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

培養孩子成為具有智慧(思考、想像、創造力)的人

培養孩子成為具有智慧(思考、想像、創造力)的人
會讀書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做出對的答案(擁有的是記憶力);有智慧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找出錯的地方,或是從錯的答案裡找到對的地方(擁有的是思考想像和創造力)。會思考、會動腦的人可能在學校的表現差強人意,然而記憶無法長久,因為我們的腦總是重複在做記憶和遺忘的工作,許多的答案也隨著時空變化而有所不同。
許多現有的科學知識在八年內已被新的結果推翻,例如玉山的高度隨著地殼變動而改變,每年實際高度都不同;一九四年萊特兄弟發明飛行器才開始有「飛」的名詞產生;過去速度是低音速,目前是高音速,將來可能是光速。
因此,記那麼多東西幹嘛?腦袋如果背太多東西,就不可能想很多;若只會背,不會想(思考),腦子就好像被水泥糊起來一樣。曾經有記者問過我,我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健康、快樂和記得愛我。許多人是用錢養孩子,不是用心。
最近自己一直在想:有天我老了,會希望孩子怎麼對我?他們以後會有什麼記憶?會想到爸爸給過他什麼?你想到孩子的又是什麼?我會希望我的孩子能夠想到好多好多,例如:我和兒子是一起騎腳踏車、泡湯、爬山、溯溪的好朋友。
然而,有人每天的生活模式是:早上刷牙、洗臉、罵小孩,晚上是吃飯、沐浴、更衣、罵小孩,希望大家和孩子之間不是這樣的朋友。
學習看到孩子的優點
一張白紙上若有個黑點,我們通常只是看到那個黑點,這些年透過自己不斷學習,我漸漸看到的是白色的部分。
孩子若有百分之八十五的優點,百分之十五的缺點,大部分的家長都忘記看見他的優點好處。所以,有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孩子需要一個懂得疼惜他的父母」,有個「比馬龍」定律就是:你以什麼眼光看你的孩子,他就會成為那樣的人。
發明電燈的愛迪生,當學校的老師都放棄他,認為他一無可取,把他帶回家交給他媽媽時說:「笨蛋還給你。」愛迪生的媽媽卻對他說:「別人看不起你,媽媽覺得你不錯。」因此看孩子的角度不同,結果就會不一樣,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自信。
我曾經在精神病院輔導過一位台大醫科畢業的病患,透過對談了解他的成長歷程,發現他從小學到高中從未得過第二名,從中讓我體認到承受高壓力(高處不勝寒)的人容易失敗且敗得很慘。
其實失敗可以帶給人經驗和閱歷,兩者加起來則形成智慧。我們究竟是要培養孩子成為會讀書的人,還是有智慧的人?
不忘讚美孩子
讚美可以以最少的力量發揮更大的效果,看到孩子的好處,就要去讚美他,他才會演好他自己,孩子會用父母所看到他的好處,演給父母看。
例如:我女兒很喜歡烹飪,我讚美她:今天一定有一個仙女來過,不然怎麼會變出這麼好吃的東西?女兒就會愈做愈起勁。每天孩子一回來,我問的不是你在學校學了什麼,而是:有笑話嗎?現在兒子回到家就會對我說:今天有笑話,聽不聽?
「量力」而行,現在做不到,來日方長,日後有可能做得到,因此不要讓孩子永續的能力失去了,給孩子自信,他就會告訴自己:我行、我能,我再加加油。自己會為自己加油,未來就會有獨領風騷的機會。
將來的時代是創意取勝的時代,創意就是把兩個不相干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例如:WALKMAN就是結合WalkMan的兩個概念而創造出來的;水管是因為澆花的人要澆好幾處不方便而發明的;透明電梯是因為除了上樓梯外,還想看風景的想法而產生的。
家長必須得常常聆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有時候突發奇想時,千萬不要罵他胡思亂想,而是要教他好好再想一想。
家長是孩子的推手引領者,如何把孩子珍貴的東西引發出來,並將孩子從幻想世界慢慢導入現實是家長的責任。
教孩子閱讀自己和大自然兩本書
有位哲學家說:教孩子要讀兩本書:一本是自己,一本叫做自然。希望孩子能夠好好閱讀這兩本書,不單是用眼睛。
第一本書讀自己,就是指興趣、性向、能耐,能夠演活自己演好自己的人生(擁有自身獨特性)
有些人是大器晚成者,例如非洲之父史懷哲,他考不上大學,後來是因為拉得一手好手風琴,某位校長破例讓他在該校讀書,他主修歷史,自修文學,三十歲的時候才念醫科,三十八歲畢業。老頑童劉其偉,有許多頭銜,工程師、人類學家、冒險家、畫家,他在三十八歲才開始畫畫,六十六歲成名,他的一生活得豐富而精采。因此,有的人是大器晚成,有的人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時路轉個彎會更好。
成功需要時間,當累積到很豐富時,成功就會來到,就會水到渠成。
很多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因為他提早將自己的日月精華用光了;如果兩歲就會吊單槓,對他的身體發展反而會有害處。記得有個長跑選手蒲仲強很早受矚目卻不能持久;有人提早上大學,但他們幾乎沒有童年的生活。例如:有個人十二歲上哈佛大學、十六歲畢業考上普林斯頓研究所,記者問他:「你在哈佛最大的經驗是什麼?」他回答:「除了寂寞,還是寂寞。」
因此,我們不要以大人的角度來要求孩子,時候到了就會水到渠成,該你的就是你的。
第二本書是大自然,不要只是一味教孩子看書,要多帶孩子看山看水,看古道幽徑星星月亮,從自然中可以學習到很多書本裡學不到的東西。
例如:颱風來襲時,行道樹東倒西歪,躺下數萬棵,但森林中的樹往往屹立不搖,我發現其中的道理隱藏在自然的平衡哲學裡,森林的樹枝幹對稱而生,找著最平衡的肌理,於是耐得住風吹雨打;行道樹修修剪剪,則弱不禁風。
要給孩子一是活路(演活自己人生的路),二是退路,不會讀書硬要他讀書就會成為死路。人活著常常會忘記兩件事——呼吸和快樂,因此只要他還存在(有呼吸)就有希望。就如同「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意思。








開拓孩子的腦部能量
@康健雜誌
成為孩子的導師。孩子具有敏銳的反應能力,對於父母親的言語、想法、感覺、行為舉止可說像在複製一樣。當父母秉持正確的價值觀和健康的身心,孩子的腦波較能安定。相反的,若父母缺乏自我重心且容易動搖時,孩子也會受到影響而出現不安和混亂。
讓孩子做腦的主人。認同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著與生俱來無限的潛力。不要一味以「別人都這樣做,我當然也應該這樣」的心態,盲目消耗孩子的能量。
把「你能」的自信深植在孩子心中。「我能辦到」的自信心會活化腦內正面的迴路,使得頭腦運轉保持最佳狀態。耐心觀察孩子擁有的才能和素質,鼓勵他的長處。當被讚美時,腦內會分泌令人愉快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自然產生「下次要做得更好」的意願。
尊重孩子的想像力和夢想。想像力是開發大腦潛能的有利工具。積極引導孩子築夢,協助他在腦海中想像夢想實現的樣子,深信會實現,他就能不斷挑戰直到變成真實的成果。

