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2日 星期一

預防 嬰兒搖晃症

別亂搖!防嬰兒搖晃症 避免6動作

【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2013320 15:21

當寶寶哭鬧時,許多家長習慣以搖晃方式逗弄孩子,但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提醒,照顧者對嬰兒的不當晃動、拋接、撞擊或旋轉,都可能對孩子造成「嬰兒搖晃症候群」,導致失明、癱瘓或意識受損等永久性傷害,呼籲家長照顧幼兒時應特別注意頭頸支撐的穩固性,以免釀成憾事。

嬰兒搖晃症候群是指嬰幼兒的頭部因劇烈且快速的來回搖晃或撞傷,造成未發育成熟又脆弱的大腦受到扭曲和壓迫,引發腦部損傷甚至死亡。嬰兒搖晃症候群可能發生於04歲間的幼兒,多數案例集中在2歲以前,通常是因照護疏忽所引起。

【造成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危險動作】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照顧者在照顧寶寶時,常會出現以下可能導致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危險動作,家長應格外注意。
1.    晃動:雙手抓握嬰兒腋下,前後來回晃動;用力搖晃嬰兒;搭乘交通工具時,因外力造成嬰兒頭部劇烈搖動。
2.    拋接:上下拋接嬰兒,或將嬰兒直接拋到床上。
3.    撞擊:甩嬰兒耳光。
4.    翻滾:將嬰兒架在肩膀上或坐在大人膝蓋上時,嬰兒突然向後用力翻躺。
5.    旋轉:抱著嬰兒像旋轉木馬般旋轉。
6.    無支撐:抱嬰兒起床時沒有以手支撐嬰兒頭頸部。
【避免搖晃3要件】
1.    頭頸支撐要穩固:嬰幼兒頭頸尚未發育完全,照顧者抱著孩子時需注意頸部的支撐性;坐或躺時,要避免因缺乏固定而可能出現的傾倒、滾落等危險意外。
2.    安全用品來搭配:為有效固定孩子,正確使用汽車安全座椅、包巾或背帶,確保孩子在行車或移動時更安全。若使用包巾,應採前背式,包巾高度需能穩定孩子的頭頸部位,以免搖晃角度過大,導致嬰兒搖晃症候群。
3.    細心照顧最重要。
小班:蕙如老師 分享








****************************************************************
****************************************************************
嬰兒搖晃症 搖出來的意外
【聯合報╱馮文侃/汐止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陳小姐發覺平日很愛跟人玩的3個月大小寶貝,突然嗜睡又不吃奶,手腳軟趴趴,就趕緊帶到醫院急診室求助,醫師檢查發現,嬰兒腦部有硬膜下出血,情況危急,馬上施行降腦壓手術,才及時搶救回一個小生命。 陳小姐又自責又疑惑,平時都很小心照顧,沒讓小寶貝受到碰撞或傷害,怎會造成腦硬膜下出血呢?其實這是「嬰兒搖晃症」所造成的傷害。 嬰兒搖晃症是近年確認的一種嬰兒外傷,從幼兒幾天到一歲都可能發生,因為嬰兒頭部比較重,約占體重三分之一,頸部支撐力又薄弱,頭部被前後搖晃時,裏面的大腦跟著浮動,當頭部反方向晃回來時,大腦便撞擊到頭骨內部,造成顱內出血,還可能會有眼睛視網膜出血現象。 這時嬰兒會表現出嗜睡厭食、哭鬧不安、嘔吐、囪門澎出,嚴重時有抽筋、呼吸困難、肢體僵硬等各種不同症狀,嚴重程度與嬰兒被搖晃的力量和時間相關,其中約四分之一因而死亡,有三分之一會留下後遺症,導致失明、癲癇、發展遲緩、智能不足、學習障礙等。 所以,爸爸媽媽務必要提防嬰兒搖晃症的發生,無論如何不要用力搖寶寶,尤其是當寶寶在哭鬧時,一般照顧者都會用搖晃來安撫,也很容易失去耐性而用力搖晃,應該先弄清楚嬰孩是否有任何不適或需要而哭鬧,然而嬰兒每天也有發洩性哭鬧的需求,這時可改用其他方法安撫。 另外,若家中有較大的兒童或青少年成員者,要特別叮嚀他們跟嬰兒玩樂時,不要用力搖晃,以免無心的傷害,造成無可彌補的悲劇。


全文網址: 嬰兒搖晃症 搖出來的意外 - 娃娃的小腦袋 - 親子寶貝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75519#ixzz2RCFQtkkf
Power By udn.com








***************************************************************
***************************************************************
過度搖晃嬰兒 小心搖出意外
 
