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食慾差或無食慾時,經常可以看到患有神經質的情緒不安或患感冒、輕微胃腸病或患其它疾病的前兆、或吃了什麼不易消化的食物或吃零食過多,做家長的一定要瞭解清楚,找出原因然後採取相應的辦法。
1.找找原因,不要逼。
孩子的食量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因為孩子往往是在春夏期間長身高。秋冬期間長體重,這兩者不一定是同時進行的。如不注意這一特點,一年四季都是一個食量,孩子就會得消化不良症。如發現孩子體重一直不增加、臉色不好、沒精打采、有低熱,這是一種病態,要及時送醫院檢查。
2.加強孩子的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
新鮮的空氣和陽光是保證孩子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因素,常堅持鍛煉和戶外活動能促使孩子食慾增強和對營養的吸收。
3.不要給孩子吃補品。
不能認為市場價格高的東西一定營養好。白木耳、蜂乳、人參麥乳精等這些營養品適中老年人體衰滋補,而正常發育的孩子其生理功能都處在上升時期,不存在牢損、氣血不足和精力衰退的問題。正常的食物是孩子生長發育最可靠的物質基礎。而人工合成的營養品往往偏於某一方面的功效,有的雖含有多種營養素,但一個人不可能同時缺乏這些營養素,給孩子吃了很容易構成人體機體組織的材料的不平衡,產生副作用。比如鈣質過多,可引起孩子骨質過早成熟,維生素A過多會引起中毒。
4.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因孩子不肯吃飯而產生的焦急心情。
不要在他們面前談論這些事,這會使他們對吃飯更加反感。稍大一點的孩子還會利用父母為他吃飯擔憂的心情而任性,以不吃飯作為達到某些要求的手段。孩子不肯定吃飯時不要大驚小怪,要不動聲色把食物拿開,這親空一兩頓不給零食吃,到時他向你要吃,而會吃得津津有味的。
5.不要讓孩子吃過多的生冷食物。
尤其不要空著肚子吃生冷食物,否則會刺激胃,長久下去會影響食慾,造成胃腸疾病。 6.不要吃過於油膩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如豬油年糕、油炒花生米等。
7.變換花樣盡可能做到色、香、味、美齊全多吃蔬菜。
8.不要給孩子吃獨食偏食。
買回來的東西應該說是大家吃的,讓他分給大家吃,但可以說這個適合孩子多吃點,爸媽省給你,讓給你吃。教育他今後也要關心他人,教育孩子什麼都要吃。
9.父母雙方均要造成良好地、愉快地時餐氣氛樹立榜樣。
不論誰做的飯菜,都要說真好吃,不要挑食,不要談論與吃飯無關的事。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響進餐情緒。
10.要保證孩子睡眠時間、少給孩子看電視。
11.要培養定時進餐及良好的進餐習慣。
培養幼兒獨立進餐,讓孩子自己吃,吃前要洗手、可根據不同年齡提不同的要求。如幫助做餐前值日生、發碗筷、坐好進餐,餐後會把骨頭等撥到碗裡會用餐巾紙擦嘴。要求吃得乾淨不撒飯,可畫一進餐情況表,畫五角星或小紅旗進行鼓勵表揚,使孩子從小養成文明進餐習慣。餐後最好由父或母陪孩子散散步,愉悅身心,加強體內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我國營養學專家談兒童營養時說巧克力不是兒童食品。它的主要成份是脂肪、糖、咖啡因。其中小孩子生長發育很需要的蛋白質含量很少。小孩子吃了巧克力第一會感覺很飽,影響胃口不想吃飯。第二巧克力中的糖會引起齲齒(蟲牙)降低小孩子的咀嚼能力,加重腸負擔,造成營養不良。第三,巧克力和可口可史中的咖啡因有提神作用,會使兒童過度興奮,不想睡覺。希 望家長要打破滋補食品、強化食品、人工復合食品的迷信,讓孩子一日三餐高高興興地吃得又飽又好,這才是最好最合理的營養。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cherylmama-family/article?mid=20611&prev=20612&next=20609&l=f&fid=27