「千萬別因為成績不好就禁止孩子玩樂,要儘量讓他做些快樂的事,」李承憲提醒,除了抒解負面情緒,盡情嬉戲更有助孩子專注於其他學習,培養課業方面的耐性和集中力。
康健雜誌  網站 :  (誠心推薦)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heart/







培養孩子 (自發性) (創造力)
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適量的挫折也培養孩子的忍受力與同理心,以後容易與人相處。父母不可能一輩子陪伴著孩子,及早在遊戲中訓練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是很重要,鼓勵孩子去試新奇的做事方法,不必事事都依你的想法來做,孩子們自發性的創造力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洪蘭教授網站 :

我以前教書的學校有個附設幼稚園,我常帶學生去觀察,幼稚園中有個沙坑,內有一些玩具,如小鏟子、空瓶子及漏斗,小孩子很喜歡把沙裝在漏斗中再裝到瓶子裡。因為學校很大,各種國籍的人都有,我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當外國的小孩子用小鏟子把沙裝在漏斗中,因漏斗會漏,沙裝不滿,小孩子便把手指頭塞到漏斗底去堵住漏口,當沙裝滿時便把它移到瓶子旁邊,把手指放開將沙漏放進瓶子中,但是沙漏的速度很快,從手指拿開到對準瓶口,沙便漏的差不多了,這時孩子會鍥而不捨,一點一點累積,手指移開的速度也越來越快,突然之間,孩子開竅了,他把漏斗口直接對準瓶口再倒沙,瓶子很快的就滿了,這時孩子會發出勝利的笑聲,高興的回頭看媽媽,媽媽會拍手以示鼓勵。中國的母親便不一樣了,當孩子拿起漏斗,沙從底部流失時,中國的媽媽便立刻蹲下去說:「來,媽教你,把漏斗對準瓶口,再把沙從這裡灌下去。」中國孩子比美國孩子早學會用漏斗,但他很快的便不玩漏斗了,爬出沙坑要媽媽抱。
在這裡我看到了中西教育方法的不同,我們什麼都願意為孩子做,多替他做一些,孩子少辛苦一些。我們忘記了冤枉路其實也是學習的方式之一,      有些發現是要在走了冤枉路之後才會出現的,      而且自己辛苦後的成果特別甜美      它帶給孩子「知」的喜悅「Eureka!我知道了」這個喜悅會使前面的挫折感一掃而空。
反觀我們的父母,剝奪孩子從失敗中求經驗的機會,也剝奪讓他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別人告訴你的解答,不及你自己作出來的解答有意義,所以孩子很快就沒興趣了。這種動不動就找大人幫忙,輕易就放棄挑戰的現象在上學後非常明顯,中國的孩子碰到不會的問題時,常停下來等大人幫忙,不會自己想辦法。我們無法永遠保護孩子,但是可以教他保護自己之道,我記得在美國時,老師說人生免不了會被人騙,美國父母教導孩子:第一次被人騙是shame on you,但是第二次再被人騙就是 shame on me,自己的錯了,因為我怎麼沒有從上一次的經驗中學到教訓,會繼續被你騙,因此是shame on me人生很多經驗是要付代價的,但是也使我們了解這個錯誤,痛定思痛,以後永遠不再犯它。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lesley650922/article?mid=384&prev=392&next=382&l=f&fid=49








********************************************************************************

讓孩子的學習充滿興趣

有了行動能力之後,寶寶就開始東摸西看,對周遭事情充滿好奇和探索,家長除了提供寶寶學習的環境外,也可以帶領著寶寶一起學習,如看故事書、玩遊戲等,當孩子有好的表現時,別忘了給予讚美和鼓勵,增加他學習的慾望。您知道嗎?當孩子開始翻身爬行時,他就對週遭的世界充滿了好奇,開始用身體去探索、了解這個對他來說一切都新鮮的人事物。有時我們不難發現,孩子總是忍不住用手或身體去接觸週遭的環境,然後藉由發問問題來得到他們想要的答案,這時的孩子就是在表現他對此事物的興趣,也是展現出他對此事物的學習慾望。一般來說,學習慾望就是對學習中的事物充滿興趣、熱情和動力等。有著強烈學習慾望的孩子將會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回饋和收獲呢!

學習慾望高?往後學習加分
也許你會問:「寶寶的學習慾望,會影響學習成效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在學習中充滿求知慾相當重要,有時在學校和孩子互動的過程中,我會發現有些孩子總是以充滿好奇的表情看著你,然後對你的話提出一些問題,就在一問一答中,他比其他孩子更能記住內容,因為他清楚來龍去脈,而不只是硬塞的知識。因此,若是寶寶從小就有很強的學習慾望,對於他往後的學習絕對有加分的效果。

我的寶寶學習慾望高嗎?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有個疑問:從哪裡可以看出寶寶的學習慾望強呢?其實寶寶的學習慾望從日常生活中就可窺探一二:
1. 對於外界的刺激較有反應:喜歡學習的寶寶對許多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自然會有較多的反應,此時爸媽要充滿耐心的給予回饋,不要因為不經意的不耐煩,就讓孩子充滿學習的慾望受到忽略或打擊。
2. 對外界的探索較明顯:也許你會覺得寶寶老是靜不下來,總是不斷地摸摸這、摸摸那,長大一點後,這類的孩子開始喜歡發問:「媽咪,這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啊?」可見得他們正透過探索,建構生活經驗,對週遭事物的疑問和所獲得的解答都在加速他的學習成長。
3. 對於學習樂在其中:學習慾望高的孩子很少會出現勉強或不愉快的情緒,相對的,表現自然會比學習慾望低的孩子要來的好。


誘發學習慾望小活動
也許你會發現,有時當你要求孩子做某些活動時,他所表現出的慾望或熱情,並不如想像中的好,這時要如何引起寶寶的興趣,誘發寶寶的學習慾望呢?以下分享幾個活動供爸爸媽媽參考喔!
活動一:看圖說故事
適合年齡:3~5歲。
方法:先找一些有趣的繪本,以圖片為主、文字少一點的。讓孩子看看書裡的圖片,問問他:故事在說什麼呢?然後和孩子說說故事的內容,再來可以和孩子對調角色,請孩子把故事說一次給你聽。
活動二:認知遊戲
適合年齡:1~3歲。
方法:爸爸媽媽可以準備一些認知的圖卡,如水果、顏色、交通工具等。再準備一個玩具槌子,把這些圖卡放在地上,在秀給寶寶看的同時,可以一邊唸、一邊用槌子敲圖卡。示範幾次後,可以帶著寶寶的手,做相同的動作。等他更熟練後,可以由爸爸媽媽唸,寶寶輕輕敲圖卡。