  • 中央社

 嘉義基督教醫院連續接獲2起「嬰兒搖晃症」個案,其中1人還造成顱內出血;醫師籲勿用力搖晃寶寶,以免釀成傷害。
 嘉基兒童醫學部醫師趙崇男今天表示,近2個月來連續接獲2起重症「嬰兒搖晃症」個案,其中1名3個月大的女嬰,因使用垂直式的嬰兒彈簧搖床而導致顱內出血,經手術治療照護後,已轉普通病房。
 趙崇男指出,新生兒頭頸部還不夠強壯,不論是與寶寶玩遊戲或是安撫寶寶情緒而搖晃,都有可能造成嚴重傷害,照顧者要特別留意。
 另外,大部分父母容易忽略嬰兒床的挑選也是非常重要,由於垂直式彈簧搖床震盪速度快,晃動強度大,寶寶大腦隨著搖床上下震動,頭部在來回晃動時,幼小大腦易撞擊到顱骨內部而導致顱內出血。
 趙崇男說,除了強烈搖晃會造成寶寶受傷,另外家長也要注意其他動作也可能導致傷害,如反覆的拋接寶寶、抱寶寶起床沒有支撐頭部、抱著寶寶旋轉等。
 趙崇男叮嚀家長,避免嬰兒搖晃症的發生,最重要的還是要避免搖晃3歲以下的寶寶,照顧者不論是與寶寶玩耍,或是寶寶哭鬧不安,都應避免搖晃身體與頭部。
 趙崇男表示,有時若因搖晃而致寶寶只有輕微顱內出血時,症狀可能只是厭食或嗜睡,並不容易察覺,但往往也會產生不良後遺症,因此不可不慎。1020420
資料來源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13/20130420003619.html







*************************************************************
*************************************************************

搖床適合寶寶嗎? 談嬰兒搖晃症候群

關於少部份媽咪或老一輩阿媽提到搖晃對嬰兒不好,誤解了嬰兒搖晃症, 在這裡特別針對這個議題來做釋疑,希望媽咪們能更了解嬰兒搖晃症的真實定義,給與寶寶正確的照顧及保護。

以下是台大醫院小兒部李秉穎醫師對嬰兒搖晃症的說明,特別針對電動搖床的晃動是很輕微的,其力量是不可能引起腦內出血,所以不需要有嬰兒搖晃症候群的顧慮。(引用自台大醫院小兒部李秉穎醫師的GQ兒科小棧網站)



嬰兒的問題

作者:台大醫院小兒部李秉穎醫師

本問答彙編單元收集作者在健康加油站、台大醫院小兒部與康健網站上面,對於一般民眾健康知識詢問的回答

建立:2003.08.13

修改:2005.09.19




小朋友目前是十個多月,無任何異狀,但日前常閱讀有關「嬰兒搖晃症候群」的文章,忽然覺得有一點擔心。因小朋友在出生時用過電動搖床讓小朋友睡覺,大概用了2、3個月,沒有關係嗎?真的很擔心!




所謂的嬰兒搖晃症候群(shaken baby syndrome),大多是成人與嬰兒玩的時候,太過猛烈地晃動嬰兒的頭部,有時候會導致腦內出血。電動搖床的晃動很輕微,其力量不可能引起腦內出血,所以不需要有這種顧慮。
【什麼是嬰兒搖晃症候群?】
劇烈搖晃嬰孩導致硬腦膜下方出血、腦水腫、視網模出血及伴隨有或無蜘蛛膜下腔出血。
【發生原因】
嬰兒搖晃症候群發生在剛出生至四歲幼童,以一歲以下幼兒最為常見。一般而言,皆導因於幼兒哭鬧不停及大人無法安撫幼兒而動怒,最後以雙手置於幼兒腋下或雙臂,前後用力搖動,企圖阻止幼兒繼續哭鬧,但因搖動過於劇烈,導致發生嬰兒搖晃症候群。
【造成的傷害】
以受傷的嚴重程度不同,可能會造成失明、癲癇、腦性麻痺、智力受損、學習發展遲緩,嚴重時甚至會致命。
【案例篇】 案例1:美美五個月大,睡眠習慣還是不固定,昨天晚上一整晚都不太睡覺,甚至還大哭,媽媽一氣之下,抱著美美用力搖晃了幾下,結果美美也只是哭得更大聲。
醫師說明~ 大人一時的無心,就有可能因為抱的姿勢不正確或力道過猛而發生嬰兒搖晃症,特別是1歲以內的寶寶腦部還很脆弱,所以,美美媽媽的舉動是很危險的,因為短暫瞬間快速來回地擺動嬰兒,即使沒有撞到頭部,還是有可能傷及腦部。
你應該這樣做~
家長在哄寶寶時,只能輕輕、緩和地左右搖擺。如果覺得自己情緒無法控制時,最好將寶寶交給家人,或離開一下,暫時不要抱寶寶。

案例2:嘉嘉的爸爸很喜歡把1歲多嘉嘉往空中高舉再輕拋一下,每次這樣做,嘉嘉也都會大笑,不過,媽媽每次看了就不高興,擔心爸爸不小心把孩子摔傷了。
醫師說明~ 有些時候孩子大笑,不見得就是開心,也可能是對刺激產生的一種反應。而家長在接拋的過程,可能使得寶寶腦部受到過度的晃動,如果一個不小心沒接好或搖傷寶寶,那就不好了。
你應該這樣做~
逗弄寶寶開心要適可而止,避免玩拋接寶寶的遊戲,一來容易造成腦部過度搖晃;二來漏接將對寶寶造成傷害。

