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7日 星期六

嬰兒半夜哭鬧

寶寶半夜大哭
提問: 寶寶最近晚上睡覺總是不塌實,總要來回翻身,有時翻的厲害還會趴起來,今天早上睡著睡著就大哭,哭的好厲害,以前在醫院也檢查過微量元素,并不缺什么,怎么會這樣呢?????我好著急!!!!最佳答案: 父母親若希望寶寶有良好的夜間睡眠,首先要建立規律作息,提供輕松安適的睡眠環境;若遇到寶寶睡不安穩,有可能是:環境太吵雜、肚子餓了、身體不舒服或受到驚嚇等,了解原因、對癥處理后,就可讓寶寶一覺到天亮了。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曾經歷過寶寶夜里睡不安的經驗,若是長期如此,只能以“磨娘精”來
形容這樣的寶寶。到底什么原因會造成寶寶夜里睡不安穩,它可能是自然的生理情況,也可能因疾病的因素造成。

  寶寶的睡眠特性

  其實每一個階段的嬰幼兒,都有可能發生夜里睡不安穩的情況,只是寶寶在六個月大前,因睡眠周期尚未建立,所以夜里睡不安穩的原因,生理自然情況居多;若是過了六個月大,睡眠周期已逐漸形成,則夜里睡不安穩的原因,疾病的因素可能居多。

  在探討造成寶寶夜里睡不安穩的原因前,先讓大家了解正常的寶寶睡眠和我們的睡眠是多么的不同,因為有時候其實是父母親多慮了,以為寶寶睡不安穩,其實有可能只是寶寶當時睡眠的特性。

  正常成人的睡眠周期包括:快速動眼期及非快速動眼期,前半夜以非快速動眼期為主,后半夜以快速動眼期為主。非快速動眼期與快速動眼期時間總長約四比一,而作夢及睡不安穩多在快速動眼期發生,反觀寶寶們的睡眠,非快速動眼期與快速動眼期時間總長約一比一:表示寶寶的快速動眼期相對增加很多,也就是寶寶淺睡的時間較多,在這個時期寶寶會看似睡不安穩,手腳會亂動,時而伴隨哭泣,眼球眼皮會不規則轉動,甚至微微張開眼睛。

  這樣的狀況平均60分鐘會出現一次,所以爸爸媽媽容易誤認寶寶睡不好,其實,這是正常的情況,父母親只要在一旁觀察,項多輕拍安撫,千萬不要急忙抱起,這樣反而真的打斷他的正常睡眠。

  引起寶寶睡不安穩的原因

  再來談談其他會引起寶寶夜里睡不安穩的原因及處理方法。分述如下:

  環境因素:包括睡眠的地方太吵雜、太悶熱,或衣服包被過多或過少。衣服包被過多是最常見的,尤其是剛出生頭幾個月,因為大人們總認為小寶寶容易著涼,所以穿的多又包的很緊,其實“嬰仔屁股三把火”,他們的新陳代謝率較大人高,怕熱,所以衣服包被過多造成寶寶躁熱,反而睡不好。解決的方式很簡單,原則上“在室內”寶寶需要的衣服件數跟大人一樣,睡覺時再蓋上毯子或薄被即可。

  寶寶吃不夠:這也是出生頭幾個月常見的原因,你會看到寶寶翻來覆去又一直出現吸吮的動作,有時候它只是需要吸吮,有時候它是真的餓了想再多吃一點。喂配方奶的寶寶,父母親可以拿奶嘴來試探他是需要吸吮還是要牛奶,需要喝奶的寶寶就會把你塞給他的奶嘴吐出。

  純喂母奶的寶寶較為方便,只是媽媽最好要學會躺著喂奶,遇著這種情形就是給寶寶含乳吸吮,提醒媽媽的是要確實知道寶寶是滯有正確含乳(寶寶嘴巴要張大,吸吮時會停頓,也就是嘴巴會有一吸一放的節律,媽媽也會感到乳汁分泌),以及寶寶是否有足夠尿量(第一天至少換一片含尿的尿布,第二天兩片,第三天三片,依序增加。一星期后每天至少6次才算足夠),如此才能確定寶寶是否喝足,也好評斷睡不好的原因。

  寶寶肚子不舒服:任何年紀的寶寶都有可能因為肚子脹氣、積便,或單純的嬰兒腹絞痛而睡不好,處理的方式不外乎以薄荷油幫寶寶按摩肚子,或用肛溫計以量肛溫的方式刺激肛門排便,若是上述的方式無法解決寶寶的哭鬧或睡不安穩,就要帶給小兒科醫師做診察來查明原因。

  寶寶感染:常見的感染包括感冒、中耳炎、咽喉炎、細支氣管炎、肺炎、腸胃炎,少見的如腦膜炎、敗血癥,都有可能造成寶寶睡不安穩。一部分的感染會合并發燒,且各個感染癥常會有本身特殊的表現,所以當合并睡不安穩時,常常父母也已經尋求醫師的協助,雖然各個感染癥造成睡不好的原因不盡相同。如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感冒、中耳炎、咽喉炎,多是因為鼻塞睡不好;下呼吸道感梁包括肺炎、細支氣管炎,多是因嚴重的咳嗽或呼吸喘而睡不好;腸胃炎是因為腹絞痛或反覆嘔吐或腹瀉而睡不好,腦膜炎、敗血癥等嚴重感染,就是會活力不好又睡不好,這些都需要小兒科醫師的對癥治療,以及一定的病程進展,才會逐漸解除寶寶睡不好的情況,需要爸爸媽媽相當的愛心、耐心及體力來面對。

  可能遭到驚嚇、虐待或白天太興奮:

  也就是當寶寶情緒或心理上遭受較大的波動或傷害時,自然夜里會睡不安穩。因為白天太興奮造成的話,通常頂多影響一兩天的夜眠。但若是遭到驚嚇、虐待則可能影響深遠,虐待除了對身體、心理的傷害還包括刻意忽視,寶寶心理無法獲得充分的安全感,這些就可能造成長期的夜里睡不好,而且還會合并很多其他情緒失調的表現。

  現在多為雙薪家庭,寶寶常需要交由外庸、保姆或親戚照顧,父母親一定要多與照顧者保持互動,充分了解對方照顧孩子的方式,以避免或及早發現問題,因為寶寶夜里睡不安穩有可能是第一個征兆。

  提供輕松安適的睡眠環境

  寶寶偶爾或短期的夜里睡不安穩,一般不太會影響他的成長發育,但是當這個情形是長時間發生,例如持續數星期或一個月以上,則會相當程度的影響寶寶的生長,畢竟夜里是寶寶生長激素分泌、讓寶寶好好生長的時間,若寶寶不得安眠,勢必影響身高、體重的發育,甚而影響日間的活動及發展。

  想要讓寶寶有良好的夜間睡眠,父母親或照顧者要讓寶寶建立良好規律的作息,作了本身以身作則,還可藉提供輕松安適的睡眠環境幫忙,像是柔和的燈光、輕柔的音樂,若是遇到寶寶睡不安穩,則可試著將上述的原因逐一排除,相信大部分的情況在對癥處理后,會讓寶寶重獲一夜好眠。

資料來源http://blog.yam.com/baobaowang/article/29766833






***********************************************************************
破解5迷思
新手父母跟寶寶一起睡好覺:
在出生的第一年,寶寶的睡眠問題是新手父母的首要挑戰。新生兒日夜顛倒的情形很常見,但是隨著寶寶長大,按理說應該可以一覺到天亮。然而,還是有不少寶寶滿56個月大以後,常有半夜驚醒或是還要喝夜奶,這些情況都會影響父母和孩子的睡眠品質。
  小寶貝出生之後,新手父母幾乎就再沒辦法好好睡一覺。也因此,只要跟訓練寶寶好眠有關的育兒書問市,爸媽都會趨之若鶩、躍躍欲試,想方設法就是要訓練寶寶一覺到天明。如此一來,爸媽才能擁有較好的睡眠品質。
迷思1~訓練寶寶一覺到天亮,越早越好?
滿6周大開始訓練,時機最剛好
  俗話說,一眠大一寸,睡眠品質差會影響寶寶的成長發育,高雄樂生婦幼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邱溥容表示,小寶寶睡著之後,身體會分泌生長激素,因此,睡得好,寶寶自然長得好,就是這個道理。
  然而,在出生後的頭3個月,絕大多數新生寶寶都是日夜顛倒的夜貓子。邱溥容醫師表示,這是因為新生兒身體的日節律性是25小時,而大自然的日節律性卻是24小時,因此,胎兒離開母體之後,身體接收到來自環境中的日光照射,才能慢慢發展出分辨白天黑夜的能力。這種分辨白天黑夜的能力,在寶寶出生滿6周大到3個月大左右逐漸發展完成,因此,理論上只要生理機制發展成熟,就算父母沒做任何「特訓」,寶寶的生理時鐘自然會將夜晚睡眠的時間逐漸拉長,而白天的睡眠時間則逐漸縮短。反之,若父母想要給寶寶「特訓」,建議應在寶寶滿6周大之後再開始,才是較適當的時機。
睡眠型態不同於成人
  該如何建立親子之間良好的睡眠品質?首先,父母得了解在出生的第一年,寶寶的睡眠型態會有什麼樣的變化?邱溥容醫師表示,在出生的前6個月,寶寶的睡眠型態和成人不同,睡睡醒醒的狀況很正常。
  新生兒睡眠的總時數很長,一天約有1620小時都處在睡眠狀態,且日間睡眠時數約等同於夜間睡眠時數,也就是說,新生寶寶白天睡覺的時間和夜間幾乎一樣長,而且平均每14小時的睡眠會伴隨12小時的醒覺,處在斷斷續續的睡眠狀態中,並非集中在一天當中的某個時段。
  隨著成長,寶寶一天所需的睡眠總時數會逐漸減少,且由於受到陽光的刺激,生理時鐘會逐漸調整為夜間睡眠時數漸長、日間睡眠時數漸短的情況。一般來說,3個月大之後,寶寶的睡眠時間會逐漸集中在晚上,到了6個月大,平均一天有1314小時在睡覺,白天小睡34小時,夜間睡眠的時間約10小時;直到滿4足歲之後,大部分孩子都可以不需要「睡午覺」。
@:01歲寶寶睡眠型態一覽表
月齡
夜間睡眠時數
日間睡眠時數
睡眠總時數
出生1周大
810小時
810小時
1620小時
出生1個月大
810小時
89小時
1619小時
出生3個月大
910小時
56小時
1416小時
出生6個月大
910小時
45小時
1315小時
滿1
910小時
34小時
1214小時
整理/吳碧芳 資料提供審閱/邱溥容醫師


