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寶寶的哭聲~一種天生的溝通
長庚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 周怡宏醫師
對新手父母而言,面對寶寶的啼哭可說是最難應對的一件事了。在許多日常照顧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中,啼哭是最不易解讀的,也因此常使得父母疲於奔命、拚命討好,卻又不能收到好的回應。根據國外文獻報告,約只有三成左右嬰兒是較為安靜,而不會哭鬧太多的,其他的六七成都是愛哭寶寶,尤其有約二成是超級瘋神哭寶寶,以前稱之為磨娘精,這些寶寶不能滿足於一般的安撫方式,而且常常隨情緒、環境改變而變本加厲,可以說每天都在變戲法整媽媽及家人,到底要如何面對這些寶寶呢?
哭是為了溝通
對寶寶而言,寶寶的哭聲可說是最重要的溝通方式。他們沒有像成人般的言語,來表達他們的需要、喜歡或感覺,而是經由憋嘴、揮手、轉頭以及不同的哭聲來表示他們的需要。不能了解寶寶哭聲,是使父母焦慮、也是阻礙親子互動的最糟糕情境。我們鼓勵,在安撫擁抱之前,在忙著沖泡牛奶之前,先正眼看著寶寶,跟他講講話、問問幾個問題,從眼神中真正了解寶寶要的是什麼(可能並不是牛奶,也不是尿布),經由靜靜的觀察、耐心及多方嘗試與寶寶的溝通,相信每一位媽媽都可以和自己的寶寶,經由眼神交會及肢體互動,了解他真正的需求。
由於天生反應表現的不同,某些寶寶較少哭,某些就常常哭;相對的,某些很容易可安撫,某些則十分困難。再者,有些寶寶嚎啕大哭,有些則是微聲哭泣。雖然他們哭的方式大相逕庭,但是哭的理由卻總是相似的──那便是他們想要某些東西(要注意不一定是有形的物質,也可以是心理上的滿足),在表一當中,我們將寶寶哭聲的理由分為11種加以描述,希望媽媽們都可以熟悉這些不同的理由。在多年健兒門診經驗中,我們知道最有辦法在最短時間內安撫寶寶的媽媽,往往是一眼就知道,是一位胸有成竹、不慌不忙,而也不會隨情緒動怒急躁,當然更是一位在舉手投足間,能與寶寶有最好眼神交會、肢體語言極佳的母親。
寶寶哭聲的11種理由
需求不同 哭聲也不同
需求不同 哭聲也不同
每當新生的寶寶哭鬧不止時,許多年輕的父母會不知所措,使出渾身解數地哄、抱。尿布也換了、奶也喝了,還是哭,於是就恨不得再把寶寶塞回肚子裡去。其實,這時候父母不要著急,一定要冷靜下來,查清寶寶哭的原因。因為哭是寶寶的第一語言,這是原始的生理反應,也是他們表達和溝通最重要的工具。
據專家研究,寶寶哭泣所代表的信息是多層面的,大約可分為生理需求、心理反應、病理狀況三種。這三種類型的哭法是不同的,應該注意區分。
想不出寶寶哭聲原因時
某些時候,寶寶哭泣的理由,即使最敏感的媽媽也無法了解。當已經將上述11種可能理由推演一遍後,仍覺不是哭泣理由時怎麼辦?在此告訴媽媽們一個大原則──即是提供另一種你未曾試過、做過的方法來吸引寶寶,但是記得不要操之過急,並不是做表演給寶寶看,要知道寶寶並不見得很快即有反應,仍要有一點時間去容許他注意到此種改變,而可以安靜下來。
以下是一些可以運用的方法──
1. 彈奏或播放輕柔音樂(放錄音帶與自己彈奏的反應可是不同的喔!)。
2. 輕拍寶寶背部,且傾聽媽媽安撫的話語(記得語調要輕柔而緩慢)。
3. 讓寶寶聽一種反覆的聲音(如電鬍刀聲或棍棒擊打低沈聲)。
4. 抱著寶寶散步(在客廳或戶外均可;但記得要有韻律而在角落略為停頓一下,不可急促,記得是寶寶的散步,而非媽媽)。
5. 輕搖寶寶身體(如半坐姿向前後搖動)。
6. 哼哼兒歌給寶寶聽(記得要面對他,使寶寶可以看見媽媽嘴形開閉,而且要緩慢,但有足夠表情)。
7. 裝一瓶溫水(但不可使用熱水),將其輕靠在寶寶身旁。
8. 使用不同材質安撫奶嘴,或者協助他吮吸手指。
9. 試試幫寶寶再度排氣(尤其輕敲腹部有脹氣時)。
10. 改變寶寶的姿勢(例如在你的手肘彎靠著、面朝媽媽,但角度調整得近些,或者直抱著而使身體靠緊媽媽,最好肌膚相融,並且眼神可接觸為佳)。
藉寶寶哭時做雙向溝通
給有「愛哭寶寶」的媽媽六大建議
給有「愛哭寶寶」的媽媽六大建議
哭對寶寶而言,就像他人生之路上眾多關口般,只是其中之一,每一位媽媽都需面對,並無幸運與否之分,也不必抱怨寶寶的氣質怎麼如此。我們相信,坦然相對、微笑相迎,以及不強求的心理準備,是處理寶寶啼哭最健康的態度,請記得以下幾點重要而有效的處理建議:
1. 很少父母天生就知道如何處理寶寶啼哭,你並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差勁的一個。
2. 成功的解讀寶寶哭聲關鍵只有一個──和時間賽跑。但是需要有十足的耐心,傾聽寶寶每次的表現方式。
3. 千萬不要為了停止寶寶哭聲而做安撫動作,需真正想及寶寶的內在需求。
4. 不必急躁地做安撫寶寶哭聲的反應,反而要有條理地、動作輕柔地和寶寶進行溝通。
5. 不要怕太常安撫寶寶,會寵壞孩子,應將之看成和寶寶有更多的實質接觸機會,當然也需了解,不要使用自以為是的方法(如放在電動搖床上,或拚命親吻等)做安撫。
6. 用媽媽的心,來感受寶寶哭聲真正的需求,是最有效而正確的方法,不一定有大的動作或聲音,只要柔靜輕撫、輕語呢喃的面對寶寶,必定可使親子互動更為正向,也能使寶寶真正獲得滿足而安靜下來。
寶寶的哭聲裡,有話要說
市面上育兒的相關書籍琳瑯滿目,除了減輕新手父母的壓力,或許更重要的是,早期經驗大大影響著寶寶的性格型塑;良好的照顧,有助於孩子對外界發展安全感與信任感,是日後探索各種新事物的基石。
不過,不會說話的寶寶,有時莫名地使勁大哭,尿布沒濕、不喝奶,常讓父母們傷透腦筋,猜不透寶寶究竟要什麼,到底該怎麼照顧? 通常饑餓、害怕、生氣和疼痛,都會讓寶寶大哭。寶寶是不是餓了?這一點很快就可以判斷,至於其他情緒,可就令人傷透腦筋,尤其是害怕和生氣最難以分辨。 西班牙有幾位學者決心要搞懂小寶寶,他們仔細觀察二十位三至十八個月大的小寶寶,想知道他們究竟為什麼哭。結果發現,觀察寶寶的眼睛和哭泣的變化,就可以得到答案。