*********************************************************************
孩子不愛吃飯 6招解套
文/陳玥岑 圖/王孟婷
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常聽到家長抱怨孩子不愛吃飯,總是吃兩三口就不吃了;或是會挑食,只選自己偏好的食物吃。也有孩子吃飯很慢,一口水餃可能含了半個小時都吃不下去,一頓飯要吃兩個小時。
有良好的進食習慣才能獲得足夠的營養,以下提供家長進行進食訓練的原則及注意事項,可依照孩子的狀況在家進行練習。
Check Point 1:套餐式餐點
華人用餐的習慣通常是吃合菜,好處是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菜色,但同時也讓孩子有挑食的機會。若孩子挑食情形嚴重,可嘗試使用套餐式給予孩子食物,也就是盤子上同時具備飯、菜、肉等菜色,如此可兼顧孩子的營養,還可要求孩子把自己的份量吃完。
此外,將孩子不喜歡的食材料理方式稍做改變,如菜剁碎混入飯中或混在肉中,通常將有纖維的食物切小塊即可改善孩子咀嚼過久的情形。
Check Point 2:正餐之外不給零食
除了規範良好的進食時間及習慣外,亦須控制孩子不可吃零食,若孩子不吃正餐仍有零食可以填飽肚子,那他就更不會想要認真的進食。
除了父母之外,需請家中其他成員配合進行,尤其是祖父母很容易心疼孩子挨餓就給零食。長痛不如短痛,全家人的配合可更有效率地改善孩子進食狀況。
Check Point 3:在無干擾環境用餐
許多家庭有吃飯時看電視的習慣,孩子的注意力就被吸引到節目內容上,無法專心用餐,如此一來不僅用餐時間會拉長,也常有「吃飯配電視」的情況,對所吃的東西食之無味。也有孩子會吃飯吃一半就跑去玩玩具,而忘了原來在做的事情。
建議家長在用餐時不開電視,並把環境淨空,避免過多的玩具或會使孩子分心的物品,讓孩子專心吃完飯後再進行其他活動。
Check Point 4:訂定用餐時間
孩子吃飯不專心,或是喜歡讓人家餵、不愛自己吃,都可能造成一頓飯吃好幾個小時,甚至聽過一餐吃3個小時的例子,如此一來嚴重影響了家長和孩子的作息,孩子學會使用拖延戰術,家長也很容易妥協而開始餵孩子。
建議家長為孩子訂定標準吃飯時間,如半小時或45分鐘,超過時間後,就把所有的食物收起來,直到下一餐才能吃。孩子天生有不讓自己挨餓的本能,幾餐沒吃飽,之後一定會更積極地進食。你可能會發現,在家不愛吃飯的孩子,在幼稚園都吃得又快又好,由此可看出「規範」的重要性。
Check Point 5:解決口腔敏感問題
若孩子常表示咀嚼菜、肉的纖維時,嘴巴內感覺很刺,又同時有排斥刷牙、洗臉的狀況,可能孩子有口腔或臉部敏感的問題,可在用餐前15分鐘為孩子進行臉部按摩。
按摩的方向為從人中開始繞嘴唇一圈,再由嘴角往耳朵方向,用適當力量在臉頰上按壓,每個點停留5秒鐘。孩子可以接受後,再將食指伸入口內,和姆指一起按壓臉頰肌肉,以及定點式按壓牙齦。若不知如何進行,可至醫院復健科詢問職能治療師或語言治療師。
Check Point 6:營造愉快用餐氣氛
若有觀察過小嬰兒學吃飯的過程就可以發現,孩子都很享受和家長一起坐在餐桌邊用餐的感覺,也喜歡學大人有自己的位子、自己的餐具來進食。
孩子長大後也是一樣,在家長時間允許之下,可以和孩子一起在餐桌用餐,聊一聊學校發生的事情,或是放一點輕柔的背景音樂,讓孩子覺得「一起吃飯」是很愉快的事情!
(作者為職能治療師)
資料來源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oct/12/today-family1.htm
*********************************************************************
●基本上應該先釐清孩子不吃飯的原因
先清楚是否因為哪裡不舒服所引起..某些孩子會因為吃某些食物而引起不舒服感..例如腹漲氣等.......