案例3:爸爸媽媽帶著9個月大的小欣開車出去玩,因為到了戶外,媽媽心想沒有警察,於是沒讓小欣坐安全座椅,直接抱她坐在腿上,結果爸爸突然緊急剎車閃避一隻小狗,小欣的頭部前後晃了一大下。
醫師說明~
9個月大的寶寶,雖然已經可以支撐自己的頭部,但尚未有很好的頸部支撐力,如果突然猛烈的緊急剎車,就很有可能造成嬰兒搖晃症。如果後續家長發現寶寶有不舒服或不正常的表現,最好送醫檢查。而且,安全座椅的功能就是防止各種可能的突發意外,家長不要因為沒有警察就將孩子抱離安全座椅。

你應該這樣做~ 開車外出遊玩時,依交通部立法規範,小客車附載年齡在4歲以下,且體重在18公斤以下的幼童時,應該安置於汽車安全座椅,以維護安全。

【症狀篇】
如果父母有類似上述危險舉動,或是不小心撞傷寶寶頭部時,最好立即送醫,不要覺得不知道該怎麼向醫師開口,而延誤就醫的時間,以免造成難以挽回的遺憾。
輕度VS.嚴重症狀
* 輕微症狀:嘔吐、沒有精神、反應遲鈍、嗜睡、四肢無力。
* 嚴重症狀:呼吸心跳急促、抽筋、眼睛上吊、嘴唇發紫、昏迷。
【好發於受虐兒】
桃園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葉淑寧表示,如果是正常家庭的寶寶,多半是因為父母動作太粗魯而造成嬰兒搖晃症,但情況並不算多見。但在受虐兒家庭中,就有很多的嬰幼兒是因為受到暴力的侵害而出現此症狀。
這些嬰幼兒多半因為被毆打或用力搖晃、摔拋、推撞,導致頭部受創,等到嬰幼兒出現抽筋、嗜睡、昏迷後才被送到醫院,經過檢查後,除了外傷之外,也可能發現有腦部出血、視網膜出血、腦水腫等嬰兒搖晃症的症狀。
過去就曾有保母因為受不了哭鬧不休的嬰兒,而大力搖晃後造成嬰兒死亡的事件,最後因過失致死罪名被判刑。

【防範篇
和寶寶遊戲的過程中為了避免過度搖晃或拋接動作造成傷害,家長可以遵循以下方式,才能玩的開心又安全。
不要做的危險動作
(×)過度猛力上下或前後搖晃寶寶。
(×)抓住寶寶的肩頭,猛力前後搖晃寶寶。
(×)玩高舉拋接的遊戲。
(×)用力將寶寶摔在床墊或沙發上。
(×)乘坐沒有辦法支撐嬰兒頭部的摩托車。
(×)乘車時未依規定使用安全座椅。
(×)只扶住寶寶腋下,而將小寶寶放在大腿上用力晃動。

【醫師叮嚀】 照顧寶寶是需要多點耐心的,不要因為寶寶一時的哭鬧就做出傷害寶寶的行為。在照顧或陪伴1歲以下的寶寶玩耍時,要特別保護好他的頸椎及頭部。此外,了解嬰兒搖晃症的家長應該積極告訴其他照顧寶寶的家人或保母,讓每個人都注意到寶寶的成長安全。

【哥倫比亞新聞報導CCTV.com 2008-3-4
經專家研究證實,輕輕地搖晃嬰兒,可以使他們的內耳前庭受到刺激,產生平衡的感覺,有利於孩子的動作發育,有利健康。搖籃產生的輕度、溫和而有節奏的動作,會使寶寶覺得自己還處在母體內,從而產生一種安全感,因為胎兒一向隨著母親的動作而搖來晃去,從懷孕3個多月起,胎兒就開始感受到這種搖晃。有節奏的輕緩搖晃為孩子的生長發育提供了必要的刺激,尤其是激勵瞭解大腦中專司呼吸的區域,使孩子在睡覺時也能保持暢通而有力的呼吸。觀察發現,睡搖籃的嬰兒身體各項神經反射發育得既快又完善。搖晃對內耳中平衡器官的發育還有十分重要的刺激作用,同時促進神經反射和運動器官的發育。 (http://tw.myblog.yahoo.com/ibaby-1/article?mid=17&prev=-1&next=16)
我自己的女兒從滿月後就開始睡了環抱式安撫搖床,一直使用至今仍天天持續使用中,目前女兒已經1歲多了,環抱式安撫搖床的開關設計是旋紐的,可以自己調整搖擺力道的,它最小的力道(上下搖擺幅度)已經是很小很小了當然越小的力道越適於剛出生的小寶寶,通常,等女兒睡著後我會將電源關閉。她使用了安撫搖床,讓她有了規律安穩的睡眠習慣,讓我安撫她睡覺也變得更輕鬆有效率。
充分了解了正確的知識,只要正確的使用工具,除了讓寶寶得到安全的照顧及保護,媽媽也得到了輕鬆的育兒時光,希望資訊對大家有幫助.