「當寶寶因為生氣或害怕而大哭時,他們的眼睛是張開的;如果是因為疼痛哭時,則是緊閉眼睛。」研究者還說,當寶寶生氣時,不論他們看哪裡(或是沒有固定方向),眼睛大多是半開著的,哭泣的力道是逐漸增強的。
但若寶寶害怕,眼睛會一直睜開,而且眼神銳利,甚至還會別開臉或是頭向後轉,而且哭聲是突然爆發出來的。說到痛,寶寶的反應最大,如果大人未能及時反應,就會哭得非常響亮。痛的時候,寶寶的眼睛是緊閉的,只會偶爾睜開一下下,所以額頭、眉頭都是緊皺著的。加上寶寶最不耐痛,一感覺到痛,馬上就會放聲大哭。
寶寶9種哭聲解碼
採訪/陳俐君 諮詢/慈濟醫院臺北分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 陳慧文
林口長庚兒童醫學中心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江明洲
林口長庚兒童醫學中心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江明洲
當初出娘胎的小Baby,以震天駭地的驚人哭聲宣告自己到來,迥異於寶寶的嚎啕哭臉,爸比媽咪臉上可是洋溢著欣喜笑顏。不過,對多數初次養育小Baby的新手父母來說,面對孩子生活中看似沒來由的啼哭,大概很難笑得出來!大哭、啜泣、哀號、嗚咽,各式令人抓狂又摸不著頭緒的哭聲該如何解讀?了解孩子的需求與心思,就從「哭聲」開始!
抱起來哄也哭、躺著安撫也哭、拿玩具轉移注意力還是哭,面對猶如「磨娘精」的愛哭寶寶,十足考驗爸比媽咪的反應與耐心。「你(妳)到底是怎麼了?」是所有新手爸媽育兒的最大困擾,醫師指出,「哭聲」可說是新生寶寶與外界最主要的「溝通」方式。 認識寶寶哭聲 明明尿片換了,奶也餵了,寶寶為什麼還是哭個不停?」慈濟醫院臺北分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陳慧文表示,有別於成人有暢通、嫻熟的語言表達,還不會開口說話的新生嬰兒,「哭聲」是她們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溝通管道。 |
林口長庚兒童醫學中心新生兒科主治醫師江明洲指出,對小Baby來說,哭聲是一種與生俱來、最原始的語言溝通模式。在尚未習得語言之前,寶寶的各種情緒與生理、心理需求,全都透過「哭」來傳達。
細觀察,找出哭聲「內容」
由於每個寶寶先天氣質不同,對於外界刺激的反應大相逕庭、程度不一,有的寶寶不常哭、易安撫;相反地,有的寶寶只要一點動靜就會嚎啕大哭,但不論哭泣的型態為何,江明洲醫師表示,嬰兒哭泣目的,都是為了表達某些想法。
陳慧文醫師提到,許多父母親在寶寶哭泣當下,往往只顧著泡牛奶、檢查尿片,或直接抱起安撫,很少先正眼觀察寶寶的眼神、生理心理狀態究竟哪裡不對勁。她指出,寶寶會哭不是沒有原因的,在寶寶嚎哭的第一時間,仔細觀察寶寶哭聲的高低、強弱;同時從寶寶臉部表情與四肢活動程度進行判斷、互動,並且仔細觀察寶寶的全身上下是否有異狀,譬如口腔內鵝口瘡、痱子、溼疹、蚊蟲咬傷、外傷或腫塊、甚至腹股溝疝氣等等,才能有效且正確的理解寶寶啼哭的真正原因。
江明洲醫師也指出,對於還不會說話的小Baby來說,「非語言傳播」(包括:臉部喜、怒、哀、樂表情與肢體動作等)是父母親解讀孩子情緒、需求的重要管道。「哭泣」背後所隱含的訊息種類非常多元,爸比媽咪在手忙腳亂的當下,必須學習先「找出原因」,而後「回應需求」,在焦急抱起孩子安撫前,先試著找出寶寶在哇哇啼哭聲中所欲傳達的涵意和訊息,才能對症下藥,不養出磨娘精。
剖析哭泣原因
生理性原因
江明洲醫師表示,對於身處過冷、過熱環境,以及飢餓、過飽、尿布濕了,或是面臨長牙期的寶寶來說,以上生理性的不舒服,都會讓孩子因此哭鬧不休。他進一步解釋提到,有別於疾病所引起的不適,寶寶因生理性原因所出現的哭泣,通常音調不尖銳、高亢、哭聲相對來說比較平順,只要不舒服的狀況排除,孩子即會停止哭鬧,並不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狀況1:飢餓時的啼哭
生理性原因
江明洲醫師表示,對於身處過冷、過熱環境,以及飢餓、過飽、尿布濕了,或是面臨長牙期的寶寶來說,以上生理性的不舒服,都會讓孩子因此哭鬧不休。他進一步解釋提到,有別於疾病所引起的不適,寶寶因生理性原因所出現的哭泣,通常音調不尖銳、高亢、哭聲相對來說比較平順,只要不舒服的狀況排除,孩子即會停止哭鬧,並不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狀況1:飢餓時的啼哭
- 哭聲特點
聲音短促、音頻不高,哭聲具有規律性,比較像是「呼喚」照護者快餵奶的哭聲。 - 連帶生理反應
寶寶會出現不耐的神情,櫻桃小嘴同時會出現類似想要喝ㄋㄟㄋㄟ的口型,這是一種「吸吮反射」(sucking reflex)的本 能;也有可能會出現「尋覓反射」(searching reflex) 的本能,只見寶寶的頭很急切的歪來歪去,在找尋媽咪的乳房或奶瓶。通常只要適時地哺餵奶水,寶寶因飢餓而哭泣的狀況就會停止。 - 不哭妙招
仔細觀察新生幼兒,當爸比媽咪看見孩子在哭鬧過程中,出現「吸吮反射」或「尋覓反射」,這是寶寶與生俱來的生理反應,就是孩子想喝奶了!若奶水這時還來不及奉上,可先將奶嘴放入孩子口中吸吮,以達安撫效果,其後再餵飽寶寶。
陳慧文醫師提醒您
陳慧文醫師認為,面對孩子飢餓時的哭鬧,善用寶寶的「吸吮反射」本能,適時使用安撫奶嘴達到安撫效果,其實無可厚非。寶寶原本就會出現口慾期,而且如果餵哺母乳的習慣已經建立,家長無須因害怕孩子依賴奶嘴、吸出翹唇,而改放任孩子吸吮自己的手指。
她提到,喜歡東摸西摸、四處探索的小Baby,本來就難保手指頭永遠乾淨無菌;且過度吸吮易使手指長滿溼疹甚至破皮受傷。吸吮手指不但容易生病,特別是拉肚子等腸胃炎,而且非常不容易戒掉。對安撫奶嘴的依賴期間其實很短,大致上在兩歲以前就可以完全戒除,但是寶寶自己的「小雞腿」可能到長大都還在吃喔!