如果孩子是純粹不喜歡吃飯..建議不要利用條件交換的方式..這樣會養成孩子往後利用這點跟家長要某些玩具之類的...可以試試看
1.跟孩子一起製作餐點..讓他試試比較簡單的製作方式..有一種參與感跟成就感可以提高他吃東西的興致
2.多改變烹調方式...增加食物色澤..或切成不同的形狀......
3.盡量在用餐的時候..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厭惡哪些食物的表情..也不要批評哪些食物..而是在孩子面前多幫食物說些好話
4.將孩子不喜歡的食物和他不排斥的食物煮在一起..不然就是改變食物的原貌..例如磨成泥或漿
孩子的偏食是很常見的問題....有時候要注意在他正餐前不要給予過多的點心..如果孩子真的不喜歡那種食物也不要強迫孩子..避免孩子對那樣食物更有厭惡感..有時候孩子不吃飯是想引起家長的注意..所以家長平時應該多關心孩子..讓他一直感覺到大人的愛.....
●把 稀飯 熬到 米粒 散開.
在將高麗菜.紅蘿蔔.薑(或加其它蔬菜)放進 果汁機 打散.一起倒入.
再熬煮最後是 肉類 (我喜歡 給孩子吃鱈魚)先把魚肉放進 電鍋 蒸熟.然後 挑出*骨頭*.再將肉壓散.倒入加點鹽就ok
●孩子不愛吃飯 餓一下也好
洪仲清學齡前孩子的吃飯問題,經常是家長很頭痛的狀況之一。有些孩子吃飯慢吞吞,每餐都超過一個小時;有些挑食的孩子一到學校的午餐時間,更是如臨大敵。筆者長期與家長們討論,有幾點心得可以分享。
首先,菜色盡量多樣化。盡量讓菜色有不同的變化,訓練孩子習慣各種不同的菜餚口感、味道,順便教導相關知識。如此既不會讓孩子餓著,又有助於開展食慾。
話說回來,如果不方便準備多樣菜,或孩子連一樣都不吃,那麼可以考慮適度讓孩子挨餓一下。挨餓讓孩子身體不舒服,適時教導孩子不吃東西或挑食的壞處。也可以在孩子吃完飯後量身高、體重,讓孩子產生成就感,進一步享受用餐的快樂。
嚴格控制零食,只吃正餐。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有助於增進食慾。把吃飯當成遊戲,先吃完的孩子可以得到獎品。跟孩子講故事,把每盤菜的故事講得趣味橫生,甚至把肚子擬人化,讓孩子「幫助」肚子吃到食物。
此外,不論孩子這餐吃多吃少,都予以鼓勵,才能讓孩子願意主動用餐,輕鬆的氣氛也能促進消化、吸收。若孩子有足夠的能力,讓他自己決定飯量;有時候讓孩子DIY,吃自己包的飯糰、水餃、三明治,一方面培養孩子自主、自律的精神,二方面可以增加生活樂趣。
其實,家長大可不必擔心孩子會餓著;很多家長會不自覺地希望孩子吃下超過他所能負荷的飯量,餵食優先選擇高蛋白含量的食物,有助於長肌肉,也可以用適量的綜合維他命,均衡營養。只要讓孩子又吃了雖不飽但不會太快餓的分量,就可以去進行他的學習或遊戲。
畢竟,吃東西維持生命是人的本能,不需學習就可以發展得很好。等孩子長大,通常這個問題就會自然不藥而癒了。
1.營造快樂的氣氛,例如放他喜歡的音樂
2.營造好吃的氣氛,每次煮好都要說:好好吃喔!!!趕快來...
3.和他一起分享美食,你不吃他當然也不愛吃囉
4.獎勵他:當他聽話把食物吃完時,一定要誇大其詞的說:你好棒喔!!!
