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5日 星期五

寶寶愛吃手

不要打攪嬰兒的快樂:嬰兒吃手是智力發育的訊號
很多寶寶出生兩三個月,最愛做的事情是『吃手」 ;專家說,嬰兒與幼兒吮吸手指的意義是不同的。

嬰兒時期吮吸手指是嬰兒智力發展的一個信號,是嬰兒進入手指功能分化和手眼協調準備階段的標誌之一,家長不要輕易打攪孩子的快樂。
通常新生兒只會雙手握拳,胡亂揮舞,其大腦尚不能指揮把自己的手放入嘴中。

到2個月至3個月時,隨著大腦的發育,嬰兒逐步學會兩個動作:

一個是用眼睛盯著自己的手看,另一個便是吮吸自己的手指。

對於他們來說,吮指是一種學習和玩耍。

起初他們只是將整個手放到嘴裡,接著是吮吸兩三個手指,最後發展到只吮吸1個手指,從笨拙地吮吸整隻手,發展到靈巧地吮吸某一個手指,這說明嬰兒支配自己行為的能力大有提高。

吮吸手指動作,促使嬰兒手、眼協調行動,為5個月左右學會準確抓握玩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另外,這一時期的嬰兒主要是通過嘴來了解外界,嬰兒認為手也是外界的東西,所以總愛將它塞進嘴裡吮吸感知。

通常情況下,隨著嬰兒動作的迅速發展,他們逐步學會自由地坐、爬、站等,手指的動作也愈加精細,當長到能單獨玩玩具的時候,孩子吮吸手指的現象自然會大大減少。

此外,細心的父母可以發現,孩子在吮吸手指的時候,通常是非常安靜,不哭也不鬧。實際上,有時嬰兒還以吮吸手指來穩定自身的情緒,這說明嬰兒吮吸手指對他們的心理發育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因此,對於嬰兒吮吸手指,父母不必焦慮煩惱,更不用強行製止。

如果孩子的行為實在過於頻繁,父母可以經常對孩子的小手進行撫摩、擺動,以轉移其吮吸手指的注意力;會拿玩具時可把玩具放入他的手中,逗引他搖動、擺弄玩具,把嬰兒的雙手佔住,使他無暇去吮吸手指。

家長需要做的是保持嬰兒小手乾淨,保持嬰兒口唇周圍清潔乾燥以免發生濕疹。如果孩子到了三~四歲,仍然經常吮吸手指,就可視為一種不良行為,需細心了解形成原因耐心糾正。

"改掉吃手習慣"六個方法

1媽媽在餵奶時,不要急躁,要注意提供寶寶足夠的愛撫,用手輕輕地摸摸寶寶的頭、臉頰,叫叫他的名字。

2對於喝牛奶的寶寶,要挑選奶嘴孔大小適宜的奶瓶,不能過大或過小,要讓寶寶有足夠的時間滿足吸吮的需要。

3當寶寶睡醒後,不要讓他在小床上留的時間太久,以免他感到很無聊而把手放進口中吸吮。

4 當寶寶吸吮手指時,轉移他的注意力,盡量輕輕的把寶寶的手拿開,多讓他進行動手遊戲,這樣就無法吸吮手指了。

5對於那些“上癮”的寶寶,爸媽可以借助安撫奶嘴,還可以把衣袖拉長遮蓋手指。

6對大年齡的寶寶可采用講道理和獎勵的方法。組織他參加各種遊戲,讓他們在遊戲活動中忘記吸吮手指。

◎ 寶寶吐舌頭一般為正常現象。

寶寶一般在兩個月以後唾液腺開始分泌,這個時候寶寶用舌頭舔,就會出現吐舌頭的現象。

如果寶寶合併便秘、吃得少、活動少等情況應到兒科就診。

另外,如寶寶大一點以後,還會有這樣的現象,就應該給予正確引導,不要養成習慣。
資料來源http://www.howmama.com.tw/b79/t7671/
***********************************************************************

寶寶愛吃手怎麼辦?