陳慧文醫師認為,面對孩子飢餓時的哭鬧,善用寶寶的「吸吮反射」本能,適時使用安撫奶嘴達到安撫效果,其實無可厚非。寶寶原本就會出現口慾期,而且如果餵哺母乳的習慣已經建立,家長無須因害怕孩子依賴奶嘴、吸出翹唇,而改放任孩子吸吮自己的手指。
她提到,喜歡東摸西摸、四處探索的小Baby,本來就難保手指頭永遠乾淨無菌;且過度吸吮易使手指長滿溼疹甚至破皮受傷。吸吮手指不但容易生病,特別是拉肚子等腸胃炎,而且非常不容易戒掉。對安撫奶嘴的依賴期間其實很短,大致上在兩歲以前就可以完全戒除,但是寶寶自己的「小雞腿」可能到長大都還在吃喔!
狀況2:過飽時的啼哭
- 哭聲特點
聲音相對較為激烈,連帶會出現躁動不安與「作噁」的聲音。 - 連帶生理反應
當寶寶在喝奶後出現不明原因哭鬧,躺在床上合併有不安躁動的反應,其後奶水若從嘴角或鼻孔以細條狀緩洩而出,即是「溢奶」;或是從嘴巴或甚至鼻腔以「噴泉」狀噴射至遠方,則是「吐奶」。 - 不哭妙招
為了避免寶寶因過度飽食而哭鬧,爸比媽咪應仔細觀察寶寶日常飲食狀況,嚴格控制食量。江明洲醫師表示,就一般狀況觀察,第1個月的新生寶寶一餐奶量約為90~100c.c,第2個月之後的奶量則平均約在120~150c.c左右。除了奶量精準估算,飲用配方奶baby的爸媽,還得注意水與奶粉的比例不可過濃或過稀,以免引起孩子不適。
(小叮嚀)對六個月前,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食的小Baby來說,每日應攝取的基礎奶量,主以寶寶體重公斤數計算,每一公斤所需奶量,應大於或等於100c.c(每公斤≧100c.c)。而超過六個月,開始額外補充副食品的寶寶,則也可參考上述飲食計算規則,進行日常飲食衡量。
狀況3:過冷與熱時的啼哭
狀況3:過冷與熱時的啼哭
- 哭聲特點
若寶寶因週遭環境過冷而啼哭,哭聲多會就短促、高亢;如處在高溫環境,則孩子除大聲啼哭之外,還容易出現躁動不 安、不耐煩的神情,甚至已經滿身大汗,發了一身痱子。 - 連帶生理反應
觀察剛出生的新生兒,父母常會把寶寶包成緊密條狀物,認為這樣能增加寶寶安全感,不易受寒,也能降低受驚嚇機會。但是陳慧文醫師表示,新生兒的基礎代謝、散熱速度快,未適當包覆,易有失溫風險;但全身包過緊,也可能出現「假性發燒」! - 不哭妙招
由於新生兒心跳每分120~160下,呼吸每分鐘達30~60次,明顯超出大人很多,正因為身體代謝循環快,衣著包覆不能 以成人標準看待。為了兼顧保暖與舒適感,建議小Baby穿衣,掌握「比大人多一件」的原則。夏季時,除了紗布衣之外,可再替寶寶穿上一件棉質外衣;而冬天除了紗布衣、棉質衣,爸比媽咪還可視氣溫下滑程度,適時為孩子添加外罩的嬰兒睡袍或襪套。
輕易地聽懂寶寶的哭聲
母親要聽懂孩子的哭聲,首先要分清正常和不正常的啼哭。正常的哭,聲音洪亮而有節律,伴有淚水滾滾,有時甚至哭過就露出笑容,笑過又哭。一般由飢餓、口渴、冷熱、尿布潮濕、心中不悅、困倦等引起啼哭後,只要滿足要求,哭聲就會停止。 這類啼哭有一定的特點,如飢餓時啼哭,多在哺乳前,哭聲大多拖得較長,臉上顯出急躁的樣子,頭不斷地偏向兩旁找東西,口做吸吮動作;因口渴而哭,哭聲沙啞,並可見口唇乾燥;因冷而哭,可見小兒面色略白,身體蜷縮,哭時喜歡往暖和地方縮;因熱而哭,可見小兒面色潮紅,額頭多汗;因困倦而哭,哭時大多不帶眼淚,哭聲低,手腳運動也不活潑,並把眼睛閉上,顯出疲乏的樣子;因尿布潮濕而哭,哭聲平穩而拉長調,時哭時停,好像想起什麼後又哭一樣;孩子要人抱,耍脾氣時,哭聲強烈,硬挺著四肢,亂蹬亂踢;孩子不悅而哭,當他(她)見到喜愛之物,則哭聲自止。 常見的病態啼哭,有以下幾種:
1、病痛而哭哭聲微弱、漫長,還帶有呻吟的調子。若有舉手、搔頭、弄耳、哭聲不高的情形,可能是頭痛或耳痛;若哭聲尖銳,急促地反复哭鬧,可能是腹痛或被蚊蟲叮咬;若哭聲短、強,哭時伴隨著喘氣,可能是胸部疼痛;若孩子哭時手腳不動,一動就大聲哭叫,可能是關節痛;若偶爾尖聲呼叫或小聲呻吟,便是病得較厲害了,應立即就醫。
2、口瘡而哭哭聲綿綿、口角流涎、不肯吃奶。
3、傷食而哭口有乳酸味,腹部膨脹,拒不吃奶。
4、發燒而哭面色潮紅、口渴欲飲、哭時無淚,此時要注意嬰兒是否患感冒或有扁桃體炎。
5、驚駭而哭哭時少淚,哭聲一陣高於一陣,頭欲藏母親懷里或被子裡。
6、呼吸道感染而哭常伴有咳嗽、鼻塞流涕,嚴重時要藉助化驗、透視來診斷。
7、破傷風而哭多見於出生後一周左右的嬰兒,欲哭不出,面有苦笑。
8、佝僂病而哭睡眠少且不安穩,好哭鬧,煩躁多汗,夜驚,夜啼。
