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

寶寶常見的皮膚問題

小寶寶為何常會有紅紅的疹子?

作者/超視 編著/黃瑽寧、李思儀、王宏哲





小百科

新生兒的皮膚是很嫩的,只要有任何的刺激,如口水、奶水、汗水、油脂等,就會出現紅紅的皮疹。照顧的原則是清潔、乾爽與涼快,最好的穿著為純棉質衣物,最好的清潔劑為溫水。



濕疹是最常見的皮膚病,不具傳染性,只是皮膚的一種反應。孩子最常見的濕疹是「特異性濕疹」,常發生在孩子開始吃固體副食品時。大部分的孩子在三歲以後就不會再有濕疹。有些食物,特別是乳製品、蛋和小麥,或對皮膚有刺激性的東西如寵物的皮毛、羊毛、洗衣粉都是造成濕疹的主因。也可能由壓力和情緒沮喪所引起,或是由某些藥物過敏所引起。



另一型態的濕疹稱為「脂漏性皮膚炎」,在皮脂腺較多的地方發生。這常在小嬰兒的頭皮、眼睫毛和眼瞼、外耳道以及鼻孔、耳朵和鼠蹊的多油脂部分發生。脂漏性皮膚炎並不像特異性濕疹那麼癢,而且容易處理。



穿著要適當,不要把小嬰孩包得滿身是汗,冬季保暖及臉部皮膚的保護也不能忽視。不要隨便擦藥膏,嬰兒乳液及嬰兒油亦非多多益善,如果可以不擦還是不要擦。必要時宜請教小兒科或皮膚科專家。如果醫師告訴您這些皮疹是屬暫時性、良性的,父母就不必太過擔憂了。





專家怎麼說

黃瑽寧醫師

其實,很多醫生都很難判斷皮膚發紅發癢究竟是濕疹造成還是過敏造成的,因為時間點很重要。如果今天吃了某一種食物,又剛好天氣炎熱,寶寶身上長出的紅疹就不易判別會是哪種原因造成的。



如果是食物造成的過敏,通常半天內身上就會長出疹子了,比較不可能是三、四天前吃的東西所引起的。如果父母懷疑是不是某種食物造成的過敏紅疹,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那食物停掉,要是疹子有跟著消掉,就再等兩個禮拜,再添加一次看看,如果第二次沒有又繼續發紅發癢,就表示不是那食物造皮膚問題。要是第二次添加後後,皮膚還是繼續長疹子,那麼在小孩一歲以前就不要跟他吃那食物了。



要是疹子從不會癢,到變成越來越明顯,再變成突起一粒一粒的,我們就要做一點分辨判斷了。



通常我們說的「痱子」和「熱疹」其實是一樣的東西,只是階段不同而有不同的名詞。剛開始寶寶因為汗腺比較小,很容易堵塞,出現一小顆一小顆白白的,那就叫做痱子。要是這時候皮膚上的細菌剛好跑進那汗腺,開始在皮膚內滋生,皮膚開始變紅,這就叫做「熱疹」。要是這細菌比較弱,侵略性比較差,寶寶可能就只是一般的長痱子,而已身體的抵抗力是會自己去克服改善的。



就算是敏感造成的過敏疹子,一樣都有一個階段時間,身體的免疫力也會自動制伏它的,不見得要擦藥,只要保持清爽、乾燥,都會自然好起來的。



熱疹主要是長在寶寶比較有皺折的皮膚部位,像是胯下、腳後跟等部位,因為這些地方汗腺比較容易堵塞。台灣的媽媽常把寶寶穿得很多,包得緊緊的,身體常流汗的那些部位也會長熱疹。熱疹不見得會癢,但是很多醫生都會說那是濕疹。濕疹是沿用中醫的名詞來代表一些常見的皮膚炎,而西醫對不同原因引起的不同皮膚疾病,早已有不同的名稱,例如接觸性皮膚炎、熱疹、脂漏性皮膚炎或過敏引起的疹子。但過去都用濕疹這個籠統的名詞來代替,其實是有不同的。



就像是如果上網查資料,會發現「嬰兒性濕疹」和「異性皮膚炎」,其實是一樣的意思。異位性皮膚炎的好發位置通常在小嬰兒的臉部、頸部後面、手肘內側、膝蓋和腳踝,比較嚴重一點也會出現在身上。同時,異位性皮膚炎的部位摸起來很粗、很乾,但其他皮膚炎或是熱疹就不會。



李思儀中醫師

中醫在育兒觀念裡有「胎火」這個名詞,在寶寶滿月之後會在頭部或臉部出現一些小疹子,大概持續三到六個月就會慢慢消失,是屬正常現象。如果媽媽希望孩子的胎火不要太旺盛的話,可以用三到五片甘草煮成的甘草水,用20㏄煮成10㏄,在寶寶他嘴巴上沾一點慢慢喝,可以有解毒降火的作用,也可以減輕疹子的發生。





觀念是非題

()寶寶皮膚很細嫩,要多用乳液或嬰兒油來擦拭保護他的皮膚。

()因為濕熱產生的疹子,不需要特別處理,只要保持皮膚乾爽就好。





(資料來源:人類智庫出版集團 提供)








