情況緊急,應立即通知有急救設備的救護車協助就醫,現在心肺復甦術的新口訣是「叫叫CAB」──叫病人(查看意識與呼吸)、叫旁人(呼喊求救)、Ccirculation查探脈搏(若無,開始胸外按壓心臟)、Aairway打開呼吸道(壓額抬下巴法)、Bbreathing人工呼吸(緩吹兩口氣,單人施救壓胸30下後吹兩口氣;雙人施救壓胸15下後吹兩口氣),如果照顧者都能學會心肺復甦術(CPR)的話,能在第一時間挽救小寶貝,將傷害降到最低。

症狀6 呼吸急促

正常情況下,1歲以下的小寶寶1分鐘呼吸約3040下,如果呼吸次數超過60下,就算是呼吸急促(16歲的小朋友,正常每分鐘呼吸約30下,超過也算呼吸急促)。

小朋友呼吸急促的原因很多,比方說呼吸道感染、過敏、氣喘等。不過小朋友有時呼吸不太規律,家長並不容易評估,可以改為觀察孩子有無鼻翼搧動(呼吸費力,可明顯看出鼻孔一張一合)、胸窩凹陷、胸廓起伏劇烈、發出不適的喘鳴聲,有上述狀況應立即就醫治療。

症狀7 意識模糊

孩子生病時,有時因為身體不適與疲累所以超過習慣的起床時間仍在熟睡,這時爸爸媽媽可以試著叫醒孩子,如果能應答簡單的人事時地物,或是孩子清醒時活動力沒有問題,爸爸媽媽就不需過度擔心。

如果是還不懂得如何表達的小貝比,可以觀察他哭鬧的反應、眼皮是否自動張開、眼神有無呆滯渙散、看起來是否四肢疲憊無力、有無疼痛反應,就是送醫的時機。

症狀8 持續嘔吐

通常停止進食後腸胃問題引起的嘔吐會改善
「腸胃問題」、「腦部問題」是引發嘔吐常見的原因。

當小朋友出現嘔吐情形,其實爸爸媽媽不太容易區分是肇因於腸胃不適或是腦部病症,可是只要小朋友精神、活動力、食欲都沒有異常,可以先觀察一下再決定是否需要就醫;但如果小朋友嚴重嘔吐不止、吐到出現黃綠色的膽汁或是噴射狀嘔吐,就一定要立刻送醫。

黃琮聖醫師表示,通常停止進食後腸胃問題引起的嘔吐會改善,但若嘔吐的原因是因為腦部疾病,小朋友嘔吐情形會持續存在且伴隨其他神經學病徵,這是一個簡單的判別方法,提供給各位爸爸媽媽們參考。

症狀9 脫水

在發生嘔吐、腹瀉或其他急性疾病食慾不佳時,人體可能會出現脫水的現象。輕微脫水常見的徵狀有面色蒼白、嘴唇乾燥、皮膚乾燥、口乾舌燥、解尿次數和小便量變少等,可以藉著補充水分改善,但嚴重脫水會有心跳加速、眼窩凹陷、囟門凹陷(小貝比才有)的情形,建議爸爸媽媽立刻帶孩子就醫。

黃琮聖醫師提醒,若是嚴重嘔吐或是腹瀉,這時雖補充水分卻往往會入不敷出,遇上這種狀況最好也要帶孩子就醫,請醫師對症下藥替小朋友緩解身體不適和脫水的問題。

常常有爸爸媽媽詢問,當小朋友嘔吐或拉肚子的時候,是不是可以給小朋友喝點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呢?黃醫師替我們說明,嘔吐時只要小朋友願意喝,喝什麼倒是沒有嚴格限制,但如果有腹瀉的情形,因為市售的運動飲料太甜,糖份使滲透壓過高,反而會讓補充進去的水份被排出來,再加上其中的成分複雜(即便加水稀釋也不合適),所以不建議給孩子補充運動飲料。但是可以到藥房購買小朋友專用的電解水(又稱ORSoral rehydration solution),或是以米湯加一小茶匙鹽巴,比較能符合寶寶生病時的身體需求喔!

