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5日 星期四

寶寶尿液看健康 尿量˙次數˙顏色˙味道


新生兒排尿尿液觀察6要點
導讀:寶寶在不同年齡,尿量和排尿次數都不相同。有時,嬰兒排尿次數會突然發生變化,讓媽咪十分擔心,由於嬰幼兒新陳代謝旺盛,年齡愈小,特別是嬰儿期,而膀胱容量又較小,所以每天排尿次數很多。
要知道嬰兒排尿次數情況可傳遞出身體的很多重要“健康情報”,因此,媽咪最好多多做一些瞭解。
1為什麼寶寶會拉那麼多的小便?
小兒在不同年齡,尿量和排尿次數都不相同。由於嬰幼兒新陳代謝旺盛,年齡愈小,其熱能和水代謝愈活躍,吃的是以液體食物為主(特別是嬰兒期),而膀胱容量又較小,所以每天排尿次數很多。
在剛出生頭幾天,由於進食量少,寶寶尿量可很少,一天只有4~5 次。
幾天之後,排尿次數會迅速增多,6個月以前,一天可達20~30次,每次約30毫升。
6 個月後,隨著半流質的輔助食品的增加以及腎臟功能的逐漸完善,排尿的次數會逐漸減少,到週歲時,一天排尿約15~16次,每次約60毫升(約為普通玻璃杯的1/3杯)。
2~3歲時,平均一天10次左右,每次的量也逐漸增至90毫升左右。但由於受寶寶的個體差異,以及飲水量、氣溫等因素的影響,尿量和排尿次數都可有較大的變化。
2怎樣識別寶寶的尿色是否正常?
* 尿色發黃時
正常情況下,尿色大多呈現出無色、透明或淺黃色,存放片刻後底層稍有沉澱,但尿色的深淺與飲水的多少及出汗有關,飲水多、出汗少的寶寶則尿量多而色淺,飲水少、出汗多或發燒的寶寶則尿量少而色深;
早晨第一次排出的尿,顏色要較白天深;因治療某些疾病而服用了呋喃坦啶、痢特靈、複方VB、VB2、黃連素、大黃、番瀉葉、蘆薈等藥物,也會使尿色變得金黃或橘黃。
然而,剛出生的小寶寶尿色發黃,通常是由於新生兒黃疸疾病所致,除此,還同時伴有皮膚、鞏膜(白眼球)等​​處的發黃;若是較大的寶寶尿色變得深黃,同時伴有發燒、乏力、食物明顯減退、噁心、嘔吐等不適,並在腹部肝區的部位有觸痛,則可能是患了黃疸性肝炎。
3新生兒尿液的特點
出生後僅在最開始時排的尿液顏色可較深而帶濁,在整個嬰幼兒期新鮮尿液幾乎是無色而透明的,並帶有一種淡淡的芳香。放置一段時間後,因尿中的尿素分解為氨,才出現較明顯的氨臭。
由於新生兒及幼嬰尿液中的尿酸鹽比較多,在尿布上分解時有時可使尿布紅染。又或在氣候寒冷時,剛排出的尿是清的,放置一段時間後就變濁了,這是由於嬰幼兒尿中含有較多的尿酸鹽和磷酸鹽,在溫度降低的情況下溶解度變小而析出的緣故。這些都屬正常的現象。
4新生兒排尿系統的發展
嬰幼兒自主性排尿功能是隨著神經系統的發育才逐步完善起來的。出生後最初幾個月內的排尿純屬反射性的,只有在膀胱充滿後引起反射性排尿。
一般到5~6個月大時,條件反射才逐漸形成,例如能在大人“把尿”時排尿,或在睡醒時會有要排尿的表示。到1 週歲時,可以逐漸訓練其對排尿的控制,大約要到1.5~2週歲後,幼兒才真正能控制尿意和自主排尿。
5嬰幼兒的尿液反應健康狀況
寶寶排尿的異常,無論多尿、少尿或無尿,除受氣溫、飲水量多少等因素影響外,也可因心、腎或垂體等多種疾病引起;如果剛排出的新鮮尿是混濁的,就要排除急性泌尿道感染等可能;如果剛排出的新鮮尿即有異常氣味,則提示寶寶可能有病。
如有一種苯丙酮酸尿症的患兒,排出的新鮮尿帶有一種特殊的黴臭味,這種小兒往往伴有智慧低下;又如,在寶寶的排尿控制功能完善過程中,發生“尿床”是正常的現象,但若到了5~6歲仍經常尿床,那就是不正常的了。
此外,嬰幼兒排尿有個特點,就是一旦開始就難以中斷(除非突然受到驚嚇),如果尿流斷斷續續,或排尿時出現疼痛、哭鬧等情況,均應及時到醫院找醫生檢查。
6新生兒排尿異常的五種情況
排尿異常的五種情況
寶寶剛出生到滿月前,因為還沒有適應外界環境,飲食也不規律,腸子裡面還殘存著在媽媽體內積蓄的物質,所以小便容易異常。當出現排尿異常時,媽媽要注意區分是病理性因素還是生理性因素所致。
尿量減少:如果媽媽發現寶寶的尿量明顯減少了,馬上分析一下原因。越小的嬰兒其尿的濃縮和重新吸收功能就越不成熟。
如果是因為飲水不足引起的,媽媽就不必緊張,只要給寶寶補充足夠的水分就行了。如果是因為寶寶發生嘔吐或腹瀉引起尿量減少的話,那麼可能會發生水分大量排出體外,從而造成脫水和電解質平衡紊亂的情況,要及時帶孩子看醫生。
排尿過頻:如果寶寶排尿非常頻繁,媽媽要觀察一下是否伴有尿量的增加。若尿量也同時增加,往往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不必擔心。
若排尿頻繁,同時尿量卻沒有增加,則有可能是病理性的,應及時帶寶寶去諮詢醫生。
尿液發紅:新生兒的尿液呈透明的淡黃色,可是有的寶寶排出的尿會呈現出混濁的紅褐色,甚至會有血尿。爸爸媽媽一看到這種情況總是非常驚慌。
其實,這多半是因為尿中的尿酸鹽結晶所致,爸爸媽媽不必驚慌,也不用做什麼特殊護理。一般3天左右寶寶就會自動痊癒了。
如果寶寶因為治療某些疾病而服用了維生素B、黃連素等藥物,也可能會使寶寶的尿液顏色呈桔紅色。
如果寶寶持續血尿超過3天以上,則有可能是先天性的尿路畸形,那就需要及時帶寶寶就醫了。
尿液發黃:寶寶尿液顏色的深淺與飲水量、汗液排出量都有密切相關。如果寶寶飲水多、出汗少,那麼尿量就會偏多,且尿色淺而透明;如果寶寶飲水少,出汗多或正在發燒,那麼尿量就會減少,顏色也會變成深黃色,並且氣味較大。
如果寶寶尿色發黃,皮膚、白眼球等處也發黃,則有可能是新生兒黃疸所致,需要讓醫生診斷。
尿液變白:寶寶尿液發白一般出現在寒冷的冬季,往往還會有白色沉澱。這往往是尿中的尿酸鹽增多而引起。白色沉澱物即尿酸鹽結晶,如果在尿中加入一些酸,如冰醋酸,結晶就會很快溶解,尿液立刻回復清澈透明。
如果寶貝不但尿色發白,而且尿液渾濁或有特殊的臊臭氣味,同時伴有尿頻、尿急,排尿時哭啼,則很有可能是泌尿系感染,形成了膿尿。這時要及時帶寶寶看醫生。
資料來源:騰訊網、阿里醫藥、實用育兒百科
媽媽育兒百科 整理
資料來源http://mombaby.tw/article1873.html




