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0日 星期三

居家意外傷害處理法

嬰幼兒居家意外傷害處理法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長庚兒童醫院急診室主任吳昌騰‧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副教授白璐‧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

在成長過程中,嬰幼兒難免會有發生意外的時候,但傷害程度可大可小,端視照護者是否能在嬰幼兒發生意外的瞬間,及時發現,及時給予適當的處理,以減低傷害程度。同時,也要在這要提醒媽媽,妳是否給了寶寶一個安全無虞的居家環境呢?

小孩從出生的襁褓階段,到會坐會爬會走路,在這段成長過程,難免不會出點小意外,但隨著照護人的用心程度不同,往往結果也會有天壤之別。不論如何,多吸收急救的常識與技巧,讓寶寶處於危險時,能夠得到立即適當的照護,以減少傷害程度。

發生意外,立即送醫,是最好的方式,不過,現場人員若能在救護車到達前或親送到醫院前,把握黃金時間進行一些基本處理,相信多少能降低傷害的程度。本文針對幾項嬰幼兒居家時常發生的意外,依其發生原因、處理方式與預防之道,提供媽媽及照護者提高警戒之心,並熟記處理方式以備而不用,別讓寶寶在不經意間留下終身遺憾。

用心營造安全的環境‧就能少一分傷心

在此次的採訪中,不論是站在第一線急救的長庚兒童醫院急診室主任吳昌騰,或是致力推廣兒童安全的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副教授白璐、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都一致表示,為人父母及照護者一定要用心,儘可能將危險因子排除,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才能有效預防意外發生,畢竟多一分用心,少一分傷心。

想想看,你會將珍貴的珠寶放在哪兒?一定是用特別漂亮的盒子裝著並放在隱密的地方。在這個出生率年年降新低的今天,哪對父母不把孩子當個寶?然而,諷刺的是,比珍貴珠寶更無價的「寶貝」──孩子,本該是處在安全無虞的環境,但實際上,這個寶物的生存環境,並未獲得到與珍貴珠寶相同的重視,所以寶貝有時會蒙塵,有時就從人間消失,徒留父母的傷心難過與懊悔。

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胃腸科主任吳子聰在一次訪談中指出,事故傷害占一到四歲幼童死亡原因的40%,而這個數據是第二位死亡原因的三倍。換言之,即使小孩是健健康康的,也會因為意外而成折翼天使。

為什麼悲劇總是不斷上演,三位受訪者皆表示,即使在資訊發達的現在,仍存有死角,就是有人並不能從報章雜誌或電視新聞中獲取資訊且引以為鑑;再者,就是隨時都有新手父母的加入,孩子生了,或許對如何增加智力的教養有興趣,但對於安全的育兒知識並未同步加強吸收,於是給了意外發生的機會。

孩子,需要呵護,更需要保護,多一份保護,讓他們的成長之路更加平安順利!

體檢妳的居家環境安全嗎?

根據衛生署統計,嬰幼兒發生意外的場所以居家環境最高(63%);國防醫學院的調查,63.1%的孩童意外生地點在室內,其中6成的幼兒(5歲以下)因為跌倒墜落受傷住院;兒童燙傷基金會調查19歲以下青少年燒燙傷事故的發生地,有8成是在家裡。

看到這些數據,你將發現原來溫暖的家,其實處處充滿危險,特別是對控制力差、沒有危險認知能力、頭部占身體比例大、平衡穩定性差的小孩,不知有多少潛在的危險?

幾乎所有的居家裝潢完全是針對大人的需求而設,當小孩出世後,多半沒有為孩子做太大改變。白璐以美國為例,民眾會自費請領有證照的居家環境評估師到家中,以適宜小孩居家環境的需求,逐一檢查室內每個地方是否符合安全標準,再針對缺失予以改善,為的就是能提供孩子一個安全的環境。

但國內民情不同,很難想像花錢請人來家裡檢查設施的做法,不過,行政院衛生署製作了一本《幼兒居家安全手冊》,提供家長DIY檢查居家環境,將潛在危險提早改善,避免意外發生。

溺水
【發生原因】
雖然家中的澡盆、浴缸不若外面游泳池來的大,但是只要有蓄水的地方就有讓嬰幼兒發生溺水的機會,甚至只要短短幾秒的時間,就有溺斃的可能。最近更發生幼兒溺水的地方是餿水桶,因為媽媽去倒垃圾,留下幼兒坐著學步車,在家裡東晃西晃,晃到置放餿水桶的地方,一個失去重心,整個頭就栽進裝滿廚餘的餿水桶……當大家努力做廚餘回收為環保盡心時,卻發生這樣的憾事,實在令人不得不注意餿水桶的存放,也是不能輕忽的問題。