 寶寶愛「吃手」,是讓全球父母都感到頭疼的壞習慣。除了把細菌吃進肚子以外,父母更擔心的是,吃手會不會影響寶寶長牙和齒型呢?以下來看看日本小兒牙科專家怎麼說!
  雖然有不少心理學家和醫生將寶寶吃手的行?解釋為「寶寶探索認知的第一步」,而一旦「吃手」變成了寶寶改不掉的壞習慣,父母就會擔心起來:寶寶要咬著手指長大嗎?吃手會影響齒型嗎?牙齒會不會長不出來了……?   日本Midori小兒牙科醫院院長和氣裕之先生長期從事小兒牙齒健康的研究。他曾對日本9個小兒牙科健康門診的1~6歲就診寶寶進行調查研究,研究結果發現,1歲6個月的寶寶中,有19.2%的寶寶有吃手的習慣;3歲寶寶中,有10%的寶寶仍愛吃手;而3歲6個月的寶寶中,保留吃手習慣的比例下降至7.8%。由此可見,吃手的壞習慣在全球各地的0~6歲寶寶中都甚為「風行」。
0~3歲寶寶吃手,父母不必太過擔憂!   和氣醫生說,3歲之前,寶寶正處於乳牙的初步發育階段,在這個階段寶寶的吃手行為,還不至於對寶寶日後的齒型造成太大的影響,因為每個人都有第二次的長牙機會,即便乳牙長得參差不齊,只要長恆齒時多加注意,還是有機會長出一口漂亮的恆齒來的。但是,乳牙若發育不良,還是會?生或多或少的後遺症,所以,父母最好能讓寶寶在3歲前改掉吃手的毛病,確保日後的牙齒健康。
3~4歲寶寶吃手,易留下齒型後遺症!   這個年齡階段,是寶寶牙床發育的關鍵期,吮吸手指的動作可能會導致恆齒前傾。因此,如果3~4歲的寶寶過度地吃手,就有可能導致恆齒的齒型缺陷,例如長出齙牙等症狀。3歲寶寶如果還在吃手,父母除了用各種方法來協助寶寶改掉惡習外,也可以每天用手指有意識地為寶寶做牙齒按摩。按摩的方法是,用食指朝寶寶吃手時手指的反方向,做緩慢的按壓動作,並注意確保成人的手部清潔。
4~5歲寶寶吃手,細心誘導效果最佳!   4歲的大寶寶還在吃手,父母一定會擔心變成無法修正的頑固性惡疾。當你失去耐心時,也許會發現,越是強制地幫寶寶戒掉吃手惡習,越是適得其反。和氣醫生建議父母可以在寶寶吃手時,利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導正;在日常生活中,切忌使用反覆「提醒」(在寶寶沒有吃手的時候,也一直嘮叨著:「不要再吃手嘍!」)的方式來強化寶寶吃手的意念;如果想讓寶寶瞭解吃手的害處,可以透過講故事或一些生活化的方式來講道理。
  一般來說,人的恆齒會在6~13歲之間發育完成,因此,在6歲之前讓寶寶改掉吃手習慣勢在必行。但在此要特別提醒各位父母的是,習慣並非一日養成,導正更需要耐心和方法,聰明的父母,祝你們成功!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KwvMKSWRHBbO9Pp_Te6qAc0epE7Q/article?mid=622