*********************************************************************
寶寶跟大人一樣,喝很多水的話尿量就會增加,但寶寶尿量增加的情況不只是因為多喝水,伴隨著成長,尿量也會改變。新生兒時每次的尿量只有5~20ml,但相對地每天的尿尿次數約有15~20次之多。每次尿量伴隨著成長增加,但次數就會相對減少,因為身體發育,儲存尿液的膀胱也會跟著長大。

寶寶長大了,有可能因為尿量增加,導致尿液從紙尿褲中滲漏出來,這時要記得幫寶寶更換紙尿褲尺寸喔!

因此,紙尿褲不只是伴隨寶寶成長而只有版型變大而已,吸收量也會變得能吸收更多尿尿

上表為寶寶成長所帶來的尿量增減,每天的尿量也會受到下列因素影響而有所不同,因此媽媽不用因為寶寶每天尿量變化而擔心。
尿量多時
可能因為天氣較冷,導致排汗減少而增加尿量,這時要注意尿布疹的發生。
雖然有時也會因為尿崩症導致尿量增加,但因為尿崩症不是常見的疾病,因此案例很少。
尿量少時
夏季氣溫高的時候,因為常流汗導致尿量減少。雖然寶寶的身體表面積比大人小,但是汗腺數量是跟大人一樣的,因此寶寶會比較容易流汗,流汗多的話,尿量就會變少,因此不用太過敏感擔心。

從尿尿來確認寶寶的成長與健康狀況
寶寶的尿尿是成長與健康狀態的重要指標,在換尿布的時候,也記得幫他確認今天尿尿的狀態喔!
從尿量中可以得知的事情:伴隨寶寶成長,每次的尿量也會增加,相對的每天尿尿的次數也會減少
尿尿的顏色
淡檸檬色、麥稈色:健康寶寶的尿尿顏色
紅磚色:天氣熱的時候有時尿尿顏色會變深,不用擔心
粉紅色:有很多原因會發生。請拿著沾有尿液的紙尿布去小兒科接受診斷
尿尿的味道
跟大人一樣,時間久了會有阿摩尼亞的味道,有時候也會沒有味道,讓我們來了解更仔細吧!



