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3日 星期三

給爸爸媽媽

【美國幼稚園給爸爸媽媽的備忘錄】
1.-- 別溺愛我。我很清楚的知道,不應該得到每一樣我所要求的東西。 我只是在試探妳。
2.--別害怕對我保持公正的態度。它反倒讓我有安全感。
3.--別讓我養成壞習慣。在年幼的此刻,我得依靠你來分辨它。
4.--別讓我覺得我比實際的我還要渺小。它只會讓我愚蠢的裝出超出我實際年齡的傻模樣。
5.--如果能夠,請別在人前糾正我的錯誤。你私下的提醒,會讓我更加的注意自己的行為。
6.--別讓我覺得我犯的錯誤是一種罪。它會降低我的人生價值觀。
7.--當我說「我恨你」的時候別太沮喪。我恨的絕不是你,而是那降生在我身上的壓力。
8.-- 別過度的保護我,怕我無法接受一些「後果」。有的時候,我需要經由痛苦的方式來學習。
9.--別太在意我的小病痛。有時候,我只是想得到你的注意。
10.-別嘮叨不休,否則有時候我會裝聾作啞。
11.-別在倉促或無意中做下允諾。請記住,當你不能信守諾言時,我會是多麼的難過。
12.-別忘了我還不能把事情解釋的很清楚,雖然有時候我看起來是有能力的。這也是為什麼我不能事事正確無誤的緣故。
13.- 別太指望我的誠實,我很容易因為害怕而撒謊。
14.-請別在管教原則上前後不連貫、不持續。它會使我疑惑,而對你失去了信任。
15.-當我問問題的時候,別敷衍我或拒絕我。否則你會發現我終將停止對你發問,而向它處尋求答案。
16.-別告訴我說,我的害怕很傻、很可笑。如果你試著去了解,便會發現它對我是多麼的真實。
17.-別暗示或讓我感覺到你是完美、無懈可擊的。當我發現你並非如此的時候,對我將是一項多麼大的打擊。
18.-別認為向我道歉是沒有尊嚴的事。一個誠實的道歉,會讓我對你更接近,對你感覺更溫暖。
19.-別忘記我最愛做實驗。
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499526566762265&set=a.190943007620624.44750.187770834604508&type=1&theater





*********************************************************************
【給新手爸媽們的建議】
1、不要在飯桌上爭吵。
你們吵架會影響一家和樂的氣份,小孩長大也會學起大人們處理事情的態度。
2、下班後盡量多和孩子在一起。
或許爸媽們下班後已經覺得很累了那有心情和体力再去跟小孩互動,但不要小看這短短的晚上相聚時間,有爸媽的陪伴的小孩心智會比較成熟。
3、 逐漸向孩子灌輸對學習的熱愛 。
活到老學到老,學歷不是造就一個人成功的最大因素,但沒透過學習求得書上的知識,心靈會是空虛的。所以爸媽們要從小讓小孩養成看書的習慣,最好是爸媽們也有這習慣,不然小孩不會跟著學。
4、 紀律並不是多餘的 。
沒有規侷的小孩長大後社交圈會嚴重縮小,因為沒禮貌的人是不受觀迎的。
5、制定 目標,而不是懲罰 。
讓小孩知道什麼該做,什麼又不該浪費時間去做,督促小孩做了那件事會有什麼好的回報,小孩還小不知道目標是什麼,大人們要以身做則去身教給小孩看。
6、 盡量不要打罵孩子,以說服教育為主 。
打出來的口服,說出來的心服,小孩很皮有時爸媽們不得不用打罵的來讓小孩乖巧,但能不打就不打,畢竟小孩不會記得你說他那裡犯錯,卻會記住爸媽們兇惡的處理態度。
7、擔當起家長的責任,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8、 給孩子閒聊的樂趣。
小孩剛來到這個世界,會無理頭的問東問西,這時家人從小孩的童言童語中灌輸正確的觀念和知識也是很重要的哦。
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499514930096762&set=a.190943007620624.44750.187770834604508&type=1&theater







********************************************************************************

如果你是爸爸、媽媽一定要看..

我不要這樣的孩子 ~~~~~~~
牽掛草莓族   --  你不會永遠十七歲       文/陳津穗
屬於草莓族的兒子即將退伍,最後一次放假,一進家門就說:「買輛車給我吧!下禮拜,我要開車回部隊領退伍令。」役期近兩年,能安然而退,身為父親,按說該高興才對,沒想到我卻心情低沉,思前想後,久久無法回應他的請求。
記得送他入伍時,耳提面命他注意言行,軍令如山,不得輕忽,他卻不改輕佻地說:「國家靠我去救,一定毀了!」我殷切期待,他經歷軍隊磨練,可能會較成熟穩健,事實上依然故我,不禁長嘆,難道這就是所謂一輩子的牽掛?
上班領薪?三萬幹啥?年年考試?父母撫養?
他回家後,丟下行李就想溜,我輕聲問他:「退伍後有什麼規畫呀?」他成竹在胸答:「 K 書準備參加十月的考試啊!」他可算得精,以考試之名,申請延後入營,足足玩了三個月;現在,他要故技重施,算算,又有幾個月好混了。
看我陷入沉思,他倒過來勸慰我:「爸,您不用操心,家裡多我一人,也不過加雙筷子而已。」話說得可美啦,事實不是這麼回事。猶記得,我常常張羅好飯菜請他入座,他探身一瞧,轉身走人:「我吃泡麵。」我算了算,桌上大大小小有十道菜,辛苦的老媽還在廚房揮汗如雨,聽兒子要泡麵,氣得差點提菜刀追出來。
當兵期間,他返家一定帶回大包髒衣物,老媽邊洗邊搖頭,我還得不時說「以色列戰士的母親驕傲晾征衣」的故事來安慰她,而兒子那種永遠長不大的心態,教人擔心。
在家,日上三竿,老媽去催駕,兒子說:「人家晚睡,幹嘛要早起?」母親問:「那你能這樣過一輩子嗎?怎麼一點都不急?」只聽他灑脫的笑:「急?急什麼?妳去探聽一下,我們這屆法律系兩班,有幾個人在上班?就算去上班,每月不到三萬元的薪水能幹什麼?」
母親焦慮再問:「那你總要努力準備吧?」他顯得不耐的答:「考試那有這麼簡單,有學長考了十年,還在考呢!」如此不是?#92;明要父母再養他十年,先預告,請不必沒見識,不要如此大驚小怪嗎?他翻身睡到自然醒,那管母親的長嘆。
手機不新?被偷最好;機車壞了?扔天橋下
聽他口吻,讓我想起他大學四年用手機、換機車的行為。
他讀書學費父母全包,吃住在家,每月另支一萬元零用錢,卻入不敷出,非要去打工,收入全用在無謂的消費上,像手機通話費,至少兩三千元,動輒五六千元。
  而且每當新款手機上市開始廣告,他就恨不得趕快丟掉手邊用的;有次在網咖打工,手機被偷,他不但不怪竊賊,還心存感激的說:「真謝謝他偷得好,正想換支新的。」
另一件事是,有天晚上,他搭計程車回家:「爸,幫我付車錢,機車壞了,丟在路邊。」接著,上演除非包計程車接送,否則沒新車、上學免談的戲碼。我與老妻,尋尋覓覓,好不容易找到丟在天橋下的機車,推好遠去送修再騎回家。
老妻一路開罵:「這就是你教的好兒子?」
買鞋虛榮?一定名牌   找他優點?事態嚴重
他的交通違規罰單,更讓郵差送到手軟,違規事由五花八門,例如未戴安全帽、違規停車、闖紅燈……有一次,罰單出現「棄車逃逸,逕行舉發」,如果不是繳納罰款才領回被交警拆走的車牌,我還相信他所說車牌被偷,而且天天催他報警呢!
至於打工,薪資還沒進帳,要怎麼花已計畫好,只要今天領錢,明天鐵定不見人影,散盡錢財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他不是月光族,應該叫日光族才貼切!
他追求時尚名牌更是不在話下,尤以運動鞋非名牌絕不穿,他的理論:「我不是虛榮,你總不願見到你寶貝兒子的腳受傷吧?」所以,父母親買三百九十九元的地攤貨,兒子買價近十倍的旗艦級精品,是理所當然,好像中外古今皆如此,否則怎配當孝順的好父母?
有次與老妻私下檢討,是否該多鼓勵少責難,妻遞給我筆和紙說:「要鼓勵總該找出優點吧?來,給你十分鐘,把你寶貝兒子的好德性列出來看看!」不瞞你說,我用超過妻給的時限好幾倍的時間,竟然寫不出一個字!我猛然驚醒:「事態嚴重!」
兒啊!老爸急於告訴你的一句話是:「你不會永遠只有十七歲!」快點醒過來吧!
2004-07-07 /聯合報 /E6 /繽紛】
有時侯咱們辛苦一輩子就是為了給孩子過幸福、衣食無缺的生活 ....最後卻養了個沒有責任感,不會感恩 .... 甚至還會棄養父母的孩子,這就是咱們應該得到的成果嗎....
若是你還未生子或者孩子還小,請仔細想想你希望孩子的未來會是什麼樣滴 ~~要是你也不想要下面的孩子,請別忘了要愛他但不要寵壞他 ....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6iCm4TORExSCE__7u24-/article?mid=356&prev=358&next=355&l=f&fid=10