********************************************************
嬰兒的脂漏性皮膚炎---無憂無慮的小搖籃頭
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林揚志醫師
嬰兒的脂漏性皮膚炎是不治療也會自然痊癒的皮膚病,很少會持續兩個月以上;大部份的嬰兒也沒有併發症的情形發生。
一位眉際深鎖的少婦,手中懷抱著一個剛足月的女嬰,前來門診就醫,這位女嬰頭上的毛髮不多,所以可見到頭皮上有厚厚的黃棕色油性附著物,好似數個月沒有洗頭留下的厚厚頭皮屑存留頭頂一般。
這位少婦用委曲的口吻敘述著她女兒的病史。這位女嬰是她的第一胎,產前在公婆的示意之下,她被迫辭職在家餵養小孩,所幸嬰兒順產,生理上一切正常,為了慎重起見,她還「特別」哺育母乳,但是不幸的是到三週大時,她發現女嬰的臉上先出現輕微落屑性的紅斑塊,起初她不以為意,以為是丈夫頭上的黃色髮油殘留在嬰兒臉上,她每天換洗先生的枕頭套與床單,接著禁止先生親暱女兒,但是情況不見好轉,慢慢的這些黃色的落屑越來越多,蔓延到眉毛、前額緣、眉毛、耳後溝,甚至於頭皮上都附著厚厚的一層頭皮垢。這時候,婆婆開始責怪她太懶惰,每天幫女兒洗澡「青青菜菜」,皮垢都沒有洗乾淨,害的她現在每天都神經兮兮,幫女兒洗澡,都要用肥皂重覆搓洗三次臉部,頭皮上還要用洗衣服的毛刷用力刷洗,但是這些黃色的皮屑依然揮之不去,在婆婆的壓力之下,她實在求助無門,只好帶著女兒,瞞著公婆到醫院求助。
雖然這位少婦愁容滿面,但是尚在襁褓中的女嬰,卻仍一無所知,安詳的躺在母親的懷裡,一點都無法體會母親的煩惱。這位少婦在醫師告之這位女嬰是罹患嬰兒的脂漏性皮膚炎,並解釋其來龍去脈,才轉憂為喜,抱著女兒回去。
何謂嬰兒的脂漏性皮膚炎
嬰兒的脂漏性皮膚炎,是一種發生在出生後數個月之內,體表的皮膚病,它常常出現在頭頂、身體近端屈側部位皮膚的落屑性紅斑皮膚炎,在外國稱這種皮膚病為搖籃中的頭罩,主要是指這種嬰兒的頭頂好像戴了一頂頭罩的模樣,因為這種皮膚炎只會在嬰兒期短暫出現,自然痊癒,所以是一種預後很好的皮膚病。
致病原因
真正造成嬰兒脂漏性皮膚炎的原因,目前仍然不明,但有幾種說法:
1.皮脂腺分泌旺盛:在出生後三個月內,正是嬰兒分泌皮脂腺最旺盛的時候,在出生後六個月之後,皮脂的製造量就會漸漸降低,一直到青春期才會再回復,這段時間,恰好與嬰兒的脂漏性皮膚炎出現的時間相同,所以有人推測可能與皮脂腺分泌旺盛有關。
2.感染說:在正常皮膚上有一種喜歡與脂肪共生的皮膚芽胞菌,在脂漏性皮膚炎的嬰兒病灶上,常常會發現有較多的這種微生物,所以有人認為它是致病原。
3.營養說:過去發現在二次大戰末期營養缺乏的那段時期,常見嬰兒的脂漏性皮膚炎,所以推測可能與營養缺乏有關,尤其是一些營養不良的母親所哺育的嬰兒,較常有脂漏性皮膚炎。也有人嘗試給予這些母親維生素H(Biotin),嬰兒皮膚症狀就明顯改善,但是並不是每個病例給予維生素H之後,都一定獲得改善。
4.內分泌說:可能與母親遺留的雄性素影響有關。
5.遺傳說。
臨床表現
經常這種皮疹在出生後二週至六個月之間出現,首先由臉、頭頂,或包尿布的區域開始發現異常,這些病變慢慢向外擴散,頸部、腋窩、肚臍邊緣都有可能出現,在臉上以前額髮際、眉毛、鼻唇溝的地方最厲害,大部份是紅色的扁平皮疹,而不會有丘疹或變厚隆起的苔癬,越來侵犯面積越廣之後,會漸漸融合,縱使皮膚的病灶已經非常嚴重,但是嬰兒仍然非常安詳,能吃能睡,皮疹可能會癢,但很少會很癢或不舒服。
與嬰兒異位性皮膚炎區別
嬰兒脂漏性皮膚炎與異位性皮膚炎外表上很類似,很多異位性皮膚炎的嬰兒一直被當作脂漏性皮膚炎,不理不睬,一直過了很久,仍然不會自然痊癒,才發現原來是異位性皮膚炎。
大致而言,嬰兒的脂漏性皮膚炎比較不會癢,異位性皮膚炎比較會癢,很可惜的是,嬰兒決不會告訴你(或妳)他現在很癢,我們可以注意這些皮疹出現的位置,嬰兒的異位性皮膚炎比較不會侵犯腋窩,比較好發在肘窩、小腿前方的位置,與嬰兒脂漏性皮膚不同;再者,異位性皮膚炎,通常較晚開始,約莫在出生後兩個月以後才出現,不似脂漏性皮膚炎多在兩個月以內出現,有時請醫師測試血中的免疫球蛋白E的值,看其是否正常,如果較高,就可能是嬰兒異位性皮膚炎。
成人脂漏性皮膚炎
嬰兒脂漏性皮膚炎的小孩長大之後,會不會也有成人脂漏性皮膚炎?
成人型脂漏性皮膚炎至成年人後出現,好發部位與嬰兒脂漏性皮膚炎相似,造成的主要原因是脂腺機能亢進,導致皮脂分泌過剩,多見於青春期以後的成年人,比較會有很油膩的現象。目前並無證據顯示,嬰兒階段有脂漏性皮膚炎的小孩,長大之後一定會有成人型的脂漏性皮膚炎,有的學者甚至認為兩者是完全不相干的兩種皮膚病。
治療方法
1.每天至少洗一次澡,在洗澡水中添加沐浴油。
2.洗澡時在皮疹厲害的地方用些水溶性的潤膚油浸泡,最好不要用肥皂。
3.洗完澡之後,塗抹溫和的類固醇軟膏。
4.因為會有繼發性感染,所以選擇軟膏時可以挑選添加抗念珠菌、抗細菌成份的軟膏,即俗稱四合軟膏,或看盒裝上主治功能的標示。
5.在沒有洗澡的時間,在患部尤其是尿布區域塗抹潤膚乳或潤膚霜。
6.頭頂厚厚的皮垢,可以先用石蠟油、嬰兒油或花生油等油劑,於清洗之前先潤濕一到二個小時,再用洗髮精清洗,效果會更好。
7.如果頭皮上發炎的比較厲害,比較紅,可以考慮使用溫和的類固醇洗劑塗抹。
8.含有水楊酸的外用藥,因為患部吸收力特別強,對於嬰兒最好不要使用,以免水楊酸的副作用。
預後及預防
嬰兒的脂漏性皮膚炎是不治療也會痊癒的皮膚病,大部份的嬰兒也沒有併發症的情形發生,反正過了這段時間就會自然消失,很少會持續兩個月或兩個月以上;並且在痊癒之後,就不會再發。如有再發,可能原來就不是嬰兒脂漏性皮膚炎,而是異位性皮膚炎。嬰兒脂漏性皮膚炎的造成原因不明,所以也不需要預防。
當對嬰兒脂漏性皮膚炎有明確的認識之後,父母親就可滌清憂慮;看著自己搖籃中的寶寶,雖然頂著一個黃棕色的頭罩,但是為人父母,心中也能與小寶寶一樣,了無牽掛,無憂無慮,安詳自在。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udithyang-happyland/article?mid=703&prev=767&next=702&l=f&fid=6