迷思2~寶寶半夜要喝奶,才能長得好?
超過半數寶寶 嚴重睡眠不足
  邱溥容醫師指出:「根據學理上統計,滿9個月大之後,有70%以上寶寶可以睡過夜;但是臨床上,卻只有50%寶寶在滿周歲之後才能達到睡過夜的目標。」這項數據意味著有超過一半的寶寶從出生的第一年,就已經處在嚴重睡眠不足的狀態。「睡眠習慣差、餵食習慣不良,是造成現代寶寶睡眠不足的兩大幫兇。」
喝夜奶會導致睡眠中斷
  邱溥容醫師在門診中就曾碰過2歲幼兒一晚起床喝夜奶好幾次的個案,這種不規律的作息,不只讓父母和孩子都沒辦法好好睡覺,也打亂了孩子的睡眠節奏,影響成長發育。
  「父母總是擔心孩子沒吃飽,認為小嬰兒半夜要喝奶是正常現象。其實,寶寶6個月大以後應該可以睡過夜,只要白天進食的量足夠,寶寶根本不需要喝夜奶。寶寶不會讓自己餓著,晚上沒吃到的部分,自然會在白天補足。喝夜奶反而會導致睡眠中斷,影響生長激素分泌。」
不戒夜奶恐影響生長激素分泌
  生長激素在寶寶進入深沉熟睡期之後開始分泌,但是過了凌晨3點之後就不會再分泌。如果寶寶太晚睡、睡著之後沒多久又起床喝夜奶,都會讓寶寶無法進入深沉熟睡期,自然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所以,為了讓寶寶健康成長,父母必須有幫寶寶戒夜奶的「決心」。戒了夜奶,寶寶和父母才能好好睡覺。
避免養成邊吃邊睡習慣
  該如何成功幫寶寶戒夜奶?首先,父母必須有正確認知,寶寶滿6個月大以後真的不需要喝夜奶。從新生兒時期開始,父母就得堅持固定晚上讓寶寶上床的時間點,並且應該在上床前的半小時將睡前最後一餐ㄋㄟㄋㄟ喝完,最重要的是,別讓寶寶養成邊吃邊睡的習慣,這是為了避免寶寶將喝奶和睡覺產生錯誤連結,以為睡覺前一定要喝奶。
  「例如晚上9點要讓寶寶上床,那麼,最後一頓ㄋㄟㄋㄟ就應該在8點半以前喝完,喝完之後再講故事、聽輕柔的音樂,將房間的燈光調暗,最好連小夜燈都關掉,讓寶寶上床準備入睡。」邱溥容醫師舉例說明。
親餵或瓶餵的戒夜奶技巧
  但如果寶寶已經習慣半夜要喝奶,該怎麼做才能戒掉夜奶?由於親餵母乳時,寶寶很容易將媽媽的乳房當作安撫奶嘴,邱溥容醫師建議媽媽可以這麼做:半夜哺乳時應慢慢縮短寶寶吸吮乳房的時間。媽媽可以用計時器,每天從減少一分鐘開始計算,當寶寶含著乳房的時間低於3分鐘就睡著,那就表示不需要再餵,避免讓寶寶繼續含著媽媽的乳房睡覺。
  用奶瓶的寶寶,半夜那一頓ㄋㄟㄋㄟ應該沖泡得稀一些,避免太濃稠。「常見新手父母擔心寶寶沒吃飽又起來要奶喝,半夜那頓ㄋㄟㄋㄟ會特別添加米精或麥精,這樣反而讓寶寶晚上吃得太飽,白天不餓就不想吃,晚上又吵著要,形成惡性循環。所以,ㄋㄟㄋㄟ應該要沖得稀水一些,慢慢減量,每隔一兩天減少20c.c.,若沖泡的量少於60c.c.就可以完全不必再餵奶。」
  當寶寶吸吮的時間低於3分鐘,或是半夜喝的量少於60c.c.,寶寶若哭了或睡得不安穩,父母可以輕拍寶寶安撫,但不需要再給他喝奶。
認識生長激素
  只在寶寶進入熟睡期的前12小時分泌,且是大量分泌,但在凌晨3點過後就不再分泌。如果寶寶太晚睡、半夜喝奶導致睡眠中斷,會影響生長激素分泌。生長激素除了會影響寶寶的生長和發育之外,同時也具有使細胞再生、活化、修補受損組織的功能,能提高人體免疫力、抑制肥胖、穩定情緒。
  睡眠品質好的幼童,在滿5歲時能成功畫出三角形(用線將點連起來變成平面圖形),但是,在日本一項有關幼童睡眠的研究發現,被診斷為睡眠不足的案例,有高達44%無法畫出三角形。由此可見,睡眠不足確實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發育和認知學習。


迷思3~早產寶寶較容易受驚嚇,所以睡不好?
早產寶寶的睡眠周期不同於足月兒
  人類的睡眠周期可概分為快速動眼期(REM)以及非快速動眼期(NREM),當我們睡著之後,這兩種睡眠模式會交替出現。
  邱溥容醫師表示,快速動眼期俗稱做夢期,是大腦啟動自動學習的一種睡眠模式。科學家已發現胎兒能藉由夢境來刺激腦神經發展,以便將來能適應更複雜的現實生活。對寶寶來說,亦是訓練大腦成長的重要過程,可幫助強化記憶,建構神經迴路,幫助大腦適應環境和學習。
做夢的時間會隨著年齡縮短
  然而,當寶寶處在這個睡眠模式,特別容易驚醒,這時候,父母可以輕拍寶寶讓他再次入睡,但不要把寶寶抱起來安撫,以避免擾亂了寶寶的睡眠節奏。在早產寶寶的睡眠模式中,快速動眼期占了80%,足月兒占了50%,這也是為何早產兒較容易驚醒的原因。隨著年紀增長比例逐漸下降,滿3歲幼兒的快速動眼期睡眠約只佔1/3;成人則不到1/4
  非快速動眼期又稱為安睡期,共可分為四個階段:前兩個階段為淺睡期,後兩個階段為熟睡期。這種睡眠模式能讓大腦休息並讓身體各部位進行修復工作,當寶寶進入到深沉熟睡狀態,生長激素就開始分泌,寶寶在後半夜過了熟睡期就越容易醒來。
6個月大後睡眠周期和成人相同
@
:不過,新生兒在滿3個月大前,並沒有所謂的熟睡期,睡眠周期多處在淺睡狀態,但是,3個月大以後往往一睡著就進入熟睡狀態,怎麼叫都叫不醒。到了6個月大,其睡眠周期就跟成人一樣,因此,這個階段是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睡眠習慣的黃金關鍵期。
  邱溥容醫師表示,雖然大腦的成熟度和先天氣質對寶寶睡眠也有影響,但至少在6個月大以後,寶寶的安睡期和大人相同,這時候父母只要堅持規律作息,讓寶寶在固定的時間上床,並且戒除寶寶喝夜奶的習慣,父母和寶寶都能擁有較好的睡眠品質。

迷思4~為什麼寶寶會在半夜驚醒?需要收驚嗎?
求生本能使人能在睡夢中醒來
  父母都期待寶寶能夠一覺到天亮,然而,這其實是個錯誤的期待。邱溥容醫師表示,因為求生的本能使然,不論是成人或嬰幼兒,並沒有人能夠真正一覺到天亮。在遠古時代,居住地不安全,睡太熟其實很危險,人體因而發展出睡睡醒醒的睡眠模式,當我們處在快速動眼期(做夢期)會容易醒過來,這時候可以幫助自我檢查,但由於大腦並非完全清醒的狀態,只要確認自己安全,自然又能繼續睡著。
準備適當的安撫小物
  對寶寶來說亦是如此,所以,當父母發現寶寶在半夢半醒狀態,只要輕輕安撫或將寶寶的安撫小物放到他手裡,讓他感到安全,他就能繼續入睡。換個角度思考,父母可以在寶寶小時候就提供他適當的安撫小物,讓他可以輕易掌握,最重要的是便於攜帶,但要避免讓寶寶將媽媽的乳房當作安撫奶嘴,如此一來,即使寶寶處在一個陌生環境,在半夜驚醒之後,父母也比較容易安撫。
  有些寶寶特別容易驚醒,甚至會大哭,長輩建議帶寶寶收驚,但是,收驚就能改善寶寶的睡眠品質嗎?邱溥容醫師表示,個人並不排斥民俗療法,但民俗療法的目的和用意是讓父母安心,更重要的還是得找出原因,幫助孩子好好入睡。
  她不建議父母和寶寶同床共眠,應該要讓寶寶學習自己入睡。最重要的是,營造讓寶寶安心、無光的睡眠環境,「人類的視網膜是非常敏感的,一點點光線都會讓大腦無法產生褪黑激素,缺乏褪黑激素,人類就無法自然入睡,因此,寶寶睡眠的環境應該要避免有任何光源,父母也要避免在臥房裡擺設及使用電子科技產品,包括電視、電腦和手機,這些行為會干擾睡眠,因為亮光會刺激眼睛傳到大腦的電波,使得大腦胡思亂想,沒辦法好好睡覺。」
迷思5~寶寶白天玩得太瘋,晚上會睡不好?
睡前應進行靜態活動
  寶寶就寢前的23小時,不建議做任何會活化腦部和自律神經的活動。因為劇烈或刺激的活動會啟動人體的交感神經作用,交感神經不受大腦支配,但能讓大腦做出「打」(攻擊)或「跑」(逃離)的本能反應,當交感神經興奮時,人的瞳孔會自然放大,反應變敏銳,身體體溫上升,呼吸變快。
  靜態活動則能啟動副交感神經,提供大腦應放鬆、要準備休息的訊息,也會啟動人體的消化系統功能,讓寶寶在睡眠時,身體各部位能進行修復。因此,白天玩得太瘋,寶寶晚上確實比較不好睡。
  為了讓父母跟寶寶都能睡好覺,邱溥容醫師建議新手父母做表格,藉以了解孩子的睡眠分布情形,幫助自己和孩子建立規律作息。「做表格可以幫助父母觀察孩子是貪睡寶寶,還是少睡寶寶。建立規律性,孩子會比較好照護,如果孩子不舒服,父母會很容易察覺。」
  從新生兒時期開始,父母可以做24小時計畫表,觀察寶寶一週的作息,了解睡眠習慣。若一天中的睡眠時間很分散,更需要父母用心,讓寶寶的睡眠時間能集中。若3個月大之後,寶寶還沒有規律的睡眠習慣,父母應按照睡眠計畫,規定晚上上床時間,避免讓寶寶白天睡太久,尤其是若已接近傍晚,不宜讓寶寶睡超過2小時,以免晚上睡不著,因為寶寶一天睡眠的總時數是固定的(請參考01歲寶寶睡眠型態一覽表)。
  她舉例說,有些寶寶早上56點就起床,父母就給寶寶喝奶,然後再讓寶寶睡回籠覺,這種做法不僅會擾亂寶寶的睡眠,也會讓寶寶產生錯誤的連結,以為自己在這段時間應該要喝奶才能繼續入睡。父母應嘗試將這一餐儘量拖到早上8點之後,讓寶寶能跟著父母的作息,吃完早餐開始一天的活動,而不是繼續睡覺。
建立良好睡眠習慣5要點
  1. 為寶寶建立睡眠時間表,了解一天睡眠時間的分布,再進行調整計畫。
  2. 人類自然入睡需要褪黑激素作用,在無光環境中身體才會開始分泌褪黑激素,因此,臥房應維持無光的環境,避免在臥房擺設及使用各類電子產品。
  3. 褪黑激素是從白天的血清素轉換過來,而血清素是從食物中的色胺酸轉換過來的,父母可讓寶寶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蛋、豆、魚、肉類)、堅果類(芝麻、葵花子)等,白天多曬太陽、進行各種活動,都能幫助血清素分泌。而且身體感光之後,日節律性和自然界才會一致。
  4. 03歲寶寶仍需要午睡才能維持體力,但午睡時間應固定且不宜過長,睡醒之後應進行一些活動來消耗寶寶的體力,也能讓寶寶晚上睡得較好。
  5. 最後一頓ㄋㄟㄋㄟ的餵食時間點和上床時間點要固定,兩件事必須間隔至少30分鐘,別讓寶寶養成邊吃邊睡的習慣。
睡眠記錄表參考範例
睡眠記錄表參考範例


參考資料/《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睡覺》(天下文化出版)