************************************************************************

寶貝緣何愛吃手?教您六招對策

●鄰居家的蘭蘭現在1歲半,口齒伶俐,招人喜愛,但她有一個讓爸爸媽媽深感頭痛的小毛病──愛吃手。一勞累、睏倦、緊張、寂寞和睡覺前,她就很自然地將大拇指伸進嘴,起勁地嘬得「吧吧」響,聽著就香,那樣子真陶醉。慢慢地,吃手睡覺成為了一種習慣,如果不讓她吃手,她就「吭吭卿卿」地睡不著,有時甚至「哇哇」大哭。
  老吃手,大拇指脫皮、指甲也變形了,爸爸媽媽每次見她吃手都讓她把大拇指拿出來,但很快她又放到嘴裡,比吃糖還香甜。   
媽媽和其他的媽咪一交流,發現像蘭蘭這樣愛吸吮手指的寶寶還真不少,邊交流邊總結,竟總結出了寶貝吃手的規律。     
寶貝吃手有規律   
寶寶剛出生時,口唇接觸媽媽的乳頭就會自發地作出吃奶的吸吮動作,這是一種生理性的吸吮反射。當他們在飢餓時,無論口唇碰到什麼東西,都會引起吸吮反射,甚至在熟睡中也會自發的出現吸吮動作。   
稍大一點,飢餓時大多數寶貝(占嬰兒的90%)會將自己的手指放在口中吸吮,這是一種正常現象,爸爸媽媽不必太在意。   
2~3歲後,寶寶飢餓時會要求吃東西,這種吸吮手指現象逐漸消失。   
寶寶4歲了,還吃手,甚至出現咬指甲、咬被角、咬衣服袖口的現象,就可能是行為問題,需要進行矯治了。     
寶貝吃手有原因   寶貝需要吸吮。剛出生的寶寶對吸吮有一種天生的需要,如果吸吮沒有得到滿足,他就會想辦法自己滿足自己──吸吮手指,這是一種替代和安慰。   
吃手是寶寶對愛的呼喚。爸爸媽媽或看護人很少和寶寶肌膚相親,很少陪寶寶說話、做遊戲,寶寶飢餓、患病時不能得到及時的撫慰,吃手是寶寶的一種自慰方法,其中多少有些無奈。   
吃手是寶寶排遣壓力的方法。如果寶寶的生活環境、看護人經常更換,或爸爸媽媽對寶寶要求過嚴,經常訓斥打罵寶寶,家庭關係緊張等等,在較大心理壓力下,寶寶會通過吃手來排遣內心的壓力。   
吃手是寶寶對抗孤單寂寞的方法。現在的家庭一般都是一個寶貝,孩子不免孤單,如果孩子常獨自在家裡玩玩具、看電視,接觸不到同齡的夥伴和新鮮事物,不免會感到寂寞,孤獨和乏味,孩子會用吃手來排遣孤單和寂寞。   媽媽爸爸的態度強化──寶寶吃手。當寶寶緊張焦慮時、飢餓時、無聊時或模仿其他孩子偶爾吃手時,爸爸媽媽見了,嚴厲訓斥,令寶寶更緊張,反而強化了寶寶吃手。也有的媽媽爸爸對寶寶吃手看之任之,不及時找原因,進行矯治,讓吃手成為一種固癖。   
 寶貝吃手害處多   手寶寶常吃手,小手浸泡在口水裡,受到牙齒的壓迫,時間一久容易出現手指蛻皮、腫脹、感染、變形。   
牙小手放在嘴裡,影響出牙,時間一久可能會引起牙齒排列不整齊,牙齒閉合不良。   衛生寶寶的小手東摸西動,粘了不少髒東西,一吃手,髒東西就入口了,容易引起腹瀉、感染寄生蟲等。   
心理如果寶寶形成了吃手的壞習慣,不僅影響寶寶的身體健康,也容易產生緊張、焦慮、自卑、抑鬱等不良情緒情感,影響寶寶的心理健康。     
應對吃手有對策   
1.讓寶貝享受吮吸的快樂。媽媽要盡可能用母乳餵養寶貝,讓他充分享受吮吸的快樂。如果要斷奶,要及時添加輔食和配方奶,逐漸過渡,讓寶寶有一個適應過程,切忌突然斷奶,讓寶寶感到焦慮和沒有安全感。   
2.多陪陪寶寶。爸爸媽媽要多摟抱、多陪伴寶寶,仔細分辨寶寶的各種要求,滿足他的各種需要,有條件的媽媽可以為寶寶做撫觸按摩,睡前給寶寶講輕鬆愉快的故事,讀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寶寶愉快地入睡,時時感到安全、幸福、滿足。   
3.給小嘴找個依靠。當寶寶吃手時,媽媽可以給寶寶一塊磨牙餅乾,讓他的小嘴啃啃,或來個安慰奶嘴或磨牙棒替換一下小手。(提示:安慰奶嘴和磨牙棒要注意清潔和消毒。)   
4.為寶貝營造寬鬆、溫馨的氣氛。媽媽爸爸最好為寶寶營造一個溫暖、舒適、穩定、寬鬆的成長氛圍,讓寶寶快樂成長。   
5.夥伴多多,活動多多。媽媽爸爸可以讓寶寶多和小夥伴一起玩耍,鼓勵他廣交朋友,多接觸外面的新鮮世界;為寶寶安排豐富多彩的活動,盡量不讓他一個人閒著,他就想不起來吃手了。   
6.請醫生幫幫忙。如果寶寶滿4歲了,還吃手,媽媽爸爸就應當帶著寶寶一起咨詢心理醫生,和醫生一起分析寶寶吸吮手指的原因,根據不同原因進行糾正,輕的可指導爸爸媽媽滿足寶寶情感需要等措施,重者採用行為矯治方法。   厭惡療法 在寶寶經常吸吮的手指頭上抹黃連素等無毒的苦味劑,或纏上紗布,讓寶寶吸吮時產生厭惡感,減少或消除這種不良行為。   
負性療法 讓寶寶在一段時間裡反覆不停地吸吮手指,直到他感到不舒服、不愉快為止,促使他慢慢改掉這種習慣。   
特別提示:在矯治過程中,媽媽爸爸的態度要和藹,語言動作要輕柔,以關愛鼓勵為主,不要大聲呵斥、打罵寶寶,寶寶有進步時,要及時給以表揚。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RMyzRtOXCAcFFtRyEeB_pgJ6MGc-/article?mid=924