*********************************************************
你的小孩得了異位性皮膚炎嗎??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提供
認識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過敏性的皮膚炎,患者通常在新生兒或幼兒期便會發生皮膚變化,根據統計50%的患者在一歲前便會有皮膚的症狀,而這種皮膚病的患者約有 80%會逐漸合併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結膜炎,等其他過敏症狀及血液中IgE較高的體質,而家族的其他成員也常有類似過敏的疾病。
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症狀
異位性皮膚炎最大的症狀就是「癢」和「皮膚敏感」,這種癢尤其在傍晚到晚上會更加嚴重。由於遽癢忍難,患童開始搔抓而破皮、出血甚至導致細菌感染。

皮膚的症狀則可依發作的時間、年齡而有所差別;在新生兒時期發作時通常屬於急性期的皮膚症狀也就是會有紅色丘疹、抓搔、破皮、水泡甚至有許多分泌物的現象。疹子主要分布在頭、頸部或四肢伸側處。等到年紀較大後,會呈現較多慢性的皮膚症狀如很明顯一條一條粗糙的皮膚紋路或黑色素的沉澱,而這時則主要分布在四肢彎曲及身體皺折處。
50%患者到了二歲以前可逐漸減輕,而絕大部分到了青春期會幾乎痊癒只留下容易發癢及過敏的症狀。

如何照顧一個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
日常生活需要注意的六大事項

異位性皮膚炎的患童極易發癢及產生皮膚癢疹,因此日常生活最重要的便是預防癢感及產生過度皮膚敏感:
一、     溫度、季節
熱、溫度變化大或出汗都會加重癢感,因此在夏天儘量避免日曬或劇烈運動,且應待在有冷氣空調的室內。到了秋冬之際溫度下降會造成皮膚乾燥,加重皮膚乾癢的感覺,必須多塗以保濕乳液或凡士林。一般而言溫暖、乾燥且溫度變異不要太大的地方對他們而言是比較有幫助的。
二、     沐浴、清潔
用太熱的水或鹼性肥皂清潔身體都極易使身體變得太乾燥而更加容易發癢,洗澡時可在澡盆內加入一些沐浴油或特別適合異位性皮膚炎專用的肥皂以減少清潔時皮膚的水分散失。
三、     環境
在較髒的環境下容易刺激發癢,尤其對於灰塵或塵?過多的物品,如羽毛、棉花枕頭,尼絨、羊毛或寵物的毛、或地毯製品都應儘量避免接觸。
四、     衣物
儘量穿著柔軟、舒適、不緊密的衣服,布料上則應避免毛料而多選擇棉質布料。
五、     感染
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由於經常搔抓出傷口所以易受到細菌或病毒(如,單純疱疹等)感染,相對的這些感染亦會加重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情,因此一旦產生傷口必須特別小心處理以避免嚴重性的感染。
六、     飲食
目前並無醫學證實哪一種食物會使病情惡化,但如果病童吃了某種食物會使病情加重時則應儘量避免。若病情難控制,嘗試避免以下食物??,包括:牛奶、蛋、海鮮、花生,看看是否有改善。

如何治療異位性皮膚炎
如果日常生活的細心照顧預防都無法真正控制病情,便應該接受皮膚科醫師的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童在青春期緩和時之前一定會起伏不定,應該選擇一位固定的皮膚科醫師讓醫生熟悉患者的病情並做長期的追蹤治療。

一、     口服藥的治療
「止癢」是第一要素,對於異位性皮膚炎而言口服抗組織胺即可達到相當好的止癢效果。病童在病情惡化時如果可以按時吃藥大都可達到良好的控制,若同時有細菌感染時就必須加上口服抗生素。
二、     外用藥膏的治療
當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時,必須以副腎腺皮質素的藥膏來擦拭皮膚才能達到較好的控制,但須注意的是病童可能需要長時間的藥膏擦拭而身體各部位的吸收力不同,自然所需藥的強度也就不同,切莫自行買藥而長時間亂擦藥以免產生副作用。
三、     情緒的控制
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童,因為長期的發癢及全身性皮膚疹子所造成美觀上衝擊。常會讓病童在心理上呈現急燥不安、或較為自卑的人格發展而焦慮不安的心情更易讓癢感增加、病情加重。所以家人應該付出較多的耐心與關心以陪伴病童度過這段發病期,並僅量發展其他興趣以分散注意力。
四、     頑固的異位性皮膚炎
對於少數非常嚴重而無法控制的病童則需接受更進一部的治療,如:紫外線光療法、化學製劑療法:如Cyclosporine / FK-506, Interferon 等。
轉載自~~http://member.derma.org.tw/doc%5Cok%E7%95%B0%E4%BD%8D%E6%80%A7%E7%9A%AE%E8%86%9A%E7%82%8E-%E6%9D%8E%E5%A9%89%E8%8B%A5.htm