9、先天性心髒病而哭平時一般情況尚好,總在哭鬧、活動時出現氣急、氣喘、面色和口唇青紫、鼻翼扇動等。 如果孩子啼哭,經抱起哺乳、哄逗、更換尿布等相應處理後,仍啼哭不止,身上又未見到異物和蚊蟲叮咬的現象,母親就要認真察看,及時發現問題所在,自己不能處理時,要立即到醫院進行診療。
1、病痛而哭哭聲微弱、漫長,還帶有呻吟的調子。若有舉手、搔頭、弄耳、哭聲不高的情形,可能是頭痛或耳痛;若哭聲尖銳,急促地反复哭鬧,可能是腹痛或被蚊蟲叮咬;若哭聲短、強,哭時伴隨著喘氣,可能是胸部疼痛;若孩子哭時手腳不動,一動就大聲哭叫,可能是關節痛;若偶爾尖聲呼叫或小聲呻吟,便是病得較厲害了,應立即就醫。
2、口瘡而哭哭聲綿綿、口角流涎、不肯吃奶。
3、傷食而哭口有乳酸味,腹部膨脹,拒不吃奶。
4、發燒而哭面色潮紅、口渴欲飲、哭時無淚,此時要注意嬰兒是否患感冒或有扁桃體炎。
5、驚駭而哭哭時少淚,哭聲一陣高於一陣,頭欲藏母親懷里或被子裡。
6、呼吸道感染而哭常伴有咳嗽、鼻塞流涕,嚴重時要藉助化驗、透視來診斷。
7、破傷風而哭多見於出生後一周左右的嬰兒,欲哭不出,面有苦笑。
8、佝僂病而哭睡眠少且不安穩,好哭鬧,煩躁多汗,夜驚,夜啼。
9、先天性心髒病而哭平時一般情況尚好,總在哭鬧、活動時出現氣急、氣喘、面色和口唇青紫、鼻翼扇動等。 如果孩子啼哭,經抱起哺乳、哄逗、更換尿布等相應處理後,仍啼哭不止,身上又未見到異物和蚊蟲叮咬的現象,母親就要認真察看,及時發現問題所在,自己不能處理時,要立即到醫院進行診療。
寶寶哭鬧的原因vs.哭聲的區別
小嬰兒通常會以不同的哭聲來表達他的需要和不適。可由三個角度來探討:
1.生理層面:
◎寶寶餓了、渴了:(會發出類似「聶」的哭聲):
喝了奶或水之後,哭鬧就會停止。如果邊喝邊哭鬧,要想到奶水的溫度是否太熱或太涼?或是奶洞太大或太小?
◎尿布溼了、感覺太熱或太冷(會發出類似「ㄟ」的哭聲):
若衣服穿得不合適、尿布濕了,也會以哭鬧來表達不滿。只要把溫度調節合適、更換尿布、衣服弄舒服了,他也就不哭了。
◎寶寶餓了、渴了:(會發出類似「聶」的哭聲):
喝了奶或水之後,哭鬧就會停止。如果邊喝邊哭鬧,要想到奶水的溫度是否太熱或太涼?或是奶洞太大或太小?
◎尿布溼了、感覺太熱或太冷(會發出類似「ㄟ」的哭聲):
若衣服穿得不合適、尿布濕了,也會以哭鬧來表達不滿。只要把溫度調節合適、更換尿布、衣服弄舒服了,他也就不哭了。
2.情緒層面:
◎想睡覺的時候(哭聲既不是很響,又不是從喉嚨裡發出的輕輕嗚咽聲):
此時他對食物和玩具都沒有很大的興趣,哭的時候會眼皮下垂、眼睛無神,還會用手揉眼睛。
◎睡到一半醒來(撒嬌要人陪時發出類似「啊」的聲音;生氣時狂暴式的嚎啕大哭):
1歲以內的小孩很少會一覺到天亮,睡到一半醒來是常見的現象。
小寶寶醒過來的時候,見四下無人理會,也可能會哭鬧不休。
這種睡到一半突然哭鬧的現象,大多不是有特別的病痛,而只是小嬰兒的睡眠規律還沒有很穩定的關係。
此外,如果小寶寶睡到一半被吵醒,一定會六親不認地大哭,這時只要稍加安撫,通常他們就會很快地再度睡著。
◎想睡覺的時候(哭聲既不是很響,又不是從喉嚨裡發出的輕輕嗚咽聲):
此時他對食物和玩具都沒有很大的興趣,哭的時候會眼皮下垂、眼睛無神,還會用手揉眼睛。
◎睡到一半醒來(撒嬌要人陪時發出類似「啊」的聲音;生氣時狂暴式的嚎啕大哭):
1歲以內的小孩很少會一覺到天亮,睡到一半醒來是常見的現象。
小寶寶醒過來的時候,見四下無人理會,也可能會哭鬧不休。
這種睡到一半突然哭鬧的現象,大多不是有特別的病痛,而只是小嬰兒的睡眠規律還沒有很穩定的關係。
此外,如果小寶寶睡到一半被吵醒,一定會六親不認地大哭,這時只要稍加安撫,通常他們就會很快地再度睡著。
3.疾病層面:
◎疼痛不舒服時(突發性和持續性的類似尖叫聲):
寶寶當然也會以哭鬧來表達他的病痛,例如發燒、尿濕後尿布疹的破皮處疼痛、腸絞痛等。
◎重病的表現(出現低弱的哭聲或呻吟):可能是重病的表現,要立即就醫。
◎疼痛不舒服時(突發性和持續性的類似尖叫聲):
寶寶當然也會以哭鬧來表達他的病痛,例如發燒、尿濕後尿布疹的破皮處疼痛、腸絞痛等。
◎重病的表現(出現低弱的哭聲或呻吟):可能是重病的表現,要立即就醫。
寶寶為何哭鬧不休?
那麼就要觀察寶寶是否不舒服或肚子餓了?例如:
◎ 尿布是不是濕了?
◎ 衣服是不是穿多了、熱了?
◎ 被子是不是被踢開、冷到了?
◎ 身體是不是哪個部位被線頭纏住了?
◎ 如果寶寶嘴巴蠕動,似乎在吃東西,或者你用手指輕輕觸動寶寶嘴角,他立刻轉過頭吸吮你的指頭,這時就需要準備餵食了。
◎ 尿布是不是濕了?