******************************************************************
嬰兒半夜哭鬧應該怎麼辦
一.嬰兒半夜哭鬧應該怎麼辦?
我一位四個月大的姪女,
常常半夜不睡覺,大哭大鬧,
白天才拼命睡,全家人都搞的神經衰弱,
為什麼嬰兒白天可以連睡好幾個小時,晚上卻幾分鐘醒來一次?
我們試過很多方法,白天不給他睡覺,看醫生,
睡在媽媽房間﹝因為白天我媽帶,都睡我媽房間﹞,
問經驗豐富的親戚、收驚、拜拜等等,都沒用,
長輩都說被嚇到,要收驚,真的會如此嗎?
還有不要再嬰兒面前說什麼不睡覺的話,他聽的懂?
誰有經驗,怎麼解決?
拜託,很急,我大哥跟老媽還因此大吵一架!
首先,最好是喝母奶,喝母奶的寶寶不會腸絞痛,而腸絞痛就常在夜裡劇烈發作,如果寶寶不會吸媽媽乳頭,可擠出瓶餵,但如果沒有母奶了,就必須辛苦追奶,但辛苦一陣子,可讓寶寶睡好,讓大人不再抓狂,是值得的,而且喝母奶對寶寶的發育和抵抗力真的很好,不會造成虛胖,也比較好喝,至於追奶方法請上母奶協會網站,資料很多。我餵全母奶七個多月了,寶寶半夜起來哭的次數不超過10次,而且幾乎十分鐘內可安撫再入睡。
還有若天氣不冷,可在睡前抱他入浴,和大人一起泡在浴缸,施巴的泡泡露洗澡對我的寶寶有安神作用,又不必沖,很方便,通常還沒出浴缸,他就放鬆而哈欠連連了。
再來,有點迷信,但別鐵齒,若家中有類似貓頭鷹等這種晝伏夜出動物的玩偶、圖書或相關圖案,請先放在別人家,小孩很受這種氣息影響的。
二.嬰兒半夜哭鬧和漲氣換奶粉對嗎?
我的寶寶一個多月,本來喝優生,結果常溢奶還有半夜哭鬧不停,他的肚臍突出像一個十元硬幣,我很擔心,後來有人介紹改喝新安琪兒安撫奶粉,他現在喝完奶後就一直睡覺,不知道這樣是不是表示這個奶粉適合他?
肚臍的問題,大部份的人都說以後就會好了,可是我現在很擔心,不知是否有辦法幫寶寶改善?
常溢奶....喝完奶奶後一定要抱直30~60分鐘...不管有沒有打嗝~都不能馬上躺下...而若是溢奶的量不多~而寶寶也都有在成長的話~其實是沒什麼關係啦~大部分小朋友到大約3.4個月就會比較好了
2.半夜哭鬧不停...那白天會不會呢??如果白天還好的話....那我想~你的寶寶應該是有日夜顛倒的問題...BABY滿月後一天睡眠時間會漸漸縮短至12~13小時..睡眠時間縮短了~而這時候若是還讓她白天睡覺~那麼就很容易有日夜顛倒的問題而造成夜間哭鬧甚至是腸絞痛~因此建議幫他調整一下作息~盡量早上9點起床.午覺睡個一個小時..下午三點以後就不要睡了.晚上9點開始睡覺..白天可以跟她玩~讓她聽音樂~或是帶到戶外空氣較好的地方走走~總之就是不要讓她靜靜的躺著睡覺!
3.其實換奶粉也是可以...但還是建議先調整作息看看
4.肚臍~那是叫做臍疝氣...媽咪可以用大拇指壓下去看看~應該會發現肚皮有個洞...有時候如果寶寶哭鬧或是脹氣腸子就會突出~那ㄧ般到一歲左右..周圍肌肉長齊了就會好了~倒是不必做啥特別處理..但老一輩的人都會拿硬幣去壓
三.剛出生的小嬰兒奶也吃了尿布換了為何半夜會一直哭鬧呢?
我女兒剛出生十幾天;每次到ㄌ半夜大家正好睡ㄉ時候她就會開始哭鬧
也不是肚子餓喔也不是尿布濕ㄌ就是會一直哭鬧 房間裡也放ㄌ很柔和ㄉ音樂還是一樣
嬰兒夜間哭鬧常令父母們手足無措、心神不寧。由於嬰兒不會說話,對於身體的不適,只會以啼哭做為主要的肢體語言。寶寶夜啼,除了情緒問題,尿布濕、肚子餓、太熱、太冷、出疹子、拉肚子、環境變遷、受到驚嚇等,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腸絞痛」引起!
雖然名為「腸絞痛」,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問題存在,嚴格來說,他並不是一個病名,而是一種「徵候群」,他是由許多因素不協調所引起的。

★什麼時候容易有腸絞痛呢?
腸絞痛一般發生於二星期到三個月大的嬰兒,約百分之十會延長出現至四至五個月大左右,發生率約佔15-25﹪,通常好發在下午四、五點或晚上。
★腸絞痛會有什麼症狀呢?
突發性大聲哭鬧,繼續不停、甚至連續好幾個小時,哭時臉色漲紅、腹部脹氣、手腳冰冷、雙手緊握、大小腿捲曲、腹壁緊張、排氣量增加、有時肛門排氣或排便後哭鬧就會解除。

★為什麼會產生腸絞痛呢?
確切原因不明,目前醫學上歸納可能的原因:餵食過量、牛奶過敏、乳糖耐受不良症、心理因素、神經系統發育尚未成熟、個人體質等,每一次腸絞痛,可能由各種不同的原因所引起,所以治療效果並不理想。

★如何診斷腸絞痛?
最好由專業的小兒科醫師作確切的診斷。排除發燒、腸胃炎、腸套疊、腦膜炎、泌尿道感染、或骨髓炎等,可能造成嬰兒哭鬧疾病,才能正確診斷。

★腸絞痛的治療?
1. 檢查
2. 少量多餐、拍背排氣
3. 熱敷腹部緩解疼痛
4. 洗溫水澡
5. 少量驅風油、薄荷油,順時針腹部按摩促進排氣
6. 肛溫計刺激肛門,引起排氣在醫院內可考慮灌腸
7. 保持環境穩定,減少情緒變化
8. 戴寶寶出去兜風
9. 更換低過敏奶粉,添加消化酵素,甚至抗組織胺或鎮靜劑使用,但效果不是非常好
10. 換個人照顧,讓自己輕鬆一下吧!
Part1:打造優質睡眠環境
「小寶寶乖乖睡,一暝大一吋。」睡眠對寶寶而言很重要!睡的好、吃的飽,孩子自然也就長的好。不過,往往孩子的睡眠狀況並不如媽咪所願,常搞得媽咪筋疲力盡,變成貓熊眼,到底小寶寶為什麼不能乖乖入眠?請專家來替您解答。
寶寶的睡眠時間需要多久?
寶寶整天不斷睡,到底一天要睡多久才算足夠?台中大里仁愛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李龍鳳表示,寶寶的睡眠時間依照年齡不同而有不同,且白天的睡眠時間會隨著寶寶的年齡而逐漸縮短。
年齡   一天睡眠時數(小時) 白天睡眠時數(小時)
1星期     16.5          8.5
3個月     15          5
6個月     14.5          3.5
1歲      14          2.5
1歲半     13.5          2
2歲      13          2
3歲      12          1.5
李龍鳳指出,三、四個月大的寶寶,一天睡眠可分為四、五段,而且最長的一段睡眠在晚上,大都可持續睡五、六小時。到了六個月大時,大部分的寶寶可以睡長達七、八小時;辛苦了好久的媽媽終於可以睡個安穩的覺。一歲左右的孩子,則可以睡到十、十一小時。
李龍鳳也強調,然而每個孩子是獨立的個體,睡眠的型態、時間也會有個別差異。表上所列僅供參考,只要小孩子睡得好,清醒時沒有疲倦、煩燥,那麼他的睡眠應該是足夠的;但有些較年幼的孩子較不易觀察是否睡眠不足,如果在延長睡眠的時間後,發現孩子比以前情緒更穩定,更能專心,就表示原來的睡眠是不足的。因此如果您的孩子睡眠時間比平均值少了一個半或兩個小時以上,而且易煩燥不安,行為舉止不恰當,可進一步懷疑是否因睡眠不足所引起。
找出原因根絕睡眠惡習
許多家長都會有一個疑問,「貝比為什麼總是精力旺盛,一下子就醒了呢?」其實想改善寶寶的睡眠習慣,擁有優質的睡眠時間,也不難!李龍鳳認為,只要找出影響睡眠背後的原因,問題多半可以迎刃而解。寶寶半夜啼哭的原因有哪些呢?
嬰兒期:
1. 饑餓 2. 氣質 3. 胃食道逆流 4. 嬰兒腸絞痛 5. 長牙
幼童:
1. 生活常規 2. 環境不佳
打造優良睡眠環境
父母若是能提供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寶寶自然就能享有優質睡眠。李龍鳳強調,所謂安靜的環境並不代表要保持絕對安靜,甚至是一點聲音都沒有,只要少干擾,不要突然出現很吵雜的聲響即算過關。
養成獨睡習慣:
寶寶當然要和爸媽睡在一起囉!這樣才方便照顧。其實讓嬰幼兒與父母同床共枕,很容易打斷孩子的睡眠,並不是很適當的舉動。尤其是六個月以下無自主能力的嬰幼兒,如果與父母同睡,蓋了過於厚重的棉被,反而會有窒息的危險,再加上大人睡眠時會發出輕重不一的聲響,自然會影響孩子。
其次,在孩子六個月大左右,就會開始有分離焦慮,需要時時刻刻感受到照顧者的氣息與陪伴,所以如果父母在孩子三~四個月時,錯過了養成孩子獨立睡眠的習慣,那麼就得等到孩子三歲之後,分離焦慮逐漸消失時,才有機會再著手訓練了。
如果寶寶起初不肯單獨睡,媽咪可以把小床搬到大床旁邊,接著再用布簾擋住,藉以隔開孩子;不論孩子如何哭鬧,媽咪都得堅持,不可以讓孩子上大床。
 
安全的環境:
除了讓寶寶在睡眠時不受打擾之外,營造安全的睡眠環境也同等重要。建議六個月以下的寶寶小床周邊要避免擺放柔軟、膨鬆的物品,如:枕頭、毛巾、太厚的被子等,以免有窒息的危險。
除此之外,許多父母會認為小嬰兒沒有抵抗力,將寶寶包的圓滾滾,其實這是不必要的,只要將室內維持在舒適的24~26℃之間,寶寶是不用特別穿太多的。而為了讓寶寶有畫夜的區分,在寶寶睡眠時,也可以將燈光調暗。
Part2:改正寶寶睡眠惡習
依傳統的說法,吃的好睡的飽,寶寶的成長發育就不會有問題。何雲鳳說明,新手媽咪免不了會擔心寶寶睡眠時間過長或是不足,不過,若是孩子平常的作息正常,家長就可以判斷,孩子可以依需求來調整睡眠時間,不必過份擔憂。
3個優質睡眠習慣養成必勝法
擁有規律的生活作息才能打造優良的睡眠品質,也才能讓寶寶發育的更好。何云鳳表示,所謂的優質睡眠需包含生理及心理的穩定。像是:睡的沈不沈?時間固不固定?等。
那麼如果孩子的睡眠時間很不固定時,該如何改正呢?何云鳳說,一般在一歲左右的孩子會建議10點就上床睡覺,隔天8~9點間起床,下午3~4點間再小睡一會兒;同時為了避免影響夜間睡眠,在晚間5~6點間就不要再讓寶寶睡囉!除此之外,非常有育兒經驗的何云鳳也指出,有些錯誤的育兒觀念,的確會搞得媽咪筋疲力盡。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1mSjKRmfFR5a8gXYoFSOSxbeE_xqAw--/article?mid=495