********************************************************
異位性皮膚炎的居家照顧
                           
張虔熙 醫師
           異位性皮膚炎是由多種因素所造成的疾病,它和遺傳性的過敏體質、體内的免疫系統及外在環境的刺激有關。除了藥物治療之外,外在環境的控制及皮膚保養也非常重要。
 
首先介紹外在環境的控制
(1)食物方面:出生後盡量餵食母奶6個月以上,如無法餵食母奶可改餵低過敏嬰兒奶粉,副食品6個月大後才添加,蛋白及全蛋製品12個月大後添加。食用易過敏食物(牛奶、蛋、花生、小麥、有殼海鮮、魚、有核水果等)時須注意皮膚症狀,如有惡化則禁食該種食物一段時間。
(2)住家環境: 日常生活中的灰塵、塵蹣、黴菌、狗皮屑、貓皮屑通常是引起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加重的原因之一,因此室內勿用地毯及厚重窗簾,可以百葉窗代替,不抱絨毛玩具,室內不放盆栽、不養寵物,室內以吸塵器、溼抹布勤打掃擦拭,且濕度盡量維持在50~65%。家中被套或寢具覆蓋物每週定期以60℃熱水清洗。
(3)氣候變化: 夏季和冬季均會造成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惡化。夏季氣候悶熱、潮濕,汗水會刺激皮膚,因此要減少病童在太陽下運動流汗的機會,流汗時用平滑毛巾擦汗,室內用冷氣機減少流汗。冬季氣候乾燥,會使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更加乾燥、龜裂,所以冬季須注意空氣中濕度,多擦潤膚劑。
(4) 情緒壓力控制: 心情放輕鬆,避免情緒壓力使異位性皮膚炎惡化。父母也可試著找出病童壓力的來源,加以開導及解決。

其次介紹皮膚清潔保養
(1)一天至少1次溫水澡。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不是髒而是敏感,不須過度清潔, 且水溫不可太高,因過度清潔或水溫太高會將保護皮膚的水脂層洗掉,此時當皮膚遇到乾燥空氣時,會使異位性皮膚炎之症狀加重。
(2)泡澡可在浴池中加入沐浴油、太白粉或燕麥粉,泡澡15-20分,如此可增加皮膚的潤滑度。
(3)洗完澡幾分鐘內,趁角質層含水量高時,擦上保濕乳液凡士林或過敏皮膚專用潤膚劑,以鎖住水份。
(4)頭皮濕疹可用無刺激性嬰兒洗髮精清洗。
(5)清潔用品盡量使用中性肥皂、過敏專用肥皂、清潔液或酵素清洗,避免洗掉保護水脂層。
(6)依嚴重度擦乳液、乳霜、油性品(凡士林或嬰兒油)等潤膚劑使皮膚保持水分,增加皮膚耐受性,一天除洗澡外應多擦幾次。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需要耐心及細心照顧的慢性疾病,對於患者的父母及患者自己都需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但只要對此疾病有正確的認識,了解什麼是誘發或加重的因子,從平時保養的小地方做起,與醫師配合治療,一定能將皮膚的狀況改進到相當理想的。





********************************************************

異位性皮膚炎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蔡紋如醫師
        異位性皮膚炎,是兒童最常見的慢性皮膚病,其盛行率在兒童約為1020%。此病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皮膚過敏性發炎疾病,其特徵包括皮膚會癢因而引起搔抓、皮膚乾燥、對環境的刺激物敏感,皮膚外觀的濕疹變化如紅疹、流組織液、皮膚增厚等。異位性皮膚炎好發於四肢關節處、臉頰、頸部、眼睛四周及嘴巴四周等處的皮膚,患者本身或家族成員常同時患有其他過敏病,如氣喘或過敏性鼻炎。此病通常一歲以前開始發病,病情會隨著年紀增加而改善。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江伯倫指出,兩歲前主要是食物過敏,像雞蛋、牛奶、蝦、花生等等都是主要過敏原,但隨著腸胃道發展出免疫記憶而改善。但發展到五歲以後,幾乎全都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空氣過敏為主,且變得不容易痊癒,需要長期用藥控制症狀
        異位性皮膚炎的致病原因相當複雜,多數患者血清中的IgE抗體常會上升、細胞免疫力有缺陷,所以有些學者認為異位性皮膚炎或許與免疫機能異常有關。而目前我們只能把它認為是一種天生皮膚的缺陷且和遺傳有關,要是由於先天遺傳的基因有導致過敏的傾向,以T細胞為主的許多免疫細胞參與其致病機轉。患者的免疫系統在接觸到外在環境的過敏原或刺激物之後,會引發皮膚的過敏性發炎反應,再加上患者的表皮缺乏足夠的保持水分與隔絕外來刺激物的功能,使其皮膚不但乾燥,而且更加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刺激。
 
        引發異位性皮膚炎的過敏原也相當多樣化,而且因人而異。通常在三歲以前幼兒期的異位性皮膚炎主要是由食物過敏原所引起,如牛奶、蛋白、蛋黃、大豆、花生、有殼海鮮等,這類食物過敏的情形會隨著年紀增加而改善或消失。到了三歲以後,引起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過敏原則是塵 與皮膚上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毒素,這兩種過敏原會造成異位性皮膚炎一直持續與反覆惡化,多年不易痊癒。