參考資訊來源:
http://www.tafm.org.tw/Data/011/263/200602.htm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ibaby-1/article?mid=969









**********************************************************************
**********************************************************************
認識嬰兒搖晃症
發生原因:
嬰兒搖晃症可發生在剛出生至四歲之孩童,而以一歲以下幼兒最常見。一般而言,皆導因於幼兒哭鬧不停及大人無法安撫幼兒而動怒,最後以雙手置於幼兒腋下或雙臂前後用力搖動幼兒,企圖阻止幼兒繼續哭鬧,但因搖動過於劇烈導致發生嬰兒搖晃症候群。
發生機轉:
幼兒腦部受外力影響而在極短時間內發生〝加減速〞及〝前後擺動〞會產生旋轉力。搖晃時,頭部以頸部為軸心造成腦部很多方向的受力及加減速度而受傷。嬰兒搖晃症候群會造成腦部的傷害主要是因為嬰幼兒的頭部佔了約全身重量的百分之二十五(成人的比例為百分之十),且嬰兒腦部的水分含量較高,髓鞘化未完全,所以較成人的腦部柔軟且脆弱,而嬰兒的頸部肌肉較柔弱無力,所以在被搖晃時在頭顱骨內腦部更容易被扭曲和壓迫。
臨床表現:
約有80%的嬰兒會出現視網膜出血或神經鞘出血,通常前述的出血症狀並非與意外傷有關。故被為是重要症狀之一。
癒後:
嬰兒搖晃症出現的後遺症會因腦部受損情況而各異,有1/3會死亡、1/3會康復、1/3會出現發展遲緩、認知失調、腦麻、抽搐甚至語障、癲癇等。
資料來源 轉載自:網路資料 壢新醫院病理檢驗科 羅澤華


NB班 依璇老師提供

資料來源http://www.wretch.cc/blog/jobabyjobaby/17711150








********************************************************************************
「垂直式搖床太晃 嬰兒顱內出血恐致命.
照顧小Baby,不少家長喜灣買搖床,方便逗弄安撫嬰兒,但有醫師最近接獲不少因為搖床受傷的案例,尤其是用一種垂直式的搖床,因為可以上下搖晃,結果造成晃動太劇烈,顱內出血,雖然命救回來,但未來可能會有癲癇、癱瘓等後遺症。

小嬰兒躺在搖床上搖一下,就算綁著安全帶,一顆小小的頭還是上上下下晃不停,說是可以逗Baby達到安撫效果,但嬰兒的脖子像這樣不斷上下搖晃,小心搖壞 他們的腦。馬偕醫院小兒神經科邱南昌談到,腦子包在頭蓋骨裡面空間有限,有可能因為搖晃而壓迫到,腦水腫加上出血,腦細胞就會大量的壞死。

只是搖啊搖,就可能害寶貝顱內出血,最主要就是脖子沒有保護好,看看嘉義基督教醫院實際病例,用的就是這種垂直式的搖床,上下震動容易讓小Baby的頭跟 著晃,如果是水平式的搖床左右移動,醫師說雖然脖子、頭部是跟著身體呈一直線,比較不會受傷,但如果太大力,還是會有危險在。

另外,有些家長喜歡跟小Baby玩拋高高,瞧瞧嬰兒的脖子也跟著不斷前後扭動,同樣會有顱內出血的危險,嚴重還會致死,就算救回來,也可能會出現癲癇、癱 瘓等後遺症。邱南昌指出,如果說出血又加上缺氧,導致腦子留下後遺症,孩子將來可能會有智能障礙、肢體障礙問題,這就是所謂的腦性麻痺,這些都有可能的。

如果小嬰兒無端出現哭鬧、愛睡覺,或者四肢無力、嘔吐的症狀就要小心,要盡快就醫,最根本的方法,不管是抱小孩,還是跟他們玩,都要保護好他們的脖子,避免傷到重要的小腦袋。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871&prev=20895&l=f&fid=6









******************************************************************************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869&prev=20870&next=20868&l=f&fid=6










******************************************************************************
嬰兒哭鬧時別用力搖晃 以免造成搖晃症候群

桃園縣一名丁姓褓母,受託照顧一名大約七個月大的嬰兒,卻疏於注意,讓嬰兒受到外力搖晃,造成嬰兒搖晃症候群傷害,被桃園地方法院依業務過失致重傷,判處有期徒刑6月。

什麼叫做嬰兒搖晃症候群,署立桃園醫院小兒科主任裴仁生說,在抱嬰兒、幼童時,頭部劇烈來回搖晃,造成不良後果,容易讓腦部傷害,不一定要頭部直接踫撞,如頭部踫撞受傷會更厲害,主要會造成嬰兒腦部損害、失明、癱瘓等情形,甚至死亡。

一般會造成嬰兒搖晃症候群年齡,裴仁生主任說主要發生在嬰兒一歲前,也就是學會走路之前,嬰兒容易哭鬧,要去安撫可能比較用力,所以在三個月到八個大嬰兒比較容易發生。

遇到嬰兒哭鬧不停,千萬不要以為用力搖晃,就可以讓嬰兒停止哭鬧行為,裴仁生主任指出,嬰兒哭鬧有很多原因,如腸絞痛、肚子餓、尿布濕,甚至身上別針踫到身體不舒服也會引起嬰兒哭鬧,不管褓姆或者嬰兒父母,都要一一去找尋原因。

