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7日 星期三

讓寶貝自己存錢買玩具 + 從小建立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不可用玩具寵小孩
莊婷萍出妙招 讓寶貝自己存錢買玩具...


採訪撰文/葉萍
莊婷萍認為,給孩子一個正確的物質觀念,可以潛移默化讓孩子從小開始慢慢學習理財。此外,對於孩子的教育觀上,莊婷萍主張尊重孩子的意願和興趣,不應該是大人認為要學什麼,孩子就得學什麼。

潛移默化,從小開始學理財
「媽媽,玩具呢」?莊婷萍,一位在知名藥廠擔任行銷主管的SMART媽咪,每天在忙錄的下班後回到家,貼心的大女兒Mia都會給她一個熱情的大擁抱,問她:「媽咪,你回來了,累不累」,沒想到,某一天,大女兒卻對說:「媽媽,玩具呢」?這才讓她驚覺,孩子是該被教導,不是寵出來,因為過去她常常會帶著玩具回家。雖然這件事情讓莊婷萍有點兒小傷心,但她還是想出了一個妙方法。

莊婷萍對著女兒Mia說:「寶貝,不是每天都有玩具喔!你有好表現,媽咪就給你十塊錢,然後你存在小豬撲滿裡頭,然後等錢存夠了,就可以用自己的錢去買玩具,好不好?」。

不諱言自己很寵小孩,只要女兒和她一撒嬌,莊婷萍很多事情都會投降的,但這次玩具事件的處理,是因為莊婷萍認為,給孩子一個正確的物質觀念,是非常重要的,不僅要讓孩子知道,賺錢很辛苦,更是要靠自己去努力,而且還可以潛移默化讓女兒從小開始慢慢學習理財。

尊重孩子的意願和興趣
而大女兒Mia則或許比較常跟著她們夫妻倆出國旅遊,所以個性較開朗、活潑。莊婷萍說,大女兒大概在2歲之前,就經常跟著她和老公一起到世界各地去旅行,現在才3歲半的幸福小Mia,就已經去過日本二次,也去過馬來西亞、夏威夷和新加坡。莊婷萍說,或許是這樣的關係,老大Mia總是落落大方,勇於和人群接觸,也很有主見,許多事情也都有自己的想法。
此外,在對於孩子們的教育觀上,莊婷萍也是主張尊重孩子們的意願和興趣,不應該是大人們認為要學什麼,孩子就得學什麼。莊婷萍說,雖然Mia已經3歲半了,但她卻不會急著把她送進幼稚園,或者擔心輸在起跑點,而一定要她開始唸雙語學校,莊婷萍反倒是認為,此時應該從生活中觀察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多接觸音樂、藝術,唱唱跳跳,不僅孩子們會很開心,用玩樂的心情在學習,才不會有壓力。
內容摘自嬰兒與母親雜誌





*****************************************************************************

從小建立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有一天,班上一位小女孩哭得很傷心,問她為什麼哭,她卻哭得更傷心,後來她告訴我:「老師!只要妳給我10元,我就不哭了!」我驚訝的問:「為什麼要給妳 10元,妳才不哭呢?」「因為我爸爸每次都說如果我不哭,他就會給我10元,所以我每次哭,爸爸都會給我10元,我現在已經有好多錢了呢!」

聽完孩子的回答,心中有無限的感慨,這位小女孩的爸爸還是某知名大學內的教授,為麼會讓這麼小的孩子有這樣的價值觀,讓我百思不解,也讓我憂心,孩子的金錢觀,正因父母錯誤的使用金錢觀念而扭曲了。

常聽到或看到報章媒體報導,許多青少年孩子們拿著父母的附卡或自己辦了信用卡猛刷,卻無法支付帳單的錢,如果家中的經濟狀況富裕,父母還可以幫忙解決,但一般小康家庭或是經濟能力差的家庭可就經不起孩子的任意揮霍了。

因此在現代充足富裕的社會裡,孩子的金錢觀是否正確,也足以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若能從小培養孩子正確金錢觀,定也能讓孩子培養出客觀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父母的金錢觀直接影響孩子

隨著社會的變遷,台灣社會裡出現了許多有錢人家,有人因土地價格暴漲,一夕間成了財主,有人因股票獲利,,一天內就賺進了千萬、甚至億萬錢財,孩子們也因父母的生活富裕,而享受了富足的物質生活,但孩子卻無形中養成浪費的習慣。

在學校裡常會撿到孩子們的用品及衣物,但孩子們卻一點也不在意自己的衣物或物品掉了,因為家長給他的觀念是「再買過新的就好了」。

當然如果東西壞到無法修理,或是努力尋找遺失的衣物還是無法找到,就只得買過新的,但連修都沒修,找都沒找,就說要買過新的,這對似懂非懂的孩子而言,他 的價值觀就會認為:反正不用我擔心,也不用對自己的用品負責任,反正壞了或掉了,爸媽又會幫我買過新的,久而久之,孩子不懂得保管自己的物品,養成浪費的 習慣,即使有萬貫家產,也經不起這樣無限的浪費。

孩子從保管自己的物品做起

即使是有錢人家,也不能讓孩子勿以為錢財是很容易取得,必須透過辛勤的工作換取而來。因此讓孩子學習從保管自己的物品做起。再孩子的每一項物品都寫上名字 或貼上標記,並教孩子如何收那保存,如果孩子真的不小心將自己的物品弄丟了,父母不要馬上幫孩子買過新的,應讓孩子感受到不方便。

例如:制服、外套、鉛筆盒、水壺等日常必需品,孩子經歷這些不方便的日子,會有所警惕,慢慢地會學會謹慎小心地保管自己的物品,即使不小心弄丟東西,也會 積極的找尋,如果真的找不到也沒關係,畢竟孩子盡力了,而且孩子積極的態度,也顯示了他愛惜物品、不浪費的美德正逐漸在孩子身上建立起來。

