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7日 星期三

調整飲食習慣.把握養成關鍵期 偏食習慣 go away~

文/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小兒科主任朱家祥
編輯整理/謝雅蕙「要多吃蔬菜和水果!」是醫生告誡便秘小孩所常用的金科玉律,父母隨後也會以責備的口語說「叫你吃青菜水果都不吃!」,把造成疾病的責任歸咎於孩子,我常想孩子真的要負全責嗎?父母的角色在哪裡?而便秘是不良的飲食習慣所造成的結果,主要就是指偏食或挑食。
所謂的偏食者是指孩子拒絕或挑剔某一類的食物,特別是蔬菜和肉類,並且在吃飯時經常會看到將某一類食物推到盤子一旁、藏食物或將食物丟到桌下餵寵物等現象均是。發展初期,由於孩子個頭較小,所需的總量及熱量依然是足夠,因此,短期內對身體營養狀態的影響並不大,甚至會有正常的生長及發育,短時間內較無法體會偏食帶來的負面影響,可怕的是,若照顧者或是父母親們不加以重視此問題,孩子長期偏食的結果,終將導致疾病的發生,例如:便秘、肥胖、貧血、生長遲緩、免疫機能下降與學習障礙等均是。
刊頭

8點食物法則偏食孩童有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改善,特別是進入學校後因為同儕壓力,而矯正了偏食的習慣。然而長期偏食的孩童若沒有矯正或沒有獲得適當的治療,將導致體重增加速率減緩甚至不增反降,生長停滯,認知及發育遲緩,對未來的人生也有深遠的影響。有文獻指出孩童偏食與青春期神經性厭食症有關,成年後發生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較高。因此積極的矯正和治療不良飲食行為是父母的責任。
父母如何協助矯正偏食兒童的飲食習慣?依據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Benny Kerzner教授的建議,利用「食物法則」幫助處理挑食的小孩,其內容有八點。
法則1.專心吃飯,避免分心
用餐應有一定的地點,勿到處追逐餵食。吃飯時不可以玩遊戲、看電視,要專心坐在餐桌椅上,與家人共享美好的餐點。當然父母也要專心吃飯,不可以看報章雜誌。同時要維持進餐時的愉悅氣氛,讓孩子參與餐桌上的談話,勿利用進餐時批評食物、教訓或責罵孩子。

法則2.尊重孩子的食慾
對孩子的飲食喜好要態度中立,食慾要尊重。不可以強迫孩子吃不喜歡的食物和過多的食物,強人所難只會造成更大的厭惡。從營養評估,如果拒絕的食物不會影響營養的均衡,則當予以完全尊重與釋懷,例如:蔬菜不吃,但非常喜愛吃水果,或不吃牛羊豬肉,而喜好雞鴨魚肉等,這些情況是可以接受的。相反地,若偏食的狀況會造成營養的損失,則必須循循善誘,以身作則來激發孩子的興趣。
法則3.促進食慾

調製各種形形色色的食物,以促進孩子的食慾。尤其針對拒吃的食物更應該加以包裝隱藏,例如:製作成可愛的造型,以達到矯正偏食的結果。

法則4.30分鐘的用餐時間
規定合理的用餐時間,一般而言約為30分鐘,時間到了或全家人都己經吃完了就請孩子下桌,收走碗盤,不要讓他一再拖延。但父母也須衡量且配合孩子的吃飯速度,吃完飯後也可以在飯桌上陪陪孩子,不可催促。兩餐中間儘量不要給予零食,若要吃點心則以蔬菜水果為主。

法則5.給予孩子適齡的食物
依照小孩生理的發展提供適當的食物,例如:牙齒的發育不完整時就不該提供堅硬的食物,對小小孩也不該給予大塊食物,這些都會造成小孩吃的困難進而發展成拒食和偏食。
法則6.給孩子嘗試新食物
法則7.鼓勵孩子自己吃飯
法則8.容忍孩子吃飯時的紛亂和污穢

(內容摘自媽咪寶貝雜誌)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lisa_liu0626/article?mid=362&prev=363&next=348&l=f&fid=25







*********************************************************************************

幼兒飲食與健康小提示


(1)小寶寶要喝多少水? 一般以母乳喂哺的寶寶﹐都不需要另外飲水﹐直到開始學習進食固體食物。用奶粉喂哺的寶寶﹐在炎熱天氣之下﹐可於每餐之間給予適量的水份﹐以減低因水份不足而引起身體不適的機會。另外﹐以奶粉喂哺的寶寶在生病時需要額外的水份﹐尤其是發燒期間﹐以幫助降低體溫。
 