【處理方式】
1.萬一幼兒不幸溺水的話,最主要的傷害是缺氧,請將溺水幼兒平放,頭往後仰,保持呼吸道暢通。
2.若已無呼吸,先清除口腔異物後施以人工呼吸,量測脈搏決定是否進行呼吸道暢通,讓體外按摩與人工呼吸同時並進。
3.掌握浸水時間和進行心肺復甦術的時間,將是有助癒後的最好指標。

【預防之道】
1.不將幼兒單獨留在浴室;浴室的地板最好有具有止滑功能,免得地上潮濕促使幼兒滑倒而栽入蓄水的澡盆或浴缸。
2.浴缸、澡盆不要蓄水,若是一定要蓄水,請務必加蓋,或確保存放地方不是嬰幼兒可以輕易接近的地方,如浴室一定要關上門。
3.接冷氣水的桶子不要忘記加蓋。
4.餿水桶免不了會存放廚餘,務必加蓋,或是改用其他不是幼兒可以輕易打開的容器,如需要腳踩才能打開的桶子。

燒燙傷

【發生原因】
吳昌騰指出,在兒童意外傷害的事件中,燒燙傷發生的頻率及數量都相當高,尤其又到冬天好吃火鍋的季節,高溫的鍋具與年幼的孩子在一起,實在令人擔心;或是熱騰騰的飯菜或飲料,擺在鋪有桌巾的桌子上,孩子輕輕拉著桌巾,很容易將這些東西一起拉下,而讓湯汁燙傷身體的任一部位;糊塗媽媽放洗澡水時,聽到門鈴聲或電話響起,立刻丟下孩子在浴室去開門或接電話,而熱水未關或僅放熱水時,很容易讓自行跑進浴室的孩子發生燙傷意外;時下流行的精油薰香,也陸續因為氣爆而導致燒傷事件亦時有所聞;加上國人使用開飲機的比例愈來愈多,開飲機一壓,飲水自動流出的方便,對於孩子也是另一隱憂,為燒燙傷的發生原因再添危險因子。

【處理方式】
1.如果傷口不大,只出現紅腫、熱痛時,馬上用冷水沖洗或施以冰敷。
2.傷勢嚴重的話,切記「沖脫泡蓋送」的處理程序,不要隨便使用牙膏、醬油塗抹傷口,以免傷口惡化。
「沖脫泡蓋送」處理程序
1)沖:以流動的清水沖洗傷口1530分鐘,若無法沖洗傷口,可用冷敷。
2)脫:在水中小心除去或剪開衣物。
3)泡:冷水持續浸泡1530分鐘。
4)蓋:燒燙傷部位覆蓋乾淨毛巾。
5)送:趕緊送醫急救、治療。

【預防之道】
1.只要是熱的物品,如湯鍋、開飲機、熱的飲料等等一定要遠離孩子。廚房平時最好關上門,不讓孩子隨意進出。
2.熱水器的水溫最好設定在中低溫(吳昌騰建議在44℃以下),若是熱水器無控溫裝置,在放洗澡水時,請先放冷水,再加熱水。
3.關水時,先關熱水,再關冷水;或是建議換裝一壓就停止出水的水龍頭。
4.幫孩子洗澡時,請專心完成。再急迫的電話都可以慢點聯絡,千萬不要將孩子單獨留在浴室。

5.薰香精油與異丙醇(無色透明的可燃性液體,一旦過熱很容易引起爆炸。)混合使用時,不可以點火使用以避免氣爆。喜歡精油芳香的人,不妨將精油倒在衛生紙上,宜人的香氣自會飄散在房間中。

隨時注意孩子的動靜

照顧孩子的同時,大人也許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真要眼睛一直盯著孩子也是強人所難,不過,務必讓孩子待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以隨時掌握孩子的動靜。萬一孩子有什麼意外,就能掌握時間急救送醫。

林月英舉了一個例子,有一家三代同堂,當天家中有5位大人,卻仍讓一個小孩發生了意外。因為每個大人都以為別人正在照顧小孩,其實孩子是獨自一人在房間玩,而玩出了意外。林月英表示,大人輪流照顧孩子時,一定要做好交接工作,清楚劃分責任時間,以免釀成不可知的意外。

嗆奶
【發生原因】
寶寶在一歲之前很容易發生嗆奶的問題,主要是吃太多或是未排氣之故,少部分寶寶則是因為有胃食道逆流所致。由於食道開口與氣管開口在咽喉部相通,奶水若是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時,在吸氣的瞬間誤入氣管,即所謂的嗆奶。量大時,會造成氣管堵塞,不能呼吸,危及生命;量少時,直接吸入肺部深處造成吸入性肺炎。