◎ 衣服是不是穿多了、熱了?
◎ 被子是不是被踢開、冷到了?
◎ 身體是不是哪個部位被線頭纏住了?
◎ 如果寶寶嘴巴蠕動,似乎在吃東西,或者你用手指輕輕觸動寶寶嘴角,他立刻轉過頭吸吮你的指頭,這時就需要準備餵食了。
安撫baby的妙招
◎ 把寶寶從嬰兒床上抱起來:
如果寶寶單獨躺在床上時間長了,可以把寶寶抱到胸前,跟他說說話,
還可以播放悅耳的輕音樂,或是抱著他換個房間走走,出門散散步。
如果寶寶單獨躺在床上時間長了,可以把寶寶抱到胸前,跟他說說話,
還可以播放悅耳的輕音樂,或是抱著他換個房間走走,出門散散步。
◎ 良好的睡眠儀式與舒適的環境:
到了晚上,小嬰兒還不想入睡而一直哭吵,常見的原因就是白天睡太久,到了晚上自然就沒有睡意。
解決的方法是儘量在白天陪他玩,不要讓他在白天持續睡太久;
睡覺的時候,燈光不可太明亮,放音樂等柔和而有規律的聲音、放置特殊的玩具、避免蚊蟲叮咬等作法,都會有助寶寶入睡。
*讓寶寶乖乖睡覺的睡眠儀式:
規律的作息→睡前餵奶→講故事→幫他蓋好毯子
到了晚上,小嬰兒還不想入睡而一直哭吵,常見的原因就是白天睡太久,到了晚上自然就沒有睡意。
解決的方法是儘量在白天陪他玩,不要讓他在白天持續睡太久;
睡覺的時候,燈光不可太明亮,放音樂等柔和而有規律的聲音、放置特殊的玩具、避免蚊蟲叮咬等作法,都會有助寶寶入睡。
*讓寶寶乖乖睡覺的睡眠儀式:
規律的作息→睡前餵奶→講故事→幫他蓋好毯子
◎ 規律的擺動動作:
寶寶對於規律性的搖擺會比較有安全感,很像在媽咪肚子裡的感覺,輕輕地搖晃可以哄那些脾氣不好或感到無聊的寶寶。
寶寶喜歡父母坐在 他的床邊,輕輕地上下搖。
有的寶寶,當你把他裹在小毯子裏,他最感覺到放鬆,或者可以給寶寶一個吸吮物,如奶嘴。
也可以採用背兜把孩子背著,可使父母空出雙手,又可隨時照顧寶寶。
寶寶對於規律性的搖擺會比較有安全感,很像在媽咪肚子裡的感覺,輕輕地搖晃可以哄那些脾氣不好或感到無聊的寶寶。
寶寶喜歡父母坐在 他的床邊,輕輕地上下搖。
有的寶寶,當你把他裹在小毯子裏,他最感覺到放鬆,或者可以給寶寶一個吸吮物,如奶嘴。
也可以採用背兜把孩子背著,可使父母空出雙手,又可隨時照顧寶寶。
◎ 轉移注意力:
較大的寶寶可以利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例如聽兒歌或搖籃曲;
或使用色彩鮮豔的玩具,例如音樂旋轉式玩具吊飾,因為有些寶寶只是醒來後太無聊了,想找人陪或有好玩的東西看看。
較大的寶寶可以利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例如聽兒歌或搖籃曲;
或使用色彩鮮豔的玩具,例如音樂旋轉式玩具吊飾,因為有些寶寶只是醒來後太無聊了,想找人陪或有好玩的東西看看。
關於寶寶哭鬧,爸媽常問的問題
1.給哭鬧的寶寶吸安撫奶嘴好嗎?
若寶寶是因為饑餓或沒有安全感而哭鬧,使用安撫奶嘴是有效的。
出生2~4週後漸漸沒有乳頭混淆的問題,因此不需要嚴格限制奶嘴;
但是在1歲後應慢慢嘗試戒除,以免影響日後牙齒的排列。
若寶寶是因為饑餓或沒有安全感而哭鬧,使用安撫奶嘴是有效的。
出生2~4週後漸漸沒有乳頭混淆的問題,因此不需要嚴格限制奶嘴;
但是在1歲後應慢慢嘗試戒除,以免影響日後牙齒的排列。
2.寶寶一哭就抱好嗎?會不會寵壞他?
有人認為超過寶寶6個月以後,盡量不要在小孩醒來一哭的時候就抱他或陪他玩,以免養成依賴性,導致以後愈哭愈大聲。
但是這種建議並不是所有人都同意,畢竟放任小孩哭鬧不管,讓他累了自己睡覺,會讓小寶寶的欲求沒有得到滿足。
每個小孩的個性都不同,醒來就要人抱或陪他玩的個性,並不是所有的小孩都這樣。
不過畢竟是自己的孩子,安撫他是為人父母的天性,不用太過刻意地不去抱他。
有人認為超過寶寶6個月以後,盡量不要在小孩醒來一哭的時候就抱他或陪他玩,以免養成依賴性,導致以後愈哭愈大聲。
但是這種建議並不是所有人都同意,畢竟放任小孩哭鬧不管,讓他累了自己睡覺,會讓小寶寶的欲求沒有得到滿足。
每個小孩的個性都不同,醒來就要人抱或陪他玩的個性,並不是所有的小孩都這樣。
不過畢竟是自己的孩子,安撫他是為人父母的天性,不用太過刻意地不去抱他。
3.任由小寶寶哭鬧而不予以理會,會有哪些不良後果?
當寶寶以哭的方式向爸媽發出信號時,如果他的內在需求有被妥善處理而獲得實質滿足的話,
寶寶的身心會健全成長,並開始和爸媽建立起信賴的情感,也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
參考資料 (詳文請見2007年五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
當寶寶以哭的方式向爸媽發出信號時,如果他的內在需求有被妥善處理而獲得實質滿足的話,
寶寶的身心會健全成長,並開始和爸媽建立起信賴的情感,也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
參考資料 (詳文請見2007年五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
》仔細傾聽 寶寶哭聲會說話(上)
◎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
~哭聲透露寶寶的需求與異狀~
新生寶寶的爸媽最難應付和害怕的一件事,就是聽到寶寶的哭聲了。相當多的父母,在一般的情況,常會把嬰兒的哭聲解釋成孩子應該是餓了,於是立即餵奶,但常常發現尿布也換了、奶也喝了,可是寶寶還是哭!到底是什麼問題呢?
