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近了,在未來多元化的社會中,人們將追求更多的自由及自我表現,這是一股擋不住的潮流。要現在的孩子符合明日的需要,首先必須先訓練孩子適應多元社會的能力,包括「獨立思考的能力」、「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及「創造力」。 「創造力」不是天生的特質,與聰明與否無關,是一種可以加以訓練培養的能力。對孩子們來說,創造力是將自己過去的經驗,經過篩選及沉澱後,聯結成新的意念或結果的過程。我們可以經常在孩子的生活中看見創造力的表現,例如:畫畫、作美勞、舞蹈、音樂、戲劇、玩遊戲、玩玩具、甚至於扮家家酒的角色扮演中,都清楚可見。 根據研究,四歲到六歲是人類創造力自我表達的高峰時期之一。這個階段孩子的特質是積極的探索、操弄及試驗他周圍的事物。不論是甚麼東西,只要是沒有見過或沒摸過的,孩子都會不斷地想辦法嘗試,一直到他能掌握這件東西的特性。在這個過程中,除了獲得親身操弄的經驗之外,更重要的是,孩子也不斷地在增進自己的經驗及能力,待具備了基本的能力之後,緊接著孩子就會在熟悉的操弄過程中,展現出自我創造的本質。 當我們了解幼兒創造力的發展過程之後,接著需要知道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以美勞活動為例,首先,我們可以提供各種不同材質的紙張,如白紙、色紙、蠟光紙、報紙、卡紙、廣告單、紙箱…等,讓孩子嘗試各種操弄的方法,如折、揉、剪、黏、撕、畫…等,也可以讓孩子運用不同材質的色筆,在不同材質的紙上作畫,如彩色筆、粉臘筆、色鉛筆、粉筆、水彩、碳筆、原子筆、鉛字筆、粉餅塊、用手指頭或樹枝或羽毛等當作畫工具,還可以提供各式剪刀、尺、打洞器、膠水、膠帶…等器材,給孩子更多創作的空間,提供的材料變化愈多,孩子能得到創意的經驗就愈多。有些材料其實不需要買,一樣可以是很好的創意訓練教材,例如家中一些不要的紙盒、袋子、紙軸、軟片盒、保特瓶…等可回收使用的資源,可以讓孩子從立體的角度出發,產生更多創造性的想法。 引導孩子創造性的活動時,請留意不要用干預的方式,例如不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出或畫出“像甚麼”的作品;不要求孩子一定要用特定的顏色,畫在特定的部位,如黑色的頭髮、紅色的嘴唇、黃色的香蕉…等。當然,更不要為了讓孩子的作品看起來乾淨或漂亮而幫孩子做或修改他們的作品。當孩子工作時,可以和他們討論這些材料的特性,和孩子一起討論他的感覺,只要孩子在過程中,沒有故意破壞的行為或到處塗抹,可以允許孩子自己做點小研究和實驗。保母可以告訴孩子,你欣賞他的作品以及他創作的過程,這點十分重要,因為具體而適切的鼓勵,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及繼續創作的動力。 「創造力」會化腐朽為神奇,創造一件獨特的事物或想出一個新的點子時,會令人感覺舒暢。讓孩子學習做他自己,表達出他的獨特個性,具備「創造力」當是最佳途逕。 http://cbinursery.ntunhs.edu.tw/viewdetial.php?Edit=manual&ID=1 |
因為收集的資訊很多,最近都將相同的類似的,合併貼在同一文章裡,方便一次搜尋與參考,所以還是有不斷新增許多好文分享喔!!!(((網頁內收集之轉貼的文章及圖片資訊,如有觸及侵犯到原作者著作權,拜託請告之,將立即作修改處理!謝謝您的指教與分享,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