5.不要還沒餓就逼他吃東西,等到餓了不會不吃的
如果真的很在意 :
對於小兒厭食症的判斷,應注意以下幾點:
1.食慾減退,厭食症狀持續2個月以上,食量明顯減少。
2.排除其他疾病如慢性腹瀉、肝炎(新聞、網站)、腎炎等慢性疾病引起的食慾低下。
3.與積滯、夏天氣候炎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加以區別。
資料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7110604855
**********************************************************************
如何循序誘導孩子自己吃飯
對許多媽媽而言,餵孩子吃飯可真是件困難重重的民生「大」事,殊不知讓孩子願意自發性地吃飯,可是有一些小技巧的;只要能掌握要點,讓孩子自己吃飯、喜歡吃飯,其實一點兒也不困難喔! 電視上媽媽追著孩子餵食的畫一定讓你印象清晰,這確實也是許多媽媽心裡隱隱地痛;孩子一口飯就含個幾十分鐘、或是瘦巴巴地又不愛吃飯怎麼辦?會不會有一天電視上的畫面,也會在自家中上演呢?其實,欲讓孩子養成自食其飯的習慣並不困難,只要能以愛心和耐心對待,再加上一些小技巧,相信你一定也會有個愛吃飯的寶寶喲! |
a.從孩子滿五個月開始關於誘導的小技巧,具有相當育兒經驗的心寶園托兒所所長蕭芬表示,「時機」是非常重要的,而關於時機的掌控,則又可大略分為前置準備期和實際誘導期兩大項:
| ||||||||||||||||||||||||||
b.萬全的準備了解誘導的最佳時機之後,接下來就是準備實際應戰,而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蕭所長提醒您,在應戰前一定得先作好「萬全的準備」,才能夠凱旋而歸;大致上,你應該做的準備有:
|
******************************************************************
吃飯,皇帝大
孩子年幼的時候,吃飯是困擾父母最多的一個問題。最近又被問了幾次,所以,把當初要放在書中的這篇文章張貼出來,希望,可以寬解一些父母的憂心。幼兒吃飯常見的問題有:
孩子只吃白飯、水餃皮、包子皮,其他都不吃怎麼辦?
偏食,只吃肉不吃菜,或只吃菜不吃肉可以嗎?
只喝牛奶,不吃其他的東西怎麼辦?
孩子一頓飯吃了好久,要不要限定時間?
要不要餵飯?
可不可以邊吃邊看電視?
什麼時候要注意孩子吃飯的禮貌?
問問題的媽媽往往一副憂心沖沖的表情,就是擔心孩子長不大。越操心,自己的焦慮就越強,無形中把壓力加在孩子身上都不自覺, 飯廳成了戰場, 吃飯成了母子間的拉鋸戰。套用一位媽媽的話:「日子過的好苦!」
令人擔憂的偏食
心理學上有所謂的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最容易進行學習的一段期間。零到二歲是對食物的敏感期。孩子從六個月接觸固體食物以後,一直在探討自己的口味,所以做父母的在這階段提供他嚐試各種食物的機會,可以幫忙子女在未來對食物的選擇較具彈性,才可能避免對食物的偏執。
許多媽媽因爲擔心孩子吃太少,只好只煮孩子喜歡吃的食物,殊不知對峙偏食的方法,就是要讓孩子有機會品嚐各式各樣的食物。孩子一開始會有抗拒,可以鼓勵,不要勉強。有位媽媽提供一個妙方:每次煮飯時,有一兩道菜是孩子喜歡的,一兩道菜是孩子没吃過的, 在孩子肚子餓的時候,先上没吃過的菜, 孩子會較肯去試, 有時嚐了覺得不錯, 就多了一項願意吃的東西。不過,提醒一下自己有偏食習慣的父母們,如果你要求孩子吃你自己都不喜歡但營養的東西,孩子不吃,請不要生氣。因爲你沒有做“好”的示範。
在一場小兒科醫師的演講裏,聽到了幾個想法和大家分享:1)孩子一歲以後胃口自然會減少,不然會長成超胖娃娃。2)孩子的身體知道自己的需要,他愛吃什麽就讓他吃 (不是不健康的零食),食物均衡的考量先放下。3)孩子吃的少,先別焦急,注意孩子的精神狀態,如果每天精神奕奕,加上有定期身體檢查,就不必擔心。希望這些看法可以舒緩父母們的擔憂。
該吃飯了
有位媽媽描述她在家和不到二歲孩子奮鬥的情形:「吃飯時間不肯吃,過不久又叫餓。爲了怕他“正餐”吃不下,吃飯前一小時,他肚子餓了,也不敢給他吃東西。但餓了他,真正用餐時,又吃不多,真不知如何是好?」
「幼兒肚子餓的時間和我們大人是不同的。嬰兒期,三、四個小時喝一次奶,吃了固體食物之後,仍會延續成少量多餐的習慣,這對他是蠻正常的。」
「可是我讀了育兒的書,書上說吃飯要定時定量啊!」
「書上的定時是爲了配合大人的作息時間,給爸媽方便,不一定是孩子的需求。少量多餐最終會發展成三餐的模式,只是需要給孩子一點時間去調適。這也是爲什麽學校會有點心時間。如果爸媽仍不放心或不方便,堅持三餐原則,那麽孩子肚子餓了,還是先給一些簡單的食物,如水果,果腹一下吧!餓過頭了,食慾也會減低,不是嗎?」
吃多少才算夠?