(2)如何讓寶寶吃得好﹖ 最初開始進食其他流質食物的第一個月﹐每次宜試食一款食物﹐以測試食物敏感及喜好﹐接受後才轉換另一款(大約3~4日一款)。期間家長不要強迫進食﹐若寶寶拒絕進食某一種食物﹐可等待數天後再嘗試喂食。初期可在寶寶飲奶後不太肚餓的時候喂食﹐當適應用匙羹後﹐可調轉次序(這可令飲奶量自動減少)。可用不傳熱得膠匙羹及碗碟喂食。在安靜的環境下喂食。
(3)維他命A有助眼睛健康 紅蘿蔔含有豐富的維他命A﹐而且顏色鮮艷吸引﹐是給小朋友最好的食物。維他命A是促進生長和健康﹐維持正常視力的重要營養素﹐更有助體內的細胞組織健康地成長﹐增強對傳染病的抵抗力﹐又可促進牙齒及骨骼正常生長。所以含有豐富維他命A的食物﹐對成長中的兒童非常重要。除了紅蘿蔔之外﹐很多綠色蔬菜及水果都有豐富的維他命A﹐如白菜﹐菠菜﹐番茄﹐番薯﹐木瓜及芒果等。
(4)胡蘿蔔素易令皮膚變黃 根據醫生的意見﹐胡蘿蔔素是會令皮膚變黃﹐不過除此外並沒有什麼不好。而我們為寶寶揀選食物時﹐多數不會只吃同一種食物﹐因為寶寶要從不同的食物去學習適應不同味道和不同營養﹐故只要不是天天也吃胡蘿蔔﹐便不會帶來這個問題。其實有很多種類的瓜菜﹐都含有維他命A﹐適合製成蔬果泥再給寶寶吃﹐對於4-6個月大的嬰兒來說﹐以木瓜﹐煮熟的番薯和南瓜去做泥﹐亦是一個可吸收豐富維他命A的選擇。
(5)為寶寶小心揀選果汁 果汁是給寶寶最方便的食物﹐尤其對於初接觸其他食物的嬰兒。家長一定要記著﹐製造果汁過程需要乾淨﹐注意衛生﹐也要注意避免過於刺激小胃腸的水果。最好先試蘋果汁﹐梨子汁﹐然後慢慢試其他果類﹐不要一開始便喂橙汁。而每次喂的份量也不宜太多。嬰兒需要的是從新鮮蔬果中獲得營養﹐不是要得到過多糖份﹐否則容易造成喜愛吃甜食﹐日後不願意飲清水。所以在飲果汁的時候﹐一定要將其加水稀釋﹐同時可給腸胃慢慢適應。除了飲果汁外﹐也可考慮蔬菜湯。
(6)米糊--最適合寶寶腸胃 開始給寶寶其他食物時應先選擇米糊﹐由於初生寶寶的腸胃都比較敏感﹐而米糊是一種較少令寶寶敏感的食物。市面上所買到的米粉都經過柔細粉末化的處理﹐一般不會引起過敏﹐是寶寶初次吃副食品的最好選擇﹐可跟牛奶一起沖泡﹐調成糊狀當一餐喂食。而喂食的原則是從少量開始﹐逐漸增加﹐食物要從稀到稠﹐開始時可喂米糊﹐跟著可於6-8個月大後喂燕麥﹐最後才喂小麥糊。
(7)寶寶的湯水不要太油膩 對中國人來說﹐湯水擁有很多的益處。對寶寶來說﹐湯水是令他們易於接受及吸收的食物之一﹐因為初學吃東西的年幼寶寶﹐未必懂得吞下食物﹐給予他們湯水﹐就可以令他們更易吸收不同的營養。由於寶寶的腸胃未完全發育﹐所以給予寶寶飲用的湯水﹐一定不可以太油膩﹐亦不需要加任何的調味。我們可揀選沒有太多脂肪的瘦肉﹐雞肉﹐牛肉﹐而蔬菜更是寶寶湯水的好材料。
(8)何時可讓寶寶學吞嚥﹖ 初生寶寶的舌頭有一種特別的反射作用﹐會自動地把固體的東西推出口外﹐這本能可令他們免因誤放異物入口而窒息的危險﹐不過當腸胃發展至可消化及吸收固體食物時﹐這種機能反應便會消失。當寶寶4-5個月大時﹐舌頭就開始可以向後捲起﹐喉嚨肌肉亦發展成熟﹐可以帶動食物落肚子﹐亦即有能力去學習吞嚥。寶寶最先學吞嚥的食物﹐最好是白粥及米糊﹐而且要很稀﹐記著要用匙餵食,不要將粥或米糊放入奶瓶吸吮﹐否則就失去學習吞嚥的意義
(9)令肉類變得更軟滑 很多媽媽都會想哪一種肉給寶寶吃最好﹐其實大部份肉類都可以﹐只要確保沒有骨﹐沒有筋及脂肪都適合寶寶﹐一般以瘦肉﹐牛肉﹐雞胸肉及任何魚肉都可。除了魚肉之外﹐大部份肉類纖維較粗﹐想令肉類變得軟滑﹐可與牛奶及香蕉一起放入絞肉機絞碎﹐那麼就可使肉質更細滑可口﹐易被寶寶吞嚥。
(10)從肉類中吸收鐵質 對於日漸成長的寶寶﹐對鐵質的需求亦增加﹐鐵質是製造血紅球必需的材料﹐缺乏鐵質除了會引起貧血之外﹐營養學家更發現嬰兒缺乏鐵質可影響智力﹐以及‘手眼協調’等的發展。初生嬰兒擁有自母體而來的鐵質﹐但成長至4個月大的時候﹐這些鐵質開始流失。肉類中含有豐富鐵質﹐一般適合寶寶的肉類包括豬肉﹐牛肉及雞肉﹐而且以少脂肪的部位為佳。
(11)讓寶寶學習嘴嚼 當寶寶到了5-6個月大﹐便開始懂得自己將東西放入口﹐我們除了可給他們已攪成泥的食物﹐也可嘗試給他們一些切成條狀的食物﹐讓他們學習嘴嚼﹐這亦可助牙齒生長。你可將水果或蔬菜削皮﹐去籽去筋﹐合適的蔬果包括蘋果﹐梨﹐紅蘿蔔﹐西芹等﹐此外﹐芝士﹐麵包或條狀的餅亦是寶寶的理想食品﹐但謹記不要揀太甜﹐太濃味的食物。
(12)香蕉有助腸胃暢通 寶寶開始吃固體食物之後﹐會比較容易出現便秘問題﹐香蕉含有豐富維他命C﹐纖維素及不同的礦物質﹐而且容易被消化及吸收﹐所以適合寶寶食用﹐亦有幫助他們滋潤腸道﹐有助寶寶排便。除了香蕉之外﹐木瓜也是一種有助寶寶排便的食物。
(13)蔬菜之寶---南瓜 對於嬰兒來說﹐過份油膩或粗纖維的難消化食物﹐很易產生便秘﹐引起肚子痛及不適﹐而南瓜正好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因為南瓜含有維生素A﹐B1﹐B2﹐C﹐E胡蘿蔔素及蛋白質有助加強抵抗力。而當中的維生素E﹐更可幫助各種腦下垂體荷爾蒙分泌正常﹐令小朋友的生長及發育都維持正常。而在製作食物時候﹐南瓜亦是一種容易製成糊狀的蔬菜﹐加上顏色鮮艷﹐味道比較濃郁﹐可引起寶寶的食慾。由於南瓜與紅蘿蔔一樣含有非常豐富的胡蘿蔔素﹐故不要給寶寶吃太多﹐免得引至皮膚泛黃。
(14)每日一蘋果 健康常伴我 蘋果是我們最常吃得生果之一﹐再眾多生果中﹐它的鉀質最為豐富﹐而且所含果膠能控制膽固醇水平﹐此外﹐一個未削皮的蘋果含有3.5g的可溶性纖維﹐吃一個已經高于每天所建議攝取量。因為蘋果的果膠大部份藏于果皮之中﹐因此吃新鮮的蘋果儘量避免削去果皮。
(15)如何去除菠菜的澀味 菠菜是一種對大人及小孩都很有益的蔬菜﹐菠菜含有大量葉酸﹐有助防止胎兒先天缺陷﹐癌症和心臟病﹐並含鉀質﹐可幫助維持細胞內的電解質平衡。此外﹐菠菜更有豐富鐵質﹐可預防貧血﹐能增加血色素﹐活血及潤燥。不過菠菜含較多草酸﹐弄不好便會出現澀味。解放方法是煮菠菜前用沸水輕灼2分鐘﹐先讓草酸溶于水中﹐去掉澀味﹐同時﹐要瀝乾水份才烹調﹐不論炒﹐煮或滾湯均可。另外菠菜汁亦可配合果汁一起飲用﹐如蘋果菠菜汁﹐菠菜檸檬汁等﹐一樣能吸收當中的營養素﹐口味清新。