        最近有新的報告指出皮膚上的細菌,尤其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可能與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扮演一個相當重要的關係。異位性皮膚炎病人皮膚上非常容易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增生與感染,而且臨床上使用抗生素來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對於異位性皮膚炎病情的控制很有幫助。此菌會分泌包括腸毒素在內的許多具有超級抗原活性的外毒素,其可穿透皮膚,刺激並活化大量的T細胞,造成皮膚過敏性發炎反應的持續與惡化。在正常情況下,T細胞被抗原活化之後會走向自殺式的細胞死亡,即所謂的細胞凋亡,這種自殺式的細胞死亡可清除發炎處被活化的T細胞,使發炎反應得以終止而不致於一直持續下去,如此免疫系統才能維持平衡。台大醫院研究發現,雖然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B在健康人及異位性皮膚炎病人身上都會引起T細胞的活化,但是兩者的T細胞被活化之後所製造的細胞激素以及細胞凋亡的情形卻大不相同。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B在健康人的T細胞引起第一型輔助型T細胞激素的製造,而在異位性皮膚炎病人的T細胞卻引起第二型輔助型T細胞激素的製造。而且,異位性皮膚炎病人的T細胞比健康人的T細胞較少有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B活化之後引起的細胞凋亡。此外,第二型輔助型T細胞激素如介白質-4可抑制此種細胞凋亡。這些結果暗示異位性皮膚炎皮膚內的T細胞受到金黃色葡萄球菌超級抗原活化後主要製造第二型輔助型T細胞激素,因而比較不容易死亡,因此發炎處被活化的T細胞無法被清除,皮膚的過敏性發炎反應也就不會終止,這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為何會多年不癒的主要原因之一。

        對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照顧,最重要的是避免接觸過敏原與刺激物。居家環境保持簡單乾淨,不宜裝設窗簾或鋪設地毯,宜減少絨毛玩具,避免飼養寵物。床單、被套、枕頭套最好用化學纖維,以防塵套封好,或每隔二至三星期,以攝氏五十五度熱水清洗或浸泡。

        由於幼兒期的異位性皮膚炎主要是由食物過敏原所引起,因此,副食品最好在嬰兒六個月大以後再添加,而且兩歲之前應避免接觸各種食物過敏原,如牛奶、蛋白、蛋黃、大豆、花生、有殼海鮮等,嬰兒應使用母奶或水解蛋白低過敏奶粉餵食。一般對二歲以上的小孩,不必刻意限制飲食,但若每次吃了某種食物就會發癢,就應盡量避免該食物。食物的選擇以新鮮、天然、煮熟為佳,宜少油、少糖。

        由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又乾燥又敏感,最好用清水或中性低敏感的清潔用品來清潔皮膚,平日可以塗抹凡士林或中性低敏感的乳液或乳霜來保持皮水份,避免皮膚乾燥。夏天應避免流汗,汗水要盡快擦掉或洗掉。室內溫度不宜過高,保持通風涼爽、衣著輕便,選用棉質衣料。

        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孩皮膚容易有繼發性感染,常見的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有繼發性感染時,宜合併給予抗生素治療。除了注意居家生活照顧外,適當的藥物治療亦不能疏忽。部份患者會因害怕藥物的副作用而不敢接受治療,反而導致異位性皮膚炎持續惡化,影響小孩的情緒及社交發展。

        異位性皮膚炎的藥物治療,主要是針對皮膚發炎的地方塗抹抗發炎藥物,包括類固醇藥膏以及不含類固醇的免疫調節劑藥膏。此外,口服抗組織胺藥物以及止癢藥膏,可以減輕患者的癢感,以避免異位性皮膚炎愈抓愈嚴重的惡性循環。








********************************************************

四大新生寶寶常見的皮膚問題


1.脂溢性皮膚炎——乳痂
  症狀:嬰兒的脂溢性皮膚炎——乳痂,是一種好發於04個月的嬰兒皮膚病,這是一種很厚的、油膩的、不斷生長的、覆蓋頭皮的痂,有時甚至蔓延到臉上、耳後和脖子上。這在嬰兒中非常普遍,會存在一段時間。乳痂摸起來有些油膩,會導致脫皮,但大部分會自然痊癒,屬於暫時性的現象,症狀輕微時不一定要處理。但是痂較厚時,就需要看醫生了。
  居家護理 :有些專家認為乳痂是一種真菌感染,為防止復發,應從基本的衛生保健開始。只要用棉球蘸上嬰兒油或經沸騰後放涼了的食用油,塗在有痂塊的部位數小時,之後再用梳子輕輕剝落,並用肥皂水等清潔乾淨即可,但不可強行清除,否則很可能因抓破頭皮導致感染。


2.皮膚褶爛
  症狀:在肥胖的新生寶寶中較多見,它發生在身體褶縫處和腋窩、頸部、腹股溝、臀縫、四肢關節的曲面。這是由於褶縫處積汗潮濕、局部熱量不能散發,相貼的皮膚互相摩擦,而引起局部充血、糜爛、表皮脫落,甚至滲液或化膿感染。所有病變都局限於褶縫處,邊緣清楚。由於縫內的積液可能起化學變化而發臭,內衣接觸褶爛處會有痛苦感。寶寶經常會因疼痛而哭吵不安。
  居家護理 :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首先就要保持褶縫處皮膚清潔乾燥,肥胖嬰兒要勤洗澡,浴後用細軟布類將褶縫中水吸乾,撲以適量爽身粉(注意避開女寶寶會陰部,可以用適合寶寶的護膚霜),使局部滑爽。要勤換尿布,保持腹股溝、會陰、大腿跟部等處的乾燥。假使局部發現表皮脫落,可在短時間內塗搽2%3%的龍膽紫溶液,範圍一定要小,見結痂就不要再塗抹了。


3.小兒濕疹
  症狀:俗稱「奶癬」,是一種寶寶常見的皮膚炎症。主要表現為患處皮紅色疹點或紅斑,逐漸增多,有的融合成大片,可伴有流水、糜爛、結痂、瘙癢,常反覆不愈。一般好發於頭面部,以後逐漸蔓延至頸、肩、背、四肢,甚至可波及全身。寶寶常因極瘙癢而煩躁不安,夜間哭鬧以至影響睡眠,有時因寶寶用手抓癢常可致皮膚細菌感染而使病情進一步加重。
形成原因:
 1、某些外源的因素,如月光、紫外線、寒冷、濕熱等物理因素,寶寶
       接觸絲織或人造纖維以及某些外用藥物均可引起濕疹;
 2、機械性摩擦、護理不當等也可引起濕疹。
 3、飲食不當也是引起濕疹的重要因素之一。