***********************************************************************
寶寶半夜哭鬧的12種原因
在享受撫養寶寶一天天長大的天倫之樂時,常常會讓心愛的寶寶半夜哭吵,攪得爸媽既心疼又煩惱,有什麼辦法讓寶寶半夜不哭吵呢?
寶 寶在出生的頭3個月,因食量少、餐數多、睡眠週期短等,使寶寶具有睡眠時間短、頻繁小睡的特點,很少連續睡眠超過4個小時,白天、夜間沒有太大區別。 3~6個月開始,寶寶睡眠進入穩定期,夜間可以連續睡眠5個小時以上,中間醒來1~2次。可是也有的寶寶晚上睡覺總是哭吵,鬧得年輕父母們疲憊不堪。到底 有哪些原因會讓寶寶哭鬧不止呢?
長牙期的疼痛
提醒您要注意的是,寶寶從5個月開始長 牙,到2歲半長全,寶寶會有因為長牙帶來的不適而哭吵。注意觀察寶寶的臉頰、下巴,如果有明顯的口水紅疹、牙齦腫大、觸痛及輕微發燒等,就要考慮是否有長 牙疼痛困擾著寶寶。可以採用,局部冷敷的方法緩解寶寶的不適。待寶寶牙齒長出後,睡眠會自然好轉。

憋尿而哭吵
有 的寶寶,尤其是男寶寶,因憋了尿,膀胱飽滿的刺激使寶寶感到不適,於是寶寶就會表現為睡覺不踏實、來回翻身、伴哭吵。解尿後,寶寶就會繼續安靜地睡覺。不 要在寶寶臨睡前半小時給寶寶進乳、水太多,否則,入眠後半小時~2小時之間,寶寶會解尿3~4次。如果您掌握了寶寶解尿的時間規律,也可以主動在一定時 間,提前給寶寶換尿布或把尿,這樣就可以有效減少寶寶因排尿引起的哭吵。

小寶寶的鼻塞
有經驗的媽媽會發現,小寶寶常會出現吃奶時的鼻塞,尤其是剛出生不久的寶貝,或是不幸感冒了的寶寶。寶寶鼻腔中有很大的鼻痂,會使鼻腔阻塞,迫使寶寶用嘴呼吸。這樣,乾燥的空氣刺激咽部,造成咳嗽等不適,就會引起寶寶突然大哭。要學會用清水滴注或用器具清理鼻腔,軟化鼻痂,清除鼻腔中的阻塞物後,寶寶才能順利地吸吮,繼續安然入眠。

注意夜間溫度
室內溫度最好不要超過24℃,太熱或太冷,或穿的、蓋的過多,使寶寶在睡眠中煩躁或把被子蹬掉,繼而感覺寒冷,也會導致寶寶出現哭吵。

空氣中的刺激物
臥室中的刺激物,可能使寶寶的呼吸道發生過敏、阻塞,因而發生哭吵。刺激物可來源於香煙味、痱子粉、驅蚊花露水、油漆等。

噪音
當寶寶處於淺睡眠階段,或者處於從深睡眠進入淺睡眠的過程中,凡是突然的、音量大的、不熟悉的聲音,均可以驚醒寶寶,引起大哭大鬧。

感冒
患感冒的寶寶半夜容易醒來哭吵。因為感冒可造成寶寶的呼吸道阻塞及全身的不適,應對症處理,儘快縮短病程,減輕症狀。這時多給寶寶喝熱水,喝新鮮果汁,必要時在醫生的指導下,用減輕鼻堵的藥物。側臥的睡眠方式,更適合感冒的寶寶。

發熱
寶寶在發燒時,會不斷哭鬧。父母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應用解熱的方法或解熱劑,給寶寶儘早的解熱,進行降溫護理,以免引起高熱驚厥。

患有腸道疾病
在炎熱的夏、秋季節,經常會因吃引起寶寶過敏或腹部不適的食物,寶寶就會在夜間焦躁不安,甚至哭鬧。此時要注意寶寶的腹部會不會有脹氣,包塊,拒按,大便的情況。如果有父母應立即帶寶寶去醫院診斷,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藥物。專題推薦:媽咪醫生阻斷寶寶腹瀉有技巧

突然的母子分離
由於媽媽或看護人的突然離別、更換,造成寶寶情感上的不安全感、焦慮情緒,就會出現不明原因的半夜啼哭,且在白天很黏人。對於這種寶寶,監護人需多拍拍、抱抱,親切地小聲說話安撫寶寶,使寶寶儘快適應新的環境

父母、照顧者的情緒變化
如果是與寶寶接觸最親密的人,尤其是媽媽,情緒不穩定,比如生氣、沮喪、失眠、緊張和焦慮等,往往也容易“傳染”給寶寶;如果有家庭關係變故、人員之間衝突或者搬家等情況,都會使孩子處於情緒緊張狀態,因而哭吵。希望所有看護寶寶的人,愛護寶寶,不要把不良的情緒變化“接種”給還不懂事的小寶寶,影響寶寶一生的心理髮育。

過分的活動
寶寶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抑制功能較弱。所以如果白天受到過強的刺激或晚上睡前有過過於激烈的活動,都會使寶寶在睡眠時,大腦仍處於興奮狀態,因而引發在睡眠中的突然哭鬧,似做噩夢一般。所以,注意在睡前不要讓寶寶讓活動過多,使大腦興奮性過高,以保證寶寶有一個好的睡眠。

http://www.sister.com.hk/viewthread.php?tid=1410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xKwHzXCYRkQHlNDs75FAuQ--/article?mid=126






*************************************************************
寶寶半夜大哭戒夜奶失敗?(0-1歲)

【明報專訊】BB現在3個半月大,快兩個月時已戒了夜奶,每晚約11時吃完奶後可睡至翌晨7至8時,但最近他常常在凌晨3至5時醒來,哭要飲夜奶,為何會這樣?是否要重新助他戒夜奶?
孩子只有3個半月大,半夜醒來哭鬧的原因很多,也屬正常,例如晚上11點未吃夠,餓了想飲奶。要孩子戒掉一種生活習慣,不是停了一個月便算大功告成,有時候會因不同原因而反覆出現。
太冷太熱易醒來
媽媽可視乎孩子醒來的情給予適切的安撫。
1、首先要留意臥室鋪的配合,天氣轉了,有沒有因應季節更換合適的用品,過涼過熱都會令孩子不舒服而「扎」醒,更換合適的衣服、被單有助安眠。
2、若孩子只是「呀呀」兩聲,家長緊張地抱起他,反而會令他更「清醒」。這時可先觀察一下,看看他能否繼續睡;也可試試輕拍或輕掃一下他的背,助他入夢。
3、若輕拍或輕掃背部不奏效,才給他一點奶或水,或檢察一下尿片衣物,若解決了他的需要,讓他得到安慰,一般都能平復下來,然後很快再次入睡。
尿片奶瓶隨時候命
孩子半夜醒來,多數與找尋慰藉有關,家長應盡快給予安撫,並把可能需要的用品,例如紙巾、尿片、裝好水或奶的奶瓶,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以便盡快安撫他,讓他盡快入睡。
資料提供﹕伊利沙伯醫院婦產科專科護士(母乳餵哺)林志愛

資料來源http://happypama.mingpao.com/cfm/parenting3.cfm?File=20090524/newa/osa1.txt







*****************************************************************
令父母手足無措的嬰兒腸絞痛
小兒科 陳秀玲 主治醫師(小港院區)(92年12月)

嬰兒腸絞痛常見於一般兒科門診,常常令父母手足無措及神經緊張。到底什麼是嬰兒腸絞痛呢?在嬰兒未滿四個月之前,其腸壁的神經發育不成熟,所以造成腸道蠕動不規則,容易蠕動過快,糾結一起而導致痙攣疼痛。據統計有八%到四十五%的嬰兒都曾有得過嬰兒腸絞痛。其常見的症狀為腸道痙攣,腹部鼓脹,也就是「膨風」,而寶寶哭聲淒厲,非常躁動幾乎無法安撫。等到腸蠕動波消失,而有排氣才會緩解,寶寶才會舒緩。發作時間有二個高峰,約是傍晚四時至八時,以及半夜零時前後。

是不是嬰幼兒在半夜哭泣時就一定是腸絞痛呢?當然不是。父母必須先觀察寶寶是否有其他需求而哭泣,如肚子餓了、尿布濕了、鼻塞、環境溫度太冷或太熱,或是作夢,也有的寶寶是睡醒後想要有人抱或找人玩。如果都不是,才考慮是否為腸絞痛所引起的肚子痛了。

一旦是腸絞痛的發作,寶寶常以高分貝的哭聲及握拳踢腿的肢體動作表達,父母可以先用薄荷油塗抹腹部作按摩,使其排氣。也可使用溫毛巾熱敷腹部,緩和腸痙攣的情形。
在嬰兒飲食上,建議喝母奶。據研究統計,喝母奶的寶寶較不易有腸絞痛,因為牛奶蛋白可能會促使寶寶腸道不適應而加重症狀,當然哺餵母奶的母親也應注意不要攝取刺激性或易過敏性食物,如含咖啡因之飲料、牛奶及堅果類食物。若已經無法哺餵母乳,可能需要使用特殊嬰兒配方奶粉,此時可找兒科醫師幫忙診斷是否為牛奶蛋白過敏或是乳糖不耐症,來決定換適當的配方奶粉。
一般兒科醫師也會開立舒緩腸痙攣及幫助排氣的藥物給寶寶服用,大部分也可得一夜安眠。不過在診斷是否為腸絞痛以前,必須先排除腸套疊的可能性。所謂腸套疊是指腸子的前段套入後段的腸腔內,而產生腸黏膜腫脹及腸道阻塞。好發於二歲以下的小孩,症狀會有劇烈腹痛、兩腿蜷縮,哭過一陣就睡著,但沒隔多久,又再大哭,無法安撫。有些小孩會因腸黏膜壞死而解出像草莓醬的血便。這個腸套疊治療必須早期診斷及早治療,與腸絞痛的治療完全不同,要非常小心。
腸絞痛依程度輕重不同,有的孩子幾個禮拜後就自然解除,但有的必須奮鬥到六個月大以後,對父母而言真是痛苦難熬的經驗,由於嬰幼兒表達能力不足,父母親在帶孩子就醫前,一定要細心觀察腹痛持續的時間、疼痛的程度、餵食的狀況、排便的型態及有無伴隨其他症狀(如發燒),以提供給醫師作為診斷的重要參考,來改善孩子半夜啼哭的情形。






**********************************************************************
**********************************************************************