(16)豆腐菠菜不應同吃 豆腐質地軟滑﹐適合寶寶吞嚥﹐加上含有豐富鈣質﹐有助嬰兒骨骼及牙齒發展﹐故此很多時都會以豆腐作材料去烹調寶寶的食物。但大家記住﹐不要將豆腐與鐵質豐富的菠菜一起烹煮﹐因這會阻礙寶寶吸收鈣質。原因是當豆腐加上菠菜之後﹐就會變成草酸鈣﹐會將鈣質排出體外﹐所以到最後﹐寶寶自然減少吸收到豆腐之中的鈣質。
(17)馬鈴薯維他命C豐富 新一代的媽媽都喜歡以薯泥作為寶寶的食物﹐因為它可以配合很多不同德材料﹐加上薯泥不需要加添任何的調味品﹐也擁有很香甜的味道。薯仔除了好味之外﹐當中的維他命C豐富﹐並含有豐富的維他命B6﹐礦物質﹐鋅﹐葉酸等﹐這些營養成分對於女性﹐成長中德孩童以及營養不均衡的現代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健康要素。所以當你為寶寶準備薯泥的時候﹐也可煮多一點﹐為自己做多一份。
(18)馬鈴薯牛肉新奇組合 薯仔與牛肉是食物中的奇妙組合﹐因為兩者結合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及熱量﹐對於學習站立及走路的寶寶來說﹐能提昇他們的活力﹐應付身體機能轉變的熱量需要。薯仔除澱粉質外﹐亦含有維他命A﹐B﹐蛋白質﹐鈣﹐鐵及礦物質﹐非常適合小朋友進食﹐而牛肉的蛋白質含量非常豐富﹐轉化後能為小朋友生長所必須的氨基酸﹐8-12個月的孩子多吃有助生長。以肉類煲湯﹐很多營養素會留在湯渣之中﹐因此連渣吃最健康﹐﹐牛肉在煮湯後質地較韌﹐不太適合咀嚼能力未成熟的寶寶食用。
(19)哈蜜瓜助腸胃健康 哈蜜瓜含豐富的鉀質﹐有助維持心肌﹐腎臟及神經系統的正常操作﹐同時亦能協助消化系統功能正常。對於消化系統功能開始成熟的8-12個月寶寶來說是非常有益的食物。哈蜜瓜味道香甜多汁﹐可為寶寶補充水份﹐在正餐之間給孩子吃﹐美味又健康。若想為這味小吃多添新意﹐又想保留豐富的鉀質﹐可以以橙﹐番茄代替。
(20)白方包最好 對於1歲之前的寶寶﹐所吃得東西都應該是不加任何調味及添加劑的最好﹐我們在市面上所買的麵包﹐很多都會用牛油﹐豬油等脂肪去做﹐令其更美味﹐對寶寶來說﹐要消化這類脂肪太吃力﹐所以避免買有味道的麵包(提子包﹐餐包﹐菠蘿包及牛油麵包)給年幼的寶寶。而最簡單的白方包正是最適合寶寶的食物﹐你可將麵包切成條狀﹐讓寶寶自行放入口進食。
(21)外游宜帶礦泉水 小朋友成長到1-2歲﹐很多父母都會覺得是適合帶他們去旅行的階段。出國旅行﹐想玩得開心﹐爸爸媽媽便須謹記留心幼兒的飲食﹐因為很多時候旅行地點的飲食文化﹐水土與居住地方會有分別﹐一下子要幼兒改變飲食文化習慣﹐很容易會令他們出現腸胃不適。出外旅遊﹐想小寶寶吃很健康玩很開心﹐可帶備礦泉水供小朋友在國外沖奶及飲用﹐慎防寶寶因為水土問題出現不適。
(22)拜拜‘慢吞吞’訂明用餐時間 1-2歲好奇心特別旺盛﹐吃飯的時候總是左顧右盼﹐吃飯也自然慢吞吞﹐想改善這個問題打罵並不適合。遇到這種情況﹐教小朋友學會自律最重要。建立這種自律性﹐方法十分簡單﹐家長應限定用餐時間﹐並立刻收拾食具﹐若小朋友在指定時間內吃不完﹐亦應堅持這個原則﹐任由他們感受飢餓感﹐使用這個方法一兩次後﹐情況應有改善。
(23)減少四周引誘 1-2歲這個階段孩子的專注力最多只能維持20-30分鐘﹐若外界有太多引誘更會令他們的專注力減低。因此吃飯的時候應關上電視﹐不准孩子帶玩具到飯桌﹐不要讓其他孩子在旁嬉戲﹐改變用餐方式﹐多使用顏色鮮艷或是造型可愛的餐具能提高孩子的進食興趣﹐此外﹐改變用餐的地點或為飯菜添上可愛的造型亦有相同的效用。想令小朋友吃很開懷﹐父母便要花點心思了。
(24)零食是不可缺少 對小朋友來說﹐零食是不會缺少!因為這可令他們更開心﹐亦是生活上的調劑﹐只要家長懂得處理﹐就可令小朋友吃到零食之餘又不損害他們的健康。首先﹐在家中可與小朋友協議吃零食的地方或時間﹐如睡房及客廳不可吃零食﹐這便可減少小朋友邊玩邊吃的機會。例如只可在飯後一小時吃零食﹐就可減少他們吃的份量。另外﹐我們可以為小朋友預備一些健康的零食﹐如自製的布丁及水果沙律等。
(25)一級營養品--南瓜 要數營養最豐富的蔬果﹐南瓜必定是在三甲之內。南瓜含有豐富蛋白質﹐維他命A﹐C﹐胡蘿蔔素﹐糖﹐纖維素﹐鐵﹐鏻及鈣。一個新鮮的南瓜含有近90%的水份﹐而每100克的南瓜亦只有30千卡的卡路里﹐多食亦不會致肥﹐並已涵蓋食物金字塔內多種營養素﹐給幼兒食用便最適合不過。配合蛋白食用﹐能讓幼兒吸收大量蛋白質﹐對正處於生長速度極快的1-2歲之寶寶食用﹐可促進身體及各個器官的發育。
(26)注意口腔衛生 幼兒特別喜愛甜食﹐淺嘗對孩子吸收營養亦有幫助﹐雖然甜食的份量少﹐但爸媽仍要留意他們的口腔衛生﹐因為乳牙對幼兒日後學習發音及日後牙齒生長的位置有很大的影響。從長牙開始(約6個月)進食後﹐可以嬰兒專用的指頭形牙刷沾水清潔牙齒。1-2歲階段﹐小朋友多半未能掌握自行刷牙技巧﹐父母由這個時候開始便培養他們每天刷牙的習慣。替小朋友刷牙之初建議勿用牙膏﹐因會阻礙父母在刷牙時觀察牙齒情況。
(27)洗米勿太過火 洗米時﹐看到米水的色澤﹐許多人便不自覺地以為洗得不乾淨﹐多洗幾次。實際上米飯的蛋白質﹐礦物質與脂肪也存在於米的最外層﹐過份清洗﹐會把這些營養素洗掉﹐因此洗米的時候不應超過三次﹐若想更徹底地把米面的污物洗乾淨﹐於洗米前以清水浸泡米飯5分鐘即可。
(28)清淡飲食好處多 清淡飲食對小寶寶好處極多。口味清淡的食品如魚﹐豆腐﹐蔬菜所含的營養都很豐富。像這些食物含幫助腦部發展的DHA及亞麻油酸﹐對於正處於智力高速發展時期的小寶寶最為合適。及早為寶寶養成清淡飲食的習慣﹐有助減少他們日後喜愛進食濃味及脂肪重食物的習慣﹐對寶寶絕對有利而無害。
(29)讓寶寶吃魚有法 2~3歲的小朋友對食物已有很明顯的喜好﹐而魚是其中一種不受小朋友歡迎的食物之一。想小朋友吃魚﹐除了可給他們煲魚湯吸收營養﹐還可以試試以下方法﹐將魚肉起骨搗爛略略煎香。將搗爛的魚肉混在其他食物中。如薯泥﹐三文治﹐肉丸﹐蛋餅等。
(30)不同形狀的通粉 通粉是很多小朋友都喜歡的食物﹐而且容易烹調﹐加上市面上亦有很多快熟通粉﹐更為方便。不過大家煮的時候﹐不要放太多包裝內的味精﹐因為對年幼小朋友來說﹐吃太多味精對身體不好。我們可以不同配料去增加味道﹐如肉類﹐蔬菜等。家長在煮通粉的時候﹐不妨花點心思﹐可購買不同形狀的通粉﹐如螺絲粉﹐貝殼粉﹐字母粉等﹐提起寶寶對飲食的興趣。此外﹐市面上的通粉亦有不同德顏色﹐有專家表示﹐食物的顏色可提高食慾﹐所以當寶寶不願意進食﹐不妨以通粉去吸引他們。