居家護理 :
 1、盡量採用母乳餵養,一般來講,人奶也容易引起濕疹,常常與寶寶
     的體質和媽媽的飲食結構有關係,如果媽媽食用海鮮、肉類、蛋
     類、奶、豆製品時寶寶的濕疹加重了,就要暫停該種食品。  
  2、添加輔食時,應由少到多,由一種到多種加,使寶寶慢慢適應,也
     便於父母觀察是何種食物引起過敏。  
  3、已患了濕疹的寶寶,應避免或減少食魚、蝦、蟹等海鮮品或刺激性
     較強的食物。
  4、給寶寶多吃清淡、易消化、含有豐富維生素和礦特質的食物,這樣
     可以調節寶寶的生理功能,減輕皮膚過敏反應。
 5、避免寶寶過胖,肥胖的寶寶,患濕疹的可能性就要大的多。

 只要合理安排寶寶的飲食,必要時配合必要的藥物治療,濕疹是可以控制的。即使一時控制不好,隨著斷奶時間的延長,濕疹也會逐漸消失。


4.尿布疹
 症狀: 尿布疹是嬰兒中最常見的皮膚問題,是小寶寶臀部的一種炎症。新生寶寶的皮膚非常嬌嫩,出生後又離不開尿布,顧名思義,尿布疹就是發生在兜尿布的小寶寶的臀部,表現為臀紅、皮膚上有紅色斑點狀疹子,甚至潰爛流水,皮疹可向外延及大腿內側或腹壁等處。疼痛使寶寶愛哭鬧,表現為不安、煩躁、或睡不踏實。尿布疹是兜尿布所造成的,但不是兜尿布的小寶寶都發生尿布疹。

形成原因
  由於尿液中含有尿酸鹽,糞便中含有吲哚等多種刺激性物質,兜尿布後,這些物質持續刺激皮膚,加上新生寶寶的皮膚嬌嫩,就發生了紅臀。
  1、尿布換得不勤 寶寶解尿後沒有及時換尿布,特別是夜間不能及時換尿布,或  用一次性尿不濕,長時間尿液的浸濕,對寶寶臀部的皮膚引起刺激,導致發紅、充血,紅臀就發生了。
 
  2、便後不及時清洗 新生寶寶的大便稀、量多、次數多,母乳餵養的新生寶寶大便一天通常在45次。因長期兜著尿布,大便常沾滿了寶寶的整個臀部。有時護理寶寶的人,在寶寶大便後用尿布將臀部的大便擦去,而沒有及時清洗臀部,使整個臀部仍然粘附著殘留的大便或分泌物,當再次兜著尿布時,讓寶寶的臀部繼續保持在潮濕、有刺激物的環境下,久之就發生了紅臀。

  3、寶寶臀部潮濕 對寶寶的護理應該特別仔細、精心,不僅大便後將孩子的臀部洗得乾乾淨淨,而且每次小便後都清洗臀部。夏季時一天洗23次澡,冬天也要經常洗澡,每次洗完臀部或洗澡後還在臀部拍上一層粉,清洗後換上乾淨的尿布。有些媽媽喜歡在尿布的外面再包裹一層塑料紙。豈不知新生寶寶臀部皮膚皺褶多,清洗臀部後水不易擦乾,馬上包上尿布後,在外面再裹上塑料紙,會使局部不透氣;而潮濕的臀部拍上粉,似乎是使臀部皮膚乾燥,但實際上粉吸水變成塊,不僅局部仍然潮濕,而且粉對皮膚也形成刺激。這樣人為的潮濕環境,使寶寶局部皮膚的抵抗力下降,導致紅臀更嚴重。

  4.尿布粗糙,吸水性差 有些年輕的爸爸媽媽,沒有認識到孩子皮膚的嬌嫩,準備的尿布粗糙、或是用化纖布的,吸水性能特別差,造成寶寶臀部皮膚更潮濕;在擦拭臀部時,由於動作粗暴及尿布上粗硬毛刺,又擦傷了寶寶的皮膚,進而在尿便的潮濕刺激環境下,使寶寶更容易發生紅臀。

  發生紅臀時,由於皮膚破損,細菌極易繁殖造成局部感染,嚴重時細菌從感染的局部侵入血液,引起敗血症。因此,新生寶寶的尿布疹重在預防,發現臀部發紅、糜爛時一定要及時治療。

居家護理 :
 1、尿布疹是由於尿布被糞便、尿液污染後分解產生氨,刺激和損傷皮膚所致。未及時更換尿布是致病的原因之一。由於寶寶的皮膚嬌嫩,易對洗滌劑、柔順劑等物質過敏,注意給寶寶洗衣服時不要添
加這些東西。有時還會引起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皮疹,表面看似尿布
疹,實際是一種黴菌感染,一定要及時治療。 
 2、在尿布疹嚴重時,可暫時不用尿布,讓孩子的臀部暴露在空氣中,以保持皮膚乾爽。
  3、選用純棉布做尿布,要勤換尿布。尿布洗燙後在陽光下曬乾再使用。選用合適的紙尿褲與純棉尿布交替使用,既經濟實用又有助於寶寶的發育。  
  4、勤把尿,及時更換尿布,以免尿液浸濕皮膚。便後切忌用鹼性的皂類洗滌,應用水、溫和的脂類或柔適嬰兒濕紙巾清潔,使用嬰兒護臀霜薄薄地塗抹一層,可有效預防和治療尿布疹。嚴重者應到醫院治療