教導孩子如何管理運用金錢,並養成儲蓄的好習慣

當孩子有了物質的慾望,就會想要擁有金錢,可以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因此給孩子「適當」的零用錢,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對年紀大一點的孩子,可以運用獎勵制度。

例如:鼓勵或規定孩子做家事,每週就發給多少錢的零用錢,而對年紀較小的孩子,遇到生日、兒童節、聖誕節等特殊節日,可以允許孩子自己選購玩具時,讓孩子自己決定是要買玩具,還是將買玩具的錢存起來。

舉個例子:筆者會為兒子準備個撲滿,當兒子選擇將買玩具的錢存起來時,他就會把筆者給他的錢投進他的撲滿中,等到撲滿滿了,就把錢拿出來,帶他到銀行開戶 把錢存起來,日積月累下來,也存了一筆為數不小的存款,而且兒子清楚的知道,這錢是以後長大讀書要用的,不可以隨便動用,因為爸媽等他長大後,已經老了, 沒辦法出去工作賺錢,所以要趁現在把錢存起來。

漸漸地,兒子到玩具店,會「欣賞」玩具,不再吵著要買玩具,而且還會用成熟的口吻告訴我:「媽咪!我用看的就好了,我要把買玩具的錢存起來以後讀書用!」聽了,真讓人欣慰呢!

給孩子富裕的物質生活還不如給孩子充實的精神生活

當您買玩具給孩子時,孩子高興的不是得到那個無生命的玩具,而是您帶他選 購玩具的親子時光,或是孩子與您一起玩玩具的樂趣,孩子內心的喜悅是任何物質無法取代的,因此陪孩子多到戶外走走,甚至只是說故事給孩子聽,跟孩子到書局 逛逛等都勝過您買個精緻昂貴的玩具給孩子。在現代富裕充足的物質生活中,是否要更重視如何充實孩子的精神生活呢!而不是以金錢來衡量一切喔!

本文引自父母天地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lisa_liu0626/article?mid=405&prev=406&l=f&fid=20






*****************************************************************
幫孩子建立金錢價值觀()
Part1實用篇:幼兒vs金錢
你的寶貝認識「錢」嗎?你的寶貝知道怎麼「用錢」嗎?錢幣所代表的意義可能是辛苦工作的成果、換取生活各種物質的重要工具,但對孩子來說卻似乎很簡單:有「錢」就可以換到「想要的東西」。孩子對金錢的了解只有這麼多嗎?鍾志從、洪叔蘭、趙威的論文〈幼兒的金錢概念、金錢使用能力及其父母金錢教養之影響〉中,研究了我國5歲幼兒對金錢的認識,結果發現5歲的幼兒已具備初步的金錢學習能力,能辨認大部分的硬幣、紙幣,也能比較其幣值,且約半數的受試幼兒能與買賣遊戲中正確的付現;由此可知幼兒對於錢幣其實已經有基本的認識,某些孩子更能將錢運用自如,父母對於孩子的價值觀教育若不趁孩子小時候可塑性高的時候開始,等孩子大了不懂節制與理財,家長要拉回來可能就要花更大的力氣了。 《教養,要掌握鬆緊》的作者、也是退休校長及三個孩子的爸的黃登漢認為,「錢」在目前的社會中已經是不可或缺的,教孩子用錢即是教導了他們生活的能力;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告訴他們:「你好好用功讀書就好,金錢不重要,吃飯、買衣服鞋子等等你都不用擔心!」黃登漢認為所有的學習都要以生活為基礎,孩子將來也需要獨立生活,不可能一輩子由父母照顧,光會考試、讀書在將來是無法在社會上存活的。

從遊戲中認識「數學」與「金錢」
因為需要用到金錢,所以必須了解金錢。黃登漢認為從小就應該讓孩子接觸金錢,重要的是讓他們懂「數」;黃登漢與孩子的數字金錢遊戲是循序漸進的,在孩子小的時候即可以與他們玩一些撲克牌的遊戲,無論是認識數字排列或是減法加法都能在撲克牌的遊戲中慢慢了解,撲克牌遊戲包括十點半、撿紅點等等都是對數字的練習與熟悉。對數字有簡單的認識後,更進階就是對金錢的認識,從1塊、5塊、10塊開始到50100塊,讓孩子了解十進位的概念,也可以出題目讓孩子拿出正確的數字(現在我需要23塊,怎麼拿才是23塊呢?)。《打造你的教養格調:第一本與孩子同愛共學的教養書》作者趙文瑜也有相同的看法,運用各種機會讓孩子擁有數序的概念,了解「數」與「量」的對應關係,孩子將更易懂得「價值」。身兼功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的趙文瑜平時會從歌謠、朗頌及玩數字盤開始與孩子練習數的觀念,趙文瑜認為從孩子在喝奶時期,媽媽就可以一邊餵奶一邊唱與數字有關的歌謠讓孩子聽;等孩子長大一點,運用走樓梯時與孩子一起數數:123…,更可以運用數字盤練習110130等的數列排序,讓孩子對數字敏銳度提高,數列熟悉後再帶入「量」:如1等於一枚錢幣、2等於兩枚錢幣的時候就更容易許多。
另一個讓孩子更認識錢幣的遊戲是扮家家酒,黃登漢強調扮家家酒為一種最棒的親子互動遊戲,在遊戲中家長不會對孩子有壓力的「教」,而是與他們快樂的「玩」,卻是育教於樂的玩。遊戲中爸比媽咪們提著菜籃到菜市場,與扮演老闆的寶貝買東西,從遊戲中讓孩子明瞭金錢的使用概念,遊戲進行中爸比媽咪們也可以和寶貝交換扮演的角色,讓遊戲變得更豐富好玩;趙文瑜與孩子玩遊戲的方式也常常採用角色扮演的情境模擬,他們會一起參考平時去過的餐廳,在家裡貼上各種菜餚的價格,因為孩子年齡層不同,透過遊戲可以了解每個孩子對價值認知的差異,就曾經有女兒就對趙文瑜說:「一碗麵一百萬!」讓她覺得又可愛又好笑。通常這樣的遊戲對孩子來說吸引力是非常足夠的,孩子也會非常享受於算錢的過程,小編曾經就在一所公幼裡看到中、大班的孩子拿著錢在整個教室中買東西逛街,錢不夠了就畫出需要的錢去提款機領(提款機也是由一個大孩子來扮演的喔!),老闆還會看看付的錢對不對、要找多少錢等等,其實只要讓孩子有接觸的機會,他們也是可以很厲害的。
在從小與孩子玩金錢遊戲的過程中,黃登漢發現自己的孩子在「數學」這個領域的進步非常快速,也運用錢建立自己的數學思考方式:87是多少?5塊錢加3塊錢和5塊錢加2塊錢,兩個5塊加在一起是10不用算,總共是15!黃登漢強調與孩子遊戲的過程中,孩子是非常愉快而且享受的,但同時卻能學習到一般孩子要花上更久的時間與力氣才能學習到的東西,無論是數學或是金錢價值觀,都可以很輕鬆的讓孩子學習,且成效顯著。
黃登漢認為最適合5歲前幼兒的遊戲是拿真實的錢幣來玩,只要將硬幣洗淨消毒即可,不用特別去買玩具的硬幣,且實際生活是更有趣而有效的;大富翁由於其價值太不真實,幾千塊就能買到一棟房子,相對起來較不適合幼兒遊玩。趙文瑜則認為大富翁是一種很適合孩子的金錢認識遊戲,在玩的過程中,遊戲會引誘孩子花多少錢買禮物、買房子等等讓人驚喜的是孩子因為擔心手中的錢越來越少,便主動向誘惑說「不」,雖然不見得了解一千塊等值是多少,但孩子從中學習到節制與比較,在想要與必要之間找到平衡。