在許多日常照顧寶寶的過程中,哭聲是最不易解讀的,也因此經常使得父母絞盡腦汁,想盡辦法取悅寶寶,卻又無法讓他別哭了。根據國外文獻報告,約只有三成左右的嬰兒是較為安靜,不會有太多哭鬧,其他六~七成都是愛哭寶寶,尤其約有二成是超級愛哭寶寶,又被稱之為「磨娘精」,讓人緊張、不知所措。雖然不停地哄著、甚至抱著搖,也還是哭,讓媽媽恨不得能把寶寶塞回肚子裡去!
寶寶為什麼會哭?
為什麼寶寶這麼愛哭呢?媽媽心中雖充滿愛心但也充滿疑問,有些爸媽會到醫院尋求小兒科醫生諮詢,但有些寶寶就沒有那麼幸運,所以虐嬰事件偶有耳聞;有些寶寶很黏人、易受驚嚇、又愛哭,每一位媽媽都需要耐心面對,並多加安撫,才能帶給寶寶安全感,並了解其真正的需求。
對寶寶而言,哭聲可說是一種特殊語言,是與生俱來最重要的原始溝通方式。寶寶的哭聲表達各種需求和意願,父母應該耐心且細心觀察及多方嘗試與寶寶溝通,藉由熟悉不同哭聲所傳達的生理或心理需求訊息。
配合嬰幼兒哭聲的高低、強弱、臉部表情及手腳揮動的程度綜合判斷,並正確地理解和尋找啼哭聲中所表達的真正含意和原因。
寶寶的哭聲類型
哭是寶寶的語言,也是原始的生理反應,是表達餓了、睏了、累了、不舒服的溝通工具。寶寶哭泣所代表的訊息是多層面的,大約可分為生理需求、心理反應、病理狀況三種。這三種類型的哭聲是有所不同的,父母應該仔細注意與區分不同哭聲所代表的需求。
生理需求
- 饑餓時的啼哭:哭聲較短,頻率較低,起伏較大。
- 不舒適時的哭聲:如聽到突發性巨響(例如關門聲)、受到驚嚇、都會突然抖一下然後放聲大哭或遇突然的冷熱刺激、尿布濕了甚至或被蚊蟲叮咬等都可以引起啼哭。這種哭聲初時聲音較大,以後逐漸變小,而且易有全身躁動不安的表現。
心理反應
- 憤怒時的啼哭:傾向於狂暴的嚎啕大哭,合併握拳、蹬腿等肢體動作。
- 痛苦與壓力時的啼哭:通常來得很突然,在一陣高頻率尖叫之後,哭聲暫停,接著又是一段平穩的哭聲。
病理狀況
- 接觸寶寶身體某一部位就哭,要小心有無骨折、脫臼或皮膚損傷。
- 一接觸奶瓶或乳頭就哭,甚至拒絕進食,要考慮是否長了鵝口瘡或舌咽部發炎。
- 突然噪動地大哭不止,要檢查腹股溝及生殖器兩側有無疝氣。
- 夜間大聲啼哭,雙腳往上縮,要考慮是否為腸絞痛。
- 間歇性啼哭,並伴有腹脹、嘔吐、紅色果醬樣的排泄物則可能是腸套疊。
- 哭聲細弱低微、聲音沙啞合併呼吸急促,則可能是由於心臟擴大壓迫到迴咽神經所造成的心臟病表現。
- 哭聲尖銳、音調高亢,則有可能是腦部的問題,若伴有前囟門凸起和抽搐,則要懷疑顱內出血和顱內壓上升所致。
各種疾病的哭聲特性不同,父母應該注意其哭聲的特徵與規律,到醫院看病時才能為孩子描述症狀,供醫生診治時參考及判斷
(本文作者/奇美醫院小兒科 蔡友謙醫師)
》仔細傾聽 寶寶哭聲會說話(下)
◎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
讓寶寶不愛哭10招
- 輕搖寶寶身體,把他放在搖床或抱著前後輕搖。
- 輕拍寶寶背部或胸部,或溫柔撫摸他的頭。
- 用包巾或手肘抱著,使寶寶身體靠緊媽媽為佳。
- 哼哼兒歌給寶寶聽,或對寶寶講些輕柔安撫的話語。
- 播放輕柔音樂。
- 抱著或用娃娃車推寶寶散步,緩慢且有韻律,不可急促。
- 試試溫水浴,用水溫大約32度到38度,跟體溫差不多的溫度泡澡。
- 嘗試使用安撫奶嘴,讓寶寶藉由吸吮得到滿足。
- 寶寶腹部有脹氣時,試試幫寶寶排氣,例如:拍拍寶寶背部,輕輕按摩腹部以幫助腸胃蠕動。
- 帶寶寶出門,坐車兜兜風,但要確定有安全座椅才能上路。
如果試過這些方法,寶寶還是哭不停,要小心寶寶是否生病了,量體溫如果肛溫超過攝氏38度,那表示寶寶受到感染生病,請帶寶寶給小兒專科醫師診治,父母若過度焦慮會阻礙親子互動,父母要仔細傾聽寶寶的哭聲,千萬不可讓寶寶獨自哭泣,不需要害怕寵壞孩子,而不安撫寶寶,而是需要了解寶寶真正的需求。
爸媽無論多麼沒有耐心或生氣,都要記住不能劇烈搖晃寶寶,因為這樣一個無心的動作,極有可能造成腦出血、失明,甚至死亡。擁抱能讓寶寶感到滿足與安全,寶寶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對人格及情緒發展將有良好的啟發!