「每餐都餵一碗飯,有時吃得完,但常常吃不完,硬塞也没用,很折騰。」
「誰規定一次吃一碗?」「朋友家同年齡的孩子就可以吃那麽多。」每一個孩子的胃口都不同,孩子吃得下的量就是夠的量。
定量的説法,我不太認同,可以知道孩子大慨能吃多少,但不是每一次都要相同。將心比心,我們自己也有胃口不好的時候,爲什麽卻要求孩子每頓飯都要胃口相同呢?更何況,那“一碗”可能本來就超出孩子的飯量,每天爲了孩子吃不下,焦急、生氣,不是很划不來嗎?
孩子如果本來就不愛吃東西,一上桌,看到那麽一“大”碗飯等著他,想必壓力重重,再好吃的東西也吃不下。所以家有小胃口的孩子,請給少量的飯菜,讓孩子可以吃完,藉由成就感,激發他吃東西的興趣。
提高胃口,有人會去找開胃秘方。許多媽媽都分享了經驗裏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孩子參與食物的準備過程。有的讓孩子剝豆子、有的炒菜、有的烤麵包、有的下水餃、滿足了孩子喜歡模仿媽媽的心理,也讓孩子有了自己也可有所貢獻的成就感,孩子吃得開心,胃口自然大開。
一餐不吃,不會傷了身體
在我記載孩子的日記裏,有一則有關吃飯的故事。兒子五歲時,有一天,我們從兒童博物舘回到家,已經五點了,煮好晚餐,兩個孩子一上餐桌,異口同聲說:「吃不下。」「吃不下就下去。」「真的可以不吃嗎?」「當然,你們的肚子,你們最清楚,不餓就不需要吃。」 兩人很開心的下去玩。三歲的女兒,有點不放心,囘來問我:「今天晚上不吃,明天早上可以吃,對不對?」看她一副認真的表情,忍不住逗她:「明天的事,明天才知道啊!我怎麽知道你明天餓不餓。」「可是,我現在不餓,明天會餓啊!明天可以吃早餐,對不對?」不忍心再折磨她「不要擔心,明天會有早餐的。」女兒這才放心的走開。
孩子一餐不吃是不會傷了身體的。我發現在吃飯這件事上,若能尊重孩子,他們在飯桌上的配合度也會相對的提高。
邊吃飯邊看電視,好嗎?
「孩子一頓飯吃好久,一放電視,十五分鐘就吃完了,這麽做好不好?」
我的意見是否定的。 理由可以有:會養成看電視的習慣,孩子不知所食,錯過對食物味道的認知機會,而最可惜的是没能在這一段時間和孩子好好的互動。然而,如果媽媽仍然想不開,每天爲了三餐和孩子爭扎(在意孩子吃不吃、吃多少、吃什麼),傷了親子和氣,那麽就看電視吧!希望看電視只是短期的做法。
談到吃飯的禮儀,幼兒階段要不要有所要求,可以要求到什麽程度,有各種説法,育兒書上也一定也許多的建議,在採用意見時,爸媽應該把握幾個要領:
1) 禮儀或規矩的介紹,應多鼓勵,而不是強迫和責駡。
2) 注重禮儀或規矩的結果,孩子變得不愛吃飯,就要反省,是不是超之過急或方法不對。
3) 想清楚,幼兒階段,應是高高興興吃飯,還是爲了禮儀氣呼呼的吃飯,熟重熟輕?
