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5日 星期一

解決寶寶不肯專心好好吃飯

小朋友邊吃邊玩、一吃就呸呸吐出來、怎麼吃都長不高&hellip
好不容易把心肝寶貝拉拔到跑跑跳跳的年紀了,卻見他胃口不佳,不是這個不好吃,就是那樣不愛吃,零食、甜飲又自有主張,飲食毛病叢生,令人憂心。
以下是常見的現象,讓專家告訴你該怎麼辦?
■抱著科學麵當零食
小小一包泡麵帶來的問題不少:麵條經過高溫油炸,有致癌危機;一包泡麵鹽量可達5~8公克,可能超過衛生署建議成人一天攝取的鹽量(6公克);而調理包中的肉類需經真空包裝、高壓滅菌,維他命B群、鐵質等營養素都被破壞;熱量高達500卡,佔了小朋友一天建議攝取量的25%,脂肪約有26公克,佔了一天建議攝取量40%。
「泡麵幾乎不含任何營養素」,前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翁瑩蕙提出警告。
專家妙方:
‧一定要控制吃的頻率,「每週最多一次,毒素才不至於累積」翁瑩蕙說,且一定要煮過,再添加青菜、豆腐、蛋等補充營養,而調味包最好只放一半或三分之一,讓湯頭有味道就好。
‧試著跟小朋友講道理,告訴他常吃會長不高、打電動拿不到高分、對皮膚也不好,最好家裡也不要買,由大人以身作則,讓小孩慢慢戒掉。
■不喜歡咬硬硬的水果,小欣乾脆什麼水果都不吃了
有些小朋友不喜歡較酸、太硬、或需要剝殼的水果,但水果能提供維生素C、纖維素及水分等,衛生署每日建議量約小孩兩個拳頭大,如果攝取不夠,可能會造成便秘。
專家妙方:
‧「先打成果汁當飲料喝,」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李青蓉建議,等小孩接受度提高之後,再弄成果泥,漸漸地習慣口感後,就肯吃水果了。
‧芭樂、蘋果、水梨果肉較硬,不易咀嚼,翁瑩蕙建議切成一小口,吃的意願會提高。
‧需去皮的葡萄、木瓜、香蕉等,家長得先為小孩剝好皮,再漸漸訓練他自己剝皮。
‧柑橘類、番茄及奇異果味道偏酸,可切成果粒,混合其他水果做成水果沙拉,增加新鮮感。
■擔心不愛喝牛奶的小文長不高,媽媽每天以鈣片伺候
營養師大多持反對意見,因為過多的鈣質累積在體內,會導致腎結石。
鈣質是人體骨骼、牙齒的主要成份,也是神經細胞發揮作用時的必要物質,若攝取不足,會有煩躁焦慮或異常興奮的情緒反應,翁瑩蕙說。
專家妙方:
‧專家們大多建議均衡的營養素,還是從飲食中攝取較為妥當。
乳鈣是鈣質最佳攝取來源,衛生署建議學童一天至少要喝兩杯牛奶。
如果小朋友不愛喝,可試試加麥片、巧克力餅乾或煮湯,或與水果打成果汁如木瓜牛奶、西瓜牛奶。
‧也有可能是乳糖不耐症作祟,若小孩的生長曲線(同齡兒童的身高、體重生長比值)低於50%,經醫師鑑定後,就可以補充鈣片,衛生署每日建議量是1000~1200毫克,但一定要補充維生素D及適度的運動才會幫助吸收。
飲食中小魚乾、豆類製品及深色蔬菜等,也含有豐富的鈣。
■怕初經早的琪琪貧血,媽媽每天為她準備鐵劑
中央研究院最新一份研究顯示,50%的國小高年級女生鐵質攝取不足,「現代女孩初經來得早是主要原因」,報告的主持人中研院生物醫學所教授潘文涵解釋。
專家妙方:
‧可看她上課專心度及體能如何而補充鐵劑,每日建議量為15毫克,但一定要多吃水果補充維生素C以利吸收。
‧富含鐵質的食物有紅肉、豆腐、海帶、紫菜、秋葵及芝麻等。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突然發育很快的學童,」潘文涵提醒,因為生長太快來不及吸收各種營養素,建議這樣的孩子一天可補充一顆綜合維他命。
若孩子一個星期都沒吃蔬果,經過醫生的許可後,綜合維他命的補充是必須的。
■怎樣吃出優質頭腦?