活動三:請你跟我這樣做
適合年齡:2~3歲。
方法:爸爸媽媽可以透過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和寶寶玩遊戲,例如:把手放在鼻子上、把手放在頭上。有時爸爸媽媽可以故意做出和指令不同的動作,讓孩子去發現不同之處,然後再做出正確的動作。在孩子更熟悉這個活動後,也可以讓孩子當發指令的人,爸爸媽媽跟著他的指令做動作。


活動四:我是小小探險家
適合年齡:3~5歲。
方法:爸爸媽媽可以利用上街或到郊外的時候,告訴孩子他是個小小探險家,請他留意週遭的事物,和爸爸媽媽分享、討論。不過,一開始孩子可能還不太能主動分享,爸爸媽媽可以先帶孩子認識週遭的環境,再和孩子分享自己的一些生活經驗,藉由這個過程引導孩子主動觀察週遭環境,進而和自己分享。


肯定、讚美是必要元素
雖然寶寶本身學習慾望的強弱是關鍵,但和照顧者間的互動關係,也是影響學習慾望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寶寶展現出強烈的學習慾望時,爸爸媽媽可以透過正面的鼓勵和讚美,讓寶寶感受到他的學習是受肯定及重視的。有時候我們在教導孩子時,容易心急造成他的壓力,這也可能會影響他日後的學習慾望!因為只有受肯定、讚美的孩子才會增加對自己的信心,相對的,學習也會更有成效。

找出問題所在、引導孩子學習
如何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件有趣的事,進而對學習產生慾望呢?這和學習中的趣味及熱情有很大的關係,所以爸爸媽媽可以常常和孩子做一些有趣的活動,並且在活動中帶入孩子要學的觀念。「在遊戲中學習」往往是讓孩子保有高度學習慾望的重要關鍵。

  有時候孩子可能對某些事物的學習慾望不高,爸爸媽媽也不要著急或是硬要孩子馬上提高學習慾望,應該從旁觀察原因,看看是否是學習的環境誘惑太多,導致孩子容易受影響而心;還是因為學習的過程太枯燥乏味,讓孩子提不起興趣,亦或是內容艱深不易懂。幫孩子找出問題的所在,才能讓孩子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的成效,相信爸爸媽媽的引導和正面的鼓勵及讚美,絕對是孩子學習最好的原動力。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6iCm4TORExSCE__7u24-/article?mid=272&prev=273&next=271&l=f&fid=10







******************************************************************************

從寶寶興趣塑造成功未來

所謂性向就是孩子在某一個領域的潛能,具有這項潛能的孩子,未來在這方面的成就自然會比較高,但要如何知道孩子的性向呢?家長必須要給予他們接觸各式玩具的機會,從觀察中自然可知道孩子的潛能在何處。


  從寶寶週歲開始,家長就十分好奇孩子將來的性向為何?潛能在哪?會做什麼樣的大事?因此從古早以前就有「抓週」的這個習俗,通常在祭祖過後會準備筆、墨、尺、書本、斧、印章、蔥、秤、豬肉、雞腿、芹菜、包子十二項物品,代表將來可能會做的十二種職業,但有許多古代的禮儀已經不合時宜了,所以現代人將這十二樣物品以磁片、廚具、球、書、樂器、筆、印章、秤、尺、錢、放大鏡、娃娃來做替代,分別代表電腦工程師、廚師、運動家、文學家、音樂家、物理學家、行政所長、生意人、建築師、銀行家、發明家、服裝設計師等職業,這可以說是最早的性向測驗,雖然對孩子與家長來說有趣的成分居多,但從這時也可或多或少看出孩子天生的性向所在。

  至於坊間有許多性向測驗的方法,耕莘護專幼保科專任講師羅文喬認為,這些多半是針對比較大些的孩子所設計的,小小孩在還不會拿筆操作時,不適宜做這些測驗,但家長卻可以從日常生活中來觀察孩子的喜好,如此顯示出的興趣往往才是最真實的。

八大智能可為性向標的
  
在1983年,哈佛大學教育學系的迦納博士提出了人天生有八大潛能,及現今所說的多元智能,分別為:
1. 語言-如果你發現孩子的表達能力比同年齡的孩子好,懂得字彙也比較多,通常可能會在語言表達方面比較好,將來適合做業務、公關、外交官等工作。

2. 邏輯-當孩子說話時很有前因後果的邏輯,玩益智遊戲時特別有興趣,或者對於跳棋等有規則性的遊戲可玩得很好,多半即是有推理邏輯的能力,可從事律師、檢察官等工作。

3. 空間-如果孩子對於拼圖、積木等建構的玩具很有興趣,或許即是對空間概念比較好奇,這將來可做建築師、設計師等工作。

4. 音樂-如果孩子的節奏感很強,聽過的音樂即不會忘記,喜歡自己放音樂來聽或跟著哼唱,即可能有音樂智能的潛力,將來極有可能成為音樂老師或音樂家。

5. 肢體-一旦孩子十分好動,對於三輪車、攀爬等要用到體力的活動很有興趣,則可能有肢體智能,將來成為運動員、韻律老師等的機率非常大。

6. 人際-有些孩子喜歡與人互動,只要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就很開心,但往往喜歡當領導者,這孩子將來很有希望當主管或從政。

7. 內省-有些孩子天生比較獨立,看起來與別人不一樣,內斂、喜歡思考是他的特質,這樣的孩子的內省能力很強,極有可能成為哲學家、思想家等。

8. 自然觀察-雖然只要是孩子好奇心都很強,但家長往往會發現有的孩子特別喜歡觀察大自然中有趣的規則,例如樹葉為什麼會掉下來?天空為什麼會下雨等,這樣的孩子就有可能成為科學家或研究人員。


  羅文喬表示,雖然迦納博士將孩子的智能分為這八種,但並不代表孩子只要學習某方面有興趣的事物,小小孩其實更需要的是全方位的通才教育,一旦家長提供了各式各樣學習與遊戲的環境,自然會發現到孩子的喜好,特別有興趣的長才需要持續發展,但特別不喜歡的科目也要鼓勵孩子去接觸,唯有多方面學習才能讓這些智能相輔相成地完全連結,再突顯其中一樣成為最後的目標。所以重點是家長必須要提供一個多元學習的環境,才能讓孩子打好各方面的基礎。