***************************************************************

寫的真好~做父母ㄉ請耐心看完吧

跟各位一樣,我的小孩今年剛進幼稚園。        
        第一天帶他到學校,在我們大人離開的時候看他眼淚都快掉出來了。
       
        如果我是他,我也會嚎啕大哭,不過我哭的原因跟他不太一樣。
      
        我哭的原因是從此之後,就在踏入幼稚園教室這個時刻起算,面對的是短則十幾年,長則幾十年的學校生活。
                   
        能夠每天無憂無慮在家裡玩玩具、吃飽睡、睡飽吃、四處閒晃的快樂日子到此結束,從此以後每天要早睡早起、要跟老師同學整天坐在教室裡,然後寫作業、考試這些東西一個個就冒出來了。
        進了學校、混進人群中,你再也不是在家裡三千寵愛集於一身的神奇寶貝,要獲得老師的寵愛、同儕的認同,就得表現良好、討人喜愛,跟在家裡面打個滾、跺個腳,玩具、糖果就送上門來的待遇完全是兩回事。
      
        如果是我,知道接下來面對的是什麼,我一定比所有第一天上學的小朋友都哭得更傷心。
      
       不過大家可能心裡有個懷疑,我跟大家一樣,小孩剛進幼稚園,所以應該也沒有什麼經驗,又不是什麼幼兒教育專家,怎麼有資格站在這裡跟大家演講?這點請大家放心,不懂的事情我絕對不敢吹牛。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內容很簡單,我想講的重點只有兩個:
      
        一個是「不要學電腦」,另外一個是「不要學英文」。
       
        對於這兩個主題我應該還不算班門弄斧,電腦算是我的本行,在研究所學的是這個,也靠這個工作賺錢了快十年;
        我的英文也應該還算不錯,至少回英文 email跟人吵架沒有問題,或是可以隨時上台跟一堆老外做簡報,還能從頭到尾笑聲不斷,最後大家還起立鼓掌叫好。所以針對這兩個主題,相信我還可以給大家一些有用的資訊。
        況且大家每天看報紙看電視,不三不四記者的報導、亂七八糟的談話節目都在花時間看了,我相信我的東西一定比他們要有水準得多。
      
      
===========================================================
====
      
        我們先來看看坊間的幼稚園廣告,英文和電腦應該是兩個宣傳的重點。
      
        只要打出「全英文學習環境」的招牌,每個月學費加個萬把塊不是問題。
      
        如果又是外籍教師授課,跟「貨真價實俄羅斯金絲貓為您服務」的意思一樣,費用還可以往上加。
       
      
      
        電腦教學也是一樣,強調有電腦教室、會用電腦畫畫,又可以加個幾千塊。如果是又有用電腦英文教學軟體,那真是金剛合體、雙效合一,每個月的學費絕對就比大學   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的薪水還要高。
        
      
      
        大家都知道,賺小孩子的錢最容易,因為現在的爸媽都很捨得把錢花在寶貝兒子、女兒身上,所以這些不肖業者才會如此肆無忌憚。
       
      
       
        但是,各位偉大的爸爸媽媽們,如果花大筆的錢對孩子有好處,當然很好,但要是花了錢又對小孩有害,是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當冤大頭又花錢找罪受?
      
       
      
        我認為給幼稚園的小朋友學英文跟學電腦,就是在花錢找罪受,對孩子未來的發展不但沒有幫助,反而會害了他們。
      
      
===============================================================
      
        我先從學電腦談起。
      
        電腦其實是個笨東西
      
        講到電腦,一般人的感覺都好像是很了不起的東西。
       
        中國大陸的專有名詞翻譯很多都跟我們不一樣,有些真的翻得很好笑,例如軟體設計裡的物件導向( Object Oriented),他們翻成「對象面向」,迪士尼卡通的白雪公主( Snow White)翻成「雪姑七友」)
      
        但是至少有一個重要的名詞對岸比我們翻得好多了,就是「 Computer」這個字,人家就直接翻成「計算機」,我們卻翻成深不可測的「電腦」。
     
        「電腦」給了我們太多不實的想像,好像這台機器就真的跟人腦一樣,或是跟電影裡的電腦一樣,聰明絕頂還有人性。
      
        所以會「玩電腦」是很酷的事情,所以「學電腦」是如此地重要,小孩子要趁早學,不要輸在起跑點上。
               
        但是學過最基本的計算機概論的人都知道,所謂的電腦其實是很笨的東西。它認得的數字只有兩個--就是 01 ,簡單來講就是開和關兩種。
      
        因為電腦只懂0 1 ,所以所有的數字都是轉換成只用到01的二進位來做計算。電腦之所以好用是因為它的運算速度很快,所以雖然方法笨,但是可以很快算出結果。
      
        所有我們看到那些新奇好用的電腦應用系統,其實都是勞苦功高的程式設計師們的傑作。
      
      
        電腦本身是一隻笨牛,程式設計師下一道指令就好像是揮一下鞭子,這隻笨牛才懂得走一步。
       
        所以真正聰明的是我們人類,是我們指揮電腦去執行這些千變萬化的動作。電腦只是工具,我們可以利用它來做很多事。
                     
        就好比筷子是工具,我們利用它來吃很多東西,但沒有人會去崇拜筷子,所以大家也不必去崇拜電腦。       
      
        因此,不必急著學電腦的原因實在太簡單了,因為這種技術等到要用的時候花一點點時間去學就會了。
      
       
      
        像我的兒子,一直到一歲多頭髮還長得很稀疏,牙齒也沒長出幾顆。我太太當時曾經擔心他頭髮和牙齒長得太慢,我就跟她說:「妳到任何一間小學看看,找找看有哪一個小孩是光頭或是沒牙齒的。」
      
