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9日 星期一

親子共玩

好玩具,好好玩!親子共玩讓玩具活起來
陳澤佩|信誼基金會附設實驗托兒所所長(學前教育雜誌提供)
玩,是每一個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從兒童發展來說,孩子需要透過感官認識世界,需要透過具體操作的經驗和反覆練習來建構抽象的概念,因此,玩也是孩子最好、最自然的學習方式。只要選對了好玩具,在玩的過程中,孩子通常會主動地全心投入,與玩具或玩伴產生互動,讓自己的潛能得以充分發揮。
玩具真的永遠買不夠嗎?
有些父母,因為孩子著迷卡通人物,便一口氣買下了所有相關系列的產品,孩子雖然獲得當下的歡樂,但頂多一星期的鑑賞期,之後很容易就將這些玩具束之高閣。在信誼實驗托兒所的親師座談會中,我們也常聽到父母表示……家裡的玩具很多,可是玩具好像永遠買不夠,或者,我們家的玩具多到甚至連包裝都還沒打開,還可以轉送給別人。
我們探究原因後發現,很多父母給孩子買玩具是為了要幫孩子打發時間,期待孩子自己乖乖的玩玩具,讓父母自己看電視的時候能不受打擾;而有些父母給孩子買玩具是為了補償心理,因為自己不常陪伴在孩子身邊,多用玩具當作替代的角色。
回頭檢視這些玩具之所以乏人問津的真正癥結,你會發現主因多是少了親子共玩的動力,因為,對孩子來說,再多的玩具都抵不過你陪伴孩子一起玩的吸引力,即使有做不完的家務或忙不完的工作,請你務必留點時間給孩子,陪他玩一會兒。
陪玩的藝術
因著孩子的年齡、玩具的種類以及遊戲行為的不同,在陪伴孩子一起玩的過程中,提供你共玩的原則,讓親子玩得更盡興:

一起遊戲,不要想扮演「教」孩子的角色:過程中,爸媽千萬不要想扮演「教」孩子的角色,只要一心想著自己是提供快 樂經驗的人,抱著『玩』的心情,就可以和孩子輕鬆「玩」出樂趣。

反覆操作,不僅純熟也讓孩子有滿足感:孩子對於喜歡的遊戲或玩具通常都會反覆操作,提醒您可以從旁給予適度的引導,但不要過度指揮與干預孩子玩遊戲的方法和節奏。

支持孩子嘗試,感受成功的喜悅:在孩子努力嘗試的過程中,請給予支持,不要立刻幫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當他成功時,也別忘了給予他最大的鼓勵。
如果你無法將全部的時間陪伴孩子,或許可以先跟孩子一起研究說明書,協助孩子共同釐清組裝機器人的各步驟,接下來,他就可以自己把玩機器人;你也可以跟孩子一起用積木搭建好火車軌道與停車場,再讓他用最心愛的車子穿梭其間,變換車道,而這無形中都增進了孩子的空間概念與邏輯思考的能力;亦或許你可以請孩子先設定主題是下午茶或是晚餐,等他煮好一桌子好菜,再邀請你一起來享用;或請他把洋娃娃和家布置好,你們邊扮演邊聊天,除了可以滿足孩子的想像,相信孩子也會更自在地與你分享學校生活的點點滴滴。陪孩子玩的不二法門其實很簡單,就是跟著一起玩、一起享受。




拼圖遊戲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
拼圖是一種非常適合孩子玩的遊戲,它不僅有啟發智能的作用,還能幫助他們養成獨立解決事情的習慣。因此,媽媽可以讓孩子玩各種樣式的拼圖,讓孩子在享受遊戲快樂的同時從中學習獲益。