潘文涵教授的研究顯示,學童飲食中吃較多垃圾空卡食物,比常食用蔬果魚肉奶蛋等健康食品的學童,學習成果差2~3倍,「因為營養素的多寡影響腦部功能,」潘文涵教授說。
《大腦元氣飲食》作者,也是日本DNA專家生田哲指出,漢堡、炸雞、薯條等含飽和脂肪酸高的食物,會導致學習效果降低。
專家妙方:
‧生田哲建議多吃含DHA的沙丁魚、秋刀魚、青花魚,可活化腦部、培育情緒穩定的小孩;雞蛋、大豆食品(豆腐、納豆、味噌)中的卵磷脂能讓細胞膜富有流動性、可讓腦部更靈活、提高記憶力;糙米的膳食纖維豐富,充分咀嚼可提高腦部活動。
■食量不錯的凱凱,絕口不吃青菜,一吃就吐出來
蔬菜富含纖維質、葉酸、維生素B群等營養,但有些口味重、味道苦,纖維粗,小孩一般都不愛吃,「這是導致小孩便秘的重要因素,」林口長庚兒童醫院腸胃肝膽科醫師陳士彥說。
「不喜歡吃青菜的孩子通常較愛吃肉,」前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翁營惠指出,接踵而來的是肥胖、尿酸過高的問題。
專家妙方:
‧將蔬菜切細:長庚大學護理系兼任講師王彥懿所著的《學齡童的營養書》中提到,小朋友會擔心菜太大口而噎到,如高麗菜及紅蘿蔔應該切碎並炒軟一點,甜味也較易釋出。
‧改變烹調方式:翁營蕙燙青菜時,會淋上自製瓜子肉醬以減少澀味,相當下飯;新鮮的綠竹筍、大黃瓜或白蘿蔔熬湯頭,吃起來爽口;焗烤蔬菜或做成沙拉,增加新鮮感;四季豆斜切去炒,咬起來較翠嫩。
‧搭配其他食材:
1.將小孩愛吃的食材如肉類、海鮮加上蔬菜包進美生菜中讓小孩吃,是不錯的選擇。
2.口味重的青蔥、大蒜有抗癌成分,可切細碎和牛肉、番茄煮成湯麵;將粗纖維的紅蘿蔔、筍、芹菜切成細絲,添加在粥和湯麵中,可不露痕跡補充所需。
3.蔬果汁中打入鳳梨、蘋果或優酪乳,讓味道香甜好喝。
4.有苦味的青江菜、菠菜包入水餃,加上碎肉,提高小朋友的接受度。
‧一起動手作:孩童對自己動手的食物會覺得較好吃,包水餃、做生菜沙拉、捲壽司,從上市場買食材到準備料理的階段,可以讓孩子一起選菜、準備餡料。
■8歲的萱萱吃飯常東摸西摸,邊吃邊玩,一餐飯花了將近一個半小時
萱萱的例子不是個案,而是大多數家長的煩惱。
專家妙方:
‧「當下別逼孩子吃,餓了他自然會要東西吃,」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李青蓉說,若過了正餐時間,可讓小孩喝水或牛奶,等下次用餐時間到,他自然會乖乖進食。
‧而有時是家長給的份量太多,翁營惠指出,小孩一餐的建議攝取量約是大人的一半。試試先盛半碗飯,小孩吃完有食慾時再添加半碗,漸進式的給予可減少小孩的排斥感。
‧讓孩子選擇他喜愛的餐具,也能增加食慾。
‧可試著全家一起改變飲食習慣。不要邊吃飯邊看電視分散注意力,大人吃完飯,也儘量留在餐桌上陪孩子。
‧避免給孩子溫度太高、有骨頭、魚刺的食物,減少排斥感。
‧不過,小朋友的生長曲線若低於3%,「不愛吃飯可能就是健康警訊」,陳士彥解釋,小孩便秘會造成噁心、食慾不振,口腔內有蛀牙,也會讓小孩不想咀嚼食物,這時最好求診確定原因,才不會導致更嚴重的腸胃道疾病。
■嫌開水有苦味,小毛將飲料當開水喝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兒童內分泌科主任羅福松提醒,美國一份調查指出,小孩每天飲用一杯含糖飲料,罹患糖尿病的機率增加1.6倍之多。
《大腦元氣飲食》指出,可樂、罐裝飲料所含的砂糖,易被人體吸收,飲用完會使血糖急速上升,長期下來導致糖尿病。改喝豆漿、現榨果汁、優格、鮮奶較健康。
專家妙方:
‧李青蓉家裡絕不買飲料,但孩童一天至少要喝1500~2000cc的水,家中會準備開水和蔬果汁,久了小孩就沒有這個的習慣,即使上學後受到同儕影響,也只是好奇而淺嚐則止。

