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男寶寶到底要不要割包皮?
|
一般小兒科醫師並不建議男寶寶割包皮。以前會覺得需要割包皮的原因,是認為包皮會藏污垢導致紅腫發炎的機會可說是微乎其微;除非這個寶寶身處沙漠地帶,只能一個月洗一次澡,或是母親非常不注意小孩子身體的清潔,才能另當別論。
此外,在幫助寶寶洗澡時也不用特意將寶寶包皮翻開來洗,熱心過頭,反而會造成寶寶的不舒服,甚至引起包皮發炎。
另一個留住包皮的重要因素是,包皮是植皮的最佳材料。天有不測風雲,沒有人能預料孩子是否也有需重植皮的時候,正所謂「留住,青山在,不怕沒材燒」,這是不割包皮的最大好處。
2.
|
如何調整嬰兒晨昏顛倒的作息時間?
|
出生1-3個月寶寶的生活作息比較容易日夜顛倒,因為以前在母親肚子裡的時候沒有日夜之別,可說是吃喝拉撒睡都完全受到子宮的保護;然而一旦出生以後,凡事都得靠自已來,加上外界的聲光刺激,身體的各項運作自然需經過一段時間(大約3個月)才能調適妥當。因此父母們就當作上成功嶺受訓吧!不過建議夫妻兩人輪流照顧小嬰兒,以免某一方弄壞身體或磨光耐性,對無辜的寶寶出氣。
雖然實際情況有點令人氣餒,但是父母們還是可以從睡眠環境的調整,試著將寶寶的生理時鐘引入正軌(非一蹴可幾,須持之以恒才有效果):
I.
|
睡覺前 2個小時儘量讓寶寶的情緒保持在平和狀態,玩得太激烈會讓寶寶亢奮地睡不著覺;而第一天睡不好,接續幾天的睡眠也都會受影響。
|
II.
|
昏暗的燈光、冷熱適中的室溫(約攝氏26度)、無噪音的環境、曲調輕柔的催眠音樂,都可加強寶寶的睡意。
|
III.
|
穿、蓋得太多或太少也會讓寶寶因不舒服而睡不著覺,只要摸摸寶寶的手腳、背部感覺是溫溫的(高溫或流汗即表太熱),即是寶寶最感舒服的體溫。
|
幾乎所有嬰兒都會有脫皮現象,不論是是輕微的脫屑症狀,或是較嚴重的如蛇脫皮一般,只要寶寶能吃能睡,都是正常的現象;但若合併水泡或紅腫等症狀,可能就有問題,應儘快就診。
這種脫皮的現象會出現在全身每個部位,包括頭部,但以四肢、耳後比較明顯。只要在洗澡時讓其自然脫落即可,毋須特別保護或強迫將皮剝下來。
| ||||||||||||
有幾種可能:
除非餵母奶也有類似的情形出現,否則寶寶的身體狀況應該沒有問題。
| ||||||||||||
母乳較好消化與吸收,所以2-3個小時,甚至1-2個小時就要吃;相較之下,配方奶就比較不好消化,也比較飽氣,所以兩次吃奶的間隔也就久。
一般人習慣看配方奶的樣子,以為母乳看起來稀稀水水的,一副沒什麼營養的樣子。實際上,就是這樣的母乳可以完全提供嬰兒前4-6個月所需要的營養。其濃度高低與母親攝取的食物幾乎沒有關係,也就是一般的飲食,不需任何補品,即可提供奶水足夠的營養;而只要寶寶的吸吮次夠頻繁,奶量也會足夠。
母奶又有前段奶與後段奶之分,前段奶看起來較稀,含有大量的蛋白質、乳糖、維生素、礦物質和水;後段奶乳汁較濃,含有較多脂肪,可使嬰兒有飽足感。所以一定要讓嬰兒吸完一邊的奶再換另外一邊,寶寶吃得才夠。
此外,寶寶在滿月前後、2-3個月、以及6個月左右,由於成長得特別快,所以需要的奶量也特別多或者吃的次數更頻繁,使得母親有奶水不足、寶寶吃不飽的錯覺,其實只要在此階段增加餵奶的次數即可。
| ||||||||||||