給予機會 從旁觀察
  羅文喬提醒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有多方面嘗試的機會,再從旁觀察之後,才能發掘其潛能所在,這當中細心與耐心十分重要,另外需要注意的事情還有:
1. 教具多元化-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喜歡拼圖就只提供這一樣玩具,而是家中必須要準備各式各樣不同作用的啟發性教具,但羅文喬發現,許多家長最後往往常會因為自己的期望而讓孩子去學習才藝,而不是孩子自身的興趣,因此記得一定要先全面性的讓他們接觸,再加以引導,才能找出真正的興趣所在。

2. 空間自由化-當孩子在嘗試各項新鮮事的時候,只要是具安全性的都不要介入太多,也不要用命令或強制的口吻規定他們一定要玩什麼,而是最好在家中準備一個分隔櫃,用一個個的托盤內擺放分類好的玩具,上面要標示清楚,才能讓孩子輕易的找得到想要的玩具。建議不要用玩具箱,因為箱子太大太深,容易讓某些玩具永遠都在底層不易被發現,或者每次要找一樣玩具就整箱都要倒出來,所以家長得提供孩子自由的空間與選擇性,讓他們擁有自在的學習環境。

3. 時間彈性化-家長不要期望孩子在很短的時間就能找到自己的興趣,必須要從旁觀察一段時間後,才能知曉他們的性向所在,記得一定要有耐心但不過於熱心,才能從日常生活的觀察中得知將來學習的方向。

其實家長在觀察與給予孩子培養興趣或找出性向的機會時,必須與孩子有所互動,而不是丟孩子一個人獨自摸索,必須要先引起動機,才能知道到底他喜不喜歡,並且要等到好奇階段過了之後才準確,這些都必須要靠家長平常對孩子的用心了。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6iCm4TORExSCE__7u24-/article?mid=271&prev=272&next=270&l=f&fid=10







********************************************************************************

四個秘訣養出聰明寶寶

現代人生得少,因此媽咪、爸比對孩子的教養資源、期待都愈多,很多父母讓孩子從小參加才藝班,或者進雙語幼稚園,無非是希望孩子能懂多一點、贏得早一點!不過,想要讓孩子聰明,還有比這種揠苗助長更好的方法!


我們大腦的發育,除了需要營養素之外,更需要刺激,才能發育得更好。所以,家長在養兒育女的過程中,除了讓寶寶吃飽穿暖,更要多和寶寶說話、遊戲、互動,讓孩子除了長身高、體重,也長大腦!

聰明寶寶養成班:

一、飲食要夠營養

DHA的最佳來源—母乳

能用母乳來哺育寶寶是最好的,因為母乳是最重要、最好的營養來源。母乳中的DHA能讓寶寶完全吸收利用,比配方奶添加DHA的效果來得佳;而且根據研究,東方人母乳中的AA和DHA含量比西方人多出一倍,因此台灣媽咪更要多多哺餵母乳!

飲食要重質不重量
根據衛生署與董事基金會合作的調查,發現孩子的學習能力跟飲食習慣有關係。研究發現,不喜歡營養性食品(如:蔬果類、奶蛋魚豆類…等),或喜歡高糖高油的高熱量空卡食品(如:油炸食品、速食麵、甜點、飲料、冰品、糖果零食等)的孩子,成績明顯較差;而若同時具備這兩項偏差的孩子,其學習能力不良的現象最為顯著。

因此,要從寶寶能吃副食品開始,就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一般約4至6個月之後可補充副食品,建議從米粉、麥粉、果汁、果泥開始,然後再到魚、肉等蛋白質類食品,至於易致敏的柑橘類水果、堅果類、蛋白,則一歲之後再給予。魚類可提供DHA,對寶寶腦部的發育很有幫助,但切記量要少並且要磨碎才可以讓寶寶吃。果汁則應以新鮮水果現做,並加水稀釋,以免攝取過多糖分而容易蛀牙或引起食慾不良。

二、刺激、互動不可少

1~3個月的嬰兒相當依賴觸、聽、嗅等感覺,這時期媽咪應多撫摸寶寶,讓他感受肌膚之親的安慰與安全感,這樣不但可以安撫寶寶情續,更可刺激腦力發展。有研究指出,較早具表達力的孩子較聰明,如果你希望寶寶擁有high IQ,就請從小就多以說話、擁抱來和寶寶互動,建立孩子的語言發展基礎。

另外,也可在嬰兒床的四週懸吊音樂鈴,給予視覺、聽覺雙重刺激。其實,要跟寶寶刺激、互動,原則就是別讓寶寶經常處於孤單的狀態,也別讓不會回應的電視機陪伴他,只要有人多跟寶寶說話、玩耍,給寶寶刺激,並且讓寶寶有練習回應的機會,每個孩子都會是聰明又可愛的小天使。

三、遊戲不怕多

對幼兒來說,遊戲就是學習,玩得越多,就學得越多。寶寶大約到5~6個月時會開始嘗試伸手抓東西,此時要提供他可以刺激動作發展的遊戲機會。

舉例來說,給寶寶方形的積木跟圓形的小球,當寶寶自己亂堆、反覆把玩之後,寶寶會學到:方形積木可以堆高,而球則不行,球會滾,方塊積木卻難以順利滾動;給寶寶一個鏤空的球,跟幾個大小不一的物件,寶寶會學到:要把物件塞入球鏤空的洞裡,必須選擇形狀、大小相符且合適的,否則怎麼也塞不進去。

四、居家環境要通風、適合寶寶活動

腦部發育時需要充足的氧氣,因此寶寶房間、居家環境是否通風非常重要。許多老一輩的人認為孩子稚嫩、抵抗力弱,不能吹到風,把門窗關得密不通風,這樣不但會讓家中的氧氣不足、廢棄無法排出,還會讓病菌滯留家中!

另外,寶寶大約八個月開始會學習爬行,根據研究,爬行時對腦部的刺激也很重要,因此媽咪可別因為安全問題而阻止寶寶爬行,只要做好安全措施,如讓寶寶穿上護膝、止滑襪或止滑軟鞋,並於家中的樓梯、窗戶、床邊、門口等處加裝安全護欄,另外還要在大人的視線範圍內,就可以讓寶寶盡情去爬了!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8773&prev=8813&next=8727&l=f&fid=57





*********************************************************************************

教養孩子是藝術

文:洪蘭
台灣現在生育率越來越低,問年輕人為什麼不生孩子,除了經濟的原因之外,有一個原因居然是不知該怎麼教孩子。

其實父母不必擔心,教養孩子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方法,因為每個孩子不一樣,但是它有共同的原則,就是孩子需要愛、需要安全感。父母只要適性的順其自然發展就可以了,生命自己會找出路。
柳宗元在「種樹郭橐駝傳」中說,郭橐駝樹種的好並非有什麼絕竅,他只是順其自然,不害其長而已。種樹時,根讓它舒展開來,多用舊土把根填緊,種好了就不要一直去動它。但是假如根未舒展就種下去,而且一直換土,早上來看一遍,晚上來看一遍,搖搖樹,看根的土緊不緊,掐掐葉子,看它長的好不好,這樣反而害了它。郭橐駝說他沒有什麼祕訣,只是不去害它而已。