**************************************************************
從寶寶「尿尿」中的看健康
您是不是經常查看孩子剛剛解完的小便有沒有異常?是不是經 常留意孩子最近一段時間的小便次數是否正常?是不是經常詢問幼兒園的老師孩子在園的小便情況?……
  不管以前是否做到,現在開始您需要按照上面的方法留意了。
  正常“尿尿”範本
  排尿量(每天):【3~7歲】約600~700毫升(並不是所有的孩子每天都排一樣多的尿,尿量的多少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同)。
  排尿次數(每天):【3~7歲】約6~7次。
  尿色:大多呈無色、透明或淺黃色,存放片刻後底層稍有沉澱,但尿色的深淺與飲水的多少及出汗有關:喝水多、出汗少的孩子則尿量多而色淺﹔飲水少、出汗多或發燒的孩子則尿量少而色深。早晨第一次排出的尿,顏色要較白天深﹔因治療某些疾病而服用了?喃坦啶、痢特靈、復方VB、VB2、黃連素、大黃、番瀉葉、蘆薈等藥物,也會使尿色變得金黃或橘黃。
  異常“尿尿”種種
  A:尿色
  ● 深黃
  剛出生的小寶寶尿色發黃,通常是由於新生兒黃疸疾病所致。然而,如果較大的孩子尿色變得深黃,同時伴有發燒、乏力、食慾明顯減退、噁心、嘔吐等不適,並在腹部肝區的部位有觸痛,則可能是患了黃疸性肝炎。
  ● 發白
  如果只是發現“尿尿”發白,沒有其它伴隨症狀,一般是一種正常現象(特別是天冷的時候容易出現)。但是,如果還伴有其它症狀,如腿腫脹,並且,尿液經過加醋或加熱,均不能變得澄清,則有可能是患了絲蟲病或胸導管內有炎症﹔如果伴有尿頻、尿急、尿痛,多是尿道發生了感染﹔如果伴有發燒、寒戰,並感到劇烈腰痛,則可能是患了腎盂腎炎。
  出現以上情況,最好帶孩子去醫院化驗和檢查,以便及早明確診斷和針對性的治療。
  B:尿床
  健康隱憂:遺傳/ 腦中“醒覺神經中樞”反射遲鈍
  一般來說,輕微的尿床並不是病,隨著年齡增長通常都會自然消失。然而,頻密而持續的尿床很可能和隱藏性病理原因有關,必須重視和進行適當治療。
  如果父母都有尿床史,孩子就很有可能遺傳到尿床。如果孩子在3歲後,還頻繁尿床,那麼建議您馬上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
  積極應對——
  1.排尿訓練:買個尿濕報警器,將濕度感應器放在尿床孩子的內褲上,孩子只要一排尿就會報警喚醒他,能訓練他對膀胱膨脹的敏感性並及時甦醒。這種方法安全有效、無副作用,須長期堅持使用,治癒率比較高,復發率低。不過如果濕度較大,報警器常常會失靈,所以環境濕度很大的時候也可以選擇傳統的鬧鐘來代替報警器。
  2.藥物治療: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去氨加壓素(DDAVP,商品名:彌凝片)有改善睡眠、促進覺醒的作用。近年研究發現採用小劑量、長療程(6~12個月)的遠期療效較好。
  3.中西醫結合治療:DDAVP與中藥(如中藥遺尿合劑等)合用,療效優於單用DDAVP。
  生活配合——
  ◆ 晚飯後減少喝水,不喝含有咖啡因或具有利尿作用的飲料。
  ◆ 為寶寶做個“不尿床日”記錄本,慶祝每個“乾爽日”。
  ◆ 叫醒熟睡的孩子如廁,並故意讓他多走幾步,醒一醒後再小便。
  C:遺尿
  健康隱憂:(西醫)膀胱神經性病症/ 尿道先天性狹窄﹔(中醫)腎氣不足/ 肺脾氣虛/ 肝膽濕熱
  如果孩子5歲後,仍不能控制排尿,夜間常尿濕自己的床鋪,白天有時也尿濕褲子,就是所謂的“遺尿症”了。此病多見於男孩,6~7歲的孩子發病率最高。
  積極應對——
  1.藥物治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三環類抗抑鬱藥,如丙咪?、氯丙咪?或阿米替林治療。
  2.心理治療:幫助孩子樹立信心,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加強排尿機能的訓練。
  3.飲食療法:
  ● 山藥糕
  用料:山藥250克,山萸肉5克。
  製法:山藥洗淨後去皮,搗爛如泥狀,加入山萸肉蒸熟,吃時加少許白糖,每天當點心吃,食量多少不限。
  功效:適用於遺尿症,或平時尿多,易感冒、咳嗽、精神不振、疲倦乏力,或食慾不佳、大便溏爛的孩子。
  ● 蓮子羹
  用料:蓮子,板栗肉,茨實,雞蛋1個,鹽少許。
  製法:將蓮子、板栗肉、茨實研磨成細末,每次取30克,放入碗中加鹽拌勻,打入雞蛋,加清水少許,攪至起泡,入鍋蒸成羹即可,空腹食用,每天一次,連服5至7天,以後每週一劑。
  功效:健脾益氣、補腎固腎。




********************************************************************
從尿量可以知道什麼?
寶寶跟大人一樣,喝很多水的話尿量就會增加,但寶寶尿量增加的情況不只是因為多喝水,伴隨著成長,尿量也會改變。新生兒時每次的尿量只有5~20ml,但相對地每天的尿尿次數約有15~20次之多。每次尿量伴隨著成長增加,但次數就會相對減少,因為身體發育,儲存尿液的膀胱也會跟著長大。
寶寶長大了,有可能因為尿量增加,導致尿液從紙尿褲中滲漏出來,這時要記得幫寶寶更換紙尿褲尺寸喔!因此,紙尿褲不只是伴隨寶寶成長而只有版型變大而已,吸收量也會變得能吸收更多尿尿



上表為寶寶成長所帶來的尿量增減,每天的尿量也會受到下列因素影響而有所不同,因此媽媽不用因為寶寶每天尿量變化而擔心。

尿量多時
可能因為天氣較冷,導致排汗減少而增加尿量,這時要注意尿布疹的發生。
雖然有時也會因為尿崩症導致尿量增加,但因為尿崩症不是常見的疾病,因此案例很少。

尿量少時
夏季氣溫高的時候,因為常流汗導致尿量減少。雖然寶寶的身體表面積比大人小,但是汗腺數量是跟大人一樣的,因此寶寶會比較容易流汗,流汗多的話,尿量就會變少,因此不用太過敏感擔心。





**********************************************************************
尿尿的顏色
寶寶跟大人一樣每天的尿色都會有微妙的變化,但是寶寶的顏色一有微小的變化就會令人擔心,來看看怎樣的情況下需要注意吧
淡檸檬色,麥稈色
這是健康的證據
雖然健康的時候有時尿液會接近無色,但多半是淡檸檬色或是麥稈色,可是當大量流汗的時候尿量會變少,顏色有時也會變深,熱天或大量活動後顏色會變深,這樣是沒問題的
紅磚色
在夏天的時候這是常有的現象,不用擔心夏天或天氣熱的時候尿的顏色會變紅,有時候紙尿褲會有像磚頭一樣紅褐色的部分,但大致上不用擔心,如果不放心的話可以拿著沾有尿液的紙尿褲到小兒科就診
粉紅色
原因有許多種,請拿著附著顏色的紙尿褲到小兒科就診
尿尿後紙尿褲呈現粉紅色時,有可能是混有少量的血液或是因為糞便中有細菌所導致的,也有可能不是生病導致血尿,而是因為性器上有傷口導致少量出血而呈現粉紅色,像這樣的情形因為自己很難判斷,請拿著有顏色的紙尿褲到小兒科就診
寶寶的尿尿可以知道健康狀態,每天換紙尿褲的時候確認尿尿狀況是很重要的,透過換紙尿褲的時候觀察,可以得知寶寶今天是處於心情好的健康狀態,還是哪裡有什麼不對勁的狀態
為何廣告上的尿液顏色是用藍色的
滿意寶寶等紙尿褲廣告中常常使用藍色液體(人工尿液),是為了容易了解水分被吸收的樣子而染色的,有些媽媽會訝異說"ㄟ!寶寶的尿尿是這種顏色的嗎?"但其實健康寶寶的尿液顏色,跟大人是一樣的