將遊戲與生活結合
除了扮家家酒,黃登漢的兒子在小時候也玩過「打工賺錢」的遊戲,將家中的早餐材料加工或是盛裝好交給家人,從牛奶一杯X元、吐司一片X元,進階到煎蛋夾土司X元,全家人早上起床以後就開始點餐:「我要一杯牛奶和土司夾蛋」;孩子端上之後付錢,如果價錢太貴也會討價還價,從遊戲中自然了解了「以錢易物」的概念,甚至是「工作付出獲得酬勞」。

從買賣中了解物價及經濟狀況
除了遊戲,當與孩子實際出門購物時,也可以讓孩子了解消費產品的價值是多少,太貴的東西不買、貨比三家,孩子在與家人一同購物的過程會發現:原來現在蛋是多少錢、哪些東西太貴不能買等等,了解物價也了解家中的經濟狀況;當孩子長大會比較時,就會發現為什麼我們家吃飯只要花300塊就夠了、為什麼和同學一起吃飯才4個人就花到1000塊,從當中明白每個人的家庭狀況及消費水準不一樣。等到大一點懂了這些概念以後,孩子也許就會不再會吵著買某些東西、或是和父母抗爭:「為什麼別人可以買整套的玩具我沒有?!」價值觀的概念很容易就能在生活中漸漸形成。
趙文瑜帶孩子出門一般不會讓孩子挑選物品,偶而開放讓孩子參與選擇, 她會先告訴孩子們可花費的價錢為多少以內,此時孩子們會互相討論:「不行,你要買這個超過了」,另外她也會主動引導孩子比較功能與價值,例如是要將錢花費在吃、還是小玩具或是圖畫書,告知孩子差異,最後購買與否的掌控權仍在家長身上。大一點的孩子在購物的時候,趙文瑜會帶著他作購物的紀錄,讓孩子知道他花了多少錢、買了什麼,從中了解「消費」,孩子對自己的花錢及得到的物品會更加清楚。
黃登漢的兒子因為了解家中的消費及耗費狀況為何(但不會覺得自卑),買東西時並不會浪費,某些名牌的球鞋花費動輒數千元,兒子在比較過後會驚覺到:自己花了兩三百元買的球鞋也可以穿得很好,因為了解,就不會父母大吵著要買。黃登漢強調,所有的人都應該了解自己、更要了解狀況,如果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狀況,那就是處在一個混沌的狀態;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會想著:為什麼我沒有這個、為什麼我沒有那個,就是不了解狀況,也是他們的父母沒有讓他們了解狀況,若是等到孩子長大進了社會再自我學習,由於先前已養成某種不好的習慣,要改變就為時已晚了。

<
資料來源:聯合報<引用漂亮媽咪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299857>>





*****************************************************************
幫孩子建立金錢價值觀()
Part2成長篇:金錢價值觀的建立
即使2歲的孩子還不太有機會可以用錢,但爸比媽咪們是否有發現,孩子雖然不會用錢,但卻非常清楚錢可以「做什麼」,加上父母的消費很多是由幼兒所左右(常常可以看到父母們問孩子:你想要這個還是那個?)既然孩子漸漸有決定權,也必須讓他們了解價值觀,否則一味的決定,孩子很容易就落於「我想要什麼就應該要有什麼」的情況。
除了認識實質的認識錢幣,更重要的應是讓孩子從生活中培養「金錢價值觀」;在論文〈幼兒的金錢概念、金錢使用能力及其父母金錢教養之影響〉中有一個概念相當重要,即──父母的金錢教養會影響幼兒的金錢概念與金錢使用能力發展;在研究中發現,當父母提供孩子實質的金錢學習經驗,孩子就能理解金錢的使用及價值,例如教幼兒認識錢幣名稱與價值、讓幼兒自己買東西付錢等,有助於幼兒金錢概念與金錢使用能力的發展。身教更是另一個孩子孩子學習價值觀的重要方式,McGuire指出孩子每天可間接的透過注意、觀察、而後模仿父母的金錢使用行為。黃登漢校長說:「學習價值觀學校沒有教,肯定是家裡該做的事」,孩子對於價值觀的認知絕非一夕之間能夠養成,也無法經過口舌的勸導讓他們了解,該如何從生活小事著手,是給父母的一大考驗,卻也能展現父母的智慧。