寶寶入睡6種方法不能用

為了讓寶寶安靜入睡,媽媽都會想方設法,發揮聰明才智,結果有時卻適得其反。看來,讓寶寶安睡絕非易事。如果你掌握了哄寶寶睡覺的正確方法,情況會立刻變得不一樣哦。下面就給大家介紹6種常見的哄寶寶入睡的錯誤方法,就算是給你提個醒吧。
哄睡
當寶寶哭鬧或睡不安時,你會不會將寶寶抱在懷裡,或放入搖籃中不停地搖晃,直到寶寶入睡為止?
危害:搖晃會使寶寶未成熟的大腦與堅硬的顱骨相撞,造成小血管破裂,顱內出血,造成“搖晃嬰兒綜合徵”,寶寶表現為癲病、智力受損、肢體癱瘓、弱視或失明,嚴重的還會引起腦水腫、腦疝而死亡。這種情況多發生於3歲以下的寶寶。
正確做法
讓寶寶入睡可以輕輕地拍拍他的背,避免擁抱搖晃。
對不願入睡而哭泣的寶寶,你可以坐在他的床邊,握著他的小手,直到他入睡。
過幾天后,你與寶寶保持一定距離,讓他看得到你,以後再停留較短的時間,讓寶寶慢慢適應單獨入睡。
陪睡和摟睡
因為不放心寶寶單獨睡覺,所以你會陪著寶寶一起睡嗎?或者陪睡仍不放心,還要摟著寶寶睡?
危害:陪睡稍不注意就可能壓住小寶寶,發生意外。長期陪睡還會使寶寶養成“戀母”心理,即使上了幼兒園也很難與媽媽分離。
摟睡則更增加了發生意外的機會,被摟睡的寶寶吸不到新鮮空氣,吸入的是媽媽呼出的二氧化碳,很容易致病。還可能養成寶寶醒來就要吃奶的壞習慣,從而影響了寶寶的消化功能。
正確做法
當寶寶一出生,就應積極地鼓勵他獨自入睡,並養成習慣。即使新生寶寶也不應與媽媽同睡。在你的床邊可放一張小床給寶寶睡,這樣,分開睡也能照顧到寶寶。
俯睡
如果寶寶喜歡趴著睡,你會在意嗎?
危害:國外已有資料證明,俯睡的寶寶容易發生“嬰兒猝死綜合徵”,這是因為小嬰兒不會自己翻身,也不會主動避開口鼻前的障礙物,容易使口鼻阻塞而缺氧窒息。
正確做法
寶寶仰睡最安全,使呼吸道通暢無阻。對於剛吃完奶的寶寶可採取右側位睡,若有吐奶也不會嗆入氣管內。如果發現寶寶俯睡,要及時幫寶寶調整姿勢,以防意外。
熱睡
在冬天,為了不使寶寶受凍,你會用電熱毯給寶寶保暖嗎,甚至通宵都開著電熱毯?
危害:電熱毯加熱速度較快,溫度也高,會使寶寶輕度脫水影響健康。
正確做法
若要給寶寶使用電熱毯,可在睡前通電預熱,等寶寶上床後及時切斷電源。如果發現寶寶煩躁不安、哭聲嘶啞,可能有脫水現象,馬上給寶寶喝些開水。
裸睡
在夏季,為了寶寶涼爽入睡,你會讓寶寶光溜溜地一絲不掛嗎?
危害:寶寶體溫調節較差,夏季半夜裡會有些涼,寶寶腹部一旦受了涼,會使腸蠕動亢進,導致腹瀉。
正確做法
夏季最好不要讓寶寶裸睡。正確的做法是用一條毛巾蓋在寶寶的胸腹部,或系個小肚兜,以防著涼。
開燈睡
你會為了方便給寶寶餵奶、換尿布而將室內通宵開燈嗎?
危害:寶寶對周圍環境的調節能力較差,若室內通宵亮著燈,改變了人體適應晝明夜暗的自然規律,會影響生長激素在夜間的分泌高峰,使身高增長減慢。夜亮也會使褪黑激素分泌減少,睡眠易驚醒。椐調查,經常開燈睡的寶寶,近視眼發病率高達40%以上。
正確做法
晚上盡量不要開燈,在餵奶或換尿佈時,可開一下床旁小燈,完事後立即關燈。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lesley650922/article?
mid=5231&prev=5558&next=4950&l=f&fid=49






********************************************************************************

  哄寶寶睡有訣竅
寶寶深夜哭鬧不睡覺,是新手父母最害怕的一件事情,父母白天上班累壞了,晚上又要加「大夜班」搞得筋疲力盡,新手父母你累了嗎?根據統計,嬰兒半夜啼哭的原因以「照顧慣了,抱慣了」居多,另外還有的是「白天活動不足」,或者是由於生病、太熱、太冷或斷奶引起。
對於正啼哭的寶寶,不要因為他哭就把他從床上抱起來,而應檢查是否尿布濕了或是用手觸一下他的小嘴以確定他是否餓了,然後,像平常一樣為他換尿布、 餵奶,但如果是寶寶肚子脹氣,可幫寶寶拍背排氣或擦一些含薄荷油成分嬰幼兒專用的消脹氣藥膏,寶寶會比較舒服。過一陣子也許寶寶就慢慢睡著了,不要一哭就 抱、哄、逗,這樣會慣壞寶寶的。
室內環境的冷暖調節也很重要,不能給小孩穿太厚,使其手、腳、脖子不能活動,甚至汗流浹背;也不能給小孩穿得太少、蓋得太薄、太冷,小孩也會啼哭的。
這需要時間來改變,首先父母要有耐心,別著急,寶寶是能感覺到父母的愛。不過前提,小寶寶如果老是啼哭,多少總是有些原因的,父母應該耐心細找原因或帶寶寶到小兒門診詢問專業醫師。
哄寶寶睡有訣竅
一、輕拍寶寶
寶寶睡下後,如果他的情緒還是不太安定,媽媽可以輕拍寶寶,給他以安全感,這樣寶寶一會兒就會安靜下來。
二、放輕柔的音樂
可以選擇放一些輕柔的音樂幫助寶寶睡眠,不要懷疑小寶寶的聽覺能力,他們一生下來就會對聲音有反應哦,所以讓寶寶聽音樂是一個不錯的哄睡方法。
三、讓寶寶睡在背光的一側
寶寶呆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適應了黑黑的睡覺環境。出生以後,有的寶寶會不適應光亮的睡覺環境,所以媽媽可以讓寶寶朝著背光的方向睡,或是為寶寶擋住光源,讓他慢慢適應。
四、抱起寶寶輕晃
抱著寶寶輕晃也是哄寶寶入睡的一個好方法,很多媽媽都會使用哦。值得注意的是媽媽的抱姿一定要正確,而且晃的幅度不能過大,輕晃即可。
五、給寶寶一個擁抱
媽媽們不要吝嗇你們的擁抱,因為寶寶需要安全感,媽媽的擁抱是安撫孩子情緒的良方。所以,睡前給孩子一個擁抱是個很好的哄睡方法呢。
六、老一輩講法,天黑後不要帶孩子外出(雖然沒科學依據,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指的是「孩子眼淨,容易嚇著!」避免深夜帶寶寶外出,以免看到不乾淨的東西受驚嚇。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lele3109/article?mid=21981&prev=22009&next=21150&l=f&fid=78






*********************************************************************************

安撫寶寶哭   很簡單

諮詢三軍總醫院內湖院區小兒部主治醫師 黃清峰/佛教慈濟綜合醫院花蓮總院護兒中心護理長 張瑞雲/慈濟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教室學系助理教授 鄭雅莉

在媽媽子宮內遊玩了9個多月的小娃兒終於帶著響亮的哭聲誕生啦!他的哇哇大哭其實只是發聲的開端,接下來的一年,不管是嚎啕大哭、鳴咽啜泣、真哭?假哭?全都在考驗爸媽們的耐心與智慧,不僅新手媽媽措手不及,經驗老道的媽媽也會發出:「這個孩子怎麼比哥哥姊姊還愛哭?」的疑問,別灰心,這是小寶寶專屬的溝通方式,仔細觀察孩子哭聲中發出的需求訊號吧!找到親子間專屬的安撫法,不僅幫助孩子建立日後人際信任感,也能幫助孩子適性發展。

哭泣是共通語言
三軍總醫院內湖院區小兒部黃清峰醫師指出,一般而言,剛出生的新生兒一天哭的時間平均累計起來約達3個小時,特別在6週大時哭的時間進入高峰期,到了3個月大時才漸漸趨緩,平均一天哭一個小時。

小嬰兒的哭泣行為,其實也是他自我訓練語言發展的基礎,佛教慈濟綜合醫院花蓮總院護兒中心張瑞雲護理長也分享她的臨床照護經驗,剛出生2~6週的嬰兒,哭聲表現最為明顯,原因也最單純,正是家長觀察小寶貝需求的最佳時機。

慈濟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助理教授鄭雅莉表示,6個月大以內的小嬰兒如果哭鬧,多半是因為餓了、尿布濕了等生理因素,而3、4個月大的嬰兒隨著翻身、坐、爬的身體發展漸漸成熟,對外界的互動需求提高,很希望被抱著並與大人互動和探索環境,此時的哭泣行為,也正代表著他不安於現狀、產生好奇心以及想要和父母與世界產生連結的開始。

「哭聲是嬰兒溝通的方式,不是媽媽的錯!」黃清峰醫師提醒家長們不必過於自責,認為是自己沒照顧好寶寶,哭聲其實就像我們的口語溝通,只是小寶寶還不會說話,這是他唯一能表達的方式,下次寶寶哭泣時仔細觀察他的哭聲,慢慢去熟悉他的哭聲以及輔助動作中所透露出來的訊息,可能他需要的正是你的細心呵護呢!

嬰兒的哭泣會傳染?!
臨床上觀察,嬰兒室裡1位哭泣的寶寶,往往容易引起其他寶寶一起哭泣,鄭雅莉助理教授表示,嬰兒的哭聲其實就像大人們的語言溝通,是他們傳遞彼此訊息的方式,當一個嬰兒哭泣時,其他嬰兒也會感染到他的難過情緒,於是嬰兒室很容易變成東一個寶寶哭泣,西一個寶寶也哭泣,最後演變成寶寶們哭成一團的情況。當孩子1歲之後開始發展自我中心的概念,他會知道其他孩子的哭泣是因為難過,因而產生同理心,以自己的角度去猜測這個孩子為什麼哭泣,甚至天真地把自己的媽媽找來給哭泣的孩子,一般要到2歲之後才會懂得要去找哭泣孩子的媽媽。

5類哭聲,區辨寶寶需求
鄭雅莉助理教授表示,父母的天職很容易去區辨孩子的哭聲需求,根據相關研究顯示,當嬰兒哭泣時,一般人可以猜對60%寶寶的需求,嬰兒的母親卻能分辨90%嬰兒哭泣的原因。黃清峰醫師也提到,在澳洲一位音樂家母親Priscilla Dunstan曾花了9年的時間,研究了7個國家,共計1,000名0~3個月小嬰兒的哭聲,歸納出不同種族、文化的小嬰兒都有下面五大類共同的哭聲,作為爸媽們區辨寶寶哭泣原因的方法並提供安撫寶寶不讓他哭泣的小撇步。

1.ㄋㄚ、ㄋㄚ、ㄋㄚ… ->我餓了
哭聲:想像寶寶要吸奶「ㄋ」的口型,但是卻沒有奶可吸,而發出「ㄚ」的呼喚哭聲,串連起自然會發出「ㄋㄚ、ㄋㄚ、ㄋㄚ…」聲音,哭聲較具規律性。

不哭撇步:這是由於剛出生的寶寶都會有強烈的吸允反射(sucking reflex),只要把奶嘴或手指放進他的口中,寶寶就會自顧自地吸了起來,這是他天生求生的本能反應,因此,當他哭泣中合併有吸允的動作時,發出彷彿:我想喝「奶」的哭聲,聽到這樣規律的哭聲時,也是在提醒媽媽:該餵奶了!