‧而已經染成習慣的小孩,家長得要多費心了。首先要節制小孩的零用錢,不要讓他有餘錢買這些垃圾食物,若小孩真的很想喝,規定他飯後再喝,避免影響正餐,但量還是得逐次減少,以其他較健康的飲品代替。
培養小孩正確的飲食習慣,大人還是要以身作則,並且耐心、有創意,才能讓孩子吃足營養、開心成長。

資料來源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6725&page=1








*******************************************************************************
讓寶寶吃飯專心的10 個妙招
 
1
、為孩子準備專用餐具

大人的碗筷、叉子不適合孩子使用。用又大又重的杯、碗盛滿果汁或牛奶,孩子會有壓迫感而影響食欲。尖銳的叉子以及易破的餐具,也不宜讓孩子使用,以免發生意外。兒童食具比較適合孩子,可以帶孩子一起去購買,讓他自己選擇喜歡的食具,以促進吃飯的興趣。

2
、教會孩子自己用餐

不少吃飯坐不住的孩子都是由父母餵飯的,父母就可以教他學用湯匙筷子,學會自己吃飯,也容易坐得住。若他能自行吃光,就會有成功感,慢慢就能增加他對吃飯的興趣。雖然開始弄得滿桌飯粒,臉上身上都一塌糊塗,但是這是必須有的一個開始。

3
、提早十分鐘通知孩子吃飯
若孩子玩得正高興時,突然被打斷,難免會有生氣、反抗和拒絕的心態,所以即使面對一個1-3歲大的孩子,也應該事先告訴他即將要做的事,然後給予他緩衝時間,將玩具收拾乾淨,準備用餐。

4
、讓寶寶少吃零食

少量多餐是最有利於孩子的飲食方式,但是正餐之外點心的份量不可太多,並避免在飯前1小時吃任何東西,以免孩子到了正餐時肚子不餓吃不下。而且要選擇營養價值高的食品當點心,不要吃垃圾食物。

5
、讓孩子一起幫忙
為了滿足孩子的學習欲望,吃飯前媽媽可以叫孩子一起來幫忙,如整理餐桌、擺碗筷等,這樣,孩子會充滿對用餐的期待,乖乖坐下吃飯的可能性也就提高。

6
、換換烹調方法
孩子吃飯坐不住的理由,不一定在於菜的味道不好,有時是因為烹調的方式讓孩子無法接受。所以不妨經常換換烹調方式,清蒸啊、紅燒啊,讓寶寶有新鮮感。另外,大多數的孩子都喜歡色彩鮮豔的食物,若燒成灰灰的,恐怕就難吸引孩子乖乖坐著吃飯了。此外,溫度太冷或太熱的食物孩子也不會喜歡。

7
、餐中多加孩子喜歡吃的東西
雖然均衡攝取各類食物,才可幫助孩子健康地發育成長,但也不可強迫孩子進食。可先以孩子喜歡吃的食物為主,再由少至多,漸漸加入其他的或新的食物,讓孩子接受各類食物,這樣可以發掘更多孩子喜歡吃的食物,只要飲食更富變化,孩子自然樂意安安穩穩坐下吃飯。比如孩子很喜歡吃豆腐和豆子,在嘗試新菜的時候就可以經常放點豆腐或豆子進去,這樣比較容易接受點。