培養孩子「愛惜」的概念
當家長給予孩子源源不絕的物質時,要養成孩子愛惜的概念就很不容易了。趙文瑜就在書中提到自己聽過的兩個孩子:一個是玩具破壞狂、一個是對心愛的東西小心翼翼;對東西小心翼翼的孩子,就因為在一次拿DVD的過程中用力不順,造成光碟破損,媽媽在當下即告誡孩子下一次拿東西要小心,且東西壞了以後就沒有了,所以後來孩子拿任何光碟片時都非常小心,比照對玩具不加珍惜的孩子,因為家長沒有即時讓孩子了解到行為的不對,日後自然也不會對任何事物感到在意。
另一方面,由於孩子對抽象金錢的認識還不深,很容易會以為媽媽的卡片放進提款機中就可以領到大把的鈔票,黃登漢的兒子曾經就對提完錢的媽媽說:「好好喔,你只要把卡片放進去就有錢了,那我們就不用工作啦!」必須讓孩子了解金錢得來不易,說明作為供應者的父母要花多久的時間才能得到這些金錢,把錢存在銀行裡卡片才能提款,當知道金錢的來源之後,孩子才會更加愛惜金錢。
黃登漢認為,讓孩子了解「愛惜」的概念絕不是家長在吃完一頓大餐後告訴孩子:「爸爸今天帶你吃這餐很貴喔,你要懂得感謝知道嗎?」或是在買了昂貴的玩具後告訴他:「媽媽今天特別幫你買了這個很貴的玩具,你要懂得愛惜喔!」要愛惜首先要了解東西的價值是什麼,買貴的東西時告訴孩子「這要2000,很多喔!和那個200塊的玩具不一樣」,讓孩子了解金錢的差距與人類生活中的消費概念,很貴的東西要花比較多的勞力時間才能得到,所以應該要更加珍惜。
身教中的愛惜,即是父母本身對於物質的不浪費,當孩子發現到父母某些東西雖然已經用到很舊了都捨不得丟,或是壞了以後試著修理及再利用,就會慢慢養成自己的東西也要小心好好使用的態度,也許從畫畫的畫紙反面拿來利用開始,自然也不容易被金錢奴役、認為金錢才是萬能。趙文瑜認為身教是父母親本身就不應該買太貴的東西,如與孩子互動的教具就可以自己製作完成,父母親也必須先思考需要與必要,如果花了幾萬塊買教具卻不帶著孩子一起操作,反而會變成一種浪費。

了解貧富差距
貧富差距的概念較抽象,如果家中的環境還不錯,家長必須讓孩子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的;若父母的能力不是很夠時,也要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能力不夠,這是現實問題。黃登漢曾經向殘疾人士買口香糖後,被已經有點金錢概念的孩子取笑:「爸爸你好笨喔,我們去便利商店買一條才7塊錢,你為什麼要跟他買10塊錢?」此時黃登漢就會趁機和孩子說明貧富的概念:「因為對方是殘疾人士仍努力工作到人行地下道來賣口香糖,我們跟他買是幫助他,讓他賺錢自食其力,這是值得人佩服的!」除了讓孩子了解貧富差距外,更保有可以關懷別人的心,雖然自己是很有錢很有能力的,仍不該忘記要去關心週遭的人。趙文瑜的女兒在3歲時也有將錢捐贈出去的經驗,由於外婆告訴過女兒錢可以用來幫助許多沒有爸爸媽媽的小朋友買書及玩具,女兒便一天天的存錢,其實到最後將撲滿送出去時,女兒對於弱勢孩子的狀況並不了解,但媽媽再問他還願不願意捐贈時,女兒仍微笑的點頭,讓人感到非常溫馨。對於貧富,趙文瑜提到非常重要的觀點,她認為不應該在孩子面前給別人貼貧富標籤,也不要讓孩子因經濟狀況好壞產生優越感或自卑感;但小學三年級以上的孩子,則建議要讓他們了解家中的經濟狀況。
黃登漢會把握每一個可以讓孩子了解金錢的概念,與他們分析殘疾人士在人行地下道一天可以賺多少錢、在便利商店工作的工讀生一天又可以賺多少錢,再與加油站的工讀生與父母自己的職業作比較;等孩子大一點時,也可以與他們作物質上的比較,以孩子想要的手機或是車子(也可以是很貴的玩具)的價錢,與工作的時薪比較,要工作多久才買得到想要的東西?他們就會發現,原來需要這麼多的努力。這些都是從生活中可以與孩子聊天得到的,華人父母常常傾向給孩子太多「道理」,但口頭上告誡孩子要努力、要珍惜,遠不如輕鬆的與孩子聊聊天,當「道理」變成「知識」,就像是孩子在路上撿到的珍寶,他們會格外的注意與珍惜,也會因為自己懂得比別人多而感到得意。

該不該讓孩子了解家中的經濟狀況?
趙文瑜與黃登漢都認為應該讓孩子了解家中的經濟狀況,趙文瑜以前幾年的金融海嘯為例,當許多家庭的狀況從小康變為困難時,家長應該要告訴孩子為什麼以前可以買那樣的東西,現在卻不行;趙文瑜自己則會時時告訴家中的孩子,我們比別人幸運擁有很多,但是不能保證以後也都有,所以我們要愛惜、不要浪費,孩子就此養成了水要喝完、洗手時把水關掉的好習慣,而節省愛惜的價值觀也會在這樣的習慣中被建立起來。