症狀10 外觀無異,但頭部受強力撞擊

小朋友活潑好動,有時蹦蹦跳跳玩耍卻不小心從高處跌落,或者在車禍時受到強力的震盪,這些時候雖然外觀不一定有異常,可是帶小朋友去醫院檢查會是比較保險的作法——因為小朋友的身體瘦小脆弱,如果強力碰撞到頭部,就有腦出血、腦震盪的可能,在發生後的72小時是觀察的關鍵時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有後遺症的機率也較小。一般在就醫後醫師仍會請家長持續觀察3個月,徹底排除掉異狀或是有後遺症的可能。

頭部受到強力撞擊後的觀察重點如下:

1)昏睡或無法叫醒(如意識逐漸不清,人、事、時、地無法辨別)。
2)有噁心、嘔吐的現象。
3)抽搐(痙攣)。
4)眼睛症狀:包括瞳孔一邊擴大、不正常的眼球震顫、複視與視線模糊等。
5)一側肢體運動困難、乏力,感覺運動遲緩或行走困難。
6)劇烈頭痛、頭昏。
7)注意力不集中或性格改變(即病人的行為異於常態)。
8)不尋常的煩躁不安。
9)脈搏呼吸不規則。
10)其他特殊變化。
11)對於嬰幼兒應注意其活動性及飲食量是否有異常現象。


黃琮聖
學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馬偕紀念醫院小兒胃腸科代訓醫師
現任:署立雙和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更多內容請見201111月號媽咪寶貝雜誌】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udithyang-happyland/article?mid=2563&prev=2689&next=2471&l=f&fid=6






*********************************************************************
新生嬰兒嗆奶的家庭急救法



嬰兒吐奶時,由於會厭活塞蓋運動失靈,沒有把氣管口蓋嚴,奶汁誤入了氣管,叫做“嗆奶”,嗆奶窒息的嬰兒可出現顏面青紫、全身抽動、呼吸不規則,吐出奶液或泡沫、鮮血、黑水等。



  新生兒、嬰幼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易造成會厭失靈,而嗆奶就是其主要表現。



 嬰兒吐奶時,由於會厭活塞蓋運動失靈,沒有把氣管口蓋嚴,奶汁誤入了氣管,叫做“嗆奶”,嬰兒不能把嗆入呼吸道的奶咯出,這便導致氣道機械性阻塞而發生嚴重呼吸困難缺氧,即稱為“嗆奶窒息”。



  嗆奶窒息的嬰兒可出現顏面青紫、全身抽動、呼吸不規則、吐出奶液或泡沫、鮮血、黑水等。嬰兒的大腦細胞對氧氣十分敏感,如搶救不及時極易造成嬰兒猝死。



  嬰兒嗆奶與哪些因素有關,該怎樣預防?



  1、餵奶時機適當:不在嬰兒哭泣或歡笑時餵奶;不要等寶寶已經很餓了才喂,寶寶吃得太急容易嗆;孩子吃飽了不可勉強再喂,強迫餵奶容易發生意外。



  2、姿勢體位正確:母乳餵養寶寶應斜躺在媽媽懷裏(上半身成30-45),不要躺在床上餵奶。人工餵養寶寶吃奶時更不能平躺,應取斜坡位,奶瓶底高於奶嘴,防止吸入空氣。



  3、控制速度:媽媽泌乳過快奶水量多時,用手指輕壓乳暈,減緩奶水的流出。人工喂乳的奶嘴孔不可太大,倒過來時奶水應成滴而不是成線流出。



  4、注意觀察:媽媽的乳房不可堵住寶寶鼻孔,一定要邊餵奶邊觀察寶寶臉色表情,若寶寶的嘴角溢出奶水或口鼻周圍變色發青,應立即停止餵奶。對發生過嗆咳嬰兒、早產兒,更應嚴密觀察,或請醫生指導喂哺。



  5、排出胃內氣體:喂完奶後,將嬰兒直立抱在肩頭,輕拍嬰兒的背部幫助其排出胃內氣體,最好聽到打嗝,再放嬰兒在床上。床頭宜高15度,右側臥30分鐘,再平臥,不可讓孩子趴著睡,避免嬰兒猝死。



  嗆奶!快窒息了。該如何急救?