*********************************************************
3技巧解寶寶“紅臀”之擾

學習一些護理技巧,新手媽媽完全可以幫寶寶度過最敏感的尿布期。
  寶寶肌膚嬌嫩,很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尤其是小屁股被尿布疹困擾,其實,除了生理原因外,主要還是媽媽照顧不周導致的。學習一些護理技巧,新手媽媽完全可以幫寶寶度過最敏感的尿布期。


  尋找紅臀誘因
  尿布疹的發生,主要是因為寶寶大小便給皮膚帶來刺激,未能及時杜絕大小便刺激是最終誘因。

誘因一:尿布沒及時更換
  寶寶大小便後沒有及時換尿布,尤其在夜間,不換尿布或長時間使用一次性尿不濕,都會使得尿液對臀部皮膚產生刺激。

誘因二:臀部沒有保持清潔
  寶寶大小便特別頻繁,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大便每天就有45次。兜著尿布會導致整個臀部都被大小便污染。如果媽媽只是習慣性地清洗肛周皮膚,忽略臀部其他部位的皮膚,也會導致紅臀的發生。

誘因三:臂部沒有保持乾燥
  新生寶寶臀部皮膚皺折多,清洗後不宜馬上包上尿布,應該用乾毛巾將皮膚皺折處的水分擦乾。

誘因四:尿布也有刺激性
  粗糙或用化纖布做成的尿布,吸水性能特別差,會使局部皮膚更潮濕。在擦拭臀部時,注意避免動作不能粗暴、尿布不能粗硬,這將損傷皮膚,繼而發生紅臀。


  紅臀預防3技巧

技巧1:保持乾燥,合理使用祇尿褲
  寶寶每天大約要排小便1014次、大便23次,每次尿濕後,若不及時更換尿布,尿液會刺激寶寶臀部的細嫩皮膚,引發局部尿布疹。所以,及時給寶寶更換尿布,保持小屁屁乾爽,將杜絕發生尿布疹。

  紙尿褲乾淨衛生,使用方便,符合衛生要求和消費潮流,是許多新手媽媽的好幫手。但是,紙尿褲因透氣性和柔軟性差,很容易造成寶寶尿布疹哦。

  傳統的尿布因柔軟舒適、透氣性好、經濟實惠、環保健康一直被沿用至今。出於方便媽媽照顧又利於寶寶健康的考慮,專家們建議採用折衷的辦法:白天用尿布,晚上用紙尿褲。


技巧2:適度清洗,合理使用護臀產品
  寶寶的小屁屁不是每次換尿布都要清洗的,這樣會破壞皮膚上的天然保護膜,使皮膚變得乾燥且自我保護能力減弱。每次清洗要注意更換尿布時,儘量擦乾淨尿糞殘留物(女寶寶擦洗時應從前向後),稍有疏忽,小屁屁就會變成紅屁股。

  專為嬰兒肌膚設計的護臀產品,是目前預防治療尿布疹的好幫手,如護臀膏、爽身粉、濕紙巾等。


技巧3:進行適當的空氣浴、陽光浴
   保持清潔和皮膚乾燥,是預防和治療尿布疹的兩大措施。適時適度地將寶寶的小屁屁暴露在空氣中或陽光下,不僅能去除濕氣,使寶寶倍感舒服,而且能預防和治療尿布疹。


  預防和護理具體的做法:

(1)   給小屁屁一點空氣-“給嬰兒的小屁股透透氣。”
在小棉被上墊兩層乾淨的布墊,範圍要夠大,將小寶寶趴放在上面,脫下嬰兒的尿布,讓他趴著,臉側放任一邊,在毛巾下墊一塊防水物。上半身蓋上棉被以保暖,將小屁屁充分暴露在空氣中或陽光下,每日23次,每次1020分鐘。就這樣讓嬰兒趴一段時間,並在他身旁看護著。結束後,適當塗抹一些潤膚油,一般12天紅臀就能消失了。

(2)   吹乾寶貝的小屁股:
保持尿布部位乾燥能促進復原,但若用毛巾擦乾可能刺激敏感的皮膚。怎麼辦?試試吹風機。將吹風機設定在低溫處,吹乾寶寶尿濕的部位。



新知:護理“紅屁股”6注意


很多媽媽抱怨寶寶的屁股每天都要排泄,每天給寶寶換尿布很麻煩,有時候想偷點懶吧,最終受懲罰的還是寶寶的屁股,竟然變成了“紅屁股”,也就是醫學上說的尿布疹或尿布皮炎。
  家長們可別小看寶寶“紅屁股”,它的危害還是蠻大的。

  “紅屁股”危害大
  剛出生的寶寶排泄頻繁,多尿便,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大便一天通常就有4-5次,白天可以不停換尿布,晚上只能用紙尿褲。不經意間,寶寶的屁股就要與尿便接觸,浸濕的尿布與小嬰兒的嫩嫩的皮膚接觸時間過長,尿中的尿素分解出氨的代謝產物後刺激寶寶的皮膚,或因大便在臀部滯留時間較長後發酵產生酸性物質,加上出汗多等因素,刺激了新生兒柔嫩的皮膚,常在臀部、大腿根部及大腿內側,出現小紅點子、小水泡,繼而為膿胞,如不及時處理就會出現皮膚表面糜爛、脫落甚至感染,常易造成臀炎。
  所以,常常有媽媽疑問:“好好的,寶寶嫩嫩的小屁屁怎麼了?