好個「不去害它」,這正是教養孩子的祕訣。現在孩子生的少,父母愛之太殷,憂之太勤了,反而使孩子不能適性成長。
西諺有一句話:「教養孩子是藝術,不是科學」。科學講究重複性,一個實驗你用這個方法得出這個結果,我用同樣方法也應得出這個結果,但是教養孩子不同,孩子有個別差異。它是藝術,所以沒有一致性。就算是同卵雙胞胎成就都有不同,更何況是不同家庭的孩子,父母切記不可把孩子跟別人比較,只可與孩子自己比較,只要他今天比昨天進步了,就該誇獎他,也不可套別人的方法,別人的孩子打罵中狀元,你的孩子打罵會離家出走。孩子不同,就像橘子和蘋果,怎麼比呢?

從遊戲中觀察孩子天性 那麼,父母怎麼知道孩子的天性和興趣在哪裡,以順其自然發展呢?父母需要花時間跟孩子在一起,觀察他遊戲的情形。遊戲是孩子天性最流露的時候,一般來說,遊戲時孩子會玩他最拿手的項目:球玩得好的孩子會去玩球,老是接不到球、投不準的孩子會去玩別的東西,因為人都不喜歡挫折,孩子也是。做得好的,正回饋會使他特別喜歡去玩這個東西,久而久之,就變成他的專長了。所以人做自己喜歡的事最拿手,人喜歡做自己拿手的事。
遊戲在孩子小的時候非常重要,應該盡量讓他玩,不必急著塞知識到他大腦中。學習是終身的,他有一生的時間去慢慢學他應該知道的知識,但是他必須在遊戲中學會出社會後所要用到的能力,如毅力、創造力、領袖魅力及人際關係。
瑞典和芬蘭的教育家都認為七歲進學之前,孩子只要盡情的遊戲就好,不必教寫字。他們不論冬夏晴雨都帶到戶外玩耍,他們說「只有不合適的衣著,沒有不合適的天氣」。這句話跟郭橐駝的話不謀而合,只要適其性、順其自然的成長,它就會「壽且孳、早實以蕃」了。

資料來源http://blog.xuite.net/eattin/981221/36312764








********************************************************************************

培養孩子創新思維 2大原則9重點

導讀:創造性思維難能可貴,社會需要發展,發展就要依靠創造力,只有孩子擁有了創造性思維,才能保證社會的進步。那麼,在家庭中,家長應該怎樣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並讓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更好、更順利地發展呢?
培養孩子創新思維的兩大原則

一、優化環境、營造氛圍

1.轉變家長觀念,做到家園共育:使其成為培養幼兒創新思維的堅實保障。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認為家庭教育必須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他們開始重視對幼兒各種素質的培養,同時重視幼兒創造力的培養。
2.給孩子自由的空間,創設良好的家庭氛圍:家園聯手後,許多家長都在各自小家庭中為孩子闢出了一個空間,對喜歡拆、裝、提問的孩子不再壓抑或聽之任之,而是盡可能地為他們提供方便。

二、設計活動,鼓勵創新

1.遊戲活動中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遊戲是幼兒期的主要活動,遊戲有利於幼兒創新思維的發展,所以教師要給幼兒創新遊戲的各種條件,包括提供場地、時間、材料等。
2.在創新遊戲中,不輕易乾預幼兒的活動:用側面引導,直接指導的方式鼓勵幼兒獨立地、創新地開展遊戲。
3.在教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想像:美術、音樂、文學等活動本身就是創造性活動,因此我們以此為載體,用於模仿創作,以提高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4.通過其他各種活動,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幼兒創造力的培養,應滲透於日常環節的點點滴滴中,教師要抓住發生在幼兒身邊的每個能激起他們思考、想像以及他們感興趣的事情,讓孩子內在的創造衝動充分釋放。
5.在自由談話活動中我們可以經常安排下列訓練:詞的聯想、列舉用途、抽像畫、聽覺訓練等。

9招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

1.大壁畫:用幾張大海報攤在地上,協助孩子選個主題讓他畫。例如外太空的世界、海底奇景……等,畫好後可張貼在牆上。
2.人物模仿:由孩子選一個知名的歷史人物,或現代人物(但不要告訴別人),同時讓孩子來扮演這個角色,由大家來猜是誰。
3.孩子想像力:問擴散性或荒謬的問題,讓孩子用想像力來回答:例如:如果暑假在冬天會怎麼樣?為什麼我們要睡覺?盡量提出理由。
舉任何一物品,例如報紙​​,說出有什麼不平凡的用途?如何改良電話(鞋子、冰箱..)?
4.默劇:開始訓練時只讓孩子做些簡單的動作,例如拍球、穿衣服、吃甜筒……等,也可以叫孩子做不同的表情:驚奇、快樂……進一步可表演一段有情節的默劇。
5.廢物利用:鼓勵孩子用家中的廢物來做他們喜愛的玩偶或怪獸。像紙盒、鈕扣、空瓶罐、電線等,做完後替它取個名字,講出它的習性,並模仿它的聲音和動作。
6.廣告探討:選擇一些雜誌廣告,例如汽車、香水廣告,讓孩子閱讀,然後問他為什麼這些廣告的顏色、背景、人物、文字會如此有吸引力,並鼓勵他為一種商品設計廣告,由他自己決定價錢、誰會買。
7.比較異同:利用舊雜誌,指導孩子尋找圖片,並剪下有生命的東西(例如人、動物、植物)和沒生命的東西(例如機器、衣服),將這些圖片貼在紙上,讓孩子去比較異同。
8.旅行計劃:利用地圖計劃一次旅行,選擇最好的路線,併計算來回旅程公里數、出門要注意的事、要帶的物品、各項費用要多少……
9.室內裝璜:跟孩子討論如何改進他的臥室佈置,讓他自己設計如何裝飾,從量尺寸到選擇壁紙、家具、計算費用……等,都讓孩子有參與的機會。
資料來源:新浪親子、小精靈、育兒網
媽媽育兒百科 整理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請正確引用網址:(複製必究)
資料來源http://mombaby.tw/article2218.html