2.ㄛ、ㄛ、ㄛ…->我想睡了
哭聲:想像你想睡覺時,要打哈欠的動作,並保持這個口型而發出的哭聲,就是小嬰兒表達睡意而發出「ㄛ、ㄛ、ㄛ…」(或介於ㄛ與ㄚ之間)的哭聲,而且每個ㄛ的音都拉得很長,因為新生兒也會有哈欠反射(yawning reflex)。

不哭撇步:當寶寶愈累時,其實愈不容易入睡,因此,當寶寶發出托長ㄛ音的哭聲又合併揉眼睛和打哈欠的動作時,媽媽就應該趕緊安撫並協助寶寶入睡,免得寶寶愈躁動就愈不容易睡著了。

3.ㄏㄟ、ㄏㄟ、ㄏㄟ…->我好不舒服
哭聲:當寶寶發出強弱不一的氣音,特別一開始是「ㄏ」的發語音強,而由虛弱的「ㄟ」音結尾,而且哭聲不規律時,可能是他正在以哭聲表達:我現在很不舒服的訊息。

不哭撇步:這裡所指的不舒服不一定是寶寶生病了,姿勢不舒服、尿布濕了都可能是造成他不舒服的原因,媽媽可以檢視寶寶的需求,幫他調整一下姿勢,或者更換尿布。

4.ㄟㄧ、ㄟㄧ、ㄟㄧ…->我肚子脹氣了
哭聲:當寶寶發出類似英文中〝air、air、air〞(肚子裡有空氣)的聲音時,又伴隨著身體弓起來,把腳彎向胸部曲著的姿勢,代表著他的肚子有脹氣。

不哭撇步:試著讓寶寶趴在媽媽的大腿上,輕輕撫摸他的背部來舒緩他腹部的不適感,或者輕輕在寶寶的胃部(肚臍上方、肋骨下方處)作環狀按摩。

5.ㄟㄟㄟ…->我想要打嗝
哭聲:連續發出「ㄟㄟㄟ」的短音,正代表著寶寶想要打嗝的訊息,類似台語中所說的「溢起酸」。

不哭撇步:媽媽可以將寶寶靠在胸前,撐住寶寶的頭來為他拍背。

黃清峰醫師提醒,如果要依此辨別寶寶的哭聲,必須要在寶寶開始哭泣時,就仔細聆聽並辨別其中的差異,找出原因趕緊安撫寶寶,否則等到寶寶都已經「番不停」,哭得呼天搶地時,不但不容易分別哭聲,更會讓家長們手忙腳亂。

當寶寶的哭聲混合了上述的多種型態,要用心去發掘其中最常出現的哭聲來回應安撫,如果有些聲音您的寶寶都不會出現,也不用過於憂慮,這就是每個寶寶的個別差異。

假如真的聽不出來,可邊安撫邊幫寶寶換個姿勢,像是將他放到大腿上或者抱到胸前,然後再試著聽聽看。當真的無法分辨出寶寶的哭聲時,請媽咪們放輕鬆不必過於焦慮,盡量去安撫寶寶就好,隨著親子之間的相處愈久,妳一定能了解寶寶哭聲的真正需求。

以上這5種哭聲都是3個月大前不同文化、種族的小嬰兒最常發出的哭泣型態與呼喚訊息,會有這樣共同哭聲的情況,黃清峰醫師指出,主要是和3個月大前的小嬰兒,很多的行為都是靠天生本能的反射,還沒有接觸大量人類世界的教導指令有關。

安不安撫學問大:從本能~學習哭泣
鄭雅莉助理教授指出,初生寶寶的哭泣多數是為了滿足生理上需求(飢餓、生病)的動物本能,等到他的生理需求被滿足了,他知道「哭泣是有用的」;等寶寶大了一些,會以假哭並輔以動作的方式來尋求注意父母親注意,像是舉起小手想要媽媽抱,發出「咳、咳、咳」的乾哭聲等,由於每個孩子因為天生氣質不同,呈現的方式也不一樣,但是都是在表達他需要被關注、被愛的心理需求。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提出,0~1歲的小孩,基本上要從和照顧者的互動來建立日後人格及社會關係的表現基礎,在這個階段如果孩子能受到完善的照顧,感受到生、心理都能夠被滿足,以後就會發展出信任的性格特質。鄭雅莉助理教授提到,嬰兒會了解發出訊號時,能被大人滿足,就是信任人的第一步;相反地,如果飢餓、不舒服卻不被在乎,孩子日後可能會產生不哭泣的不信任反應,或是退縮的人格。不過,也有人認為,當孩子哭泣時不斷地給予滿足,會造成日後容易依賴的心理。

鄭雅莉助理教授表示,照顧者應該仔細去了解孩子哭泣的原因,做些簡單的觀察紀錄,如:什麼時候哭、哭多久、最後是怎麼不哭,透過每日的觀察紀錄,試著找出最有可能原因去解決。如果寶寶真的是因為不舒服而哭泣,就應該要好好安撫及處理,若孩子一直是以假哭的方式來呼喚大人,這時父母親應依對孩子的了解,隨著孩子的發展,找出親子間的相處默契,不同階段也需要不同的方式紓緩寶寶的哭鬧情緒,適度滿足心理需求,才能建立孩子的獨立性。

5大哭泣原因
張瑞雲護理長指出,1歲以內寶寶容易哭鬧主要是下面五大類原因,找出寶寶哭鬧的原因並加以改善,才是最有效的哭鬧安撫法。

原因1.身心理需求:我需要爹地媽咪
小嬰兒哭泣的原因不外乎是肚子餓、尿布濕了、需要被照顧者抱起等需求,如果是因為以上的原因而哭泣,通常只要滿足了孩子的需求,例如:小嬰兒單純需要被抱,抱起來哄一哄就不哭了,換上乾淨舒適的新尿布,能夠針對他的需求去安撫他,通常2、3分鐘後寶寶就不再哭泣(先天特殊氣質的孩子則不然),張瑞雲護理長表示,3個月內的寶寶最好安撫,等到寶寶愈來愈大,他的需求也愈來愈多,哭泣的情況就需要家長更費心地去觀察。

原因2.身體出了狀況:我生病了
張瑞雲護理長建議,嬰兒的哭鬧都應該盡量去安撫,如果發現滿足了所有的生心理需求,寶寶仍舊哭個不停,持續哭泣達15分鐘以上,家長就應該高度懷疑寶寶是不是有便秘、脹氣、拉肚子等腸胃道問題的困擾,而導致1歲內嬰兒哭鬧不休多為腸胃道的疾病,其中又以「腸套疊」和「腸絞痛」最常見。

常見病症:腸套疊與腸絞痛

腸套疊

好發對象:黃清峰醫師指出,腸套疊屬於嬰幼兒急症,嚴重程度可能會危及生命,3個月~6歲的嬰幼兒都可能發生腸套疊,特別容易 發生在原本很健康、也不太哭鬧的寶寶身上。

發生原因:因為腸子套進本身的腸管之中,剛開始並不會痛,但是會因為影響血液循環而使組織腫脹造成腸子阻塞。

症狀與治療:這時候寶寶都會痛得很劇烈,停歇時間很短,膝關節會彎曲,如果不及時去解決,會持續劇烈大哭且不停歇,哭鬧不安的程度會讓大人怎麼抱怎麼哄都完全無法安撫,且合併淚流不止、臉色發白、腹脹、吐奶(甚至是吐膽汁)、排便型態改變等其中一項症狀,此時應該立即送醫。若寶寶持續哭鬧到呈現無力感的狀態就非常危險,當在病發12小時內寶寶有解血便的狀況時,一定要盡速進行灌腸或手術治療,否則會引發腸子穿孔、或腹膜炎等危急生命的狀況。

腸絞痛

好發症狀:在哭聲方面,3個月內的嬰兒忽然 的哭泣,先是慢慢哭,之後哇哇大哭,斷續哭好幾個小時,之間甚至可能停個1小時,每天持續15分鐘以上的哭泣且安撫無效的狀況如果持續2~3天以上,就可能是嬰幼兒腸絞痛的徵兆;在生理方面,除了嘴巴周圍較白一些,臉部都是脹紅的,肚子通常摸起來脹脹緊緊的,身體會曲向肚子,手腳比較冰冷,手掌緊握等症狀。

張瑞雲護理長表示,腸絞痛多會在固定的時間發生,媽媽可以細心觀察寶寶是否都固定在晚上或是下午的某段時間內哭泣,腸絞痛的哭聲極大且聲音較尖銳,寶寶會「嚎啕大哭」,甚至可以用淒厲來形容,無法被安撫停止。

發生原因:黃清峰醫師指出,造成嬰兒腸絞痛的原因目前在醫學仍無定論,推測和牛奶蛋白過敏、腸胃發炎、乳糖不耐症、腹脹與照顧者互動情形不佳等情形有關。

處理方式:將寶寶抱起,面朝下,在大腿上擺個溫水袋,讓寶寶肚子靠在溫水袋上,或者幫寶寶在肚子上擦點驅風藥來按摩,將有心理安撫的作用,家長也可以試著以棉花棒沾凡士林,輕輕地在寶寶的肛門口點一點來刺激肛門排氣排便,因為腸絞痛在排氣或排便後不適感便會停止。嬰兒腸絞痛通常在3個月大之後會轉好,對寶寶的生長發育不會造成太大影響,所以沒有立即就醫的需要,只是父母不要因此而累壞了。

另外,張瑞雲護理長叮嚀,呼吸道中有分泌物,例如:鼻塞或呼吸道有痰造成呼吸道不順暢時,寶寶也會用哭泣的方式來反應,不過此狀況較為少見。其他像是發燒以及穿太多衣物都會因為體溫過高而造成身體不適,導致寶寶不易入睡而哭鬧。

黃清峰醫師提醒,門診中也曾發現寶寶疝氣、蚊蟲咬傷、睫毛掉進眼睛裡、別針彈開刺進寶寶肉裡等原因而造成寶寶哭泣,因此建議家長在送寶寶就醫前,可在家中先將寶寶的衣物脫下,觀察身體上有無異狀,確定無異後再送醫。

原因3.天生氣質愛哭泣
在爸媽盡力地安撫寶寶的生心理需求,且醫師也排除生病的可能,但是寶寶哭鬧不休的情形仍舊讓照顧者束手無策時,張瑞雲護理長表示,這多半和孩子的天生氣質有關。鄭雅莉助理教授也提到,氣質因素多半在寶寶1歲後才比較容易被觀察發現,照顧者不需過度自責,而是在了解寶寶的情況後,用適合他的方式來照顧,幫助寶寶適性發展,才是正確的態度與觀念。

原因4.不適應新的照顧者與安置環境
小嬰兒也會產生分離焦慮的心理,環境與主要照顧者的改變最容易引發寶寶的分離焦慮,而這麼小的嬰兒最直接反應,就是以哭泣來表達。像是居住環境(主要照顧者的照顧環境)、變換環境、溫度變化(太冷或太熱,維持室溫26~28℃),其他還有,衣服包太多太熱,再加上肢體活動度被限制,也會以哭鬧的形式來表現。

3、4個月大的baby分離焦慮最為明顯,因為寶寶這時已經能夠認得主要的照顧者(多半是媽媽),當主要照顧者轉換為醫院的護理人員,因為護理人員的照顧模式和家中的照顧者不同,小嬰兒對於護士阿姨抱的方式、呼喚的聲音、身上的氣味與安置的環境突然改變而產生不適,所以,安撫效果通常都不佳,需要一段時間(2~6天不等)來適應。

寶寶9個月大以後,對主要照顧者更熟悉時,開始進入到一種怕生的階段(也是俗稱的無尾熊寶寶,換人抱可是會大哭大鬧),若此階段主要照顧者換成護理人員,且經過一段時間仍無法適應時,還可能會請主要照顧者到醫院來陪伴孩子,讓他更有安全感,因為小嬰兒的分離焦慮是相當正常的表現,只是從3、4個月大~1歲半的階段他會以哭鬧來表現,所以「哭鬧」只是寶寶表現焦慮情緒的一種方式,至於大一點的孩子表達分離焦慮的方式可能就是直接說:「我不要」。

此外,不適應的睡眠環境也會導致寶寶特別愛哭泣,這是由於睡眠型態會影響到寶寶的活動,如果寶寶一直睡不好,他清醒的時刻就比較多,這樣一來,一直被侷限在小小空間的寶寶只能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不適以引起大人的注意,所以,家長要注意不要把孩子安置在嘈雜的環境中,免得孩子因為睡不好而有哭鬧的情緒表現,並盡量配合孩子的作息,讓孩子在固定的環境與時間來入睡。

原因5.安撫方式的不適應
因為每個寶寶在哭鬧時所期望被安撫的方式不同,所以當家長在排除了疾病的可能性與改善寶寶周遭環境之後,應嘗試觀察寶寶的反應,找到一個最適宜他的安撫方法。張瑞雲護理長表示,當寶寶住院時,護理人員會詢問照顧者平常在家都用什麼方式來安撫孩子的情緒,包括:都怎麼抱寶寶、怎麼餵奶、習慣提供什麼樣的物品來安撫寶寶等,盡量讓住院時的照護和家中一致。