*********************************************************************
*********************************************************************
不要打攪嬰兒的快樂:嬰兒吃手是智力發育的訊號 發表時間:2009/06/21, 17:17
很多寶寶出生兩三個月,最愛做的事情是『吃手」 ;專家說,嬰兒與幼兒吮吸手指的意義是不同的。

嬰兒時期吮吸手指是嬰兒智力發展的一個信號,是嬰兒進入手指功能分化和手眼協調準備階段的標誌之一,家長不要輕易打攪孩子的快樂。
通常新生兒只會雙手握拳,胡亂揮舞,其大腦尚不能指揮把自己的手放入嘴中。

到2個月至3個月時,隨著大腦的發育,嬰兒逐步學會兩個動作:

一個是用眼睛盯著自己的手看,另一個便是吮吸自己的手指。

對於他們來說,吮指是一種學習和玩耍。

起初他們只是將整個手放到嘴裡,接著是吮吸兩三個手指,最後發展到只吮吸1個手指,從笨拙地吮吸整隻手,發展到靈巧地吮吸某一個手指,這說明嬰兒支配自己行為的能力大有提高。

吮吸手指動作,促使嬰兒手、眼協調行動,為5個月左右學會準確抓握玩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另外,這一時期的嬰兒主要是通過嘴來了解外界,嬰兒認為手也是外界的東西,所以總愛將它塞進嘴裡吮吸感知。

通常情況下,隨著嬰兒動作的迅速發展,他們逐步學會自由地坐、爬、站等,手指的動作也愈加精細,當長到能單獨玩玩具的時候,孩子吮吸手指的現象自然會大大減少。

此外,細心的父母可以發現,孩子在吮吸手指的時候,通常是非常安靜,不哭也不鬧。實際上,有時嬰兒還以吮吸手指來穩定自身的情緒,這說明嬰兒吮吸手指對他們的心理發育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因此,對於嬰兒吮吸手指,父母不必焦慮煩惱,更不用強行製止。

如果孩子的行為實在過於頻繁,父母可以經常對孩子的小手進行撫摩、擺動,以轉移其吮吸手指的注意力;會拿玩具時可把玩具放入他的手中,逗引他搖動、擺弄玩具,把嬰兒的雙手佔住,使他無暇去吮吸手指。