8
、飯桌上別罵孩子

吃飯時氣氛要輕鬆點,令孩子自在。媽媽千萬別為了讓他多吃一口而想方設法,甚至大動干戈。不要總是急著問:你還想再吃嗎?如果寶寶說:吃飽了。父母就別再強求他吃了。這樣,他才能慢慢體會出吃飽了是個什麼概念。不會剛吃幾口飯就往外跑。

9
、讓孩子有饑餓感

孩子之所以不肯乖乖坐下吃飯,有時是因為他不餓。所以,要想辦法讓他有饑餓感。父母可以在孩子吃了幾口就跑開或吃飯時間超過半小時的時候,心平氣和地說好了,孩子吃飽了,然後把碗收掉,不要在乎他剩下多少,若正餐沒吃完在下一餐前不給吃其他東西。幾次下來,孩子就會知道不乖乖坐下快快吃飯就會餓肚子。這個方法聽著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因為父母首先要硬下心來,不能總擔心孩子餓,給他零食吃,那就適得其反了。

10
、吃完飯多表揚

當孩子能夠很安穩坐定吃飯時,不要忘了表揚他。或是飯後爸爸媽媽可以陪他玩一會兒作為獎賞,讓他產生關於吃飯的快樂記憶,以後對吃飯就不會排斥了。爸爸媽媽平時也要有意識地多給孩子灌輸"好好吃飯,長得更快,變得更聰明"之類的觀點。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8178&prev=18186&next=18115&l=f&fid=28







*******************************************************************************

如何循序誘導孩子自己吃飯

  對許多媽媽而言,餵孩子吃飯可真是件困難重重的民生「大」事,殊不知讓孩子願意自發性地吃飯,可是有一些小技巧的;只要能掌握要點,讓孩子自己吃飯、喜歡吃飯,其實一點兒也不困難喔!   電視上媽媽追著孩子餵食的畫一定讓你印象清晰,這確實也是許多媽媽心裡隱隱地痛;孩子一口飯就含個幾十分鐘、或是瘦巴巴地又不愛吃飯怎麼辦?會不會有一天電視上的畫面,也會在自家中上演呢?其實,欲讓孩子養成自食其飯的習慣並不困難,只要能以愛心和耐心對待,再加上一些小技巧,相信你一定也會有個愛吃飯的寶寶喲!
 

a.從孩子滿五個月開始

關於誘導的小技巧,具有相當育兒經驗的心寶園托兒所所長蕭芬表示,「時機」是非常重要的,而關於時機的掌控,則又可大略分為前置準備期和實際誘導期兩大項:

  I.前置準備期:

  從孩子滿五、六個月開始學習抓握,就是為培養自食其飯習的前置準備時期;蕭所長表示,許多父母以為這個時期的孩子還太小,應該什麼都不會;實際上,孩子由這個時期到約滿九個月之間,是手部抓握能力的發展期,所以這段時間正是開始讓孩子學習正確的餐具握法的最佳時機!且恰好孩子剛接觸副食品,對乳汁以外的食物有著相當的好奇;因而在一邊餵食副食品時,一邊讓孩子學習餐具的抓握,甚至是協助他自己舀取副食品食用,對奠定孩子日後自己吃飯,會有相當的效果。  

  II.實際誘導期:

  孩子滿周歲後,就是讓孩子自食其飯的實際誘導期,而其中自滿一歲到一歲三個月之間,又可視之為「黃金誘導期」;因為在這段時間裡,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迅速發展,若給予以適當的誘導,則會有事半功倍的成效。但可別想得太理想化囉,想要孩子一下就像大人一樣「吃的很完美」,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所以您一定得先作好心裡準備,孩子在這段時期裡,會吃得全身「髒兮兮」、「糊沙沙」的狀況,是在所難免的。
 

b.萬全的準備

了解誘導的最佳時機之後,接下來就是準備實際應戰,而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蕭所長提醒您,在應戰前一定得先作好「萬全的準備」,才能夠凱旋而歸;大致上,你應該做的準備有:

  I.食物的準備

i. 將食物佈置化:
  為孩子預先準備一份色、香、味俱全的食物,當然是促使孩子喜歡吃飯的第一法寶;蕭所長表示,除了香氣、口感及營養的考慮外,「色」的應用是相當重要的;因而她建議在準備孩子的食物時,不妨將食物「佈置化」。例如:做各種色澤的顏色飯(分別可用胡蘿蔔、綠色蔬菜、番茄等攪成泥後拌飯,就可成為澄色飯、綠色飯及紅色飯);或是作成山丘上的樹(以小碗盛飯後,將碗中的飯倒置於餐盤上,並插上一株小綠花菜,作成小山丘狀),都是不錯的方法。  
ii.
一次給少量:
  一次給予的食物量不要太多,也是食物準備的要點之一,因為容易吃完會增加孩子吃飯的成就感;所以蕭所長建議,以多次「給予」的方式,並再加上言語的鼓勵(如:哇!爸爸才吃兩碗,可是你吃了三碗耶!你好棒喔!)孩子容易產生成就感,就會喜歡吃飯了。  

  II.環境的準備

i. 餐具的準備:
  準備一份孩子喜歡的餐具,也可以增加孩子對吃飯的好感。蕭所長表示,假如能帶孩子親自去選購他喜歡的餐具,將會有更好的效果;至於在兒童餐具的選擇上,目前市面上的種類非常多,但基本上還是以「平底寬口」為佳。  
ii.
餐墊、報紙的準備:
  前面已經提過,讓孩子學習吃飯的過程,是絕對不可能保持「整潔美觀」的,所以事前準備吃飯用的圍巾;並在餐桌上加餐墊,以及在孩子座位周遭的地板上鋪設舊報紙,可是非常重要的。  

  III.時間的準備

    給予預留時間:
  當你正認真在作一件事時,相信也不喜歡被打斷吧!同理可證,假如孩子正興致沖沖地在玩遊戲或是看卡通時,你卻強制他得中斷而立刻來吃飯,自然孩子對於吃飯這回事兒的印象也就大打折扣了;故應該在開飯前十分鐘提醒孩子:「在十分鐘就開飯囉!」或是告訴孩子:「卡通演完就要吃飯了」的方式,讓孩子有時間準備。
有了萬全的準備之後,讓孩子自己練習吃飯,就不會再一團亂了。
資料來源http://content.edu.tw/vocation/child_care/ks_sd/care/dir1H.htm







**************************************************************************

孩子偏食怎麼辦?如何在食物上下工夫?

  目前有些孩子在飲食上有偏食的問題,即不喜歡吃蔬菜與水果,攝取過量的糖分(糖果、甜點及飲料);油炸食品(速食餐、炸薯條、炸雞、炸魚排、豬排等);又吃太多的肉類和吃得太鹹。長期偏食是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因此從小就應該好好的養成健康的飲食方式及適當運動習慣。如此到中年時才能減少或避免多種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 糖尿病、肥胖、心臟病、中風、癌症及骨質疏鬆症等。   影響健康的因素很多。有些是不能改變的因素,例如年齡、性別、遺傳因子、生態環境等,但有些因素是我們可以加以掌控的,例如飲食及生活方式。總而言之,只靠飲食是不能使我們完全健康,但是只要基於適量、多變化之均衡飲食是可以保持並促進我們的健康。
 