【處理方式】
1.輕微的溢奶、吐奶,寶寶自己會調適呼吸及吞嚥動作,只要密切觀察寶寶的呼吸狀況及膚色變化即可。
2.如果大量吐奶時,是發生在平躺時,應迅速將寶寶的臉側向一邊,以免吐出物向後流入咽喉及氣管。
3.把手帕纏在手指伸入口腔中,甚至到咽喉,將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以保持呼吸道順暢,然後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4.寶寶憋氣不呼吸或臉色發疳(即缺氧臉色發黑)時,表示吐出物可能已進入氣管了,使其俯臥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其能咳出。
5.如果仍無效,馬上夾或捏刺激腳底板,使寶寶因疼痛而哭,加大呼吸,此時最重要的是讓他吸氧入肺,而不應浪費時間想如何把異物取出。
6.在進行以上急救過程時,應同時將寶寶送往醫院檢查。
7.如果嗆奶後的寶寶呼吸很順暢,最好還是讓他再用力哭,以觀察哭時的吸氧及吐氣動作,看有無任何異常(如聲音變調微弱、吸氣困難、嚴重凹胸等),如有即刻送醫院。如果寶寶哭聲宏亮,中氣十足、臉色紅潤,則表示無大礙。

【預防之道】
1.每次餵完奶後,一定要幫寶寶排氣。
2.每次餵食時,給適當的奶量即可,不要因為想讓寶寶多吃一點,而引發嗆奶情形出現。
3.若是有胃食道逆流的狀況,一定要就醫,讓醫師開立可抑制胃液的藥品。

嬰兒搖晃症候群
【發生原因】
吳昌騰指出,在長庚兒童醫院的急診室中,每個月總見到一兩例是搖晃症候群的案例。的確,當寶寶哭泣時,爸爸媽媽或保母總喜歡搖搖寶寶,以安撫寶寶的情緒。適當搖晃是可以刺激腦神經的連結,但若用力不當,卻也易造成寶寶腦震盪、腦水腫。除了因為大人的搖晃外,吳昌騰也接觸過一個案例,就是保母將脖子還沒硬的嬰兒背在背上,時間一久,也出現搖晃症候群的症狀,因為還沒硬的脖子就這麼晃呀晃,不僅造成頸椎受傷,同時,也讓硬腦膜下血管出血。

【處理方式】
1.若是搖晃過後,寶寶出現抽筋、眼神怪異或呆滯、只有單側肢體會抽動時,就要儘快送到醫院就醫。

【預防之道】
1.不要以搖晃的方式安撫寶寶,否則要注意搖的幅度不能太大。
2.寶寶的脖子還沒硬時,不要用背帶背在後面;真要背的話,宜選擇適合月齡較小寶寶的揹兒帶,有支撐脖子的功能,並將寶寶背在前面,可以隨時注意寶寶的樣子。
3.平日不要過度依賴搖搖床,使用時間和搖晃程度都要控制。

撞傷和意外墜落
【發生原因】
林月英以「3歲以前的孩子是用腳思考的」,空間概念也尚未成形,加上剛學會走路的寶寶,頭部依然占身體重量的四分之一,容易重心不穩而跌跤,點出了孩子發生撞傷和意外墜落的機會不低。會在家裡發生撞傷,多半是寶寶碰尖銳的桌腳、堅硬的牆壁或櫃子的門,甚至一群小孩嬉戲時,不慎碰撞,其力道過大衝擊到胸部、腹部或頭部,可能引起如骨折、脫臼等外傷,也或許是腦震盪。至於意外墜落的主因,無非是從高樓陽台跌落、從床鋪或沙發跌下、或攀爬高處卻無法下來而跌落,嚴重則喪命,否則就是產生腦震盪現象。立即性的傷害如骨折,多能以肉眼觀察,決定是否立即送醫;令大人容易疏忽的反倒是因沒有明顯外傷,而誤認孩子沒事,其實是內在的傷害需要較長時間反應,如腦震盪就必須經過72小時的觀察,才能確認安好與否。甚至有一種情形是,照顧的爸媽根本不知道孩子曾發生這樣的意外,更加延誤送醫時間。

【處理方式】
1.如為明顯外傷,就立即送醫。若確定孩子已骨折,先固定受傷部位,以免傷勢加劇。
2.若看不出明顯外傷,可先觀察孩子在接下來的幾天,是否有哭鬧不休、嗜睡、不安、持續性嘔吐、精神活動力好不好、意識清楚與否、對外界反應是否遲鈍等症狀出現,若有當然立即送醫,透過電腦斷層攝影、X光檢查是否有腦震盪或顱內出血。