       
      
        我的意思是這些東西遲早都一定會長出來,根本不用著急。學電腦也是一樣,它只是一個工具,學一、兩下就會了。孩子這麼小就急著讓他學,等到長大了每一個人遲早都會這些東西,早學頂多只是現在可以在客人面前炫耀,但是隨之而來的害處要遠大於這些一時的虛榮。
      
        首先,幼兒用電腦對身體健康有害。先來看我們大人好了,電腦螢幕看久了眼睛會累、會乾澀、會頭昏眼花;
      
        然後滑鼠、鍵盤用久了會肩膀痠痛,手臂、手肘加手指痠痛,這種疾病的正式名稱叫做 RSIRepetitive Strain njury ),中文翻成重複施力傷害,包括手腕神經壓迫症、脊椎神經傷害、頸部和腰部痠痛等等;
       
        傳統的螢幕顯示器有輻射線,現在的液晶螢幕照樣有光點閃爍造成的眼睛疲勞。大人覺得不舒服會自動休息、自動去看醫生,但是小孩子玩得高興很可能就不理它了。
      
        而且現有的電腦設備都是根據大人的體型來設計的,什麼人體工學電腦椅、人體工學滑鼠加鍵盤,都是大人的尺寸。然後螢幕擺放的高度和角度,很少因為要給小孩子用特別來做調整。
      
        小朋友發育還不完全,這時候就用這些高科技的產品來操他們,真是非常殘忍的事。我常常看到小朋友仰著頭、拉長脖子、目不轉睛盯著電腦螢幕,小手用力地推著滑鼠、小手指吃力地按著滑鼠按鍵,按一下都很費力了,有時候還得「雙擊」,就是很快按兩下,這樣操下去對肌肉發展有好處嗎?對骨骼生長有好處嗎?對視力發展有好處嗎?看到這種情景真是叫人痛心。
      
        然後,太早用電腦會阻礙學習。
      
        我們回想在學習過程中,大部分重要的知識,不管是靠老師講解或是靠自修,大都是從書本上得來的。所以自己從書本上的文字、圖片上學習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我們看看這些小孩子所謂玩電腦是在玩些什麼,除了電腦遊戲以外,就是那些所謂「益智性」的所謂幼教光碟。       
       
        這些「益智性」的教學軟體也是設計的跟遊戲一樣,有可愛的造型和炫麗的聲光效果,目的是要孩子們「從遊戲中學習」。比如說學ㄅㄆㄇ,最後還是跟 Hello Kitty一起跳來跳去;或是學 123,最後還是跟天線寶寶一起爬山、翻滾。
       
        有句話叫做「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這個道理用在學習上也是一樣。在一開始學習的時候,就讓他們習慣這種嘻嘻哈哈、聲光炫麗的學習方式,是不是以後學每樣東西都得像這樣生動好玩才能學?
       
        我一直認為從圖片培養想像力,然後培養從文字閱讀中獲得樂趣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認為,不管是從幼兒身體健康的觀點,或是心智成長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方面,給幼稚園的小朋友用電腦並不是明智之舉。
      
      
      
        我知道很多家長很喜歡這種幼教軟體,因為小孩子會喜歡玩,所以在家裡面可以隨時打開電腦讓他玩上一陣子。相信有小孩的人都知道這代表了什麼?
      
        就是小孩可以自己玩,不會來煩我們,大人們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所以這是多麼偉大的發明。
      
        小孩都喜歡看電視,但整天看「迪士尼頻道」或是「東森幼幼台」也有看煩的時候,現在又有這些電腦幼教軟體,電視看累了就來玩電腦,從電視螢幕前面搬到電腦螢幕前面,還可以贏得「學電腦」的美名,對家長們來說是多麼方便又美好
的事。
      
        我想講幾句重話,不想陪小孩、懶得自己教小孩,就不要生小孩。 既然已經生了,就要花時間去陪他,自己去教他。不是小時候丟給要花錢的菲傭或是不必花錢的阿公、阿嬤,長大一點就丟給幼稚園老師,或是乾脆把小孩擺到電視螢幕或是電腦螢幕前面,然後自己就沒事了。
      
       我自認還算是個稱職、有經驗的資訊從業人員,所以請大家認真思考我的話。
      
        電腦操作這些技巧只不過是雕蟲小技,操作滑鼠、開關視窗、點選主選單,還有最傷手指肌肉的「雙擊」等等,都是沒什麼大不了的東西。另外像是製作文件、簡報資   料等工作,也都是按表操課的一般技術,智商再低都學得會。拿「會用電腦打報告」、「會上網看網站」這種東西來炫耀,實在會笑掉人家的大牙。
      
        我要強調的是,電腦是很重要沒錯。我自己就是在資訊界工作,使用電腦是各行各業每一個人都必備的技能。但是使用電腦這種工具的能力要培養非常容易,可以說要用到的時候再來學都來得及。
      
        小朋友們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可以玩的東西很多,學電腦可以等長大一點再來。
      
        況且現在急著學,學到的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東西。打電動、上網每個人都會,中文打字、用電腦畫圖,甚至做投影片當報告,這些哪一個是不得了的東西?大家想想,中文打字最快的、創世界紀錄的,都是出自哪些了不起的學校的學生?所以這些是了不起的技術嗎?
      
      
      
        我現在都還是用這個奇笨無比的微軟新注音輸入法,照樣可以打完整篇文章。這些沒什麼學問的東西就這麼急呼呼要小朋友們去學,到底是為了什麼?
      
       
==============================================================
        英文有這麼嚴重嗎?
      
        再來談談學英文。我的意見也是很簡單,就是幼稚園的小朋友不必急著學英文。
      
        前陣子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廣告,一個戴眼鏡、乾瘦的男孩搖頭晃腦,身體劇烈擺動,用誇張的手勢和語調進行英文演講。
       
        這原來是一家知名兒童英語班的廣告,記得它的旁白好像是「這個孩子為什麼這麼優秀」,可是我的感覺卻是「這個孩子為什麼這麼惹人厭」。
      
        小時候如果班上有這種同學,不召集兄弟們每天照三餐修理他才怪。為了練英文弄成這副德性,人緣又不好,實在是划不來。
      
        問題是「有這麼嚴重嗎?」
      
        學英文一定得搞成這樣嗎?
      
        看美國人講話,沒人像這樣誇張吧。學習另外一種語言,應該不是這麼嚴重的事吧。
      
        相信現在大家都有共識,就是新一代的中文程度越來越差。沒有閱讀興趣,閱讀能力下降,寫作能力當然也跟著變爛。
      
        滿嘴可以稀哩呼嚕講個不停,卻不知所云,一拿起筆就像拿鋤頭千斤重,連寫通順的文句都有問題。
 
      
        接下來如果從幼兒就開始教英文,以後他們的中文程度會更差。因為學習的時間就是這些,要學的東西越多,當然就瓜分掉原來學習項目的時間。
      
        我見過很多電腦程式設計師,自稱會很多種不同的程式語言,但是後來我們發現這些人對每種程式語言都只懂得皮毛,雖然看起來會很多,履歷表列出來滿滿一大段,不過只會寫很簡單的程式,進階的運用根本沒辦法。
      
        真正的高手有的只會一、兩種程式語言,但是鑽研得很深,所以可以運用自如、無所不能。相信任何公司要找人,都會要找後者。
      
        而且我們都知道,只要已經熟透某一種程式語言,要再學一個新的程式語言就不是難事。
       
      
        我認為學人類的自然語言也是一樣的道理,總得先有一種語言的基礎,再來學第二、第三種語言。這樣對本國語言、文字的運用已經嫻熟,看得懂艱深的文字,寫得出通順、優美的文句,以這個為基礎來學外國語,才能學得好。
      
        不然每種語言都懂得很膚淺,就好像只會用多國語言來說你好、再見、吃飽沒,我們要培養的就是這樣的下一代嗎?
      