*********************************************************************
尿尿的味道
"寶寶的尿尿是怎樣的味道呢?" 其實寶寶的尿尿跟大人的味道是一樣的
為什麼能從味道中得知寶寶的健康呢?
正常的情況下,如果頻繁的更換紙尿褲,紙尿褲當然會比較少有味道濃烈的情況。另外,若使用過的紙尿褲經過了一些時間,水份蒸發後,味道則會變得比較嗆鼻。
但如果是剛換下來的紙尿褲,除了聞到阿摩尼亞味道之外,還聞到平常沒聞到的味道的話,有可能是因為身體狀況有異常原因所造成。若是如此,建議請拿著使用過的紙尿褲去小兒科看診吧。






**********************************************************************
寶寶尿量變少是正常的嗎?
Q我家6個多月的寶寶現在1天喝4次<早.中.晩.睡前>
喝水解蛋白質奶粉 150CC 5湯匙+米精2湯匙=180CC
但最近2-3個裡拜尿量變少了.
幾乎每天尿片都是乾的.每次喝完奶換一次都只有濕尿布的3/1.
睡起來換的那一次也很少.
不知道是不是跟副食品有關係?還是我的寶寶腎臟有問題?
讓我好擔心!
A 在醫學上認為寶寶多尿或少尿,其實是要通過收集寶寶一天24小時的尿量推斷出來才正確唷。

因此,媽咪最好多多做一些了解唷如下:寶寶每天正常排尿量

並不是所有的寶寶每天(24小時)都排一樣多的尿,尿量的多少隨著寶寶的年齡而不同:

年齡     每日排尿量

出生0-2天    0-80毫升
3-10天     30-300毫升
10天-2個月   120-400毫升
2個月-1歲   400-500毫升
1-3歲     500-600毫升
3-5歲     600-700毫升  


寶寶每天正常排尿次數
年齡     每天排尿次數

出生0-5天    4-6次
6-10天    20-25次,甚至高達30-40次
6個月-1歲    15-16次
2-3歲     10次左右
4-8歲      6-7次


所以在醫學上認為,如果24小時寶寶的尿量多於3000毫升/每平方米體表面積,便為多尿,如果少於250毫升為少尿。


其實大部份寶寶少尿多由於飲水少,或天氣炎熱出汗多等原因引起,但這通常是生理現象,一旦讓寶寶多喝水,少出汗,尿量很快就恢復到正常;

除非寶寶嚴重腹瀉或患腎臟疾病,如常見的急性腎小球腎炎,一般也表現出少尿甚至無尿,

然而前者有明顯的排便次數增多,後者伴浮腫、高血壓的症狀;剛剛出生的小寶寶少尿或無尿,往往提示有先天性泌尿道畸形。

建議媽媽:

1.考慮是不是孩子喝水不夠,天氣太熱的原因。

如果排除了這些原因仍然出汗過多,就有可能是患有疾病。

2.應注意寶寶是否有發燒、體溫是否正常?腹瀉及多汗的情況,如果有,補充適量液體,多飲水,但少尿還同時伴有浮腫的寶寶,則應嚴格限制水和鹽的攝入,以免加重浮腫。

 3.可以給予果汁或果泥:橘子、柳丁、木瓜 、香瓜、葡萄,西瓜,番茄等 水果之汁或泥 ,果汁 15~30c.c. 稀釋果汁 20-60c.c. 果泥1湯匙 ,以新鮮水果(最好是熟軟、纖維少'、肉多的水果、如木瓜、香蕉、蘋果等)洗淨去皮,再用湯匙取果肉碾碎盛泥即可。

4.除非試過了給予水份之後還是少尿的情況,就不便排除是否病理性尿量減少,可見於因嚴重腹瀉和劇烈嘔吐,孩子發生脫水時;而更多見的原因是腎臟疾病,

如小兒尿道狹窄阻塞、急性腎炎、慢性腎炎急性發作、各種慢性腎臟病所致腎功能衰竭期以及急性腎功能衰竭等,

如果出現無尿,則說明腎臟功能嚴重受損。因此,當發現孩子尿量減少而又找不到原因時,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看病,以免延誤病情。

媽媽可以先試看看,如果情況還是一樣,建議就要帶孩子給醫生檢查唷^^!

資料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7100311002
********************************************************************
********************************************************************