拼圖遊戲究竟能帶給孩子哪些好處?
拼圖遊戲意指將一幅圖中分散的圖案拼合成一幅完整的畫面。拼圖遊戲對發展孩子的觀察力,判斷力,空間方位能力有很大好處,通過拼圖可以使孩子獲得關於物體結構和造型的知識,加深他對物體的認識。
一、培養平面組合的概念
積木是立體的組合,而拼圖是一種平面組合的概念,在侷限的2D範圍裡拼出一個物品,一個合於邏輯的東西。
二、懂得順序、秩序、邏輯的意義
許多小朋友在一開始接觸多片的拼圖時,自然就知道要從邊緣開始拼,這就是學習順序、秩序及邏輯的意義,並且從觀察與判斷中學習分類,他得觀察範例上的正確拼法,才能拼出正確答案。
三、增進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
拼圖需要小朋友耐心的操作,以及手眼協調能力,只要一不協調就不能將色塊放在正確的位置,但一開始不會的小朋友,只要多練習幾次自然就會了。
四、培養觀察力,培養耐心、專注力
通常拼圖都是由日常生活中拼起,所以小朋友要熟悉身邊的事物,才能按照邏輯拼出正確的圖形,除此之外,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耐心及專注力,讓他可以坐得住的做一件事。
五、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及策略
玩拼圖能學習推理思考能力,因為小朋友會經由嘗試不同的選擇,到決定正確的一片放下去,也就是經過假設、判斷到選擇的過程,讓他學習運用邏輯來解決問題的方法。
六、提高抗挫折的能力
孩子在玩拼圖的過程中難免會有拼錯的時候,這時他們會感到挫折,表達不想玩的意願,但是大人可以從旁協助他們,幫他們度過難關。
七、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當孩子將混亂的拼板一塊塊銜接以來,直至重新組合成功的時候,孩子會感受到成就感,這是提高孩子興趣很重要的元素,也是日後讓他獨立完成拼圖的自信心來源。



如何為孩子挑選喜歡的拼圖?
在為孩子選擇拼圖時,媽媽需要考慮得多一些,比如:拼圖的圖案、片數等等,如果不注意這些問題的話,可能會影響孩子玩的興致。
一、圖案的種類要注意
拼圖的難易度除了片數之外,種類也是很重要,通常卡通、線條色塊分明者比較好拼,單色或色彩漸層不易分類或區分的就比較困難了。
二、不要高估孩子的能力
有些父母因為看孩子拼得很好,就覺得孩子的能力很強,於是選擇跳了好幾級的拼圖給孩子,這時孩子可能會因為無法完成而產生很大的挫折感,甚至會很久都不願意碰拼圖,雖然適度的挫折可以提高孩子的受挫度,但過大卻會讓他失去信心和興趣,所以家長千萬不要高估了孩子的能力喔!
三、不要急於告訴他該放哪兒
在引導孩子玩拼圖時,等待是很重要的。相比直接告訴他「這塊應放這裡,那塊應放那兒」,讓孩子自己去發覺一些有用的拼圖技巧更能有效激發他們的思維能力,何況,孩子還不滿意父母在一邊指手畫腳呢!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cherylmama-family/article?mid=20616&prev=20628&next=20614&l=f&fid=27


***********************************************************************
預先認識0-1歲寶寶感覺統合的發展特色 (懷孕期
0~1歲,感覺統合發展特色
寶寶從提供無微不至照顧與保護的子宮來到世間,初期被周遭的溫度、氣味、聲音、影像等強烈地衝擊著。由於新生兒的感覺統合功能尚待發展,與成人不盡相同,因此寶寶在萬花筒般的繽紛世界裡,更需要被瞭解、被呵護,才能順利成長。
嗅覺
嬰兒出生後,開始用鼻子呼吸,隨著每一次的呼吸,時時嗅到環境中的氣味。正由於嬰兒的視力不好,更需要仰賴嗅覺知道母親的存在,嗅著母親的體味,在熟悉、安適中,香甜地進入夢鄉。隨著嬰兒的逐漸成長,母親不再時時刻刻待在身旁,嬰兒在召喚母親與等待母親的同時,發現蓋在身上的毛毯,它的氣味及觸感讓自己得到舒暢,從此這件毛毯成了小寶寶的依戀物。
《教養指南》
對發育不正常的寶寶,可在他愛睏卻睡不著時,以輕緩搖晃幫助他入眠。在寶寶清醒時,可抱著他旋轉或將他舉高,在保護下提供前庭刺激。
味覺
人生品嚐的第一種食物,是母親的乳汁。在吸奶的同時,體認到母親身體的溫暖與柔軟,感覺到無比的安全與溫馨。4個月大之後,母親餵寶寶吃精心調製的副食品,開始嚐到不同食物的味道與質感。飢腸轆轆使身體難過、心理焦躁,而食物能解除痛苦,又蘊含著提供食物者的關愛,使嬰兒身心獲得滿足。