  因為嚴重窒息,完全不能呼吸,嬰兒幾乎沒有入院急救的機會,家長只能爭分奪秒立即搶救;



  體位引流-如果寶寶飽腹嘔吐發生窒息,應將平躺寶寶臉側向一邊或側臥,以免吐奶流入咽喉及氣管;如果寶寶吃奶之初咽奶過急發生嗆奶窒息(胃內空虛),應將其俯臥在搶救者腿上,上身前傾45-60度,利於氣管內的奶倒空引流出來。



清除口咽異物-如果媽媽有自動吸乳器,立即開動,只用其軟管,插入寶寶口腔咽部,將溢出的奶汁、嘔吐物吸出;沒有抽吸裝置,媽媽可用手指纏紗布伸入寶寶口腔,直至咽部,將溢出的奶汁吸除,避免嬰兒吸氣時再次將吐出的奶汁吸入氣管。



  刺激哭叫咳嗽-用力拍打孩子背部或揪掐刺激腳底板,讓其感到疼痛而哭叫或咳嗽,有利於將氣管內奶咳出,緩解呼吸。



  輔助呼氣 - 重點是呼氣,帶有噴射力量。方法是搶救者用雙手攏在患兒上腹部,衝擊性向上擠壓,使其腹壓增高,借助膈肌抬高和胸廓縮小的衝擊力,使氣道嗆奶部分噴出;待手放鬆時,患兒可回吸部分氧氣,反復進行使窒息緩解。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udithyang-happyland/article?mid=2761&prev=2812&next=2714&l=f&fid=6







****************************************************************************

預防小孩誤食中毒 家長做好準備了嗎?

2009/04/15
【文/萬芳醫院家醫科主治醫 師陳柏臣 醫師 陳建翰 醫師】
頑皮的小朋友可能會隨時翻開你的櫃子,並把危險物品塞進嘴裡, 家庭 醫師將告訴你,如何輕易辨識常見的危險物品,並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
你家有頑皮的小孩,老是將嘴邊的東西往口裡塞?你知道家中有多少危險物品是小朋友可以輕易的取得並塞進肚子裡,因而導致中毒?對於預防小兒誤食意外,你做好應有的準備了嗎? 家庭 醫師將告訴你,如何輕易辨識常見的危險物品,並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
首先,要先認識家中的潛在性危險物品,如成人常用藥品,酒精,清潔劑,室內盆栽等等。舉例來說,成人常常使用的綜合維他命裡面含有的鐵質及其他重金屬(鎂,鋅,銅,硒等),只要五顆,就有讓小孩中毒,甚至致命的 高 危險性。其他的藥品像 高 血壓的治療用藥,小兒誤食會導致休克;未經過足夠的 高 溫處理之碗盤,可導致慢性鉛中毒。清潔劑如含氯的漂白劑,不但可經由誤食和接觸而中毒,其揮發性氣體若吸入過量,也會導致全身性的中毒症狀。此外要提醒有許多室內盆栽的父母們,大多數的室內盆栽的葉子是有毒的,且小兒容易取得,不可不慎!
其次,可以採用一些簡單且有用的預防措施。如購買具有安全裝置瓶蓋的藥品,巿面上很多藥瓶上有讓小孩無法輕易打開的安全設施(像打開瓶蓋前要先下壓並同時轉開的設計)。清潔劑儘量選用無毒性的環保商品,儘可能的將藥品及清潔劑裝在原來的包裝裡,而不是把它們拿出來放在其他的容器內,原因是因為既有的容器會標示有毒的成分及中毒後的緊急處理,萬一不幸發生時,也可以提供醫師作為治療的依據。此外,不要任意的混合清潔劑,以避免化學作用而產生有毒氣體。如果可以購買非濃縮產品就能夠減少因劑量所導致的中毒機會。最後別忘了,頑皮的小朋友可能會隨時翻開你的櫃子,並把上述這些危險物品塞進嘴裡,因此,儘可能地把危險物品鎖起來,或置於 高 處(至少180公分 以上)。當要使用這些物品時,請勿把它們裝進喝飲料的杯子裡,以避免家中的任何一位成員誤食(不只是小朋友喔!)
如果不幸的中毒事件發生了,你能分辨你的小孩是否中毒了嗎?辨識中毒症狀是十分重要的,以下介紹幾種常見的中毒症狀:
1. 非休息時間但小孩卻非常嗜睡
2.
眼神無法專注而飄移不定
3.
嘴角有燒灼傷口或不尋常的染色,舌頭腫脹
4.
口中散發怪異的味道
5.
嚴重時小孩可能會拒絕進食,甚至嘔吐或抽搐
當有發現以上症狀時請立即就醫,或撥打台北榮總毒物諮詢專線(02-2875-7525)詢求幫助,求診時最好能主動告知小孩的年齡,體重,症狀,和誤食了什麼,誤食的量是多少,誤食了多久,及你已經做了什麼樣的處置。
小兒意外其實是可以預防的,只要平時生活多用一點心做好預防措施,及早發現並立即送醫,有很多不幸是絶對可以避免的!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9JqeSt.cERmoSKqGh4m1jFJM/article?mid=3812&prev=3834&next=3798&l=f&fid=53