是想要?還是需要?
不知道各位爸比媽咪們有沒有遇過下面這種情況:孩子在賣場看見了他好喜歡的玩具或是零食,便開心的告訴爸媽:「我想要!」當被拒絕時,孩子便開始耍賴、不想離開現場,更而甚之就在坐在地上開始大哭大鬧,引起旁人目光。我們現正身處在一個非常商業的時代,不論是電視廣告或平面廣告皆無所不用其極的吸引孩子的購買慾望,孩子會「想要」那些東西都是正常的,有時孩子也只是想要有「爸比媽咪會買東西給我」的這種滿足感,家長千萬別以「大人的邏輯」來看待孩子的表現,父母懷有的態度相當重要,「要或不要」的選擇及決定就是親子之間的拔河,由於幼小的孩子對於「需不需要」還不了解,此時父母便保有其主控權,並將孩子的選擇權降至最低;面對孩子的哭鬧,父母應該有所堅持──不買就是不買,若欲尊重孩子的選擇權,那麼應在決定要買哪一種玩具後,只讓他挑選顏色就好。
有些父母會認為給孩子很多選擇權是「愛」,但黃登漢認為,太多的選擇權是「害」,等到孩子再長大一點,買東西時可以討論,再慢慢把選擇權放大。趙文瑜的作法是,在逛街之前就會與孩子先講好,今天逛街的目的為何?可以花多少錢?由於從小就與孩子建立好規則,當真正上街時,孩子便不太會有吵鬧的情況發生。趙文瑜提醒,別把買東西給孩子當作是對孩子的一種彌補,應分清楚孩子的需要及想要為何,由父母掌控孩子應該買什麼、不應該買什麼;買多貴的東西也是家長們必須思考的地方,要記得別懷著比較及虛榮心,以免造成孩子價值觀的偏頗,只要抓到孩子喜歡東西的方向,有時候又便宜又小的東西反而可能成為孩子的最愛!
與孩子的拔河應是溫和堅定的,只要拉住原則的繩子,但不要拉扯,沒有必要責備孩子,用一次兩次清楚的告知孩子「不,我們不要」,當孩子還是無法控制自己時則告訴他「我要離開這裡了」或是「如果要這樣哭,下一次我們不會再來這裡了,因為每一次你逛街就要買東西」,經過幾次孩子就會了解父母的模式。孩子若發現到哭鬧無用時,聰明的他們在下一次遇到同樣的事件,即不會再哭鬧;當某幾次哭鬧有用時,他們也不會放過利用哭鬧要脅、勒索父母的機會,讓父母為了要安撫給予他們想要的東西,「愛哭的孩子有糖吃」這句話在此完全得到印證。

免除孩子哭鬧的小撇步
趙文瑜對會在百貨公司哭鬧的孩子,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用的小撇步,如果某一天爸比媽咪打算到百貨公司逛逛,但是知道孩子一定會對架上他最愛的玩具車感到有興趣想買,那麼在出門時便可以讓孩子帶著他最喜歡的那幾台小汽車,等到孩子看到架上的車時,告訴他:「哇你看好可愛的車,跟你手上好幾台很棒的車一樣耶!」讓孩子知道他也擁有同樣的東西(有時候孩子會忘記,會告訴爸媽說想買的東西「我沒有」),且絕對不要妥協。

從生活中建立價值觀
除了以上談到,父母遇到事件給的機會教育以外,最重要的「身教」更是爸比媽咪們需要謹慎的地方,爸比媽咪平時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並隨時在被影響著,父母用錢的方式及價值觀,其實也正持續著影響孩子的價值觀。有些父母對於用錢是很闊綽慷慨的,那麼孩子在父母的示範之下可能也會養出對金錢較四海的個性,當父母在孩子面錢都搶著付帳買單,那麼孩子長大之後在朋友面前可能也會搶著付帳買單。於是,有些父母平時對兄弟姐妹、自己的父母很計較金錢的,孩子將來長大之後,會和父母計較金錢多寡也是可以預料的。
生活學習無可避免,所以父母親在示範的同時也別忘了教導,當你有教導時才能確保孩子所學的是你想要給他的東西,若是不特別提醒,孩子所學的可能就是你覺得不好的價值觀。
<資料來源:聯合報<引用漂亮媽咪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301408>>



****************************************************************
幫孩子建立金錢價值觀()
Part3展望篇:壓歲錢與零用錢
新年,是孩子收到許多紅包的大日子,在這個時候建立孩子的金錢價值觀是再適合不過的,當孩子大一點時,零用錢的發放更是一大學問,該如何讓孩子了解金錢得來不易?又怎麼樣利用發放紅包的機會讓孩子知道儲蓄概念?展望篇中我們找了幾個與孩子最息息相關的狀況,即使孩子現在對金錢的了解仍然不多,但是將來遇到的機會絕對不會少,孩子不會永遠都是嬰兒或幼兒,每一個成長階段家長都應有不同的相處模式,金錢的策略也會跟著孩子的成長有所不同,以下的內容供家長作準備,讓您的寶貝也能保有良好的「金錢價值觀」。

恭喜發財,紅包拿來
標題的這句話是小編小時候最愛和同學及弟妹講的一番話,雖然是玩笑,卻也反映出孩子對於紅包的期待及不了解。父母在孩子收到壓歲錢時,無論是代替存款或是將錢再包出去,都應該主動告知孩子壓歲錢的去向,甚至將存簿拿出讓孩子看看:這是你的錢,你有這麼多錢,藉此讓孩子了解儲蓄概念及簡單的阿拉伯數字認識,也同時說明「利息」的產生及道理;將錢轉送出去或是拿去繳錢的動作,也應該要讓孩子了解:「對不起,因為家中狀況不好,所以你的錢我轉送出去了,剩下來的就繳你的學費及生活用品」,孩子才不會覺得自己得來的錢怎麼不見了、或是被討厭的爸媽收走了。因為孩子了解到紅包是父母的相互往來,黃登漢的孩子在收到紅包後會轉包一個大紅包給父母,在孩子懂事或是清楚狀況時,有些表現是會讓父母非常驚訝的。
若孩子在收到紅包後想要運用裡面的錢來買東西,趙文瑜認為是可以的,但重點是家長安排出定額讓孩子來選擇,而不是用全部的錢讓孩子隨意花用,由於孩子還無法表現出對金錢的責任感,家長在給予孩子金錢之前應有所考量。