   護理“紅屁股”6注意
我給新手媽媽講講護理“紅屁股”的有6種護理方法,可以讓你的寶寶“紅屁屁”的發生幾率降到最低,幫助寶寶們遠離紅屁股。

1.尿布要純棉  
 對嬰兒一定要用純棉的白布做尿布,一是舒適、吸汗、天然,不像化纖可能對皮膚有一定傷害。二是可以更容易觀察寶寶的大小便情況,因為大小便常常可以反映出寶寶的健康狀況。

2. 尿布要勤換勤洗
 家長一定要注意寶寶是否不自覺尿了拉了,以便及時換尿布。小兒尿後沒有及時換尿布,特別是夜間不換尿布,或用一次性尿不濕一夜到天亮,這樣長時間不換尿布,尿液對臀部嬌嫩皮膚刺激會很大。尿布要勤洗,徹底清洗後,要放在陽光下進行晾曬,可以殺菌。

3. 便後要清潔臀部
  新生兒的大便稀、量多,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大便尤其多。因兜著尿布,大便常沾滿了整個臀部。有些父母或保姆在小兒大便後用尿布將臀部的大便擦去,而沒有清洗臀部,使整個臀部仍粘附著大便,當再兜著尿布時,在潮濕有刺激物的環境下而發生紅臀。

4.要保證臀部乾燥
   清洗臀部後一定要把水擦乾,然後包上尿布;注意不要認為給寶寶的臀部拍上粉,就使臀部皮膚乾燥。如果臀部本來是潮濕的,拍上粉只是粉吸水變成塊,不僅局部仍然潮濕,而且粉對皮膚也形成刺激。潮濕的環境使局部皮膚的抵抗力下降而發生紅臀。

5.給屁屁抹上護臀膏(最好選擇不含羊毛脂成分的,否則容易引起過敏),最後再給他換上乾淨的尿布。

6.在換上新的尿布之前,先停幾分鐘,等小屁屁變得乾爽。也可以用你的吹風機,調到常溫那一擋,吹吹小屁股。







**********************************************************
選擇布尿布還是紙尿褲?

  現在用的尿布有兩種:傳統的布尿布和現代的紙尿褲。它們各有各的優點,當然也存在不足的地方。

◆ 紙尿褲的優點:
1、使用方便:用完了就扔,不用洗,父母不必擔心大小便會弄髒衣褲,一般4-5小時更換一次。
2、更換方便。

◆ 紙尿褲的缺點:
1、容易引起紅臀:如果寶寶排尿後不及時更換,局部潮濕和尿液中的鹽分會刺激寶寶臀部嬌嫩的皮膚而引起尿布炎,皮膚發紅至潰爛。雖然紙尿褲的說明書上稱其具有良好的吸水性、透氣性,但與布尿布相比,還差得很遠,排出來的尿都包在了裏面。

2、有造成尿道感染的可能:尤其女嬰,由於尿道短,排了大便之後如果不及時更換、清洗,則很可能細菌經過尿道到達膀胱,輸尿管引起“上行性的尿道感染”。

3、可能影響男孩將來的生育能力:這種情況雖然少見,但有報導稱長期使用紙尿褲可致男性不育,因為尿液保留,使陰囊處局部溫度較高,影響睾丸的發育。

4、費用較高:一片紙尿褲以8元計,一個小嬰兒每天用約6片,一天花費48元左右,一個月1440元,對一般收入的家庭來說是一個相當的經濟負擔。

5、不利於環保:大量用過的“尿布山”,未經一定處理,隨意拋棄,時間一長,必然造成環境污染。


◆ 布尿布的優點:
1、有利於健康:布尿布透氣、吸水。

2、經濟、節省:可以利用舊的床單、棉毛衫、褲改制而成,不花錢,只費人工,外觀上雖然不太雅觀,但是柔軟,吸水性好,洗後可以反復使用,比使用紙尿褲要經濟得多


◆ 布尿布的缺點:
1、勤換:只有做到勤換才能保持局部清潔、乾爽,但是在晚上就比較麻煩影響母親的睡眠。

2、勤洗:如果在夏天,要做到這點還比較容易,但到了寒冬臘月,冰涼的水是很難讓人忍受的。
  
3、包裹複雜。

4、汙漬清洗有難度。


    通過分析紙尿褲和布尿布的優缺點,我們可以發現要方便還是應該使用紙尿褲,但要孩子健康似乎使用布尿布更好。

  專家建議:在白天,嬰兒宜使用傳統的尿布片,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紙尿褲。到了晚上,考慮到能讓孩子安穩睡覺,這時可使用紙尿褲。外出時,為了方便,也可考慮使用紙尿褲。







******************************************************
預防寶寶尿布疹的方法

過去一直認為尿液中的氨(由尿素分解而來)是造成尿布疹的直接因素,現在發現主要是由於尿液中的氨使皮膚酸鹼值昇高,提高糞便中蛋白分解的作用,造成皮膚刺激,有人因而發現餵食母乳的小孩比餵食牛奶的小孩,發生尿布疹的比例較低,這是因為牛乳內含有較多會分解尿液中尿素成為氨的細菌存在。
一般媽媽最重要的是要區別尿布區皮膚炎有沒有合併念珠菌感染,簡單來說,典型的尿布疹與念珠菌所引起的皮膚炎,最大的不同是在皮膚皺摺處如腹股溝縫內,屁股溝夾在裡側的皮膚應屬正常顏色,不易侵犯,尿布疹早期都僅限於尿布接觸的區域,在嚴重之後才會向外圍擴散,夾在裡側的對磨區域皮膚是完好的,而念珠菌所引起的皮膚炎就沒有這種分佈區域上的差別,主要除了一塊紅色大範圍的侵犯之外,還會有衛星狀散發性的小紅疹,小紅疹周圍會有落屑,有時有小膿包,可以幫助我們區分。
預防尿布疹的方法:
1)當小孩的尿布變濕或弄髒的時候,要儘快馬上更換。
2)在每次排便之後,將您寶貝的生殖器完全清潔乾淨並保持乾爽。小心不要太用力擦。
3)在嬰兒的小屁屁塗上一層薄薄的保護軟膏或凡士林。
4)換上乾淨的尿布時,不要固定的太緊,這樣空氣會不流通。
5)試著選用超強吸收力或是有塗上凡士林作為保護層的尿布。
6)如果您的寶寶在服用抗生素,或者有腹瀉的情形,要特別注意他的屁股,並時常更換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