媽媽的安撫方式也可能會讓寶寶因為不適應而哭鬧,例如:因為忙碌的關係,當寶寶哭泣時僅和他說話,而忽略了有些時候寶寶是需要被抱起,以輕拍、輕搖或是抱著他走動等方式,來舒緩其哭鬧情緒。有些寶寶在哭泣時則會希望照顧者來看一看他,和他說說話,感受到有人在身旁陪伴他的感覺,這時如果能在嬰兒床邊安置有聲音或者是會轉動的裝飾玩具,營造出有人陪伴的感覺與情境,也能轉移寶寶的哭鬧情緒。

10招告別寶寶哭鬧安撫法

黃清峰醫師建議,寶寶哭泣時可以先嘗試下面的安撫方法,要是其哭聲仍是停不了,就得考慮孩子是否有身體不適的因素,應該進一步帶寶寶就醫。

1.使用包巾舒適地將寶寶包住,讓寶寶有如回到媽媽子宮內的安心感。

2.哭鬧抱起時,盡量將寶寶的腹部朝向大人。

3.吹口哨或發出輕輕的噓聲、開慢速吹風機或電扇等方式來安撫哭鬧的寶寶,如此一來將讓寶寶感覺到有如在子宮內感覺脈搏或血流的嘶嘶聲。

4.輕輕搖晃嬰兒,就像胎兒在子宮內感覺媽媽在走動的感覺,但不能過度搖晃以免造成嬰兒搖晃症候群。

5.雙手像按摩般輕摸寶寶的臉蛋、背部、腹部和腳,長時間輕撫的安慰效果其實大於短暫拍動的效果。

6.輕聲和寶寶說話或唱首歌來與寶寶互動。

7.開車帶寶寶繞一繞,感覺很類似子宮內的震動與聲音,他會很快就睡著。

8.試著幫寶寶洗個溫水澡,流水聲以及和媽媽的皮膚接觸會讓寶寶很安心。

9.試著用新玩具或嬰兒床上的擺飾來轉移的寶寶的注意力。

10.寶寶哭鬧時,媽媽不要緊張生氣,不良情緒的感染將會造成寶寶更難過。

什麼是嬰兒搖晃症候群?
張瑞雲護理長提醒您,當孩子哭鬧不停時還是應該抱起他輕輕地搖,不要因為心急就急躁地過度晃動,讓孩子的姿勢與位置突然改變得太大,這麼做可能會導致「嬰兒搖晃症候群」的情形發生。黃清峰醫師也解釋,因為照顧者過度搖晃寶寶,可能會造成孩子類似腦震盪的情形,孩子的確會停止哭泣,讓家長誤以為大力搖晃是有效的,但其實可能已經造成寶寶昏眩甚至嚴重的硬腦膜下出血的病症。

一哭三不要!

不要一哭就塞奶嘴給寶寶,他需要的其實是輕抱安撫而非奶嘴。

不要一哭就立刻餵奶。

不要太快速變換妳的安撫方式。

黃清峰醫師特別針對第二點:不要一哭就立刻餵奶,提出解釋,很多家長,特別是老一輩的觀念,只要寶寶一哭了就想給他餵奶,雖然寶寶的哭聲以餓了、尿布濕了、髒了最常見,但並不代表每一次的哭鬧就一定是這兩種原因,當家長養成了一哭就餵奶的反射動作,很容易就會忽略了其他造成寶寶哭泣的原因,像是單純想抱抱、穿得太多、尿布包太緊、溫度過冷與過熱、肚子脹氣等,甚至還忽略了必須馬上就醫等較為嚴重的腸胃道疾病徵兆。

當寶寶一哭泣就餵奶,這不僅讓寶寶無法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也容易因為過度餵食,造成碳水化合物攝取過多而引發寶寶脹氣的不適,造成另一個哭泣的惡性循環。

大部分寶寶在出生幾週後就可以養成規律的餵食習慣,有的寶寶吃得量少但吃得頻繁,有的食量很大,但是喝一次可以撐很久,不需要以大人的想法擔心孩子吃得不夠,拼命餵、睡了也挖起來餵,讓寶寶養成奶瓶不離身的習慣。

黃清峰醫師表示,避免餵食過度,家長們要先了解寶寶要吃多少奶量才是足夠?通常出生一週後的嬰兒,每天60~90㏄已經足夠,如果以一次喝10㏄計算,一天要餵6次,平均每4個小時餵一次,家長還是要依寶寶一次能喝的量來做固定式的調整,而通常喝母奶的寶寶,因為喝得次數較為頻繁,一次的量也沒有配方奶來得多,所以喝母奶的寶寶通常餵了1、2個小時就開始哭著要喝奶,媽媽照顧起來也會特別辛苦。

大部分的寶寶到4~8個月大時幾乎都不會在半夜時哭鬧著要喝奶,1歲以後就可以和大人一樣三餐固定,中間加個點心,不需要頻繁地計算餵奶時間。因此,他建議家長,尊重寶寶自我調控飲食的能力,只要確定他沒有吃得過多或過少,從生長曲線來看其身高、體重是否在理想範圍內順著生長上去,神經學發育(翻身、坐起、扶走等)若也是標準,就不需要過度地餵食,反而提高寶寶脹氣的機率,造成惡性循環。

「每個寶寶一定都會哭!」鄭雅莉助理教授建議慌張媽媽、新手媽媽能夠了解這一點,更不要去訓練1歲前的嬰兒不哭泣,因為此時寶寶哭泣是和大人們互動、表達情緒最好的方法,接受寶寶一定會哭,了解哭泣是他溝通的開始,正向地去看待寶寶哭泣這件事,不需要自責,也不要把特別愛哭的孩子貼上標籤,了解寶寶哭泣的原因,反而能打造您和寶寶之間專屬的親密溝通方式

資料來源http://www.howmama.com.tw/b69/t10891/






*******************************************************************************

不抱不搖自然入睡法

引用: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7FAD58489ADCF730
育兒生活 11月號 NO.258
採訪撰文/巫曉嵐
諮詢/臺安醫院嬰兒室暨嬰兒加護病房護理長 薛惠珍
卡爾威特托嬰中心園長 林翠櫻
可愛寶寶/許凱勛 溫柔媽咪/陳姵如
攝影/江建勳 梳妝/蔡琇惠
打開兒童健康手冊「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篇,即清楚載寫:6個月大後,盡量讓寶寶學會自行入睡,家長的幫助越少越好。如果總是靠家長拍、抱、搖或餵奶哄他入睡,習慣別人安撫的寶寶在夜間由深睡回到淺睡狀態時,一旦感覺到沒有人再安撫他就會醒來,吵著要家長再用同樣的方式哄他入睡,一夜間發生1至數次都有可能。日復一日家長的身心都會受到很大的干擾。
寶寶乖、快快睡
睡飽飽,長得好
俗話說:「一眠大一吋」,良好的睡眠品質可提供生長發育最佳助力,家長應該在寶寶出生後協助建立規律的睡眠模式。不過並非每個寶寶都是安睡天使,有些寶寶精力旺盛,經常臨睡前還因為貪玩毫無睡意,有些敏感寶寶則是淺眠易醒,甚至容易驚醒哭鬧,使得爸媽一整晚無法安心入眠。
臺安醫院嬰兒室護理長薛惠珍表示,寶寶出生3個月後可循序建立自然入睡的習慣,養成方式不可過於激進,且應優先回應寶寶的生理需求,並給予充足的安全感。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編印的兒童健康手冊上也提到,2、3個月大後,夜裡盡量減少換尿布,寶寶如有響動可先不理睬,除非他大哭不然不要餵奶。餵奶時不要開大燈,不跟他說話或玩,亦可逐漸減少餵奶量,讓他體會白天和晚上的不同,而逐漸放棄夜間吃奶的習慣,一覺睡到天亮。
哄睡3大禁忌
孩子夜間的睡眠分成7、8個週期,淺睡與深睡交替進行,淺睡時會有響動,可能吵醒同床的家長,此時除非孩子大哭,應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安撫動作,如餵奶、拍背等,給孩子機會學習自行入睡比較適當。
NG 1:搖睡
當寶寶哭鬧或睡不安穩時,有些家長習慣將寶寶抱在懷中或放在搖籃內搖晃直到入睡,雖然這樣的動作可以提供安撫作用,卻可能對尚未發育成熟的腦部造成損傷。
搖晃的動作會使寶寶脆弱的大腦不停撞擊較硬的顱骨,一旦造成腦部組織表面微血管破裂,輕則發生癲癇、腦震盪,重則引發智力低下、顱內出血、腦水腫,應盡量避免採取搖睡方式哄寶寶入睡。
NG 2:摟睡
    有些家長喜歡一整晚摟著寶寶睡覺,當寶寶被緊緊擁抱時,往往反覆吸入狹小空間內的汙濁氣體,腦部缺乏新鮮空氣將影響生長發育,也可能增加窒息意外發生機率。
    摟睡會造成寶寶肢體受到限制,影響正常血液循環,且容易因為家長的小動作影響睡眠品質;卡爾威特托嬰中心Nancy園長表示,習慣被摟睡的寶寶可能會變得更加敏感,一旦家長離開便會立即驚醒,反而更容易缺乏安全感。
NG 3:奶睡
喝奶其實是一項耗費體力的活動,寶寶經常會在吸奶時進入睡眠狀態,如果奶瓶或乳頭一直放在寶寶口腔內,可能造成寶寶在睡眠過程中反覆發生吸奶行為,將影響腸胃消化功能,並且可能引發蛀牙以及齒列生長異常,Nancy園長提醒家長應在寶寶入睡後立即將奶瓶或乳頭抽出,切勿養成寶寶依賴奶睡的習慣。
輕鬆哄睡5大絕招
    薛惠珍護理長建議家長,幫助寶寶自然入睡一覺安眠至天亮的秘訣,首先要了解寶寶的天生氣質以及睡眠特性,並逐步建立一套符合寶寶生理時鐘與家庭作息的睡眠模式,方可培養寶寶在舒適、安心的狀態下自然入睡。
Point 1:觀察睡意暗示行為
    當寶寶產生睡意時會發出暗示訊息,例如:揉眼睛、打呵欠,薛惠珍護理長建議家長可連續觀察12週後,了解寶寶的生理作息,再來制定適宜的睡眠時間,在寶寶容易感到睡意的時間培養自行入睡的習慣,將可以更快獲得成效,也可免除家長的挫折感。
    如果寶寶的生理時鐘無法與家庭作息配合,薛惠珍護理長建議家長可藉由分別列出寶寶與家庭作息周期表,了解其中差異,慢慢將時間差調整至雙方皆可接受的範圍。
Point 2:營造舒適睡眠情境
    光線—Nancy園長建議家長可利用明亮與昏暗的光線幫助寶寶辨別醒著與入睡的環境差異,薛惠珍護理長提醒家長白天可拉上窗簾減少光照度,夜晚則關掉室內燈光,僅保留一盞小夜燈供夜間探視使用,若寶寶半夜醒來也不易感到驚恐。
    溫度—薛惠珍護理長認為室溫保持25上下是最舒適的溫度,Nancy園長則提醒家長不要給予寶寶穿著過多衣物,以免因流汗造成不適影響睡眠。
    雜音—睡前1小時盡量保持居家寧靜的氣氛,若家長未一同入睡,應盡量減少雜音擾亂寶寶睡眠。Nancy園長認為不需要在寶寶睡眠時刻意保持絕對安靜的環境,以免養成寶寶對雜音更加敏感。
    寢具Nancy園長表示,輕柔的寢具可提供舒適的觸覺感受,對於幫助寶寶入睡具有正面效果,但須注意床的四周不可放置容易造成窒息的厚重棉被或繩索,以免在家長離開時發生意外。
Point 3:建立規律就寢模式
    寶寶睡前1個小時可以開始進行一連串ending儀式,例如:洗澡、喝奶、刷牙、換穿睡衣、說床邊故事、聽音樂、道晚安透過規律的睡前儀式,等於是對寶寶下達「做完這些事就要睡覺」的指令,協助寶寶自然而然養成入睡認知。
Point 4:給予適當安撫替代
    薛惠珍護理長說明,不抱不搖,不代表完全不給予安撫,畢竟這個階段的寶寶還是很需要父母的關愛,親密的親子關係對於寶寶的心理發展亦有正面幫助,不過安撫的方式仍應朝向幫助寶寶逐漸習慣自行入睡的方向進行。
    溫柔撫觸
    在寶寶入睡前或睡眠中醒來時,Nancy園長建議家長可利用緩慢且輕柔的方式輕拍或是按摩寶寶的身體,幫助寶寶穩定情緒快速入睡。
輕柔音樂
    寶寶的聽覺反應特別靈敏,Nancy園長建議家長在睡前可播放輕柔的音樂,如:水晶音樂、海潮聲,製造愉快的睡眠氛圍。
和緩語調
    大多數寶寶都很喜歡聆聽媽媽的聲音,睡前不妨為寶寶吟唱搖籃曲或是在耳邊輕語,讓寶寶在充滿安全感的情境中進入睡眠。
    安撫小物
    家長在培養寶寶自行入睡的階段,可以挑選數樣柔軟的玩偶或是小被子當作寶寶的安撫替代物,若寶寶在夜間醒來,較容易自行安撫入睡,不過Nancy園長提醒家長,安撫小物不應只有唯一選擇,如過度依賴某件安撫替代物,將來可能必須再次面臨戒除依賴安撫物的問題。
    薛惠珍護理長建議有奶睡習慣的寶寶可以適當使用安撫奶嘴,但家長仍須在寶寶入睡後立即拔除,以免對奶嘴產生過度依賴。
Point 5:漸進縮短貼身陪伴
    Nancy園長由托嬰中心獲得的經驗教導家長,無論新生兒或已習慣被抱哄的寶寶,都適合採用漸進式縮短陪伴來幫助寶寶學習自行入睡的能力。一開始家長可以採取躺著摟抱的方式,輔以言語及肢體安撫,等寶寶逐漸習慣之後,再慢慢縮短陪伴時間以及肢體碰觸,例如從一開始緊抱入睡,慢慢拉開身體的距離,以分床或分房為最終目標。