零用錢,想要就有?
對於家中狀況還過得去的家長,零用錢的發放對他們來說非常簡單,即是:孩子要就給。但這樣的結果非常容易導致孩子認為所有的物質要獲得很容易,只要是自己想要的,幾乎都能到手;既然如此,每一樣採購回來的東西並沒有價格之差,一視同仁當作消費的結果,分辨不出東西的價值,也就很難養成惜物愛物的習慣。黃登漢給予孩子零用錢時,便說明零用錢是給予孩子自主及自由,也要孩子開始面對自己的消費,想要買的東西必須由自己的零用錢出,父母不會再干涉。千萬別把給孩子零用錢當作對孩子的一種關心或是彌補心態,物質並沒有辦法取代孩子想要與父母相處的感覺,與其非常努力工作給予孩子最好的物質生活,黃登漢認為不如早點下班回家陪陪孩子談心,遠比讓孩子獲得金錢或物質還要重要的得多。
零用錢的給予也應隨著孩子的年齡成長有所不同,家長的干預也會越來越少,每一年增加一些金額,代表著孩子的成長與家人的更加信任,孩子也學運用更多的錢做自己想要的事,作為將來出社會理財的最佳跳板。
儲蓄觀應該讓孩子了解的是,當把一點一滴的小錢存起來,變成大錢就能做更大的事,孩子想要買貴重的物品時,父母可以藉此教育:你想要買貴的東西,但是平常錢都花光了,要怎麼買貴的東西呢?孩子精算過自己的錢與想要的東西的落差時,便會自己決定要不要買那一樣東西,或是要不要繼續為了想要的東西存錢。「棉花糖理論」所說明的重要觀點,即是等待且要禁得起眼前的誘惑,才會得到更多的棉花糖;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也是如此,越懂得等待的孩子會越有成就,孩子學習到等更能得到更多利益時,就會更清楚零用錢該如何使用,有存款的孩子也會比較具有信心,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有一筆錢可以做想做的事情。教會孩子使用零用錢是一件很美好的事,父母慢慢會發現孩子漸漸會管理自己的金錢,甚至在重大節日時主動用自己的錢買東西給爸媽作為回饋,這樣的感動更是無價。

孩子偷錢?偷買東西?
有些孩子到了國小會偷偷摸摸做一些家長意想不到的事,無論是偷錢買玩具或是手機都有可能,黃登漢認為,很多的父母因為「沒得談」,孩子在無法溝通下,便將事情轉到檯面下進行,說謊也是一種「保命的方法」。父母在面對孩子的需求時,不如放下身段與孩子討論或是說服,才不會換得不知道孩子做了什麼的結果。

金錢代替獎勵?
能不能將金錢當作獎勵孩子的一種方式呢?黃登漢認為偶一為之是可以的,將這種獎勵當作是零用錢外的獎金,前提是孩子對金錢會在意。獎金是有趣的,但不能動不動就把獎金當作獎勵,因為「快樂」才是真正最好的獎勵,快樂的獎勵包括帶陪孩子吃一頓他喜歡的大餐、陪孩子下下棋玩撲克牌,相對的懲罰就是取消讓孩子感到快樂的事。獎懲可以有形可以無形,無形的獎勵一定能大過於金錢等有形的獎勵,當孩子已有足夠的金錢、或是生活無虞時,金錢獎勵對他來說就一點吸引力也沒有了。
原本不同意以金錢做為獎勵的趙文瑜近幾年也改變了看法,她遇到過一位很用心的家長,為鼓勵孩子寫作,便將孩子的作品放到部落格上,請親友前來觀看並給予回饋,只要有人表示喜歡,媽媽便會給孩子20塊,孩子除了得到實質的回饋,更得到了獎勵性的零用錢,刺激他不斷的創作,等到孩子存了一些錢後,媽媽會與他討論撥出費用讓孩子選購消費。
對於金錢獎勵原則,趙文瑜在也她的書《打造你的教養格調:第一本與孩子同愛共學的教養書》中,也給予了非常好的一些建議:
1. 孩子是家庭的一份子,關於學校的功課、家事分工、整理房間等,都屬於自己的責任與義務,建議不應該用錢來誘發孩子執行。
2. 若孩子主動表現出幫助別人或額外分擔他人的工作等,即可給予特定的鼓勵。
3. 當孩子有了金錢概念,就應該告知使用原則,並忌養成予取予求的壞習慣。
4. 幫助孩子懂得感恩,並在行有餘力之時,帶著孩子用具體的行動來幫助別人。

孩子的理財潛力也可以無窮
黃登漢認為自己對於「金錢管理」這個部分比較薄弱,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予以非常多的金錢價值觀建立,本文所提到的各種方法皆是黃登漢一路走來的經驗與體悟,而在他的培養之下,兩個兒子從大學開始即會自己打工投資,大學畢業前即達成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
黃登漢說,投資孩子是一本萬利的事,投資錢財只會得到更多的錢財,但投資孩子卻可以得到最抽象、但每個人都最渴望的──幸福,對孩子的投資從現在就可以開始,即使對孩子維持想要的價值觀不太容易,卻能確保孩子得到別人需要花許多時間克服的強烈物質慾望;趙文瑜也提醒,家長可能花很多力氣想教導孩子對於金錢的概念,但千萬不要期待孩子馬上就可以聽得懂,給他們時間,一定會有所成長。擔心孩子將來變成月光族?現在的教育正是好時機!
<資料來源:聯合報<引用漂亮媽咪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301409>>
資料來源http://www.tacd.com.tw/news_show.php?id=33