4角度從寶寶尿液看健康尿量˙次數˙顏色˙味道

記者:採訪/陳俐君 攝影
打從寶寶一出生,經腎臟所製造出的尿液,在膀胱累積到一定容量時,即會從尿道排出。而受生理機能、飲食、季節等因素影響,寶寶的排尿量、解尿數、尿味,甚至於尿色等多所改變,透過觀察更可從中解讀諸多生理變化。關心寶寶健康,從「檢查尿尿」做起;視覺仔細、嗅覺機靈,新手媽咪也能透過「尿液」,替寶寶的健康把關喔!
95%水分,加上約5%固體代謝物的「尿液」,就像是人類循環系統的「清道夫」,負責代謝體內多餘、廢棄的物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小兒腎臟專科醫師黃心平指出,在母親體內的胎兒,正常約8~10周大時,生理即有「解尿」功能;而從寶寶出生那一刻起,只要有水分吸收,就有排尿能力。
基礎認識 解尿能力,出生開始
黃心平醫師表示,正常寶寶在出生後的24小時內,理應會出現第一次「解尿」動作。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專科醫師許淑埜更補充指出,根據調查研究顯示,足月寶寶一出生即在產台上解尿的機率約15%~20%;50%~60%的小Baby,則會在出生後12小時內解第一次尿;而90%會在24小時內,99%最晚在出生後48小時內會解出尿來。
嬰兒解尿,主靠反射
許淑埜醫師指出,剛出生的小Baby解尿行為,基本上是一種脊髓反射(spinal reflex)動作。由於新生兒的大腦皮質尚未發育成熟,所以只要小小的膀胱漲滿尿,不用等到大腦下指令排尿,膀胱即會自己收縮解出尿來。
嬰兒時期的膀胱因為容量小,所以相較於成人動輒單次尿量200㏄上下,小Baby的每次尿量僅約10~30㏄不等。而隨著年紀漸長,膀胱容量會變大;大腦皮質在成熟、發達後,也較能利用認知與意識來控制排尿地點與儲存尿液。
黃心平醫師表示,一般孩子大約在2歲半以後,就有能力控制自己白天不尿在褲子上;而在3歲半後,大多可免除「夜晚尿床」的尷尬生活。
尿床定義,「5歲」為界
正常幼童大概在3~4歲大後,多能有效控制膀胱,避免讓自己深陷尿床困境;但對有的孩子來說,受疾病、構造與心理等多重因素影響,到了快入小學的年紀,卻怎麼也學不會排尿控制。
醫學上對「小兒尿床(Nighttime wetting)」的定義,主要是針對5歲以上幼童,每個月若持續出現2次或2次以上的夜間尿床現象;且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與自信心,父母親需考慮帶孩子就醫,尋求治療。
特別提醒家長,除了尿床以外,小寶寶若白天無法禁尿,放任尿液外流沾濕褲子,爸比媽咪也得警覺孩子是否有泌尿道系統的問題。
4因素,影響尿液
受到生理機能發育與季節、飲食等因素影響,新生幼兒的排尿量、尿液濃縮度與尿液顏色等常有別以往,甚至不若成人般穩定。根據黃心平醫師與許淑埜醫師的小兒臨床門診經驗,影響寶寶正常排尿,主與下列4項因素有關。
「年紀」對於排尿影響
許淑埜醫師解釋,1歲以前的小嬰兒,由於生理機能未成熟,其尿液留鹽能力不佳;濃縮能力也不強,僅約成人的二分之一,所以與爸比媽咪等大人相比,小Baby所排出的尿液通常較稀。
嬰兒們的尿液比成人稀,其背後也正代表著寶寶所需水分量比大人多。許淑埜醫師提到,相較於成人平均每日每公斤所需30㏄~40㏄左右的水分,Baby每天平均每公斤就需高達100㏄水分,所以若水分補充不足,小嬰兒可是會比大人更容易面臨「脫水」危機。
「季節」對於排尿影響
身體廢物的代謝型態、管道多元,「尿液」僅是其中之一;受到冷熱季節變換影響,排尿量也會跟著改變。黃心平醫師指出,撇除飲食、疾病的其他因素,一般來說,冬季因體表揮發水分少,尿液排出相對較多;夏季因高溫造成代謝循環加快,體內廢棄物質外散管道增多,尿液相對變少。
許淑埜醫師進一步解釋,體驗夏季高溫,人體會自己發展一套散熱模式。在此其中,可分成「有感散熱」與「無感散熱」2種。所謂「有感散熱」,主要是指水份由尿液及糞便中排出;而「無感散熱」則是水分透過體表(如:皮膚、肺呼吸)來蒸散。
 
在炎熱夏季,正由於「無感散熱」的揮發量大,從體表外帶出的水分多,所以有別於寒冷冬季,尿液量相對較少。
「飲食」對於排尿影響
當孩子的水分攝取夠多,解尿量相對就會增多、尿色也較淡;但若所攝取的飲食含水份量少,尿液則會減少、尿色相對較濃。
另外,食用高蛋白飲食,會造成腎臟負荷變重,尿液中蛋白質含量偏高,容易有尿色偏濃的狀態出現;而過度飲用如可樂、茶等咖啡因含量過高的食物,則會因為食物釋放出咖啡鹼與茶鹼,刺激泌尿系統產生利尿效果,同樣會影響排尿量。
「疾病」對於排尿影響
舉凡泌尿系統疾病,或是發燒、腸胃炎水瀉等所造成的生理不適,也都會影響身體水分散失。
尿量分析
儘管人體所排出的尿量多寡,最大影響因素是「飲食」;不過對新生寶寶來說,不同月(年)齡時程,排尿量也各不相同。
 
許淑埜醫師表示,剛出生的寶寶,因為頭幾天進食量少,加上脊髓反射動作,單次尿量多半很少;但在出生約3~5天後,會進入「生理性利尿期」,此時排尿量會明顯增多,在這時期的寶寶,體重多會有明顯下滑10%~15%左右;之後的排尿量,就會與進食量與身體無感所喪失的水分有著緊密關係。
受到個體差異、每日水分吸收量、疾病與季節氣候等因素影響,黃心平醫師認為,小寶寶所謂的「正常尿量」並無一定標準。不過一般說來,寶寶解尿量,基本上仍與「體重」呈正比關係。不過他也提醒新手爸媽,若孩子的排尿量每小時每公斤小於0.5~1㏄,就是少尿;而每小時每公斤尿量超過3~4㏄,則是多尿,若合併有口乾、腹瀉,或是吃多、喝多等情況,須盡速就醫,以免錯失如糖尿病(多尿)、急性腎衰竭(少尿)等疾病的早期診斷機會。
結語
透過全方位的新生兒篩檢,只要孩子沒有特殊的自體免疫疾病,多數小寶貝只要平日飲食均衡、水份攝取充足、定時排尿,就能免除疾病發生。但儘管如此,平日尿量、尿色、尿味的基本檢查功夫仍馬虎不得,爸把媽咪還是得替孩子細心把關,才能養出頭好壯壯的「健康寶寶」喔!