(本篇文章轉載自【BABYHOME】寶寶話題討論區)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3579&prev=13585&next=13486&l=f&fid=28







********************************************************************************

全方位促進寶寶食慾


長庚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 周怡宏醫師 幼兒食慾通常仍處在易波動而不穩定的狀態,常有不想吃飯、沒胃口的情形。這種食慾不振的情形是正常的,但父母仍應適時作一些改變,快速了解寶寶有否生病的可能。
食慾不振的定義缺乏食慾或不想進食,稱為食慾不振。以往所吃的食物量減少或不感興趣,稱為食慾減退。食慾是身體自動調節作用的一環,受到腦中樞的控制,是無法掩飾的。食慾是健康的指標,當出現食慾不振或食慾減退的症狀時,不但是腸胃疾病,也可能代表身體的異常;通常腸胃的疾病是從食慾不振或食慾減退的症狀開始,為人父母者應多加注意。
食慾不振的病因
任何疾病都可能使患者失去胃口,由最常見的感冒到嚴重的發炎症狀,都會出現這種現象。如果罹患的疾病已經治癒,胃口也就會自然的恢復。除了疾病外,治療用的處方藥物也會使幼兒失去胃口,如所有的抗生素、止痛劑,甚至是阿斯匹靈,抑制的不只是不舒服的症狀,也同時抑制了自己的食慾。
情緒上的因素如煩惱,也會減低食慾,像緊張得吃不下飯,難過得忘記吃晚餐等就是,其他如寂寞、無聊厭倦、壓力焦慮也會如此。可控制的因子例如酒精、煙及藥物的使用,也能導致食慾不振。其他如不易或未被察覺的疾病、重金屬中毒及缺乏營養等,也能造成不良的食慾。
如何刺激食慾?
要刺激食慾,飲食必須個人化,以符合嬰兒的需求。在門診中,媽媽們常會報怨營養不良的嬰幼兒,一見到過多的食物便失去胃口,因此少量多餐可能比較易被接受,而且可以逐漸增加食物的量。當你嘗試刺激食慾,除了考慮環境是否有助於進食,還要考慮食物是否色香味俱全。
首先要了解孩子食慾不佳的原因,然後除去這些原因,配以相對的措施,以及合理的膳食。這樣才能打開孩子的胃口,提高他們的食慾。產生厭食原因有以下幾種:
1. 飯前的劇烈運動,抑制了視丘下的食慾中樞,胃口自然不開,多見於好玩兒童。
2. 孩子飲食無定時,給吃零食過多,使食慾中樞長期受到剌激,而後轉入抑制狀態。
3. 因偏食造成某些稀有元素(如鋅、銅、鐵、鈣)缺乏,致使參與機體組織代謝的酵素失去活性,食慾自然不好。
4. 家長對孩子活動限制過度。因運動量太少,機體能量消耗量過少,缺乏飢餓感而不想吃。
5. 父母對進食量較小的孩子,強迫進食,甚至採取打罵等過激手段,造成心理壓抑,食慾反而下降。
6. 有些孩子患有各種慢性疾病或腸寄生蟲病,而未加以適當治療處理。
運動會增加還是減少食慾?
可以改善幼兒食慾的蔬果與療方
瞭解食慾不振原因與對策
幼兒食慾通常仍處在易波動而不穩定的狀態,常有不想吃飯、沒胃口的情形。此種食慾不振的情形是正常的,但父母仍應依以下原則,快速了解有否生病的可能。
1.身體不適
2.用餐時間不固定
3.生活沒有規律
4.情緒不佳
5.點心甜食過多
6.吃了不當食物
7.食物外觀不吸引嬰兒
為提振孩子食慾,可以從人事物等三方面來著手。
※人的方面:可在孩子們開始學習吃飯時,養成全家定時用餐的習慣,並且不讓孩子在餐前吃零食,以免影響正餐食慾。

※事的方面:可加強菜色上的口味及變化,由於夏季懊熱,多少會影響大人小孩的食慾,因此烹調方式可以涼拌代替,使口感清爽;或在菜餚中添加水果,例如番茄、鳳梨、芒果等食材,亦有開胃的作用。

※物的方面:可使用較可愛,或是孩子喜歡、自己挑選的餐具,將會增進孩子們用餐的興趣。要培養孩子們正確的飲食習慣,須以循序漸進的方式,糾正孩子愛吃零食、喝冰涼飲料的壞習慣,並以身作則,盡量讓全家一起享受用餐的樂趣。
(詳文請見2004年九月號育兒生活雜誌)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3486&prev=13579&next=13462&l=f&fid=28







********************************************************************************

從餐桌開始 守護孩子的健康媽咪寶貝 5月號 NO.143
採訪撰文/吳慧敏
諮詢/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陳曼麗、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適食達人朱慧芳、幸福農莊陳慧雯、大王菜舖子王福裕、美卿菜鋪子吳美卿(依文章出現順序排列)
模特兒/溫柔媽咪雅嫻&可愛寶貝郁涵
妝髮/蔡琇惠
攝影/檸檬巷館(02-87978477)

瘦肉精、禽流感、核災……,接二連三引爆飲食安全,令人難過的是,沸沸揚揚的瘦肉精議題,無論是養殖場或是不肖業者違法濫用的狀況絕非今夕才被糾舉爆發, 顯然科技革命時代進步,並沒有為人類帶來更乾淨與更友善的生存環境。現代人飲食越多元,暗藏的危機也越多,究竟婆婆媽媽先生爸爸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轉變飲 食態度,又該如何選購安全健康的食物?

怎麼吃才健康?怎麼買才正確?
爸媽,您擔心什麼?
我們花了很多 時間忙碌於生活與生計,但我們卻一點都不計較每天吃下肚的食物,直到奶粉中被揭穿含有三聚氰胺、食品中含有塑化劑、豬牛身體被注射瘦肉精、禽流感疫情爆發 時,眾人才開始輿論。但也只在特定的譁然時刻才會有所驚覺,一旦事過境遷媒體消聲後,直到下一波的飲食安全問題再度浮上檯面,消費者才會正視味蕾危機。本 期《媽咪寶貝》針對飲食安全議題,在官方網站上開放會員填答簡單的問卷(官方網站會員數約七萬名,問卷日期:3/29~4/18),從有效問卷數383份的結果如下圖:(詳圖請參考本期雜誌精彩內容)

我們列舉瘦肉精、禽流感、美國牛、塑化劑、核災汙染的食物、農藥(重金屬汙染)、其他飲食安全,開放會員複選出令人憂心的答案,依序發現高達336會員勾選塑化劑;298位會員勾選農藥、重金屬汙染;286位會員勾選瘦肉精;269位會員勾選禽流感;226位會員勾選核災汙染的食物;190位會員勾選美國牛。

另一方面,我們也檢視了會員的飲食習慣和採購方式,從問卷結果得知居家烹飪和外食一族的比例如下圖:(詳圖請參考本期雜誌精彩內容)
 
以上結果發現,居家烹飪仍占多數,並倚賴傳統市場打理五臟廟,究竟聰明的家長該如何關心食物的安全問題,一刻都不容緩需要您來親自把關。

潘朵拉的神祕之盒──「合法」食品添加物
在此,我們不再花多餘的文字探討哪裡又爆發了飲食問題,因為我們寧願相信多數的農漁牧、食品製造商都不是黑心業者,不過我們卻無法抵擋所謂的食品添加物,究竟在日常生活中被我們「合法」吃下多少?