舌苔是牛奶的殘渣附在舌頭「或」口腔黏膜上,而鵝口瘡則是口腔因食具不潔受到黴菌感染,使舌頭「與」口腔黏膜上長出一塊塊白色奶塊狀物質。由於舌頭上不論是舌苔或鵝瘡都不易清除,所以媽媽可試著以紗布沾開水擦拭口腔黏膜(臉頰內壁或嘴唇內壁)。若輕輕一抹即清除,且口腔內壁仍然光滑平整,則為失奶殘渣;若須用力擦才會剝,落且口腔內壁有點出血、剝落處凹凸不平則為鵝口瘡,應就醫治療。
舌苔不會影響寶寶食慾,母親也毋須特別用妙布清除,頂多喝後讓寶寶喝點開水即可。通常3個月以後,舌苔的情形會逐漸改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腸胃消化功能較不好的寶寶,甚至大人,舌苔都比較厚,而且會一直持續存在。
| ||||||||||||
一般醫師對嬰兒早產的定義是以母親懷孕週數為依據,即在妊娠37週以前出生稱之為早產,即使體重超過了2500公克,寶寶仍須送入早產兒病房照顧,以觀察是否部分器官還未發展成熟。相反的,有足月產的寶寶體重卻未達2500公克,醫學上則稱之為低體重兒。
有些早產兒很接近37週出生,體重也超過2500公克,在醫院會依早產兒處理,不過母親在照顧上、預防注射和副食品的添加,都可比照一般足月嬰兒「辦理」。
若早產兒的體重在2500公克以下,則卡介苗、B型肝炎第一劑,都要延後到體重增加至2500公克以後施打,日後的預防注射也要跟往後延。
| ||||||||||||
自發性的連續打嗝是因為橫隔膜抽筋所造成,較容易發生在喝完奶、肚子尚飽生理現象,但是寶寶打嗝時或多或少都會有點不舒服,此時母親可抱起寶寶幫他拍拍背,或餵他點開水,會讓他舒服點;但若沒有時間,讓寶寶右側朝下側躺也無礙,打嗝自然會停止。只是千萬不可嘗試民間偏方-壓眼球來抑制打嗝,這對視網膜尚很脆弱的嬰兒會造成相當程度的傷害。
| ||||||||||||
一般的新生兒或多或少都會有溢奶現象,這是因為位於食道與胃之間的賁門未發育成熟之故,通常3個月大以後會逐漸改善。但如果寶寶的賁門肌肉鬆弛程度輕微,則溢奶的現象到了7、8個月大自然會改善。若溢奶情況嚴重,就應請小兒科醫師診療,很可能是賁門的結構有問題,須服藥或手術治療。
| ||||||||||||
胃中氣體由口腔和肛門排出完全是兩回事。通常須進食8-12小時候才會「放屁」,所以如果母親幫剛喝完奶的寶寶拍背時,若只有放屁而沒有打嗝,則此次喝胃中,未被排出。如何幫助寶寶排氣?一般的做法是輕拍寶寶的背部刺激交感神經,幫助腸胃蠕動,輕楺背部也有同樣的效果。
然而有些寶寶就是一直排不了氣,如果照顧者有時間,自然可繼續拍背或揉背,但千萬不要為求效果而用力拍,反而會使寶寶受傷。直立抱著寶寶走來走去,或是讓其右側躺(以枕頭支撐背部,但小心鼻子被棉被堵住)等他自然嗝出也是一種方法,至少此種姿勢會讓胃中的牛奶位置在下面、氣體在上,在氣體排出時較不易連奶一起帶出來。相反的,平躺的姿勢會讓胃中的牛奶在上,氣體在下,則打嗝時溢奶的情形就容易發生。
通常寶寶3個月大以後,就可逐漸不靠父母幫忙,自已排氣。
| ||||||||||||
如果這種情形不常發生,則擦點萬金油之類的藥膏應該無妨;但如果每天都會出現這種現象,則醫師並不建議,因為萬金油會刺激皮膚,常用對新生兒並不合適。遇此情形,母親其實可以不用太在意,或非要求自己要幫寶寶做點什麼不可,因為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也許過一陣子就會改善。
| ||||||||||||
C.