******************************************************************************

叫叫CAB 急救術

更新更新日期:2010/11/28 04:11文/詹聖霖
每一位孩童都是父母的寶貝,也都希望孩子能平安長大,然而大家都可能遇到身邊的孩子需要急救的時候,因此家長應學習基本的小兒救命術,以減少遺憾。
今年美國心臟學會已將急救步驟從「叫叫ABC」改為「叫叫CAB」,且建議未曾受過急救訓練的民眾可採用連續胸外按壓法,即「叫叫壓」的急救步驟。所以當發現孩子可能需要急救時,先不要貿然接近,確定環境安全後,接著是「叫叫CAB」或「叫叫壓」的急救步驟:

提醒您!圖片僅供參考,不可取代與作為專業衛教人員教學或訓練之用!
 「叫」─查看意識與呼吸

可以輕拍及呼喚孩子來評估意識狀態、快速查看是否有呼吸,並檢視身上是否有外傷,或需要醫藥援助。如果發現孩子已經昏迷且沒有呼吸(或僅有殘喘)時,需開始施行救命術。
「叫」─呼喊求救
在進行急救之前,記得大聲呼喊請求旁人幫忙急救,及請人通知「119」。但如果獨自一人時,請先施行救命術約兩分鐘後,再趕快通知「119」,但心臟病的病童或目擊猝倒時,應先打電話求救,接著回來繼續急救。
「C」─胸外按壓心臟
對於無反應且無呼吸的孩子,讓孩子仰躺後,立即開始以每分鐘至少100下的速度進行胸外按壓,對嬰兒使用兩指、兒童使用單手或雙手按壓胸部中央的位置,按壓時,手要打直、垂直用力壓下,放鬆時,要讓胸部完全的回彈。
「A」─打開呼吸道
接著是一手壓前額,另一手抬高下巴,使頭往後仰、嘴巴張開的姿勢,來打開孩子的呼吸道,並檢查口中有無異物,如有發現,直視下取出異物,但切勿盲目挖取。
「B」─人工呼吸
新版急救術已經將「查看、聽、感覺有無呼吸」的步驟移除,也就是壓胸30下、打開呼吸道、然後直接口對口人工呼吸兩口氣,每口吹氣時間約一秒鐘,吹氣時,要看到胸部有起伏,但避免過度用力吹氣。
如此反覆進行胸外按壓30下、人工呼吸兩次之動作循環或只壓胸不吹氣,執行5個循環(約兩分鐘)後,如果還沒打電話求救,此時應趕緊通知「119」,接著繼續急救直到救援到達或是孩子會動、有呼吸為止。
家長若能熟悉小兒救命術,以備不時之需,必要時,可以救活寶貝的性命。(作者為台中榮總兒童心臟科主治醫師)
資訊來源:叫叫CAB 急救術更新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lele3109/article?mid=24345&prev=24873&next=23800&l=f&fid=78