食品添加物由 來已久,絕非天然生成,都是被人為製造出來的非天然產物。《媽咪寶貝》過去曾探討過所謂的食品添加物,指的是生產食品的過程中,加入一些化學物質,改變食 品的色相、氣味、口感、並延長保存的時間。在成分包裝上,我們可以看看食物被加了什麼料,但就像是魔鬼藏在細節裡,有許多成分讓我們無從得知。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陳曼麗指出,包裝成分表中的添加物會從含量比例由高至低依序排列,像是飲料內含原料第一位就是「水」,不過一項產品成分往往複雜到無法概括所有,過去爆發的「起雲劑」便不曾出現在成分表上。

當然,許多食 品添加物都是合法使用,我國政府對於食品安全添加物也有詳細的記載與登錄範圍(〈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用量標準〉)。儘管如此,許多醫療專家和學者卻慎重 提出,縱使是為了食品保存的顧慮,絕大多數的食品添加物也都只是為了食品的裝飾性質,讓食品有一個視覺、味覺或是提高營養價值和方便製造的功能而已。

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表示,「合法」一詞是原是政府顧及經濟導向下制訂給廠商的規範標準,化學添加物千百種,加工食品更是對身體無益。不肖業者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滿足消費者的口腹之慾和撿便宜的心態,再加上廠商惡性削價競爭,容易讓消費者掉入黑心食品的陷阱中。

不過,並非所 有的食品添加物都對人體不好,陳曼麗指出:「例如鹽巴、天然香料,嚴格說來也是食品添加物,應該要教育民眾認知飲食中的『總量』觀念。」雖然食品添加物都 是合法使用,但吃多會不會有攝取過量的疑慮,身體真的能承受所有合法使用的添加物嗎?無論吃下多多少沒有問題嗎?就像是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不斷 呼籲:「鼓勵大家多吃食物,不吃食品!」

美味代價 瘦肉精要不要?
大家所關注的瘦肉精,源自於藥廠為了抗氣喘研發的藥劑,類似於腎上腺素的合成物質,可以加速分解脂肪以及合成蛋白質,被用到動物身上提高換肉率(飼料餵養給動物,轉換成肉的比率)。在消費者食肉量大增和講求口感的前提下,都讓不肖業者有機可乘。

臺灣的農委會於2006年即對本土豬肉做出禁用之宣布,但在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則是允許豬、牛、雞隻可以在飼料中添加。又因為瘦肉精一直未被研究證實是否會對人體引發不良作用而一直處於模糊地帶,但陳曼麗指出,因為研究者多為藥商,也從未被大規模的研究,因此誰也不能完全保證瘦肉精一定沒問題,政府絕對有責任向人民說清楚。

但我們相信瘦肉精問題只是冰山一角,因為長久以來不管是美國還是臺灣,為了讓雞、鴨等家禽快速生長,大量施打抗生素與生長激素,冷凍肉品常被加入磷酸鹽用來增加重量和口感;海洋魚類也為了常保新鮮,添加磷酸鹽,加強吸水和脆度。

無肉不歡?飲食態度抉擇你的消費習慣
吳家誠教授呼籲如果能在家中開伙就減少外食的機會,他也提醒:「許多人認為要買當季量產的農產品,但是不肖業者在有限耕地的情況下為了應付量產所需,大量使用農藥和肥料,當季量產未必更安全,必須靠消費者仔細辨別。」

此外,餐桌上未必得無肉不歡,食用肉類的目的是為了補充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八種胺基酸,但是植物也都有五大營養素,攝取不同的植物,讓食物互相補足,互相搭配,提供人體所需的完善營養來源。

在《食物無 罪》一書中,作者麥可‧波倫指出:「你吃的動物吃什麼,你就會變成什麼樣!」換句話說,工業化的食物鏈以生產大量廉價蛋白質為目標,無視動物原本的飲食來 源,為了加快動物生長,像牛羊這類以草為主食的反芻動物,被迫改吃穀物、玉米、甚至是動物屍體,但適合牛隻的食物理應為牧草,牠的消化系統也應該被設計用 來消化牧草,卻被人類以不人道的方式飼養對待,動物當然會生病,生病後,人類又不斷的在牠身上施打抗生素,如此循環最後進到了食物鏈中的人類身上,人類究 竟害到了人類。

轟動一時的紀 錄片《美味代價》更是活生生揭露一系列美國不人道的動物飼養方式,速食業改變了美國的飲食方式,少數幾家跨國企業掌控了肉品的加工,美國擁有高度機械化的 食物處理過程,機械化並沒有讓食品更安全,相對的為了應付食品的大量生產和降低成本,有許多方法用來製造肥美的肉雞、抗蟲的大豆、還有不會壞掉的番茄等,徹底罔顧消費者的健康,就算你不愛吃速食業者的食品,你吃的肉品也可能出自同樣的食品體系。

以上都是肉品安全問題,你可能會問:「農產品也含有農藥,稻米中也會出現鎘中毒,我們還能吃什麼?」

食物無罪認證安全標章
朱慧芳在《只買好東西》指出,消費者如果要買到好產品,除了認明「品牌」外,借助「認證」以目前來說是可依賴的方式之一,像是魚畜產和加工品部份有「產銷履歷驗證」的標示,或是參考國際間通用的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危 害分析與重點管制點等;農產品也有「吉園圃」優良作物的認證。不過消費者必須清楚知道,檢驗和認證是兩回事,必須通過檢驗才能取得認證,但檢驗真的可靠 嗎?可以從以下幾點參考:送驗單位(卻認沒有造假)、檢驗單位(除了政府還有民間機構)、檢驗日期(半年內方為有效)、檢驗品項(送檢與購買的品項是否相 同)、檢驗結果。

「但如果世界上都是優良業者,何來需要強制的檢驗和規範?」?吳家誠教授指出,由於成分標示系統、食品來源與製造過程太複雜,才催生了現今的產銷履歷與合格認證的系統,一般消費者可以通過各項檢驗認證購買安全產品,但由於檢驗未必百分之百的完善,不能保證食品的零風險。

朱慧芳也指 出,過去產銷履歷、吉園圃也都曾出現問題,檢驗本是一種不信任制度,為了防止有人惡意犯規所設下的標準,但我們也不能因為有害群之馬就否定多數人的循規蹈 矩,尤其當消費者不知道如何選購食物時,食品安全認證就能有一個參考依據的標準,但如果你是一個聰明的消費者,可以靠自己的判斷選購,有沒有檢驗似乎也不 是那麼重要了。

孩子慢慢長大環境卻漸漸惡劣
吳家誠教授認 為,許多食品安全問題都出自於消費者被廠商養成的飲食習慣,因此,家長們必須具備足夠的認知與判斷力,聰明地為孩子的健康負起責任。陳曼麗發現許多家長都 喜歡以速食食物作為獎勵孩子的條件,這麼一來,將養成孩子從小喜歡重口味的飲食習慣,再經過商業廣告機制的誘惑,無形中都在形塑大人小孩的飲食觀念,考驗 人類味蕾的喜惡,孩子通常沒有分辨與克制的能力,家長必須擁有判斷力才能守護孩子的健康。

另一方面,陳 曼麗表示,食品添加物是人為惡意的行為,想要吃好的食物,臺灣仍是有許多優良業者和小農,像是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目前的會員人數約四萬人,起初為了捍衛家 人的健康,不等政府解決問題(當時爆發包括多氯聯苯油、鎘米事件等)主動出擊尋找安全食物,採共同購買的消費模式。目前約四萬會員一家平均三口人計算,相 較於臺灣兩千多萬人口約七百萬的家庭,仍只占少數。

然而,找尋好 食物的同時,我們也要關心環境災難帶來的食物危害。主副聯盟保護基金會的目的就要進一步保護生活的土地,陳曼麗認為一個不安全的環境想要種出安全的食物幾 乎不可能,像是臺灣灌排不分離,一旦水質遭汙染土壤也必定受影響,除了政府必須有一套完善的農地管理機制,人民也要將自己當成是這片土地上的主人,更加關 心我們的生活形態,從消極抵制變成積極防治,不讓你我的健康風險暴露在危險狀況上。