********************************************************************************

毀壞孩子的七種方法 可怕捏

首先應該做的是摧毀孩子的自尊,將孩子貶到卑微的地位上。具體方法有這樣幾條:
1.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沒人賞識他。
例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幹家務不行,馬虎,粗心,讓家人為他受累……總之,他沒有行的地方。 2.經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
例如這種話要時常掛在嘴邊:“看人家××,從不讓父母操心!”這類話最具打擊力和摧毀力,是摧毀孩子的王牌語錄。
3.使孩子產生罪惡感。
父母把自己塑造成為家庭犧牲者的形象,這樣會使孩子產生罪惡感。而一個有罪惡感的人往往採用自暴自棄的方法度過一生。
具體方法舉例如下:經常告訴孩子,自從有了他,你連電影也沒看過,你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來了,最好再具體說出你身上的哪種病是由於他造成的。或者說,如果不是為了照顧他,自己早就在事業上有大發展了。
4.和孩子說話時口氣決不能和藹。
切不可使用商量的口吻,一定要使音量達到70分貝以上,一定要使用命令式的口吻。
如果還能配合一些挖苦諷刺的漢語片語,則效果更佳。如“你真蠢”“你混”“沒見過你這麼傻的”“怎麼生了你這麼個東西”等等。
推薦閱讀:海歸媽媽談孩子個性培養 美國史上最慘校園槍擊案引起的反思 吸引寶寶的溝通大法
5.孩子的一切要由你來決定,切不可給他一點兒自由,他的行蹤你要密切注視。
他如果有日記,一定要設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審查。這樣做能在他心裏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覺,造成他是一個受人操縱的木偶的感覺。一個懷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絕不可能奮發上進的。
6.要學會遷怒的本事。
單位上遇到不順心的事,回來後要想方設法找理由給孩子潑狗血。無論什麼事都歸功於孩子的過錯然後教訓他,並制止他流眼淚。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增強孩子的自卑感,同樣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覺。
7.當眾出孩子的醜。
前6條都是在家庭裏的“單練”。真正要徹底毀掉他,這第7條才是殺手鐧。
你一定要當著外人(或同學或親友或鄰居)損他,貶他,讓他無地自容。從心理學角度講,這樣做能使一個人產生懼怕社會的心理,產生自慚形穢的念頭。而一個懼怕社會和自慚形穢的人是很難立足於社會的。
您掌握了以上7條,就基本上可以毀掉自己的孩子了。當然,還得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做到運用自如,這樣才能將你的孩子徹底毀掉,使他終身一事無成。
如果你不想毀掉孩子,那麼就不要做上述的無聊舉動了。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6iCm4TORExSCE__7u24-/article?mid=362&next=361&l=f&fid=10