********************************************************************************
寶寶出意外‧急救有方法

嬰幼兒活蹦亂跳,又喜歡探索世界,有時一個不小心,就出了意外,這時,爸媽可沒有擔心的時間,得像個全能醫護人員,馬上為寶寶展開「緊急救護」,才能避免傷害擴大。

生了孩子後,爸媽可曾發現要學的事很多,特別是得隨時像個全能醫護人員,當寶寶生病時,為他量體溫、餵吃藥,更重要的是,萬一發生意外時,沒有心疼的時間,而必須在第一時間內,為寶寶做最好的處置,以減少傷害所帶來的影響。


冷靜處理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兒童急救加護科主治醫師張郼榮表示,以窒息為例,如果在缺氧的8分鐘內,即使你認為CPR做得不夠標準,但若能持續為孩子做CPR,直到救護車救護人員或醫謢人員接手,預後的狀況會比什麼都沒做來得好。 

同時,你愈能以冷靜的態度處理,寶寶愈能降低不安的情緒,否則,受傷的孩子看到慌了手腳的爸媽,只會讓現場狀況更加混亂而已。父母若能抱持臨危不亂的態度,以正確的方式處置,有助降低意外對寶寶造成的影響。當然,更別讓記憶中的錯誤處理方式誤了孩子!
 

燒燙傷

嬰幼兒燒燙傷的意外時有所聞,除了謹記「沖脫泡蓋送」的口訣,更要了解何時做最正確的步驟,也很重要!及時給予正確的處置,比盡速就醫更重要!

Step 1:確認傷口大小與部位
‧ 如果傷口不大,只出現紅腫、熱痛時,馬上用冷水沖洗或施以冰敷。
‧ 患著的一個手掌大小,約占其全身面積為1%,若燒燙傷面積超過10%,請立即送醫。

‧ 如果傷口是在臉部、生殖器等部位,即使面積不大,在以冷水沖洗或冷敷時,也要把握時間送醫。因為臉部受傷會影響美觀,生殖器受傷易影響功能,兩處都是不能輕忽的地方。

Step 2:執行「沖脫泡蓋送」處理程序
‧沖:做法:以流動的清水沖洗傷口15~30分鐘,若無法沖洗傷口,可用冷敷。
目的:迅速降溫。
錯誤 改用冰塊敷傷口,降溫效果比較快?張郼榮醫師指出,用冰塊直接敷在傷口上,易造成皮膚組織傷害,會讓燙傷的傷口更加惡化。最好的方式還是持續用流動的清水清洗傷口,以達降溫的目的。


錯誤 可用醬油、牙膏敷在傷口上幫助降溫?這是以前自來水不普及,老百姓以隨手可得的物品讓傷口降溫的應變方式,如今卻成了民間偏方。其實,現在隨處都能找到水龍頭沖洗燙傷患部,不需使用偏方了,在傷口抹上這些東西,小心有細菌感染的風險喔。
錯誤 網路上流傳,抹鹽巴或用鹽水也可降溫?