《教養指南》 從小讓孩子品嚐多樣食物,對接受不同味覺有幫助,避免長大後養成偏食的惡習,對健康不利。
觸覺
01歲階段的發展特色為口慾期,嬰兒透過觸覺細胞密佈的嘴唇,尋找乳頭,以得到食物營養。嬰兒也喜歡吸吮奶嘴或手指,來放鬆情緒,獲取心理安全感。同時,透過口腔內豐富的觸覺細胞,認識自己的身體及外在環境。

《教養指南》
老人家常說:「嬰兒哭了不要抱,如此他就不會習慣粘人,比較好養。」這樣的觀念也該揚棄了。正因為寶寶年幼能力不足,才需要父母的協助與愛撫。不理他的結果,將形成寶寶對人的疏離感,絕非良策。
前庭覺
嬰兒出生前半年,腦發展到皮質下層(脊髓、延腦、橋腦、中腦、間腦),出現原始反射動作。6個月大以後,發展到終腦部位,原始反射動作漸次統合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強壯的肌肉張力,以及保護自己的平衡反應。透過這些發展,維持頭部在正中位置、保持身體平衡,以及預防跌倒時碰撞頭部,能做最快的反應。這些姿勢反應,終生護衛著我們。
《教養指南》 父母毋需太在意寶寶對依戀物的執著,只需在他成長的過程,引導他對週遭的觀察及接觸,原本的執著會自然減輕或轉移對象。
動覺
在寶寶生命的頭6個月,肢體受到原始神經反射的控制,動作的本質也大多屬於不自主的。之後,原始神經反射漸次被統合,寶寶的動作控制從頭頸部(會抬頭)開始,到軀幹(會翻身),然後是骨盤(會坐)、膝部(會爬),腳踝(會站),屆1歲時到腳板(會走)的境界。嬰兒終究獲得肢體的自主性、身體的主控權。
《教養指南》 為促進伸展肌發展,讓寶寶趴著睡比仰躺著睡,更有效。對於習慣仰臥的寶寶,記得在他清醒時,將他安置成俯趴姿勢,可促進抬頭。讓寶寶平日在安全且衛生的環境中自由探索,對動作發展有益。
聽知覺
嬰兒在剛出生時,聽神經尚未髓鞘化,聲音在傳送過程中雖擴散形成回音,但仍可分辨出熟悉人(如:父母)聲音的特質。嬰兒聽到聲音後,將頭轉向聲源,藉視覺影像,幫助瞭解所聽到聲音或詞彙所代表的意義。跟嬰兒說話,要用緩慢、清晰、簡單的兒語方式,如:用動詞時加上明確的動作示範、說名詞時將物品清楚地展示給他看、用疊音(如:抱抱、奶奶、車車)等。說話時腔調高一點、強度有變化,比較能吸引嬰兒的注意
《教養指南》 父母要多跟孩子說話,培養他的聽覺注意與聽覺理解。如果父母沒時間親自照顧,不適合託付給年齡太大或體力不佳又不愛說話的阿媽、保母代為照顧,才不致埋下寶寶語言發展障礙的因子。
視知覺
對新生兒而言,離開陰暗的子宮,來到光明的世界,「光」是相當大的衝擊。尚未滿月的新生兒,房間不要過亮,滿月後就可以放在一般亮度的地方。在各種圖片中,嬰兒偏好看人的臉、喜歡鮮艷對比強烈的色彩,動畫又優於靜態的圖。6個月大後,寶寶開始有深度視知覺。10個月大起,對環境訊息的接收,80%來自視覺。01歲嬰兒環視周遭,對視力及後腦的發展十分重要
《教養指南》
寶寶06個月大期間,牆上可貼色彩對比的大圖、床上懸掛旋轉兔子等,吸引他廣泛地巡視。父母要多探視寶寶,也給孩子看父母臉孔的機會。經常把孩子抱起來,看看多采多姿的動畫世界。712個月大期間,多讓他爬、探索環境,對寶寶視知覺的發展,具關鍵性的影響。