裴仁生主任提醒照顧嬰兒的人,如果嬰兒因搖晃產生昏睡,抽筋,要立刻送醫來檢查。

曾經擔任桃園縣政府社會處長現任台灣警察專科學校刑事犯罪科副教授張錦麗也曾經遇到一名新手爸爸個案,這名爸爸將孩子拋在空中造成傷害,對此,張錦麗副教 授建議在生產前,透過醫院等單位,來向新生父母衛教如何養育以及避免什麼動作讓嬰兒傷害,同時社會處也可以教育合格褓姆等,讓這類事件避免再度發生。

針對褓姆照顧嬰兒,造成傷害的遺憾事件發生,桃園縣社會處張淑慧處長指出,桃園縣社會處已經著手褓姆訓練網絡,建立證照制度,讓父母及褓姆都安心。

除此之外,張淑慧處長進一步表示,另外社會處也會透過托兒所等單位,加強親子教育,讓父母能夠獲得更多照顧常識,以及讓孩童有良好生長環境。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868&prev=20869&next=20866&l=f&fid=6










******************************************************************************
搖嬰小心! 2歲以下嬰兒扶頭肩頸避癱瘓

根據統計,台灣近5年就發現有15件「嬰兒搖晃症候群」,導致小孩半身癱瘓,嚴重甚至會死亡,醫師提醒,嬰幼兒在2歲前頭頸部肌肉還在發育中,不管是左右 搖或是上下搖,都容易導致嬰兒受傷,所以抱小孩一定要固定好「頭肩頸」,1名2歲多的男童,1年前在保母家撞傷被送醫,但醫生卻診斷出是「嬰兒搖晃症候 群」,懷疑是被不當搖晃,導致他到現在不只半身癱瘓,連爸爸媽媽也不會叫。

2歲多的臣臣,就像其他小孩一樣可愛,但得隨時戴著安全帽避免碰撞,因為他左眼失明,左側肢體發展受損,學習認知有障礙,是「嬰兒搖晃症候群」。臣臣媽 媽:「他會口齒不清,只會說『愛』、『好』,可是其他部分方面,連『媽媽』、『爸爸』都講不清楚,是我們家第一個孩子,我們都很愛很愛這個孩子。」

臣臣1歲多時,保母說是跌倒撞傷,送醫才發現是嬰兒搖晃症候群,差點連命都不保,為了籌復健醫藥費,父母得要南北奔波,醫師表示,2歲以下嬰幼兒頭頸部肌肉很脆弱,所以像是這樣左右搖晃,不行,上下拋接也不行,即使是坐在肩膀上也不可以。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減少有上下晃動的可能,要扶好頸部,在抱的時候,請爸爸媽媽也是這樣子,請爸爸媽媽也是扶好頭肩頸。」

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理事長邱南昌:「孩子的脖子一定要支撐好,稍微一不小心的晃動,大力一點就會造成傷害。」

美國每年有5萬名幼兒有嬰兒搖晃症候群,台灣這5年也發現15件,提醒家長抱嬰兒得固定好「頭肩頸」小孩才能健健康康長大。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866&prev=20868&next=20861&l=f&fid=6









********************************************************************************

嬰兒搖晃症 搖出來的意外
【聯合報╱馮文侃/汐止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陳小姐發覺平日很愛跟人玩的3個月大小寶貝,突然嗜睡又不吃奶,手腳軟趴趴,就趕緊帶到醫院急診室求助,醫師檢查發現,嬰兒腦部有硬膜下出血,情況危急,馬上施行降腦壓手術,才及時搶救回一個小生命。

陳小姐又自責又疑惑,平時都很小心照顧,沒讓小寶貝受到碰撞或傷害,怎會造成腦硬膜下出血呢?其實這是「嬰兒搖晃症」所造成的傷害。

嬰兒搖晃症是近年確認的一種嬰兒外傷,從幼兒幾天到一歲都可能發生,因為嬰兒頭部比較重,約占體重三分之一,頸部支撐力又薄弱,頭部被前後搖晃時,裏面的大腦跟著浮動,當頭部反方向晃回來時,大腦便撞擊到頭骨內部,造成顱內出血,還可能會有眼睛視網膜出血現象。

這時嬰兒會表現出嗜睡厭食、哭鬧不安、嘔吐、囪門澎出,嚴重時有抽筋、呼吸困難、肢體僵硬等各種不同症狀,嚴重程度與嬰兒被搖晃的力量和時間相關,其中約四分之一因而死亡,有三分之一會留下後遺症,導致失明、癲癇、發展遲緩、智能不足、學習障礙等。

所以,爸爸媽媽務必要提防嬰兒搖晃症的發生,無論如何不要用力搖寶寶,尤其是當寶寶在哭鬧時,一般照顧者都會用搖晃來安撫,也很容易失去耐性而用力搖晃,應該先弄清楚嬰孩是否有任何不適或需要而哭鬧,然而嬰兒每天也有發洩性哭鬧的需求,這時可改用其他方法安撫。