在《食物無 罪》一書中也揭示應該要將身體健康和環境健康看成是同一件事,食物鏈中的環節都環環相扣,從土壤到動植物的健康,飲食文化再到人類的健康,從身體到心理都 密不可分。但西方飲食的最大特徵便是迅速供給、廉價、得來不費工夫,想吃的有品質,必須投資更多的時間,努力和資源取得優質食物,記得吃真正的食物、不多 吃、減少肉類的攝取。

陳曼麗表示,建構飲食安全的環境,不讓業者為了有降低成本的心態,毋庸置疑飲食預算必須再提高。主計處曾經公佈國人的飲食占收入比例約為15%,如果每個人將飲食支出調升至18%或20%,影響不大,卻能保障生活品質的安全,甚至能減少後端醫藥成本的開銷。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3432&prev=13462&l=f&fid=28







******************************************************************************
父母會影響子女的飲食習慣嗎?
來源:給孩子最完整的營養/婦幼家庭出版社
編著:忠孝醫院營養師 洪若樸
食量驚人的爸爸媽媽,會不會培養出一頭小牛呢?愛吃辣的小寶貝,是不是一定來自「辣椒之家」呢?家庭的飲食習慣影響有多大?要怎麼培養孩子正確飲食觀念?
這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一方面是原因太複雜,二方面是每個答案所肇因的比重也不一樣。
飲食習慣受家庭影響
父母親共組一個家庭,通常母親對於「家庭」的飲食生活貢獻較多,掌握較廣。但假設由『新男性』當家庭主夫,女主人在外工作;家裡買菜、煮菜、吃飯等瑣事,皆為男主人一肩挑,這時父親的觀念、行為對家庭飲食影響當然較母親為大。
根據美國第一次飲食行為會議,發表的論文發現,母親的知識行為比其他人對子女的飲食行為影響為大。或許有人會提出遺傳是否有影響的疑慮,因為生物學上的基因〈染色體的遺傳因子〉是具有特色的,但這個問題並不易由實驗來解答。到底一個家庭的飲食行為有多少部分是遺傳的?多少部分是環境造成的?觀察我們的飲食,在五十年前,台灣的辣椒及大蒜很少人食用;但隨著來自吃辣地區移民人數的增加,現在整個台灣到處都有人吃辣。
一個人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就會接受當地的文化。以福建人為例,在二百年前遷移到台灣的,與遷移到南洋的移民,現在的口味就不一樣;所以台灣人到新加坡,假如看到或聽到相同的食物,可不要有過分的夢想,吃了才知道是完全不一樣的。
因此家庭的飲食習慣會影響到個人。家裡三餐不定時,小孩子從小就養成吃飯不定時;同樣的,吃辣、吃鹹、吃油膩或清淡、吃油炸、嗜甜食、嗜酒,都有家族史可供參考。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2_23.asp






****************************************************************************

孩童用餐時的九大禁忌

有關孩子吃飯的九大禁忌

孩子吃飯會有各種各樣的禁忌,需要年輕的父母們注意。

  第一『禁』:偏食
  『我每天不得不追在寶寶屁股後面喂他吃飯!』、『寶寶吃得很少很慢,喜歡含在嘴裡,飯菜全部冷了他還沒吃完!』面對許多父母 的困惑,中美兩國醫學專家表示:家長本身的一些不恰當行為,如喂養過度關注、強迫進食、飯桌上的逼哄騙等,都可能加劇兒童挑食、偏食現象。而如果父母本身 就挑食的話,孩子就會『有樣學樣』,更加挑食。

 兒童偏食比例高達30%
  專家指出,挑偏食現象好發於6個月~6歲各個年齡段的兒童,比例高達30%。
  常見問題包括吃得少而慢,對食物不感興趣、不願嘗試新食物、強烈偏愛某些質地或某些類型的食物等。何少茹強調,現在不少獨生 子女家庭存在喂養過度關注、飯桌上逼哄騙的緊張氣氛,孩子在壓迫氣氛當中進食心理負擔沈重、更加厭惡反感其挑剔的食物。

父母挑食 寶寶容易『有樣學樣』
  此外父母本身的挑食行為等,都有可能加劇兒童挑食偏食現象。專家就此特別指出,如果家長自身存在偏食行為,兒童下意識『模 仿』也會導致偏食行為難以控制。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效應。
  專家表示,兒童問題飲食行為,可能導致營養不良、發育遲緩等系列健康問題。而對於挑偏食,藥物治療療效甚微,行為矯正更加重 要。何少茹教授就此開出以下『藥方』:可以讓寶寶適度體驗飢餓,如果吃飽可以允許他(她)不吃,減少進餐分心(電 視、故事、玩具)。此外,用市面上各種類型的模具把食品做成有趣的形狀等能從色香味上刺激孩子食欲。何少茹指出,必要時,父母應諮詢相關領域的專家,對幼 兒口腔運動進行必要訓練。

糾正偏食:讓孩子體驗 飢餓
  現行條件下,父母可以參考采取以 下方法解決兒童挑食、偏食行為:
  1、讓寶寶體驗飢餓,隨後獲得飽感。
  2、.限制兩餐之間的熱量卡路 裡,餐前一小時不喝飲料和吃點
           心。
  3、進餐時間少於25 分鍾,每餐間隔3.5-4小時。
  4、慢慢調整孩子不喜歡食物和喜歡食物的比例,把不喜歡和喜
           歡食物從1:1變為2:1或更多,使不喜歡變為喜歡。
  5、當孩子推開匙、哭鬧、轉頭等行為時,家長采取暫時隔離 
              法,移開食品,把孩子放進餐椅不理她(他)。
  6、到菜場或超市,由孩子決定采購食品。
  7、讓孩子多次嘗試新的或不喜歡的食物,有時需要15次。
  8、用趣味名稱稱呼食品。
  9、營造快樂進食氣氛,反之要有相應懲罰。
  10不買父母不希望孩子吃到的食物。

  第二「禁」:蹲食
  在關中,吃飯的時候,村頭樹下,房前屋後,大人小孩都喜歡蹲著 吃飯,這被稱為八大怪之一。其實,這是一種不良的飲食習慣,這不僅會影響胃腸對食物的消化,而且,還容易使食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造成「病從口入」。
  蹲著吃飯,腹部受到擠壓,除胃腸不能正常蠕動外,還會使胃腸中 氣體不能上下暢通,造成上腹部脹滿,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
  蹲著時間長了,腹部和下肢受壓迫,全身血液循環不暢通,下肢酸 痛麻木,胃的蠕動量和張力增加,需要大量的血液,而蹲著血液對胃的供應受到影響,就會直接減弱胃的消化功能。
  如果坐在高凳子上吃飯,腹部肌肉鬆弛,血液循環不受阻,胃腸功 能有規律地正常工作,對消化食物是非常有利的。
  此外,蹲著吃飯,把碗碟放在地面上,人們走來走去或遇颳風時, 都會把塵土揚起來落到飯菜上,塵土上的髒物及其細菌、病毒、寄生蟲卵等便會污染食物,極易引起疾病。
  因此,從衛生保健角度來講,蹲著吃飯這種不良習慣應該糾正。