        幼稚園還好,過一、兩年開始唸小學,大家就會親身體驗這些所謂教改學者的可怕。
      
        應該很多人都知道美國人的數學程度很差,不過大家可能很難想像到底有多差。
       
        我曾經參與過一個開發美國學生數學教學軟體的專案,他們的大學申請入學是根據一個叫做 SAT的考試,裡面有數學這一科,它的數學程度就甚至比我們當時國中數學還簡單。
      
        一元一次方程式、二元一次方程式、最基本的圖形幾何,就是這樣而已。
      
        所以說我們的國中生數學程度就比他們的高中畢業生還好,事實就是如此。
      
        但是現在我們的數學教材一直修改,目標竟然是要和美國的教法看齊。像是不必背九九乘法、要用加法來算乘法、用減法來算除法,搞得中小學老師們無所適從。
      
        這種新數學搞到最後發現中小學老師們叫苦連天、學生叫苦連天、家長們也叫苦連天,唯一因為這些建構數學受益的人,竟然正是那幾個始作俑者的教改學者。
       
        他們可以打著建構數學的招牌在外面開班授課,更厲害的是他們不只教學生,還可以開另外一種班,教家長怎麼回去教小孩。
      
        本來教改是要讓學生減輕補習壓力的,結果反而讓家長也有補習壓力,讓這幾個大學教授們賺得更過癮。
      
        反正這些半吊子學者的理想,就是要把台灣的小朋友都教成像美國人。英文能力要跟美國小孩一樣好,數學能力要和美國小孩一樣爛。等上了高中、大學,因為要讀原文書,所以非得看懂英文才行;在工作上要跟外國人溝通,所以非得會講英文才行。
      
        但是幼稚園的小朋友們為什麼非得要學英文?為什麼非得要跟老外聊天?有的小孩連台灣話、客家話都不會講,跟阿祖、阿公、阿嬤都沒辦法溝通了,還要急著去跟老外打屁?
       
      
        大家說要儘早學英文,因為現在英文是國際語言,美國是世界強權。所以能夠越早學英文,就能從小就開始像美國人,長大之後才不會輸給別人。       
      
        但是所謂的「美國人」,真的就是這麼優秀的民族嗎?我們就得樣樣跟他們看齊嗎?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6iCm4TORExSCE__7u24-/article?mid=355&prev=356&next=354&l=f&fid=10






*********************************************************************************

關於父母「以身作則」這件事…

父母以身作則是好事,
但因為教養孩子而放棄自己,
違背「做自己」的任務,
長期下來,孩子也容易迷失,
甚至不懂得做自己。

小綠今年32歲,有一個愛她的老公,兩個貼心的男孩,在旁人看來是令人稱羨的幸福家庭,可是最近,她卻一臉悶悶不樂,一問之下才知道是孩子的教養問題。小綠無奈的分享,前幾天因為自己喝了一杯咖啡,被孩子當場抓包:「媽媽妳不是說不能喝咖啡嗎?為什麼妳可以喝?」又或者前幾天因為孩子做錯事情,小綠生氣責備時,卻被孩子義正嚴詞的回:「媽媽妳不是說大小聲很不禮貌嗎?妳應該先跟我道歉!」害怕自己沒有盡到父母以身作則的榜樣,小綠只好默默壓抑自己原本的愛好跟個性,只是卡在做自己跟教養孩子中間的小綠大呼:「以身作則真的好難阿!」
心理學博士許皓宜說,父母以身作則是好事,但因為教養孩子而放棄自己、違背做自己的機會,不僅造成父母情緒壓抑,可怕的是,孩子長期在父母情緒壓抑下成長,也容易迷失,甚至無法做自己。所以,在面對孩子的教養問題,許皓宜始終保持一個態度,就是:「做自己!」因為家長做自己,孩子才能學會做自己。
 家長應在「做自己」的前提下「以身作則」
面對孩子的教養問題,許皓宜表示,父母以身作則是好事,只是,以身作則應該有些限制及前提,她認為父母應該在「做自己」的前提下,以身作則。
許皓宜說明,很多教養孩子的書都提到,在教養孩子的同時,家長應該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成長的榜樣。針對這樣的說法,許皓宜有不同的看法,她說,以身作則的真正用意是讓父母親抓住孩子模仿性高的階段,來做一些「好的事情」,像是垃圾分類、不闖紅燈等道德上的模範,父母這樣的以身作顯得特別重要。
然而,父母的以身作則若發生在親子間的相處呢?比如上面的例子,小綠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雖然以身作則警惕自己,但另一方面卻必須放棄做自己的任務,結果變成小綠必須在隱藏自己的狀況下教養孩子,許皓宜說,如果以身作則必須壓抑父母做自己的機會,那孩子將來學到的是否也是壓抑自己?這樣的過程中,其實也正在扼殺孩子做自己的機會!
所以,許皓宜說,要當一對好的父母,除了父母彼此間相愛外,最重要的就是仍然可以「做自己」,那麼孩子才能學會做自己。

 以身作則之外 應建立家長的權威性
那家長就會疑問:「教養孩子時,如果做自己跟以身作則間相違背時,那該怎麼辦?」就像是明明小綠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不准喝咖啡,可是自己卻做不到,結果引發孩子用父母教他的話來吐槽他們的情況,該怎麼辦?
針對這樣的問題,許皓宜說,家長跟孩子本來就不能相提並論!她解釋,在家庭心理學上,父母的權威在家庭扮演非常重大的腳色,家長應是家中「建立規則的人」,而孩子的腳色則是必須遵守這些規則,家長應讓孩子了解,在他們現在的年齡層,就必須要有他們應該遵守的規範,而不是跟家長相提並論。
舉個例子來講,大部分父母都不希望孩子喝咖啡,因為會影響孩子的發育,所以家長就必須以身作則也戒掉咖啡嗎?當然不是!許皓宜分享,她自己喜歡喝珍奶,也時常在孩子面前喝,但她的孩子卻不曾吵著為什麼媽媽可以喝自己卻不能喝的問題,其中的關鍵便在於教導孩子「為什麼」不能喝,當孩子「懂得」自己的年齡,喝這樣的飲料會有害健康,自然就不會跟父母爭吵誰可以誰不行的問題了。
許皓宜說,會有以身作則想法的父母,通常都是很棒的父母,但前提是要讓孩子了解,以身作則的「彈性」和「限制」,因為住在父母供給的家中,孩子得要學習「父母是Boss」,學習自律、了解規則的重要性,過了小學中高年級後,再開放給孩子更多的空間,孩子就不會有無法無天的未來。
● 許皓宜:「父母是人,不是神。」
許皓宜說,心理學談到,孩子還小的時候會將父母神化,對孩子來說,父母就像老天爺、神、巨人一樣,沒有一件事情難得倒父母,然而,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會發現原來父母不是萬能的,也有事情無法解決,接著會體會到父母就跟自己一樣也是平凡人,並在體會過程中學會自我成長,其中,若孩子覺得父母是萬能的時間越長,對挫折忍受力就越低。
所以,許皓宜建議,家長真的不需要像超人一樣,總是替孩子設想、解決太多事情,因為每當父母替孩子做一件事,就等於扼殺一次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一次次後,孩子對挫折忍受力就會越來越低,「家長們要曉得,孩子即將融入的社會現實並不是這樣美好的!」許皓宜強調,教養孩子應適時放手,讓孩子從小就能自我成長,並且在家長可以做自己的狀態下,帶孩子看世界。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focus.asp?sid=89&id=1060