|
如何確定寶寶到底吃得夠又多?
| |||||||||||
寶寶吃多吃少幾乎是每位母親都會擔心的問題,如果寶寶吃的母奶,則每餐每邊乳房哺餵10-15分鐘,所吃的量應該足夠,且通常可支撐到2個半至3個小時左右,但若其間寶寶還想吃,則建議還是讓滿足其需求,因為有時他只是想當作安撫奶嘴吸吮一下而已。至於喝牛奶的寶寶,以下提出幾個建議供母親參考。
150~200cc×寶寶公斤數=寶寶一天正常的總奶量(尚未吃副食品前)
總奶量/每日哺餵數=每次餵奶量
若一天所喝的奶量超過「220cc×寶寶公斤數」的量,則表示喝得太多了。
例如:一個4公斤的寶寶,每天正常的總奶量是600-800cc,若每4小時餵一次(每天餵6次),則每餐的奶量應為100-130cc左右;若總奶量超過880cc(每餐約150cc),則表示喝得太多了。
步驟1:
|
母親先沖泡正常的奶量給寶寶喝,如果寶寶吃完了沒有哭鬧,玩很好,也可挨到3-4小時再吃下一餐,則表示寶寶有吃飽。若寶寶喝完不到3小時就哭鬧,好像又餓了,則請看下個步驟。
|
步驟2:
|
如果這種哭鬧不是每餐都出現,一天出現一、兩次則應為口慾未滿足而非吃不夠的問題,此時只要給寶寶安撫奶嘴或喝點開水、葡萄糖水即可。如果這種哭鬧「每餐」都出現,而且持續一天以上,則請看下個步驟。
|
步驟3:
|
每餐增加一點餵奶量(仍在正常奶量之內),如果寶寶情況有改善,則表示寶寶真的需要多一點的奶。但若寶寶需求的量已超過標準奶量,則請看下個步驟。
|
步驟4:
|
仍以正常的量餵奶,並維持3-4個小時的間隔時間,但在兩餐間餵給10-20cc左右的葡萄糖水,既可將總奶量控制在正常範圍,又不至讓寶寶有挨餓的感覺。牛奶喝得太多會造成胃脹的不適,甚至導致肥胖。
|
另一個評估寶寶吃得夠不夠的依據為量體重。正常的嬰兒每天應增20-40公克(平均1週增加140-280公克),過與不及都不是好現象。因此建議母親們買個嬰兒磅秤,固定每星期幫寶寶量體重,就可確切知道您的寶貝到底有沒有吃飽、長大。
嬰幼兒常見的健康問題
發 燒
· 症狀
正常溫度為攝氏37度,幼兒體溫增加到38-39度,甚至高達40度以上,表示已受細菌或病毒感染。
正常溫度為攝氏37度,幼兒體溫增加到38-39度,甚至高達40度以上,表示已受細菌或病毒感染。
· 處置
去除一部份衣物使溫度散發盡量給予大量飲水,使體溫下降。以溫水擦拭身體。小孩有發燒喉嚨痛 時,應依醫師指示服藥,不可因症狀消失而停止,否則可能引發風濕熱,甚至造成風濕性心臟寎。
去除一部份衣物使溫度散發盡量給予大量飲水,使體溫下降。以溫水擦拭身體。小孩有發燒喉嚨痛 時,應依醫師指示服藥,不可因症狀消失而停止,否則可能引發風濕熱,甚至造成風濕性心臟寎。
尿布診
· 症狀
一般反應為廣泛性紅斑,表面粗糙如牛皮紙,嚴重時會出現水泡或膿包。