吃飯,皇帝大
每次聽到媽媽們談到爲了吃飯弄得母子失和夫妻反目時,就很感慨。想起小時候,五個兄弟姐妹,吃飯時熱鬧哄哄的,很快樂。現代家庭人口少,只有一個小孩的家庭,父母更是集三千寵愛於一身,殊不知你殷切關注的眼神,是孩子吃不下的壓力。我常告訴父母們,上學以後會好轉(有同伴一起吃,活動量也加大)。青春期更是“可怕” ,每天囘家第一件事就是“肚子好餓!”漫畫裏更誇張,形容他們,可以一次吃掉半個冰箱,所以不要為現在的吃飯問題擔心。不過,這些説法仍没辦法說服爸爸媽媽們。而我是多麽希望他們願意相信。
臺灣俗語:「吃飯,皇帝大」,文化裏對吃飯的看重可想而知。不過以父母的角色而言,我個人認爲吃飯這件事要在意的應該是:
1) 營造一個快樂吃飯的情境,這將會是日後親子溝通的好時刻;
2) 提供嘗試各種食物和分辨味道的機會,如讓孩子吃蘋果、葡萄、草莓,去感受不同的甜味;
3) 教導愛物惜物的觀念,培養不浪費的好習慣;
4) 健康的飲食觀念,了解食物的取捨對身體的影響和重要。
兩個孩子不偏食、不浪費,吃飯也成了想法交流的快樂時光,就是應用這些觀念的結果。希望家家也都能吃得健康,吃得快樂!
資料來源http://www.wretch.cc/blog/sueling08/32128258
*********************************************************************
瞭解孩子不想吃飯的原因
兩歲孩子的食慾,通常仍處在不太穩定的階段,所以常會有不想吃飯、沒什麼胃口的情形發生。雖然說這種食慾不振的情形對一個2歲大的孩子來說是很正常的,但是做父母的對於這種情況依然不可掉以輕心,最好能夠注意看看是否與下列幾點可能導致孩子不想吃飯的原因有關:
一、 身體不舒服由於缺乏食慾往往是孩子生病的前兆,所以當孩子突然有胃口不好、不想吃飯的情況時,父母最好應該持續觀察一下,如果孩子連續幾餐都沒什麼食慾的話,就可能要問問孩子身體有沒有什麼地方不舒服,或是帶孩子去看看小兒科醫生了。
二、 生活不規律
有時候,生活習慣的突然改變,或是生活作息不正常,也會對孩子的食慾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父母應該要對孩子的生活作息多多注意,看看孩子的活動量是不是足夠;睡眠是不是充足或太多;孩子的精神體力好不好;會不會太累……等,這些都和孩子的食慾有關係。
三、 心情不好
雖然對於這麼小的孩子來說,似乎沒有所謂的「煩心的事」需要煩惱,但是孩子的食慾和吃飯時的情緒卻有著很大的關係。如果父母總是在孩子吃飯的時候在旁邊唸唸有詞,嫌孩子吃的太少、太慢,沒有乖乖的吃……等囉裡囉唆的話,則會影響到孩子吃飯時的情緒,那麼孩子吃飯時就會吃得很不快樂,當然也就更不可能吃的多了。而且有些比較敏感的孩子甚至還會受到家中氣氛的影響,如果在吃飯的時候有其他的家人在爭吵,或是家裡的氣氛很緊張,也都會讓小孩子不想吃飯。因此父母不能因為孩子還小就不尊重孩子的情緒,一定要關心、注意孩子的感受。
四、 點心吃太多
大多數的小孩子都喜歡吃零食,特別是在兩歲這個年紀的時候,通常作父母的一定或多或少會給孩子吃一些零食。但是如果孩子吃了太多的點心而導致吃不下正餐時,就容易讓孩子習慣點心越吃越多,飯則越吃越少,造成這種惡性循環。所以當父母給孩子吃點心的時候,千萬不能給太多,才不會讓孩子的正餐的食慾一直減退。
五、 吃了不適合的食物
有些食物是不太適合小孩子吃的,像是太刺激的食物,例如:咖啡、茶;太甜的食物,例如:糖果、巧克力;或是糖份過多的飲料等,都是會影響孩子食慾的食物。所以父母最好不要給孩子吃太多這一類的食物,否則也會容易造成孩子失去食慾而不想吃飯的情形。
資料來源http://www.ourkids.com.tw/article_sample21.asp
***********************************************************************
孩子偏食怎麼辦?