*******************************************************************************
爸媽別吵啦!
教養觀念差異多,寶寶很頭痛

採訪╱李政青
諮詢╱三之三國際文教機構顧問 梁仲怡

世界早已成了一個地球村,人口流動頻繁之下,你的另一半當然有可能是個和你成長背景截然不同的人。談戀愛或許還甜甜蜜蜜沒問題,但當寶寶一出生,夫妻倆都想將寶寶教養成跟自己相像的那個人時,問題就來了。
爸媽吵吵吵,寶寶暗傷懷
當爸媽教養觀念不同時,往往都有個壞習慣,就是直接在孩子面前吵了起來。吵架雙方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但吵到後來,寶寶的感受可一點都不好。三之三國際文教機構顧問梁仲怡表示,孩子在三歲之前並沒有選擇、判斷的能力,因此,如果父母的教養一致,讓寶寶有個規則可以遵循,寶寶會比較有安全感,情緒發展也穩定許多。
相反的,假如爸媽想法處處相左,寶寶這次跟媽咪邊玩邊吃很開心,下次這麼做卻被爸爸指責,久而久之,不僅不容易培養出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寶寶在找不到一個清楚的規範之下,情緒也會不穩定,時常焦慮。即使是還不會說話的嬰兒,寶寶還是感受得到爸媽吵架的氣氛。在吵架的風暴中,孩子往往不明所以,誤認為是自己的錯誤造成父母口角,心中充滿罪惡感,無法釋懷。
不穩定的情緒與罪惡感往往會伴隨寶寶一路成長,進而影響到日後的人格發展與學習狀況。在孩子心中留下永遠的陰影。儘管大多數人不常注意,但這類童年回憶的影響往往持續一輩子。除非寶寶長大後勇於自我探索、調整,才有可能將陰影消除。
溝通、尊重,免吵架
因此,若是真的為了寶寶好,梁仲怡老師建議,爸媽最好在結婚前就要充分溝通協調,認識雙方家庭,了解兩人過去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成長、未來想要什麼生活、要不要有寶寶、有了小孩之後,對小孩的期望又在哪裡等等。先大致確定兩人有何共同的想法,差異又在哪裡,省的結婚後才為了這些問題吵翻天。
此外,想法會出現重大落差的夫妻,大多因為原生家庭的教養差異本來就很大,例如異國婚姻、宗教信仰、貧富差距、省籍、居住地區等,都會影響每個人從生活習慣、文化背景乃至於人生觀等等層面的異同。若要避免這些根深柢固的差異成為爸媽日後爭執的導火線,最重要的是,夫妻倆平日就要互相尊重,以愛為基礎,多看看對方文化的優點,不要讓自己的文化優越感太過旺盛,造成對方不舒服。
就算真的有爭執,也要千萬注意,別爭著爭著就在孩子面前吵起來了。梁老師特別提醒,許多父母爭執的出發點雖說是為了孩子好,但吵到最後,根本就是在爭誰對誰錯,要在這場爭吵中分個你贏我輸才罷休。至於孩子的需求?早就拋到腦後去了。所以,當夫妻倆溝通著就發起火時,記得冷靜一下,不管誰的方法有理,先想想哪個方式最適合小孩。
其實,教養歧見不只是教養問題,說到最後,根本就是婚姻問題。能不能解決?夫妻倆的感情基礎夠不夠也是關鍵。感情不夠,吵著吵著就離婚了也是常見的事。要如何解決?就看夫妻雙方的智慧了。

(取材自嬰兒與母親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2_63.asp








********************************************************************************
父母個性對孩子的影響-
急躁VS耐心,內向VS外向
採訪/陳姵樺
攝影/于魯光
教養者的個性對孩子來說是影響深遠的,父母因個性表現出來的教養態度,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慢慢發酵,孩子未來的處事態度、做事方式甚至生活方式,都有可能受到影響,所以爸爸媽媽們不要低估自己的影響力。
此系列將針對七對十四種對孩子影響較大的父母個性特質做介紹,除介紹各種個性的特徵外,每一種個性會對孩子造成怎麼樣的結果也有詳細的說明。親愛的爸爸媽媽們,你們是屬於哪一種個性呢?可以自我檢視一番並做調整改善。
急躁VS耐心
急躁
特徵:急躁的父母會要求小孩做事要快,會不斷催促小孩。急躁的父母通常耐性不夠且容易情緒不好。
影響:二歲以前的小孩特別需要安全感,看到大人因急躁情緒不好,小孩易受到驚嚇、沒有安全感。在此情況下,小孩會不敢去探索、拒絕學習新事物、沒有自信以及會依靠大人完成事情。急躁的爸媽容易養出急躁的小孩,若是親子關係惡劣,小孩則有可能與爸媽個性相反,會故意拖拉。
耐心
特徵:不會催促小孩快點長大,會花時間與小孩相處。
影響:耐心的父母小孩不用去爭取時間,可以慢慢學,因不必急著完成某件事情,做事較易成功。在這種情境下,孩子會主動去做一些事情,也較喜歡自己完成事情。
內向VS外向

內向
特徵:喜歡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不太喜歡接觸別人。發生問題會做內歸因,經常陷入沈思,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較多。與外界有距離,情緒表露機會少。
影響:個性內向多一點的父母,因自己喜歡一個人獨處,會忘記孩子需要與外界多接觸;而父母經常沈思則會讓小孩覺得父母不理他。內向的父母,孩子社會化的經驗少,語言學習及肢體運動的機會也少。
建議:其實每個人都兼具內向與外向的個性,只不過有些人內向多一點,有些人外向多一點。黃倫芬主任表示,大家要謹記——個性是來幫助你的,不是你來遷就、服務你的個性。所以內向多一點的家長可以鼓勵自己帶小孩參加活動,讓自己的內外向個性趨於平衡。能拓展自己的個性可以讓生活更愉快。
外向
特徵:將注意力放在外面,忽視家裡。不容易靜下來想自己要的是什麼,發生問題會歸咎別人,比如自己情緒不好而打了小孩,會歸咎於因為小孩脾氣壞不得不打他。
影響:家長精力充沛、喜歡往外跑,但如果小孩子不喜歡常往外跑,孩子會產生抗拒的心裡。當父母將心思放在外面時,小孩會覺得因為你而犧牲了我自己,久而久之會慢慢與父母疏遠,只愛做自己的事。
建議:讓自己外向、內向的個性平衡一下。
(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2_50.asp