******************************************************************************

如何教小孩- 36種方法

1.讓你的孩子有機會探索自己的興趣。(認識自己)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法單向的學習方式讓大部分的人習 慣於接受,無法從學習中發覺自己的興趣所在。培養個人的興趣可以為生活帶來許多樂趣。所以,成人應提供孩子豐富的環境,同時允許孩子依自己的方式及步調去 學習與探索。在學習的過程中成人避免為孩子帶來壓力造成反效果.營造愉快的學習經驗,先引發孩子對於學習的動機才能找出真正興趣所在。
2.讓孩子接觸各種類型的活動,激發孩子潛在的天賦。(潛能開發)提供幼兒接觸各種不同類型 活動的機會,如﹕音樂、藝術的欣賞、動植物的照顧、天文地質的探索、身體律動的練習等,不要預設孩子該學得多少的結果,成人可以從旁觀察在不同領域的學習 活動中去發覺幼兒的潛在能力。如:在進行音樂欣賞時,對於旋律節奏特別有反應的孩子,可能代表他在音樂方面是有潛能的。而常常蹲在路邊觀察昆虫活動的孩 子,可能對於動物部分的學習是特別敏銳的。
3.允許你的孩子犯錯。(培養正確的判斷力)幼兒由於擁有的知識不夠豐富加上邏輯思考能力不 成熟,因此常常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但隨著身心的成長及知識的增加,孩子也能擁有能力做出正確的決定。在這個過程中經驗的累積是很重要的,也就是孩子必須 有機會練習如何做決定。但在練習的過程中一定會發生做出錯誤判斷的情況,如:在寒冷的冬天卻選擇穿短袖的衣服等.在成人適當的輔導之下,這些錯誤的經驗將 會是幫助孩子有一天能做出正確決定的重要基礎。
4.經常對孩子提出開放式的問題。(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問題可以引發孩子對於週遭環境的 好奇心,讓孩子動頭腦思考。但問問題的方式很重要。Yes/No類型的問句無法真正助長幼兒進行思考,如:是不是這樣?對不對,好不好?最好的提問方式應 該是採用開放式的問句,如:你覺得怎樣呢?你有沒有什麼辦法?為什麼會出現彩虹?開放式的發問方式可以從孩子的回應中知道孩子是否真正了解問題的意思並達 到幫助幼兒思考的目的。
5.計畫一項特殊的家庭專案。(促進親子關係及開發孩子的創造力)利用節慶,特殊的日子或是想一個大家都有興趣的主題,全家人共同設計進行一個活動,如:說故事接龍,角色交換日等,分享全家人的創造力,也可以喚醒和開發孩子另一方面的潛能。
6.不要強迫孩子學習(建立愉快的學習經驗)現代的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好,每天幫孩 子排滿了各式各樣的課後輔導課程及才藝的學習。卻沒有問過孩子是否有學習的意願。主動的有意願的學習才能讓孩子發展出專注力,而專注力是學習的重要條件, 被威脅強迫的去上各種課程非但對於孩子沒有任何幫助還可能有不愉快的經驗影響日後的學習。因此,成人要做的不是強迫而是鼓勵,引發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進而 主動學習。
7.你可以對孩子有期待,但是必須是合理的。(依幼兒自己的步調成長)每一位父母親都是「望 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高人一等的優異表現與成就,因此容易對孩子產生過高的期望。超越孩子能力太多的期待一下子就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無能便 會放棄,如果父母親能了解自己孩子的實力給予適當的期待,等孩子達到目標之後再提升標準,很容易便可以達到目標。
8.與孩子分享你的工作。(促進親子關係)在美國的許多城市設有爸爸日媽媽日.。在這一天讓 爸爸媽媽帶著他們的孩子一起去上班,讓孩子有機會了解父母工作的內容及辛苦,對於親子關係的互動有很大的幫助。父母認真的工作態度也會成為孩子的典範。另 外也會讓親子互動增加許多的話題。
9.為孩子提供一個感官豐富的環境。(敏銳的感官能力)0-4歲是幼兒感官發展最敏銳的階 段,需要各種的感官刺激幫助其概念的發展。父母在家中可以提供孩子各種運用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探索環境的機會,如:引起視覺探索的圖形,可供觸 摸的不同材質的地板或牆面,能夠動手操作的各種玩具教具及日常用具,聽得到各種不同的聲音刺激,豐富的感官刺激經驗是幼兒在未來發展抽象化概念重要且不可 或缺的依據。
10.保持你自己的學習熱忱,孩子會受到你的影響。(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許多父母常一天到晚叮嚀孩子要唸書要認真,卻不見得有效果。最好的方式其實是透過身教影響孩子。父母本身能夠常常保持對於學習的熱忱及新知探索的渴望,將會透過身教深深的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
11.不要給孩子貼標籤。(自我概念的發展)學齡前是幼兒自我概念發展的關鍵期,還未清楚建立自我概念的幼兒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因此,隨便給孩子貼上標籤(如:你還小,等你長大就會了),很容易讓孩子的能力及發展受到限制。
12.全家人經常一起玩遊戲。(促進親子關係)幼兒的生活即遊戲,遊戲即生活。他們天生就具備有遊戲的能力。透過遊戲幼兒可以展現他的能力並進行學習。成人在參與幼兒遊戲的過程中,可以透過觀察了解幼兒的能力及針對其需要協助的部分進行輔導。
13.親子共讀。(培養良好的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必須從小養成。根據一項研究,在孩子童年早期經常有機會坐在成人膝上聽故事、看故事的孩子,長大之後較容易有良好的閱讀習慣。
14.使用一些幽默,笑話和有趣的故事以激勵孩子的創造力。(發展創造力)
15.不要對孩子做的事情有過多的挑剔和評斷。(增強孩子好的行為)當孩子拿著他的作品與你 分享,滿心期待能得到你的肯定時,千萬不要用成人的高標準來評斷。學齡前的幼兒尚未脫離自我中心的階段,成人任何一句批評的話都可能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傷 害。成人應學習多使用能傳遞正向訊息的語言(如:你用了好多的顏色、有紅色、藍色和黃色。色彩真豐富),盡量減少使用負向語言(如:你怎麼畫得這麼亂,顏 色太多了。)正向的訊息能讓孩子獲得鼓勵,繼續表現良好的行為。但負向的訊息卻會讓孩子停滯,退縮不敢往前進。
16.幫助孩子學習使用家裡,學校和公共圖書館的電腦設備。(增進學習的能力)在這個科技進步的時代中,若能善加利用媒體科技,即使不出門也能知道天下 事.學齡的孩子可以學習使用電腦,運用科技的進步讓孩子的視野觸角伸得更遠更廣。
17.與孩子談話並學習傾聽。(情緒的抒發)每天花一點時間與孩子談天是很重要的。藉由談天 的過程了解孩子的想法及需要。在這過程中成人需要學習傾聽的技巧,許多的父母還沒有等孩子把話 說完就急著要糾正孩子錯誤的觀念。這種舉動會讓孩子不願意再與你分享她的想法,造成親子之間的隔閡。
18.當孩子完成家事,給予肯定。(培養責任心)2-4歲的孩子喜歡模仿成人的行為,因此開 始對做家事充滿了興趣,成人若能為孩子預備適合的工具(如:小尺寸的掃把托把吸塵器等)並且給予孩子適當的工作範圍(幼兒能力可以完成的部分)。孩子可以 從做家事中逐漸發展出責任感。
19.全家一起外出遊覽新的地方。(擴大孩子的視野,增廣見聞)放假時全家一起外出旅遊,除 了可以藉由愉快的氣氛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之外,旅途中的所見所聞也能擴大孩子的視野,豐富孩子的知識.為了讓每一次的旅行都能讓孩子收穫滿滿,建議成人在 一開始就讓孩子參與旅行的計畫,全家人一起收集資料,討論行程的路線,並事先對於當地的文化做一番了解.真正抵達時當地對於一定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在行 程中成人也應該鼓勵孩子多運用其感官做觀察及比較並發現異同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考能力。
20.提供孩子扮演類型的玩具。(促進社會行為及想像力的發展)如:洋娃娃、絨毛動物、偶、 廚房用具、各行各業的工具及服裝等,幼兒透過扮演遊戲中角色的扮演學習社會性行為,了解社會真實的樣子。成人可以在家中的一個角落為孩子佈置一個扮演區, 只需用矮櫃做一個簡單的區隔或找一個裝大型電器用品(如:冰箱)堅固的紙箱,在其中擺放幼兒扮演所需的道具,(道具必須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幼兒 才會知道如何使用)
21.給孩子自由的時間可以做白日夢和幻想。(激發創造力)允許孩子有成人期望以外的答案,這些答案很可能是創造力的來源。
22.和孩子一起分享成功人士生平的勵志類故事。(提供好的學習模範)幼兒吸收性心智的特質讓幼兒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環境中所提供的成功典範故事分享,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影響幼兒的思考模式和行為表現。
23.不要用酬勞賄賂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幼兒需要鼓勵以促進良好行為的表現,鼓勵可以透過許多不同的型式。其中最不適切的則是用物質來鼓勵孩子。這樣的鼓勵方式會讓幼兒產生錯誤的價值觀,而且人對於物質的慾望是無止盡的。
24. 建議孩子加入他感興趣的小團體。(促進社會行為發展)團體生活可以幫助孩子脫離自我中心的想法,調整自己的態度,表現出符合社會期望的行為。成人可以協助 幼兒選擇一個團體,如:教會中的主日學學校、幼兒音樂班或社區中所成立的親子互動團體。透過團體的互動幼兒漸漸發展出社會生活的技巧並達到社會化。
25.和孩子討論新聞以激發他的興趣。(關心社會)以適合幼兒的方式與其討論新聞時事,能幫 助幼兒融入社會生活,了解自己也是社會的一員五花八門的新聞內容能引發孩子對於社會的關心。不過在引導幼兒關心社會的同時,成人也要注意到有些未經處理的 新聞畫面及題材是否會對於孩子造成心靈上的傷害.。
26.不要有刻板性別印象。(兩性教育)在現代的真實生活中有許多打破傳統刻板印象的事情, 許多在以前由男生擔任的工作現在也可以由女生來做(如:火車司機),許多女生從事的工作現在也可以由男生擔任(如:護士)。成人提供給孩子的玩具和遊戲不 要過分強調刻板性別角色,以免與幼兒在現實生活中所見有落差,同時也讓孩子發展正確的兩性關係。
27.避免拿孩子與其他人比較。(尊重個別差異)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其獨特的能力與性格。因此沒有任何一套標準可以適用在所有孩子的身上,成人更不應該拿孩子做比較。父母只要幫助孩子與自己過去的行為作比較即可。
28.做一對有原則的父母親。(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年齡小的孩子由於環境都很陌生,因此需要一些簡單明確的規則可以依循,特別是有關常規的建立。孩子是否能夠清楚知道規則與父母是否能堅持自己的原則有密契的關係。成人若能堅持原則就可以清楚的讓孩子知道對與錯。
29.給孩子買一些能展現其優點的禮物。(增進自信心)能展現幼兒優點的禮物,可以為幼兒製造成功的機會,增進幼兒的自信心。
30.鼓勵孩子思考他的未來。(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成人可以啟發他的思考,但不要直接告訴孩子該如何做。
31.把家裡變成學習的地方。(促進心智的發展)幼兒的心智發展必需從做中學。因此應善加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機會,幫助幼兒有效的學習。例如:廚房可以是很好的學習數學及科學的地方,洗澡時可以學習浮與沉的概
念,照顧動物的活動讓幼兒能認識動物的構造和習性。
32.教導孩子相信自己的直覺和信任自己的能力。(自信心的建立)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多多讚美幼兒並肯定其能力。當孩子知道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就會充滿自信。
33.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培養幼兒做決定的能力,和獨立自主的能力)選擇的項目不需要很多,太多的選項容易讓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做決定。當孩子做出錯誤的決定而導致不好的結果時,孩子會從失敗的經驗中學習如何做出正確決定的技巧。
34.在家裡設置一個放置孩子作品的角落。(表現自己)固定的作品展示區讓孩子學習大方的表現自己的能力,和他人討論自己的作品,增加與他人互動的話題及語言學習的機會。
35.鼓勵孩子處理他遇到的困難,幫助他學習如何解決遇到的困難。(培養邏輯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多數的孩子遇到問題時都會直接尋求成人的協助,太會幫助孩子處理問題的成人往往教出依賴心很重的小孩。成
人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他們也能夠自己處理一些不太複雜的問題。因此成人應該從旁輔導,給孩子機會自己學習解決問題。
36.能接受孩子的一切,包括優點與缺點。(學習尊重及欣賞每個人的差異)重視幼兒的個別差異,尊重每一個孩子的不同之處,學習去欣賞每一位孩子的優點,如:莉莉在記憶方面的學習成果雖然不佳,但他在理解力
的部分表現良好,並包容及幫助孩子改善其缺點。花些時間想一想這些缺點真的非改不可嗎?有時候換一個角度思考會發現其實也沒有想像中的嚴重。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lele3109/article?mid=20820&prev=20931&l=f&fid=78