一般反應為廣泛性紅斑,表面粗糙如牛皮紙,嚴重時會出現水泡或膿包。
· 處置
1.勤換尿布保持皮膚乾爽 2.大小便後將臀部洗乾淨 3.皮膚發炎較厲害需就醫。
1.勤換尿布保持皮膚乾爽 2.大小便後將臀部洗乾淨 3.皮膚發炎較厲害需就醫。
腹 瀉
· 症狀
大便次數增加或變稀。次數每天一、二次至十~二十 次不等。多由病毒引起。
大便次數增加或變稀。次數每天一、二次至十~二十 次不等。多由病毒引起。
· 處置
急性時預防脫水及併發症,慢性則應避免造成營養不良及體重減輕,均需就醫診斷治療。可稀釋牛奶的濃度或改用不含乳糖的奶粉來改善情況。
急性時預防脫水及併發症,慢性則應避免造成營養不良及體重減輕,均需就醫診斷治療。可稀釋牛奶的濃度或改用不含乳糖的奶粉來改善情況。
水 痘
· 症狀
發疹前一天會有輕度的發燒、倦怠感、食慾不振。開始時疹子和一般丘疹相似,隨後出現小水泡。數小時內破裂而成痂皮。
發疹前一天會有輕度的發燒、倦怠感、食慾不振。開始時疹子和一般丘疹相似,隨後出現小水泡。數小時內破裂而成痂皮。
· 處置
從發疹前24小時到發疹後全部乾燥成痂皮為止都會接觸傳染。水痘會發養,抓破會留下疤痕,請就醫改善。水痘患過一次終身免疫。
從發疹前24小時到發疹後全部乾燥成痂皮為止都會接觸傳染。水痘會發養,抓破會留下疤痕,請就醫改善。水痘患過一次終身免疫。
便 秘
· 症狀
大便質地較硬、堅實、次數變少或數天才有一次大便。
大便質地較硬、堅實、次數變少或數天才有一次大便。
· 處置
吃奶的孩子,由於消化完全,殘渣較少只要加上副食品或大量果糖的白梅之可改善。較大小孩增加含量較多的蔬菜水果,減少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吃奶的孩子,由於消化完全,殘渣較少只要加上副食品或大量果糖的白梅之可改善。較大小孩增加含量較多的蔬菜水果,減少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baby-well/article?mid=539&prev=541&next=538&l=f&fid=22
************************************************************************************
發燒需要馬上退燒嗎?
蕭旭峰 醫師
「醫師,我的小孩已經燒了好幾天了,每次一燒起來,給他退燒藥或塞劑就會退燒,但是不久又會燒起來,怎麼辦?可不可以幫他打個點滴退燒?」相信大部分的醫師在從業的過程中大概都會遇到類似的狀況,病人或家屬神色緊張地進入診間,將發燒兩三天誇大為「燒好久了」,並且不等醫師診視病人就開口要求打點滴退燒。然而發燒真的有這麼可怕嗎?退燒真的是治療的第一步嗎?