另外,若家中有較大的兒童或青少年成員者,要特別叮嚀他們跟嬰兒玩樂時,不要用力搖晃,以免無心的傷害,造成無可彌補的悲劇。
Power By udn.com





*********************************************************************************

五種護理習慣易傷害寶寶 
搖晃

  當寶寶哭鬧不止或睡眠不安時,將寶寶抱在懷中或放入搖籃裡搖晃是年輕媽媽的首選之舉。寶寶哭得越凶,媽媽搖晃得也就越猛烈。

  健康隱患:人的腦部是一密閉空間,周圍有腦脊髓液包住,這樣,即使腦部遭受到外來的撞擊,腦脊髓液也可以起到緩衝作用。適當的搖晃可以刺激腦神經的連結,使寶寶安靜下來,但那是在腦脊髓液可承受的範圍裡。
  如果長期過度搖晃,可能使寶寶(尤其是10個月內的小寶寶)的大腦在顱骨腔內不斷晃蕩,未發育成熟的腦組織會與較硬的顱骨相撞,造成腦震盪、腦水腫,甚至顱內出血等。

  醫生建議:不要以搖晃來哄寶寶。寶寶哭的時候只要抱著他,讓他覺得安全就好了;還有市面上賣的搖搖床,也盡量不要長時間使用。

  
摟睡

  不少媽媽常常摟著可愛的小寶寶睡覺,目的是避免寶寶在睡眠中發生意外,或是夜間醒來產生無助感。

  健康隱患:如果父母感染了疾病,摟著孩子睡覺時嘴對嘴呼吸,很容易將細菌傳給小孩。而且,摟著孩子睡使孩子吸入的多是被子裡的污穢空氣,而難以呼吸到新鮮空氣,容易生病。如果媽媽睡得過熟,把孩子壓到身下,或是不小心堵賽了寶寶的鼻孔,更可能造成窒息等嚴重後果。

  醫師建議:如果實在擔心孩子,可以跟孩子同睡,但是要「保持距離」,切忌將孩子抱得緊緊的。可能的話,最好跟孩子分開睡,只要做好安全措施,孩子就不會跌下床或磕碰到。如果擔心孩子因黑夜面害怕,不妨在床頭安裝一個柔和的燈,給孩子一點光線。


  
睡前餵奶

  有些媽媽擔心寶寶沒吃飽,或是為了讓孩子睡得快一點,就讓寶寶邊吃奶邊睡覺。

  健康隱患:在寶寶睡前餵奶,很容易造成寶寶乳牙齲齒。這是因為,唾液在睡眠時分泌量和對口腔清洗的功能減少,加上奶水長時間在口腔內發酵,很容易破壞寶寶乳齒的結構。此外,睡前給寶寶餵奶還可能造成寶寶嗆咳,因為寶寶在意識不清時吃奶,口咽肌肉的協助性不足,不能有效保護氣管口。

  醫師建議:要避免齲齒的後果,可在吸完奶水後再給寶寶吸兩口溫開水,稍微清洗口腔內的余奶。而要避免嗆咳的危險,餵奶的速度一定要控制得恰當適宜,千萬不要過人急躁。此外,孩子哭泣或是呼吸急促、氣喘時進食也容易被嗆,所以也要避免讓寶寶邊哭邊吃奶。


  
親吻

  看到孩子紅撲撲粉嫩嫩的小臉蛋,父母總忍不住去親吻,或是讓孩子親吻自己。

  健康隱患:寶寶免疫力低下,跟寶寶親密接觸,很可能會使寶寶傳染上自己正在患的疾病。大人患的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扁桃體炎、肝炎、結膜炎等都可能通過親吻傳染給孩子。而讓孩子親吻自己的臉也會帶來危險。年輕漂亮的媽媽們,總免不了輕妝淡抹,孩子親吻時,媽媽面額護膚品中含有的鉛、雌激素和香料等便進入了寶寶體內,會引起慢性鉛中毒或是性早熟等病症。

  醫師建議:當自己無法把握病症的輕重時,最好不要親吻孩子。塗了化妝品的媽媽們最好也別隨便讓孩子親自己的臉。


  
按摩、熱敷

  孩子腹痛的時候,採取按摩或者熱敷的方法,讓孩子減輕痛苦。

  健康隱患:如果孩子肚子痛是因為得了腸蟲症,按揉孩子腹部會刺激蟲體,引起膽道蛔蟲症,甚至穿破腸壁。腸套疊是引起孩子肚痛的常見病症,它是因為小腸異常蠕動套入了大腸,此時被套入的腸子血液供應受阻,引起疼痛。若盲目按摩,可能造成腸子套入部位加深而加重病情,時間久了會使腸子壞死。如果孩子因為急性闌尾炎而肚痛,一旦發生穿孔,採用熱敷的方法就可能促使炎症化膿處破潰,形成瀰漫性腹膜炎。

  醫師建議:孩子發生腹痛時,父母們應觀察其疼痛急緩和進展情況。如果孩子腹痛不劇烈,腹痛時也沒有明顯的其他異常情況,可以用手輕輕撫摸其腹部。但若哭鬧不停止,或是孩子腹痛時伴有發熱、吐瀉、大便中帶血等異常情況,則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診治,不要隨便按摩和熱敷。