詳文請見2009年九月號育兒生活雜誌






************************************************************
************************************************************
伍護理師:
berry媽咪您好 :
關於您的諮詢~
除了上述Hannah媽咪的文章內容之外,可以做個判斷觀察。
在奶量方面本護理師提供一列數據給您作觀察的判斷:
在BB出生在醫院時的3~5天內,喝的奶量是維持在40cc~60cc之間
,出院回到家中開始是每一周奶量要增加10cc~20cc。
所以,當您自己回到家中開始坐月子起,第一個禮拜,您的母乳量才會慢慢逐漸增加,如果,BB在醫院時就能喝到40~60cc的奶量,那您的母乳若是不足夠時,假設只能擠出個20cc,那不足的部分就應該要用配方奶來補充哺餵。
除非---您一次兩邊的乳房能擠到BB該喝的量,否則,只要少個5cc,BB就都是呈現飢餓沒喝飽足狀態。
因為,您又是在坐月子期間,寶貝的體重觀察您大概很難去掌握,所以---簡單的方式就是看尿布的尿量,一天24小時要4~5次以上,這都是正常現象,有的BB換到10次的都有。
再者,就是以基準數據的奶量哺餵觀察,所以等到了BB快滿月時,應該雙下巴都會出來,您自己抱著也會感覺BB變沉重了,特別是大腿和臉部分的肉肉有兩層出現,而且,奶量開始大增維持在90cc~120cc左右。
所以,只要BB每喝一餐的奶量若是60cc或者是更多的時候,您的母乳擠不出到那個量,剩餘的部分就要用配方奶粉來哺餵食。
而您自己就會很清楚的知道,您的母乳是不足的---就要多喝湯湯水水來追奶,讓母乳的分泌量追上BB喝的奶量速度,這應該是要成『正比的速度』同時進行發生。
除非---是您自己本身有遺傳家族體質,『奶大卻量少』是好看的花瓶奶,功能作用卻達不到標準,死命的追奶、擠奶還是分泌的量很少。那就沒辦法勉強了!
體質也是分泌母乳的關鍵,本護理師在臨床醫院服務中,看過很多媽咪的體質就是死命的擠、拼命的追;還是分泌不足夠的大有人在,所以要哺乳這件事情,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有時壓力一上升,反而奶量分泌的更少,情緒上的變化是會影響母乳的多寡。
特別是在坐月子期間的媽咪們,不要忘記了---身體還在調養中,要擠奶、還要半夜起床餵奶、要哄BB,,,,,加上睡眠不足---是非常辛苦疲累的。
哺乳---應該是很輕鬆快樂的事情,卻搞的自己緊張兮兮,壓力很大~~那就成反效果囉!!
◎等BB開始進入第二個月後,奶量該維持在130cc~160cc之間;第個月開始則是170cc~200cc之間。
再來就是會出現有『厭奶期』奶量一下子少掉一半。
只要BB狀況正常,精神活動力都好,不喝沒關係,就補充副食品,之後就會恢復正常狀態。
◎回健兒門診檢查,或是打預防針的時候,會測量BB的身高、體重...等等,只要小兒科醫師檢查沒有異常,那就是代表正常可無須擔憂。
~~~~~~~~~~~~以上資訊給您作參考~~~~~~~~~~~~

伍護理師: (再回覆)berry媽咪您好:
答覆一 :
BB喝的奶量,要觀察喝多少?
只有一種方式能知道→就是《使用吸乳器擠出來》只有這樣,您自己才會清楚知道,您的母乳量到底能分泌出多少CC?
否則---您自己想想看,若用「親餵」您能知道寶貝喝多少嗎?
所以---當然是母乳用擠出來的才知道囉?!
答覆二 :
(1)如果,您是用「親餵的方式」而寶貝吸了二下就哭,之後又出現尋乳反應→代表您家的寶貝→完全沒喝到您的母乳,這種情況就代表寶貝吸乳的姿勢不正確,嘴巴沒有完全含住媽咪的乳頭;再者就是媽咪的乳腺管還沒有完全通暢擴張(或本身的乳腺管很細),所以寶貝吸的時候,必須要使出很大的力氣,才能吸的到乳汁;所以,寶貝吸吮的力道不夠,若又加上乳腺管很細沒擴張通暢,再加上吸吮的姿勢不正確,就會讓寶貝幾乎是沒有吸到乳汁;那當然寶貝就會哭、甚至是很生氣;一直吸不到肚子又餓,就會很番.很盧囉!!
(2)又,如果是用「奶瓶哺餵」吸了二下就哭,之後又出現尋乳反射那就很明確的代表,寶貝是喝不足夠,還想要喝。
======================================
※所以『尋乳反射』這個動作---用在《親餵》和《奶瓶餵》是代表有不同的意思和不同的解釋。
您一定是『新手媽咪』而且絕對是第一胎,所以才會有如此困擾的問題,若要知道寶貝正確吸吮的姿勢,您可以自行上網查詢『吸乳姿勢的圖片指導』有圖片的解說,就會比較有概念,也比較清楚寶貝吸吮的姿勢該如何矯正,畢竟文字上的解說是有限的,看圖說比較容易懂吧?!.....呵呵^O^
~~~~~~~~~~~~以上資訊給您參考~~~~~~~~~~~~


*********************************************************************
*********************************************************************


寶寶的尿量記錄參考:
基本上寶寶一天的尿量,最少要有「體重(kg)×24」的cc量,用秤來量,1g約等於1cc,例如:5.2公斤的寶寶一天的尿量基本上最少要有(5.2×24=124.8cc約等於124.8g)這是最少量喔!醫院的希望是寶寶的尿量必須是基本尿量的26倍!請根據以下的表單做紀錄!
1.寶寶年紀:滿?個月
2.一天總輸入量:母奶?cc(或直接餵食),配方奶?cc,水?cc=cc
3.一天總輸出量:尿量?g+便便?g=g
有時候常常會有便便與尿尿一起,如果媽咪可以用判斷的計算就大約分開算,不行的話就比較總輸出量即可。記得不要把尿布重量也算進去喔!還有秤完之後再把濕紙巾包進去免得「灌水」。另外,夏天寶寶流汗量大的時候,尿量也會比較少,計算尿量的時候就要作適當的調整喔!