a.改變偏食習慣

飲食習慣的改變是會受到強烈反彈及遏阻。但我們身為父母者要有愛心、耐心來對待小孩偏食的惡習。比如說,開始幾週每天先多吃一份水果或蔬菜。然後開始把豬排、牛排或雞肉之攝取量逐漸的減半,或者是把小塊的肉切成肉絲而與蔬菜熱炒,如有些蔬菜小孩不喜歡吃的,可以把它切成小塊或絲狀而與小孩喜歡吃的菜餚混合烹調,使小孩不易把它挑出。子孩喜愛及不喜愛的水果也同切樣地切成小塊而以什錦水果方式供,食或加果凍而成水果凍來食用。烹調食物時也可多採用蒸、水煮、滷烤、燉、涼拌來減少油脂之用量。這樣慢慢的加以改變成為習慣,如此一來即會比一下子來的大改變,成功的機率會增加很多。
  因此,聰明的父親,不要迷信高價位的粉或只憑著口耳相傳的口碑,您不妨親自走一趟超市,對架上各式奶粉作一番認識。我們可詳細閱讀罐上的營養成份表與說明,不要一下子買過多的奶粉回家;在寶寶適應階段中,按照標示沖調,勿過濃或太淡,合宜的調整。至於在量上,我們會發現不同的個別差異,一般換算的標準也不用太墨守;有一些孩子出生體重不到3千公克,但到滿月之後,由於適應良好,體重也出現大幅的成長。所以一般父母,四小時的定時定量,並不一定非要如此不可,只要寶寶獲得充份的吸收,是比其他更為要緊的。
 

b.保持「吃飯配菜」非「吃菜配飯」的習慣

我們要明白,人體每天所需的總熱量之63%應來自碳水化合物(澱粉),而油脂為25%及蛋白質12%最為理想。米飯、麵食含有豐富之澱粉及多種必須的營養素,應作為我們三餐的主食。(請記住,油脂每公克之熱量高達9大卡,而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只各供4大卡熱量,而酒精熱量則為7大卡)。
 

c.均衡飲食配合適量運動

人類既為哺乳動物,身為動物而不動,是違反天然生存條件,為了好好地活下去,運動是必需的。因此中文之「活動」真諦是奧妙而又正確的人生哲理。均衡飲食固然重要,但運動是可以促進健康飲食的好處。因為運動可以幫助人體保持健康體重、理想的膽固醇濃度,又可以維持正常血壓及改進骨骼之密度。運動可避免結腸癌,因為運動可加速食物營養分之運輸,減少廢物中有害物質與結腸之接觸時間,以減少結腸癌之機會。運動可促進胰島素有效之利用血中之糖分以防止糖尿病之發生。因此,為了保持健康,除了注意均衡飲食而不偏食外,運動是不可缺少的。
 

d.每日飲食簡單準則

五穀根莖類:3-6碗(多吃澱粉質,約200公克/碗)
  蔬菜類:最少三碟(100公克/碟)
  水果類:最少二個(種)水果。
  蛋、豆、魚、肉類,四份(30公克魚肉/份,蛋一個/份,豆腐一塊/份)
  奶類:1~2杯(240cc/杯)
  總之,健康飲食要以少油、少鹽、少糖、少加工、新鮮、適當為原則。因為世上沒有一種完美的食物包含有人體所需之多種營養分,因此偏食是危害人體的。
 

e.以身作則建立健康飲食基礎

父母及師長要以身作則,不要偏食、不暴飲暴食或狼吞虎嚥。飯前不要吃甜點以免破壞食慾。也不要有不良嗜好(如抽煙或不節制的喝酒)。少吃營養不均的垃圾食品,並要多喝白開水。(市售飲料含有高量的糖份,只會令小孩蛀牙,而糖份除高熱量外又沒有什麼營養份)。愛心與恆心陪伴孩子踏出穩健的每一步,使我們的孩子與家人,都能擁抱健康幸福的人生!
 

f.以感恩心共享晚餐

目前父母多半是上班族,只有晚餐才有機會與家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促進家人之溝通及親情,飯前如能禱告以感恩之心用餐。寧馨及和諧氣氛可助食慾,並促進食物之消化及吸收。期盼小孩能跟隨父母之身教用餐而不偏食。
資料來源http://content.edu.tw/vocation/child_care/ks_sd/care/dir1B.htm








********************************************************************************
讓吃飯變成一件樂事
★不愛吃飯怎麼辦?
  2歲左右的寶寶不論做什麼都是從興趣或從內心需求出發的,包括吃飯在內。因此,家中如果有不愛吃飯的寶寶,就得想點方法引起他們的興趣。

Q:我的寶寶什麼都很配合,就是不愛吃飯!我們為她調整食譜、為她尋找開胃的藥、也曾嘗試餓她幾餐,但都效果仍不好,為什麼?