******************************************************************************

如何預防嬰兒搖晃症
文/高子茗 採訪諮詢/行政院署立桃園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文章來源:2007年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寶寶的頭部佔了身體1/4的比重,因此,頸部在支撐頭部時需要花比成人更大的力量,此外,寶寶的腦部尚在發育階段,比成人更為脆弱,更容易受到傷害。
什麼是嬰兒搖晃症?
當稚嫩的嬰兒,特別是1歲之內的嬰兒,受到外力給予劇烈的搖晃或暴力傷害時,就有可能使其腦部承受不了強大的晃動力量,進而傷到腦部或頸椎,引起顱內出血與各種神經損傷等問題。

常見年齡:新生兒~3歲,大部分為1歲以下之嬰幼兒。
造成的傷害:以受傷的嚴重程度不同,可能會造成失明、癲癇、腦性麻痺、智力受損、學習發展遲緩,嚴重時甚至會致命。


案例篇
3個常見的危險案例
案例1:美美五個月大,睡眠習慣還是不固定,昨天晚上一整晚都不太睡覺,甚至還大哭,媽媽一氣之下,抱著美美用力搖晃了幾下,結果美美也只是哭得更大聲。
醫師說明~
大人一時的無心,就有可能因為抱的姿勢不正確或力道過猛而發生嬰兒搖晃症,特別是1歲以內的寶寶腦部還很脆弱,所以,美美媽媽的舉動是很危險的,因為短暫瞬間快速來回地擺動嬰兒,即使沒有撞到頭部,還是有可能傷及腦部。

你應該這樣做~
家長在哄寶寶時,只能輕輕、緩和地左右搖擺。如果覺得自己情緒無法控制時,最好將寶寶交給家人,或離開一下,暫時不要抱寶寶。

案例2:嘉嘉的爸爸很喜歡把1歲多嘉嘉往空中高舉再輕拋一下,每次這樣做,嘉嘉也都會大笑,不過,媽媽每次看了就不高興,擔心爸爸不小心把孩子摔傷了。

醫師說明~
有些時候孩子大笑,不見得就是開心,也可能是對刺激產生的一種反應。而家長在接拋的過程,可能使得寶寶腦部受到過度的晃動,如果一個不小心沒接好或搖傷寶寶,那就不好了。

你應該這樣做~
逗弄寶寶開心要適可而止,避免玩拋接寶寶的遊戲,一來容易造成腦部過度搖晃;二來漏接將對寶寶造成傷害。

案例3:爸爸媽媽帶著9個月大的小欣開車出去玩,因為到了戶外,媽媽心想沒有警察,於是沒讓小欣坐安全座椅,直接抱她坐在腿上,結果爸爸突然緊急剎車閃避一隻小狗,小欣的頭部前後晃了一大下。
醫師說明~
9個月大的寶寶,雖然已經可以支撐自己的頭部,但尚未有很好的頸部支撐力,如果突然猛烈的緊急剎車,就很有可能造成嬰兒搖晃症。如果後續家長發現寶寶有不舒服或不正常的表現,最好送醫檢查。而且,安全座椅的功能就是防止各種可能的突發意外,家長不要因為沒有警察就將孩子抱離安全座椅。
你應該這樣做~
開車外出遊玩時,依交通部立法規範,小客車附載年齡在4歲以下,且體重在18公斤以下的幼童時,應該安置於汽車安全座椅,以維護安全。


症狀篇
如果父母有類似上述危險舉動,或是不小心撞傷寶寶頭部時,最好立即送醫,不要覺得不知道該怎麼向醫師開口,而延誤就醫的時間,以免造成難以挽回的遺憾。

輕度VS.嚴重症狀
* 輕微症狀:嘔吐、沒有精神、反應遲鈍、嗜睡、四肢無力。
* 嚴重症狀:呼吸心跳急促、抽筋、眼睛上吊、嘴唇發紫、昏迷。

好發於受虐兒
桃園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葉淑寧表示,如果是正常家庭的寶寶,多半是因為父母動作太粗魯而造成嬰兒搖晃症,但情況並不算多見。但在受虐兒家庭中,就有很多的嬰幼兒是因為受到暴力的侵害而出現此症狀。

這些嬰幼兒多半因為被毆打或用力搖晃、摔拋、推撞,導致頭部受創,等到嬰幼兒出現抽筋、嗜睡、昏迷後才被送到醫院,經過檢查後,除了外傷之外,也可能發現有腦部出血、視網膜出血、腦水腫等嬰兒搖晃症的症狀。

過去就曾有保母因為受不了哭鬧不休的嬰兒,而大力搖晃後造成嬰兒死亡的事件,最後因過失致死罪名被判刑。

防範篇
和寶寶遊戲的過程中為了避免過度搖晃或拋接動作造成傷害,家長可以遵循以下方式,才能玩的開心又安全。
不要做的危險動作
(×)過度猛力上下或前後搖晃寶寶。
(×)抓住寶寶的肩頭,猛力前後搖晃寶寶。
(×)玩高舉拋接的遊戲。
(×)用力將寶寶摔在床墊或沙發上。
(×)乘坐沒有辦法支撐嬰兒頭部的摩托車。
(×)乘車時未依規定使用安全座椅。
(×)只扶住寶寶腋下,而將小寶寶放在大腿上用力晃動。