(本文作者/奇美醫院小兒科 蔡友謙醫師)
寶寶哭聲 表達需求訊息
中華醫藥網《2005/12/30 16:50》記者郭美杏/專題報導
「寶寶哭了!」是新手父母最手足無措的事情,許多父母常認為嬰幼兒哭泣意謂寶寶飢餓或尿布濕,其實不然。奇美醫學中心小兒心臟科醫師蔡友謙說,嬰幼兒的哭聲是用以表達各種需求的訊息,多加觀察其哭聲高低、強弱與表情,有助於與寶寶溝通,滿足其需求,提供安全感。
根據國外研究文獻報告,平均百分之六、七十的幼兒都是愛哭寶寶,其中約二成是超級愛哭寶寶,還被戲稱為磨娘精,雖然不停哄著、抱著、搖著,娃娃還是嚎啕大哭,讓人很緊張、不知所措,有時媽媽總恨不得能把寶寶塞回肚子,僅有百分之卅的幼兒較為安靜,不會有太多哭鬧情形。
為什麼寶寶如此愛哭呢?蔡友謙指出,對寶寶而言,哭聲可說是一種特殊語言,天生最重要的原始溝通方式,寶寶的哭聲表達各種要求與意願,長輩應該耐心細心觀察,並且多方嘗試與寶寶溝通。
同時,藉由熟悉寶寶不同的哭聲所傳達的生理或心理需求訊息,配合嬰幼兒哭聲的高低、強弱、臉部表情及手腳揮動的程度來綜合判斷,有助於正確理解,尋找哭啼聲中所表達的真正涵意與原因。
儘管許多父母親心中充滿愛心,也充滿疑問,卻只有一些人會到醫院小兒科找醫生諮詢,極少數的寶寶可能因家長無法耐心面對其哭鬧的需求,加上很黏人、易受驚嚇,恐怕容易衍生有虐嬰事件之虞。
……………………………………………………………………………………
粗分需求 心理 病理三狀況
中華醫藥網《2005/12/30 16:59》記者郭美杏/專題報導
「哭」是寶寶的語言,也是原始的生理反應,他們表達餓、睏、疲倦等不舒服現象的溝通工具。奇美醫學中心小兒心臟科醫師蔡友謙指出,嬰幼兒哭可能是飢餓、憤怒或身體有病痛,如腸絞痛、腹痛、口腔發炎等,都需仔細觀察哭聲來辨別原因,給予適宜的照護。
一般而言,寶寶哭泣的訊息是多層面,可粗分為生理需求、心理反應、病理等三種不同狀況。
一、生理需求、心理反應:
1‧饑餓時哭鬧:寶寶哭聲比較短、頻率較低、聲音起伏較大。
2‧憤怒時啼哭:彷彿狂暴的嚎啕大哭,寶寶會出現合併握拳、蹬腿等肢體動作。
3‧痛苦或壓力時哭:哭聲通常來得很突然,一陣高頻率尖叫之後,哭聲會暫停,緊接著又是一段平穩的哭聲。
二、病理狀況:
1‧如果輕輕觸碰孩童身體某一部位就哭泣,就要小心有無骨折、脫臼或皮膚損傷。
2‧若孩子經接觸奶瓶或乳頭就哭,甚至拒絕進食,就要懷疑是否長鵝口瘡或舌咽部發炎。
3‧孩童突然噪動的大哭不止,要檢查腹股溝與生殖器兩側有無疝氣情形。
4‧如嬰兒夜間大聲哭鬧,雙腳還往上縮,要考慮是否有腸絞痛。
5‧若嬰兒出現間歇性啼哭,亦伴隨有腹脹、嘔吐,以及紅色果醬樣糞便,則可能是患有腸套疊。
6‧如果孩子哭聲細弱低微、聲音沙啞,再合併有呼吸急促現象,則可能是心臟病的表現,主要是因為心臟擴大壓迫到迴咽神經所致。
7‧嬰兒哭聲尖銳、音調高亢,有可能是腦部有問題,若還伴有前囟門凸起、抽搐症狀,即要懷疑顱內出血或顱內壓上升的危險。
蔡友謙強調,嬰幼兒各種疾病的哭聲特性不同,父母應該注意其哭聲的特徵與規律,方便就醫時可描述孩子的症狀,有助於提供醫師診治時的參考判斷。
……………………………………………………………………………………
溫柔安撫 有利人格發展
中華醫藥網《2005/12/30 17:00》記者郭美杏/專題報導
新手父母照顧寶寶最害怕、擔憂的莫過於寶寶的哭泣,奇美醫學中心小兒心臟科醫師蔡友謙表示,面對寶寶的哭聲不要太害怕,更不要置之不理,可多給予溫柔的安撫,包括輕柔樂聲、肢體接觸等,切忌失去耐心地劇烈搖晃,否則恐引發身體病變。
首先,輕搖哭泣的寶寶身體,把他放在搖床或媽媽抱著前後輕搖,再輕拍寶寶背部、胸部,或溫柔撫摸頭部,可利用包巾或手肘抱著嬰幼兒,使他的身體靠緊媽媽為佳。
蔡友謙指出,多給予寶寶擁抱,能讓他獲得滿足感、安全感,讓孩子感受到關愛,對其日後的人格、情緒發展等,必有良好的啟發。
其次,哼哼兒歌給寶寶聽,或對寶寶講輕柔安撫的話語,也能多播放一些輕柔的音樂;必要時,讓寶寶嘗試溫水浴放鬆,或使用安撫奶嘴因應,若發現寶寶的腹部有脹氣,亦能試著幫幼兒排氣。
此外,父母親也可使用娃娃車推寶寶散步,以緩慢、韻律的步伐走動,不可過於急促,如果想要坐車兜風,則要確定有無安全座椅。
蔡友謙也提醒,平日多傾聽寶寶的哭聲,千萬不要讓寶寶獨自哭泣,不要怕太常安撫寶寶,會寵壞孩子,最好能了解寶寶真正的需求;最重要的是,無論如何都不可以劇烈搖晃寶寶,因為可能造成其腦出血、失明,甚至有死亡之虞。
破解!寶寶哭聲涵義
Decipher an infant’s crying採訪/林明佳
諮詢/奇美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 蔡友謙
哭‧寶寶唯一的溝通語言
新生兒一整天的活動不外乎是進食、排泄、睡覺和探索環境,而「哭」是寶寶與外在世界溝通的唯一語言,寶寶用哭來表達某種特定的情感或需求,於是尿布濕了就哭,肚子餓了也哭,想睡覺也要哭,想要抱抱…不用說也是哭就對了,讓人懷疑眼前這個寶貝簡直是「磨娘精」來的!