【預防之道】
1.家中地板最好是木質地板或塑膠地磚等安全性較高的材質,減少滑溜的情形出現;若是無法改變,建議在寶寶的主要活動區域,鋪上塑膠地墊,緩和一些撞擊的力道。
2.家具角邊、門鎖等突出尖銳處以護套包住,減少孩子不慎碰撞時的衝擊力。
3.所有容易被孩子碰到而會搖晃的物品務必收好,櫥櫃門關好,在孩子高度以上的堆放物請固定住,避免突然落下砸到孩子。
4.陽台或樓梯的欄杆間隙寬度要比孩子的頭圍小,避免任意穿過;更重要的是避免孩子在這些地方獨處。
5.在沙發、床鋪上玩時,要有大人陪著。
6.床鋪加裝護欄,避免寶寶睡覺時因翻身而不慎跌落地面。

善用居家安全用品

如果大環境無法更動,就善用居家安全用品,一樣可以減少意外發生。如插座防護蓋可防觸電、浴缸防滑墊與防滑貼紙可防跌倒、桌腳防護墊以防小孩碰到尖銳轉角、安全伸縮防護欄則可以隨寶寶年歲增長調整護欄長度、安全地墊可以緩衝寶寶掉落地面時的衝力。

誤食異物
【發生原因】
吳昌騰指出會發生誤食異物,有三種狀況,第一,父母給了不適合孩子吃的食物;第二,家中大孩子塞東西給小小孩吃;第三則是處在口腔期的小孩本來就容易將隨手拿到的東西放進口中。萬一東西小,不小心在吞嚥時卡到氣管或食道,不是導致食物梗塞、吞嚥困難、咳嗽、呼吸困難,將有窒息的可能;就是因為梗塞異物卡得很緊,而造成食道因局部壓迫而出現潰瘍,伴隨出血,甚至穿孔。
到達胃部的食物,大部分可在數天至兩週內由肛門自行排出,但具有腐蝕性的電池,就必須及時以內視鏡取出,因為這類電池碰到水後的一小時,就開始腐蝕。最擔心的還是父母根本不知孩子已吞下異物,錯過送醫最佳時機。若是父母觀察到孩子有咳嗽、變音、發疳、吞嚥困難〈東西卡在食道〉、呼吸急促〈東西卡在氣管〉,就要注意是否有誤食異物的可能了。

【處理方式】
1.掉入食道者,立即送至耳鼻喉科以內視鏡取出。
2.一歲以下小寶寶急救法:用左手環抱寶寶整個身體,使之形成頭低屁股高的姿勢,再用右手用手指胸戳五下。或者將寶寶身體翻轉過來,空掌重拍後背部,一樣也是五下。兩法可以交替使用。另外需要進行CPR時,將寶寶的腿抬高、頭放低,在寶寶兩側乳頭連線中點下一指寬處,以兩指壓胸的方式幫助寶寶恢復呼吸。
3.一歲以上寶寶急救法:意識清醒者,可使用站立式的哈姆立克急救法,即施救者站到患者後方,以身體貼緊患者背部,雙手從腋下環抱患者上腹,左手握住右手拳頭,合力壓擠上腹數次,進行到異物被咳出;若已失去意識者,讓患者立刻平躺並保持呼吸道暢通,兩手在腹部正中線施壓往上推,每次施壓不可偏左或偏右,連續做5下明確有力的施壓動作,間斷,再做。

【預防之道】
1.父母不要給不適合小孩吃的食物,如小果凍、花生、瓜子、湯圓或荔枝等,一定要餵食,請先處理過以使寶寶好吞嚥。
2.照顧小小孩的同時,也不要忘記教育大一點的小孩,不要隨意塞東西給小小孩吃。
3.絕不將過小的物品提供給孩子玩,如1元或5元硬幣、各式鈕釦等等,只要直徑未超過3.17公分〈約喉嚨的寬度〉、長度小於5.17公分的小物品,就不該讓孩子任意取得。
4.寶寶進食時,不要邊說話邊吞嚥,讓食道與氣管動作不一致,使得食物誤闖「禁區」。

嬰兒猝死症候群
【發生原因】
發生原因至今不明,但吳昌騰指出,可能與嬰兒趴睡;寶寶被同睡的大人壓到;母親有吸毒、喝酒或吸煙等習慣者,懷孕時容易造成胚胎發育異常,而產生潛在性的疾病;或是遭到感染及窒息過久等原因,都可能是發生嬰兒猝死症候群的危險因子。雖然案例不多,但是因為發生突然,總讓父母傷心欲絕,甚至若是發生在保母照顧的時候,也會引起法律糾紛。在西方,嬰兒猝死症的發生率是千分之二點六至五;而在東方人,特別是中國人的發生率明顯較低,約為千分之零點五,許多研究顯示,除人種、遺傳因素外,母親及嬰兒的生活習性也是影響發生的原因,加上我國嬰兒多半是仰臥睡眠,而西方嬰兒大多是俯臥睡眠,所以,我國嬰兒猝死症明顯減少。