*********************************************************************
請教三個月寶寶的喝奶量,及喝水量
維持身體正常運作的水分需求量與嬰幼兒的體重有關。在
提問: 我們家寶寶今天一百天了,兩個多月差不多三個月時就能喝150的奶量,因為她平時不喜歡喝白開水,所以每次喝奶前都會給喝30-40的白開水,不知道這樣喝好不好?會不會影響喝奶量.如果不在喝奶前喝水,是不是奶應該喝180???那喝水最好是喝奶前后多長時間喂呢??我看過好多貼子有的說喝奶前15分鐘,有的說最好不要喝奶前喝,要在喝奶后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喂. 最佳答案: 維持身體正常運作的水分需求量與嬰幼兒的體重有關。在新生兒(一般定義為一個月內)階段,寶寶因為動脈導管開放、長時間哭鬧、體表散熱快、生理性脫水而增加水分的流失,因此,在出生的頭一周內,水分的需求量較多。由出生第一天的每公斤65cc至第七天大的每公斤130~150cc;接著每公斤150cc;至第六個月大時約每公斤125cc。一歲后則是按體重遞減,前10公斤,每公斤至少100cc;第11~20公斤,每公斤至少需50cc水分 ;而第21公斤后每公斤則需20cc水分。

[寶寶補充的水分夠嗎]

1.由寶寶的體重與尿量得知:若寶寶一周的增重速度小于100克或尿量漸減時,可能寶寶的水分補充不夠,這是較標準的客觀判斷。

2.由寶寶的身體外觀判斷:如前囟門凹陷、眼球凹陷、唇干、手干、皮膚張力減退(大腿內側皮膚出現皺折或皮膚易被拉起),可查覺寶寶的水分補充不夠,由于每人標準不一,這是較主觀的評斷。

3. 明顯的脫水現象:寶寶出現精神恍忽、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冰冷、嗜睡、心跳變快或呼吸較急促,表示已出 現明顯的脫水現象,應當急速就醫診治。

  [喝水不足:幼兒能力及年齡特點決定]

除了不愛喝白開水是造成孩子喝水不足的重要原因之外,諸如貪玩,玩得忘了喝水,不會照顧自己,口渴了不知道喝水等因素也是造成孩子喝水不足的原因。

幼兒時期,吃喝拉撒是孩子生活的主體部分。在每一個環節中,都少不了孩子生理、心理方面的問題,只有身體和心理健康和諧發展,才能保證孩子愉快成長。在和家長的接觸中,我發現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在幼兒園喝水是不夠的,“孩子為什么一回家就急著要喝水?”這是很多家長的疑問,其實現在很多幼兒園里孩子喝水都是不限量的,可以隨時去喝。那為什么還會有喝不夠的問題呢?一是孩子在玩的時候很投入、很盡興,往往想不起來喝水;二是孩子在家中需要水時水隨時都在“眼”前,在幼兒園由于幼兒還不會照顧自己,盡管口渴,沒有老師的督促也不知道去喝水;還有一些孩子比較膽小,不敢表達自己的需要,更不敢爭取自己的合理需要;也有的孩子不能自如地控制大小便,特別是有尿褲子、尿床經歷的孩子,也往往本能地“忘水生畏”。

專家建議:家長們對孩子喝水的問題或許有些過于焦慮了。實際上,人體所需的絕大多數水分來源于食物,孩子平時喝的奶,吃的蔬菜、水果和米飯中也含有水分,補充了需水量的60~70%,一般情況下再喝兩三杯水就足夠了。對于健康的兒童來說,口渴就是他什么時候喝以及喝多少的最佳指示。只要孩子想喝水的時候能很容易地喝到,那么孩子的飲水量就是充足的。如果總是讓孩子在他還沒有感到口渴的時候喝水,就會帶來不必要的“斗爭”,結果會導致孩子厭惡喝水,不會主動飲水。重要的是我們一定要相信孩子是有判斷力的,他能夠根據天氣、自己的活動量和身體健康狀況決定自己的飲水量,這也是一種能力,需要家園共同培養。


許多媽媽由于沒有經驗,又怕寶寶吃不飽,往往是寶寶一哭就喂,這就會造成寶寶吃多了,其實寶寶吃奶是有自己的量的,就象我們大人吃飯也有量一樣,雖然每個寶寶可能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但還是有一定的奶量范圍。
一 寶寶的標準奶量
寶寶的奶量是每公斤體重每24小時100-120毫升,一般來講100毫升已經能夠滿足寶寶的正常需要,但有些寶寶胃口大些,可適當增加些,增加的原則以寶寶不要不消化為原則,如:拉肚子(稀,有奶瓣),舌苔發白。
例:寶寶六公斤,那他全天的奶量就是六百毫升,全天喂六次,每四小時吃一次的話,每次就一百毫升。

二 吃多了的現象
吃的過多的寶寶會給媽媽發出信號,但沒有經驗的媽媽是無法分辨的,寶寶的信號是哪些呢?一種寶寶會哭鬧,不睡覺,即使睡也會很短,大便次數增多,稀有奶瓣,甚至撐破了腸胃出現血塊,舌苔發白,每隔二到三小時就大哭,媽媽以為是寶寶餓了,就趕緊喂,這樣一段時間后,媽媽以為是寶寶每次都沒吃飽,就又增加奶量,但發現寶寶仍舊是這種狀況,最后往往是寶寶吃的奶量把媽媽都嚇壞了,媽媽也還不明白寶寶為什么會是這樣,埋怨是寶寶的脾氣,個性不好,聽大夫的建議吃安神藥,等等。還有一種吃多了的寶寶,他們可以連續幾小時不吃奶,急得媽媽們沒有辦法,以為是奶粉不對勁,寶寶不愛吃,頻繁地換奶粉。

三 為什么會這樣
就我給吃多了的寶寶調整的經驗來看,媽媽們很難承認自己給寶寶吃多了,一方面是自尊心,一方面媽媽們都有個心理情結,就是怕寶寶餓著,拼命吃的寶寶媽會說如果是吃多了,他們為什么二三個小時就哭,給他們吃就吃,吃完了還象是不夠的樣子;而不吃奶的寶寶媽會問,他們以前都吃這么多也沒問題,為什么這兩天就不吃了。
為什么呢?是因為寶寶還不會表達,寶寶的任何不舒服都會以吃奶來安慰自己,當吃多了的寶寶難受啼哭時,不明原因的媽媽只會用奶來解決問題,可不知恰恰害了他們,造成他們越難受越吃,越吃越難受,我稱這種寶寶為感性寶寶,因為他們難受時尋求外界安慰。另一種是理性寶寶,吃多了就不吃了,任你打死我都不吃,據有自我保護能力,他們不再吃的原因,就象大人一樣吃多了積食,肚子不消化,沒胃口就不吃了。