根據「哭泣曲線」(the crying curve)顯示,寶寶出生後的2~3個禮拜,哭泣情況會開始增加,於第6~8個禮拜達到高峰,然後在第12個禮拜之後會慢慢減少,一般而言,1~3個月大的寶寶處於哭得最兇的階段,而且常常沒來由的突然哭泣(即找不到哭泣原因),不管家長如何安撫可能都沒用。
生理需求
1.我餓了
觀察指標:哭聲較短,頻率較低,起伏較大。
What to do:媽咪可以將胸部或奶瓶靠近寶寶嘴巴,看他是否會自動把嘴湊上,有時候可能在餵奶時寶寶暫時仍止不了哭泣,媽媽這時應繼續哺餵,孩子吃飽了自然就不會哭。
2.我不舒服 觀察指標:可能因為遇到突然的冷熱刺激或尿布濕了,甚至只是被蚊蟲叮咬而已,都可能會引起寶寶啼哭;這種哭聲初時聲音較大,之後逐漸變小,而且易有全身躁動不安的表現。
What to do:每個孩子對尿布的感受不同,有些孩子可能尿布濕一點就會嚎啕大哭,這時家長可檢查尿布是否該換了,或是依溫度變化來添加或減少寶寶的衣物。
心理反應
1.「我好無聊」或「我好累」
觀察指標:音量較低、有一陣沒一陣的無力哭聲。
What to do:如果寶寶本來在嬰兒床,或是自己玩時,忽然哭了起來,可能代表他很無聊,希望您能陪伴他;有些父母會觀察孩子的舉動,並讓孩子試著獨處,有些則會馬上到孩子身邊,幫孩子換個環境或是拿新的玩具給他玩。若寶寶是因為睏意而哭泣,父母可用眼睛注視著孩子,等待他自己冷靜下來,或是將他移到床上睡覺。
2.我好驚 觀察指標:聽到突發性巨響(如:關門聲)、受到驚嚇(如:來到新環境、被陌生人抱著),都會突然抖一下然後放聲大哭,哭聲音量大、有節奏。
What to do:給孩子1~2分鐘,看他是否有辦法讓自己冷靜下來;若無法,家長可以抱起寶寶,輕聲安撫他不安、害怕的情緒。
3.媽咪快來救我
觀察指標:尖叫或是高音頻的哭聲。
What to do:寶寶可能是害怕或是情感上失去控制(如:小哥哥過度興奮,進而無意中驚嚇或弄疼寶寶),家長趕過去安撫寶寶的同時,除了做全身檢視外,並查看是否可能為周遭的人、事、物所造成;此外,也要小心有可能是寶寶生病了(如:發燒、耳朵痛、胃不舒服等)。
4.我好生氣
觀察指標:傾向於狂暴地嚎啕大哭,合併握拳、蹬腿等激烈肢體動作。
What to do:可能是媽咪把玩具從他手中拿走,寶寶因覺得自己的東西被搶走而哭泣;或是感到被欺負,因而生氣哭鬧,以上狀況均為小寶寶很正常的情緒反應,並不能稱為無理取鬧,建議可先拿玩具跟寶寶交換,而不是一下就把他的玩具抽走。
病理狀況
觀察指標:當孩子的哭聲呈現高亢尖銳或是低鳴哀哭,明顯異於平常的哭聲;並合併其他身體不舒服的症狀,像是活力減低、食慾不振、精神不好等,這時很可能是已經生病的徵兆,相信這時候作為媽媽的人,一定能察覺到孩子的不對勁。
What to do:蔡友謙醫師表示,各種疾病的哭聲特性不同,父母應該觀察孩子哭聲的特徵與規律,到醫院看病時才能向醫師描述症狀,作為醫生診治時的參考及判斷依據。
Decipher an infant’s crying採訪/林明佳
諮詢/奇美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 蔡友謙
哭‧寶寶唯一的溝通語言
新生兒一整天的活動不外乎是進食、排泄、睡覺和探索環境,而「哭」是寶寶與外在世界溝通的唯一語言,寶寶用哭來表達某種特定的情感或需求,於是尿布濕了就哭,肚子餓了也哭,想睡覺也要哭,想要抱抱…不用說也是哭就對了,讓人懷疑眼前這個寶貝簡直是「磨娘精」來的!
根據「哭泣曲線」(the crying curve)顯示,寶寶出生後的2~3個禮拜,哭泣情況會開始增加,於第6~8個禮拜達到高峰,然後在第12個禮拜之後會慢慢減少,一般而言,1~3個月大的寶寶處於哭得最兇的階段,而且常常沒來由的突然哭泣(即找不到哭泣原因),不管家長如何安撫可能都沒用。
生理需求
1.我餓了
觀察指標:哭聲較短,頻率較低,起伏較大。
What to do:媽咪可以將胸部或奶瓶靠近寶寶嘴巴,看他是否會自動把嘴湊上,有時候可能在餵奶時寶寶暫時仍止不了哭泣,媽媽這時應繼續哺餵,孩子吃飽了自然就不會哭。
2.我不舒服 觀察指標:可能因為遇到突然的冷熱刺激或尿布濕了,甚至只是被蚊蟲叮咬而已,都可能會引起寶寶啼哭;這種哭聲初時聲音較大,之後逐漸變小,而且易有全身躁動不安的表現。
What to do:每個孩子對尿布的感受不同,有些孩子可能尿布濕一點就會嚎啕大哭,這時家長可檢查尿布是否該換了,或是依溫度變化來添加或減少寶寶的衣物。
心理反應
1.「我好無聊」或「我好累」
觀察指標:音量較低、有一陣沒一陣的無力哭聲。
What to do:如果寶寶本來在嬰兒床,或是自己玩時,忽然哭了起來,可能代表他很無聊,希望您能陪伴他;有些父母會觀察孩子的舉動,並讓孩子試著獨處,有些則會馬上到孩子身邊,幫孩子換個環境或是拿新的玩具給他玩。若寶寶是因為睏意而哭泣,父母可用眼睛注視著孩子,等待他自己冷靜下來,或是將他移到床上睡覺。
2.我好驚 觀察指標:聽到突發性巨響(如:關門聲)、受到驚嚇(如:來到新環境、被陌生人抱著),都會突然抖一下然後放聲大哭,哭聲音量大、有節奏。
What to do:給孩子1~2分鐘,看他是否有辦法讓自己冷靜下來;若無法,家長可以抱起寶寶,輕聲安撫他不安、害怕的情緒。
3.媽咪快來救我
觀察指標:尖叫或是高音頻的哭聲。
What to do:寶寶可能是害怕或是情感上失去控制(如:小哥哥過度興奮,進而無意中驚嚇或弄疼寶寶),家長趕過去安撫寶寶的同時,除了做全身檢視外,並查看是否可能為周遭的人、事、物所造成;此外,也要小心有可能是寶寶生病了(如:發燒、耳朵痛、胃不舒服等)。
4.我好生氣
觀察指標:傾向於狂暴地嚎啕大哭,合併握拳、蹬腿等激烈肢體動作。
What to do:可能是媽咪把玩具從他手中拿走,寶寶因覺得自己的東西被搶走而哭泣;或是感到被欺負,因而生氣哭鬧,以上狀況均為小寶寶很正常的情緒反應,並不能稱為無理取鬧,建議可先拿玩具跟寶寶交換,而不是一下就把他的玩具抽走。
病理狀況
觀察指標:當孩子的哭聲呈現高亢尖銳或是低鳴哀哭,明顯異於平常的哭聲;並合併其他身體不舒服的症狀,像是活力減低、食慾不振、精神不好等,這時很可能是已經生病的徵兆,相信這時候作為媽媽的人,一定能察覺到孩子的不對勁。
What to do:蔡友謙醫師表示,各種疾病的哭聲特性不同,父母應該觀察孩子哭聲的特徵與規律,到醫院看病時才能向醫師描述症狀,作為醫生診治時的參考及判斷依據。
資料來源http://www.howmama.com.tw/b69/t108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