A:這是因為你家的寶寶對吃飯沒有興趣。當寶寶自己會走、會玩的時候,他會把大量的興趣投注在探索這個新奇的世界上。不知家長是否發現這個現象:當端好飯菜叫寶寶吃飯的時候,寶寶會回頭看一眼,或者吃一口,接著就跑開了,又回到他的玩具世界去。這主要是因為寶寶認為吃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

Q:我想培養寶寶自己吃飯,但是給他自己吃,他就在碗中亂搗,沒辦法我又餵他,他就又不高興。真不知道怎麼辦?

A:寶寶有自己吃飯的慾望是可喜的現象,但是寶寶動作的笨挫、不協調是需要爸媽理解和等待的。您因為寶寶的「亂搗」會弄得「一塌糊塗」而阻止了寶寶的嘗試,實際是打擊了寶寶自己動手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寶寶是聽話了,服從家長餵他吃的模式,但是,等寶寶上幼稚園的時候,您又要為他不會自己吃飯而著急。

  一般寶寶在1歲左右開始有自己嘗試吃飯的慾望,1歲半左右手指、手腕的運動發育差不多具備了自主吃飯的條件。而寶寶要能將飯和菜自如地送到嘴裡,這個過程是需要不斷地學習和鍛鍊,另外,想學習和鍛鍊自己吃飯的動力是來自寶寶內心的需求!

  開始時,爸媽可以給寶寶一個碗,一隻湯匙,碗內盛少量的飯和菜,讓寶寶自己動手吃;爸媽則盛較多的飯和菜在一旁餵,家長餵幾口,讓寶寶自己吃一口。等寶寶嚐到自己動手吃飯的自豪感後,再逐漸增加寶寶自己吃的飯量。這個過程的長與短,是視寶寶個體成長的情況而定的,不可操之過急。

Q:寶寶不愛吃飯真是苦惱!不吃怎麼會有足夠的營養?有什麼辦法能讓寶寶有興趣吃飯。

A:寶寶吃飯確實需要有興趣,需要產生心理動力,這也是2歲左右寶寶的特點。因為2歲左右的寶寶是不太區分吃飯、做事、還是玩,凡事他都是同一個態度:嘗試與探索,用成人的話來看說就是:「玩」。所以,遵循這個特點,我們提供了以下幾種方式來使寶寶產生吃飯的心理動力。

1。與成人同桌:之前寶寶小,獨自一個人先吃,現在長大了,能走會玩了,他非常想和大人們一起吃飯,參與到大人們的吃飯行列中。成人吃飯的模式,對一個初涉世的小寶寶來說是很新奇的,能讓他入座更意味著寶寶長大了!寶寶會有模樣地等候著吃飯。

2。允許湯匙、手並用:對寶寶來說,自己吃飯並不是像成人認為的「生活獨立的開始」,而是另一種新奇的遊戲!完成吃飯乃是這個遊戲的結果。把飯菜自如地送到嘴裡,這個動作的協調是在「玩」中訓練出來的。寶寶有一句常掛在嘴邊的話:「寶寶自己餵!」就能看出寶寶在意的是「自己餵」的過程而非吃飯本身。因此,過程盡可能讓寶寶自己做主,至於寶寶行為上的笨挫,甚至偶爾用手抓食物都可以包容,因為,保有寶寶吃飯的興趣、積極性最重要!

3。參與洗菜、做飯:2歲的寶寶不會做事但是做事的積極性很高。爸媽在做飯時可讓寶寶參與撿菜、洗菜等過程,哪怕寶寶在一旁看看、摸摸也算參與,或者抱寶寶按下電鍋的啟動鍵。當你把飯端到寶寶嘴邊時,就可以理直氣壯地告訴寶寶:「嚐一嚐,這是你洗的菜」、「快來吃你煮出來的飯」,這時的寶寶會很樂意張嘴的。

4。模仿成人的用餐方式:別看寶寶還小,當他看見成人自如地用餐,他會認為是成人的餐具好用,成人的用餐方式比較方便,而不會想到自己的能力不夠。為保護寶寶吃飯的心理動力,可以暫時滿足寶寶需求,給他一副成人的碗筷,如果,他用的結果不好,再勸他還是先用小朋友的湯匙或筷子。