【處理方式】
1.如果能及時發現嬰兒臉色發疳,就立即給予心肺復甦術,使心跳恢復跳動,同時立刻送醫診治。

【預防之道】
1.國外許多研究報告顯示,俯臥睡眠的嬰兒猝死發生率是非俯臥睡眠嬰兒的39倍,所以在1992年時,美國兒科醫學會正式建議嬰兒不要採用俯臥姿勢睡覺,以減少嬰兒猝死的發生率。經過幾年的大力推廣,猝死率的確有下降趨勢。
2.嬰幼兒在睡覺時,不要用太過柔軟的枕頭及寢具,免得孩子陷於其中而造成窒息;吳昌騰建議用稍大一點的毛巾折個幾折當枕頭即可。
3.母嬰不要同床,避免大人翻身時不慎壓到孩子釀成意外。
4.夜晚睡覺時,多起身幾次觀察孩子的呼吸狀況。

藥物中毒

【發生原因】
多是大人粗心所致,不是將藥物裝在看起來是一般可食用的瓶罐中,就是放在孩子隨手可得的地方,發生藥物中毒的機會自然提高不少。就如去年爆發SARS時,為了消毒,許多家庭備有漂白水卻未注意擺放地方,之後就不時發生幼兒誤食漂白水的事件;每年端午節前後,也容易傳出誤食鹼粽水的案例,因為鹼粽水可能放在一般飲料的容器中,孩子以為是好喝的飲料,就一口喝下……

【處理方式】
1.發現孩子神情怪異時,立刻檢查平日服用藥物是否還在?確認誤食藥物的時間及劑量後,送醫時,務必連同藥物的原包裝〈藥袋〉一併帶去,讓醫生了解情況,及時採取解毒措施。
2.誤服的是一般性藥物且劑量較少,如毒副作用很小的如普通成藥或維生素等,可讓孩子多飲冷開水或牛奶,使藥物稀釋並及時從尿中排出。
3.劑量重且副作用大的話,立刻送醫,通常在2小時內施以洗胃,2小時後以活性碳減緩藥物吸收,劑量重的話,就要進行洗腎。
4.若是誤服強鹼藥物,切記不能催吐;誤服強酸,應使用肥皂水、生蛋清,保護胃黏膜。
5.維持呼吸道的暢通。




--------------------------------------------------------------------------------------------------------------
居家安全不打烊,新春團圓保安康
人人都希望能過個吉利又平安的新年;今年年假共9天,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整理常見於春節期間的居家事故傷害種類(包括燒燙傷、中毒、跌墜、窒息),並提供預防與簡易處理方法,希望民眾提高安全意識,闔家安康過新年。
燒燙傷:根據臺北市消防局資料顯示,94年本 市共有22人因火災而死亡或受傷,財物損失高達新臺幣2,3771,000元。

1.
預防幼兒燒燙傷:
(1)
春節全家團圓圍爐,少不了熱騰騰的佳食美餚,甚至美味火鍋,家人忙於準備年菜,一疏忽容易導致家中幼兒被燙傷,因此端熱食時別讓幼兒靠近;熱湯、熱菜切勿放在桌邊或幼兒可及之處;插電的電熱鍋儘量靠牆邊擺放,並避免電線懸空,以免造成絆倒,順帶拉下熱鍋,而造成燙傷事故。

(2)
年節祭拜祖先時,打火機與火柴使用完畢記得放在幼兒(甚至兒童)拿不到的地方,以免幼兒玩弄不慎造成憾事。

2.
防範鞭炮煙火傷人:
過年免不了要以鞭炮或煙火來炫染喜慶氣氛,但爆竹仍有很大的危險性,故大家需注意勿購買來路不明鞭炮或煙火;於空曠處施放,並注意四週安全,無易燃物;並避免兒童獨自施放;必要時可戴防護眼鏡來防範。

3.
防範電器短路:
春節期間避免多項電器共用同一插座,以免造成電器短路而發生火災;另外,今年春節年假長達九日,民眾若有安排遠遊,出門前記得將不使用的電器電源關閉並將拔掉插頭。

4.
燒燙傷的簡易緊急處理:
記住五字訣-「沖、脫、泡、蓋、送」,燒燙傷發生後立即用流動的冷水沖傷口,於水中脫去或剪去患部衣物,冷水持續浸泡15~30分鐘,再使用清潔的紗布覆蓋患部,立即送醫治療。
中毒:根據臺北市死因統計資料顯示,94年本市共有24人死於中毒事故傷害。
1.
預防一氧化碳中毒:
某家知名健身中心於去年春節發生重大一氧化碳中毒公安事件,農曆春節期間,家人團聚,家中成員數較平日增加,用火、用電、用瓦斯的機率大增,亦可能因冷鋒來襲氣溫下降,使得民眾緊閉家中門窗,容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故需特別注意室內外空氣流通,提醒民眾勿緊閉門窗,熱水器需裝置於室外,以防範一氧化碳中毒。