雖然鹽在受熱時因吸熱熔解,具降低溫度的作用,但不當使用鹽或鹽水,將刺激傷口讓傷者更感疼痛,而且鹽水的濃度拿捏不當,高滲透壓還會吸收水分使燙傷部位乾燥脫水,更容易造成組織潰爛壞死。


注意! 沖洗傷口除了能緩和疼痛,也具有加速散熱的效果,避免餘溫繼續深入並破壞皮膚組織。注意水量大小,避免將表皮沖破,持續沖水15分鐘,才能發揮降溫效果。


 ‧脫:做法:在水中小心除去或剪開衣物。
目的:去除傷口束縛衣物。




錯誤 無論如何,一定要把傷口上的衣物剪開。如果衣物與皮膚沾黏情況很嚴重,在剪開過程中遇到阻力,感覺不太好剪的時候,就不要強行減開,留給醫護人員處理,以避免讓傷口更加惡化。
錯誤 時間緊急,隨便拿把剪刀也沒關係?盡可能使用乾淨的剪刀,否則建議在使用前,用火烤一烤,待冷卻後,再用來剪開衣物。


‧泡:做法:冷水持續浸泡15~30分鐘。
目的:減輕疼痛,並緩和情緒。


注意!水的高度能覆蓋住傷口即可。在浸泡過程中,不忘注意傷者的意識,是否清醒?因為大面積的受傷,可能造成傷者出現脫水現象而失去意識,因此,必須注意其意識是否清楚?





‧蓋:做法:燒燙傷部位覆蓋乾淨毛巾。
目的:保溫以預防失溫。




注意! ‧用來覆蓋的物品,應把握乾淨的原則,毛巾、紗布或床單都可以。‧傷口上,若有水泡,不要弄破,儘量保持皮膚的完整,減少在送醫途中感染的機會。



‧送:做法:趕緊送醫急救、治療。



目的: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錯誤
無論哪家醫院都可以送診?燒燙傷程度若達二度以上,即傷口已有水泡,表示已傷及表皮與真皮組織,這時一定要送到有「燒燙傷中心」的醫院,才能給予傷口最好的照護。張郼榮醫師表示,由於皮膚是人體防禦機轉的第一道防線,當受傷程度嚴重時,易有併發菌血症、敗血症的風險,照護時,必須格外小心。

燒燙傷的程度分級
分級傷口情況處理方式
一度僅表皮外層損傷,未傷及真皮層。表皮紅、熱、痛,沒有水泡。沖冷水冷卻降溫後,可直接塗抹藥膏,通常會使用凡士林、氧化鋅軟膏(消炎作用),抗組織胺軟膏(止癢作用)塗抹。
二度表皮和部分真皮損傷,皮膚發紅、表面潮濕、起水泡、腫脹和疼痛比輕度厲害。沖泡降溫後,須送醫處理。
三度整層皮膚及皮下組織受到破壞,皮膚呈白色或焦黑,因神經末稍被破壞,一般反而較不會有劇痛感。重度燒燙傷通常需要特殊醫療,且受傷範圍大的話,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可不需做「沖脫泡蓋送」5步驟,而是趕緊用乾淨衣物覆蓋後用最快的速度直接送急診治療。

資料提供╱張郼榮醫師



嗆奶



張郼榮醫師指出,溢、吐奶常發生於嬰兒時期,可能是餵食量大,寶寶來不及吞嚥,或是未排氣所致;由於食道開口與氣管開口在咽喉部相通,奶水若是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時,在吸氣的瞬間誤入氣管,即所謂的「嗆奶」。量大時,會造成氣管堵塞,無法呼吸,恐危及生命;量少時,也可能因直接吸入肺部深處造成吸入性肺炎。他建議,餵奶時可分段餵食,每隔一段時間,先幫寶寶拍打嗝,再餵奶。


  Step 1:讓寶寶側躺並拍背
寶寶嗆奶時,立刻改變原先姿勢為側躺,並為其拍背,讓口腔內的奶水可順著嘴角流出,避免流入氣管。狀況輕微的寶寶,很快就能調適呼吸及吞嚥動作。