媽咪:「寶貝乖,先吃飯,待會再給你吃糖果。」 小孩:「不要,我不要吃飯,我現在就要吃糖果。」 媽咪:「來,乖,吃點蔬菜,才會健康喔。」 小孩:「不要,我最討厭吃綠色蔬菜了,討厭!」 媽咪:「@#$@#$」(抓狂中) 這樣的對白,相信只要是曾經為人父母的應該不會陌生吧!而且臉上可能會出現像「櫻桃小丸子」一樣無耐的斜線!在門診蔡醫師幾乎三不五時便會聽到媽媽的抱怨:「我的小孩這也不吃那也不吃,營養攝取失衡,會不會對生長發育有影響?」 其實嬰幼兒期是建立良好飲食習慣的重要時期,卻常因父母、長輩或照顧者的疏忽,而養成不當飲食習慣,其中以偏食的情形最多,偏食讓孩子無法從各種不同的食物得到均衡的營養素,當然對其正常生長發育影響很大。 其實,要糾正兒童偏食,關鍵是找出自己孩子偏食的原因,只有消除導致偏食的原因,偏食才可能得到有效的改善。那麼引起兒童偏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各位媽咪請自己找找看你家寶貝是屬於那一種原因 ! ) |
幼兒偏食的原因:
- 想吃什麼就給什麼:對孩子的飲食要求,總是有求必應,從而使孩子的口味越來越高,專挑自己喜歡的好吃東西吃。
- 失敗的學習經驗:每一個人對於食物的口味都有不同喜好,幼兒也不例外,幼兒偏食有時是因為孩子對此食物的第一次經驗不好,如:食物顏色很難看、味道怪怪的,造成他不吃這個食物,或者是父母動不動就說:「不想吃、沒胃口」,聽在孩子的耳中便模仿父母了。不愉快的進食經驗,例如被魚剌哽到、被熱湯燙到也會造成小朋友拒吃或害怕的心理。
- 父母的偏食:想要讓孩子「心服口服」不要偏食,父母親一定得以身作則,有的父母本身有偏食習慣,在飲食上挑三揀四,或自己儘吃些沒營養的垃圾食物,或不喜歡喝水,動不動就喝市售高糖飲料,甚至在孩子面前說這不好吃,那不好吃,常在孩子面前批評食物的好壞,這就可能影響小孩子學大人的樣,那就真的是「教壞小孩大小」,做了最不好的示範!