2.
預防幼兒誤食清潔劑等化學物品:
春節前家家戶戶多有大掃除的習慣,讓主婦煩惱的陳年污垢或廚房油污,只要強力清潔劑就可清潔溜溜,但在打掃的過程中,需小心別讓幼兒有機會接觸到這些危險化學物品,並且避免以食用容器(如礦泉水瓶)盛裝清潔劑,以免誤食。

3.
一氧化碳中毒的簡易緊急處理:
儘速將門窗打開,將患者移到空氣流通處,並維持其呼吸道通暢,並將患者立即送醫。

4.
清潔劑等腐蝕性物質中毒的簡易緊急處理:
注意不可用水沖洗或催吐,儘快送醫。
跌倒墜落:根據臺北市死因統計資料顯示,94年本市共有99人死於意外墜落事故傷害,其中65歲以上長者計有50人。
1.
預防墜落:
春節前大掃除或貼春聯時,免不了要使用爬梯或攀至高處,需注意爬梯穩固並請家中其他成人協助扶持,並適時使用工具協助。

2.
避免公共場所推擠:
年節期間公共場所人潮眾多,娛樂遊玩要提高安全意識,去年春節曾經發生婦女為搶插頭香被人推倒在地,而造成腿部骨折;除了廟宇外,元宵大型燈展亦深受民眾喜愛。需注意當人潮眾多而發生推擠時,千萬不要彎腰去撿東西、提鞋,因為這樣容易被踩到或擠到,更不要擁擠湊熱鬧。要順著人流方向前進。

3.
跌倒墜落的簡易緊急處理:
若疑似病患骨折,避免對病患做不必要的移動,並立即送醫急救。
吸入食入食物或異物所致呼吸道阻塞窒息:根據臺北市死因統計資料顯示,94年本市共有19
人死於吸入或食入食物或其他物體所致之呼吸道阻塞窒息事故傷害,其中65歲以上長者計有
11人。

1.
預防異物進入幼兒口鼻:
依習俗,新春期間家家戶戶多會準備糖果、堅果類等小零嘴放在桌上,需特別注意別讓家中幼兒自行拿取這些直徑過小的物品,可將小零嘴放於幼兒無法自行開啟的密封盒中,或置於高處。

2.
預防長者噎食:
除了糖果、堅果類等小零嘴外,年節常見的食物還有年糕及元宵湯圓,食用這類軟黏性食品時,需注意避免狼吞虎嚥。

3.
吸入食入食物或異物所致呼吸道阻塞窒息的簡易緊急處理:
施以「哈姆立克急救法」,由患者背後抱住其腹部,以拳頭協助患者於腹部施加壓力,將食物或異物吐出,並保持呼吸道通暢,立即送醫急救。
事故傷害是可以事先防範的,只要多一份細心,善用巧思進行簡易防護工法解除不安全點,創造安全的居家環境並不難。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再次提醒您,居家環境安全時時注意,歡樂春節期間也別鬆懈!
資料來源http://subweb.health.gov.tw/homesafety_diy/news_d.asp







*******************************************************************************


幼兒鼻腔塞異物 家長切勿動手挖


作者: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 |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學齡前小朋友容易把物品往口鼻塞,台中市一名媽媽抱著孩子到診所求診,表示孩子把防蚊手環的扣子塞進鼻子裡,開業醫林 釗尚立即作緊急處理;首先將鼻腔內的分泌物清乾淨,並噴上麻藥和黏膜血管收縮劑,在反射鏡良好的視野下操作,用異物輪匙繞到異物後面,向前勾出來。
林釗尚表示,取出此類異物要注意,這類異物通常是光滑圓潤的物品,而鼻腔內的圓形光滑異物,千萬不可使用鼻鑷夾取,因為當鼻鑷一夾時,異物會從夾子尖端滑開,反而更往內部塞,若掉入氣管,就更麻煩了。
林釗尚指出,當小朋友鼻腔塞入異物時,父母在第一時間可能會嘗試幫小孩挖或夾出異物,但鼻黏膜敏感脆弱,若用力擤或用力挖,一下子就會腫脹堵塞,非 但取不出,反而更往鼻腔內部推擠;若孩子年紀太小,千萬不要這樣做,因為這樣可能導致異物掉入呼吸道的深部。若父母第一時間沒發現,後來才發現小孩單側鼻 孔一直流黃鼻涕,而且還有臭味,單側流濃黃鼻涕甚至偶爾夾雜血絲,就是鼻內異物特有的症狀。
家長如何預防小孩把異物吸入或塞入鼻腔?林釗尚建議,首先小的玩具零件或家具用品,如鈕扣、硬幣等,要避免給小孩玩耍;而且購買玩具時,注意玩具零 件是否易脫落,一旦發現異物被塞入鼻腔或呼吸道,千萬不要打罵,重要的是穩定幼兒的情緒,因幼兒哭時,吸鼻子的動作會將異物往內吸,同時應保持呼吸道暢 通,立刻送醫治療。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660&prev=20661&next=20658&l=f&fid=6