*********************************************************************************
父母個性對孩子的影響-
完美主義VS有原則,批評VS讚美,服從VS同理心
採訪/陳姵樺
攝影/于魯光
完美主義VS有原則
完美主義
特徵:父母對小孩的要求永遠不夠。
影響:有完美主義的父母,小孩的生活可以用「痛苦」來形容,因為不論小孩事情做得多好,父母永遠都嫌他做得不夠好。在這種情況下小孩會覺得自己是為別人而活,不是為自己而活。 完美主義的父母,小孩會將父母的標準內化成自己的標準,就算日後小孩在工作上或是能力上有一定的成就,仍然會覺得自己做得並不好。焦慮、神經質、不懂得享受、放鬆以及活的辛苦是完美主義父母小孩的特徵,若是孩子對父母徹底失望的話,孩子會出現自私的心態。
有原則
特徵:父母只列出幾點小孩需要遵守的重點事項,至於其他生活中的小細節則不會管太多。小孩可以明確的知道大人的要求是什麼,孩子可以為自己而活。
影響:父母只對一些重點事項跟小孩講原則,這種父母會幫助小孩做一些事情,但不會幫太多,幫到一定程度就會放手給小孩自己做,在這種情況下,小孩做事成功會有成就感但也會感謝父母。有原則的父母可營造一個溫暖的家,小孩會將家當成可以放鬆的地方。有原則的父母其小孩會較獨立、有自己的想法,不會去討好人,崇尚法律但不崇尚人,會就事論事。
批評VS讚美
批評
特徵:凡事喜歡批評是年輕父母(30歲以下)容易有的個性,愛批評的人對任何事都先講不對的,小孩不論做什麼事,都會遭到批評。
影響:小孩會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是錯的,挫折感重,會懷疑大人不愛他,親子之間的疏離感嚴重。愛批評的父母,其小孩愛擺臭臉,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可能會演變成小孩是需要父母,不是愛母,小孩需要父母的權力與金錢來得到舒適的生活,小孩對父母並沒有感情。
愛批評的父母小孩晚上會睡不好,因為白天父母不會給小孩反駁的機會;有的小孩會形成叛逆、我行我素的個性,不論父母怎麼唸、怎麼管,都沒用,孩子都不會理睬,因為表現得再好也得不到讚美,乾脆不理父母了;另外一種是小孩壓抑太久,在家裡與在外面的表現會不一樣,而且孩子會保護自己不會被罵。
讚美
特徵:對小孩會多給鼓勵,比較不會責罵小孩。親子關係良好。
影響:喜歡讚美小孩的父母,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受疼愛的,這種小孩晚上會睡得好,而且愛笑,因為再怎麼錯父母也不會責難。小孩不會刻意去討好大人,有自信並且能夠呈現自己真正的一面。
注意:父母過度的讚美小孩,小孩若本身能力不足,出去社會容易受挫折,而且會比較自我。不過就算小孩在外面受傷,仍然可以回家療傷,利還是多於弊。
服從VS同理心
服從
特徵:父母會要求孩子照著自己的要求做事,絕對不可以反抗父母的意思。中國很多父母是這樣的個性。
影響:從小被人支使做這做那,小孩完全沒有自己,只有大人的想法,容易養成妥協的個性。在這種情境下長大的小孩,主動、創新的能力被毀,信心無法培養,沒辦法激發潛能。 父母樣樣要小孩服從,小孩日後做事會有應付的心態,事情只要過得去就好,不願意多做一點。這種小孩長大後會將休閒與工作分的很開,沒辦法將休閒與工作融為一體;比如這種小孩長大後當公務員,在工作中會服從、求安定;不過在休閒上,則會從事刺激的活動,與在工作上求安定的態度有極端的表現。
建議:雖然父母要求子女服從的出發點通常是善意的,但請父母想一想,雖為孩子好,但不能剝奪孩子的自主權。
同理心

特徵:有同理心的家長是可以調整自己的想法,就算孩子的想法與自己不同,也不會馬上否定,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為孩子著想。能同理於小孩的父母在孩子犯錯時不會生氣,會慢慢說服小孩改正。
影響:因為父母多用溝通的方式與小孩相處,孩子從小可以學到跟人溝通的社交能力,這對未來踏入社會幫助很大。有同理心的父母,其小孩較會替別人著想,不會要求別人要服從他。

(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2_49.asp







*************************************************************************
父母個性對孩子的影響-
嚴謹規律VS放任,嚴肅威權VS開朗民主
採訪/陳姵樺
嚴謹規律VS放任
嚴謹規律
特徵:要求別人跟自己一樣,對與錯很極端,較不客觀、彈性。
影響:當嚴謹規律的父母要求小孩跟自己一樣,而小孩做不到時,父母會想改變小孩或是不高興。若是小孩順著父母的個性,可能會變得跟父母一樣,成為固執、僵硬的人;若是小孩因父母的態度與父母成為對立的狀態,小孩可能會變成一個小無賴,用此種方式來表達對父母的反抗。
放任
特徵:對自己要求少,對很多事都無所謂,經常掌握不住教育小孩的原則。
影響:大人跟小孩說十點鐘要睡覺,結果小孩拖到十二點才去睡,父母也沒有意見,這種狀況下小孩從小做事會沒有原則,會學會鑽漏洞,變得不守時,做什麼事都沒有計畫。
嚴肅威權VS開朗民主
嚴肅威權
特徵:傳統的中國父母都是此類型,希望小孩多聽少說,服從大人的意見。
影響:小孩會變得沒有意見、沒有主見,把別人看的比自己重。小孩容易學習父母以威權的方式對待別人,會將自己的價值觀強迫推銷給別人。
開朗民主
特徵:尊重小孩的意見,以協調的方式與小孩溝通。
影響:小孩較活潑,對事情較有意見,與別人相處時較能溝通,分享他人的意見。不過黃倫芬主任表示,有開朗民主的父母當然是一件好事,不過因為父母民主,小孩有時會意見太多,變成許多事情父母要經常與小孩溝通協調。
孩子小時候的模仿能力和吸收外界訊息的能力都很強,教養者的言行舉止對孩子來說有莫大的影響力,影響孩子的氣質、語言和個性,父母不要低估了自己的影響力,只有能自我成長小孩才會跟著成長。
(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2_48.asp