*******************************************************************
  • 如何培養孩子的金錢概念呢?

  • 金錢的意義
      在日常生活裏,錢除了具有可以購買物品的實質意義之外,還具有社會、心理的意義。譬如︰贈予別人金錢,表示對他的關心或友誼;對孩子來說,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錢,可以給他一種獨立感。

          依照孩子的發展,四、五歲的孩子通常只知道有「錢」的存在,「錢是可以買東西的」,但對錢的實質意義並不清楚,不了解不同單位的錢有什麼不同(只可能以紙幣、硬幣的大小來判斷),所以用錢的能力還不容易建立。六歲以後,他較具有數字的概念(例如︰學會了「一個五元等於五個一元」),對錢的多少和價值也會逐漸清楚。
          既然學齡前的孩子對金錢概念仍非常有限,也缺乏使用它們的能力,那麼我們是否有必要給他零用錢呢?
    上了小學再給零用錢較恰當
      一般來說,等孩子上了小學以後,配合環境上的需要,再供給孩子零用錢比較適合。例如︰學校設有福利社,孩子開始會有購買的行為,也容易受到同儕的影響,而開始有使用金錢的需求時,父母可以開始帶著孩子學習如何使用金錢。

          根據一項有關「小學生支配金錢的方式」研究(註)發現︰低年級的小學生若有錢,他一看到哪裡有出售他想要買的東西,他就會去買,不會考慮到其他問題,只是直覺性的反應;中年級的小學生就會考慮到︰「我想買『故事書』和『球』這兩樣東西,但是錢不夠,應該買哪一樣呢?」;至於高年級的小學生,則會比較不同商店賣的同一種東西的價錢,如果別家商店賣同類產品,價錢又不相同時,他會加以比較,考慮購買哪一種才划得來。從上述發展過程來看,高年級小學生的表現,才算是真正懂得怎樣支配金錢的行為。

    從生活中培養正確的金錢觀
    一、學齡前的幼兒-培養正確的金錢概念
      雖然不適合過早給學齡前的幼兒零用錢,但父母可以藉著給他錢的方式,培養 孩子儲蓄的習慣。舉例來說,當孩子表現良好時,不妨偶爾以錢作為獎賞,讓他把錢存在撲滿裏。這種方式可以給孩子一種滿足感,讓他感受到父母將他與兄姊一視同仁(他也擁有屬於自己的錢)。不過,記得提醒孩子︰「你還小,不會用錢,如果想買東西的話,告訴媽媽,媽媽陪你去買。」在某些情況下,不妨讓孩子學習使用撲滿裡的錢(例如︰買喜歡的玩具),小心地指導他,讓他不只是會存錢、認識錢,也懂得怎麼適當地使用自己的錢。

      等到孩子快要上小學時,可以偶爾讓他幫忙購買東西,給予他接觸錢的機會, 培養他對數字的概念;平時,則不妨留意看孩子是否動用了撲滿裏的錢,如果錢少了,就問問他到底買了什麼,畢竟孩子年齡小,還不懂得怎麼使用金錢。有時候,也可給孩子一點錢,陪他到麵包店,讓他嘗試自行購買,看他選擇的食品適當與否,當場給予機會教育。

      此外,孩子在耳濡目染父母平日對金錢的使用態度和看法之下,也會受影響, 例如︰孩子要求買某樣東西,父母隨口就答應,並鼓勵孩子︰「自己拿錢去買。」這樣可能會造成孩子對金錢產生錯誤的觀念︰「錢是萬能的,只要我有錢,什麼事情都可以做」。因此,培養孩子節省的觀念也很重要,要讓孩子知道大人賺錢的辛苦,讓孩子懂得珍惜。

    二、學齡的孩子
      孩子上了小學以後,可以嘗試給他一點零用錢了,怎樣給比較恰當呢?
      1.引導孩子學習使用零用錢
       多觀察、了解孩子零用錢方面的需求,以及學校的情況,斟酌後再決定給零用錢的數量。最好採取定期給的方式,讓孩子慢慢學習使用自己的零用錢。
      2.利用機會教育
       可利用帶孩子到商店購買東西的時機,當著孩子的面問︰「老闆,蛋糕一個多少錢?」,讓孩子看到用金錢買賣東西的過程,偶爾也可以讓孩子練習。當孩子羨慕別人的玩具而吵著要買時,可以讓孩子衡量自己有多少錢,玩具要多少錢,如果買了這個玩具,零用錢就會變少囉,建立孩子的金錢概念。
      3.與孩子討論支配零用錢的方式和內容
       孩子上了三、四年級之後,不妨讓他有充分的自由去運用他的零用錢,發展自己的興趣(如︰買模型飛機、送小禮物給同學等)。但是,可以和他討論他安排零用錢的方式和使用情形。偶爾也檢查一下他的書包,如果發現書包裡有不宜食用的零食或其他東西,則先了解他購買的動機,再把不宜購買、不宜食用的理由講給他聽,同時並教導他判斷購買與否的方法(例如︰食品類必須注意製造日期)。
      4.注意利用金錢當獎賞引發的問題
       有些人喜歡用錢作為孩子幫忙家務的報酬,這種方式容易讓孩子變成為了獲得金錢才幫忙家務,造成錯誤的觀念。用錢作為獎賞雖是獎勵辦法中的一種,但如果父母時時、處處均用錢來獎勵或打發孩子,跟孩子間的關係將只是建立在金錢上,會造成不良的影響。父母應該讓孩子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用錢來衡量的,以培養他對金錢正確的概念。