不要讓恐懼感陪伴寶寶入睡
    雖然讓寶寶自行入睡的好處多多,但仍不適合使用過度激進的方式,Nancy園長提醒家長不要過度焦急,以免寶寶受到緊張氣氛干擾反而更不易入睡;薛惠珍護理長也補充,在寶寶學習自行入睡的過程中,應堅守不責罵、不施壓的態度,避免在寶寶心中留下不愉快的陰影。
    另外,有些家長喜歡利用恫嚇方式強迫寶寶盡快入睡,「虎姑婆愛吃不睡覺的小孩」、「再不睡就叫大野狼把你抓走」薛惠珍護理長不建議家長採取這類做法,睡前故事也應挑選較溫馨的內容,以免過度強烈的刺激會影響寶寶的神經系統,對寶寶產生心理壓力,造成寶寶不敢入睡或是睡不安穩。


哄睡技巧Q&A
充足的睡眠,能使寶寶維持充沛的體力和學習的企圖心。睡眠習慣不好,會導致睡眠不足或品質不良,孩子會變得情緒不穩定、合作性差、學習興趣不高及不能專心。因此培養孩子良好的睡眠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喔。
Q1:寶寶在學習自行入睡的過程中反覆出現需索安撫的行為,到底該不該順勢給予安撫?
A1Nancy園長提醒家長,自行入睡的習慣需要慢慢培養,無法藉由強制訓練一蹴可幾,如果寶寶在過程中出現反覆需索安撫的行為,家長可視情況給予適當安撫,如此反覆的過程可能會持續3-6個月,如果家長能夠堅持信念,並且藉由其他方式提供寶寶充足的安全感,一定可以找到孩子與家長都能接受的入睡模式。
薛惠珍護理長也鼓勵家長,從培養自行入睡的過程中引導孩子增加溝通技巧,對於外來的人際關係發展具有很大的助益!
Q2:當寶寶不願自行入睡而哭鬧時,到底該讓他哭多久?
A2:坊間有不少訓練寶寶自行入睡的做法,薛惠珍護理長提醒家長,千萬不可完全複製他人的方式,應該參考孩子的天生氣質、親子關係以及家庭習慣加以調整。
孩子的哭鬧有時候是某些生理需求或是疾病徵兆,家長應先處理生理問題,如:飢餓、尿濕,並檢查是否發生疾病,如:胃食道逆流、腸絞痛、中耳炎都是嬰幼兒常見的夜間哭鬧原因。
排除這些原因之後,家長可以慢慢拉長回應哭鬧的時間,不要在寶寶發出抗議聲時立即抱哄,一方面讓寶寶學習忍耐,一方面也可避免寶寶過度依賴哄睡。
Q3:如果在培養自行入睡的過程中,寶寶出現強烈抗拒行為,還應該堅持下去嗎?
A3:不管家長做出任何決定,都應該以「愛」為前提,如果寶寶出現嚴重的抗拒行為,表示你所採用的方式並不恰當,薛惠珍護理長建議家長不妨暫時回復原有的安撫方式,慢慢透過讚美與溝通的方式,循序漸進協助寶寶自行入睡。
Nancy園長提醒家長,當環境發生變異時,例如:上學或家中迎接小嬰兒,孩子在心理上容易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有可能使原本已培養完成的入睡習慣產生退化行為,此時家長應給予大量愛的陪伴與保證,等待孩子找回自信與安全感之後,再重新建立睡眠模式!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nanny-diary/article?mid=5485&next=5277&l=f&fid=36







*******************************************************************************

孩子睡不寧夢遊 家長該做什麼?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醫師,我的小孩晚上都睡不安寧,睡眠斷斷續續,甚至會哭鬧,該怎麼辦?」在小兒科門診,經常碰到嬰兒「睡不寧」的情況,為人父母往往束手無策,擔心孩子影響發育長不大,或是擔心孩子生病了。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丁綺文表示,睡眠對於正在成長發育的兒童腦部發育,是重要的指標。一般說來,新生兒半夜醒來需要餵奶,會打擾家長的睡眠,是為人 父母的苦差事。4個月以上的嬰兒,大多數可以連續睡5個小時以上。6個月以上的嬰兒,則可以自行入睡,如果父母每次伴隨孩子哄著入眠,孩子就會養成需要安 撫的習慣。
深睡中驚醒 家長多安撫
如果孩子不容易入睡,或是很淺眠容易半夜驚醒,家長不妨先找出其中的原因,再來採取因應方式。7個月以上的寶寶,或是有分離焦慮症狀的孩子,常需要 有人陪才肯睡。至於孩子睡前玩得太興奮,也不易靜心入眠。3歲到5歲的孩子常常怕黑怕鬼而睡不安寧;此外,孩子生病的時候,如喉嚨痛、鼻塞、中耳炎,也都 會干擾睡意。其實,無論是嬰兒或是兒童,從8個月至8歲,都可能有夜驚哭鬧不休的情形。
碰到孩子在深睡中,突然坐起或尖叫,可能出現心跳加速、呼吸短淺、交感神經興奮等情況時,家長最好以穩定的話語,以及擁抱他給予溫和的安撫。不論孩 子是否立即被安撫下來,家長絕對不要生氣,而出現不理智狀態,講理無用,責打只會更糟,耐心不斷的安慰,孩子才會漸漸平息,再度入睡。
孩子夢遊 注意預防危險
如果孩子會夢遊和說夢話,像是雖然坐起來,眼睛睜開,甚至四處遊走,事實上並未清醒,事後也不記得。學齡兒童比較多見,發生時父母不要叫醒或干擾他,最重要的是注意預防危險,例如陽台、窗戶應關好,樓梯入口也要鎖上。
有些兒童在特定某個時段出現夢遊,父母如果發現規則性,可以預先在那個時段之前15分鐘叫醒孩子,確定他醒著超過5分鐘,再重新入睡,往往可以阻斷夢遊的發生。
睡不安寧 自然可導正
丁綺文醫師表示,家長面對幼兒睡眠方面的困擾,往往因為不瞭解孩童的睡眠型態與成人有異,以致不知如何應對。如何睡不安寧,可能導因於兒童不成熟的中樞神經,假以時日,自然可以改正,家長不必過度憂慮。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 http://yahoo.top1health.com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587&next=20582&l=f&fid=6






********************************************************************************

應付寶寶哭鬧 ★爸爸專屬8種安撫法


一般情況下,寶寶哭鬧時媽媽安撫比較有效,但是,寶寶從來沒說過他不喜歡爸爸的撫慰。別樣的、新鮮的、屬於爸爸的安撫,說不定對寶寶還有特別的魔力——寶寶一好奇,注意力轉移了,哭就忘了。

⋯⋯ 1★使勁把寶寶抱起來。摟緊寶寶,試試爸爸的力量。

大多數寶寶喜歡這種被緊緊包裹的感覺,這會讓他感覺溫暖而安全。

2★用用你的粗喉嚨。跟寶寶說話、唱歌,或乾脆念一段你的工作計劃給他聽聽。忽然聽到跟媽媽溫柔女聲不一樣的粗嗓門,寶寶很意外,眨巴眼睛,不哭了。

3★抱著寶寶到外面走一圈。寶寶喜歡“換店”,喜歡新奇,喜歡到戶外溜達,這會讓很多寶寶停止哭泣。

4★用你的鼻子輕輕觸碰寶寶。這陌生的動作讓寶寶感覺新奇,好奇心上來,壞脾氣就逃開了。

5★換一個奇怪的姿勢抱寶寶。讓寶寶臉朝下趴在你的手臂上,用你的手掌托起他的臉;左手輕輕地晃蕩,右手輕輕撫摩寶寶的背。視野掉了個頭,寶寶很奇怪,哭就忘了。

6★朝他額頭吹氣。直接而溫柔地朝寶寶的額頭連續吹氣,他立刻眨眼、深呼吸;你重復幾次,他就忘了自己為什麼哭。不過,得確定你沒感冒。

7★給寶寶吸你的大拇指。有時候寶寶大哭大鬧的理由很簡單,他就想吸吮點什麼。那就嘗嘗爸爸的大拇指,溫暖柔軟,有點奇怪。寶寶說,感覺不錯。不過,必須保證你的手指是用肥皂仔細清洗過的。

8★來一點小噪音。吸塵器開小檔、收音機或電視機開到滔滔不絕的說話節目,信不信,寶寶會聽得昏昏欲睡。

以上資料僅提供參考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579&prev=20582&next=20574&l=f&fid=6






*******************************************************************************
這就是為什麼你的小寶寶半夜不睡覺一直吵你的科學
http://www.teepr.com/220293/%E9%80%99%E5%B0%B1%E6%98%AF%E7%82%BA%E4%BB%80%E9%BA%BC%E4%BD%A0%E7%9A%84%E5%B0%8F%E5%AF%B6%E5%AF%B6%E5%8D%8A%E5%A4%9C%E4%B8%8D%E7%9D%A1%E8%A6%BA%E4%B8%80%E7%9B%B4%E5%90%B5%E4%BD%A0%E7%9A%84%E7%A7%91/








*******************************************************************************
你家的寶寶為什麼不肯睡?一覺到亮就是睡眠好?看了你就懂!

http://yourhope.info/modules/tadnews/index.php?nsn=6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