家長需要做的是保持嬰兒小手乾淨,保持嬰兒口唇周圍清潔乾燥以免發生濕疹。如果孩子到了三~四歲,仍然經常吮吸手指,就可視為一種不良行為,需細心了解形成原因耐心糾正。

"改掉吃手習慣"六個方法

1媽媽在餵奶時,不要急躁,要注意提供寶寶足夠的愛撫,用手輕輕地摸摸寶寶的頭、臉頰,叫叫他的名字。

2對於喝牛奶的寶寶,要挑選奶嘴孔大小適宜的奶瓶,不能過大或過小,要讓寶寶有足夠的時間滿足吸吮的需要。

3當寶寶睡醒後,不要讓他在小床上留的時間太久,以免他感到很無聊而把手放進口中吸吮。

4 當寶寶吸吮手指時,轉移他的注意力,盡量輕輕的把寶寶的手拿開,多讓他進行動手遊戲,這樣就無法吸吮手指了。

5對於那些“上癮”的寶寶,爸媽可以借助安撫奶嘴,還可以把衣袖拉長遮蓋手指。

6對大年齡的寶寶可采用講道理和獎勵的方法。組織他參加各種遊戲,讓他們在遊戲活動中忘記吸吮手指。

◎ 寶寶吐舌頭一般為正常現象。

寶寶一般在兩個月以後唾液腺開始分泌,這個時候寶寶用舌頭舔,就會出現吐舌頭的現象。

如果寶寶合併便秘、吃得少、活動少等情況應到兒科就診。

另外,如寶寶大一點以後,還會有這樣的現象,就應該給予正確引導,不要養成習慣。

資料來源http://www.howmama.com.tw/b79/t7671/






*********************************************************************

寶寶愛“吃手”是智力發展信號

到底這麼大的孩子吃手應不應該干涉或者說引導呢?”寶寶愛吃手怕是不少媽媽們最為糾結的問題,尤其是寶寶到了一歲之後,愛吃手的毛病還是改不掉,不少媽媽就有些懷疑,寶寶一直吃手會不會是什麼疾病的徵兆?

  淡定!“吃手”也不一定是壞事
  其實,糾結不已的媽咪們大可不必如此焦慮,寶寶愛吃手其實並不一定是壞事。“吃手”標誌著寶寶的心理發育進入到一個新階段——手指功能的分化和初期的手眼協調階段,是智力發展的一種信號。新生兒期大腦尚未發育成熟,還不能指揮自己的小手。生後2~3個月隨著大腦的發育,寶寶開始出現了手的動作,“手”在寶寶眼裏其實是一種非常有趣的玩具。
  把手指放在嘴裏在大人看來是再簡單不過的事,可對寶寶來說,則表示他的運動肌群與肌肉控制能力相互配合取得了巨大成就。這需要有四種反射行為的協調才能完成的:將手臂彎屈成小圓弧形、放鬆運動肌群伸出指頭、搜尋並將手伸至小嘴裏、開始吸吮。這對於寶寶而言是完成了一種非常了不起的“進步”,家長不應該為寶寶愛吃手而糾結,反而應該感到高興。
  “吃手”其實是寶寶一種健康的自我安慰的方式。著名心理學家佛洛依德認為,吃活動是嬰兒期獲得滿足的最佳、最主要途徑。2~3個月寶寶正處於口腔快感期,如果吸吮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會影響其身心發展,以致產生暴躁、消沉的負面情緒。家長若能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當寶寶感到不安、煩躁、緊張時,吃手會鎮靜寶寶的情緒。有的寶寶在淺睡狀態時,會用吮手指來尋求自我安慰而重新入睡。

  對於愛吃手的寶寶,該怎樣引導?
  3~4個月的寶寶:家長可拿著寶寶的小手去觸摸眼前色彩鮮豔、帶著響兒懸掛的玩具,慢慢地寶寶會主動去夠摸。
  5~6個月的寶寶:家長可抱寶寶在桌前,鼓勵寶寶主動伸手夠取桌上的玩具,當寶寶小手夠取技能大了,會以更大興趣去觸摸,探索和認識周圍各種新奇的物體和玩具。這樣,寶寶小手忙起來就顧不上吃手了。
  1歲以上的寶寶:如果1歲以上的寶寶還對“吃手”情有獨鍾的話,家長就一定要重視了。主動尋找原因,會不會是因為和寶寶的關係出現了不夠“融洽”的一面,還是因為對寶寶的限制過多,要求有些嚴格而導致寶寶不夠開心。有關調查發現,缺少父母關愛和心靈上慰藉的幼兒易養成吮手習慣。這時,吃手能夠使寶寶感到安慰,釋放緊張和沮喪情緒。