**********************************************************************



*******************************************************************
爸媽放輕鬆 一歲到一歲七個月寶寶親子身體遊戲
採訪撰文施娟娟
諮詢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老師呂秋燕
   去年本刊介紹了能促進寶寶身心發展與親子關係的親子身體遊戲,頗受爸媽們的喜愛。這一回,本刊再度邀請雲門舞集舞蹈教室的呂秋燕老師與她的寶寶分享她們之間的身體遊戲,在玩遊戲之前,也照例先請老師談談寶寶目前的身心發展狀況!
寶寶的身心發展
  親子身體遊戲是配合著寶寶的身心發展,由寶寶與爸媽在日常生活中發展出來的遊戲。這一次,秋燕老師的寶寶已經一歲七個月了。從一歲到這個時期的寶寶有哪些身心變化呢?以下是秋燕老師作為媽咪與舞蹈老師的雙重身分所做的觀察與得到的想法:
會說簡單的單字
  寶寶能聽懂大人說的話,例如請她將特定物品放在特定地方,她都能做到,問她意見她通常能夠回答,但是她的回應仍限於簡單的單字,像是好或不好,或是某些單字。寶寶無法直接說出她要什麼,而是必須透過大人詢問她要喝茶、牛奶或是豆漿這樣的問題,來讓她說出答案。有時候若是她急著要某樣東西或是要做某件事情,又說不出口時,她會嘴裡不斷發出「哼哼」的聲音。因此,身為父母就得了解她的需求,適時地幫助她說出需求。
  雖然寶寶仍無法主動表達一個句子,但她的肢體語言卻非常活潑,例如她會以肢體表達她對父母的需要與愛,像是擁抱、親吻或在爸媽蹲著時爬到爸媽的背上。在拒絕某件事情時,她則會用力地揮手表示「不要」!
給寶寶自由探索的空間
  秋燕老師表示,寶寶活動的空間範圍變大,爸媽應維持她活動空間中的安全性,讓她在可活動的空間中自由地玩,而不是限制她不可碰這碰那。例如老師家中的電視櫃附近是屬於寶寶的空間,因此危險的物品都會被移走或放高處。另一個辦法是告知她:她能夠使用的空間有哪些,哪些地方適合或不適合玩耍、碰觸。
  同樣地,如果希望寶寶不要破壞某些東西,就應該讓寶寶無法接觸到這些東西,例如寶寶會撕、書或雜誌,由於她無法分辨哪些書本能撕或不能撕,因此秋燕老師會陪寶寶一起翻閱不該破壞的書,讓她沒有機會去撕紙,而不重要的報紙或雜誌則可變成寶寶的玩具任她使用。
  
另外,對於危險的行為則是先告知寶寶不要做,但若寶寶仍固執地要嘗試,則讓她去嘗試並了解後果,除非是重大的危險行為,才會馬上阻止寶寶去做。
避免體罰
  秋燕老師表示,體罰往往是在大人有不良情緒時發生的,體罰小孩只是宣洩了大人的情緒,卻沒有達到教養的效果,同時還會對小孩的心理造成壓力,再者,一旦開始體罰小孩,就容易變成習慣,但事實上一定有體罰以外的其他方法可以管教小孩。
來來來,一起玩遊戲
  以下是秋燕老師與她的寶寶在日常生活中發展出來的身體遊戲,爸媽們可以參考,但做不來的動作不必勉強,最重要的是抱著輕鬆的心情去玩,那麼你也可以創造出屬於你和寶寶之間的身體遊戲喔!
1. 身體部位遊戲
媽咪帶著寶寶說出身體的不同部位,並用手指出來或加以觸摸。 指眼睛、捏鼻子、摸摸頭、拉拉耳朵、拍拍屁股。