*******************************************************************************
嬰兒與母親
特別企劃

跌傷、刺割傷、燒燙傷
小寶貝居家安全守則
採訪/張采妮
諮詢/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林月琴
    財團法人台灣玩具暨兒童用品研發中心執行長 黃獻平
    台北長庚醫院腎臟科教授兼臨床毒物科主任 林杰樑醫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家庭醫學科 吳岱穎醫師
參考資料來源/靖娟兒童文教基金會
        中華民國兒童燙傷基金會
統計資料顯示,「居家環境」最容易發生嬰幼兒事故傷害!
溫暖舒適的家中,暗藏哪些致命危機?家長又該如何防範呢?本篇針對嬰幼兒最容易受傷的原因,分類解說!讓您輕鬆打造寶貝的新安全空間!
家裡真的安全嗎?
根據靖娟兒童文教基金會發表的兒童居家事故統計資料中顯示,有65﹪以上的事故傷害,都是發生在「居家環境」!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環境因素」影響事故傷害發生的比例高達70﹪!許多家長認為,對孩子而言,「家」是最安全的處所,殊不知,居家環境也潛藏許多危害小寶貝安全的危險因子。
林月琴表示,大人的生活習慣和觀念,都會影響自己對「危險環境」的認知。譬如室內設計的動線、家具的挑選和擺放、室內佈置的陳設,是否有注意避免相關危險;此外,物品使用完畢後是否有馬上收好?錢幣、紐扣、螺絲釘…等小物是否有收納在盒子裡?只要平常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自然就能降低事故傷害的發生率!
林月琴強調,假使家中嬰幼兒的先天氣質特別好動,或是有發展遲緩的狀況,家長更要特別注意讓他們遠離危險傷害。
跌倒墜落 佔事故比例約47﹪
◎容易跌倒墜落的地方:
第一名 桌椅
第二名 階梯、斜坡
第三名 床鋪
第四名 浴室
根據調查統計,幼兒意外跌落佔幼兒意外事故傷害的47%。其中,0到4歲幼兒的跌落意外,有80%以上在家裏發生。林月琴表示,幼兒的體型容易頭重腳輕,加上認知不足,幼兒跌倒墜落幾乎成為幼兒事故傷害中的最主要原因。
林月琴並表示,8、9個月大的嬰幼兒,正在學習爬行的階段,家長應特別注意家具的擺設安全,譬如窗戶或是洗衣機、浴缸旁邊,應避免擺放小凳子或是小櫃子,預防幼兒好奇爬上而跌落。假使嬰幼兒在沙發、床鋪上玩耍,旁邊一定要有大人陪伴,保持安全。此外,陽台、窗口旁邊應設置欄杆,避免嬰幼兒由陽臺或窗口墜落。
◎如何避免跌落意外?
※ 窗戶加裝一定高度的欄杆
※ 窗戶、浴缸、洗衣機旁誤擺放小凳子。
※ 台階、轉角處要有充足的燈光照明。
※ 地面保持乾燥。
※ 浴室加裝扶手、止滑墊。
刺傷 割傷 夾傷 砸傷 佔事故比例約31﹪
◎最容易被刺割夾傷之排行:
第一名 摺疊桌椅
第二名 門窗抽屜
第三名 玩具
第四名 文具圖釘
除了跌落意外事故之外,「刺割夾砸傷」排行幼兒意外事故原因第二名。林月琴表示,嬰幼兒因好奇拉扯直式立燈而遭壓傷的案例層出不窮,被桌椅、抽屜夾傷者更不在少數!有時候,家長稍不注意幼兒在身旁,門一開,或是抽屜一關,嬰幼兒的手指就被夾傷,或是幼兒好奇將手指伸進轉動的電風扇中,一不小心就釀成傷害!另外,紙片的邊緣、被啃食嚴重的玩具也會割傷嬰幼兒嬌嫩的肌膚,家長應特別注意玩具的安全性。
此外,財團法人台灣玩具暨兒童用品研發中心執行長黃獻平表示,家中的嬰兒床床板到上橫桿的高度必須要有60公分以上,嬰兒床的欄杆間隙必須小於6公分,以免嬰幼兒從欄杆探頭往外被夾傷。
此外,假使小寶貝已經能夠自己爬出床外了,就不能繼續使用有搖擺裝置的嬰兒床,以免摔傷。使用電動搖床時,如果沒有人能夠在一旁照顧,最好把電動搖床的電源關掉,並固定搖擺裝置,以免發生意外。
◎如何避免刺割夾砸傷?
※ 櫃子油漆剝落要趕緊送修或遠離幼兒。
※ 開關門時,先注意嬰幼兒有無在身旁。