  注意:吃手可能是寶寶對你不夠信任
對於一歲多的寶寶而言,如果還保持著“吃手”的習慣,可能是寶寶對你還不夠信任。專家表示,如果像本文開頭案例中的寶寶一樣,在遊樂場裏不能和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而是只會站在一旁“吃手”,說明寶寶對於“你”可能還不夠信任。一歲多的孩子在感到恐懼時應該會立刻要求身邊的大人把他抱起來,而不是簡單的採用“吃手”的方式站在一邊。在這樣的情況下,媽咪們應該“看”一下自己是不是對寶寶還不夠敏感,又或者在一些場合給寶寶造成了不良情緒。
  家長要盡可能多花一些時間和寶寶一起遊戲,給他更多的愛,可以帶他一起玩動手的遊戲:拍手、手影遊戲,一起邊拍手邊說兒歌,玩小白兔搔耳朵的手影,寶寶會樂此不疲。

  對寶寶吃手行為,家長應理解和寬容,不可強行干涉,見到較大的寶寶“吃手”也不要反覆唸 “怎麼又吃手了”。這樣不僅不能奏效,反而會強化這一行為,甚至影響寶寶未來情緒和心理的正常發展。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9713&prev=9722&next=9708&l=f&fid=67




****************************************************************************

戒除孩子不良的口腔習慣:吃手手 

寶寶常吃手手,手手都是口水,媽咪們都怎麼解決呢?
今天剛好看到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一下

『戒除孩子不良的口腔習慣』
吸手指、吸奶嘴、舔嘴唇、咬指甲等不良口腔習慣,若不能適時加以戒 除,很可能會對孩子的口腔、指甲、手指造成危害;但家長若採取錯誤 的方式,不僅效果很有限,還可能會導致雙方的不快 。想知道如何幫助你的孩子嗎?請見本篇專家分享的妙招!

孩子之所以會有吸手指、吸奶嘴、舔嘴唇、咬指甲等行為,成因很多 ,家長若是任其發展,久而久之,即可能演變成一項難以擺脫的習慣 ,並依其持續發生的時間及頻率多寡,對口腔造成種種影響 。因此爸爸媽媽更需多瞭解其形成因素、影響,方能掌握正確的方法 ,幫助孩子自然而然地脫離惡習!

不良習慣:吸手指

★形成因素:
臺安醫院牙科主治醫師林君鴻表示,以心理學的角度而言,0 ~2歲的孩子會經由口腔的活動來獲得滿足,像是吸吮乳汁 、吸吮手指、將手邊拿到的東西放進嘴裡、咀嚼等。
所以在這段期間他會有吸吮手指的行為,實屬自然。然而相較於過去 ,現代家長忙於工作,陪伴孩子的時間有限,必然促使他去尋找安撫自 己的方法,加上許多照顧者習於以奶嘴安撫孩子,這些都可能增強孩子 吸手指、吸奶嘴的習慣,且越感到緊張、不安的孩子,情況更加明顯 。而這些習慣若無法在一定時期內戒除,便可能危及口腔發育、咀嚼 、發音、美觀等。
家長應瞭解的是,任何習慣的養成,之前都已持續一段很長時間 ,唯有適時加以留意,才能避免後續的問題。

★影響層面: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牙科主治醫師謝宗慈表示 ,吸手指所造成的影響,取決於習慣維持多久、吸力強度及吸吮頻率。
一般約可分為以下幾方面來談:
咬合不正:
過晚戒除吸手指的習慣,包括牙齒、口腔的骨骼生長都會出現危機 ,其中又以前牙咬合異常最常見。這是因為手指擺放及吸吮的位置多為 前面門牙,長期吸吮手指,會使得上顎門牙被往外推 ,下面的門牙朝內傾所致。此外,頻繁地將手指放進嘴巴 ,亦可能影響舌頭的位置。吸吮時臉頰肌會用力,若舌頭處於低位 ,便無法與之相抗衡,在這些肌肉處於不是很協調的狀態下 ,整個牙弓、齒槽骨的生長自然難以倖免,以致日後出現種種咬合不正 的問題。

咀嚼功能下降:
前牙本用來切斷食物,一旦上下門牙無法咬合於正確的位置 ,便很難展現它的功能,進而影響孩子的咀嚼。
發音不暢:
前牙開咬的孩子,比較不容易發出需要嘴唇和牙齒共構的音 ,而且講話可能會有「漏風」的情況。