  第三「禁」:暴食
   病因:
  寶寶因腸胃弱、營養失衡、暴飲暴食和氣候濕熱等原因引起的腸胃 疾病。
   表現:
  嘔吐、腹脹、胸悶、厭食。
   食補驗方:
  脫脂奶——將牛 奶煮沸,冷卻後去除表面漂浮的脂肪膜,反覆幾次後即成脫脂奶。可治療寶寶嘔吐,但不太適合嬰幼兒。
  蘋果泥湯——將 熟透的蘋果搗成泥狀,放入淡茶中。蘋果纖維較細,對腸道刺激小,富含的果膠有收斂作用。
  淡茶水——少量紅茶用開水 沖泡,每天給寶寶飲4-5次,對 急性腸胃炎有很好療效
  胡蘿蔔汁——新 鮮的胡蘿蔔洗淨搗碎,加少量水煮1015分鐘,過濾後再加水和少量白糖,煮沸後倒入容器中,隔水煮10分鐘即可飲用。
  山楂、大米、紅糖汁——將山楂在沙鍋內煎成濃汁,然後放入大 米、紅糖煮粥,上下午給寶寶食用。切忌空腹食用。
  特別提示:
  此時需要禁食的食品清單——
  刺激性和 生冷食物,更易傷害寶寶腸胃。
  油膩食物 會導致寶寶嘔吐。
  ·導致脹 肚的食物會加劇寶寶腹脹和厭食。
  不易消化 的食物。

   第四「禁」:鹹食
  兒童吃鹽過多致呼吸道感染
  百味鹽為主,食鹽可謂調味品中的老大。在現代膳食中,兒童鈉鹽 攝入量逐漸增加,其中既有家庭一日三餐的鹽超量,也有零食中含鈉鹽增多。最近,兒童保健專家指出,無論是健康兒童,還是病兒,不宜攝入過多的鹽,飲食應該 以清淡為主。
  太鹹引發呼吸道感染據調查統計,兒童患上高血壓的越來越多,而 這些兒童在嬰兒時期絕大多數經常吃過鹹的食物。過鹹食物導致血壓增高,引起水腫。另外,小兒吃鹽過多還是導致上呼吸道感染的誘因。
  首先,高鹽飲食使得口腔唾液分泌減少,更利於各種細菌和病毒在 上呼吸道的存在;其次,高鹽飲食後由於鹽的滲透作用,可殺死上呼吸道的正常寄生菌群,造成菌群失調,導致發病;第三,高鹽飲食可能抑制粘膜上皮細胞的繁 殖,使其喪失抗病能力。這些因素都會使上呼吸道粘膜抵抗疾病侵襲的作用減弱,加上孩子的免疫能力本身又比成人低,又容易受涼,各種細菌、病毒乘機而入,導 致感染上呼吸道疾病。
  吃鹽影響鋅吸收兒童的口味是跟隨家長的,若父母飲食習慣偏鹹, 小孩子也會愛吃鹹的食物。吃得過鹹,直接影響兒童體內對鋅的吸收,導致孩子缺鋅。但是許多人有喜歡吃梅乾菜、鹹魚和臘肉等習慣,這些食物含鈉量普遍高,小 兒應該盡量避免。除此之外,豆瓣醬、辣醬、搾菜、酸泡菜、醬黃瓜、黃醬(大醬)、腐乳、鹹鴨蛋、罐頭、臘腸、豬肉鬆、油條和方便面等也應該盡量避免。

  第五「禁」:快食
  目前在少年兒童中普遍存在著吃飯過快的現象,尤其是早餐和午 餐。
  調查顯示,203%的少年兒童在5分鐘之內吃完早餐,有855%的少年兒童在15分鐘以內吃完早餐;午餐也是速戰速決,183%的少年兒童在10分鐘之內吃完午餐,725%的少年兒童吃午餐所用時間不超過20分鐘。
  只有晚餐可稍微從容一些,但也有近一半的少年兒童在20分鐘內吃完晚餐。
  研究人員指出,進食過快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吃得過快,孩子們 就不能細細品嚐和欣賞食物的味道,使吃飯只起到填飽肚子的作用,既起不到激發和培養飲食樂趣的作用,也不利於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吃得過快,食物不能被 充分咀嚼,也就不能通過唾液對食物進行初步消化,這樣就加重了胃腸的消化負擔,從而延長了消化時間,降低了營養被消化吸收的比例。此外,吃得過快,還容易 導致飲食過量,吃得過多,從而造成肥胖。
  一般來說,孩子吃每頓飯的時間最好不要少於20分鐘。

  第六「禁」:甜食
  人們日常生活中常吃的糖有白糖、紅糖、冰糖、水果糖等,這些都 是從甘蔗或甜菜中提煉出來的,統稱為蔗糖。小孩子雖然喜歡食用甜食,但糖不宜多吃。
  過多吃糖能使寶寶發生營養不良。糖是一種純熱能食物,它幾乎不 含其他任何營養成份。據測定,每1克糖在體內可產生4千卡熱量,所以往往吃糖使人減少食量。結果身體裡所需要的熱量雖然不少,但所需要的其它營養素,如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 質、微量元素、膳食纖維等就不夠了,時間長就會造成營養失調。
  糖大量消耗寶寶體內的鈣。糖為酸性物質,它會中和體內的鹼性物 質鈣。體內缺鈣不僅直接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個子長不高,更突出的危害是引起 骨質疏鬆及佝僂病。
  常吃糖容易引起齲齒。糖為口腔內的細菌提供了生長繁殖的良好條 件。這些細菌和殘糖一起能使牙齒、牙縫及口腔裡的酸性增加,由於牙齒經常受酸性侵蝕就容易引起齲齒,久之則形成齲洞或 口腔潰瘍。因此日本口腔科醫生建議,預防齲齒的前提首要的是少吃糖類食品。
  多吃糖還會削弱人體抵抗力,使寶寶容易患各種疾病。
  糖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食品,那麼孩子究竟每天吃多 少才合適呢?近年來國內外比較一致的意見是:每天每公斤體重控制在05克左右為宜,就是說,成人每天不宜超過50克,小兒不宜超過20克,10公斤以下的孩子不應超過10克。

  第七「禁」:看食
  邊吃飯 邊看電視有多種壞處:
  第一,容易影響食慾
  食慾除了生理因素可以引起食慾外,外部因素也可以通過條件反射 來增強食慾。邊吃飯邊看電視人們往往以電視為主,忽視了食物的味道,使本來已經出現的食慾因受到電視的抑制而降低或消失,久而久之就會出現營養不良現象。
  其二,影響食物的消化與營養的吸收
  人在吃飯時,需要有消化液和血液,幫助胃腸消化食物。吃飯時看 電視,大腦也需要大量的血液。這樣,相互爭著血液的供應。結果,兩方面都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液,就會吃不好飯,也看不好電視。時間長了,還會發生頭暈、眼 花。
  所以,在家中不要邊吃飯邊看電視,最好是飯後20-30分鐘再看電視。如果一定要看電視時,在選擇電視節目時,少看或不看 緊張刺激情緒的節目。

  第八「禁」:走食
  乘車走路吃東西很不衛生,也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久而久之 會影響身體的健康。
  車上、路上,人來人往,塵土飛揚,吃的東西很容易受到污染,尤 其是孩子乘車吃東西,容易通過手,使車扶手上的細菌、病毒污染食物,吃入引起疾玻另外,食物的營養素被人體吸收利用,要經過兩種消化過程,即物理、化學消 化。
  牙齒咀嚼、舌頭攪拌,胃腸蠕動等屬於物理消化;唾液中的澱粉 酶、胃液中的胃蛋白酶、胰液中的胰蛋白酶,以及膽汁等,對食物中的澱粉、蛋白質、脂肪進行消化,屬於化學消化。
  而這兩種消化都是在大腦的統一指揮下完成的。但是乘車、走路時 吃東西,大腦既要指揮消化系統,又要指揮運動系統,精力分散,因而往往咀嚼不細,消化不好。而且還會發生嗆食、咬舌,使食物誤入氣管,引起氣管異物,尤其 是乘車吃帶核的東西,更易發生意外。