      該不該給孩子零用錢?應該怎樣給才恰當?是沒有定律可循的,為人父母的想法不盡相同,而孩子的個性也不同,父母應該依孩子的個別差異作考慮,並且堅守原則。如此,零用錢帶來的困擾也就不再會是困擾了。

    (註)「小學生支配金錢的方式」係臺北縣板橋教師研習會「兒童社會發展過程的研究」中的一部分。

    本文轉轉自奇蜜親子網:http://parent.kimy.com.tw/lifePlan/article.aspx?c=0&t=1&d=06111143-4fc6-4c6d-b839-820fde63e6f0
    資料來源http://kp6355.pixnet.net/blog/category/1515128





    *********************************************************************************

    孩子必須瞭解的十五個金錢概念

     
    【大紀元11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余美鳳編譯報導) 無論老少,錢財給予了人們決策的機會。在今日,多數孩子在富裕的環境下成長,對於金錢的概念薄弱,賺錢不易對他們來說更像天方夜譚。如何從小教育孩子認識金錢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是為人父母一項重要的課題。以下是十五的簡單的方法,幫助教育您的小孩有關於個人財務管理:

    1.當小朋友可以數錢的時候,主動提供他們一些資訊,讓孩子學習認識金錢。 2.隨著小孩逐漸的長大,分享您的價值觀念。如何儲蓄、錢生錢、以及智慧的消費。
    3.幫助小孩瞭解需求、慾望、以及希望的差別。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4.要有良好的金錢觀念,以及良好的儲蓄習慣,基本上必須先設定目標。不管年輕老少,若沒有預設的目標,通常很難達成。每件玩具,會是小朋友要求購買的物品,都可以變成是「目標設定」教育課程。如此可以幫助小孩培養對自己負責的觀念。
    5. 告知小孩儲蓄以及消費的觀念。解釋與示範儲蓄的利息收入。考慮支付利息給小孩存在家裡的錢;小孩可以自行計算利息,瞭解復利的奇妙效益。擁有良好的信用記錄,最快的方法就是長期定時定額的儲蓄。
    零用錢以及消費決策
    6. 給小孩零用錢時,面額盡可能可以鼓勵儲蓄。比如說,給一張五元(此指美金)的鈔票,不如給五張一元的鈔票。也鼓勵小孩可以固定的把零用錢的一部份存起來。(假設一週存五元,假設每季度復利一次,一年之後就有266元。五年後有1,503元,而十年後就有3,527元。)
    7. 幫小孩在信用合作社或是銀行開個人戶頭。早期儲蓄的經驗,是日後成功儲蓄的條件。請注意,當小孩希望領一筆錢出來買東西時,千萬不要推三阻四。這樣小孩會對儲蓄感到灰心。也可以介紹小孩購買債券,藉由長期儲蓄,利息可用於大學教育費,並且不用繳稅。更重要的一點是,把債券當成是禮物給小孩時, 因為不能馬上花掉,可以加強儲蓄的概念。
    8. 記帳也是年輕人應該有的技能。從儲蓄、投資、花費,每一項都應該記的清清楚楚。為了方便,可以幫小孩把每個月的紀錄放在一個信封中,再把累積十二個月的信封放在一個大信封中。幫小孩把此系統建立起來,以助瞭解過去的消費行為。
    9. 把每次出外購物的機會,當成是教育小孩價錢觀念的好機會。雜貨店通常是小孩第一個消費的地點。家庭三分之一的收入都花在食品雜貨或是家庭用品。理性的在雜貨店消費,比如使用折價券,比較價格,或是等降價時再購買,都可以為一家四口的家庭一年省下1,800元。示範計畫經濟餐點、避免浪費、以及有效的利用剩飯剩菜,可以省下大筆金錢。帶小孩去其它種類的商店時,購買前的研究、比價格是不可省略的。示範給小孩看如何查詢價格、品質、維修性、保固、和其它消費者關注的焦點。衝動的消費行為通常導致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金錢浪費。
    10.請給小朋友自行決定如何花錢。不管好壞,他們都可以因此而吸取經驗。在下一次花錢之前,主動的與他們討論「好與壞」的消費行為。鼓勵他們用常識來判斷與等待最好的時機。在購買一樣東西前,想想同樣的一筆錢可以購買哪其它三樣東西,然後再做出最後的決定。這些行為都是「好」的消費行為。
    智慧型消費
    11.教導小孩如何判斷電視、收音機、廣告單等宣傳的商品。它們真的有它們所宣傳的效果嗎?價格合理嗎?有其它可取代的商品,便宜而且有更好的效能嗎?請謹慎誇大不實的廣告。
    12.提醒小孩借錢與利息的危險性。假如小孩跟您借錢,請跟他們收取利息。很快的,他們就會瞭解利息是非常昂貴的。比如說,一台499元的電視,18個月分期,每個月18.8的利率,實際上要支付575元。
    13.當在餐廳使用信用卡時,機會教育一下小孩信用卡如何使用。解釋給小孩如何驗證收費、計算小費、還有防止信用卡詐騙。
    14.提供信用卡給年輕人時,請謹慎。特別是大學生,家長更需慎重。報導指出,很多大學生用信用卡來支付每天的花費,或是預支現金,而不是緊急時使用。這些大學生,最後都要減少修課,而花很多時間在打工。
    15.建立一個固定時間的家庭經濟會議。把時間設在剛好年輕人管理儲蓄,或是領到利息時特別的有幫助。其它重要的議題如現金、支票、信用卡的差異、聰明的消費行為、避免借款、以及儲蓄和投資的成長。針對青少年,瞭解國家與當地的經濟、在家如何節省、花錢的其它選擇等議題也是非常重要的。(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6iCm4TORExSCE__7u24-/article?mid=261&prev=262&next=260&l=f&f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