過去由於醫療不發達,所以有「發燒如果沒有儘快處理,會燒出肺炎甚至燒壞腦子」的錯誤觀念,而且直到今天為止還一直根深蒂固地存在於一般大眾的心中,就連一些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也還普遍有這樣的觀念。過去曾有多位醫界前輩透過報章雜誌及各種媒體來傳輸正確的「發燒」的觀念,但似乎效果不大,一般民眾還是一碰到「發燒」就急的像是熱鍋上的螞蟻一般,有時候為了一個普通感冒引起的發燒,家長可以放下手邊所有工作,帶著小病人一天看四、五個醫師,目的就是為了「退燒」。結果除了大人小孩累成一團之外,不但沒有使病情獲得改善,還讓病人接受了很多不必要的治療及處置。
以下提出幾個有關「發燒」的問題,希望能多多少少改變一些錯誤的觀念,如此不僅是對醫師及病人都有好處,同時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浪費。
一、發燒只是個症狀,不是疾病
會引起發燒的原因太多了,從完全無傷害性的夏季熱,到細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熱衰竭、中暑、自體免疫性疾病,以至於惡性腫瘤等,這些疾病都有可能出現發燒的症狀。所以光是一味退燒並無法去治療疾病,只有當疾病本身好了,才不會繼續發燒,在疾病還沒有好之前,發燒是正常的現象。
二、發燒不退並不是造成肺炎或是燒壞頭腦的原因
過去很多人認為發燒不退的話,可能會燒出嚴重的併發症。事實上應該是說疾病本身沒有獲得適當的控制,才會出現併發症的,至於「燒」只是症狀而已,根本不是引起併發症的原因,例如:肺部感染如果沒有適當處理就可能引發肺炎,而腦炎或腦膜炎等腦部感染才有可能造成腦部傷害,所以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就是因為出現了併發症,所以才會一直發燒不退」。
三、使用退燒藥的目的應該只是要使病人暫時舒服一點,絕對不是在治療疾病,也不能預防併發症的發生,更不能使疾病快點好
高燒時可能會使病人感到頭痛、心悸、全身酸痛,所以退燒藥的功用只是為了要減輕病人的不舒服感而已,對於疾病本身的過程及進展並沒有什麼影響。所以用了退燒藥後往往在藥效過了之後,會再燒起來,這並不值得特別緊張,因為疾病本身還沒有好的關係。
四、一味地要求退燒,不僅對疾病的治療沒有幫助,有時反而會造成病情的耽誤
就以感冒為例,病人會有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甚至發燒的症狀,一般來說持續個3~5天就會好了,所以當症狀持續或是加劇,甚至高燒不退時,就必須考慮是否是原先的診斷不對或是病情有了變化。因此如果只是將治療擺在退燒上,就有可能將要發生併發症的跡象給掩蓋住,讓醫師根本無從判別究竟是病人的病情真的好了,還是困為給藥後讓症狀消失了。
事實上,任何一種疾病除了內在的病因外,都會有其表現在外的症狀,這些形於外的症狀,正是醫師診斷病情及監視疾病發展的最佳指標,一但失去了這些外在的症狀表現,則診察疾病將會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過去因為很多民眾在生病時,特別是發燒時,一到醫療院所,就會要求能馬上退燒見效,完全不管發燒的原因;通常若是一針打下去或一兩包藥吃完後,症狀仍然持續的話,就會認為那個醫生不好,開的藥沒效,馬上又跑到另外一家看病。長期下來很多基層醫師為了生意及面子,只好在這類病患身上下重藥,反正就是希望能讓所有的症狀馬上消失就對了,很難再去跟病人解釋真正的病因及處理的原則是什麼。很多不必要的醫療資源就這樣浪費掉了,同時也喪失很多提前偵測出併發症發生的機會,就以去年的流行性感冒劉行為例,有好幾個發生嚴重併發症的病例都是先在一般診所或醫院治療,本來以為快好了,沒想到突然間併發出肺炎或腦膜炎,其實真的是快好了嗎?還是因為在民眾錯誤的醫療觀念下,醫師下了重藥,讓病人只是表面上看起來不燒了,也不咳了,其實背地裡併發症正在一步一步地發展。雖然這種看法未必是這些不幸病例的唯一解釋,但不可否認地,目前基層醫界確實經常面臨這種錯誤醫療觀念所帶來的壓力,而作出違反正確醫療模式的行為,這個問題很值得基層醫界與一般大眾深思。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baby-well/article?mid=483&prev=531&next=405&l=f&fid=22