外觀不佳:
前面牙齒開開的、沒有辦法靠很近,感覺不甚美觀。而美觀 、發音上的問題,亦可能導致孩子自信心受挫。
手指變形:
家長可別小看吸吮的力量,長時間吸吮手指,甚至會造成輕微的骨骼變 形。這類孩子只要手張開,就可以明顯的看出他常吸的是那隻手指頭。

★戒除方法:
林君鴻表示,當然不良的口腔習慣若能及早戒除,就越能將傷害降低 。不過為顧及孩子的心理需求,且考量到行使上並不容易 ,通常若能在恆牙萌出前戒除,均在可接受的範圍。而在這之前 ,建議家長按部就班,幫助孩子擺脫吸手指的惡習:


STEP1:2歲前
通常在兩歲以前,孩子時常會透過吸吮手指、奶嘴獲得滿足及安全感 ,因此在這段期間,不須刻意要求孩子戒除。家長若能多陪陪孩子 ,隨著孩子年紀增長,與周遭人事物互動增加,吸吮手指的欲望便會慢 慢降低。
STEP2:3~6歲
如果孩子吸手指的習慣持續至3歲,那麼就不能將它視之為應有的行為 ,建議父母留意孩子這習慣持續發生多久和頻率高低 ,更主動地協助他戒除吸手指的習慣。不過家長應瞭解不良口腔習慣的 養成,大都和孩子心理不安、情緒有關,所以千萬不可嚴厲責罰 ,加重他的壓力。
林君鴻表示,比較適合的方法包括:
利用同儕的力量:小朋友進入托兒所、幼稚園就讀,等同於開始踏入小 型的社會,也會有比較多的同伴,這時即為戒除吸手指的良好時機 。當他發現其他孩子沒有相同的行為,在隱性的同儕力量下 ,比較能夠自然而然地擺脫惡習。爸爸媽媽可以跟孩子說: 「我們現在是大哥哥/大姊姊囉,所以不要再有這個動作了」 ,在生活中時時加以提醒。



尋找其他安撫的方式:除了生活提醒外,家長可以利用其他方式來安撫 孩子的不安,及轉移他的注意力,像是睡前說故事、幫他按摩小手等 ,逐漸淡化他從小養成的安撫自己的方式。
以正面鼓勵取代責罰:父母在幫助孩子戒除吸手指的習慣時 ,應避免使用負面用語,以免打擊他的自尊心,甚至加強反抗性 。待他語言能力有一定成熟後,家長還可跟他討論,例如 「媽媽不讓你吸手指,並不是因為你做了什麼壞事,而要處罰你 ,而是因為吸手指會讓牙齒咬不好、吃東西不方便」或「牙齒暴暴的 ,這樣以後就不帥/美啦!」讓孩子體認到這些習慣會造成一些不好的 後果,提高戒除的動機。

家長還可製作一個專門的表格,並且告訴孩子只要吸吮的次數有減少或 沒有吸,便可以得到一個貼紙,然後定期結算,只要比之前進步 ,即可獲得些許獎勵。獎賞並不一定要高額的禮物,而可以語言 、肢體上的肯定,或其他孩子喜歡的活動來代替,讓他感受到正向的互 動。

STEP3:6歲後
謝宗慈表示,由於在混合齒列時期,只要吸手指的習慣能夠成功戒除 ,咬合異常的情況還是有機會恢復正常,因此若孩子6歲過後仍持續在 吸手指且很強烈的話,為防咬合異常成為不可逆的現象 ,便需要家長更主動、積極的協助,及配合醫師的治療。

一般6歲過後,如果正向的鼓勵依然無法改變他吸手指的情況 ,我們會再預留6~8週的觀察期,以口語叮嚀及稍微強烈一點的方式 再次加以提醒。例如以繃帶不要太緊地繞在他常吸的指頭上 ,讓他在吸到時能有所警覺。而在這麼做的同時,別忘了先與孩子討論 ,並加強其心理建設。

萬一情況依然沒有改善,代表孩子需要尋求專業牙科醫師的協助 ,醫師會視孩子習慣持續多長和發生率,來決定治療的強度及介入性 ,如評估是否需要裝上矯正器,來遏止他吸吮手指,以防恆牙 、口腔骨骼發育持續惡化,危急整體生理發展及帶來生活中種種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