- 零食不離口:五花八門的零食對孩子極具誘惑力,如果養成常吃零食的習慣,會導致胃腸道消化液不停分泌,食慾下降。
- 父母〝包辦〞餵食:孩子1歲左右時,父母就應該培養他自己動手吃飯的習慣,但有的孩子四五歲了,大人還堅持餵他,以至影響孩子對吃飯的興趣。
- 邊看電視邊吃飯:這是許多孩子的"通病",電視中精彩的畫面分散了孩子的食慾,而且正餐時未吃飽,孩子易靠零食來補充。
- 未把握飲食時間:孩子剛睡醒,或剛做完游戲,就讓孩子吃飯,準備工作不充分,消化液分泌不足,會影響孩子消化功能,容易造成偏食。
- 食物單調:年輕父母的小家庭習慣常做一種飯菜,或者孩子愛吃什麼,就總給孩子吃什麼,吃膩了,偏食也就形成了。
- 烹調不可口:儘管買了許多好東西,但父母烹飪技術不好,做得沒有滋味或缺乏變化,孩子不愛吃,不感興趣。
- 餐桌氣氛不良:父母關係不和,常在餐桌上爭執,孩子吃飯時會精神緊張,導致沒有食慾,也會誘發偏食。
- 引人注意:小孩子偏食的原因,或許是想引起父母、長輩或照顧者的注意
- 改善幼兒不正確觀念的影響
■小孩最普遍的偏食問題莫過於不愛吃蔬菜、水果,攝取過量糖果、飲料及吃太多油炸物,如炸薯條、雞排、漢堡等。父母親絕不能為了寵愛孩子,就放任其飲食喜好。幼兒自兩三歲起,對食物的味道、形狀、溫度、顏色等,開始有了喜好與厭惡的分別,而且幼兒模仿力強,若學習的對象中有偏食的情形,孩子也會「有樣學樣」!其中最易影響小孩的對象,莫過於父母親本身,其次是同學及朋友的影響,另外,電視廣告也是左右孩子飲食習慣的因素之一。了解這些偏食心理學,才能導正孩子的飲食習慣。
■父母和孩子必須要養成定時進食的習慣。 - 飲食變化 掌握烹調秘笈
■多採用蒸、水煮、滷烤、涼拌的烹調方式以減少油脂用量、並找出小朋友喜歡並能接受的方式。如果小朋友只是偶爾不吃某些東西,不代表他真的不喜歡,可以隔一段時間後,改變食物切法或烹調方式再試一試,儘可能廣泛地給予任何種類的食物。
■遇到小朋友討厭吃的東西,可以「化有形為無形」將這些食物以模型切割、切碎、磨泥、打汁等方式改變型狀,再加入其它食物中,由少量開始給予,逐漸達到正常量。如果偏愛肉不喜 歡蔬菜時,可把肉食的攝取量逐漸減半,或者把小塊的肉切成肉絲拌蔬菜熱炒,也可以把蔬菜切成小塊或絲狀與小孩喜歡吃的菜餚混合烹調,使小孩不易把它挑出。如果小孩只偏好某些水果,利用「魚目混珠」的方式,將孩子喜歡及不喜歡的水果以什錦水果的方式提供,或做成水果凍的方式誘使小孩攝取。
■味道特殊的食材,如羊肉、魚肉,可改變烹調的方法,如加些檸檬去掉魚腥味;處理青椒時先將內部的子與白色部分清除乾淨,泡過冷水後就能減少青椒的味道。
■多變化菜單內容或利用野餐或飯盒的方式,可增加小朋友新鮮感,提高攝食意願,也可透過進食環境與氣氛的改善,譬如和其他小朋友一道進餐,透過同儕間互相影響學習,來糾正其偏食的習慣。 - 勸導鼓勵力行愛的教育
■有些孩子個性固執強硬,若用威脅強迫的方式,恐怕會「一哭二鬧三罷吃」,這類小孩大多屬於吃軟不吃硬型,建議父母親還是多用點耐心好言相勸,讓孩子明白要長高、長大就得攝取各類營養素,一種食物頂多只能提供一部分的營養素,所以必須要吃各類不同的食物。
■家長可鼓勵小孩一起參與簡單的食物製作,例如共同完成水餃、生菜沙拉的製作,一方面讓 小孩有成就感,一方面藉由對食物的觸摸,增加其對食物的接受度。家長還可設計一些遊戲,如製作卡片讓小孩認識食物,以品嚐食物做為過關條件,或製作表格記錄全家人一天的食物攝取,比比看誰吃的最健康?藉由參與遊戲的過程培養孩子正確的飲食知識及習慣。
■遇到孩子不喜歡的新食物,可小量給,或另外找時間再試試看。研究發現人們適應新口味的食物約需嚐試12次左右,因此別忘了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家長也要避免拿零食當獎勵或賄賂的作法來引誘小孩進食,而是以鼓勵勸導的方式,讓小孩攝取到均衡的營養。
■講一些故事內容是有關營養寶寶的好處,例如:會像大力水手一樣有力氣、會聰明等的描述,以鼓勵孩子見賢思齊。
資料來源http://163.20.76.11/~cality/ed3.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