醫師叮嚀
照顧寶寶是需要多點耐心的,不要因為寶寶一時的哭鬧就做出傷害寶寶的行為。在照顧或陪伴1歲以下的寶寶玩耍時,要特別保護好他的頸椎及頭部。此外,了解嬰兒搖晃症的家長應該積極告訴其他照顧寶寶的家人或保母,讓每個人都注意到寶寶的成長安全。









***************************************************************************

研究:幼嬰知被抱 會主動調姿勢

作者: 莊瑞萌 | 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英國一所大學觀察出生4個月大的嬰兒後發現,嬰兒能察覺家長何時要抱他們,並且會隨時自己調整姿勢,讓能自己更輕鬆地被抱起。研究者表示,嬰兒雖還不會說話,但卻會觀察環境的變化,因此越早與嬰兒互動,可以影響到日後長大的人格發展。
英國普茲茅斯大學研究者觀察18位剛出生3個月與10位出生2到4個月嬰兒後發現,大約2個月大的嬰兒,就能察覺到家長已經準備好要抱他們,因此會 調整自己身體姿勢準備被抱,例如伸出腳以及讓腳出力使身體更穩定。研究者透過攝影機並利用被嬰兒壓著的壓力墊測量人體的移動,第一次當母親與嬰兒講話時, 第二次當母親張開雙臂準備要前往抱起嬰兒時,以及第三次當嬰兒被抱起來的時候,得到了這些清晰的數據。
研究者蕾迪表示,「我們沒有假設會獲得這樣清楚的結果,我們推測這樣的反應應該出現得更早,例如在出生後不久。」研究結果指出,2個月大的嬰兒所觀察的地方,可以從母親的臉龐移動到大人的雙手,似乎在期待下一步大人做出的動作。
蕾迪表示,「這就說明了,嬰兒已經能夠很快地適應,並且讓自己能夠更輕鬆地被抱起。」
早在1943年的一份報告指出,自閉症的孩子並不會主動調整姿勢被大人抱起,因此這次的研究結果將更有助於學界了解嬰兒早期發展情形。
稍早英國鄧迪大學研究人員齊迪蔻也指出,嬰兒其實比大人想像得還要聰明,例如出生後8周的嬰兒就會微笑,並且可以觀察周遭的一舉一動。她呼籲家長不 應該低估嬰兒嘗試做出的表達,她說,「與嬰兒互動或嬉戲,能幫助他們培養心智能力,這種在早期獲得的互動,會產生很深的影響,甚至未來的人格。」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Plos One》期刊。
圖說:英國研究指出,出生2個月的嬰兒,其實已經知道何時會被抱起,並且事先調整好姿勢。(photo by CarbonNYC in Flickr)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591&prev=20592&next=20590&l=f&fid=6








*********************************************************************************

《別再搖了》嬰兒搖晃恐癱瘓!!

華人健康網】嬰兒搖晃恐癱瘓 72小時黃金觀察



現代家長因工作忙碌,常將新生寶寶託付給保母照顧,但近年來因照顧不當造成「嬰兒搖晃症候群」的案例頻傳,其中現年僅2歲多的「臣臣」就因7個月前在保母家中頭部受傷,腦部大量出血、腦壓過高,造成急性硬腦膜下出血、左眼失明、左半側偏癱,認知與語言能力嚴重受損,須長時間做復健,即被診斷為「嬰兒搖晃症候群」。
年齡僅有2歲2個月的臣臣,在1歲7個月大時因保母照顧失當,頭部直接撞擊地面,陷入昏迷,緊急就醫後發現血塊嚴重壓迫大腦,腦壓過高、右腦廣泛性出血,三分之一左腦受傷,被醫師判定為「嬰兒搖晃症候群」,經緊急開刀治療且住院68天後出院。
不過,出院後的臣臣因腦部傷害,左半側肢體發展受損、左眼幾乎失明,只能察覺光感,且認知和語言功能也有發展遲緩的現象,需長期做復健。
年齡僅有2歲2個月的臣臣,在1歲7個月大時因保母照顧失當,頭部直接撞擊地面,陷入昏迷,緊急就醫後發現血塊嚴重壓迫大腦,腦壓過高、右腦廣泛性出血,三分之一左腦受傷,被醫師判定為「嬰兒搖晃症候群」,經緊急開刀治療且住院68天後出院。
不過,出院後的臣臣因腦部傷害,左半側肢體發展受損、左眼幾乎失明,只能察覺光感,且認知和語言功能也有發展遲緩的現象,需長期做復健。
資料來源http://mamaclub.com/learn/%E3%80%8A%E5%88%A5%E5%86%8D%E6%90%96%E4%BA%86%E3%80%8B%E5%AC%B0%E5%85%92%E6%90%96%E6%99%83%E6%81%90%E7%99%B1%E7%98%93%EF%BC%81%EF%BC%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