5。猜一猜寶寶吃了多少?:這是一種媽媽向寶寶示弱、裝糊塗的技巧。媽媽閉上眼睛對寶寶說:「我來猜,寶寶吃了幾口飯?」寶寶會很樂意地配合的。您想讓寶寶吃飯就猜飯;想讓吃菜就猜菜。猜的數目要少,例如:你猜寶寶只吃了兩口,寶寶會說,不對,吃了三口。當然,猜錯的機率不能超過50%,否則,寶寶的興趣會減低。

6。讓寶寶為大家服務:鼓勵寶寶做事的積極性,全家吃飯前,讓寶寶分筷子、讓寶寶端菜、排好椅子,然後讓寶寶帶頭坐到飯桌上。利用這些小工作讓寶寶喜愛準備吃飯這件事。

Q:爸媽該如何正確面對寶寶吃飯這件事呢?

A:
1。尋找適合寶寶的方式:能使寶寶產生吃飯動力的方法有多種,爸媽要根據自己寶寶的個性選擇合適的,或者在此基礎上進行修改、變通。只要寶寶能接受,有興趣去吃飯即可。寶寶喜歡的方式就多用,寶寶厭煩了就換。過了這個階段寶寶自然會將吃飯納入例行的公事中去。

2。寶寶的選擇:有時寶寶只吃飯不吃菜、有時寶寶只吃肉不吃蔬菜等。這種現象在2歲左右的寶寶中常有,但是,每一種現象都不長久,新奇感一過就結束了。爸媽只要從一週、半個月,或一個月的角度,整體考慮寶寶的營養均衡就可以了,沒有必要為一餐的營養不均衡而與寶寶「計較」,影響寶寶的吃飯心理。

3。寬容對待寶寶的飲食行為:有的寶寶要用大湯匙吃飯、有的寶寶要用筷子笨拙的夾菜。對2歲寶寶,這種的行為是可以接受的,只要他能順利把飯吃完。

4。偶爾放鬆一下:有的寶寶已經會自己吃飯了,但有時會撒嬌要人餵,否則就不吃。建議家長滿足寶寶此時的要求,先餵他幾口飯,實際上是滿足寶寶對親情的索求,不用擔心從此寶寶吃飯的能力就會退化。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6iCm4TORExSCE__7u24-/article?mid=281&prev=282&next=280&l=f&fid=10






*****************************************************************************
寶寶邊吃飯邊玩怎麼辦

寶寶邊吃飯邊玩是很多家長頗傷腦筋的一件事,形成這種習慣,對寶寶健康極為有害。那麼,怎樣糾正寶寶的這種習慣呢?

寶寶邊吃飯邊玩耍,往往起因於寶寶生病或食物不合口味以及成人引導不當,或在剛開始學習獨自吃飯之際,大人為了讓寶寶多吃一點飯,就採用玩具吸引或做遊戲的方式使寶寶增加飲食量,當寶寶高興時就塞進幾勺飯菜。對寶寶的這種習慣要作具體分析,並在此基礎上加以引導。

一、設置良好的吃飯情景。
吃飯前要讓寶寶情緒平靜,並讓寶寶洗手,親自拿碗拿筷。讓寶寶端坐在椅子上,吃飯時,大人也儘量少說話,以免引起寶寶興奮和注意。

二、吃飯時不要將玩具等物品放置在寶寶飯桌的周圍。否則,寶寶易隨手拿到玩具。

三、發現寶寶吃飯節奏太慢,要及時提醒。
大人可將吃飯的方式、速度示範給寶寶看,讓寶寶在比較中發現自己的不當,從而加快速度。

四、在糾正寶寶這種習慣初期,可加一些寶寶喜愛的食物。但隨著時間的遷移,要在常態飲食環境中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五、糾正寶寶吃飯慢的時候,切忌僅僅用比賽的方法單純加快寶寶的飲食速度。那只是短暫的,不能從根本上糾正不良習慣。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1470&prev=1471&next=1441&l=f&fid=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