*********************************************************************************
*********************************************************************************
寶寶疾病與處理
病名 | 症狀與成因 | 處理方式 |
腸痙攣 | 腹痛引起寶寶忽然哭鬧不休、兩腿蜷縮、面色發白,持續約20分鐘。且並無生理或心理的要求,飲食、排洩都正常。每天約2-3次。 | |
腸套疊 | 症狀同上,但每次持續約3、4分鐘,間隔約五分鐘又會發作,如此不斷反覆。 | 立即送醫 |
中耳炎、外耳道炎 | 若身體有某部份發炎,則除了哭鬧外,亦會發燒。若拉一下嬰兒的耳朵後,嬰兒的哭鬧加劇,可能就是中耳炎或外耳道炎。 | 立即送醫 |
厭奶 | 若無疾病或消化不良,但寶寶卻不愛喝牛奶,可能是因為「厭奶」。主要是因為肝、腎臟過於疲勞,以致食慾下降。 | 1.試換吃奶粉,將牛奶稍加稀釋。 2.去掉原本添加的副食品 3.多喝水 |
飢餓便 | 每次大便量較少,含有較多深綠色的粘液,這可能就是因吃奶量不夠所造成的「飢餓便」。 | 吃奶量增加後會逐漸好轉 |
腹瀉 | 排便次數多、便稀、帶有水份。腹瀉易因水份及鹽份流失過多,導致脫水及酸中毒,此時的症狀為口乾、眼窩和前囟門凹陷,此時要盡速就醫。腹瀉太多次時就應就醫。形成腹瀉的可能原因: 1.初生嬰兒因腸胃發育尚未成熟,所以無法判斷是否已吃飽,致入食過量。 2.牛奶中過早或過量添加澱粉類副食品。 | 一般腹瀉要多喝水、奶少喝一些。 1.餵奶前先讓寶寶喝點水,或將奶調稀。 2.去掉澱粉類副食品。 |
腸炎或痢疾 | 症狀同上,調整餵養方式後不見好轉,甚至便中帶有鮮血,伴有發燒、食慾不振、食後吐奶、精神不佳,可能就是得到腸炎或痢疾。 | 帶著剛排出的便便就醫 |
便祕 |
大便乾硬,致排便困難,有時會因糞塊擦傷粘膜,產生血絲。 多日便祕可能導致精神、食慾不佳、腹脹,在左下腹可摸到活動的硬塊。 |
1.餵養方式的調整:母乳餵養者可加一次甜煉乳(乳、水比例為1:6)。牛奶餵養者可在奶中加些糖(每100毫升牛奶加8-10克糖)。 2.以小肥皂條塗以凡士林插入嬰兒肛門,以剌激排便。(具刺激性,不宜常用) 3以開塞露注入嬰兒肛門。(具刺激性,不宜常用) |
臍疝 | 嬰兒臍帶脫落後,臍部形成一個瘢痕,成為腹壁上的一個薄弱點。正常下,隨嬰兒生長,此薄弱點會逐漸閉鎖。但若腹部兩側的腹直肌未合攏,致使臍孔關閉不全,再加上哭鬧、該咳嗽、排便用力等,易使腹腔內壓力增加,將腹膜、腸管、大網膜等從臍孔擠出而形成臍疝。 | 臍疝可以自癒。若二歲以上仍不閉合或疝孔過大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
嬰兒濕疹 | 一至二月初生兒在面部及頭皮上常出現紅疹。會由局部擴散至整個臉部,時輕時重,不易治好。有病變的皮膚會續發細菌感染。其成因為「過敏體質」。過敏體質可能是因傳染或食物中蛋白質引起。 | 1.就醫 2.調整飲食:若懷疑是蛋白質引起時,可換奶粉。 3.日常護理:避免過熱、過濕、出汗,不穿羊毛織物、化纖織物。減少洗澡次數,洗臉不用肥皂,避免刺激皮膚。將幼兒指甲剪短,或戴上手套,避免幼兒搔抓患處,引發感染。 |
上呼吸道感染 | 症狀:一開始為發燒、流清鼻涕、打噴嚏、鼻塞、咳嗽。有痰,所以呼吸時喉嚨會有聲音。有時會因咳嗽的刺激引起嘔吐,嘔吐物帶有痰。 | 就醫 |
摘錄自《育兒保健指南》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9JqeSt.cERmoSKqGh4m1jFJM/article?mid=1519&prev=1520&next=1518&l=f&fid=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