※ 避免購買有尖銳接縫的玩具。
※ 將家具的邊、角,用泡棉或保麗龍包起來,尤其是茶几、飯桌、矮櫃。
燒燙傷 佔事故比例約11﹪
◎容易造成燒燙傷的原因:
第一名 熱開水
第二名 熱湯、熱飲料
第三名 烹飪油
第四名 浴缸中的熱水
根據中華民國兒童燙傷基金會的燒燙傷流行病學數據顯示,有九成以上的燒燙傷事故發生在「廚房」,其次,有七成以上發生在「客廳」,排行第三的則是「浴室」。
兒童燙傷基金會歷年統計燒燙傷的原因統計中,遭「熱開水燙傷」的比例最高,約佔統計案例八成以上;其次,因「熱湯、熱飲料燙傷」的比例約佔七成,排行第三的則是「烹飪油燙傷」。
靖娟兒童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正在學爬、學步、一歲上下的的嬰幼兒,最容易因為好奇心驅使,加上對危險的認知不足(年紀太小),在大人稍不注意的狀況下,觸摸到熱水壺、熱湯而燙傷的機率非常高。此外,因家庭成員不小心而造成燙傷事故者,幾乎是造成嬰幼兒燙傷的主要原因。很多家長會覺得「自己已經告訴過小朋友,小朋友怎麼還會發生燒燙傷?」對此,林月琴表示,嬰幼兒的記憶力、專注力不比成人,家長不應以自身的標準來衡量。
◎幼兒絕對要遠離!
瓦斯爐上的熱鍋熱油、餐廳的電鍋、熱水壺、保溫瓶、浴室中的熱水、熨斗
◎如何避免燒燙傷?
※ 避免讓幼兒進入廚房。
※ 盡量不要拿剛煮沸又太重的熱湯、熱鍋,避免不慎打翻燙傷自己及幼兒。
※ 熱水壺、熱湯(碗)放在幼兒搆不著的地方。
※ 盡量避免讓幼兒接近有高溫蒸氣的物品。
※ 保溫瓶使用完畢後,確實鎖住壓水的開關。
※ 洗澡時,先放冷水,再放熱水,水溫盡量保持40℃以下(以手感覺,熱度微溫即可)。
油漆、防壁癌的漆料也會影響呼吸器官發育!
長期暴露在有毒氣體下,也容易造成器官功能受損。林杰樑醫師指出,一般家庭使用的防止壁癌的漆料,含有汞成分,長期暴露此環境下,可能導致慢性中毒。剛裝潢好的房子,假使一走進去,眼睛感覺刺痛、喉嚨乾痛,表示油漆中的苯類化合物尚未揮發完全,假使家中有幼兒者,林杰樑醫師建議晚一點再搬入,避免影響幼兒健康。
長期處在拜拜用香灰的環境下,呼吸器官受傷害!
假使家中有拜拜的習慣,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林杰樑醫師表示,香案上焚燒的香灰,可能含有苯類化合物,長期累積下,恐會影響幼兒骨髓造血的功能。此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家庭醫學科吳岱穎醫師表示,假使嬰幼兒長期處在充滿香灰 (拜拜用)的環境下,不僅空氣中充滿很多粉塵,更容易影響呼吸器官,導致肺部和支氣管受到傷害。
因為特定大小的香灰會被人體吸入而沉積在肺泡,引發氣道發炎過敏,造成咳嗽、咳痰、流鼻水、打噴嚏、呼吸不順等症狀,而後演變成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甚至氣喘!而有過敏體質的小朋友也有可能誘發異位性皮膚炎或其他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
吳岱穎醫師強調,長期吸入一些拜拜燃燒不完全的副產物(一氧化碳、硫化物等等),不僅對體內重要器官如肝、腎臟會造成影響,對小兒的神經發育,智能發展也會造成負面發展。
吳岱穎醫師建議,家中有嬰幼兒者,居家環境儘可能避免任何形式的粉塵,包刮拜拜使用的香或薰香、檀香等。
結語
保持正確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態度,就能避免一半以上的意外事故發生!許多意外傷害都能事先預防,家人的多一份用心,多一份呵護,定能讓小寶貝健康長大!

(詳文請見嬰兒與母親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3_30.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