  第九「禁」:笑食
  孩子吞 異物不可倒立拍打
  小孩吃食時嬉笑打鬧、老人吃飯時分神,或吃藥時因反射功能退 化,都會造成器官吸入異物造成窒息。倘若發生這種情況,應及時用急救法快速排出異物,否則幾分鐘之內就可奪人生命。但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能將孩子倒立拍 打。
  兒童急救法:
  孩子俯臥在兩腿間,頭低腳高,然後用手掌適當用力在患兒的兩肩 胛骨間拍擊4次。拍背不 見效,可讓患兒背貼於救護者的腿上,然後,救護者用兩手食指和中指用力向後、向上擠壓患兒中上腹部,壓後即放鬆,可重複幾次。
  站位急救法:
  救護者站在患者身後,用雙臂圍繞患者腰部,一手握拳,拳頭的拇 指側頂在患者的上腹部(臍稍上方);另一手握住握拳的手,向上、向後猛烈擠壓患者的上腹部。擠壓動作要 快速,壓後隨即放鬆。
  脊柱損傷不可隨意搬運。正確搬運法是:
  1凡重傷員從車內搬動、移出前,首先應在草地放置頸托,或將頸部固定,以防頸椎錯位,損傷脊髓。
  2對昏倒在座椅上的傷員,安放頸托後,可將其頸及軀幹一併固定在靠背上,然後拆卸座椅,與傷員一起搬出。
  3對拋離座位的危重、昏迷傷員,應原地上頸托,包紮傷口,再由4-6人按脊柱損傷的原則搬運傷員。至少一人托頸護頭,其他人從傷員兩邊對 稱托於傷員的背部、腰部、臀部和大腿,動作要輕柔,用力要整齊一致,將傷員平放在木板或擔架上。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JpwcTqWXHBt6mNYyPk.MJ5jQww--/article?mid=10331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lele3109/article?mid=7541&prev=7656&next=7534&l=f&fid=78







****************************************************************************

建立良好飲食習慣,有絕招!

你常為了孩子「吃」的問題而頭痛嗎?精心準備的美食,孩子不屑一顧?吃飯配電視,完全不知所食為何物?邊吃邊玩,一餐飯吃了好幾個小時?或者,邊吃邊掉,教人疲於收拾?...

現代孩子常有許多不良的飲食習慣,讓爸媽傷透腦筋。飲食習慣至關孩子的身體健康與發育,當然不容忽視,只是,如果爸媽不知道有效的方法,應付起來就會頗為辛苦。要建立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其實是有撇步的!爸媽只要利用下列的教養原則和七大招式,這令人頭痛的吃飯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囉!

建立飲食習慣的重要原則

由少至多
當孩子的時難以接受新習慣、新菜色時,請不要一下子就要求他達到要求,而是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讓他逐漸適應、慢慢接受,食物的份量也以少逐漸增多。以吃青菜為例,您可以請孩子先嚐一小口,一開始甚至可以答應他吐出來,但是嘗試幾次之後才漸漸要求他把東西吃下去。

適合孩子的生理發展
父母在為孩子準備食物時,要注意是否適合孩子年齡及平時飲食能力,過與不及都不是好現象。尤其是,當食物的份量過多時,孩子不但覺得壓力甚大,也會擔憂自己若無法吃完可能遭受責罰,這種心情更加影響食慾。所以,食物的份量是以孩子平均每次都能吃完的份量來預備,而非用父母的期望值來為孩子添加食物份量。

固定在椅子上用餐
寶寶還在喝奶階段,就應該給他一個獨立、固定的空間來喝奶。讓寶寶從一開始就知道要在固定的位子喝奶吃飯,千萬不可以養成邊玩邊吃的習性。孩子吃飯的地點可以是有彈性的,有時在客廳,有時在飯廳或是廚房均可,但是最好能給孩子一個固定的座位,養成定點進食的習慣。在一歲以後,孩子開始進食米飯時,就可以和成人一起共桌吃飯,可以為孩子準備屬於他自己的餐具、座位,讓孩子逐漸熟悉進餐的時間、方式、禮儀,當然,也是讓孩子逐漸在一歲以後就能接受以米飯為主的餐點內容。

鼓勵孩子多嘗試
飲食能力的培養,也包括了養成孩子願意去嘗試的心態,因此,父母需要多接納孩子在訓練進食過程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例如:對新食物不適應,孩子會出現拒食現象;對餐具的操作不熟練,造成孩子的拒絕與挫折;因為技術不熟練,孩子弄髒了地板、打破了餐具….這些現象都是孩子在建立飲食習慣的必經歷程,都需要父母有更多的耐心與接納,以及確實教導孩子克服困難的種種技巧,才能讓孩子順利的度過學習的難關。

攝取均衡的營養
每一種食物都有食用的價值,因此,均衡的營養有賴於父母的調配。就以吃速食來說,很多人都說速食是垃圾食品,但是如果孩子真的很想吃速食的時,您就可以運用調配營養的觀點來處理:您可以為孩子單點漢堡,再加一瓶牛奶或果汁,這就是一頓營養相當不錯的餐點了。若是沒有選擇柳橙汁時,也可在吃完漢堡後為孩子準備一些水果,添加纖維與維他命C。

建立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小祕訣

父母可以運用一些有趣的小技巧來幫助孩子快快建立起良好的飲食習慣,例如:

說故事
用說故事的方式,告訴孩子不良飲食習慣的後果。如:你看,故事中的人因為不吃青菜,所以他……。或是,「你看卜派愛吃菠菜,所以他好有力氣。」「蕃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會讓你的皮膚水噹噹喔!」

多變化
改變餐具(用小碗或模型盛飯,再例出來,裝飾成可愛的造型)、讓孩子選擇餐具、改變地點(將孩子不愛吃的食物作成飯團,帶他到公園或是家中某個角落野餐)、改變氣氛(在餐桌上插朵鮮花、放柔和的音樂,「我們來到餐廳吃飯,老闆說今天的青菜特別好吃喔!你要不要試試啊!」)……

讓孩子當小廚師
讓孩子參與買菜、撿菜、做菜,都會孩子對盤中的食物特別感興趣,您可特別提醒:「今天的青菜是寶寶自己洗、自己做的,寶寶要吃三根喔!」

把飯菜收起來
當孩子吃飯過份慢吞吞時,您就可以利用限時的策略,記得在執行時態度一定要溫和而堅持,告訴孩子:「你不吃,我就要收起來了,待會就沒有東西可以吃了。」並且在下餐飯前,除了開水外,不給孩子任何食物。要特別提醒您的是:說到就要做到,否則孩子一定會誤以為父母只是說說罷了。

善用團體的力量
您可以和孩子比賽,看看誰吃得最乾淨。也可以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共餐,模仿別人好的習慣,或是請他們輪流當小幫手,幫忙催促停下來而忘了吃飯的孩子。孩子間的同儕力量是大人無法比的。

親師合作
若您的孩子不吃青菜,您可請老師在課堂上請每位小朋友回家吃青菜,隔天再加以詢問並鼓勵,讓孩子在家和學校都一樣努力。

用時鐘提醒
如果您的孩子會看鐘,您可以請他在長針到某個數字時一定要吃完。當孩子在用餐時,您需要提醒他:「你看長針已走到幾了。」適時的督促孩子掌握進食的速度。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9859&prev=19860&l=f&fid=6