2.
坐來坐去
讓寶寶在不同高低、大小的椅子上爬上爬下。

3
親子模仿秀
媽咪做動作,而寶寶跟著模仿。抱手、踢腳、往下蹲、躺著把雙腳打開、扭屁股。

4
轉圈圈 媽咪抱起寶寶,帶著寶寶轉圈圈。

5.
平衡扭扭樂
讓寶寶站在媽咪的肚子上轉圈圈、扭動身體,訓練寶寶身體的平衡感。

6.
摺衣服 隨意拿塊乾淨的布讓寶寶跟著媽咪練習摺衣服,可以認真摺衣服,或是把衣服當作遊戲工具,隨意地玩耍。

7.
擦地板
再拿著練習摺衣服的布來練習擦地,或是另外以抹布替代。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cherylmama-family/article?mid=2836&prev=3386&next=2815&l=f&fid=27


*************************************************************************
認識5-6歲幼兒感覺統合的發展特色
本文摘自 奇蜜父母學習電子報 ,純屬分享,若有侵權,煩請告知刪除,謝謝!
5~6,感覺統合發展特色~動作運用,獨立助人
5~6歲的幼兒活潑、狡黠,經常讓父母又好氣又好笑。太簡單的活動他們覺得枯躁、無聊,整合多元感覺刺激,即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及複雜度,挑戰提高動機。父母順勢引導,不再被動接招,也就能化煩惱為喜樂。此時視知覺與聽知覺更見靈光,對於需運用動作技巧的活動躍躍欲試。擴充孩子的生活經驗,使運動與活動能力跟生活結合,達到相輔相成之效。而透過簡化的球類比賽與趣味遊戲,從群體互動與競爭中,還能激發潛能。
細動作靈巧與觸覺
此階段一手成為優勢手,另一隻手做為輔助手,喜歡玩操作性玩具,日常生活的事也堅持要嘗試自己做,如:綁鞋帶、扣鈕釦等。

《教養指南》
當孩子身軀日益長大,幫孩子洗澡、洗頭,成為母親手腕沉重的負擔,其實他的觸覺、動覺與小肌肉細動作協調都已經成熟,能夠學習這些事務。在上小學前,應讓孩子學會全套生活自理,建立踏實的自信心與獨立性。
前庭覺與動作計劃
全身性的運動,如騎單車、鑽拱橋、爬格子、單槓上翻轉身體,體會頭在不同位置的前庭覺,使用雙手雙腳控制身體的平衡,過程中需要許多動作運用計畫。多給孩子身體位置變化的遊戲。
《教養指南》 社區公園裡的拱橋、攀爬格子,挑戰孩子的動作運用技巧與膽識,也是左右腦資訊整合的理想活動。父母可引導孩子先做旁觀者,然後在保護其安全的鼓勵下,逐步嘗試,克服挑戰。
聽知覺與視知覺
孩子的聽覺記憶力逐漸靈光,區分主題與背景的視知覺判斷也更敏捷。多加訓練,建立靜態學習的興趣與信心,孩子會從花很多時間、精力在動態遊戲中,逐漸轉移到視聽方面的學習。
《教養指南》
父母外出購物前,可請孩子幫忙記住欲採購的貨物品項;到賣場時,請孩子在眾多貨架上協助尋找貨品的位置。利用機會磨練他的耳聰目明,參與家庭任務的執行。
嗅覺與味覺
此階段孩子容易受廣告影響,吵著要吃市售零食、飲料。一旦孩子習慣吃重口味的食物,就會越吃越甜、越鹹,長此以往,對健康造成很大的傷害。

《教養指南》 父母要細心讓孩子避開反覆看食品廣告,以免被不當引誘。即使孩子偶爾看了,也要及時做正面教育,做資訊掃毒的工作,指導孩子做個聰明的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