疑問 讓寶寶直立拍背可以嗎?張郼榮醫師說,嗆奶時,最好讓寶寶側躺,使剩餘的奶水可繼續延嘴角流出,以預防造成吸入性肺炎。他提醒,4個月以下的寶寶更要注意,即使無大礙,也不宜馬上躺平,應再維持側躺或抱著幾分鐘加以觀察呼吸狀況。

Step 2:清理口腔維持呼吸道暢通把手帕纏在手指伸入口腔中,甚至到咽喉,將吐、溢出的奶水快速清理,以保持呼吸道順暢,然後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Step 3:檢查呼吸狀況
‧ 即使一切看來沒什麼特別,也要想辦法讓寶寶哭一哭,觀察其呼吸狀況。
‧ 若是呼吸狀況很費力、呼吸時彷彿有雜音、臉色有發黑現象,表示吐出物可能進入氣管,這時應讓寶寶俯臥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其能咳出。
‧ 若仍無效,馬上用捏或夾腳底板,讓寶寶因疼痛而大哭,加大呼吸。並把握時間緊急送醫。
異物梗塞
用嘴巴向外探索世界的寶寶,什麼東西都習慣性往嘴巴塞,這時他需要的是安全的環境,否則容易發生異物梗塞的意外。




Step 1:確認異物的位置從觀察寶寶的模樣,可確定異物的位置在哪裡,以決定處理方式。
‧ 食道:一直流口水、嘔吐、會喊痛。
‧ 氣管:咳嗽、臉色發紺、呼吸急促且費力。
‧ 至於已進入胃內的異物,張郼榮醫師指出,8成的異物可在數天至兩週內由肛門自行排出;但會造成化學性灼傷的電池,就必須及時以內視鏡取出。



Step 2:取出異物
‧ 掉入食道時:如果看得到且確定拿得到,可用長一點的夾(鑷)子取出;否則即刻送至耳鼻喉科以?視鏡取出。
‧ 掉入氣管時:若有呼吸,則立刻施以「哈姆立克法」。張郼榮醫師說,因為呼吸道有如「死巷」,利用哈姆立克法有助將異物咳出。




哈姆立克法

‧ 一歲以上:意識清醒者,可使用站立式,即施救者站到患者後方,以身體貼緊患者背部,雙手從腋下環抱患者上腹,左手握住右手拳頭,合力壓擠上腹數次,進行到異物被咳出;若已失去意識者,讓患者立刻平躺並保持呼吸道暢通,兩手在腹部正中線施壓往上推,每次施壓不可偏左或偏右,連續做5下明確有力的施壓動作,間斷,再做。


  


撞傷
還在爬的寶寶、剛學走路的寶寶,很容易因重心不穩而不小心撞到頭或身體,其中,又以頭部撞擊特別讓人擔憂是否有腦震盪的問題,張郼榮醫師提醒,即使當下看來沒問題,更需要爸媽在後續照顧時費心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況。



Step 1:撞擊位置及出血狀況‧ 意識清楚,受傷位置呈紅腫狀態,在24小時內給予冰敷,提醒父母,不要揉傷口,以免使血管破裂情況更加惡化。
‧ 有出血時,可以乾淨毛巾壓在傷口上以止血。
‧ 血流不止時,請立刻送醫。



Step 2: 觀察精神狀況
特別是頭部遭到撞擊後,精神狀況是很重要的觀察指標,年紀不同,觀察點也有差異:
‧ 小寶寶:嗜睡、情緒躁動不安。
‧ 大寶寶:有語言能力者會表示「痛痛」、活動力明顯降低。
或是只要有以下任一現象,手腳一邊無力、兩眼瞳孔是否等大、連續嘔吐3次以上及抽筋、口齒不清、有血或不明的液體從耳朵或鼻子流出,都要立即送醫。



錯誤 寶寶撞到後,看起來好像暈了,是不是該搖一搖他的身體確認。張郼榮醫師說,爸媽可先給予平緩的刺激,如捏肩膀或胸口,呼喊他的名字,以確認意識是否清楚。不宜搖晃身體,因萬一是頸椎移位、血胸、挫傷、手骨或肱骨骨折等狀況,劇烈搖晃容易讓寶寶受傷情況更加嚴重。