***************************************************************************

孩子最需要的幾件東西
     這一件禮物對於很多家長來說是太簡單的禮物,因為,沒有一個家長是不愛自己的孩子 的。
        可是,孩子們要的愛,不是家長們取代一切的疼愛,不是一切都百依百順的溺愛,不是一切都以孩子 為中心的寵愛,不是拼命搞智力投資的關愛
  孩子們要家長把對孩子的愛表達出來,還要家長給他們完整的愛。
  孩子最需要的東西之第一件 孩子臨睡前的一個吻
  孩子臨睡前的一個吻,孩子遇到困難時輕拍他們肩頭的手,孩子受了委屈時一個溫暖的懷抱,孩子回家時的一個問候,還有一句爸爸媽媽愛你的表達。這是我們採訪的數十名孩子表示出的想要的愛的方式。還有一些孩子提出:爸爸媽媽為什麼不能在一起,一起來愛我?”
  專家建議:中華民族是一個講究深沉含蓄的國家,長輩都不願意表白自己對孩子的愛,可是,孩子們需要家長把愛說出來做出來。另一方面:這些年來一直都居高不下的離婚率又讓很多孩子失去了完整的愛,作為家長應該創造機會讓孩子能盡量享受完整的愛。
  孩子最需要的東西之第二件 請尊重我的個人形象
  把孩子打扮成酷哥、靚妹都是現在的家長們很願意做的一件事,至於孩子們是不是喜歡家長給自己設計的包裝就不管了。有些家長總是愛用自己孩子的缺點去比別人家孩子的優點,有些父母總是在別人面前說自己孩子的不好,而不當眾對孩子進行表揚。在我們的採訪中,有80%以上的孩子對家長的這些行為表示不滿。孩子也重視自己的個人形象。
  專家建議:給你的孩子適合他們年齡的打扮,讓你的孩子獨立地去從事一些事情,然後說一聲:做得好!”在外人面前,如實地誇獎自己的孩子。
  孩子最需要的東西之第三件 爸爸媽媽的尊重
  把孩子的秘密當做笑話對別人講,家長們對孩子的一些良好行為通常不能給予適當而及時的稱贊,而對孩子的錯誤,總是不分場合地過分指責和嘲笑。
  專家建議:兒童的自尊是通過父母對其尊重培養出來的。尊重意味著你必須將孩子看成是獨一無二的這一個,允許孩子發展自己的愛好和追求。尊重他的個性,不要什麼都替他做主,多對孩子伸出拇指而不是食指。
  孩子最需要的東西之第四件 爸爸媽媽給我當榜樣
  在孩子的整個成長期,都會模仿父母的行為,並以父母為楷模。
  專家建議:家長應時刻提醒自己,你的孩子正在觀察你,因此你必須十分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把你自己當成一個好榜樣,作為禮物送給孩子。
  孩子最需要的東西之第五件 告訴我做人的道理
  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需要家長提供一些為人處世的規則,以使其懂得凡事不能為所欲為,以及自我約束的重要性。這些教育卻不能是生硬的。
  專家建議:你所規定的一切一定要讓孩子理解,而且一定是正確的。對一切人和事要平等對待。
  孩子最需要的東西之第六件 讓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玩
  60%以上的孩子,和家長在一起遊戲的時間平均每天不到半個小時,20%的孩子不到15分鐘,另有近20%的孩子在一天之內見不著家長。對於孩子們來說,再多的玩具,再好的保姆,再高級的幼兒園也代替不了爸爸媽媽。
  專家建議: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也要抽出時間來和孩子在一起盡情地玩兒,要讓孩子知道他在你心目中始終是孩子最需要的東西之第一位的。在玩兒的時候,你一定要愉快而不是應付,讓他知道你非常樂意與他在一起。
  孩子最需要的東西之第七件 給我一個小伙伴
  孩子需要與同齡或略大的孩子玩耍,和伙伴在一起孩子能學會妥協、同情和合作,還會發展出一些新技巧、興趣、責任心等等。可是,沒有伙伴成為現在城市孩子最大的煩惱。
  專家建議:家長們可以把緊閉的房門開啟,迎接孩子的伙伴,或是讓孩子走到外邊去接觸更多的朋友。
  孩子最需要的東西之第八件 和我一起養成好習慣
  在現在這個時候,這一件禮物就更顯得重要,大部分孩子覺得以前父母不愛打掃衛生,不愛鍛煉,不注意飲食衛生。而近來,家長們都在改變著自己的生活,孩子們很高興。
  專家建議:保持你的好習慣。
  孩子最需要的東西之第九件 給我一個可達到的目標
  孩子沒有出生就開始學習,孩子剛睜開眼睛看世界就面臨著學習的壓力,孩子剛會說話就開始讓孩子學著閱讀,孩子一天天地長大,目標也一個個地增多,學習的壓力就越來越大。所有的孩子都不希望家長拔苗助長。他們說:我們要的是學習的動力而不是壓力。
  專家建議:對孩子來說,壓力過大會影響他們學習的內在動力。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來自家長的理解和合理的目標要求。孩子最需要的東西之第十件讓我們一起笑起來
  我們的父母太嚴肅,太沒有幽默感。這就是很多孩子覺得影視劇裏的父母很出色的一個原因,因為,那些父母總是和孩子一起歡笑。
  專家建議:傳統使很多父母覺得,在孩子面前就應該嚴肅,這樣才有威嚴,其實,愛笑的父母會讓孩子看到生活輕松和愉快的一面,讓他們對生活充滿信心。不要總是對孩子一本正經,笑聲能讓他們更加熱愛生活。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lele3109/article?mid=16738&prev=17072&next=16733&l=f&fid=78





*******************************************************************************

夫妻教養不同調的溝通小秘訣

作者:李宜蓁 出處:親子天下
夫妻教養不同調,如果不懂得妥善處理,芝麻綠豆小事也會成為離婚導火線。專家提供幾個建議,告訴你在氣頭上與吵架後,怎麼做最明智。

--------------------------------------------------------------------------------

 「小寶,跟你說過多少次,喝湯的時候不要灑出來,弄得整個桌子都是,你為什麼聽不懂!」「你有必要這樣大驚小怪嗎?擦一擦就沒事了。乖,小寶不哭。」「好,你最行,那以後你自己教好了!」

不過就是喝湯這種芝麻綠豆大的事,怨氣積久了,也能讓夫妻水火不容,鬧到想離婚。

對教養方式莫衷一是而引發衝突,是每對夫妻必修的家庭學分。「婚姻滿意度U型論」的研究指出,夫妻有了小孩後,兩人對婚姻的滿意度從剛結婚時的最 高 點跌落谷底,指數持續低迷,等小孩長大後,滿意度才會逐漸回升。

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系主任 高 淑貞分析,夫妻來自不同的家庭,有各自的成長過程和訓練背景,因此教養不同調是必然存在的,不必太過擔心與掙扎,「該如何正向看待,以正確態度面對它,讓滿意度曲線有機會回到U型,而非L型,才是最重要的。」

教養不同調引發家庭風暴,牽涉了男女性別差異、教養分工不平衡、對小孩容忍度不同以及溝通方式的不成熟等結構性問題。

電影「KISS情人」中,布魯斯威利與蜜雪兒菲佛飾演面臨婚姻危機的夫妻,「其中有個畫面令人印象深刻,就是一張雙人床上躺了六個人」,台北張老師中心資深義工董小玲認為,覺察自己和另一半原生家庭的價值觀與文化差異,是理解教養不同調的開始。

藉著不同調回溯原生家庭和成長經驗,有助於整理腦中從小便開始累積的「如何當父母的檔案」,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黃迺毓說:「當父母其實是很有收穫的事。如果沒有當父母,你可能一輩子都想不起來是怎麼長大的。」

氣頭當下與事後溝通
面對教養不同調,專家們分別在「氣頭上」與「事後溝通」做出幾點建議:

.氣頭當下:

一、數到五、抽離現場:察覺到自己的情緒快要不能控制時,先深呼吸,心裡默數一到五,穩定自己後,告訴對方你必須暫時離開至少半小時,因為那絕不是溝通的好時機。

二、耐住性子、不介入:看不慣另一半教養孩子時,尊重對方的權力行使,不在孩子面前大張旗鼓表示反對意見。這是人性,談判 高 手都知道,你沒辦法在衝突的時候讓對方順服你。「當孩子的身體可能因此受傷,才是唯一適合介入的時機。小孩的心靈應該不會脆弱到被一句話傷到自尊,教訓的言語該嚴厲到什麼程度,都可以事後溝通協調」, 高 淑貞認為,急著當場去彰顯「你那是什麼笨方法」是最事倍功半的做法。

.事後溝通:

一、吵就吵吧沒關係:事情過後,不要害怕兩人單獨面對面把話說開,夫妻雙方保持開放態度溝通,親職壓力才有發洩的出口。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心理行為系教授黃維仁指出,長期習慣或逃避差異衝突的伴侶,離婚率較 高 。

二、學習情緒管理:怒氣攻心時,很難回頭看自己的原始情緒為何。爭吵的過程需要很多的愛與包容,在沒有第三者的情況下,通常講到最後還是在傷害對方,因為只有你最了解說什麼會把對方完全打倒在地。如何更敏銳的覺察自己和對方的情緒是被什麼挑起,並加以疏導,是有效溝通的關鍵能力。