*********************************************************************************

多點彈性,保住孩子的創意

”當我們脫口說的一句話、肢體做的一件事” 請仔細想想是否已經影響到孩子了

感謝網路資源提供


兒的創意是怎麼一回事?
幼兒的表現常「出乎意料」,但主因是出於「不足、有需求」,如:詞彙不足,所以要轉借使用(像是稱「瞳孔」為「鼻孔」);又如:筆不夠或是操作不順,就用手指替代筆來進行創作。但幼兒這些「不一樣」的產品,可否稱有創意?他是不是要像成人那樣多費些精神才能「別出心裁」?
幼兒的想法似乎很立即,經常馬上回應他所面臨的問題,這反應出他用「已知」來學習「新知」,並顯示學習的主動性,這在成長過程中很珍貴,也需要被鼓勵。但是為了有系統化的知識與能力,小孩開始到學校或才藝班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標準化的要求,讓大家漸趨一致,創意衰退。
真的是因學習正式的知識和技能才逼走創意嗎?看看中外藝術家的創作歷程,似乎不必然。梵谷每一幅畫都經過十幾次以不同的工具,一而再、再而三地練習(或許不叫練習,因多數重覆的畫作都是完整的),每完成一幅,他會寫信跟他的弟弟或友人說明他對這幅畫的滿意程度。畢卡索也在美術學校學到基本功,他的創意表達在他嘗試使用不同的材料,突破自己先前的創作。幾米自稱雖然對圖象特別敏銳,有特別好的記憶,但是創作過程中需要看許多的畫作,讀許多的文章和詩詞。因此,基本功是學習和練習所必需的。只是該如何避開「趨一」問題?
家庭環境有彈性,孩子越有創意
研究發現,有嚴格規定和沒有規定的家庭環境所造就的兒童,都不如有彈性環境出來的兒童有創意(有彈性的家規,如:九點上床睡覺,但是假日前一晚可以晚點睡)。嚴格的要求會讓孩子以為到處都是一樣沒有變化的,而沒有規定與要求的家庭,讓孩子學不到必要的約束與挫折(沒錯!與己意違背,守規矩是很挫折的)。有彈性的家庭能接受不一樣的想法,而不一樣的想法很可能就是創意。
研究也指出,有創意的人比一般人有較強的自發性和個人主義。簡單的說,創意出於自主,沒有自主就沒了創意。2歲左右的幼兒開始顯現自主,「我自己做(來)」是他們常說的。有一個2歲幼兒站在餐廳自動門前,兩手分開合起口中唸著「開」、「關」,門果真如他所願,雙手一揮,「開」,就開了,他喜悅的不得了,回頭希望所有人看他的「控制」神力。另一個孩子想穿某一件衣服,但媽媽斥責他:「你這樣醜死了,我不跟你照相了。」結果讓孩子很挫折。
兩個例子對照,明白看出:尊重幼兒的主張,有彈性地滿足他對環境的操控,當有不一樣的想法,他會有信心表達,不擔心是否被欣賞或被排斥。如何尊重幼兒的主導權,是我們保住兒童創意的關鍵。
【《學前教育雜誌》文/柯華葳(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9JqeSt.cERmoSKqGh4m1jFJM/article?mid=1967&prev=1968&next=1966&l=f&fid=53










******************************************************************************
【13個小動作培養出聰明寶寶】

1、給寶寶換尿布時,一定要和寶寶說話。

2、每天和寶寶玩5次以上躲貓貓遊戲(雙手摀住臉突然打開的遊戲,每個地方叫法不同,作的時候聲色並用)多做幾次都可以,直到寶寶沒興趣為止。
大人的面部表情一定要豐富,不要只限於一個表情,每次變換不同的表情,會讓寶寶運用大腦猜想下一雙手打開會是什麼表情。

3、給孩子穿色彩鮮豔的衣服。

4、多背寶寶,有助於鍛煉平衡能力,發達運動神經。

5、不要對寶寶用嬰兒語言,直接和他像成人一樣交流,如果非要說嬰兒語言,也要和成人語言一起告訴他。

6、一定要和孩子朝一個方向教他拿筷子和筆,而不是和孩子對坐,這樣會讓孩子混亂。

7、經常向寶寶提讓他作出抉擇的問題,比如“你喜歡哪個玩具阿?”每次寶寶作出選擇都是在刺激大腦的發育。

8、教孩子從10倒數到0,特別是要讓孩子意識到零的存在。

9。承諾過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只有這樣才會讓你的孩子也學會守約。

10、給小寶寶玩手搖鈴的時候,不要太快,而是在寶寶的眼前慢慢移動。

11、訓練寶寶“停”,一旦聽到停的命令能馬上停下活動。

12、儘早讓寶寶學會用吸管喝水。

13、對寶寶說話時,眼睛要注視著她。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parenting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