四 調整的辦法
對吃多了寶寶有四種調整方法:
1.延長吃奶的時間,如果單純地只延長時間,不降低奶量來看的話,不夠科學,因為寶寶吃多了的奶量往往是標準的兩,三倍,按標準的每四小時吃一次的話,我們總不能一頓讓寶寶撐死,然后七,八個小時不吃東西,這不是好辦法。
2.如果白天只降低奶量,吃多了的寶寶讓他們白天少吃,恐怕會和第一種方法一樣少不了到時哭鬧,媽媽的心受不了,會忍不住還要喂的,而且每兩,三小時就喂,寶寶,媽媽都很累。
3.結合前面兩種,一邊延時,一邊降低奶量,如果要防止寶寶象以前一樣到時,哭鬧,可能媽媽們要一點一點的來,比較慢,但也是一種辦法。
4.這種是我個人經驗,就是在寶寶晚上睡覺時,一下把奶量降到位,晚上他們更容易想睡覺,而且這次吃的多少也合適,他們不難受,自然也不鬧了,比用整個白天去調整他們要容易。
既然后兩種方法可行些,我為什么還要寫前兩種,就是怕媽媽們會用前兩種辦法,所以都說出來,讓你們自己分析,有什么問題,我們可以共同探討。

關于奶量標準,我要感謝北京北大醫學部福康之家的喂養專家張老師為我提供的免費服務,因為他們是會員制而我不是會員,她曾在我的寶寶吃多了,我還不自知,被寶寶鬧得筋疲力盡的時候,慷慨給予我幫助,所以我要把我的幸運分享給每個媽媽。同時也感謝雅培熱線的專家,他們也證明了張老師說的奶量標準,為適宜不同寶寶,他們的標準為100-120毫升每公斤。我也要感謝哪些信任我的媽媽們,讓我去調整她們的寶寶,使我有了更多的經驗,最后我要感謝我的女兒萱萱,她是我喂養方法的最好實施對象,因為她敏感的肌膚和肚子能很好的驗證一些喂養知識。

寫以上一席話,并非嘩眾取寵,做為非兒童喂養專家,要讓大家信任我的說法,一定要給這個說法一個來源,這才是我真正的用意,在此我祝愿天下的寶寶都健康成長。

注:純母乳喂養的寶寶,媽媽們也要學會定時,不要一哭就喂,那樣也會喂多了,因為哭的原因很多,不見得就是餓了,切記。
資料來源http://blog.yam.com/beiyun/article/30005434




***********************************************************************
寶寶尿量變少是正常的嗎?

在醫學上認為寶寶多尿或少尿,其實是要通過收集寶寶一天24小時的尿量推斷出來才正確唷。
因此,媽咪最好多多做一些了解唷如下:

寶寶每天正常排尿量
並不是所有的寶寶每天(24小時)都排一樣多的尿,尿量的多少隨著寶寶的年齡而不同:

年齡     每日排尿量

出生0-2天    0-80毫升
3-10天     30-300毫升
10天-2個月   120-400毫升
2個月-1歲   400-500毫升
1-3歲     500-600毫升
3-5歲     600-700毫升  


寶寶每天正常排尿次數
年齡     每天排尿次數

出生0-5天    4-6次
6-10天    20-25次,甚至高達30-40次
6個月-1歲    15-16次
2-3歲     10次左右
4-8歲      6-7次


所以在醫學上認為,如果24小時寶寶的尿量多於3000毫升/每平方米體表面積,便為多尿,如果少於250毫升為少尿。

其實大部份寶寶少尿多由於飲水少,或天氣炎熱出汗多等原因引起,但這通常是生理現象,一旦讓寶寶多喝水,少出汗,尿量很快就恢復到正常;
除非寶寶嚴重腹瀉或患腎臟疾病,如常見的急性腎小球腎炎,一般也表現出少尿甚至無尿,
然而前者有明顯的排便次數增多,後者伴浮腫、高血壓的症狀;剛剛出生的小寶寶少尿或無尿,往往提示有先天性泌尿道畸形。

建議媽媽:
  1.考慮是不是孩子喝水不夠,天氣太熱的原因。
如果排除了這些原因仍然出汗過多,就有可能是患有疾病。
  2.應注意寶寶是否有發燒、體溫是否正常?腹瀉及多汗的情況,如果有,補充適量液體,多飲水,但少尿還同時伴有浮腫的寶寶,則應嚴格限制水和鹽的攝入,以免加重浮腫。

  3.可以給予果汁或果泥:橘子、柳丁、木瓜 、香瓜、葡萄,西瓜,番茄等 水果之汁或泥 ,果汁 15~30c.c. 稀釋果汁 20-60c.c. 果泥1湯匙 ,以新鮮水果(最好是熟軟、纖維少'、肉多的水果、如木瓜、香蕉、蘋果等)洗淨去皮,再用湯匙取果肉碾碎盛泥即可。
  4.除非試過了給予水份之後還是少尿的情況,就不便排除是否病理性尿量減少,可見於因嚴重腹瀉和劇烈嘔吐,孩子發生脫水時;而更多見的原因是腎臟疾病,
如小兒尿道狹窄阻塞、急性腎炎、慢性腎炎急性發作、各種慢性腎臟病所致腎功能衰竭期以及急性腎功能衰竭等,
如果出現無尿,則說明腎臟功能嚴重受損。因此,當發現孩子尿量減少而又找不到原因時,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看病,以免延誤病情。
媽媽可以先試看看,如果情況還是一樣,建議就要帶孩子給醫生檢查唷^^!
感謝網友提供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shopping-gogogo
資料來源http://www.wretch.cc/blog/a0911456815/35296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