錯誤 寶寶沒什麼外傷,看起來也好好的,應該沒什麼大礙了。張郼榮醫師表示,父母最容易疏忽之處就是因寶寶無明顯外傷,精神狀況好像還不錯,誤以為孩子沒事的。他強調,「72小時內要密切觀察,之後,仍保持觀察」。照顧時,應注意在撞擊後的前六小時內,不宜給寶寶吃太多東西,以避免嘔吐;三天內,不要讓寶寶「活蹦亂跳」,應保持平靜一點的狀況。


至於觀察方式,張郼榮醫師說,主要從睡眠中喚醒寶寶,看其反應。若是喚不醒寶寶,或醒了卻意識模糊,都需要即刻送醫。

1. 撞到後,沒有什麼大礙且很快就入睡的寶寶,每隔二至四小時要喚醒寶寶,誘導他起身動一動,如玩玩具或喝奶,對三、四個月大的寶寶,可讓他自己拿奶瓶,觀察動作是否與平常不同,或是喝奶速度變慢,也出現不易安撫的樣子。

2. 夜晚入睡時,也要保持每隔二至四小時喚醒一次寶寶,避免因顱內出血造成意識不清,卻因沉睡,未能及時發現問題。



抽搐



在6個月大到六歲間的嬰幼兒,容易發生熱痙孿,因發燒至38℃以上,突如其來出現抽筋、昏迷的狀況,的確會嚇壞父母。張郼榮醫師說,父母保持冷靜是最好的態度!通常抽筋在5分鐘之內會停止,如果時間持續超過5分鐘,可撥119求救。寶寶抽筋時,父母怎麼做呢?


  Step 1:維持呼吸道暢通
因寶寶可能失去意識,而無法正常吞嚥,因此,應讓寶寶保持側躺姿勢(好讓口水流出),但讓頭部微微後仰,維持呼吸道暢通。並移開身邊危險物品,避免手腳不自主的抖動而造成意外傷害。
錯誤 怕孩子咬到舌頭,只要是硬物,都可直接放入口內撐開嘴巴?
張郼榮醫師說,寶寶抽筋時,牙關緊閉,若硬橇開易被咬傷(其實也很難橇開)。有的父母擔心寶寶咬到舌頭,他說,實際上,咬到舌頭而大出血的機會很少,不需特別將硬物放入口內撐著。 


Step 2:等待從昏睡中醒來再送醫
抽筋發作後,身體會非常疲憊,出現昏睡是正常狀況,他說,只要抽筋時間不超過5分鐘,就讓寶寶睡上一至兩小時,只要心跳及呼吸正常,就不用擔心。但是醒來後,最好送寶寶到醫院檢查。張郼榮醫師提醒,在寶寶意識尚未完全清醒前,家長請勿離開、餵食。




窒息

張郼榮醫師指出,不論何種狀況造成寶寶窒息時,父母都應該立即對寶寶進行急救,以保握黃金急救時間。

Step 1:確認意識‧了解呼吸道狀況
確認寶寶的意識,並移去阻礙口鼻呼吸的物品,觀察是否可恢復自行呼吸。


Step 2:施行心肺復甦術
若未恢復呼吸時,就必須給予心肺復甦術(CPR)。張郼榮醫師建議,父母最好能學會心肺復甦術,以備不時之需。即使不會,只要保持鎮靜,也能透過119救護人員的「電話教學」,及時為寶寶急救,不要擔心動作不標準,只要有做,就是給寶寶一個求生的機會。


(編按:因篇幅有限,讀者可上內政部消防署網站
http://210.69.173.9/cpr/index.htm參考。)張郼榮醫師
現職╱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兒童急救加護科主治醫師
經歷╱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兒童內科部住院醫師、兒童腸胃科總醫師
學歷╱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pig-970120/article?mid=6224&prev=6227&next=6204&l=f&fid=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