三、傾聽、表達情緒與需求:董小玲提出一個簡單的溝通方程式:單純描述事件+自己的感受=溝通新語言。例如「你剛剛那樣做,我覺得很受挫。」對方的話和行為你都不加以評論,是帶雙方遠離風暴中心的最好方法。誠心聆聽對方,不做負向指責(尤其是不把對方的家人罵進來),戒掉無效溝通用語,並學習表達自己的情緒與需求,營造一個具有安全感的溝通環境,都很重要。

四、頓悟與接納:透過爭吵,了解自己和對方極端堅持的底線為何,「原來你就是那樣想」,接納對方就是和自己不一樣。如此一來,也知道在哪些地方可能改變對方,哪些地方就不必多費力氣。

五、聰明分配教養責任:研究發現,除了主要教養者母親之外,有父親充分參與教養,小孩會比較聰明。「很多爸爸當兒子當習慣了,不知道在教養上能做什麼」,友緣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副執行長黃倫芬認為,擔任主要教養者的媽媽應適時主動地分配工作給爸爸。董小玲則提醒,媽媽要選擇性分配工作,「事先預想到他主導這件事的結果,你若不能接受,就不要分給他做;既然分出去了,就要全權尊重對方的影響力。」

六、天時地利人和:由比較願意溝通的一方,小心地挑選另一半比較能講話的時間點,主動展開議題。這個時間點只有夫妻自己知道,最好選擇一段長且完整的時間。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9JqeSt.cERmoSKqGh4m1jFJM/article?mid=4079&prev=4080&next=4078&l=f&fid=53









**********************************************************************



小心7個壞習慣 讓孩子越來越笨!!

壞習慣1:長期飽食

現代營養學研究發現,進食過飽後,大腦中被稱為「纖維芽細胞生長因數」的物質會明顯





增多。這些纖維芽細胞生長因數能使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發





生。如果長期飽食的話,勢必導致腦動脈硬化,出現大腦早衰和智力減退等現象。

壞習慣2:輕視早餐

不吃早餐使人的血糖低於正常供給,對大腦的營養供應不足,久而久之對大腦有害。此外





,早餐質量與智力發展也有密切聯系。據研究,一般吃高蛋白早餐的兒童在課堂上的最佳





思維普遍相對延長,而食素的兒童情緒和精力下降相對較快

小朋友每天養成吃早餐的習慣,人會機靈聰明些,讀書寫字精神也會集中些。不過,很多





小朋友所吃的早餐,都不是很有營養,例如熱狗煎蛋、泡麵、薯餅`、雞塊等,這種早餐





不但油分高,鹽分也高,小朋友吃完早餐已經用完一天兩克的食鹽分量了。

壞習慣3:甜食過量

甜食過量的兒童往往智商較低。這是因為兒童腦部的發育離不開食物中充足的蛋白質和維





生素,而甜食會損害胃口,降低食欲,減少對高蛋白和多種維生素的攝入,導致機體營養





不良,從而影響大腦發育。

甜食病1:營養不良

甜食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飽腹感,導致他不想吃正餐。由於甜食中除了大量的糖外,幾乎沒





有孩子正常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其他營養物質,如維生素、蛋白質等。長此以往必然會造成





孩子營養不良,不是過於肥胖就是十分瘦弱。而孩子營養不良又會成為引發其他疾病的一





個重要因素。

甜食病2:齲齒

齲齒的發生與甜食有著密切的關係。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既能給菌斑中的細菌提供生活和





活動能量,又能通過細菌代謝作用使糖酵分解產生有機酸。 這些酸如果長期滯留在牙齒表





面和溝縫中,破壞牙齒表面的琺瑯質,而其中的某些細菌又會使牙齒中的蛋白質溶解形成





齲洞。

壞習慣4:睡眠不足

睡眠已經成為困擾大城市兒童的第一大問題。一項最新調查顯示,我國城市0—2歲嬰幼兒





每天睡眠時間比美國同齡孩子平均少1小時。專家表示,嬰兒睡眠少和父母習慣、環境





素有關,直接影響孩子今後發育、智力和學習,睡眠不足的孩子多動、好鬥、易怒,學習





問題多。因此,從0歲開始就應該培養嬰兒良好的睡眠習慣,這將使其終生受益。

睡眠不足者多動易怒根據規定,新生兒的睡眠總量應該在每天16—20小時,日間、夜間睡





眠量相等。而嬰兒的夜間睡眠應該為9—12小時,日間小睡,每次長度為30分鐘至2小時。





到9個月時,應建立起穩定的睡眠規律。

研究發現,晚間睡眠不足而白天嗜睡的孩子不僅發育緩慢,學習問題突出,注意力、記憶





力、組織能力、創造力和運動技巧相對較差。特別是在行為問題上,夜間晚睡的孩子更容





易出現好鬥,同時還可能伴有多動癥、自我控制能力差、精神不集中等癥狀,在情緒調節





上,更容易激怒。

此外,在生長發育中,夜間睡眠缺乏還會擾亂生長激素的正常分泌,使得免疫系統受損、





內分泌失調,代謝出現問題,易發胖。

睡眠習慣從0歲開始培養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專家餘文副主任醫師告訴記者,兒





童良好的睡眠習慣應該從0歲開始培養。現在很多不良睡眠習慣都是父母造成的。比如,





不少年輕父母擔心孩子半夜饑餓,硬是半夜把他弄醒進行餵食。入睡前抱著孩子又哄又拍





,哄其入睡,甚至半夜裡只要孩子一哭就抱起來。專家認為,這些做法都是錯誤的。寶寶





半夜裡驚醒4—6次完全屬於正常現象,應該培養他驚醒後自動重新入睡的習慣。

大腦消除疲勞的主要方式是睡眠。長期睡眠不足或質量太差,只會加速腦細胞的衰退,聰





明的人也會變得糊塗起來。

壞習慣5:少言寡語

大腦中有專司語言的葉區,經常說話也會促進大腦的發育和鍛煉大腦的功能。應該多說一





些內容豐富、有較強哲理性或邏輯性的話。整日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人並不一定就聰明







壞習慣6:空氣汙濁

大腦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平均每分鐘消耗氧氣500~600升。只有充足的氧氣供應才





能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用腦時,特別需要講究學習環境的空氣衛生。

許多專家已研究證明,豐富多采的環境刺激對嬰兒的智力開發有明顯的作用。美國心理學





家曾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把同一天出生的嬰兒分成兩組,一組放在一間牆壁雪白、甚麼東





西也沒有的靜室內;另一組放在天花板和被子上都有花紋的房間裡,嬰兒隔窗可以看見醫





生、護士在工作,還可以聽到音樂,充滿了良好的環境刺激。

兩組嬰兒在兩個不同的環境中分別護理幾個月後,對他們進行了智力測驗。結果在缺乏刺





激的房間裡長大的嬰兒,在智力上比另一組嬰兒遲緩3個月。 由此可見,豐富多彩的環境





刺激,直接影響著嬰幼兒早期的智力發展,家庭生活和社會刺激對兒童智力的發展更為重要

生活中,一個嬰兒,如果經常有人抱他、逗他,就會比一直躺著、大人不去理他的孩子要





聰明得多。因此,嬰幼兒早期智力的開發,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創造和諧、有序、豐富、





充滿愛的家庭環境。

壞習慣7:不願動腦

思考是鍛煉大腦的最佳方法。只有多動腦筋,勤於思考,人才會變聰明。反之,不願動腦





的情況只能加速大腦的退化,聰明人也會變得愚笨。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52family/photos/a.591118150924532.1073741832.





591042724265408/684674284902251/?typ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